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3884U - 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3884U
CN218733884U CN202222479945.9U CN202222479945U CN218733884U CN 218733884 U CN218733884 U CN 218733884U CN 202222479945 U CN202222479945 U CN 202222479945U CN 218733884 U CN218733884 U CN 218733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erminal
capacitor
triode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799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健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l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l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l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lai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799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3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3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3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应用于灭蚊器,振荡模块,包括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线圈、用于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第二电阻和用于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第二线圈,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与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线圈连接,第一电容在工作的过程中对直流电流进行拦截,减少了三极管在工作中的功率,进而降低三极管的发热情况,提高三极管的工作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蚊器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
背景技术
目前,灭蚊器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三极管在自振激荡的过程中,会因为发热严重导致三级管的工作寿命降低,甚至烧毁三极管,在需要长期开启的灭蚊器中这种现象较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能够有效降低三极管的发热,进而提高三极管的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自激振荡保护电路的灭蚊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
振荡模块,包括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线圈、用于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第二电阻和用于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第二线圈,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线圈连接;
升压模块,用于与储能放电模块连接并向储能放电模块提供电压,所述升压模块包括第三线圈,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耦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振荡模块中通过三极管在饱和状态和截止状态中不断交替,将电源端输入的直流电压通过自激振荡的方式变成交流电压,然后通过第三线圈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耦合的方式,将交流电压传输到升压模块,升压模块通过二极管的整流和引导作用,形成一个电压较高的直流电压,传输到储能放电模块中,第一线圈与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电容连接形成正反馈电路,能有效加快三极管的导通,加快振荡电路完成自激振荡,在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线圈之间串联一个电容,能够对直流电流进行有效拦截,减少了三极管在工作中的功率,进而降低三极管的发热情况,提高三极管的工作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当电路开始工作的过程中,第一电容对来自第一线圈的直流电流进行拦截,降低流经三极管的电流,减少三极管的发热量,提高三极管的工作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线圈相互串联形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阻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电容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一线圈包括第一感应端和第二感应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端连接,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二感应端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感应端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压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升压子模块,所述升压子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二电容串联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三电容串联形成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多个所述第三电容相互串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储能放电模块,所述多个所述第三电容相互串联形成倍压支路,所述储能放电模块与所述倍压支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能放电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储能电容,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形成泄放支路,所述泄放支路与所述储能电容并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第一正极端和第一负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包括第二正极端和第二负极端,所述第三线圈包括第三感应端和第四感应端;所述第二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三感应端、所述第一正极端和所述第二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端与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感应端和所述第三电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第一正极端和第一负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包括第二正极端和第二负极端,所述第三线圈包括第三感应端和第四感应端;所述第二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三感应端、所述第一负极端和所述第二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端与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感应端和所述第三电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灭蚊器,包括以上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蚊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振荡模块中通过三极管在饱和和截止的状态中不断交替,将电源端输入的直流电压通过自激振荡的方式变成交流电压通过第三线圈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耦合的方式,将交流电压传输到升压模块,升压模块通过二极管的整流和引导的作用,形成一个电压较高的直流电压,传输到储能放电模块中,第一线圈与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电容连接形成正反馈电路,能有效加快三极管的导通,加快振荡电路完成自激振荡,在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线圈之间串联一个电容,能够对直流电流进行有效拦截,减少了三极管在工作中的功率,进而降低三极管的发热情况,提高三极管的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的模块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的模块结构图,本申请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包括振荡模块,升压模块以及储能放电模块,振荡模块中通过三极管在饱和和截止的状态中不断交替,将电源端输入的直流电压通过自激振荡的方式变成交流电压通过变压器将交流电压传输到升压模块,升压模块通过二极管的整流和引导对电压进行整流形成一个电压较高的直流电压,传输到储能放电模块中。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振荡模块、升压模块的作用,起始电源只需要较小的电压,即可达到输出能杀灭蚊虫的电压,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同时因为起始电源所需的电压较少,不容易对用户产生危害,从而保护了用户的安全。
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的模块结构图,本申请实施例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包括振荡模块,升压模块以及储能放电模块,振荡模块中通过三极管在饱和和截止的状态中不断交替,将电源端输入的直流电压通过自激振荡的方式变成交流电压通过变压器将交流电压传输到升压模块,升压模块通过二极管的整流和引导对电压进行整流形成一个电压较高的直流电压,传输到储能放电模块中,其中升压模块包括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子模块与第二子模块的组合,提高对储能放电模块的储能效率。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振荡模块包括三极管Q3、第一电阻R13、第一电容C13、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用于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第二电阻R15和用于与电源负极连接的变压器T2的第二线圈,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3和第一电容C13与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15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2 的第二线圈连接,升压模块包括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与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耦合。
可以理解的是,振荡模块中通过三极管Q3在饱和状态和截止状态中不断交替,将电源端输入的直流电压通过自激振荡的方式变成交流电压通过变压器T2将交流电压传输到升压模块,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与第一电阻R13以及第一电容C13连接形成正反馈电路,能有效加快三极管Q3的导通,加快振荡电路完成自激振荡,并且通过在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变压器T2 的第一线圈之间串联第一电容C13,能够对直流电流进行有效拦截,减少了三极管在工作中的功率,进而降低三极管的发热情况,提高三极管的工作寿命。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3与第一电容C13连接,第一电容C13与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路工作的过程中,第一电容C13对来自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的直流电流进行拦截,降低流经三极管Q3的电流,减少三极管Q3的发热量,提高三极管Q3的工作寿命。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3、第一电容C13和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相互串联形成第一支路,第二电阻R15与第一支路并联。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源电压经过第二电阻R15时,第二电阻R15为三极管Q3的基极提供电流,使得三极管Q3的集电极的电流不断增大,变压器T2的第二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变压器T2的第二线圈产生感应电压,通过第一支路为三极管Q3的基极提供电流,加快三极管 Q3达到饱和状态。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电阻 R15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电容C13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包括第一感应端和第二感应端,变压器T2的第二线圈包括第三感应端和第四感应端,第一电阻R13 的第一端与第一电容C13的第五端连接,第一电阻R13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15的第四端连接,第二电阻R15的第四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15的第三端与电源的正极、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的第一感应端以及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一电容C13的第六端与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的第二感应端连接,变压器T2的第二线圈的第三端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变压器T2的第二线圈的第四感应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电源正极提供的电压经过第二电阻R15为三极管Q3的基极提供电流,三级管Q3的集电极的电流不断的增大,变压器T2的第二线圈随着电流的不断增大产生感应电动势,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同时产生感应电压,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的电压经过第一电阻R13与第一电容C13为基极提供正反馈电流,加快三极管Q3的导通,当三极管 Q3达到饱和电流时,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流停止增大,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上产生的感应电压开始下降,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提供给三极管Q3的基极的电流开始减少,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流开始减少,变压器T2的第二线圈随着电流的不断减少产生反向感应电动势,变压器T2的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产生反向电压,加快对三极管Q3的截止。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在振荡模块中稳定的工作,持续的对流经三极管Q3的直流电流进行阻隔,第一电容C13需要具有高稳定,高耐压,高绝缘、高耐温的特性,同时为了使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3采用的是瓷片电容。
可以理解的是,当振荡模块开始工作的时候,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压和电流在同一时期相遇,产生功率,第一电容C13对流经三极管Q3的直流电流进行阻隔,降低三极管Q3的功率,从而减少三极管Q3的发热,并且因为第一电容C13对于直流电压的阻隔,使三极管只有在自激振荡的时候才会工作,在负载异常的情况下,变压器T1的交流电压会被抵消,使三极管Q3的振荡停止,对三极管Q3进行保护。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升压子模块包括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其中第一子模块用对第三电容C12进行充电储能,第二子模块用于对第五电容C15进行充电储能,其中第一子模块由第二电容C10、第一二极管D10、第二二极管D9以及第三电容C12 组成,第二子模块由第四电容C14、第三二极管D11、第四二极管D12以及第五电容C15组成。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升压模块中的二极管整流和引导作用,将原本较低的电压进行整流形成一个电压较高的直流电压,当灭蚊器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一个较低的起始电压,通过升压模块使电压达到可以杀灭蚊虫的电压,提高了灭蚊器的安全性。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与第二电容C10串联形成第二支路,第一二极管D10与第二支路并联,第二二极管D9与第三电容C12串联形成第三支路,第一二极管D10与第三支路并联。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二极管D10与第二二极管D9对于电流的整流和引导,对第三电容C12进行充能。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与第四电容C14串联形成第四支路,第三二极管D11与第四支路并联,第四二极管D12与第五电容C15串联形成第五支路,第三二极管D11与第五支路并联。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三二极管D11与第四二极管D12对于电流的整流和引导,对第五电容C15进行充能。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包括第五感应端和第六感应端,第二电容C10包括第七端和第八端,第三电容C12包括第九端和第十端,第四电容 C14包括第十一端和第十二端,第五电容C15包括第十三端和第十四端,第一二极管D10包括第一正极端和第一负极端,第二二极管D9包括第二正极端和第二负极端,第三二极管D11 包括第三正极端和第三负极端,第四二极管D12包括第四正极端和第四负极端,在第一子模块中,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的第五感应端和第二电容C10的第七端连接,第二电容C10的第八端与第一二极管D10的第一正极端以及第二二极管D9的第二负极端连接,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的第六感应端与第一二极管D10的第一负极端以及第三电容C12的第十端连接,第三电容C12的第九端与第二二极管D9的第二正极端连接,在第二子模块中,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的第五感应端与第四电容C14的第十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14的第十二端与第三二极管 D11的第三负极端以及第四二极管D12的第四正极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12的第四负极端与第五电容C15的第十四端连接,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的第六端口与第三二极管D11的正极端以及第五电容C15的第十三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为正向感应电压时,通过第一子模块对第三电容 C12进行充能,当变压器T2的第三线圈为反向感应电压时,通过第二子模块对第五电容C15 进行充能,提高充能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子模块中的第一二极管D10与第二子模块中的第三二极管D11 串联以及第一子模块中的第三电容C12与第二子模块中的第五电容C15串联,组成四倍升压电路。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个子模块相互连接组成增幅能力更强的倍压电路。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电容C12与第五电容C15串联形成倍压支路,储能放电模块与倍压支路并联。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电容C12与第五电容C15串联形成倍压支路,倍压支路为储能放电模块提供电能。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储能放电模块包括第三电阻R12、第四电阻R17和储能电容C11,第三电阻R12和第四电阻R17串联形成泄放支路,泄放支路与储能电容 C11并联。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电容C11与第三电容C12和第五电容C15串联形成的倍压支路并联,储能电容C11的电压相当于第三电容C12和第五电容C15的电压总和,因此储能电容C11能储存更多的电能,为杀灭蚊虫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储能电容C11选用可以高压情况下稳定工作的高压储能电容,泄放支路用于电路停止工作后,对电容存储的电荷进行放电,避免电路停止工作后,因为电荷没有及时被释放导致用户遭受电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应用于灭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荡模块,包括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线圈、用于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第二电阻和用于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第二线圈,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线圈连接;
升压模块,用于与储能放电模块连接并向储能放电模块提供电压,所述升压模块包括第三线圈,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一线圈相互串联形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电阻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电容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一线圈包括第一感应端和第二感应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端连接,所述第六端与所述第二感应端连接,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感应端连接,所述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升压子模块,所述升压子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线圈与所述第二电容串联形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三电容串联形成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并联,多个所述第三电容相互串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放电模块包括,多个所述第三电容相互串联形成倍压支路,所述储能放电模块与所述倍压支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放电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储能电容,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形成泄放支路,所述泄放支路与所述储能电容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第一正极端和第一负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包括第二正极端和第二负极端,所述第三线圈包括第三感应端和第四感应端;所述第二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三感应端、所述第一正极端和所述第二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端与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感应端和所述第三电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第一正极端和第一负极端,所述第二二极管包括第二正极端和第二负极端,所述第三线圈包括第三感应端和第四感应端;所述第二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三感应端、所述第一负极端和所述第二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端与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感应端和所述第三电容连接。
10.一种灭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自激振荡保护电路。
CN202222479945.9U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 Active CN218733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9945.9U CN218733884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9945.9U CN218733884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3884U true CN218733884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4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79945.9U Active CN218733884U (zh) 2022-09-19 2022-09-19 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3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8992B (zh) 带保护功能的开关电源电路
CN100405725C (zh) 电源装置
KR20210089213A (ko) 배터리 가열 시스템
JP5017273B2 (ja) 定電圧電源回路
CN1254216A (zh) 适用于广电压变动范围温控开关控制保持型充电电路
CN218733884U (zh) 一种自激振荡保护电路及灭蚊器
CN207782395U (zh) 一种过温保护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3193500U (zh) 一种开关电源及其充电回路
WO2005122372A1 (en) Method and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optimising maximum current limitation in the primary switch of a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and a power supply
CN218524807U (zh) 一种放电检测电路及灭蚊器
CN103220838B (zh) Led镇流驱动电路
CN214069805U (zh) 用于开关电源的前端保护装置
CN203301800U (zh) Led镇流驱动电路
CN211908673U (zh) 一种负载驱动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9913726U (zh) 一种防反接的可控硅整流线路
CN210404738U (zh) 直流输入防反接保护电路
CN212969473U (zh) 一种ac输入过零导通电路
CN109274075A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锁止保护电路
CN217063555U (zh) 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开关电源
CN215817929U (zh) 一种原边反馈rcc电路
CN219227415U (zh) 能耗制动电路及变频器
CN217844945U (zh) 一种微电能点火电路
CN217902332U (zh) 一种定时恒流电路
CN214591197U (zh) 一种可抑制浪涌电流的开关电源电路
CN219227867U (zh) 一种高效率led驱动电路及灯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