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4111U - 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4111U
CN218724111U CN202223212618.3U CN202223212618U CN218724111U CN 218724111 U CN218724111 U CN 218724111U CN 202223212618 U CN202223212618 U CN 202223212618U CN 218724111 U CN218724111 U CN 218724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earing plate
measuring device
bolt slee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26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伟
李敏
钟俊宇
李洪录
刘才
张直
路强
焦海新
杜世伟
李小青
张喆
陆春意
王建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26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4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4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4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测量装置,属于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是提出了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设有顶部钢承压板,顶部钢承压板所包含的正方形钢板上设有垂直于钢板平面且通过钢板中心点的钢铰,钢铰的转动头与螺栓套筒连接,螺栓套筒再与两端设有螺纹的圆钢棒连接,圆钢棒的另一端螺纹头与两端均设有螺栓套筒的应力应变采集模块连接,应力应变采集模块的另一端螺栓套筒与另一根两端均设有螺纹头的圆钢棒连接,圆钢棒的另一端螺纹头与设在底部钢承压板中心点的螺栓套筒连接。此装置降低了工程测量时上下层之间转场测量所遇到误差控制问题,特别适用于涉及地下空间水准测量类项目,实现了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空间工程测量方法,属于水准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现目前主要采用水准方法进行测量,常常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的方式进行。水准测量有以下几个特点要求:
1、前后视距大致相同,消除系统误差;
2、一个测站中,前、后视点以及仪器位置,大致在一条线上消除系统误差;
3、各个测站距离大致相同,不能有太大的差距,以保证各等级水准指标,另外就是视线高度不能太低;
4、一个测站中,前后保证通视。
以上水准测量要求,往往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现场条件是很难保证的,施工场地的充分利用,现场各种材料、设备、临时设施的布置,给现场沉降观测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现场很难保证水准测量的基本要求,这也将导致测量结果有很大的误差。
相对而言,地下室的场地条件要比地上好很多,遮挡物较少,相比地上而言,地下室能更好的保证水准测量要求。但如何从地上转点到地下室,这又是一个难点。通过楼梯间或汽车坡道,这些位置高差较大,测量难度大,单个测站距离较小,导致测站增加,观测路线增长,误差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为解决施工现场地上复杂环境导致的水准通视问题和地面上的高程点向地下转场时遇到的测站多且误差控制难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设有顶部钢承压板,顶部钢承压板所包含的正方形钢板上设有垂直于钢板平面且通过钢板中心点的钢铰,钢铰的转动头与螺栓套筒连接,螺栓套筒再与两端设有螺纹的圆钢棒连接,圆钢棒的另一端螺纹头与两端均设有螺栓套筒的应力应变采集模块连接,应力应变采集模块的另一端螺栓套筒与另一根两端均设有螺纹头的圆钢棒连接,圆钢棒的另一端螺纹头与设在底部钢承压板中心点的螺栓套筒连接,使之形成以应力应变采集模块为核心,并在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一对圆钢棒,和一对钢承压板模块串联而成的完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将地面上的高程点由通过预设在竖向构件内的测量装置直接下层空间,缩短观测路线,避免了在较大高差下转点的工作量和观测误差,同时也避免了施工现场地上复杂环境导致的水准通视问题。
优选的,一对钢承压板模块包括顶部钢承压板和底部钢承压板,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顶部钢承压板的钢板中心点设有钢铰,且顶部钢承压板与底部钢承压板上均设有长度方向通过钢板平面中心轴的基点标志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承压板模块通过增大受力面,降低了受力不均所造成的测量误差,实现了将结构变形数据准确的传递给圆钢棒,同时,通过在顶部钢承压板的中心点设置钢铰连接,为简化装置安装提供了条件,也减少了测量误差。
优选的,顶部钢承压板或底部钢承压板,包括钢板、设有螺栓套筒连接头的钢铰或螺栓套筒,加劲肋和基点标志物;钢板平面呈正方形,其上设有沿正方形对角线布置的四个直角三角形加劲肋,加劲肋一条边与钢板连接,另一条边与正方形钢板中心点所设的钢铰或螺栓套筒连接,加劲肋高度不超过钢铰或螺栓套筒高度,基点标志物平置连接与钢板平面上,并伸出足够的长度,使之在结构浇筑完成后暴露于结构完成面之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劲肋的设置保证了整个装置与竖向构件的协调变形能力,保证了测量数值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分别在上正方形钢板的中心点设置螺栓套筒连接头的钢铰和在下正方形钢板的中心点设置螺栓套筒,为实现简化设备安装提供了技术条件。
优选的,一对圆钢棒是指两根材质与形状一致,且两端均设有相同螺纹头的圆钢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明确了圆钢棒的主要特征,和其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关系。
优选的,应力应变采集模块包括两端设有螺栓套筒的应力应变计,安装在构件完成面上的数据采集盒,以及连接两者的数据引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明确了应力应变采集模块的组成和连接关系,同时通过设置数据采集盒便于实现了对数据引线的保护,为装置的长期使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优选的,基点标志物包括,连接杆与基点标识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便于实现基点标志物方向性的控制,同时为其与其他部件连接提供了条件,基点标识头则为便于工程测量提供了基础条件。
优选的,基点标志物除与装置自身的钢板和结构浇筑物接触外,不与构件内其他部件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构件内其他部件对测量数据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将地面上的高程点由汽车坡道、楼梯等引测至地下车库,减少水准路线上的转点,缩短观测路线,避免了在较大高差下转点的工作量和观测误差,同时也避免了施工现场地上复杂环境导致的水准通视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将地面上的工作基点高程值可直接转换到地下工作基点,解决了地上地下转场难的问题,降低了工程测量时上下层之间转场测量所遇到误差控制问题,特别适用于涉及地下空间测量的工程项目本发明可广泛引用与建筑地下空间测量技术领域,还可用于对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荷载逐步施加时竖向构件的压缩量监测,实现了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大大降低了现场测量工作的工作量,同时可有效降低测量误差,促进了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工程水准测量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顶部钢承压板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底部钢承压板示意图。
其中图1、图2和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附图标记:1、竖向构件,2、应力应变采集模块,3、圆钢棒,4、钢承压板模块,21、应力应变计,22、数据采集盒,23、数据引线,41、顶部钢承压板,42、底部钢承压板,411、钢板,412、加劲肋,413、螺栓套筒,414、钢铰,415、基点标志物,4151、连接杆,4152、基点标识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 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中附图所示,一种通过竖向构件1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设有顶部钢承压板41,顶部钢承压板41所包含的正方形钢板411上设有垂直于钢板411平面且通过钢板411中心点的钢铰414,钢铰414的转动头与螺栓套筒413连接,螺栓套筒413再与两端设有螺纹的圆钢棒3连接,圆钢棒3的另一端螺纹头与两端均设有螺栓套筒413的应力应变采集模块2连接,应力应变采集模块2的另一端螺栓套筒413与另一根两端均设有螺纹头的圆钢棒3连接,圆钢棒3的另一端螺纹头与设在底部钢承压板42中心点的螺栓套筒413连接,使之形成以应力应变采集模块2为核心,并在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一对圆钢棒3,和一对钢承压板模块4串联而成的完整装置,实现了将地面上的高程点由通过预设在竖向构件1内的测量装置直接下层空间,缩短观测路线,避免了在较大高差下转点的工作量和观测误差,同时也避免了施工现场地上复杂环境导致的水准通视问题。
一对钢承压板模块4包括顶部钢承压板41和底部钢承压板42,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顶部钢承压板41的钢板中心点设有钢铰414,且顶部钢承压板41与底部钢承压板42上均设有长度方向通过钢板平面中心轴的基点标志物4152,钢承压板模块4通过增大受力面,降低了受力不均所造成的测量误差,实现了将结构变形数据准确的传递给圆钢棒3,同时通过在顶部钢承压板41的中心点设置钢铰414连接,简化装置安装步骤,降低系统误差影响。
顶部钢承压板41或底部钢承压板42,包括钢板411、设有螺栓套筒413连接头的钢铰414或螺栓套筒413,加劲肋412和基点标志物415;钢板411平面呈正方形,其上设有沿正方形对角线布置的四个直角三角形加劲肋412,加劲肋412一条边与钢板411连接,另一条边与正方形钢板411中心点所设的钢铰414或螺栓套筒413连接,加劲肋412高度不超过钢铰414或螺栓套筒413高度,基点标志物415平置连接与钢板411平面上,并伸出足够的长度,使之在结构浇筑完成后暴露于结构完成面之外,加劲肋412的设置保证了整个装置与竖向构件1的协调变形能力,保证了测量数值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分别在上正方形钢板411的中心点设置螺栓套筒413连接头的钢铰414和在下正方形钢板411的中心点设置螺栓套筒413,为实现简化设备安装提供了技术条件。
一对圆钢棒3是指两根材质与形状一致,且两端均设有相同螺纹的圆钢棒3,明确了圆钢棒3的主要特征,和其与其他构件的连接关系。
应力应变采集模块2包括两端设有螺栓套筒413的应力应变计21,安装在构件完成面上的数据采集盒22,以及连接两者的数据引线23,明确了应力应变采集模块2的组成和连接关系,同时通过设置数据采集盒22便于实现了对数据引线的保护,为装置的长期使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基点标志物415包括,连接杆4151与基点标识头4152,明确了基点标志物415的构造,其基点标识头4152则为便于工程测量提供了基础条件。
基点标志物415除与装置自身的钢板411和结构浇筑物接触外,不与构件内其他部件接触,避免了构件内其他部件对测量数据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在竖向构件内的构件竖向变形测量装置,将地面上的工作基点高程值可直接转换到地下工作基点,解决了地上地下转场难的问题,降低了工程测量时上下层之间转场测量所遇到误差控制问题,特别适用于涉及地下空间测量的工程项目,还可用于对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荷载逐步施加时竖向构件的压缩量监测。实现了工程测量技术的进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设有顶部钢承压板,顶部钢承压板所包含的正方形钢板上设有垂直于钢板平面且通过钢板中心点的钢铰,钢铰的转动头与螺栓套筒连接,螺栓套筒再与两端设有螺纹的圆钢棒连接,圆钢棒的另一端螺纹头与两端均设有螺栓套筒的应力应变采集模块连接,应力应变采集模块的另一端螺栓套筒与另一根两端均设有螺纹头的圆钢棒连接,圆钢棒的另一端螺纹头与设在底部钢承压板中心点的螺栓套筒连接,使之形成以应力应变采集模块为核心,并在其上下两端分别与一对圆钢棒,和一对钢承压板模块串联而成的完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钢承压板模块,包括顶部钢承压板和底部钢承压板,两者主要区别在于,顶部钢承压板的钢板中心点设有钢铰,且顶部钢承压板与底部钢承压板上均设有长度方向通过钢板平面中心轴的基点标志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钢承压板或底部钢承压板,包括钢板、设有螺栓套筒连接头的钢铰或螺栓套筒,加劲肋和基点标志物;钢板平面呈正方形,其上设有沿正方形对角线布置的四个直角三角形加劲肋,加劲肋一条边与钢板连接,另一条边与正方形钢板中心点所设的钢铰或螺栓套筒连接,加劲肋高度不超过钢铰或螺栓套筒高度,基点标志物平置连接与钢板平面上,并伸出足够的长度,使之在结构浇筑完成后暴露于结构完成面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圆钢棒是指两根材质与形状一致,且两端均设有相同螺纹头的圆钢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应变采集模块包括两端设有螺栓套筒的应力应变计,安装在构件完成面上的数据采集盒,以及连接两者的数据引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点标志物包括,连接杆与基点标识头。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点标志物除与装置自身的钢板和结构浇筑物接触外,不与构件内其他部件接触。
CN202223212618.3U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 Active CN218724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2618.3U CN218724111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2618.3U CN218724111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4111U true CN218724111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4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2618.3U Active CN218724111U (zh) 2022-12-02 2022-12-02 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4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0615B (zh) 短线法节段梁的三维坐标测量施工方法
CN109184172B (zh) 整体钢平台模架竖向结构柱垂直度调控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8724111U (zh) 一种通过竖向构件传递高程的测量装置
CN112211411A (zh) 一种中学文体中心钢桁架屋面施工方法
CN211504139U (zh) 管涵预制构件安装状态测量装置
CN111307129A (zh) 管涵预制构件安装状态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10070889U (zh) 水坝坝顶心墙水平位移监测装置
CN115540818B (zh) 一种通过构件传递基点高程的地下空间高程测量方法
CN111778871A (zh) 预制装配式下部结构安装空间姿态监控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1829494A (zh) 可重复利用的隧道导线短边传递强制对中观测墩及其方法
CN112665550A (zh) 一种悬浮抱杆组塔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7419833A (zh) 一种环形双向双螺旋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车道施工方法
CN111721261A (zh) 一种转体梁施工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01133817Y (zh) 超高层钢结构钢柱测量校正基座
CN215669455U (zh) 一种建筑基桩承载力检测装置
CN110714475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基础锚栓件的定位装置
CN214095998U (zh) 一种大坝水平变形和垂直变形自动化组合监测装置
CN217541900U (zh) 一种无接触沉降观测标装置
CN220581865U (zh) 一种管与管及建筑构件之间净距控制装置
CN214996204U (zh) 用于装配式预制墙体精准定位的斜撑装置
CN214333776U (zh) 一种钢柱对接时辅助测量垂直度的简易装置
CN219694183U (zh) 一种全站仪自动高速监测的专用棱镜装置
CN220543193U (zh) 用于多方法复合监测的棱镜安装装置
CN218349417U (zh) 一种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组件及应用该组件形成的监测系统
CN217953397U (zh) 一种混凝土建筑全生命周期线形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