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3688U - 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3688U
CN218713688U CN202222156114.8U CN202222156114U CN218713688U CN 218713688 U CN218713688 U CN 218713688U CN 202222156114 U CN202222156114 U CN 202222156114U CN 218713688 U CN218713688 U CN 218713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ater
impervious
bed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61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祝新宇
张茜
袁映炜
霍志国
庄发霖
云天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21561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3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3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3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涉及城市道路技术领域。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包括路基、路面和路牙,所述路基旁安装有雨水过滤系统,雨水过滤系统包括雨水过滤结构和禁止雨水通过的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不透水层、第二不透水层和第三不透水层,雨水过滤结构安装在第一不透水层和第二不透水层之间,雨水过滤结构将第一不透水层和第二不透水层之间的空腔分为初期储水廊道和后期储水廊道。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在汛期加速道路雨水排出,减轻城市内涝现象;也实现了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的分流处理,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并且将雨水的收集、处理与利用一体化,就地进行,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背景技术
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平均温度增加,降水模式和强度变化。因此,这也导致了局部地区极端气候频发,增加了城市地区发展的不确定性。
中国城市,尤其是拥有高密度人口的大城市,在强降水期间对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为了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并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城市雨洪管理以及由此引起的区域生态问题已成为困扰和制约人们生活、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在雨水降落时吸收、滞留、储存、净化雨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在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且雨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若不经过净化直接汇入排水管网或进入河道,将对地表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因此如何设计一套具备雨水收集,过滤,净化,存储和再利用功能的装置,以此在汛期加速道路雨水排出,减轻城市内涝现象;实现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的分流处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并且将雨水的收集、处理与利用一体化,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成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包括路基、路面和路牙,所述路基旁安装有雨水过滤系统,雨水过滤系统包括雨水过滤结构和禁止雨水通过的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不透水层、第二不透水层和第三不透水层,雨水过滤结构安装在第一不透水层和第二不透水层之间,雨水过滤结构将第一不透水层和第二不透水层之间的空腔分为初期储水廊道和后期储水廊道,不透水层的下方处安装有雨水存储再利用系统,第一不透水层浇筑于路基的侧面,且第一不透水层顶部和路牙之间形成有排水槽,排水槽内安装有可透水下水道盖板,路牙和第二不透水层之间设置有生态植物透水层。
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雨水存储再利用系统包括固定于第一不透水层和第二不透水层底部之间的地下管道,地下管道6顶部设有渗水层,地下管道的一侧设有承重管道,第三不透水层安装在承重管道上,第二不透水层和第三不透水层之间安装有多个用于将地下管道中的雨水抽取到地面上的抽取结构。
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抽取结构包括安装于承重管道内部的水泵,水泵的进水端固定在地下管道上,承重管道顶部竖直安装有抽水管道,水泵的出水端固定于抽水管道的底部,抽水管道顶部一体成型有出水口第二不透水层和第三不透水层的顶部之间设有顶板,出水口均设置在顶板上。
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雨水存储再利用系统还包括等距安装在第一不透水层和第二不透水层之间的多个双浮球液位传感器以及供电结构,供电结构用于为双浮球液位传感器和水泵进行供电。
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供电结构包括支架,支架顶部倾斜安装有太阳能板,支架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一侧设有控制器,安装板另一侧设有蓄电箱,控制器和太阳能板均与蓄电箱电性连接,水泵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雨水过滤结构包括固定于第一不透水层和第二不透水层的载物板,载物板的顶部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无烟煤、沸石、活性炭和生化棉。
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不透水层的顶部形成有流水斜面,可透水下水道盖板位于流水斜面的下方。
作为本申请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路牙和第二不透水层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蜂窝板,生态植物透水层设置在蜂窝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具备:
(1)暴雨期间,收集大量地表的雨水,缓解城市内涝;
(2)雨水收集后可自动排入地下或汇入循环系统,可直接用于消防、景观(公园喷泉)、绿化;
(3)提高了道路系统的排水功能、降低道路系统的维护成本;
(4)干旱期间,抽出储存的雨水,供城市使用,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
(5)所用电能,皆为该装置自身的吸收的太阳能所转化的电能,达到低碳的目标;
(6)具备雨水收集,过滤,净化,存储和再利用功能,既可以在汛期加速道路雨水排出,减轻城市内涝现象;也实现了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的分流处理,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并且将雨水的收集、处理与利用一体化,就地进行,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路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去除路基、第一不透水层、雨水过滤结构、生态植物透水层部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在图4的基础上再去除第二不透水层、第三不透水层和承重管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过滤结构去除载物板后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基;101、路面;102、路牙;2、排水槽;3、初期储水廊道; 4、雨水过滤结构;401、无烟煤;402、沸石;403、活性炭;404、生化棉; 5、后期储水廊道;501、第一不透水层;502、第二不透水层;503、流水斜面;6、地下管道;7、承重管道;701、第三不透水层;702、水泵;703、抽水管道;704、出水口;705、顶板;8、生态植物透水层;9、太阳能板;901、支架;902、控制器;903、安装板;904、蓄电箱;10、双浮球液位传感器; 11、可透水下水道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备雨水收集,过滤,净化,存储和再利用功能,既可以在汛期加速道路雨水排出,减轻城市内涝现象;也实现了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的分流处理,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并且将雨水的收集、处理与利用一体化,就地进行,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水处理系统主要以过滤系统为主,既能变废为宝又能净化水质,且该系统位于地面下方,方便施工和滤料的更换,不占用地上空间。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包括路基1、路面101和路牙102,路基1旁安装有雨水过滤系统,雨水过滤系统包括雨水过滤结构4和禁止雨水通过的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不透水层501、第二不透水层502和第三不透水层701,雨水过滤结构4安装在第一不透水层501和第二不透水层502之间,雨水过滤结构4将第一不透水层501和第二不透水层502之间的空腔分为初期储水廊道3和后期储水廊道5,不透水层的下方处安装有雨水存储再利用系统,第一不透水层501浇筑于路基1的侧面,且第一不透水层501顶部和路牙102之间形成有排水槽2,排水槽2内安装有可透水下水道盖板1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不透水层501的顶部形成有流水斜面503,可透水下水道盖板 11位于流水斜面503的下方,便于雨水快速的流动到排水槽2内。可透水下水道盖板11可以有效截留大颗粒和塑料漂浮物,采用不锈钢材质,其工艺简单,透气性好,精度均匀稳定,使用寿命长。路牙102和第二不透水层502 之间设置有生态植物透水层8,具体的,生态植物透水层8位于初期雨水收集廊道之上,种植各种草本植物对雨水中的氮磷具有很好的拦截效果,有效降低生态植物沟中氮、磷的浓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不透水层501、第二不透水层502和第三不透水层701均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雨水存储再利用系统包括固定于第一不透水层 501和第二不透水层502底部之间的地下管道6,地下管道6顶部设有渗水层,需要说明的是,渗水层具体的可为过滤棉,也可为透水砖,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透水砖砌到地下管道6上,这样能够起到较好的过滤效果。地下管道6 的一侧设有承重管道7,第三不透水层701安装在承重管道7上,第二不透水层502和第三不透水层701之间安装有多个用于将地下管道6中的雨水抽取到地面上的抽取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抽取结构包括安装于承重管道7内部的水泵702,水泵702的进水端固定在地下管道6上,承重管道7顶部竖直安装有抽水管道703,水泵702的出水端固定于抽水管道703的底部,抽水管道703顶部一体成型有出水口704第二不透水层502和第三不透水层701的顶部之间设有顶板705,出水口704均设置在顶板705上。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雨水存储再利用系统还包括等距安装在第一不透水层501和第二不透水层502之间的多个双浮球液位传感器10以及供电结构,供电结构用于为双浮球液位传感器10和水泵702进行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借助双浮球液位传感器10对初期储水廊道3和后期储水廊道5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内的水位进行监测,并通过控制器902有效监测储水廊道的水位。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供电结构包括支架901,支架901顶部倾斜安装有太阳能板9,支架9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903,安装板903一侧设有控制器902,安装板903另一侧设有蓄电箱904,控制器902和太阳能板9均与蓄电箱904电性连接,水泵702与控制器902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太阳能板9,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到蓄电箱904中,通过蓄电箱904为双浮球液位传感器10、水泵702提供电能,达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此外,通过控制器902还能够控制水泵702的工作,达到随时进行抽水的目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雨水过滤结构4包括固定于第一不透水层501 和第二不透水层502的载物板,载物板的顶部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无烟煤401、沸石402、活性炭403和生化棉404。需要知道的上是,无烟煤401,质轻,化学性能稳定,颗粒表面粗糙,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主要目的是为了去除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质。沸石402,可以捕获微小,从水中吸收正离子(即溶解的金属、钠、氨)。活性炭403,利用其多孔性固体表面,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或有毒物质,去除异味,使水得到净化。生化棉404,培养硝化细菌,让硝化菌分解水中有毒的NH3/NH4和NO2,转化成无毒的NO3。此外,载物板顶部是开设有多个圆孔的,这样净化后的会穿过载物板滴落到后期储水廊道5 中。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路牙102和第二不透水层502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蜂窝板,生态植物透水层8设置在蜂窝板上。需要说明的是,蜂窝板的孔径为0.05mm,能够留住生态植物透水层8的同时,还方便雨水渗入流动到初期储水廊道3中。这样在暴雨时,雨水不会淹没生态植物透水层8,而在正常季节时,雨水也不会迅速流失。
特别的,当雨季来临时,雨水会首先流动到排水槽2中,然后雨水穿过可透水下水道盖板11,流动到初期储水廊道3中,初期储水廊道3用于储存未过滤的初期雨水,然后雨水经过雨水过滤结构4的过滤净化后流动到后期储水廊道5中,最终进入到地下管道6中。而当需要抽取地下管道6中的水时,可以通过控制器902开启水泵702,水泵702将地下管道6中的水抽取到抽水管道703中,然后从出水口704中取出水用于供城市使用,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样在暴雨期间,能够收集大量地表的雨水,缓解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后可自动排入地下或汇入循环系统,可直接用于消防、景观(公园喷泉) 和绿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包括路基(1)、路面(101)和路牙(102),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旁安装有雨水过滤系统,雨水过滤系统包括雨水过滤结构(4)和禁止雨水通过的不透水层,不透水层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不透水层(501)、第二不透水层(502)和第三不透水层(701),雨水过滤结构(4)安装在第一不透水层(501)和第二不透水层(502)之间,雨水过滤结构(4)将第一不透水层(501)和第二不透水层(502)之间的空腔分为初期储水廊道(3)和后期储水廊道(5),不透水层的下方处安装有雨水存储再利用系统,第一不透水层(501)浇筑于路基(1)的侧面,且第一不透水层(501)顶部和路牙(102)之间形成有排水槽(2),排水槽(2)内安装有可透水下水道盖板(11),路牙(102)和第二不透水层(502)之间设置有生态植物透水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存储再利用系统包括固定于第一不透水层(501)和第二不透水层(502)底部之间的地下管道(6),地下管道(6)顶部设有渗水层,地下管道(6)的一侧设有承重管道(7),第三不透水层(701)安装在承重管道(7)上,第二不透水层(502)和第三不透水层(701)之间安装有多个用于将地下管道(6)中的雨水抽取到地面上的抽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结构包括安装于承重管道(7)内部的水泵(702),水泵(702)的进水端固定在地下管道(6)上,承重管道(7)顶部竖直安装有抽水管道(703),水泵(702)的出水端固定于抽水管道(703)的底部,抽水管道(703)顶部一体成型有出水口(704)第二不透水层(502)和第三不透水层(701)的顶部之间设有顶板(705),出水口(704)均设置在顶板(70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存储再利用系统还包括等距安装在第一不透水层(501)和第二不透水层(502)之间的多个双浮球液位传感器(10)以及供电结构,供电结构用于为双浮球液位传感器(10)和水泵(702)进行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结构包括支架(901),支架(901)顶部倾斜安装有太阳能板(9),支架(90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903),安装板(903)一侧设有控制器(902),安装板(903)另一侧设有蓄电箱(904),控制器(902)和太阳能板(9)均与蓄电箱(904)电性连接,水泵(702)与控制器(90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过滤结构(4)包括固定于第一不透水层(501)和第二不透水层(502)的载物板,载物板的顶部从上往下依次铺设有无烟煤(401)、沸石(402)、活性炭(403)和生化棉(4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不透水层(501)的顶部形成有流水斜面(503),可透水下水道盖板(11)位于流水斜面(503)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牙(102)和第二不透水层(502)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蜂窝板,生态植物透水层(8)设置在蜂窝板上。
CN202222156114.8U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Active CN218713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6114.8U CN218713688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6114.8U CN218713688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3688U true CN21871368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8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6114.8U Active CN218713688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3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6650B1 (ko) 건축물 지붕을 이용한 빗물 집수 종합처리장치
CN109098268B (zh) 一种雨水渗蓄系统
CN105735405B (zh) 一种楼宇屋顶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7597185U (zh) 多功能蓄水排水及涵养草坪的城市生态路面
CN209816969U (zh) 一种基于传统海绵智慧的绿色屋顶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
KR20100090396A (ko) 도시열섬현상 저감 기능을 구비한 도로
CN205502183U (zh) 一种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5042245U (zh) 一种学校实验室雨水收集过滤分析系统
CN211897679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112343162A (zh) 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CN211547991U (zh) 一种能防止城市道路内涝的雨水排放及利用系统
CN210238696U (zh) 一种控制面源污染的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CN205061699U (zh) 生物过滤器
CN218713688U (zh) 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16787384U (zh) 一种用于雨水收集循环再利用的雨水花园
CN215563919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使用的绿色屋顶
CN105439306A (zh) 一种分散式雨水前置回收净化系统设备
CN214654322U (zh) 一种应用于北方地区的海绵城市系统
CN105544694A (zh) 一种海绵化雨水收集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
CN115288266A (zh) 一种道路给排水与绿化灌溉相结合的系统
CN21242744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CN212640225U (zh) 一种应用雨水与河流溢水的渗滤池
KR20080102868A (ko) 건물 용수 재활용 시스템
CN209509053U (zh) 一种楼体洗漱废水二次利用系统及雨污立体回收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