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9767U - 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9767U
CN218729767U CN202222505146.4U CN202222505146U CN218729767U CN 218729767 U CN218729767 U CN 218729767U CN 202222505146 U CN202222505146 U CN 202222505146U CN 218729767 U CN218729767 U CN 218729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late
emitting module
circuit board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051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亮
周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051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9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9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9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发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该发光模组包括壳体、透光板、均光板和光源件;壳体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透光板安装于安装腔的开口处;均光板位于安装腔内,均光板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出光面朝向透光板设置,入光面朝向安装腔的侧壁设置;光源件位于入光面与安装腔对应的侧壁之间;其中,出光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和/或,均光板背向出光面的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该发光模组的发光亮度高,发光均匀性好,可减少发光显示的颗粒感,发光显示效果好,同时,整个发光模组的体积小,有利于发光模组小型化。

Description

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发光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设备上通常设置有发光模组,发光模组通常包括光源件、壳体和透光板,光源件设置在壳体和透光板围设形成的安装腔内,光源件发出的光线通过透光板透出实现发光,而在透光板设置有不同形状的遮光层,从而使得光源件发出的光线具有一定形状,以标识设备的LOGO、型号、提示信息等;但现有的发光模组存在发光亮度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光模组存在发光亮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光模组,包括壳体、透光板、均光板和光源件;所述壳体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所述透光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所述均光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均光板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透光板设置,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侧壁设置;所述光源件位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安装腔对应的侧壁之间;
其中,所述出光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和/或,所述均光板背向所述出光面的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
可选地,所述光源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灯珠,所述灯珠沿所述电路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各所述灯珠照射在所述均光板内形成有发光区;
所述发光区相重叠部分所对应区域内的所述点状均光油墨的密集度小于其他区域内的所述点状均光油墨的密集度。
可选地,所述入光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沿所述电路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凸起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灯珠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支撑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凸起朝向所述透光板的表面有形成沉台,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沉台内;
和/或,所述支撑凸起背向所述透光板的表面有形成沉台,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沉台内。
可选地,所述沉台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电路板粘接于所述支撑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和所述均光板的侧面之间以及所述安装腔的腔底面和所述均光板之间设置有反光膜。
可选地,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散光膜,所述散光膜位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透光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防护层、遮光印刷层和扩散层,所述扩散层朝向所述均光层设置,所述防护层背向所述均光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均光层为PC层、PVC层或者PET层。
可选地,所述壳体为玻纤壳体。
可选地,所述透光板粘接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外部部件粘接的背胶。
本申请提供的发光模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该发光模组,通过在出光面和/或均光板背向出光面的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那么光源件发出的光线经均光板侧面的入光面进入均光板内后,会有部分光线会经点状均光油墨的反射后进入透光板射出,如此便可增加该发光模组的出光量,从而提高了该发光模组的发光亮度;并且,光源件位于入光面与安装腔对应的侧壁之间,即入光面位于出光面的侧面,也就是说,该发光模组采用侧入光的方式,发光均匀性好,可减少发光显示的颗粒感,发光显示效果好,同时,整个发光模组的体积小,有利于发光模组小型化。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光模组。
本申请的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采用了上述的发光模组,使得该设备的发光显示亮度高,发光显示更为明显,同时,发光显示的均匀性好,使得该设备具有更好的发光显示效果,该设备外观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的截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发光模组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的。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的灯珠的发光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壳体 11—安装腔 12—侧壁
20—透光板 21—防护层 22—遮光印刷层
23—扩散层 30—均光板 31—入光面
32—出光面 33—支撑凸起 34—容纳空间
35—点状均光油墨 40—光源件 41—电路板
42—灯珠 50—反光膜 60—背胶
100—发光模组 331—沉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6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6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在本申请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模组100,用于发出光线并能够显示的LOGO、型号、提示信息等,或者,能够显示不同的灯效等;该发光模组100可以用于设备上,也可以独立使用。其中,该设备可为音视频控制台、音视频控制器、视频切换器、视频拼接器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实的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发光模组100,该发光模组100包括壳体10、透光板20、均光板30和光源件40;壳体10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11,透光板20安装于安装腔11的开口处;均光板30和光源件40均位于安装腔11内,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和透光板20共同围设形成安装腔11,安装腔11为均光板30和光源件40提供安装空间,壳体10和透光板20对均光板30和光源件40起到防护作用;透光板20能够供光线透过,实现该发光模组100的发光显示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均光板30具有入光面31和出光面32,可以理解的是,其中,均光板30将对光线进行均化处理,从而使光线从出光面32均匀射出,提高发光显示效果,均光板30可为亚克力板等;出光面32是指均光板30上光线射出的表面;入光面31是指光线进入均光板30内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面32朝向透光板20设置,入光面31朝向安装腔11的侧壁12设置;光源件40位于入光面31与安装腔11对应的侧壁1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入光面31位于均光板30的侧面,光源件40也位于均光板30的侧方;其中,入光面31可以为多个,入光面31分布于均光板30的周向,其具体的数量和位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光源件40发出的光线从均光板30侧面的入光面31进入均光板30后,再从均光板30上侧的出光面32射出,最后经透光板20透出从而实现发光显示,即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光模组100采用的是侧入光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于直下式的方式相比,可明显减少发光的颗粒感,发光均匀性好,发光显示效果好;另外,这种侧入光的方式,不需要较大空间进行混光或使用较厚的半透明材质混合减弱光线,利于降低整个发光模组100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面32上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35;和/或,均光板30背向出光面32的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35。可以理解的是,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出光面32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35;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均光板30背向出光面32的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3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光面32和均光板30背向出光面32的表面均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35。具体地,该点状均光油墨35是通过将均光白油墨通过点状丝印的方式印制在出光面32和/或均光板30背向出光面32的表面而制得,即出光面32和/或均光板30背向出光面32的表面具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均光油墨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点状均光油墨35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制作,其具体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光模组100,通过在出光面32和/或均光板30背向出光面32的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35,那么光源件40发出的光线经均光板30侧面的入光面31进入均光板30内后,会有部分光线会经点状均光油墨35的反射后进入透光板20射出,如此便可增加该发光模组100的出光量,从而提高了该发光模组100的发光亮度;并且,光源件40位于入光面31与安装腔11对应的侧壁之间,即入光面31位于出光面32的侧面,也就是说,该发光模组100采用侧入光的方式,发光均匀性好,可减少发光显示的颗粒感,具有良好的发光显示效果,同时,整个发光模组100的体积小,有利于发光模组100小型化。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光源件40包括电路板41以及设置于电路板41上的多个灯珠42,灯珠42沿电路板4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可以理解的是,灯珠42电性连接于电路板41上,电路板41起到支撑固定灯珠42,并能够控制灯珠42的开闭,其中,灯珠42可为但不限于LED灯珠;具体地,灯珠42可为侧发光LED灯珠42或者顶发光LED灯珠42等;电路板41可为硬质电路板41或者柔性电路板41等;另外,采用侧入光的方式与直下式的方式相比,电路板41设置在均光板30的侧面,无需覆盖整个均光板30,电路板41的面积小,成本较低,从而能够减少小批量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6所示,各灯珠42照射在均光板30内形成有发光区(参阅图6中箭头A所指的扇形区域);发光区相重叠部分(参阅图6中箭头B所指的虚线围设形成的区域)所对应区域内的点状均光油墨35的密集度小于其他区域内的点状均光油墨35的密集度。可以理解的是,灯珠42发出的光线进入均光板30后会形成发光区,而相邻的两个灯珠42在均光板30上形成的发光区会重叠,该重叠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发出的光线多、亮度高,而通过将该重叠部分对应区域内的点状均光油墨35的密集度设置的比其他区域内的点状均光油墨35的密集度小,即重叠部分对应区域内的点状均光油墨35较为分散,其发光亮度增加较少,而其他区域内的点状均光油墨35较为密集,其发光亮度增加较多,从而减少亮度差,提高该发光模组100的发光均匀性和发光显示效果;也就是说,通过调整点状均光油墨35的聚合离散,从而控制发光的均匀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入光面31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凸起33,支撑凸起33沿电路板4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支撑凸起33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34,灯珠42位于容纳空间34内;电路板41连接于支撑凸起33上。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凸起33作为电路板41的安装基体,起到支撑固定电路板41的作用;相邻两个的支撑凸起33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34,该容纳空间34给灯珠42提供安装空间,以避让灯珠42。其中,光源件40连接在均光板30上,这样光源件40和均光板30形成一个整体,在维修时可将整体更换,使得该发光模组100的维修更为简单方便。
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容纳空间34的数量可与灯珠42的数量相同,灯珠42一一对应地收容于各容纳空间34内,与此同时,电路板41位于相邻两个灯珠42之间的部分均受到支撑凸起33的支撑,电路板41的固定效果好,使得该发光模组100的使用具有更好的可靠性;特别是能够保证柔性电路板41的稳定固定。
当然在他实施例中,容纳空间34的数量也可以与灯珠42的数量不相同,其具体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所示,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支撑凸起33朝向透光板20的表面形成沉台331,电路板41位于沉台331内;具体地,沉台331为电路板41提供安装空间,一方面,可以对电路板41起到防护作用,减少电路板41的损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整个发光模组100的厚度,利于实现轻薄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沉台331靠近入光面31的侧壁与入光面31重合,也就是说,支撑凸起33朝向透光板20的表面与入光面31共同围设形成沉台331,这样设置,其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沉台331靠近入光面31的侧壁也可以与入光面31不重合,沉台331具体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支撑凸起33背向透光板20的表面形成沉台331,电路板41位于沉台331内。具体地,沉台331为电路板41提供安装空间,一方面,可以对电路板41起到防护作用,减少电路板41的损坏;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整个发光模组100的厚度,利于实现轻薄化。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沉台331背向入光面31的侧壁与入光面31重合,也就是说,支撑凸起33背向透光板20的表面与入光面31共同围设形成沉台331,这样设置,其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沉台331靠近入光面31的侧壁也可以与入光面31不重合,沉台331具体的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沉台331的深度h2大于或者等于电路板41的厚度h1;电路板41可完全收容于沉台331内而不会凸伸出均光板30外,这样透光板20或壳体10不会挤压电路板41,从而也就减少电路板41的损坏风险,提高该发光模组100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电路板41粘接于支撑凸起33上。电路板41可通过胶水等粘接剂直接粘接在支撑凸起33上,使该发光模组100的组装制作操作简单,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另外,采用粘接的方式与采用螺钉、螺丝、螺栓等方式实现电路板41的固定相比,光源件40和均光板30组装完成后,其厚度小,有利于实现该发光模组100的轻薄化设计。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安装腔11的侧壁和均光板30的侧面之间以及安装腔11的腔底面和均光板30之间设置有反光膜50。光源件40朝向安装腔11的侧壁和腔底面发出的光线均能够被反光膜50进行反射进入均光板30内,并使得光线只能从出光面32射出,如此便可增加出光面32的出光量,提高该发光模组100的发光亮度。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安装腔11的内周壁与均光板30的外周壁之间均设置有发光膜,光源件40位于发光膜与均光板30的侧壁之间,这样光源件40发出朝向安装腔11的内周壁射出的光线均能够反射到均光板30内最后从出光面32射出,这样该发光模组100的发光亮度更高。
在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均光板30除入光面31外的其他侧面与安装腔11对应的侧壁之间均设置有发光膜,由于光源件40主要是朝向入光面31发出光线,光线射到安装腔11与入光面31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光线较少,这样光源件40发出的光线大部分光线能够被发光膜反射到均光板30内最后从出光面32设置,从而保证该发光模组100具有较高的发光亮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光膜50还可以有其他设置形式,保证光源件40发出的光线能够从出光面32射出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还包括散光膜,散光膜位于出光面32与透光板20之间。具体地,出光面32射出的光线经过散光膜后再从透光板20透出,这样光线经过散光膜的扩散后,该发光模组100发光更为均匀,发光显示效果更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透光板20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防护层21、遮光印刷层22和扩散层23,扩散层23朝向均光层设置,防护层21背向均光层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防护层21和扩散层23均能够供光线穿过,而遮光印刷层22不能够供光线穿过,这样光线只能穿过不被遮光印刷层22遮挡的部分,从而使得该发光模组100显示一定的形状,其中,遮光印刷层22可通过印刷的方式印制在防护层21上,而通过印刷方式可生产多种形状的遮光印刷层22,有利于发光模组100的小批量客制化的实现,遮光印刷层22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另外,扩散层23能够对光线进行扩散,使得该发光模组100发光均匀性更好,显示效果更好,防护层21能够起到保护遮光印刷层22和扩散层23的作用,有利于延长该发光模组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防护层21为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层;具体地,防护层21采用PC材料制作而成,易于获得,方便该发光模组100的加工制作。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防护层21为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层,具体地,防护层21采用PVC材料制作而成,PVC材料价格低廉,有利于降低该发光模组100的制作成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防护层21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具体地,防护层21采用PET材料制作而成,PVC材料硬度高,从而使得透光板20的表面硬度高,从而具有更好的防刮性能,也无需在防护层21外增加其他防护结构,有利于该发光模组100的轻薄化设计,另外,PVC材料还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老化性能好,从而使得防护层21不易变形,利于提高该发光模组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壳体10为玻纤壳体10。具体地,壳体10采用玻纤材料制作而成,玻纤具有良好的耐热、隔热、阻燃和高强度,从而能够对壳体10内的光源件40和均光板30等部件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也能够提高该发光模组100恶劣环境适应性;另外,玻纤易于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控机床)成型,一方面,方便加工定制得到不同形状的壳体10,从而能够满足客制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壳体10的制作无需模具,也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也能更为容易满足小批量客制化的制作需求。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透光板20粘接于安装腔11的开口处;透光板20采用胶水等粘接剂粘接于安装腔11的开口处,组装操作简单,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另外,与采用螺钉、螺栓、螺丝等固定相比,壳体10和透光板20组装完成后,其厚度小,有利于实现该发光模组100的轻薄化设计。具体地,透光板20封住安装腔11的开口,且透光板20与壳体10之间的间隙被粘接填满,这样使得安装腔11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使位于壳体10内的均光板30和光源件40等部件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进而使该发光模组100在恶劣使用环境中更可靠更安全。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该发光模组100的壳体10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外部部件粘接的背胶60。在具体使用时,将背胶60上的离型纸撕掉后,即可将该发光模组100直接粘贴设备上或者镶嵌于设备内,该发光模组100的拆装更为简单快捷;可选地,背胶60采用维修维护便利性的无残留粘合剂的背胶60,使得该发光模组100拆卸下后无背胶60残留的问题,提高该发光模组100的维修更换的便利性。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光模组100。具体地,设备为音视频控制台、音视频控制器、视频切换器、视频拼接器。
本申请实施例的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采用了上述的发光模组100,使得该设备的发光显示亮度高,发光显示更为明显,同时,发光显示的均匀性好,使得该设备具有更好的发光显示效果,该设备外观更为美观。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具有开口的安装腔;
透光板,所述透光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
均光板,所述均光板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均光板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朝向所述透光板设置,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侧壁设置;
光源件,所述光源件位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安装腔对应的侧壁之间;
其中,所述出光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和/或,所述均光板背向所述出光面的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光油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灯珠,所述灯珠沿所述电路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各所述灯珠照射在所述均光板内形成有发光区;
所述发光区相重叠部分所对应区域内的所述点状均光油墨的密集度小于其他区域内的所述点状均光油墨的密集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沿所述电路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凸起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灯珠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路板连接于所述支撑凸起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凸起朝向所述透光板的表面有形成沉台,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沉台内;
和/或,所述支撑凸起背向所述透光板的表面有形成沉台,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沉台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粘接于所述支撑凸起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和所述均光板的侧面之间以及所述安装腔的腔底面和所述均光板之间设置有反光膜。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散光膜,所述散光膜位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透光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防护层、遮光印刷层和扩散层,所述扩散层朝向所述均光层设置,所述防护层背向所述均光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层为PC层、PVC层或者PET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玻纤壳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粘接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外部部件粘接的背胶。
14.一种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
CN202222505146.4U 2022-09-21 2022-09-21 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 Active CN218729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5146.4U CN218729767U (zh) 2022-09-21 2022-09-21 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5146.4U CN218729767U (zh) 2022-09-21 2022-09-21 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9767U true CN218729767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4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05146.4U Active CN218729767U (zh) 2022-09-21 2022-09-21 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9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507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460768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デバイス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677746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8104910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3307509B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120013811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9329323B2 (en) Light sourc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CN113707034B (zh) 拼接显示装置
KR20100076821A (ko) 방열이 용이한 액정표시소자
KR2018006254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367260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7163598A1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EP3330787A1 (en) Display apparatus
TWI733185B (zh) 背光裝置用面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KR20110068382A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WO2020252941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15167033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JP2009158193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62278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18729767U (zh) 发光模组及具有发光模组的设备
CN210005829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703758A (zh) 背光触摸按键
TW202041935A (zh) 背光裝置用面光源模組
KR102611355B1 (ko) 양자점 시트와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1786511U (zh) 背光模组、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