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5533U - 普通病房方舱 - Google Patents

普通病房方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5533U
CN218715533U CN202222128117.0U CN202222128117U CN218715533U CN 218715533 U CN218715533 U CN 218715533U CN 202222128117 U CN202222128117 U CN 202222128117U CN 218715533 U CN218715533 U CN 2187155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expansion
ward
shelter
cab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281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余红
习细保
任文
王�琦
樊志远
黄昊
李军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sc Jiangxi Marine Instrument Co ltd
Cssc Haish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sc Jiangxi Marine Instrument Co ltd
Cssc Haish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sc Jiangxi Marine Instrument Co ltd, Cssc Haish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sc Jiangxi Marine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281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55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55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55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普通病房方舱,包括:舱体、第一隔帘、第一病房区、第二病房区、多个设备带、设备间、污物桶、供配电机构、通信机构以及环境保障机构。舱体的前部具有进出口。第一隔帘设置于舱体的内部。第一病房区设置于第一隔帘的左侧。第二病房区设置于第一隔帘的右侧。多个设备带分别设置于第一病房区和第二病房区,且每个设备带上均具有呼叫终端。设备间设置于舱体内,并位于舱体的尾部。污物桶设置于舱体内,且位于进出口的左侧。供配电机构设置于设备间内。借此,本实用新型的普通病房方舱,结构简单合理,可以适应野外恶劣环境下伤病员住院需求,且展开方便。

Description

普通病房方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主要应用于自然灾害事故救援、战时批量伤员救治、传染病防控、核化生急救等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普通病房方舱。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以及部队军事任务的需求,迫切需要提高复杂环境医学检测和救援的灵活性、功能性、机动性。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方舱医院,主要用于应急灾害救援,配备在军队医疗保障机构,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应急医学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家级紧急医疗救援队和各地政府医疗救援机构仍主要使用车载医院为主,目前部分医疗救援使用的医院仅使用了箱式车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方舱医院,不便展开形成半固定永久性医院实施医学救治。
而且传统的病房方舱,在配套保障不够系统,舱内无法同时满足水、电、冷、暖、通风、通信等供应需求;无法形成标准化制式产品,批量生产难度较大;因方舱医院主要运输载体为陆运,运输至医疗救治场所时间较长,无法短期内实现伤员快速救治的医疗功能;产品在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有所欠缺,现场不便展开或往往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通病房方舱,结构简单合理,可以适应野外恶劣环境下伤病员住院需求,且展开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普通病房方舱,包括:舱体、第一隔帘、第一病房区、第二病房区、多个设备带、设备间、污物桶、供配电机构、通信机构以及环境保障机构。舱体的前部具有进出口。第一隔帘设置于舱体的内部。第一病房区设置于第一隔帘的左侧。第二病房区设置于第一隔帘的右侧。多个设备带分别设置于第一病房区和第二病房区,且每个设备带上均具有呼叫终端。设备间设置于舱体内,并位于舱体的尾部。污物桶设置于舱体内,且位于进出口的左侧。供配电机构设置于设备间内,并与外部供电设备电性连接,供配电机构包括配电箱和线缆,且供配电机构用以对舱体内设备的供电。通信机构设置于设备间,且通信机构用以舱体内部通信及与外部通信系统组网实现信息互联。以及环境保障机构设置于设备间,且环境保障机构包括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其中,舱体的左右两侧能够展开或收拢。其中,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分别与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舱体包括:主舱以及两个扩展舱。主舱由主框架和多个复合板组成,主框架采用薄壁无缝钢管焊接成型,多个复合板分别通过螺接和铆接与主框架固定连接,且主框架的左右两侧为中空结构。以及两个扩展舱能够通过扩展机构分别从主舱的两侧扩展而出或收拢。其中,扩展机构包括:滑轨、扩展侧板、导向槽、扩展顶板、扩展底板、扩展端板、连杆以及滑轮绳组。滑轨其设在主舱侧面底部,滑轨的一端与主舱相连,另一端为可伸缩的自由端。扩展侧板其与主舱侧面平行布置,扩展侧板的底部与滑轨的自由端相连。导向槽其包括垂直设置在扩展侧板两端的顶板导向槽以及垂直设置在主舱侧面两端的底板导向槽。扩展顶板其一端与主舱侧面的顶部位置铰接,另一相对端为顶板展开端,设有能够沿着所述顶板导向槽上下移动的顶板导轮。扩展底板其一端与扩展侧板底部位置铰接,另一相对端为底板展开端,设有能够沿着所述底板导向槽上下移动的底板导轮。扩展端板其设置在扩展侧板的两端,在扩展舱扩展后能够伸展打开构成扩展舱的前壁和后壁。连杆其包括顶板连杆和底板连杆,所述顶板连杆一端与扩展顶板的端面中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扩展侧板顶部位置铰接,所述底板连杆一端与扩展底板的端面中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主舱侧面的底部位置铰接。以及滑轮绳组其包括滑轮组和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两末端分别与顶板展开端、底板展开端相连,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扩展顶板的端面两侧位置以及扩展侧板的上部位置以改变牵引绳的拉力方向从而实现牵引绳两末端的拉力平衡。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病房区和第二病房区内均具有多个折叠病床、多个床头柜、多个第二隔帘和照明灯。其中,两个折叠病床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隔帘,且每个折叠病床配套一个床头柜。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普通病房方舱还包括:音箱、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第一储物柜、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以及第二储物柜。音箱设置于舱体内部。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舱体内的顶部上,并位于第一病房区,且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与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第一储物柜设置于第一病房区,且第一储物柜的后端与设备间相抵接。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舱体内的顶部上,并位于第二病房区,且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与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以及第二储物柜设置于第二病房区,且第二储物柜的后端与设备间相抵接。其中,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和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均通过直接紫外线照射对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信机构包括环形网络交换机,设置于设备间内,环形网络交换机与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且环形网络交换机分别与呼叫终端、音箱和远端伺服器通信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信机构还包括与环形网络交换机通信连接的无线路由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舱体的侧壁上设有电源及信号线、液体管道、气体管道能够通过的接口窗,接口窗包括壁盒框、壁盒盖、长铰链、挡水板,壁盒框嵌装在舱壁上,并带有密封橡胶条。其中,壁盒盖通过长铰链与壁盒框相连接,挡水板设置在壁盒盖后侧以在壁盒盖打开时对其进行支撑。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舱体的进出口设置有舱门,舱门为双开门结构,开启角度大于110°,设有限位装置以避免门开启时与舱板碰撞。其中,舱门的门框采用铝型材,铝型材上设有密封胶条,舱门上方安装防雨雨檐。其中,舱体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空调百叶窗,并在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电源及信号线接口窗、排风口。其中,主舱的底部四个角位置设有调平支腿,调平支腿举升行程不小于300mm,用于舱体的调平。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供配电机构采用三相四线制交流380V供电,设有短路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及防浪涌、避雷保护装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由设于舱体尾部上方的空调、风道和空调控制器组成,且通风系统设置在空调系统的下部位置,通风系统包括抽风扇和和排风扇。其中,舱体尾部的下部位置设有百叶窗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普通病房方舱,结构简单合理,可以适应野外恶劣环境下伤病员住院需求,并可以同时满足水、电、冷、暖、通风、通信等供应需求,且展开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展开状态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收拢状态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收拢状态强弱电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通信架构布局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舱体收拢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舱体展开状态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舱体展开状态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舱体的电源及信号接口板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舱体的水接口板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舱体的氧气接口板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接口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主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扩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减震器的剖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减震器纵向减震装置及横向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调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调平装置滑条展开与收纳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调平装置滑条顺时针方向止动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调平装置滑条逆时针方向止动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舱体,2-进出口,3-第一隔帘,4-第一病房区,5-第二病房区,6-设备间,7-污物桶,8-主框架,9-复合板,10-扩展舱,11-设备带,12-照明灯,13-折叠病床,14-床头柜,15-第二隔帘,16-音箱,17-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8-第一储物柜,19-第二紫外线消毒灯,20-第二储物柜,21-环形网络交换机,22-双开门,23-空调百叶窗,24-百叶窗门,25-壁盒框,26-挡水板,27-壁盒盖,28-聚氨酯泡沫,29-碳纤维蒙皮,30-框架,31-呼叫终端,101-牵引绳,102-滑轮,103-扩展顶板,104-顶板连杆,105-顶板导向槽,106-扩展侧板,107-扩展端板,108-扩展底板,109-滑轨,110-底板连杆,111-底板导向槽,601-减震瓦,602-减震弹簧,603-上基体,604-调高筒,605-下基体,606-阻尼杆,607-阶梯轴,608-阻尼弹簧,609-滑槽,610-滑条,6101-第一止动滑条,6102-第二止动滑条,611-定位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展开状态布局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收拢状态布局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收拢状态强弱电分布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通信架构布局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舱体收拢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舱体展开状态的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普通病房方舱的舱体展开状态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普通病房方舱,包括:舱体1、第一隔帘3、第一病房区4、第二病房区5、多个设备带11、设备间6、污物桶7、供配电机构、通信机构以及环境保障机构。舱体1的前部具有进出口2。第一隔帘3设置于舱体1的内部。第一病房区4设置于第一隔帘3的左侧。第二病房区5设置于第一隔帘3的右侧。多个设备带11分别设置于第一病房区4和第二病房区5,且每个设备带11上均具有呼叫终端31。设备间6设置于舱体1内,并位于舱体1的尾部。污物桶7设置于舱体1内,且位于进出口2的左侧。供配电机构设置于设备间6内,并与外部供电设备电性连接,供配电机构包括配电箱和线缆,且供配电机构用以对舱体1内设备的供电。通信机构设置于设备间6,且通信机构用以舱体1内部通信及与外部通信系统组网实现信息互联。以及环境保障机构设置于设备间6,且环境保障机构包括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其中,舱体1的左右两侧能够展开或收拢。其中,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分别与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舱体1包括:主舱以及两个扩展舱10。主舱由主框架8和多个复合板9组成,主框架8采用薄壁无缝钢管焊接成型,多个复合板9分别通过螺接和铆接与主框架8固定连接,且主框架8的左右两侧为中空结构。以及两个扩展舱10能够通过扩展机构分别从所述主舱的两侧扩展而出或收拢。其中,扩展机构包括:滑轨109、扩展侧板106、导向槽、扩展顶板103、扩展底板108、扩展端板107、连杆以及滑轮102绳组。滑轨109其设在主舱侧面底部,滑轨109的一端与主舱相连,另一端为可伸缩的自由端。扩展侧板106其与主舱侧面平行布置,扩展侧板106的底部与滑轨109的自由端相连。导向槽其包括垂直设置在扩展侧板106两端的顶板导向槽105以及垂直设置在主舱侧面两端的底板导向槽111。扩展顶板103其一端与主舱侧面的顶部位置铰接,另一相对端为顶板展开端,设有能够沿着所述顶板导向槽105上下移动的顶板导轮。扩展底板108其一端与扩展侧板106底部位置铰接,另一相对端为底板展开端,设有能够沿着所述底板导向槽111上下移动的底板导轮。扩展端板107其设置在扩展侧板106的两端,在扩展舱扩展后能够伸展打开构成扩展舱的前壁和后壁。连杆其包括顶板连杆104和底板连杆110,所述顶板连杆104一端与扩展顶板103的端面中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扩展侧板106顶部位置铰接,所述底板连杆110一端与扩展底板108的端面中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主舱侧面的底部位置铰接。以及滑轮102绳组其包括滑轮102组和牵引绳101,所述牵引绳101的两末端分别与顶板展开端、底板展开端相连,所述滑轮102组设置在扩展顶板103的端面两侧位置以及扩展侧板106的上部位置以改变牵引绳101的拉力方向从而实现牵引绳101两末端的拉力平衡。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病房区4和第二病房区5内均具有多个折叠病床13、多个床头柜14、多个第二隔帘15和照明灯12。其中,两个折叠病床13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隔帘15,且每个折叠病床13配套一个床头柜14。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普通病房方舱还包括:音箱16、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7、第一储物柜18、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19以及第二储物柜20。音箱16设置于舱体1内部。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7设置于舱体1内的顶部上,并位于第一病房区4,且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7与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第一储物柜18设置于第一病房区4,且第一储物柜18的后端与设备间6相抵接。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19设置于舱体1内的顶部上,并位于第二病房区5,且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19与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以及第二储物柜20设置于第二病房区5,且第二储物柜20的后端与设备间6相抵接。其中,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17和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19均通过直接紫外线照射对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信机构包括环形网络交换机21,设置于设备间6内,环形网络交换机21与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且环形网络交换机21分别与呼叫终端31、音箱16和远端伺服器通信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信机构还包括与环形网络交换机21通信连接的无线路由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舱体1的侧壁上设有电源及信号线、液体管道、气体管道能够通过的接口窗,接口窗包括壁盒框25、壁盒盖27、长铰链、挡水板26,壁盒框25嵌装在舱壁上,并带有密封橡胶条。其中,壁盒盖27通过长铰链与壁盒框25相连接,挡水板26设置在壁盒盖27后侧以在壁盒盖27打开时对其进行支撑。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舱体1的进出口2设置有舱门,舱门为双开门22结构,开启角度大于110°,设有限位装置以避免门开启时与舱板碰撞。其中,舱门的门框采用铝型材,铝型材上设有密封胶条,舱门上方安装防雨雨檐。其中,舱体1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空调百叶窗23,并在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电源及信号线接口窗、排风口。其中,主舱的底部四个角位置设有调平支腿,调平支腿举升行程不小于300mm,用于舱体1的调平。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供配电机构采用三相四线制交流380V供电,设有短路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及防浪涌、避雷保护装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由设于舱体1尾部上方的空调、风道和空调控制器组成,且通风系统设置在空调系统的下部位置,通风系统包括抽风扇和和排风扇。其中,舱体1尾部的下部位置设有百叶窗门24。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的普通病房方舱采用4连杆双面扩展方舱形式,收拢后外形尺寸满足CAF60标准针对自然灾害条件下紧急医学救援需求,在指南要求的3类24型方舱基础上,设计了普通病房方舱。该方舱以舱室作为普通病房空间,可更好的适应野外恶劣环境下伤病员住院需求。可实现陆域、水域、空域立体机动运输与快速灵活部署,形成固定式半永久医院。可通过加改装在运输船舶和运输飞机上进行医疗救治作业,形成相应的机动救治能力,为施工设计提供依据和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普通病房方舱设计遵循《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标准,为住院病人提供医疗、护理、住宿、就餐、活动场所。具有中心供氧、呼叫、紫外消毒等功能。具有医院信息化、照明、温度调节、通风等功能。采用CAF60尺寸,收拢后外尺寸为6058mm×2438mm×2438mm。舱体1净重不超过2.7t,单舱总重不超过5t。舱体1工作温度:-41℃~46℃。储存极限温度:-55℃,70℃。相对湿度承受能力:95%(25℃)。5级风条件下展开或收拢,8级风条件下作业。能抵抗我国沿海地区盐雾腐蚀环境条件的影响,符合GB/T10125-2012。能耐受1120W/㎡强度的太阳辐射。舱门尺寸1200mm×1800mm。
舱体1采用4连杆双面扩展舱10体1形式,方舱舱体1主要由主框架8和复合板9组成,主框架8采用薄壁无缝钢管焊接成型,复合板9通过螺接和铆接的方式与主框架8连接,其中复合板9主要是由框架30、聚氨酯泡沫28板、碳纤维蒙皮29(内外)组成,大板框架30通过铝合金方管焊接成形,在整个框架30中焊接若干纵梁,形成整体铝合金框架30。在整体铝合金框架30中充填阻燃、隔音、隔热的硬质聚氨酯泡沫28板,通过高压把两层碳纤维板(内外蒙皮)和框架30、硬质聚氨酯泡沫28板、隔热层粘接成一块复合夹芯结构板。
方舱扩展结构形式根据平行连杆运动原理设计而成。扩展侧板安装在两条滑动导轨的端部,通过滑轨与主舱体1进行连接;扩展顶板一端与主舱体1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与扩展侧板连接;扩展底板一端与扩展侧板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与主舱体1连接;扩展顶板的展开端通过钢丝绳与扩展底板的展开端相连接,在扩展过程中使扩展顶、底板的重力与其所产生的拉力相平衡,以减小扩展过程中的作用力。扩展底板展开端的导轮,在主舱的导向槽内上下移动,实现扩展底板的移动定位;扩展顶板展开端的导轮,在扩展侧板的导向槽内上下移动,实现扩展顶板与扩展侧板的联动。展开操作时通过人员推拉方舱的扩展侧板,扩展侧板带动滑轨,在连杆和拉绳的带动下,扩展顶板、底板联动平行展开。扩展顶、底板展开至水平位置时向舱外侧打开扩展端板,扩展舱10体1完全展开。
舱体1内部由第一病房区4、第二病房区5和设备间6组成,其中第一病房区4和第二病房区5具有:折叠病床13、床头柜14、设备带11、污物桶7、音箱16、储物柜、照明及紫外线消毒灯等设备设施。而设备间6配置有空调、配电箱、环形交换机等设备设施。
供配电机构由配电柜、航插、线缆、空开、插板等组成。方舱采用三相四线制AC380V供电,其中进出线连接器、控制空开、避雷器、电源指示灯和以太网接口、光纤接口安装在电源接口窗内;电源接口窗具有短路保护、过流保护和防浪涌、避雷保护功能;进出线连接器及母线最大可载电流可达80A,可载负荷约50Kva,可供现场多种方式供电;方舱内部有漏电保护、功能设备的供电和过载、短路保护开关元件放置室内配电盒内,配电盒内设有4路漏电保护开关分别给空调、暖风插座、插座,照明和通讯设备供电。
依据方舱内部用电器负荷分布情况,舱内负荷总功率约14.5kW,根据I=P/1.732/U,三相平均电流约22A,空调负载回路最大电流约23A,暖风机/插座最大电流约20A,依据载流量的大小,空调漏电保护开关选用C25型,线缆采用国标铜芯4平方;暖风机/插座漏电保护开关选用C25型,线缆采用国标铜芯4平方;插座、照明漏电保护开关C16型,线缆采用国标铜芯2.5平方。
舱内空开、水路、电路、网络接口预留数量及位置,如图3所示。
普通病房方舱的供配电机构是由外部供电提供支持,可为照明、通风、冷暖、医疗设备供电。该方案采用6mm2的线缆作为内部总线,可为普通病房方舱提供35A总电流,总功率为24kW。满足普通病房方舱总功率为10.5kW的用电需求。其中,冷暖功率:10kW,照明功率:0.2kW,信息化设备:0.3kW。
通信机构由2路网络接口、环形网络交换机21、音箱16、呼叫终端31等组成。如图4所示:
普通病房方舱由呼叫终端31、音箱16与环形网络交换机21实现通信。通过环形网络交换机21可实现与轻量化方舱医疗救治系统通信系统组网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环形网络交换机21实现与轻量化方舱医疗救治系统通信系统组网;呼叫终端31可实现患者与护士站语音通信;音箱16实现广播。
环形网络交换机21采用KIEN7009网管型交换机,是一款低功耗绿色工业以太网产品,支持3个百兆光口和最多8个百兆电口。KIEN7009支持DT-Ring协议族(自愈时间<50ms),DRP/DHP(自愈时间<20ms),VLAN等二层软件特性,并支持CLI、Telnet、Web多种管理方式以及基于SNMPv1/v2c/v3的网管软件。其IP40防护的金属外壳,抗强振动的卡轨座,极端环境温度适应能力及良好的EMC电磁兼容性能,使该系列产品具备在恶劣工业环境下稳定可靠工作的能力。该产品已通过CE,FCC,UL508,CID2认证。
空调及通风系统组成为:空调系统由军用空调、风道和空调控制器组成,而通风系统由抽风扇、排风扇、百叶窗和开关组成。空调系统可以制冷和制热,调节舱内温度,通风系统可以实现舱内与舱外气体置换。空调系统在-41℃的环境温度下,取暖装置在60min内,使舱室内平均温度升至20℃以上;在46℃的环境温度下,降温装置在60min内,舱室内平均温度降至36℃以下。通风的换气频率不小于6次/小时。
气体供应系统由进气口、管路和氧气终端等设备设施组成。在舱体1四个角分别设置氧气接口,下沿高度距离舱室地面1350mm,且供氧流量≥60L/min,终端压力:0.4-0.45MPa。
主框架8为舱体1承载主受力结构,框架3038采用高强度无缝钢管Q345和铸钢包角用整流弧焊机焊接成型,结构形式、材料选用、制造工艺与常规定型方舱保持一致。主框架8如图12所示:
舱体1采用高强度碳纤维、聚氨酯泡沫28以及高性能环氧树脂采用“一体成型”加工而成,根据设计要求分别开有不同的孔口,在前壁上开有舱门孔,在后壁上开有设备舱孔洞以及百叶窗孔。
根据舱体1的具体外形尺寸,设计整舱模具,然后将外蒙皮层铺在模具上,将骨架放置于外蒙皮上,将夹芯层铺贴在骨架上,将内蒙皮铺贴到骨架上,从而得到方舱舱壁;方舱各壁面整体采用此工艺,通过将方舱整体进行固化、脱模,从而得到一体成型的方舱。舱体1采用军队6m标准规格的双侧扩展医疗功能方舱,舱体1规格尺寸见表1。
表1舱体规格尺寸(mm)
Figure BDA0003796696470000131
如图6所示,舱体1正面设有主进舱门,舱门尺寸为1800mm×1200mm,双开门22,开启角度大于110°,设置三级限位装置,以避免门开启时与舱板碰撞。门框采用铝型材,铝型材上设有多种止口安装密封胶条,以保证保温要求和密封性要求。门内侧为三点式方舱门锁,内外均安装有把手。内侧安装不锈钢扶手,门上方安装防雨雨檐,防止雨水沿门缝渗透到舱内。而主舱两侧设有调平支腿,举升行程为300mm,用于方舱的调平,整个方舱共设有4个调平支腿。
舱体1左侧面的左沿从上到下,依次是空调百叶窗23、排风口以及电源及信号接口窗,电源及信号接口窗面板布局如下图8所示。电源及信号接口窗内设有交流380V输入、交流380V输出、避雷器、输入电源指示灯以及两个接地柱,一个接地柱为设备地,另外一个为避雷地;信号接口方面,设置偶两个网口和一个电话口,用于舱内和舱外的信号输出。
如图5所示,舱体1右侧面从左向右依次是水接口窗、氧气接口窗以及空调百叶窗23,水接口窗及氧气接口窗的布置图9和图10所示。氧气接口窗主要用于方舱医院集中供氧时使用,该管道连接舱内设备带11上的两个供养终端。水接口窗主要用于舱内洗手池水的供应,共有两个接口,一个是供水接口(DN15),一个是舱门污水出口(DN25)。
如图7所示,舱体1尾部上方设有2台军用方舱空调,型号为FKWD-50,额定制冷量为10000W,额定制热量为6000W,满足方舱使用要求;下方为设备舱百叶窗门24,内部主要布置有通风管道、弱电箱等设备。
方舱设有电源及信号接口窗、水接口窗、氧气接口窗,接口窗盒框采用铝型材制作,嵌装在舱壁上,并带有密封橡胶条;壁盒盖27用铝型材制作,通过不锈钢长铰链与壁盒框25相连接。壁盒盖27开启后侧面有挡水板26兼作支撑,支撑角度为45°。壁盒上方均加有水檐。接口窗结构图如下图11所示。
方舱四周采用粘贴铝塑板,颜色为浅灰色。材料具有防潮、防腐蚀、无污染(包括:气味、辐射)、防火/防水、便于清洁的性能。用铝塑板装饰,表面平整、光滑,体现豪华。地面铺设防滑地板革,在起到防滑功能的同时具有抗冲洗、抗腐蚀的能力。舱内装饰环保标准要符合国家标准,选用通过中国“CCC”质量认证的环保装饰材料,满足防火、防静电、防污染、寿命长、耐用、易清理、好维护等要求。
舱体1工作温度:-41℃~46℃,储存极限温度:-55℃,70℃,相对湿度承受能力:95%(25℃)。5级风条件下展开或收拢,8级风条件下作业。能抵抗我国沿海地区盐雾腐蚀环境条件的影响,符合GB/T 10125-2012,且能耐受1120W/㎡强度的太阳辐射。
如图14所示,方舱扩展结构根据平行连杆运动原理设计而成,包括滑轨109、扩展侧板106、导向槽、扩展顶板103、扩展底板108、扩展端板107、连杆、滑轮绳组。滑轨109设在主舱侧面底部,滑轨109的一端与主舱相连,另一端为可伸缩的自由端;扩展侧板106与主舱侧面平行布置,扩展侧板106的底部与滑轨109的自由端相连;导向槽包括垂直设置在扩展侧板106两端的顶板导向槽105以及垂直设置在主舱侧面两端的底板导向槽111;扩展顶板103一端与主舱侧面的顶部位置铰接,另一相对端为顶板展开端,设有能够沿着所述顶板导向槽105上下移动的顶板导轮;扩展底板108一端与扩展侧板106底部位置铰接,另一相对端为底板展开端,设有能够沿着所述底板导向槽111上下移动的底板导轮;扩展端板107设置在扩展侧板106的两端,在扩展舱扩展后能够伸展打开构成扩展舱的前壁和后壁;连杆包括顶板连杆104和底板连杆110,顶板连杆104一端与扩展顶板103的端面中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扩展侧板106顶部位置铰接,底板连杆110一端与扩展底板108的端面中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主舱侧面的底部位置铰接;滑轮绳组包括滑轮组和牵引绳101,牵引绳101的两末端分别与顶板展开端、底板展开端相连,滑轮组设置在扩展顶板103的端面两侧位置以及扩展侧板106的上部位置以改变牵引绳101的拉力方向从而实现牵引绳101两末端的拉力平衡。
在使用过程中,扩展侧板106安装在两条滑轨109的端部,通过滑轨109与固定舱体进行连接,可通过推拉扩展侧板106带动滑轨109对扩展舱进行展开:扩展顶板103一端与固定舱体铰接,另一端通过顶板连杆104与扩展侧板106顶部位置铰接,在推拉扩展侧板106过程中,扩展顶板103展开端的导轮在扩展侧板106的顶板导向槽105内上下移动,实现扩展顶板103与扩展侧板106的联动,扩展顶板103会水平展开或垂直收纳,同时顶板连杆104也随之水平或垂直收叠在一起;扩展底板108一端与扩展侧板106铰接,另一端通过底板连杆110与主舱侧面的底部位置连接,在推拉扩展侧板106过程中,扩展底板108展开端的导轮在主舱侧面两端的底板导向槽111内上下移动,实现扩展底板108与扩展侧板106的联动,扩展底板108会水平展开或垂直收纳,同时底板连杆110也随之水平或垂直收叠在一起;扩展顶板103的展开端通过钢丝牵引绳101与扩展底板108的展开端相连接,在扩展过程中,扩展顶板103、扩展底板108的重力经由分别设置在扩展顶板103的端面两侧位置以及扩展侧板106的上部位置的滑轮102改变拉力方向使得牵引绳101受力平衡,以减小扩展过程中的作用力,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扩展侧板106带动滑轨109,在连杆和拉绳的带动下,扩展顶板103、扩展底板108联动平行展开。扩展顶板103和扩展底板108展开至水平位置时打开扩展端板107,扩展舱体完全展开。
舱内重要设备与舱体底板之间设有多个减震器,每台设备与方舱底板之间优选设置四组减震器,减震器设有纵向减震装置,如图15和图16所示,纵向减震装置包括与设备相连的上基体603和与方舱底板相连的下基体605;上基体603由盖板和与盖板相连的盖板筒体组成,盖板筒体内部设有与盖板相连的阻尼杆606,阻尼杆606在自由端设有用于摩擦耗能的阻尼斜面;下基体605由底板和底板相连的第一底板筒体和第二底板筒体构成,第二底板筒体下端内部设有径向阶梯盲孔,孔内设有阶梯轴607,阶梯轴607外径小的一端远离孔口,并在外部套设有阻尼弹簧608,另一端的下部位置设有与所述阻尼斜面相适配的斜面结构,并在端面设有与阻尼杆606杆部轮廓相适配的弧面结构;盖板筒体和第一底板筒体内部嵌装有减震弹簧602,减震弹簧602长度大于第二底板筒体高度。在使用过程中,当运载工具产生纵向颠簸时,上基体603的盖板因受力而向下压缩减震弹簧602,因减震弹簧602的作用,会对向下的冲击进行缓解储能,与此同时,阻尼弹簧608推动阶梯轴607的一端沿着阻尼杆606的阻尼斜面相对滑动,在其端部接触到阻尼杆606的杆部后,阶梯轴607该端部设置的与阻尼杆606杆部轮廓相适配的弧面结构沿着阻尼杆606进行滑动导向,当减震弹簧602在该冲击作用下达到最大压缩量并向上回弹时,阶梯轴607的端部斜面结构与阻尼杆606的阻尼斜面相接触后,因阻尼弹簧608的作用,阻尼杆606底部的阻尼斜面与阶梯轴607端部的斜面产生摩擦作用力,将能量通过摩擦做功消耗掉,同时缓解了减震弹簧602在回弹时产生的向上冲击力,阻尼杆606底部设置的阻尼斜面数量,与阻尼斜面相配合作用的阶梯轴607和阻尼弹簧608数量,以及斜面角度、高度、材料摩擦系数等可根据设备重量以及所要承受的颠簸限度做具体选择,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减震器还设有横向减震装置,如图16所示,横向减震装置是由设置在盖板下部的两个以上减震瓦601组成,减震瓦601绕着盖板中心以圆周分布,减震瓦601为开口向外的弧形结构,其一端与盖板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与下基体605的第二底板筒体内壁在常态下相适配并抵接的弧面。优选地,减震瓦601采用软钢材质,在使用时,当运载工具紧急制动或拐弯产生横向颠簸时,与设备相连的上基体603的盖板会带着减震瓦601向相应方向产生冲击,弧形结构的减震瓦601自由端与第二底板筒体内壁相压触并产生变形,从而对冲击力进行吸收缓解;由于多个减震瓦601周向分布,因此可在多个方向上对冲击力进行缓解减震,实现对运输过程中精密设备的横向减震保护功能。
减震器设有调平装置,如图17所示,调平装置由调高筒604、定位齿圈611,以及滑条610、滑槽609的组合构成,调高筒604设有内螺纹,下基体605的第一底板筒体外壁设有与其相适配并连接的外螺纹;定位齿圈611设于底板的上表面,滑槽609和滑条610设在调高筒604外壁,其中滑条610、滑槽609组合不少于两组,且至少有一组沿定位齿圈611的周向间距是定位齿圈611齿距的整数倍和半个齿距之和,滑条610下端设有与定位齿圈611相适配的齿形结构,上端两侧设有滑动销;滑槽609中部沿着调高筒604轴向为空槽结构,滑槽609上部、下部分别与调高筒604外壁相连接,下部为开口结构,滑槽609两侧与调高筒604外壁之间设有容纳滑动销上下运动的空间,滑条610与调高筒604之间磁性连接。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两组滑条610、滑槽609组合,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设备进行调高使用时,可将磁性吸附在调高筒604上的滑条610绕着滑动销转动展开并以滑条610为扳手来旋转调高筒604,如图18所示,将调高筒604旋转至顶部以屏蔽减震弹簧602的作用,并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到合适高度位置,再将滑条610向下移动并收纳进滑槽609内,将滑条610下端的齿形结构与齿圈相抵接,因两组滑条610、滑槽609的周向间距是定位齿圈611齿距的整数倍和半个齿距之和,使得第一止动滑条6101和第二止动滑条6102与定位齿圈611抵接后,如图19和图20所示,分别与对应位置齿圈的左侧齿面和右侧齿面相抵接,作为特殊位置情况,单个滑条610也可在其齿形的左右面同时与齿圈相抵接进行限位止动,这样,调高筒604在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被滑条610底部的齿形结构与定位齿圈611配合止动,同时在收纳进滑槽609后,第一止动滑条6101和第二止动滑条6102与调高筒604外壁磁性相吸,当需要转移运输时,再将调高筒604旋转至下部以再次释放减震弹簧602的缓冲避震功用。
根据新一代轻量化方舱式医疗救治系统总体技术要求,在满足性能需求的同时,多选用集成度高、便于携行的设备,功能上满足在舱内开展诊疗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普通病房方舱由舱体1、舱门、通风窗、空调检修窗、强弱电、供水、供氧接口、调平机构组成,可以为医疗服务提供必要的操作空间,实现温度可控、提供水、电、氧、网接口,满足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条件,且具备供电(含检修窗口)、空调、消毒、照明、供电机构接口、信息化通讯接口、消防等措施。单舱整备质量:≤5000kg,单舱尺寸:收拢后≤6058mm×2438mm×2438mm;门宽≤1200,门高≤1800mm,门厚度≤30mm,门扇宽度≤700mm;具备供电(含检修窗口)、空调、照明、电源接口、信息化通讯接口、消防等措施。折叠病床13可满足病人住院需求,展开尺寸:1970(长)×710(宽)×400(高)mm(±5mm)(不含床头柜14);收拢尺寸:990(长)×710(宽)×140(高)mm(±5mm);床头柜14尺寸:445*315*400mm(±5mm);重量:≤21Kg±0.5Kg(含床边柜、床垫、输液架);承重:≤170Kg。设备带11设备配备2个电源插座、1个氧气终端和一个呼叫终端31,设备带11距下沿舱室1350mm。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普通病房方舱,结构简单合理,可以适应野外恶劣环境下伤病员住院需求;以舱室作为普通病房空间,可更好的适应野外恶劣环境下的医疗作业;内部通过隔帘进行分割,病房区分别独立成区,各区预留仓储空间,可依据任务要求另行配置设备、药耗等物资;适应陆域、水域、空域等运输条件;整体普通病房方舱信息化的布局中预埋网络接口,与环形交换机实现通讯功能,在通过与轻量化方舱医疗救治系统通信系统组网实现信息化互通互联;可以同时满足水、电、冷、暖、通风、通信等供应需求,且展开方便。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舱体,所述舱体的前部具有进出口;
第一隔帘,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内部;
第一病房区,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帘的左侧;
第二病房区,设置于所述第一隔帘的右侧;
多个设备带,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病房区和所述第二病房区,且每个所述设备带上均具有呼叫终端;
设备间,设置于所述舱体内,并位于所述舱体的尾部;
污物桶,设置于所述舱体内,且位于所述进出口的左侧;
供配电机构,设置于所述设备间内,并与外部供电设备电性连接,所述供配电机构包括配电箱和线缆,且所述供配电机构用以对所述舱体内设备的供电;
通信机构,设置于所述设备间,且所述通信机构用以所述舱体内部通信及与外部通信系统组网实现信息互联;以及
环境保障机构,设置于所述设备间,且所述环境保障机构包括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
其中,所述舱体的左右两侧能够展开或收拢;
其中,所述空调系统和所述通风系统分别与所述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包括:
主舱,所述主舱由主框架和多个复合板组成,所述主框架采用薄壁无缝钢管焊接成型,所述多个复合板分别通过螺接和铆接与所述主框架固定连接,且所述主框架的左右两侧为中空结构;以及
两个扩展舱,所述两个扩展舱能够通过扩展机构分别从所述主舱的两侧扩展而出或收拢;
其中,所述扩展机构包括:
滑轨,其设在主舱侧面底部,滑轨的一端与主舱相连,另一端为可伸缩的自由端;
扩展侧板,其与主舱侧面平行布置,扩展侧板的底部与滑轨的自由端相连;
导向槽,其包括垂直设置在扩展侧板两端的顶板导向槽以及垂直设置在主舱侧面两端的底板导向槽;
扩展顶板,其一端与主舱侧面的顶部位置铰接,另一相对端为顶板展开端,设有能够沿着所述顶板导向槽上下移动的顶板导轮;
扩展底板,其一端与扩展侧板底部位置铰接,另一相对端为底板展开端,设有能够沿着所述底板导向槽上下移动的底板导轮;
扩展端板,其设置在扩展侧板的两端,在扩展舱扩展后能够伸展打开构成扩展舱的前壁和后壁;
连杆,其包括顶板连杆和底板连杆,所述顶板连杆一端与扩展顶板的端面中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扩展侧板顶部位置铰接,所述底板连杆一端与扩展底板的端面中部位置铰接,另一端与主舱侧面的底部位置铰接;以及
滑轮绳组,其包括滑轮组和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两末端分别与顶板展开端、底板展开端相连,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扩展顶板的端面两侧位置以及扩展侧板的上部位置以改变牵引绳的拉力方向从而实现牵引绳两末端的拉力平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病房区和所述第二病房区内均具有多个折叠病床、多个床头柜、多个第二隔帘和照明灯;
其中,两个所述折叠病床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隔帘,且每个所述折叠病床配套一个所述床头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音箱,设置于所述舱体内部;
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所述舱体内的顶部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病房区,且所述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与所述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
第一储物柜,设置于所述第一病房区,且所述第一储物柜的后端与所述设备间相抵接;
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设置于所述舱体内的顶部上,并位于所述第二病房区,且所述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与所述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以及
第二储物柜,设置于所述第二病房区,且所述第二储物柜的后端与所述设备间相抵接;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紫外线消毒灯和所述多个第二紫外线消毒灯均通过直接紫外线照射对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机构包括环形网络交换机,设置于所述设备间内,所述环形网络交换机与所述供配电机构电性连接,且所述环形网络交换机分别与所述呼叫终端、所述音箱和远端伺服器通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环形网络交换机通信连接的无线路由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侧壁上设有电源及信号线、液体管道、气体管道能够通过的接口窗,所述接口窗包括壁盒框、壁盒盖、长铰链、挡水板,所述壁盒框嵌装在舱壁上,并带有密封橡胶条;
其中,所述壁盒盖通过长铰链与壁盒框相连接,所述挡水板设置在壁盒盖后侧以在壁盒盖打开时对其进行支撑。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所述进出口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为双开门结构,开启角度大于110°,设有限位装置以避免门开启时与舱板碰撞;
其中,所述舱门的门框采用铝型材,铝型材上设有密封胶条,所述舱门上方安装防雨雨檐;
其中,所述舱体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空调百叶窗,并在其中一侧的侧壁上设置电源及信号线接口窗、排风口;
其中,所述主舱的底部四个角位置设有调平支腿,所述调平支腿举升行程不小于300mm,用于所述舱体的调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配电机构采用三相四线制交流380V供电,设有短路保护、漏电保护、过流保护及防浪涌、避雷保护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通病房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由设于所述舱体尾部上方的空调、风道和空调控制器组成,且所述通风系统设置在所述空调系统的下部位置,所述通风系统包括抽风扇和和排风扇;
其中,所述舱体尾部的下部位置设有百叶窗门。
CN202222128117.0U 2022-08-14 2022-08-14 普通病房方舱 Active CN2187155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8117.0U CN218715533U (zh) 2022-08-14 2022-08-14 普通病房方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28117.0U CN218715533U (zh) 2022-08-14 2022-08-14 普通病房方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5533U true CN218715533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28117.0U Active CN218715533U (zh) 2022-08-14 2022-08-14 普通病房方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55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6790A (zh) 一种拓展智能方舱
CN218715533U (zh) 普通病房方舱
CN219118882U (zh) 急救手术方舱式医疗救治系统
CN218579649U (zh) 一种制氧储氧方舱
CN218029281U (zh) 一种消毒灭菌方舱
CN218509133U (zh) 内外科诊疗方舱
CN115263039A (zh) 血液透析方舱
CN111706122A (zh) 一种多向伸缩升降方舱
CN213277045U (zh) 一种新型列车仿真模拟驾驶培训方舱
CN218581263U (zh) 一种普通病房保障方舱
CN115263036A (zh) 重症监护方舱
CN208760608U (zh) 一种外走廊调车司机室后机室一体化装置
CN218509132U (zh) 外科手术复合方舱
CN206458127U (zh) 一种空间可变移动式节能建筑物
CN218715478U (zh) 一种超声及心电检查诊断方舱
CN115263029B (zh) 一种x线dr诊断方舱
CN115162790A (zh) 外科手术复合方舱
CN115263038A (zh) 五官诊疗方舱
CN218715479U (zh) 检伤分类方舱
CN214614599U (zh) 一种无人机外场试飞人员保障舱
CN212162517U (zh) 一种具有防尘温度调节功能的箱式变电站
CN218952907U (zh) 一种心理治疗方舱
CN115263030B (zh) 一种核磁诊断方舱
RU2145375C1 (ru) Пневмокаркасное быстровозводимое сооружение
CN115263037A (zh) 通道方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