CN218754355U - 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4355U
CN218754355U CN202223139512.5U CN202223139512U CN218754355U CN 218754355 U CN218754355 U CN 218754355U CN 202223139512 U CN202223139512 U CN 202223139512U CN 218754355 U CN218754355 U CN 218754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falling
net
net frame
weighing d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95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钦达
张凡
滕景强
陈洁
王桂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Kuaike Urban Construction Additional Elevator Co ltd
Fujia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Kuaike Urban Construction Additional Elevator Co ltd
Fujia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Kuaike Urban Construction Additional Elevator Co ltd, Fujia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Fujian Kuaike Urban Construction Additional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95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4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4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4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道和设在电梯井道内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滑轮、防坠网框架、支架、钢丝绳、限位柱、配重、气体发生器、滑动导靴、防坠网、T型导轨、充气气囊、承重板和缓冲弹簧;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较为简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在轿厢外部且位于井道内部的坠落事故产生的伤害。

Description

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特种设备,像曳引式垂直电梯大都是装设于高层大楼的井道之中,由驱动系统、悬挂导向系统、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等电气机械部件组成,因此,跟其它的电气机械设备一样,电梯在频繁启动和制停,长时间间断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一些故障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近年来,随着电梯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电梯与其故障和事故之间的关系,以防为主,疏堵结合,共同做好电梯的安全工作,保证电梯安全运行。
从近几年电梯发生故障造成困人或者事故的统计分析来看,乘客在轿厢内部的安全系数相对很高;然而,在轿厢外部甚至出现人员坠落井道坑底的严重伤亡事故,有以下几种发生过的场景。
(1)电梯维保人员跌落,例如,在轿厢顶、临边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或在转移作业地点时因没有及时系好安全带或安全带系挂不牢而坠落;或在维保过程因作业人员配合失误、指挥不当、轻率行动等原因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2)乘客不规范使用电梯等因素,例如,有的乘客用手或身体强行阻止电梯门开合;少数乘客乱敲乱撞层门、轿厢和操作按钮等零部件,导致门系统失效跌落井道;更有甚者因醉酒踢门导致厅门失效跌落井道。
(3)电梯出现故障时,被困者强行扒门或试图从轿顶天花板爬出,不慎意外跌落井道。
上述伤亡事件的发生均发生在轿厢外部,而现有的电梯防坠落机构等均没有用于防止发生在轿厢外部的防坠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设计合理、结构较为简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在轿厢外部且位于井道内部的坠落事故产生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道和设在电梯井道内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滑轮、防坠网框架、支架、钢丝绳、限位柱、配重、气体发生器、滑动导靴、防坠网、T型导轨、充气气囊、承重板和缓冲弹簧;
其中支架具有4-6个,设置于所述电梯井道的底部,所述支架顶端转动铰接有一滑轮;
其中限位柱与支架数量相同,分别设于所述支架的内侧;
其中防坠网框架设于所述多个支架之间,所述防坠网框架的四角与绕设在滑轮上的钢丝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位于支架中的配重;所述防坠网框架周边还设置多个滑动导靴,所述滑动导靴与竖立在电梯井道内的T型导轨滑动配合,以实现垂直上下移动,所述防坠网框架中间设置所述防坠网;
其中充气气囊安装在位于电梯井道底部的承重板的上方,所述气体发生器的输出管路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并用于充气气囊的充气,所述承重板下方还设有多个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上述限位柱由两个不同高度的挡块并排构成,以形成阶梯形状,其中较高的挡块位于防坠网框架边沿的正下方,以用于限位防坠网框架的最低下降高度,其中较矮的挡块位于承重板边沿的正下方,以用于限位承重板的最低下降高度。
进一步的,上述支架上具有以利于配重升降的槽道,该槽道在其径向未穿透朝向防坠网框架的壁面,以使支架形成为方钢;或者该槽道在其径向穿透朝向防坠网框架的壁面,以使支架形成为槽钢。
进一步的,上述电梯井道的截面呈矩形,支架贴近电梯井道一组相对的两个壁面,所述T型导轨贴近电梯井道另一组相对的两个壁面,所述滑动导靴设在防坠网框架的边沿,且滑动导靴在防坠网框架的厚度方向延长,以增加了滑动导靴与T型导轨的接触面积。
进一步的,上述气体发生器体内填充有点火剂和产气剂,气体发生器出口通过输出管路与充气气囊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包括一个以上的气囊。
进一步的,上述防坠网设置有3个,分别是第一防坠网、第二防坠网和第三防坠网,其中第一防坠网置于可垂直上下移动的防坠网框架中间,另外第二防坠网和第三防坠网间隔悬挂在电梯井道的基层厅门与支架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第二防坠网和第三防坠网与井道内壁之间增设有补充充气气囊,补充充气气囊均可折叠卷曲在各自背包内,所述背包上开设有供各补充充气气囊弹出的弹出口;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设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的工作方法,
工作时,当人体感应传感器探测到有人体进入探测范围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所述控制器向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发送点火信号,点火器工作,点火器点燃内置于气体发生器中能够引爆的点火剂,点火剂燃烧使充气气囊膨胀(上述控制部分的内容为现有惯用技术,在此不做详细累述),同时,在人体落至防坠网时,带动防坠网周边的防坠网框架下降,防坠网框架受到钢丝绳和配重的牵拉,得以实现一级的缓冲,进而受到充气气囊膨胀的二级缓冲,以及缓冲弹簧的三级缓冲。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的优点和进步:
(1)现有的电梯防坠落技术大多是围绕着如何防止电梯轿厢蹲底,例如设置轿厢防坠网兜,以试图叫停轿厢,或者设置各式各样障碍减缓轿厢下坠速度,进而减少伤亡程度,然而,现实发生过较多人员从轿厢外部坠落井道底坑的严重伤亡事故,正如本说明书技术背景所述的若干场景,本实用新型就是是针对这个技术空白,提出了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设计合理、结构较为简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在轿厢外部且位于井道内部的坠落事故产生的伤害。
(2)本实用新型对人员坠落井道坑底提供了三重保护:(a)配重经钢丝绳连接防坠网框架,减缓了防坠网下降速度;(b)防坠网底部设置充气气囊,有效吸收了人体坠落的大部分冲击能量;(c)在承重板与底坑地面又增设缓冲弹簧,进一步吸收坠落速度归零前的剩余冲击能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M-M剖面图;
图3是图1的N-N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机构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包括电梯井道2和设在电梯井道内的保护机构,其中保护机构包括滑轮3、防坠网框架4、支架5、钢丝绳6、限位柱7、配重8、气体发生器9、滑动导靴12、防坠网13、T型导轨14、充气气囊15、承重板16和缓冲弹簧17;
其中支架5可以具有4-6个,设置于所述电梯井道2的底部,所述支架5顶端转动铰接有一滑轮3;支架5上具有以利于配重升降的槽道,该槽道在其径向未穿透朝向防坠网框架的壁面,以使支架形成为方钢;或者该槽道在其径向穿透朝向防坠网框架的壁面,以使支架形成为槽钢。
其中限位柱7具有多个,其数量与支架5相当,分别设于所述支架5的内侧;限位柱由两个不同高度的挡块并排构成,以形成阶梯形状,其中较高的挡块位于防坠网框架4边沿的正下方,以用于限位防坠网框架4的最低下降高度,其中较矮的挡块位于承重板边沿的正下方,以用于限位承重板的最低下降高度。
其中防坠网框架4设于所述多个支架之间,防坠网框架的四角与绕设在滑轮3上的钢丝绳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位于支架中的配重8;防坠网框架周边还设置多个滑动导靴12,所述滑动导靴12与竖立在电梯井道内的T型导轨14滑动配合,以实现垂直上下移动,所述防坠网框架中间设置所述防坠网13,防坠网13可以是尼龙网等。
上述电梯井道2的截面呈矩形,支架5贴近电梯井道一组相对的两个壁面,所述T型导轨14贴近电梯井道另一组相对的两个壁面,所述滑动导靴12设在防坠网框架的边沿,且滑动导靴12在防坠网框架的厚度方向延长,以增加了滑动导靴与T型导轨的接触面积。
其中充气气囊15安装在位于电梯井道底部的承重板16的上方,气体发生器9的输出管路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并用于充气气囊的充气,所述承重板下方还设有多个缓冲弹簧17。
上述气体发生器体内填充有点火剂和产气剂,气体发生器出口通过输出管路与充气气囊15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具有一个以上的气囊。
上述电梯井道内还设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1和控制器11,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气体发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当人体感应传感器探测到有人体进入探测范围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所述控制器向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发送点火信号,点火器工作,点火器点燃内置于气体发生器中能够引爆的点火剂,点火剂燃烧使充气气囊膨胀(上述控制部分的内容为现有惯用技术,在此不做详细累述);同时,在人体落至防坠网时,带动防坠网周边的防坠网框架下降,防坠网框架受到钢丝绳和配重的牵拉,得以实现一级的缓冲,进而受到充气气囊膨胀的二级缓冲,以及缓冲弹簧的三级缓冲。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上述防坠网设置有3个,分别是第一防坠网、第二防坠网和第三防坠网,其中第一防坠网置于可垂直上下移动的防坠网框架4中间,另外第二防坠网和第三防坠网间隔悬挂在电梯井道的基层厅门(井道中最低一个的电梯门)与支架5之间的位置。
上述第二防坠网和第三防坠网与井道内壁之间增设有补充充气气囊(结构与充气气囊相同),补充充气气囊均可折叠卷曲在各自背包内,所述背包上开设有供各补充充气气囊弹出的弹出口;所述人体感应传感器1设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包括电梯井道2和设在电梯井道内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滑轮3、防坠网框架4、支架5、钢丝绳6、限位柱7、配重8、气体发生器9、滑动导靴12、防坠网13、T型导轨14、充气气囊15、承重板16和缓冲弹簧17;
本实用新型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的优点和进步:
1、现有的电梯防坠落技术大多是围绕着如何防止电梯轿厢蹲底,例如设置轿厢防坠网兜,以试图叫停轿厢,或者设置各式各样障碍减缓轿厢下坠速度,进而减少伤亡程度,然而,现实发生过较多人员从轿厢外部坠落井道底坑的严重伤亡事故,正如本说明书技术背景所述的若干场景,本实用新型就是是针对这个技术空白,提出了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设计合理、结构较为简单,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在轿厢外部且位于井道内部的坠落事故产生的伤害。
2、本实用新型对人员坠落井道坑底提供了三重保护:a、配重经钢丝绳连接防坠网框架,减缓了防坠网下降速度;b、防坠网底部设置充气气囊,有效吸收了人体坠落的大部分冲击能量;c、在承重板与底坑地面又增设缓冲弹簧,进一步吸收坠落速度归零前的剩余冲击能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道(2)和设在电梯井道内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滑轮(3)、防坠网框架(4)、支架(5)、钢丝绳(6)、限位柱(7)、配重(8)、气体发生器(9)、滑动导靴(12)、防坠网(13)、T型导轨(14)、充气气囊(15)、承重板(16)和缓冲弹簧(17);
其中支架(5)具有4-6个,设置于所述电梯井道(2)的底部,所述支架(5)顶端转动铰接有一滑轮(3);
其中限位柱(7)与支架(5)数量相同,分别设于所述支架(5)的内侧;
其中防坠网框架(4)设于所述多个支架之间,所述防坠网框架的四角与绕设在滑轮(3)上的钢丝绳(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端连接位于所述支架中的配重(8);所述防坠网框架周边还设置多个滑动导靴(12),所述滑动导靴(12)与竖立在电梯井道内的T型导轨(14)滑动配合,以实现垂直上下移动,所述防坠网框架中间设置所述防坠网(13);
其中充气气囊(15)安装在位于电梯井道底部的承重板(16)的上方,所述气体发生器(9)的输出管路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并用于充气气囊的充气,所述承重板下方还设有多个缓冲弹簧(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由两个不同高度的挡块并排构成,以形成阶梯形状,其中较高的挡块位于防坠网框架(4)边沿的正下方,以用于限位防坠网框架(4)的最低下降高度,其中较矮的挡块位于承重板边沿的正下方,以用于限位承重板的最低下降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上具有以利于配重升降的槽道,该槽道在其径向未穿透朝向防坠网框架的壁面,以使支架形成为方钢;或者该槽道在其径向穿透朝向防坠网框架的壁面,以使支架形成为槽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道的截面呈矩形,支架(5)贴近电梯井道一组相对的两个壁面,所述T型导轨贴近电梯井道另一组相对的两个壁面,所述滑动导靴设在防坠网框架的边沿,且滑动导靴在防坠网框架的厚度方向延长,以增加了滑动导靴与T型导轨的接触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体内填充有点火剂和产气剂,气体发生器出口通过输出管路与充气气囊(15)连通;所述充气气囊包括一个以上的气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网设置有3个,分别是第一防坠网、第二防坠网和第三防坠网,其中第一防坠网置于可垂直上下移动的防坠网框架(4)中间,另外第二防坠网和第三防坠网间隔悬挂在电梯井道的基层厅门与支架(5)之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坠网和第三防坠网与井道内壁之间增设有补充充气气囊,补充充气气囊均可折叠卷曲在各自背包内,所述背包上开设有供各补充充气气囊弹出的弹出口。
CN202223139512.5U 2022-11-25 2022-11-25 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 Active CN218754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9512.5U CN218754355U (zh) 2022-11-25 2022-11-25 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9512.5U CN218754355U (zh) 2022-11-25 2022-11-25 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4355U true CN218754355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9512.5U Active CN218754355U (zh) 2022-11-25 2022-11-25 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4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4781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升降机
CN115818386A (zh) 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系统及工作方法
CN218754355U (zh) 电梯井道主动防掉落装置
CN112723084B (zh) 一种应对电梯急停故障的救援设施
CN106924894A (zh) 一种架设在高楼外墙的逃生循环链条
CN116553331A (zh) 一种电梯多级减速缓冲减震机构及其方法
CN212450169U (zh) 一种用于电梯井的电梯防护装置
CN107662863A (zh) 一种电梯防坠方法
CN113911886B (zh) 高层建筑消防和救援机械平台
CN112723083B (zh) 一种具有紧急逃离设备的电梯救援系统
CN1718259A (zh) 弹簧支架减震气囊
CN220537254U (zh) 一种人员坠落井道缓冲保护装置
CN207144452U (zh) 一种气囊式吊篮
CN208561346U (zh) 一种防坠落高安全防护机构
CN116873693A (zh) 一种人员坠落井道缓冲保护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KR101610666B1 (ko) 무동력 등속하강 피난기구
CN108465168B (zh) 一种基于升降台的消防气囊滑梯
CN218909780U (zh) 一种紧急逃生装置
CN106429749B (zh) 一种齿轮传动双轿厢并行的智能安全电梯
CN110937482A (zh) 一种防止坠落伤害的安全观光电梯
CN204890993U (zh) 柱式高层建筑逃生装置
CN213347527U (zh) 一种建筑用梯井安全防坠落装置
CN215479037U (zh) 一种安全型电梯坠落缓冲装置
CN212245803U (zh) 一种带安全气囊的别墅电梯
CN112678651B (zh) 多层住宅改造用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