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22363U - 换热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换热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22363U
CN218722363U CN202222889485.7U CN202222889485U CN218722363U CN 218722363 U CN218722363 U CN 218722363U CN 202222889485 U CN202222889485 U CN 202222889485U CN 218722363 U CN218722363 U CN 218722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tube structure
wall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8948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光
滕宏泉
安二亮
郭鸿
万文春
李文斌
申振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Hydrogeolog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ment Grology Survey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Hydrogeolog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ment Grology Survey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Hydrogeolog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ment Grology Survey Center filed Critical Shaanxi Hydrogeolog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Enviroment Grology Survey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2288948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22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22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22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结构,包括主管体和隔挡壁,隔挡壁设置在主管体的内腔以将主管体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道和出水腔道,进水腔道和出水腔道的底端相互连通,进水腔道和出水腔道的上端用于与换热设备对应连接。该换热管结构横断面大,单孔出水量大,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一次安装上下水循环管路进行换热,可达到简化深度小于1000m的废弃油气井地热利用改造工艺,提高换热管材性价比。解决现有技术中地热井改造过程中,采用的单“U”或双“U”形换热管存在横断面较小,单孔出水量小,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换热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管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主要用于非集中供热区建筑供暖、输油管线加热以及日常生活热水能源供应。陕北油田区存在大量深度小于1000m的长停废弃油气井,而将废弃油气井改造为地热井是目前地热井发展的一个方向;传统的地热井改造过程中,换热管一般采用单“U”或双“U”形换热管,其存在横断面较小,单孔出水量小,影响换热效率。由于深度较小的单井换热能力有限,使用传统套管式换热技术进行井改造,不仅工艺复杂且造价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管结构,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地热井改造过程中,采用的单“U”或双“U”形换热管存在横断面较小,单孔出水量小,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结构,包括主管体和隔挡壁,隔挡壁设置在主管体的内腔以将主管体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道和出水腔道,进水腔道和出水腔道的底端相互连通,进水腔道和出水腔道的上端用于与换热设备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隔挡壁与主管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隔挡壁的壁厚不小于主管体的壁厚。
进一步地,主管体的壁厚为13mm。
进一步地,主管体的外径为110mm,主管体的内径为84mm。
进一步地,主管体的外壁设置有玻璃纤维保护层。
进一步地,玻璃纤维保护层的厚度小于5mm。
进一步地,主管体的内壁设置有PE耐热材料涂层。
进一步地,隔挡壁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绝热材料涂层。
进一步地,绝热材料涂层的厚度大于10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换热管结构,包括主管体和隔挡壁,隔挡壁设置在主管体的内腔以将主管体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道和出水腔道,进水腔道和出水腔道的底端相互连通,进水腔道和出水腔道的上端用于与换热设备对应连接。该换热管结构横断面大,单孔出水量大,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一次安装上下水循环管路进行换热,可达到简化深度小于1000m的废弃油气井地热利用改造工艺,提高换热管材性价比。解决现有技术中地热井改造过程中,采用的单“U”或双“U”形换热管存在横断面较小,单孔出水量小,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换热管结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一种换热管结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主管体;11、进水腔道;12、出水腔道;20、隔挡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结构,包括主管体10和隔挡壁20,隔挡壁20设置在主管体10的内腔以将主管体10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道11和出水腔道12,进水腔道11和出水腔道12的底端相互连通,进水腔道11和出水腔道12的上端用于与换热设备对应连接。该换热管结构横断面大,单孔出水量大,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率,一次安装上下水循环管路进行换热,可达到简化深度小于1000m的废弃油气井地热利用改造工艺,提高换热管材性价比。解决现有技术中地热井改造过程中,采用的单“U”或双“U”形换热管存在横断面较小,单孔出水量小,影响换热效率的问题。
具体实施过程中,主管体10为圆管结构;主管体10的下端封堵,隔挡壁20沿主管体10的内腔的长度方向延伸将主管体10的内腔均分为形状和空间相等的进水腔道11和出水腔道12,地面冷水通过进水腔道11进入地热井内换热后通过出水腔道12返回地面实现换热。
进一步地,隔挡壁20与主管体10一体成型。主管体10的壁厚为13mm,隔挡壁20的壁厚不小于主管体10的壁厚。本实施例中隔挡壁20的壁厚与主管体10的壁厚一致,均为13mm。主管体10的整体外径为110mm,主管体10的内径为84mm;去除隔挡壁20的厚度,进水腔道11和出水腔道12沿主管体10径向横向宽度均为35.5mm。
进一步地,主管体10的外壁设置有玻璃纤维保护层;可选地,玻璃纤维保护层的厚度小于5mm;玻璃纤维保护层能够有效提高主管体10的结构强度对主管体10进行加固和保护。
进一步地,主管体10的内壁设置有PE耐热材料涂层;即进水腔道11和出水腔道12的弧形侧壁上设置有PE耐热材料涂层;PE耐热材料涂层可耐受100℃而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同时物理性能稳定;能够有效保证主管体10不会因为受热而发生形变。
进一步地,隔挡壁20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绝热材料涂层;绝热材料涂层的厚度大于10mm;从而有效将进水腔道11和出水腔道12进行热隔绝,减小换热过程中的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管结构在改造废弃油井为地埋管换热井时,首先利用通井设备疏通废弃井井筒后,直接安装本换热管;在地面进出水井口采用管道连接至热泵机组,采用循环水泵作为动力,从地下交换热量,为地面热用户提供热源。为保证施工质量管体设计可一管到井底,并方便后期维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体(10)和隔挡壁(20),所述隔挡壁(20)设置在所述主管体(10)的内腔以将所述主管体(10)的内腔分隔为进水腔道(11)和出水腔道(12),所述进水腔道(11)和所述出水腔道(12)的底端相互连通,所述进水腔道(11)和所述出水腔道(12)的上端用于与换热设备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壁(20)与所述主管体(10)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壁(20)的壁厚不小于所述主管体(10)的壁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0)的壁厚为1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0)的外径为110mm,所述主管体(10)的内径为8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0)的外壁设置有玻璃纤维保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保护层的厚度小于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0)的内壁设置有PE耐热材料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壁(20)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绝热材料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材料涂层的厚度大于10mm。
CN202222889485.7U 2022-11-01 2022-11-01 换热管结构 Active CN218722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9485.7U CN218722363U (zh) 2022-11-01 2022-11-01 换热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9485.7U CN218722363U (zh) 2022-11-01 2022-11-01 换热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22363U true CN218722363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598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89485.7U Active CN218722363U (zh) 2022-11-01 2022-11-01 换热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22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64602A (zh) 一种弯折型地热井
CN112923592A (zh) 一种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高效同轴换热装置
CN218722363U (zh) 换热管结构
CN204064067U (zh) 双层柱状传热装置及用于流体物质传热的管道
CN204085273U (zh) 柱状传热装置及用于流体物质传热的管道
CN201318663Y (zh) 套管式热管余热锅炉
CN210086549U (zh) 一种模块化墙体围护结构
CN207907540U (zh) 一种地源热泵能量桩
CN200993476Y (zh) 水电分离型热水器
CN212178217U (zh) 一种多蒸汽管网系统热补偿装置
CN108088102A (zh) 一种不锈钢波纹管地热源换热系统及其设置方法
CN209910186U (zh) 一种阶梯式加热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108120038A (zh) 地热深井近零温降换热系统
CN209960790U (zh) 一种基于固体热传导的高效地热利用系统
CN104075336B (zh)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CN207299521U (zh) 一种自循环加热锅炉系统
CN215724245U (zh) 一种深层地热采集井
CN114809989B (zh) 一种在线加热井口天然气的装置及应用
CN216049308U (zh) 一种管式换热器及蒸汽发生设备
CN218722316U (zh) 一种基于燃气热水器的节能排气换热结构
CN204455371U (zh) 一种生产氨纶纺丝的甬道
CN210242057U (zh) 一种井多孔式中深层地热能换热器安装井室
CN214469413U (zh) 一种浅层地源热泵多层级地热能利用系统
CN217248857U (zh) 一种反应器辅助加热器
CN210119007U (zh) 一种具有热能回收机构的热煤水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