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8158U - 一种光学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8158U
CN218728158U CN202222972124.9U CN202222972124U CN218728158U CN 218728158 U CN218728158 U CN 218728158U CN 202222972124 U CN202222972124 U CN 202222972124U CN 218728158 U CN218728158 U CN 218728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module
optical
light
pola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212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跃金
胡江民
郝钰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tizone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tizone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tizone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Optizone Technology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212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8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8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8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器件。该光学器件包括: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纤输出模块、准直滤光输出模块、输入耦合模块、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光纤耦合模块;所述光纤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光束,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的光束进行准直滤光,所述输入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所述输入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聚焦,至少一个所述光束隔离模块用于隔离光路中的逆向光束;所述光纤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光纤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耦合。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光学器件在体积小、集成度高、成本低的基础上,能够完成对光束的波分复用、带通滤波以及对逆向光束的隔离。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及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光学器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市场对光学器件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光的波分复用是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有各种类型的信息)复用到同一根光纤进行传送,波分复用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就是实现对光波波长进行分离与合成的光无源器件,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长、节约光纤资源、可靠性高等优点。随着近几年光通信及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市场对波分复用器的隔离度要求逐渐提高,因此隔离型波分复用器(Isolated Wavelength DivisionMultiplexer,IWDM)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光纤滤波器是波分复用光通信系统和传感系统中基本的关键器件之一。
现阶段,波分复用器和光纤滤波器中的低功率的隔离器芯多采用楔形结构,该种结构体积大且由于光路在晶体中的光程不一样,会造成较大的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PMD)。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器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楔形结构的隔离器芯体积大、结构不紧凑的问题,在体积小、集成度高、成本低的基础上,不需要增加补偿片即可以减小PMD,实现对光束的波分复用或带通滤波以及对逆向光束的隔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器件,包括:
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纤输出模块、准直滤光输出模块、输入耦合模块、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光纤耦合模块;
所述光纤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光束,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的光束进行准直滤光,所述输入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所述输入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聚焦,至少一个所述光束隔离模块用于隔离光路中的逆向光束;所述光纤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光纤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耦合。
可选的,所述光束隔离模块包括: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分光晶体、半波片、法拉第旋光片和合光晶体;其中,还包括与法拉第旋光片配合使用的磁管;
所述分光晶体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分光晶体的光束双折射形成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所述半波片用于对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顺时针偏转45°形成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所述法拉第旋光片在磁管作用下对所述第三偏振光束和所述第四偏振光束顺时针偏转45°形成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所述合光晶体用于对所述第五偏振光束和所述第六偏振光束进行合束;
或者,所述半波片用于对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逆时针偏转45°形成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所述法拉第旋光片用于对所述第三偏振光束和所述第四偏振光束逆时针偏转45°形成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所述顺时针和所述逆时针为沿光路传输方向观察;
所述分光晶体和所述合光晶体的光轴方向一致。
可选的,当所述光束隔离模块为多个时,沿光路传输方向的上一个的光束隔离模块中的合光晶体与下一个光束隔离模块中的分光晶体的光轴方向一致。
可选的,所述光纤输出模块为单尾光纤,或者,所述光纤输出模块为双尾光纤。
可选的,所述光纤耦合模块为单尾光纤。
可选的,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准直透镜和滤光片。
可选的,所述输入耦合模块为聚焦透镜。
可选的,光学器件还包括:第一玻璃管,所述光纤输出模块粘合固定在所述第一玻璃管内。
可选的,光学器件还包括:第二玻璃管,所述光纤耦合模块固定粘合在所述第二玻璃管内。
可选的,光学器件还包括:第三玻璃管、第四玻璃管和第五玻璃管;
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固定粘合在所述第三玻璃管内,所述输入耦合模块、至少一个所述光束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玻璃管固定粘合在所述第四玻璃管内;
所述第三玻璃管的外壁和所述第四玻璃管的外壁粘合固定在所述第五玻璃管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器件,包括: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纤输出模块、准直滤光输出模块、输入耦合模块、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光纤耦合模块;光纤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光束,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用于对入射至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的光束进行准直滤光,输入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输入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聚焦,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用于隔离光路中的逆向光束;光纤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光纤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耦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学器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在接收到入射光束之后,可以隔离光路中的逆向光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楔形结构的隔离器芯体积大、结构不紧凑的问题,并能够使整个光学器件完成对光束的波分复用及带通滤波,以及实现对逆向光束的隔离。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束隔离模块的正向光束路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束隔离模块的逆向光束路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束隔离模块的正向光束路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束隔离模块的逆向光束路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束隔离模块的正向光束路径的放大图,参考图1和图2,该光学器件包括:
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纤输出模块100、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输入耦合模块300、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400、光纤耦合模块500。
光纤输出模块100用于输出光束,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用于对入射至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的光束进行准直滤光,输入耦合模块300用于对入射至输入耦合模块300的光束进行聚焦,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400用于隔离光路中的逆向光束,光纤耦合模块500用于对入射至光纤耦合模块500的光束进行耦合。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光纤输出模块100可以是单尾光纤或双尾光纤。具体的,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准直透镜201和滤光片202,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可以将光纤输出模块100输出的发散光束整形为准直光束并滤光输出,以便进行高效的调试和生产。输入耦合模块300可以将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输出的准直光束整形为聚焦光束。光束隔离模块400可以对输入耦合模块300输出的聚焦光束进行分束形成偏振光束。示例性的,光束隔离模块400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两个等。光纤耦合模块500可以对光束隔离模块400输出的光束进行耦合。
其中,准直透镜201可以为球面透镜或者格林透镜,球面透镜与滤光片202可以置于玻璃管内,采用胶水固定,格林透镜与滤光片202采用镀膜的方式固定。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光束隔离模块400包括: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分光晶体401、半波片402、法拉第旋光片403和合光晶体404;其中,还包括与法拉第旋光片403配合使用的磁管405。
示例性的,分光晶体401、半波片402、法拉第旋光片403和合光晶体404可通过光路有胶和光路无胶的方式进行整体粘合,光路有胶的方式是采用折射率与晶体折射率接近的胶水进行粘接,光路无胶是采用深化光胶的方式或叠片的方式进行。结合形成的整体结构放置在磁管405内,法拉第旋光片403在磁管405的作用下会产生磁致旋光效应。光束隔离模块400采用分光晶体401、半波片402、法拉第旋光片403和合光晶体404整体粘合的结构,分光晶体401与合光晶体404光轴方向一致,o光和e光在晶体中的光程相同,因此器件本身具有很小的PMD,不同于传统楔型结构,无需增加补偿片;并且光束隔离模块400位于光学透镜与光纤之间,体积可以做到很小,降低生产成本。
示例性的,分光晶体401和合光晶体404是具有双折射特征的片状晶体,晶体材料可以是双折射特性较好的钒酸钇,也可以是方解石、铌酸锂或其他双折射晶体。
示例性的,半波片402可以位于法拉第旋光片403之前,也可以位于法拉第旋光片403之后,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均使半波片402位于法拉第旋光片403之前。
参考图2,分光晶体401用于对入射至分光晶体401的光束进行分束,形成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半波片402用于对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顺时针偏转45°形成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法拉第旋光片403用于对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顺时针偏转45°形成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合光晶体404用于对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进行合束。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从光纤输出模块100出射的发散光束入射至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的准直透镜201,准直透镜201将发散光束进行准直,准直光束进入滤光片202进行滤光输出为所需带宽的信号光,信号光再经过输入耦合模块300进行聚焦,聚焦后的光束传输至光束隔离模块400,在光束隔离模块400中依次经过分光晶体401对非偏振的聚焦光束进行分束,形成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进一步的,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的偏振态相互垂直。两束偏振态相互垂直的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入射至半波片402,半波片402的光轴角度与第一偏振光束偏振方向成22.5°夹角,与第二偏振光束偏振方向成67.5°夹角,半波片402将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顺时针偏转45°分别形成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入射到法拉第旋光片403,由于法拉第旋光片403在磁管405的作用下会产生磁致旋光效应,可以将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的偏振态顺时针旋转45°形成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进入合光晶体404,合光晶体404将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合束成一束非偏振光后入射至光纤耦合模块500,再经光纤耦合模块500中的光纤出射光束,使整个光学器件完成带通滤波的功能。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分光晶体401将非偏振光分解成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半波片402用于对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逆时针偏转45°形成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法拉第旋光片403用于对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逆时针偏转45°形成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之后进入合光晶体404,合光晶体404将两束偏振光合束成一束非偏振光后入射至光纤耦合模块500,再经光纤耦合模块500中的光纤出射光束,使整个光学器件完成带通滤波的功能。其中,第一偏振光束为寻常光,第二偏振光束为非寻常光。
其中,分光晶体401和合光晶体404的光轴方向一致。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束隔离模块的逆向光束路径放大图。参考图3和图4,逆向入射的光束通过光纤耦合模块500中的光纤出射一束发散光,发散光在经过逆向的光束隔离模块400的合光晶体404时,合光晶体404将非偏振光分解成两束偏振光,即o光和e光。o光和e光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态相互垂直,分离的两束偏振光入射至法拉第旋光片403,法拉第旋光片403在磁管405的作用下将光逆时针旋转45°,旋转45°后的两束偏振光入射至半波片402,半波片402将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态还原为合光晶体404出射时的偏振态,则入射到分光晶体401后的两束偏振光偏离在正向光路的两侧位置,经过输入耦合模块300将发散光束整形成准直光束,准直光束进入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将准直光束形成聚焦光束,聚焦的两束偏振光无法耦合进入光纤输出模块100的光纤内,从而有效地实现正向和逆向两光路的不可逆,即实现隔离功能。与传统楔形结构的隔离器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需要增加补偿片即具有较小的PMD;与此同时,工艺上采用整体粘合的方式,便于批量生产;高度集成化的同时有效减小了光学器件的尺寸,降低了光束隔离模块的生产成本。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束隔离模块的正向光束路径的放大图。参考图5和图6,当光束隔离模块400为多个时,沿光路传输方向的上一个的光束隔离模块400中的合光晶体404与下一个光束隔离模块400中的分光晶体401的光轴方向一致。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5和图6,光束隔离模块400可以是两个,构成双级光束隔离模块400。可选的,光束隔离模块400还可以是三个或多个,构成三级光束隔离模块400或多级光束隔离模块400。具体的,以双级光束隔离模块400为例,该双级光束隔离模块400包括按光束传输方向依次放置的两个单级光束隔离模块400,两个依次放置的磁管405可以做成一体。具体的,光纤输出模块100输出的发散光束沿光路方向传输至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中的准直透镜201将发散光整形成准直光,准直后的两光束进入带通滤光片202后输出一束系统所需的信号光,信号光传输至输入耦合模块300形成聚焦光,聚焦光耦合进入双级光束隔离模块400的分光晶体401,分光晶体401将非偏振光分解成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态相互垂直,两束偏振态相互垂直的偏振光入射至半波片402,半波片402光轴角度与第一偏振光束偏振方向成22.5°夹角,与第二偏振光束偏振方向成67.5°夹角,半波片402将第一偏振光束出射的光偏振方向调整到45°形成第三偏振光束,半波片402将第二偏振光束e出射的光偏振方向调整到135°形成第四偏振光束,偏振态调整之后的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入射到法拉第旋光片403,法拉第旋光片403可以在磁管405的作用下产生磁致旋光效应,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态顺时针旋转45°,之后进入合光晶体404,合光晶体404将两束偏振光合束成一束非偏振光,一束非偏振光在第二级隔离模块中重复上述光路结构。具体的,沿光路传输方向的上一个的光束隔离模块400中的合光晶体404与下一个光束隔离模块400中的分光晶体401的光轴方向一致,以满足从上一个光束隔离模块400中的合光晶体404合束后的光束可以通过下一个光束隔离模块400中的分光晶体401进行分束,设置两个光束隔离模块400可以使一束非偏振光再次重复一次上述光路结构从合光晶体404输出一束非偏振光,一束非偏振光聚焦耦合进光纤耦合模块500的光纤内,使整个光学器件实现光纤带通滤波功能。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束隔离模块的逆向光束路径的放大图。参考图7和图8,可以理解的是,光束隔离模块400有两个时,逆向入射的光通过光纤耦合模块500的光纤出射一发散光,发散光在经过逆向的双级光束隔离模块400的合光晶体404时,合光晶体404将非偏振光分解成两束偏振光,即o光和e光。o光和e光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态相互垂直,分离的两束偏振光入射至法拉第旋光片403,法拉第旋光片403在磁管405的作用下将光逆时针旋转45°,旋转45°后的两束偏振光入射至半波片402,半波片402将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态还原为合光晶体404出射时的偏振态,则入射到分光晶体401后两束偏振光偏离在正向光路的两侧位置,从分光晶体401输出的两路偏振光再次经过上述的各晶体后,离正向光路的距离加大,两束偏振光无法通过输入耦合模块300和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将光耦合进入光纤输出模块100的光纤内,从而有效地实现正向和逆向两光路的不可逆,即实现分光隔离功能。
参考图1,光纤输出模块100为单尾光纤,光纤耦合模块500为单尾光纤。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学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光纤输出模块100为双尾光纤,光纤耦合模块500为单尾光纤。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单尾光纤的传输距离较长,当光纤输出模块100为单尾光纤,光纤耦合模块500为单尾光纤时,该光学器件可以是一种带通光纤滤波器。
示例性的,参考图9,双尾光纤的传输距离较短,当光纤输出模块100为双尾光纤,光纤耦合模块500为单尾光纤时,该光学器件可以是一种隔离型光纤波分复用器。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9和图2,从光纤输出模块100的双尾光纤中出射的两束波长不同的发散光束入射至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的准直透镜201,准直透镜201将发散光束进行准直,准直光束进入薄膜滤光片202后输出为合波后的信号光,信号光再经过输入耦合模块300进行聚焦,聚焦后的光束传输至光束隔离模块400,在光束隔离模块400中依次经过分光晶体401对非偏振的聚焦光束进行分束,形成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进一步的,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的偏振态相互垂直。两束偏振态相互垂直的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入射至半波片402,半波片402的光轴角度与第一偏振光束偏振方向成22.5°夹角,与第二偏振光束偏振方向成67.5°夹角,半波片402将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顺时针偏转45°分别形成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入射到法拉第旋光片403,由于法拉第旋光片403在磁管405的作用下会产生磁致旋光效应,可以将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的偏振态顺时针旋转45°形成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进入合光晶体404,合光晶体404将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合束成一束非偏振光后入射至光纤耦合模块500,再经光纤耦合模块500中的光纤出射光束,使整个光学器件完成光束的波分复用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继续参考图9,当该光学器件为一种隔离型光纤波复用器时,逆向入射的光束仍无法耦合进光纤输出模块100的双尾光纤内,也就是说,可以实现正向和逆向两光路的不可逆,即实现分光隔离功能。此外,当光束隔离模块400为两个甚至多个时,光路可以参照图6和图8,此处不再赘述,隔离型光纤波复用器可以完成光的波分复用功能。
可选的,参考图1,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准直透镜201和滤光片202。
示例性的,准直透镜201可以是格林透镜或球面透镜。准直透镜201和滤光片202可以采用镀膜或胶水的方式进行固定。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可以将发散光束整形为便于进行高效调试和生产的准直光束并滤光输出。
可选的,参考图1,输入耦合模块300为聚焦透镜。
示例性的,聚焦透镜具有端面聚焦和成像的特性,可以是平凸、正凹凸、非球面、衍射或反射透镜等。输入耦合模块300可以对光束进行聚焦。
可选的,参考图1,光学器件还包括:第一玻璃管600,光纤输出模块100粘合固定在第一玻璃管600内。
示例性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胶水固定。
可选的,参考图1,光学器件还包括:第二玻璃管700,光纤耦合模块500固定粘合在第二玻璃管700内。
可选的,参考图1,光学器件还包括:第三玻璃管800、第四玻璃管900和第五玻璃管1000。
继续参考图1,第一玻璃管600和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固定粘合在第三玻璃管800内,可以保证单尾光纤输出的光束能够进入准直滤光输出模块200;输入耦合模块300、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400和第二玻璃管700固定粘合在第四玻璃管900内,可以保证光束隔离模块400输出的光束能够进入光纤耦合模块500。
第三玻璃管800的外壁和第四玻璃管900的外壁粘合固定在第五玻璃管1000的内壁,可以保证光束在光学器件内进行传输。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各偏振光束的偏转,均指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的偏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器件,包括: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纤输出模块、准直滤光输出模块、输入耦合模块、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光纤耦合模块;光纤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光束,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用于对入射至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的光束进行准直滤光,输入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输入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聚焦,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用于隔离光路中的逆向光束;光纤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光纤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耦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学器件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可以隔离光路中的逆向光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楔形结构的隔离器体积大、结构不紧凑的问题,实现对逆向光束的隔离。除此之外,当光纤输出模块为单尾光纤,光纤耦合模块为单尾光纤时,该光学器件可以完成光纤的带通滤波功能;当光纤输出模块为双尾光纤,光纤耦合模块为单尾光纤时,该光学器件可以完成光波分复用功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光纤输出模块、准直滤光输出模块、输入耦合模块、至少一个光束隔离模块、光纤耦合模块;
所述光纤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光束,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的光束进行准直滤光,所述输入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所述输入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聚焦,至少一个所述光束隔离模块用于隔离光路中的逆向光束;所述光纤耦合模块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光纤耦合模块的光束进行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隔离模块包括:沿光束传输方向依次设置的分光晶体、半波片、法拉第旋光片和合光晶体;其中,还包括与法拉第旋光片配合使用的磁管;
所述分光晶体用于对入射至所述分光晶体的光束双折射形成第一偏振光束和第二偏振光束,所述半波片用于对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顺时针偏转45°形成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所述法拉第旋光片在磁管作用下对所述第三偏振光束和所述第四偏振光束顺时针偏转45°形成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所述合光晶体用于对所述第五偏振光束和所述第六偏振光束进行合束;
或者,所述半波片用于对所述第一偏振光束和所述第二偏振光束逆时针偏转45°形成第三偏振光束和第四偏振光束,所述法拉第旋光片用于对所述第三偏振光束和所述第四偏振光束逆时针偏转45°形成第五偏振光束和第六偏振光束;所述顺时针和所述逆时针为沿光路传输方向观察;
所述分光晶体和所述合光晶体的光轴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束隔离模块为多个时,沿光路传输方向的上一个的光束隔离模块中的合光晶体与下一个光束隔离模块中的分光晶体的光轴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输出模块为单尾光纤,或者,所述光纤输出模块为双尾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耦合模块为单尾光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的准直透镜和滤光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耦合模块为聚焦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玻璃管,所述光纤输出模块粘合固定在所述第一玻璃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玻璃管,所述光纤耦合模块固定粘合在所述第二玻璃管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玻璃管、第四玻璃管和第五玻璃管;
所述第一玻璃管和所述准直滤光输出模块固定粘合在所述第三玻璃管内,所述输入耦合模块、至少一个所述光束隔离模块和所述第二玻璃管固定粘合在所述第四玻璃管内;
所述第三玻璃管的外壁和所述第四玻璃管的外壁粘合固定在所述第五玻璃管的内壁。
CN202222972124.9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光学器件 Active CN218728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2124.9U CN218728158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光学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2124.9U CN218728158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光学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8158U true CN21872815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1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2124.9U Active CN218728158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光学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8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11749B2 (en) In-line fiber optic polarization combiner/divider
US7359584B2 (en) Polarization beam separator and combiner
WO2016065865A1 (zh) 微型同波长单芯双向光收发模块
US6339661B1 (en)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 optic circulators
CN104950407A (zh) 一种单纤双向bosa结构
US66284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combiner with an integrated optical isolator
US6587267B2 (en) Beam directing device
CN104838605B (zh) 一种光收发器及处理光信号的方法
JPH1062720A (ja) 光結合モジュール
CN218728158U (zh) 一种光学器件
CN105182473B (zh) 一种波长选择光阻塞器
CN1419143A (zh) 光路混合器件
US20020109918A1 (en)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combiner
WO2022021738A1 (zh) 一种集成光环形器
US20020110307A1 (en) Optical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combiner with isolation in the backward optical path
CN218728159U (zh) 一种分光隔离器
CN218601514U (zh) 一种光学器件
CN2563591Y (zh) 光路混合器件
US6288826B1 (en) Multi-stage optical isolator
CN202075526U (zh) 一种光隔离器
CN218601513U (zh) 一种保偏耦合器
CN215264115U (zh) 一种反射式光环行器
CN214151272U (zh) 一种低损耗的合波装置
CN113917612B (zh) 一种光环行器与波分复用器的组合器件
CN113740969A (zh) 一种wdm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