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4309U - 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4309U
CN218734309U CN202222649825.9U CN202222649825U CN218734309U CN 218734309 U CN218734309 U CN 218734309U CN 202222649825 U CN202222649825 U CN 202222649825U CN 218734309 U CN218734309 U CN 218734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ownlink signal
antenna
downlink
uplink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498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孔
范建英
刘海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li Ru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Beijing HWA Crea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li Ru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Beijing HWA Cre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li Ru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Beijing HWA Cre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li Ruiyu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498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4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4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4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信号转发系统,该包括第一设备、第一天线、第二设备以及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与第一设备连接,第二设备与第二天线连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有线线缆连接;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卫星播发的第一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用于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下行信号通过有线线缆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用于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下行信号;利用第二天线对第三下行信号进行无线发射,用以向遮挡场景中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其中,第一天线和第一设备设置于无遮挡场景,第二天线和第二设备设置于遮挡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给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的生活方式,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广覆盖和全天候等优点。现有的天通卫星系统在面对大型建筑群、山体、金属舱等严重遮挡的情况,天通卫星系统存在覆盖盲区,无线信号无法到达此类场景。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严重遮挡的场景下,存在信号覆盖盲区,从而导致无线信号强度不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号转发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一天线、第二设备以及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与第一设备连接,第二设备与第二天线连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有线线缆连接;
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卫星播发的第一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一设备;
第一设备,用于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下行信号通过有线线缆发送至第二设备;
第二设备,用于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下行信号;
利用第二天线对第三下行信号进行无线发射,用以向遮挡场景中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其中,第一天线和第一设备设置于无遮挡场景,第二天线和第二设备设置于遮挡场景。
可选地,第一设备包括低噪放大器;
低噪放大器,用于将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低噪放大,得到第二下行信号。
可选地,第二设备包括第一幅度控制器调整第二下行信号的幅度衰减量,得到第三下行信号;
可选地,第二设备还包括功率分配器,用于将第三下行信号分为至少两路信号。
可选地,第二天线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并将第一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设备;
第二设备还用于,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上行信号,将第二上行信号通过有线线缆发送至第一设备;
第一设备还用于,对第二上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上行信号,并将第三上行信号,利用第一天线将第三上行信号发射至卫星。
可选地,第一设备还包括低噪放大器、第一双工器、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双工器;
低噪放大器,用于将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低噪放大,得到第二下行信号;
第一双工器,用于隔离第二下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
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第二上行信号,得到第三上行信号;
第二双工器,用于隔离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三上行信号。
可选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一幅度控制器、第三双工器、第二幅度控制器和功率分配器;
第一幅度控制器,用于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二上行信号;
第三双工器,用于隔离第二下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
第二幅度控制器,用于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幅度控制,第三下行信号;
功率分配器,用于对第三下行信号进行功率分配;和/或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功率合并。
可选地,有线线缆为射频线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转发系统,第一天线接收卫星播发的第一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下行信号通过有线线缆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下行信号,并利用第二天线将第三下行信号进行无线发射,向遮挡场景中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
通过运行本系统,第一天线设置于无遮挡场景中,可以直接无损的接收到卫星播发的第一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一设备,通过第一设备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优化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号;进一步地,通过有线线缆将第二下行信号直接传输至遮挡场景内的第二设备,由此可以在无遮挡场景中接收信号,在接收到信号之后,通过有线线缆发送至遮挡场景内的第二设备,从而解决了遮挡场景中信号盲区的问题;进而,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二下行信号之后再一次进行优化处理得到第三下行信号,并利用第二天线将第三下行信号向遮挡场景中的终端设备提供网路,实现了对遮挡场景中信号的全覆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信号转发系统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转发系统,具体参见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一天线、第二设备以及第二天线,其中第一天线与第一设备连接,第二设备与第二天线连接,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有线线缆连接。
第一天线101,用于接收卫星播发的第一下行信号,并将第一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一设备102。
第一设备102,用于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号,并将第二下行信号通过有线线缆发送至第二设备103。
示例性地,地面移动通信是通过接收卫星播发的信号实现信号的接收,但是信号接收时会受到建筑物、山体等遮挡,从而会影响对卫星信号的接收,因此将第一天线和第一设备设置在无遮挡的场景中可以直接接收卫星播发的信号,解决了由于遮挡原因导致的信号接收不到或者接收到的信号弱的问题。
在第一天线101接收到卫星播发的第一下行信号后,由于直接获取的第一下行信号存在信号弱、噪声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将第一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一设备,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优化处理,优化处理的具体过程见下文。
可选地,第一设备102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优化处理时,第一设备102包括低噪放大器用于将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低噪放大,得到第二下行信号。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102中的低噪放大器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降噪,在降噪之后,再对降噪之后的信号进行放大,最后得到第二下行信号,将第二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二设备103,其中第一设备102向第二设备103发送第二下行信号时,通过有线线缆发送,其中有线线缆可以是射频电缆。
第二设备103,用于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下行信号。
利用第二天线104对第三下行信号进行无线发射,用以向遮挡场景中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
示例性地,第二设备103在接收到第二下行信号后,要根据第二设备所处的场景的具体需求,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幅度控制,以满足遮挡场景内终端设备的网络需求,幅度控制的具体过程见下文。
可选地,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03包括第一幅度控制器和功率分配器。
第一幅度控制器,用于调整第二下行信号的幅度衰减量,得到第三下行信号。
功率分配器,用于将第三下行信号分为至少两路信号。
示例性地,利用第一幅度控制器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幅度衰减,得到第三下行信号,第三下行信号通过功率分配器前,通过内置的带通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对,以抑制发射信号以及其它杂散信号。具体的衰减控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控制过程如下。
本发明中第一设备的增益为30dB,第二设备的增益为30dB,也即信号转发系统的增益为60dB。具体衰减值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有线线缆损耗和第二设备与第二天线连接的有线线缆有关。第一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经信号转发系统转发到第二天线时,其信号强度应相当。因此,具体衰减值=信号转发系统增益(dB)-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有线线缆损耗(dB)-第二设备与第二天线连接的有线线缆(dB)。
在得到第三下行信号之后,为满足遮挡场景中终端设备的网络需求,需要将第三下行信号通过第二天线104发送出去,在进行发送之前可以将第三下行信号分成两路或者多路信号发送至第二天线104进行无线发射,其中每路信号之间相互隔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信号转发系统,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已经介绍的内容将不再重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当需要将遮挡场景中的信号向外发送时,信号转发系统还可以用于实现以下功能。
第二天线104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并将第一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设备103。
第二设备还用于,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上行信号,将第二上行信号通过有线线缆发送至第一设备。
示例性地,遮挡场景中的终端设备在向外发送信号时,终端设备发出信号,由第二天线104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第一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二设备103。
第二天线104在接收第一上行信号后是直接发送至第二设备103,因此第二设备103在接收到第一上行信号后,需要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处理后,再进行转发。
可选地,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包括第一幅度控制器、第三双工器、第二幅度控制器和功率分配器。
第一幅度控制器,用于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二上行信号。
第三双工器,用于隔离第二下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
第二幅度控制器,用于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幅度控制,得到第三下行信号。
功率分配器,用于对第三下行信号进行功率分配;和/或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功率合并。
示例性地,当只存在上行信号时,第二设备103可以只包括功率分配器和第一幅度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上行信号后,对于第一上行信号,在到达功率分配器后,通过功率分配器内置的带通滤波器,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滤波,以抑制第一上行信号以及其它杂散信号,第一上行信号通过第二幅度控制器进行幅度控制,得到第二上行信号,并将第二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设备102,其中,进行幅度控制的具体过程可以是:
本发明中第一设备的增益为30dB,第二设备的增益为30dB,也即信号转发系统的上行通道增益为60dB。具体衰减值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有线线缆损耗和第二设备与第二天线连接的有线线缆有关。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经信号转发系统转发到第一天线,并经第一天线发射输出时,该信号强度与第二天线接收的信号强度应相当。因此,具体衰减值=信号转发系统增益(dB)-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连接的有线线缆损耗(dB)-第二设备与第二天线连接的有线线缆(dB)。
当第二设备103中同时存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第二设备103包括第一幅度控制器、第三双工器、第二幅度控制器和功率分配器。第二设备103在同时接收到第二下行信号和向第一设备102发送第二上行信号时,需要通过第三双工器将第二下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隔离,使得当同时存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可以同时进行。在将接收到第二下行信号后,通过第二幅度控制器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幅度控制,得到第三下行信号,其中第三下行信号和第一上行信号通过功率分配器进行信号隔离,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也是为了当同时存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可以同时进行。
除此之外,第二幅度控制器可以对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幅度控制,得到第三下行信号;第一幅度控制器可以对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二上行信号。
第一设备102还用于,对第二上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上行信号,并将第三上行信号,利用第一天线101将第三上行信号发射至卫星。
示例性地,在上行信号转发的过程中,第一设备102在接收到第二上行信号后,在进行发射信号之前,为使第二上行信号满足第一天线101的发射需求,需要将第二上行信号进行处理之后,在通过第一天线101进行信号发射。
可选地,当第一设备102中同时存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第一设备包括低噪放大器、第一双工器、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双工器。
低噪放大器,用于将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低噪放大,得到第二下行信号。
第一双工器,用于隔离第二下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
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第二上行信号,得到第三上行信号。
第二双工器,用于隔离第一下行信号和第三上行信号。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102中只存在上行信号是,第一设备102可以包括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第二上行信号,得到第三上行信号,直接将第三上行信号发送至第一天线101。
当第一设备102中同时存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在接收到第一下行信号时,通过低噪放大器对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低噪放大,得到第二下行信号。在将第二下行信号发送至第二设备103时,通过第一双工器将第二下行信号和第二设备103发送的第二上行信号进行隔离,使得当同时存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可以同时进行。通过功率放大器对第二上行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上行信号,以满足第一天线101的发射需求,使得第一天线101在进行发射时具有足够大的功率可以到达卫星。通过第二双工器对第三上行信号和第一下行信号进行隔离使得当同时存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可以同时进行。
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信号转发系统进行补充介绍,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过TNC接口(反极性公头,TNC RP M,简称TNC接口)、射频电缆(有线线缆)连接,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一天线(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一天线为一体装置)的俯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第一设备可以设置于室外,对卫星播发的信号依次进行无遮挡接收,低噪放放大,然后输出至第二设备。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分别为第二设备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后视图,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分别为第二天线的俯视图、主视图和左视图。第二设备与第二天线通过SMA(SubMiniature version A,简称SMA)接口和射频电缆有效连接,图5中,第二设备的主视图从右至左依次是开关按键、衰减按键、液晶显示屏,按下开关,转发器上电,开始自检,衰减按键包括RX按键(对下行信号进行幅度控制)和TX按键(对上行信号进行幅度控制),同时第二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衰减量,使得相关人员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设备内信号的衰减幅度。第二设备的后视图从右至左依次为1个三相电源接口,以及1个SMA、1个TNC、1个RS-422接口(用于远程控制时的通信接口)。如图11所示,为当同时存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时,信号转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Claims (8)

1.一种信号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第一天线、第二设备以及第二天线,其中,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有线线缆连接;
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卫星播发的第一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一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下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二下行信号通过所述有线线缆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下行信号;
利用所述第二天线对所述第三下行信号进行无线发射,用以向遮挡场景中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一设备设置于无遮挡场景,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二设备设置于遮挡场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低噪放大器;
所述低噪放大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低噪放大,得到第二下行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包括:
第一幅度控制器,用于调整所述第二下行信号的幅度衰减量,得到所述第三下行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
功率分配器,用于将所述第三下行信号分为至少两路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上行信号,将所述第二上行信号通过所述有线线缆发送至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二上行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三上行信号,并将所述第三上行信号,利用所述第一天线将所述第三上行信号发射至所述卫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还包括低噪放大器、第一双工器、功率放大器和第二双工器;
所述低噪放大器,用于将所述第一下行信号进行低噪放大,得到第二下行信号;
所述第一双工器,用于隔离所述第二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信号;
所述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得到所述第三上行信号;
所述第二双工器,用于隔离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三上行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还包括第一幅度控制器、第三双工器、第二幅度控制器和功率分配器;
所述第一幅度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二上行信号;
所述第三双工器,用于隔离所述第二下行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信号;
所述第二幅度控制器,用于对所述第二下行信号进行幅度控制,所述第三下行信号;
所述功率分配器,用于对所述第三下行信号进行功率分配;和/或对所述第一上行信号进行功率合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转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线缆为射频线缆。
CN202222649825.9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Active CN218734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9825.9U CN21873430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9825.9U CN21873430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4309U true CN218734309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40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49825.9U Active CN21873430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4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846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signal boosters
US6496290B1 (en) Optic repeater system for extending coverage
US11095332B2 (en) Signal amplifier of multi-antenna system
US2002018166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fiber optic antenna interface
CN210693937U (zh) 一种5g室内分布系统
US10236921B1 (en) Signal booster device,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omprising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KR101916850B1 (ko) 소방용 무선통신을 위한 층간 서비스 장치 및 층간 서비스 방법
KR100930046B1 (ko) 광 중계 시스템
US20010031623A1 (en) Channel booster amplifier
CN107623544B (zh) 一种智能直放站及基于智能直放站的通信方法
CN108011641B (zh) 一种lte基站的空中转发装置
CN218734309U (zh) 一种信号转发系统
KR20130078889A (ko) 긴급재난재해 이동통신 시스템
KR100940517B1 (ko) 광 중계 시스템
KR100862370B1 (ko) 듀얼밴드 비대칭 간선 중개장치
CN202231868U (zh) 一种多制式数字飞地压扩系统
KR970000161B1 (ko) 지하통합무선중계장치
CN213938347U (zh) 基于pRRU信源的室内分布系统
KR101825418B1 (ko) 중계 장치
KR200346327Y1 (ko) 양방향 안테나 내장형 구조를 갖는 무선 중계기
CN210016465U (zh) 一种光纤中继拉远设备
CN111147119B (zh) Das合路系统
EP0894372A1 (en) Channel-selective repeater for mobile telephony
CN214675150U (zh) 一种支持4g/5g双模无线中继装置
CN216057004U (zh) 一种支持4g/5g双模mimo的无线中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