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8137U - 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8137U
CN218728137U CN202221743504.9U CN202221743504U CN218728137U CN 218728137 U CN218728137 U CN 218728137U CN 202221743504 U CN202221743504 U CN 202221743504U CN 218728137 U CN218728137 U CN 218728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ng
region
coupling
sub
out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435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明辉
乔文
朱平
李瑞彬
杨明
陈林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SVG Tech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SVG Tech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SVG Tech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7435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8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8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8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波导,包括波导基底,所述波导基底上设有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所述耦入区域设有耦入光栅,所述耦出区域包括第一耦出区域和第二耦出区域,所述第一耦出区域内设有第一耦出光栅,所述第二耦出区域内设有第二耦出光栅;所述耦入光栅与所述第二耦出光栅为一维光栅,所述第一耦出光栅为二维光栅。通过上述结构,光学波导既提高了整体利用效率,同时最大化扩大出瞳范围。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Description

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强现实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在视觉化的增强现实中,用户利用头盔显示器,把真实世界与电脑图形重合成在一起,便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围绕着它。
光学波导因其全反射光学特性、超薄、表面可加工结构,在增强现实领域具备广泛的应用。基于光学波导的增强现实显示已成为目前行业的主流显示技术。例如,微软开发的HoloLens,基于蝴蝶型扩瞳传导组成显示窗口,具备大视场的增强现实显示;美国MagicLeap公司开发的增强现实眼镜,基于二次单向传导光学波导设计,多片组合实现彩色显示。
基于光学波导的增强现实显示除了应用在近眼显示领域以外,还可以应用在车载抬头显示。目前,主流的抬头显示基于几何光学空间反射的原理,具有大的前装体积、虚像视距短、眼动范围窄等缺点。基于光学波导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通过增大光学波导的表面积,从而可以实现小前装体积、远虚像视距、眼动范围大、视场角大等优点,是智能驾驶、人车交互的关键显示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采用耦入-转折-耦出的光栅波导结构,如图1所示,光栅波导结构包括波导基底1,设置在该波导基底1上的耦入区域2、转折区域3及耦出区域4,耦入区域2、转折区域3及耦出区域40内均设置有光栅。图像光从耦入区域2入射并在耦入区域2内发生衍射,满足全反射条件的光线经在波导基底1内经全反射传导至转折区域3,光线与转折区域3内的光栅交互并实现光路弯折,弯折后的光线继续以全反射传导的方式传导至耦出区域4,并最终被耦出区域4耦出至人眼以实现虚拟成像。上述过程中,光线从耦入区域2传导至转折区域3实现了在x轴方向的拉伸、扩展,光线从转折区域3传导至耦出区域4则实现了在y轴方向的拉伸、扩展,从而实现了二维空间的扩瞳。但现有技术中用于传导光线的耦入区域2、转折区域3 及耦出区域4在设计上扩瞳与耦出存在孤岛设计,光线传导过程中浪费较多,导致整体耦出效率偏低,且出瞳范围局限性大。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高整体利用效率,同时最大化扩大出瞳范围的光学波导。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波导,包括波导基底,所述波导基底上设有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所述耦入区域设有耦入光栅,所述耦出区域包括第一耦出区域和第二耦出区域,所述第一耦出区域内设有第一耦出光栅,所述第二耦出区域内设有第二耦出光栅;所述耦入光栅与所述第二耦出光栅为一维光栅,所述第一耦出光栅为二维光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耦出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二耦出光栅包括第一子光栅和第二子光栅,所述第一子光栅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光栅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二子区域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耦出区域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耦入光栅光栅取向与所述波导基底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具有交叉设置的第一光栅取向M和第二光栅取向N;所述第一子光栅的光栅取向与所述第一光栅取向M相同,所述第二子光栅的光栅取向与所述第二光栅取向N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栅取向M与所述第二光栅取向N之间的夹角为90 °至160°。
进一步地,所述耦入区域、所述第一耦出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均为矩形;所述耦入区域与所述第一耦出区域的宽度相等并且在所述波导基底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所述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耦出区域的宽度,所述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耦出区域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出区域从靠近所述耦入区域向远离所述耦入区域方向分成多个区域并且该多个区域内的光栅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占空比;所述第一子区域从靠近所述第一耦出区域向远离所述第一耦出区域方向分成多个区域并且该多个区域内的光栅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占空比;所述第二子区域从靠近所述第一耦出区域向远离所述第一耦出区域方向分成多个区域并且该多个区域内的光栅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占空比。
进一步地,所述耦入光栅、所述第一耦出光栅和所述第二耦出光栅位于所述波导基底的同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出光栅为纳米点阵结构,所述耦入光栅与所述第二耦出光栅为纳米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光学波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波导,在波导基底的耦入区域设置一维的耦入光栅,耦出区域包括第一耦出区域和第二耦出区域,第一耦出区域内设置二维的第一耦出光栅,第二耦出区域内设置一维的第二耦出光栅;光学波导以一维光栅耦入、混合光栅耦出,光线在光学波导中,以点扩面进行扩瞳传导,相比于现有的光学波导增强现实显示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波导无需设置转折光栅,具备高带宽、高互联性、内在的并行处理等特点,对连续输入光线形成类神经网络互联的传导,由点及面边扩瞳边耦出,从而既提高了整体利用效率,同时最大化扩大出瞳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采用耦入-转折-耦出的光栅波导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光线传导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另一光线传导示意图;
图5a至图5d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图像光源入射与人眼观察的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6为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耦入区域经入射光线入射时耦合的模拟图;
图7为图6产生的衍射光在光学波导内传导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衍射模拟图;
图9进一步示出了在第一耦出区域的光线传导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波导包括波导基底10,波导基底10上设有耦入区域20 和耦出区域30,耦入区域20设有耦入光栅21,耦出区域30设有耦出光栅,耦出区域30包括第一耦出区域31和第二耦出区域32,第一耦出区域31内设有第一耦出光栅41,第二耦出区域32内设有第二耦出光栅42。
波导基底10具备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高的透过率,可以是玻璃、树脂等材料。
具体地,第二耦出区域32包括第一子区域321和第二子区域322,第二耦出光栅42包括第一子光栅421和第二子光栅422,第一子光栅421设置在第一子区域321,第二子光栅422设置在第二子区域322。
进一步地,第一子区域321和第二子区域322对称设置在第一耦出区域 3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出光栅41为二维光栅,耦入光栅21与第二耦出光栅42为一维光栅。即耦出区域30的光栅为混合光栅,居中的是二维光栅,左右两边的是一维光栅。一维光栅由多个一维光栅单元组成,一维光栅具有一个方向的光栅取向,二维阵列光栅由多个二维光栅单元组成,该多个二维光栅单元具有两个方向的光栅取向,按阵列的方式排布。
进一步地,第一耦出光栅41为纳米点阵结构,纳米点阵结构的单个单元可以为圆柱、方柱、梯形柱等任何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呈周期排布。耦入光栅21与第二耦出光栅42为纳米线结构,纳米线结构为线条状结构,可以为规则的矩形,也可为不规则的形状,同样呈周期排布。可以采用全息干涉技术、光刻技术或纳米压印技术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定义x方向为图中波导基底10的宽度方向,定义y方向为图中是波导基底10的长度方向,定义z方向为波导基底10的厚度方向。其中,耦入光栅21具有一个光栅取向(即光栅的沟道方向),本实施例中,耦入光栅21的光栅取向与x方向一致,即与波导基底10的宽度方向一致。
第一耦出光栅41具有交叉设置两个光栅取向,包括第一光栅取向M和第二光栅取向N,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光栅421的光栅取向与第一光栅取向M 相同,第二子光栅422的光栅取向与第二光栅取向N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耦出光栅41的取向夹角(即第一光栅取向M与第二光栅取向N之间的夹角)为90°至160°。具体例如,第一光栅取向M的x方向呈 150°夹角,第二光栅取向N与x方向呈30°夹角。
进一步地,耦入区域20、第一耦出区域31、第一子区域321、第二子区域322均为矩形。耦入区域20与第一耦出区域31的宽度相等并且在波导基底10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位于位于同一位置,但在y方向上第一耦出区域31位于耦入区域20的下方。第一子区域321、第二子区域322在x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耦出区域31在x方向上的宽度,第一子区域321、第二子区域322、第一耦出区域31在y方向上的高度相等且位于同一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光线传导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另一光线传导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当图像光线经耦入区域20耦合,并朝耦出区域30传导,首先进入耦出区域30中间的第一耦出区域31,第一耦出区域31的第一耦出光栅41为纳米点阵结构,经耦入传导的光以一定角度斜入第一耦出光栅41,第一耦出光栅41具备在光学波导内多向扩散的光线,包括往左边的耦出、右边的耦出和居中的耦出,光线在第一耦出区域31的耦出传导过程中,不停的进行特定方向的多向扩散,实现边扩瞳边传导的功能。另外,经过左右耦出的传导光,一边沿原方向传导,一边耦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波导具备居中的耦出和左右两边的耦出。
进一步地,耦入光栅21、第一耦出光栅41和第二耦出光栅42位于波导基底10的同一侧表面,但并不以此为限。如图5a至图5d所示,光学波导可以是图像光源40从结构面(设有耦入光栅21和耦出光栅的一面)入射,人眼50从另一侧的非结构面(未设置光栅的一面)观察;或者是图像光源40 从非结构面入射,人眼50与图像光源40同侧;或者是图像光源40从结构面入射,人眼50与图像光源40同侧;或者是图像光源40从非结构面入射,人眼50从结构面观察。
图6为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耦入区域经入射光线入射时耦合的模拟图,图7为图6产生的衍射光在光学波导内传导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当光线从空气入射耦入区域20的时候,耦入区域20 的耦入光栅21为一维纳米线结构,具备正负一级的衍射情况,当入射波从520nm的光线以正入射,即垂直入射耦入区域20时,产生的衍射光线中,与耦入光栅21的光栅取向垂直方向的衍射光线,传导至耦出区域30。
图8为图7的衍射模拟图,如图8所示,图7中来自耦入衍射的光线会入射耦出,此时会主要产生方位角210、270、330的光线,其中,210方位角光线会继续传导左耦出,270方位角光线会继续传导中间耦出,330方位角光线会继续传导右耦出。
图9进一步示出了在第一耦出区域的光线传导示意图,请参阅图9,经由A1点的光会产生A2、A6、A4光线,A2光线又会继续传导,触碰到下一个纳米点阵,产生A12、A3、A7光线;A6光线传导产生A7、A9、A8光线,如此周而复始,可以在210方向、270方向和330方向形成规模化的衍射集群,同时210方向和330方向即对应于左耦出和右耦出区域。
当图8中的黑框B标记的方位角270衍射光在占空比0.1-1.1、深度 50nm-600nm范围内的变化时,第一耦出区域31随着深度的增加,占空比的减小,270方位角效率可以自小到大变化。
为了保证整个耦出区域30的耦出光线均匀性,需要对耦出区域30的结构进行控制。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学波导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0,光学波导可以根据不同占空比、不同深度的传导效率去规划整个耦出区域30的结构。例如按区域进行深度、形状的调制,提高每个区域内光线耦出强度的均匀性。
具体地,将第一耦出区域31从靠近耦入区域20向远离耦入区域20方向 (y方向从下至下)分成多个区域并且该多个区域内的光栅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占空比,例如将第一耦出区域31分C1、C2、C3、C4、C5个区域,其中,从C1至C5的深度逐渐增加、和/或占空比逐渐减小。
将第一子区域321从靠近第一耦出区域31向远离第一耦出区域31方向 (x方向从右到左)分成多个区域并且该多个区域内的光栅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占空比。例如将第一子区域321分成D1、D2、D3个区域,其中,从D1至D3的深度逐渐增加、和/或占空比逐渐减小。
将第二子区域322从靠近第一耦出区域31向远离第一耦出区域31方向 (x方向从左到右)分成多个区域并且该多个区域内的光栅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占空比。例如将第二子区域322分成E1、E2、E3个区域,其中,从E1至 E3的深度逐渐增加、和/或占空比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光学波导。增强现实显示设备的其它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波导以一维光栅耦入、混合光栅耦出,光线在光学波导中,以点扩面进行扩瞳传导,相比于现有的光学波导增强现实显示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波导无需设置转折光栅,具备高带宽、高互联性、内在的并行处理等特点,对连续输入光线形成类神经网络互联的传导,由点及面边扩瞳边耦出,从而既提高了整体利用效率,同时最大化扩大出瞳范围。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设置在”或“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波导,包括波导基底(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基底(10)上设有耦入区域(20)和耦出区域(30),所述耦入区域(20)设有耦入光栅(21),所述耦出区域(30)包括第一耦出区域(31)和第二耦出区域(32),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内设有第一耦出光栅(41),所述第二耦出区域(32)内设有第二耦出光栅(42);所述耦入光栅(21)与所述第二耦出光栅(42)为一维光栅,所述第一耦出光栅(41)为二维光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耦出区域(32)包括第一子区域(321)和第二子区域(322),所述第二耦出光栅(42)包括第一子光栅(421)和第二子光栅(422),所述第一子光栅(421)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区域(321),所述第二子光栅(422)设置在所述第二子区域(3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区域(321)和所述第二子区域(32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入光栅(21)光栅取向与所述波导基底(10)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耦出光栅(41)具有交叉设置的第一光栅取向M和第二光栅取向N;所述第一子光栅(421)的光栅取向与所述第一光栅取向M相同,所述第二子光栅(422)的光栅取向与所述第二光栅取向N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栅取向M与所述第二光栅取向N之间的夹角为90°至16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入区域(20)、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所述第一子区域(321)、所述第二子区域(322)均为矩形;所述耦入区域(20)与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的宽度相等并且在所述波导基底(10)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所述第一子区域(321)、所述第二子区域(32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的宽度,所述第一子区域(321)、所述第二子区域(322)、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的长度相等。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从靠近所述耦入区域(20)向远离所述耦入区域(20)方向分成多个区域并且该多个区域内的光栅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占空比;所述第一子区域(321)从靠近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向远离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方向分成多个区域并且该多个区域内的光栅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占空比;所述第二子区域(322)从靠近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向远离所述第一耦出区域(31)方向分成多个区域并且该多个区域内的光栅具有不同的深度和占空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入光栅(21)、所述第一耦出光栅(41)和所述第二耦出光栅(42)位于所述波导基底(10)的同一侧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波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出光栅(41)为纳米点阵结构,所述耦入光栅(21)与所述第二耦出光栅(42)为纳米线结构。
10.一种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波导。
CN202221743504.9U 2022-07-07 2022-07-07 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Active CN218728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3504.9U CN218728137U (zh) 2022-07-07 2022-07-07 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43504.9U CN218728137U (zh) 2022-07-07 2022-07-07 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8137U true CN218728137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6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43504.9U Active CN218728137U (zh) 2022-07-07 2022-07-07 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8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0968B (zh) 采用定向散射功能的模式可选背光、方法和显示器
US20240094545A1 (en) Diffractive waveguide apparatus, near-ey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ffractive waveguide apparatus
EP3464994B1 (en) Diffractive multibeam element-based backlighting
CN109100887B (zh) 背光体、电子显示器、多视图显示器和操作方法
US11327236B2 (en) Grating-coupled light guide,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optical concentration
EP3563083B1 (en) Multiview displays having a reflective support structure
CN112817153A (zh) 一种大视场角的光学扩瞳装置、显示装置及方法
CN110651204A (zh) 具有可变衍射效率的衍射光栅和用于显示图像的方法
US7548371B2 (en) Optical film, illuminator and display
CN113039390B (zh) 具有光学掩模元件的多视图背光体、显示器和方法
CN113325579A (zh) 用于呈现增强现实图像的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系统
CN212515221U (zh) 呈现增强现实图像的装置和实现增强现实显示的系统
CN219162419U (zh) 耦出光栅结构及衍射光波导、增强现实设备
EP2758831B1 (en) Backlight device
US20210368158A1 (en) Horizontal parallax multiview display and method having light control film
US11867912B2 (en) Metasurface waveguide couplers
CN111656259A (zh) 采用亚波长光栅的偏振回收背光体、方法和多视图显示器
JPH10301110A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20220050239A1 (en) Light source, multiview backlight, and method with a bifurcated emission pattern
JP7427104B2 (ja) 静止画像拡張プライバシーディスプレイ、モード切り替え可能プライバシー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218728137U (zh) 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CN114341549A (zh) 背光散射元件、多视图显示器,以及具有高折射率光导层的方法
WO2024007624A1 (zh) 光学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CN114280791A (zh) 一种衍射光波导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8728144U (zh) 超构形态拓扑光波导及增强现实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