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4395U - 重力手机支架 - Google Patents

重力手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4395U
CN218734395U CN202222452132.0U CN202222452132U CN218734395U CN 218734395 U CN218734395 U CN 218734395U CN 202222452132 U CN202222452132 U CN 202222452132U CN 218734395 U CN218734395 U CN 218734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arm
housing
clamping
gr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521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豆振宇
吴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nj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521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4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4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4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重力手机支架,包括壳体、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承托臂以及顶推件,其中,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设于壳体的两侧,承托臂与顶推件均与壳体滑动连接,承托臂相对于壳体滑动以带动顶推件相对于壳体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内扣端和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在使用时,手机的重力可迫使承托臂带动顶推件朝靠近第一内扣端和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顶推件与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承托臂配合以卡夹手机;当需要取出手机时,仅需单手按压手机上部将手机向上滑出。该重力手机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仅需单手操作即可固定或取出手机,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系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重力手机支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力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在汽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为了行车安全以及手机安全一般使用手机支架对手机进行固定,以方便用户用手操作手机导航或者其他用途。现有的手机支架一般通过两个能张开和夹拢的夹臂对手机夹持固定。
中国申请号为202022746478.2公开了一种带重力作用开关的自动夹持手机支架,包括手机外壳、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和下支撑组件均通过弹性件设于手机外壳内部,左支撑组件上设有左竖直板,右支撑组件上设有右竖直板,下支撑组件的上部设有凸部,凸部与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相卡接。通过左竖直板、右竖直板结合凸部形成重力开关,当夹持手机时触发重力开关,凸部脱离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左支撑组件与右支撑组件对手机形成固定夹持。但是,该方案在将手机取下的过程中,需要一只手按压左压板保持左支撑臂打开状态,另一只手拿取手机,操作十分不便,且在此过程中驾驶员双手脱离方向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依靠手机重力自动锁定且可单手取出手机的重力手机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力手机支架,包括壳体、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承托臂以及顶推件,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设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夹臂的末端设有第一内扣端,所述第二夹臂的末端设有第二内扣端,所述承托臂和所述顶推件均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承托臂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以带动所述顶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内扣端和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臂上设有卡块,所述顶推件上设有卡孔,所述卡块活动地与所述卡孔卡接以使所述重力手机支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孔内且所述顶推件朝远离所述第一内扣端和所述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孔且所述顶推件朝靠近所述第一内扣端和所述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托臂包括承载部、本体部和滑动部,所述承载部和所述滑动部分别设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滑动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承载部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滑动部活动穿过所述卡孔设置,所述卡块设于所述滑动部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本体部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侧壁和所述连接板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所述承托臂朝向所述壳体内滑动的弹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可以滑动地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以限制所述承托臂的滑动行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推件包括按压部和连接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按压部形状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按压部可以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按压部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所述卡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面和所述按压部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所述顶推件朝向所述壳体外滑动的弹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推件还包括柔性垫片,所述柔性垫片设于所述按压部背向所述壳体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均可以滑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的相对距离的驱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第三弹性件和卡杆,所述齿轮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臂上设有第一齿条部,所述第二夹臂上设有第二齿条部,所述第一齿条部和所述第二齿条部均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一夹臂相抵接,以驱使所述第一夹臂滑动且通过所述齿轮带动第二夹臂滑动;所述第二夹臂还包括第三齿条部,所述卡杆包括第四齿条部,所述卡杆可以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以使所述第四齿条部与所述第三齿条部卡合或脱离。
本申请的重力手机支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重力手机支架在使用时,将手机放置于承托臂上,手机的重力迫使承托臂相对于壳体滑动以带动顶推件朝靠近第一内扣端和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顶推件顶起手机的上部,手机的边缘与第一内扣端和第二内扣端抵接以卡夹手机;当需要取出手机时,仅需单手按压手机上部将手机向上滑出,承托臂相对于壳体滑动以带动顶推件朝远离第一内扣端和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便于手机的取出。该重力手机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仅需单手操作即可固定或取出手机,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系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重力手机支架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重力手机支架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重力手机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重力手机支架一个方向上进一步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重力手机支架另一方向上进一步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重力手机支架的顶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重力手机支架的承托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重力手机支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9为图1中重力手机支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立体剖视图。
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壳体10;背壳11;安装口111;第一容置槽112;限位柱113;第二容置槽114;面壳12;安装孔121;安装件13;承托臂20;承载部21;本体部22;限位孔221;连接板222;滑动部23;卡块231;顶推件30;按压部31;连接部32;卡孔321;柔性垫片33;第一弹性件40;第二弹性件50;第一夹臂60;第一内扣端61;第一齿条部62;第二夹臂70;第二内扣端71;第二齿条部72;第三齿条部73;齿轮81;第三弹性件82;卡杆83;第四齿条部8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力手机支架,用于对手机进行夹持。请参阅图1至图5,该重力手机支架包括壳体10、第一夹臂60、第二夹臂70、承托臂20以及顶推件30。其中,第一夹臂60和第二夹臂70相对设于壳体10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夹臂60的末端设有第一内扣端61,第二夹臂70的末端设有第二内扣端71,第一内扣端61与第二内扣端71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上相向向内弯折,承托臂20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可以滑动地与壳体10连接,顶推件30沿壳体10厚度方向可以滑动地与壳体10连接,承托臂20相对于壳体10滑动以带动顶推件30相对于壳体10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内扣端61和第二内扣端71的方向滑动。
具体地,顶推件30上设有卡孔321,承托臂20上设有卡块231,卡块231活动地与卡孔321卡接以使重力手机支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手机未放入重力手机支架时,重力手机支架处于第一状态,卡块231卡入卡孔321内且顶推件30朝远离第一内扣端61和第二内扣端71的方向滑动,使得顶推件30背向壳体10的一侧齐平或凹陷或略凸出于壳体10与手机的接触面,便于手机放入;当手机放置于重力手机支架上时,重力手机支架处于第二状态,承托臂20受到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向下的手机重力使得卡块231脱离卡孔321,顶推件30朝靠近第一内扣端61和第二内扣端71的方向滑动且顶起手机的上部,手机的两侧分别与相向向内弯折的第一内扣端61和第二内扣端71抵接,使得顶推件30、第一内扣端61、第二内扣端71和承托臂20相配合以卡夹手机。
壳体10包括背壳11和与背壳11匹配卡合的面壳12,背壳11的四侧设有四条侧边框,背壳11与面壳12卡合后形成用于容置第一夹臂60、第二夹臂70和承托臂20的容腔。手机放置于重力手机支架上时,手机背面与面壳12背向背壳11的一侧相接触。背壳11背向面壳12的一侧可以设有安装件13,安装件13可以是弹性套筒,用于与固定于车上的支架臂配合连接,以对重力手机支架进行挂载或支撑,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请参阅图6,承托臂20包括承载部21、本体部22和滑动部23。具体地,壳体10的底部侧边框上开设有一安装口111,本体部22穿过安装口111且可以滑动地设于壳体10内,承载部21设于本体部22的一端且位于壳体10外,滑动部23设于本体部22的另一端且位于壳体10内。承载部21、本体部22和滑动部2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板状结构,其中,承载部21相对本体部22弯折设置,用于承托手机底部,滑动部23与本体部22呈同一平面设置,滑动部23活动穿过卡孔321,卡块231设于滑动部23背向面壳12的一侧。所示实施例中,承载部21与本体部22弧形过渡连接,且承载部21与本体部22之间形成的夹角小于90°,使得手机不会在承载部21上发生滑动,同时便于配合顶推件30对手机形成卡夹。滑动部23的宽度可以小于本体部22的宽度,使得滑动部23与本体部22的连接处可对滑动部23的滑动距离进行限位。
为驱使承托臂20滑动使得重力手机支架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重力手机支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40。具体地,壳体10内设有第一容置槽112,本体部22背向面壳12的一侧设有连接板222,第一弹性件40设于第一容置槽112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容置槽112的侧壁和连接板222相抵接。第一容置槽112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以限制第一弹性件40的弹力方向。第一弹性件40可以是压缩弹簧,其弹性力方向与壳体10的高度方向相同,且第一弹性件40始终提供承载部21向壳体10内移动的弹性力。第一弹性件40的数量不作限制,视其弹力大小可以设有一个或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设的多个,第一容置槽112对应第一弹性件40可设有一个或多个。
优选地,为限制承托臂20的滑动行程,避免承托臂20由壳体10内脱出,本体部22上开设有限位孔221,壳体10内固定设有限位柱113,限位柱113可以滑动地设于限位孔221内。限位孔221可以是沿壳体10高度方向设置的腰形孔,还可以是矩形孔或其他形状孔。
进一步地,卡块231的截面形状呈楔形,当卡块231卡入卡孔321内时,楔型结构的卡块231使得卡块231的厚度自朝向卡孔321的一侧至远离卡孔321的方向逐渐增大,卡块231可沿一斜面逐渐卡入卡孔321内,以削弱卡块231卡入卡孔321时的卡顿感。同时,在第一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顶推件30朝向壳体内10滑动时更顺滑省力。
请参阅图7,顶推件30包括按压部31和连接部32。具体地,面壳12上开设有与按压部31形状相适配的安装孔121,按压部31沿壳体10厚度方向可以滑动地设于安装孔121内,连接部32设于按压部31朝向壳体10的一侧,连接部32上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开设有卡孔321。滑动部23活动穿过卡孔321设置,起到顶推件30的限位效果,避免顶推件30由安装孔121脱出。
为驱使顶推件30滑动使得重力手机支架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重力手机支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0。具体地,壳体10内设有第二容置槽114,第二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容置槽114的底面和按压部31相抵接。第二弹性件50可以是压缩弹簧,第二弹性件50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设置且一端收容于第二容置槽114内,以限制第二弹性件50的弹力方向。第二弹性件50的弹性力方向与壳体10的厚度方向相同,且第二弹性件50始终提供按压部31向远离壳体10方向滑动的弹性力。所示实施例中,连接部32的宽度小于按压部31的宽度,第二弹性件50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连接部32的两侧,使得按压部31受力均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0还可以分别与壳体10和连接部32相抵接,其数量可以视具体结构而定。
优选地,顶推件30还包括柔性垫片33,柔性垫片33设于按压部31背向壳体10的一侧。当重力手机支架呈第二状态时,顶推件30将手机上部顶起,且与第一夹臂60、第二夹臂70和承托臂20配合以卡夹手机,通过设置柔性垫片33可避免顶推件30凸起对手机背面造成损伤。柔性垫片33优选为硅胶、橡胶等材质。
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夹臂60和第二夹臂70均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可以滑动地与壳体10连接,壳体10内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夹臂60和第二夹臂70之间的相对距离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调节第一夹臂60和第二夹臂70相对距离,以适配不同尺寸的手机的夹持。
具体地,第一夹臂60相对于第一内扣端61的一端设有第一齿条部62,第二夹臂70相对于第二内扣端71的一端设有第二齿条部72,第一内扣端61和第二内扣端71位于壳体10外,用于配合顶推件30对手机进行卡夹,第一齿条部62和第二齿条部72位于壳体10内与壳体10连接。驱动机构包括齿轮81和第三弹性件82,齿轮81固定设于壳体10内,第一齿条部62和第二齿条部72均与齿轮81啮合连接且相对设于齿轮81的两侧,第三弹性件82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两端分别与壳体10的侧壁和第一夹臂60相抵接,第三弹性件82提供第一夹臂60向远离壳体10方向滑动的弹性力。当第一夹臂60向远离壳体10方向滑动时,第一齿条部62带动齿轮81转动,齿轮81转动通过第二齿条部72驱使第二夹臂70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滑动,如此可调节第一夹臂60和第二夹臂70的相对距离。驱动机构还包括卡杆83,卡杆83可以转动地与壳体10连接且部分露出于壳体10外部,第二夹臂70上设有第三齿条部73,卡杆83上设有第四齿条部831,通过转动卡杆83,使得第三齿条部73与第四齿条部831相啮合,此时第二夹臂70无法滑动,进而可锁定第一夹臂60与第二夹臂70的相对距离。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臂60与第二夹臂70还可以与壳体10固定连接,此时重力手机支架仅适配一种手机尺寸;或者,第一夹臂60与第二夹臂70通过其他伸缩锁定结构与壳体10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重力手机支架的使用原理为:请参阅图8,在手机未放置于承载部21时,承托臂20在第一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沿壳体10高度方向滑动至卡块231卡于卡孔321内且与顶推件30抵接,从而迫使第二弹性件50压缩,顶推件30朝向壳体10内滑动使得按压部31背向壳体10的一侧齐平或凹陷或略凸出于壳体10与手机的接触面,此时重力手机支架处于第一状态,便于手机放入;请参阅图9,当手机放置于承载部21上时,手机的重力迫使第一弹性件40压缩,承托臂20滑动使卡块231与卡孔321脱离,第二弹性件50的行程被释放,按压部31在第二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下背向壳体10滑动,此时重力手机支架处于第二状态,顶推件30弹起与第一内扣端61、第二内扣端71以及承托臂20配合以卡夹手机;当需要取下手机时,可单手按压手机上部使得按压部31朝向壳体10内滑动,卡孔321与滑动部23之间形成可供卡块231卡入的间距,在手机向上滑出且脱离承载部21的过程中,滑动部23在第一弹性件40的弹力作用下滑动使得卡块231逐渐卡入卡孔321内,重力手机支架保持第一状态以待下一次手机放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之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承托臂以及顶推件,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设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夹臂的末端设有第一内扣端,所述第二夹臂的末端设有第二内扣端,所述承托臂和所述顶推件均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承托臂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可以滑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顶推件沿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可以滑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承托臂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以带动所述顶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内扣端和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臂上设有卡块,所述顶推件上设有卡孔,所述卡块活动地与所述卡孔卡接以使所述重力手机支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卡块卡入所述卡孔内且所述顶推件朝远离所述第一内扣端和所述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卡块脱离所述卡孔且所述顶推件朝靠近所述第一内扣端和所述第二内扣端的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臂包括承载部、本体部和滑动部,所述承载部和所述滑动部分别设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所述本体部和所述滑动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承载部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滑动部活动穿过所述卡孔设置,所述卡块设于所述滑动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本体部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侧壁和所述连接板相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提供所述承托臂朝向所述壳体内滑动的弹性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可以滑动地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以限制所述承托臂的滑动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包括按压部和连接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按压部形状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按压部可以滑动地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按压部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所述卡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面和所述按压部相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提供所述顶推件朝向所述壳体外滑动的弹性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还包括柔性垫片,所述柔性垫片设于所述按压部背向所述壳体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均可以滑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之间的相对距离的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重力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第三弹性件和卡杆,所述齿轮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臂上设有第一齿条部,所述第二夹臂上设有第二齿条部,所述第一齿条部和所述第二齿条部均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和所述第一夹臂相抵接,以驱使所述第一夹臂滑动且通过所述齿轮带动第二夹臂滑动;所述第二夹臂还包括第三齿条部,所述卡杆包括第四齿条部,所述卡杆可以转动地与所述壳体连接,以使所述第四齿条部与所述第三齿条部卡合或脱离。
CN202222452132.0U 2022-09-15 2022-09-15 重力手机支架 Active CN218734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2132.0U CN218734395U (zh) 2022-09-15 2022-09-15 重力手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2132.0U CN218734395U (zh) 2022-09-15 2022-09-15 重力手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4395U true CN218734395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3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52132.0U Active CN218734395U (zh) 2022-09-15 2022-09-15 重力手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4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4979B (zh) 弹出式卡托、卡座组件、电子设备
CN111129860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1740739B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
US7236355B2 (en) Sun visor having office work apparatus
KR20060034353A (ko) 배터리팩과 배터리 착탈장치 및 전자기기
US8672282B2 (en) Fixing structure for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screen
CN218734395U (zh) 重力手机支架
CN202713842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套件
WO2008097032A1 (en) Multi-purpose mobile phone station
CN113365180B (zh) 耳机盒和耳机组件
CN213576315U (zh) 夹持结构、云台设备、及可移动平台
CN218830033U (zh) 自锁重力支架
US20070205334A1 (en) Office work apparatus for cars
US11598355B1 (en) Holder
CN214744584U (zh) 移动终端支架
US20100188805A1 (en) Cover releasing mechanisms
CN210839709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
CN214405271U (zh) 夹持装置
CN218276790U (zh) 手机支架
CN216721387U (zh) 一种手机贴片、手机支架以及手机保护外壳
CN218450456U (zh) 耳机盒及耳机装置
CN221886562U (zh) 带支架的电子设备配件
CN213094252U (zh) 可快速扣合摘取的电子产品固定装置
CN21092769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2795011U (zh) 一种夹持可靠的手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31, Block C, 1601, Zhantao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anj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708, block C, Zhantao technology building, the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