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2887U - 一种施工基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施工基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2887U
CN218712887U CN202222970282.0U CN202222970282U CN218712887U CN 218712887 U CN218712887 U CN 218712887U CN 202222970282 U CN202222970282 U CN 202222970282U CN 218712887 U CN218712887 U CN 218712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oundation pile
threaded rod
drives
bull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02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9702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2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2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2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基桩,包括基桩本体,所述基桩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固箱,所述传动盒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稳固箱内腔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地锥和第二地锥插入地面中,随后,通过转动旋钮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主动齿轮通过齿牙啮合的作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的作用带动螺纹套向外侧移动,螺纹套带动滑板沿滑槽的内腔向外侧移动,滑板通过连接杆和连接板带动固定锥向外侧移动并插入地面中,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施工基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施工基桩。
背景技术
土木施工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在土木施工中需要用到基桩。
如申请号为CN212223847U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基桩,所述底板上端面的中间位置连接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连接柱的上侧与支撑板的下端面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板上端面的四角位置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贯穿支撑板的上下两侧端面进行开设,所述底板上端面的四角位置开设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贯穿底板的上下两侧端面,通过在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卡板,该设计起到加强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连接强度的目的,防止支撑板上侧受到径向载荷时容易造成连接柱倾倒的情况发生;而限位柱伸入到地面以下的位置,而限位柱上侧的环形槽卡接在连接柱的内部,通过螺栓穿过卡槽与开设在限位柱上侧的螺孔相卡接,该设计起到固定限位柱的目的。该基桩采用限位柱插入地面中,稳定性并不理想,在受到撞击或遭遇恶劣天气时容易发生倾倒,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基桩,解决了现有的基桩采用限位柱插入地面中,稳定性并不理想,在受到撞击或遭遇恶劣天气时容易发生倾倒,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基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基桩本体,所述基桩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盒,所述传动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固箱,所述传动盒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稳固箱内腔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的内侧与从动齿轮的顶部通过齿牙啮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桩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地锥,所述稳固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地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稳固箱的外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直径大于固定锥的直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稳固箱内腔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的外侧滑动连接于滑槽的内腔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直径大于螺纹套的直径。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基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地锥和第二地锥插入地面中,随后,通过转动旋钮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主动齿轮通过齿牙啮合的作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的作用带动螺纹套向外侧移动,螺纹套带动滑板沿滑槽的内腔向外侧移动,滑板通过连接杆和连接板带动固定锥向外侧移动并插入地面中,提高整体的稳定性,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基桩采用限位柱插入地面中,稳定性并不理想,在受到撞击或遭遇恶劣天气时容易发生倾倒,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转杆,可以方便人们自由调节固定锥的入土深度,通过设置第一地锥和第二地锥,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限位槽,可以对固定锥进行限位,避免固定锥移动时发生偏移,通过设置滑槽,可以提高滑板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以对螺纹套进行限位,避免发生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稳固箱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桩本体;2、转杆;3、传动盒;4、稳固箱;5、限位槽;6、第一地锥;7、第二地锥;8、螺纹套;9、螺纹杆;10、连接杆;11、固定锥;12、连接板;13、滑槽;14、滑板;15、从动齿轮;16、主动齿轮;1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施工基桩,包括基桩本体1,基桩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盒3,传动盒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固箱4,传动盒3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2,且转杆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钮,稳固箱4内腔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8,螺纹套8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14,滑板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连接板1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锥1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9外表面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5,转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6,且主动齿轮16的内侧与从动齿轮15的顶部通过齿牙啮合,通过设置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6和转杆2,可以方便人们自由调节固定锥11的入土深度。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桩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地锥6,稳固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地锥7,通过设置第一地锥6和第二地锥7,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稳固箱4的外侧开设有限位槽5,限位槽5的直径大于固定锥11的直径,通过设置限位槽5,可以对固定锥11进行限位,避免固定锥11移动时发生偏移。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稳固箱4内腔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滑板14的外侧滑动连接于滑槽13的内腔中,通过设置滑槽13,可以提高滑板14移动时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且限位块17的直径大于螺纹套8的直径,通过设置限位块17,可以对螺纹套8进行限位,避免发生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确定好施工位置后,在位于基桩本体1的左右两侧提前挖设好与稳固箱4相同大小的坑位,随后,将第一地锥6与第二地锥7插入地面,此时,稳固箱4位于坑位中,通过转动旋钮带动转杆2转动,转杆2带动主动齿轮16进行转动,主动齿轮16通过齿牙啮合的作用带动从动齿轮15转动,从动齿轮15带动螺纹杆9转动,螺纹杆9通过螺纹的作用带动螺纹套8向外侧移动,螺纹套8带动滑板14沿滑槽13的内腔向外侧移动,滑板14通过连接杆10和连接板12带动固定锥11向外侧移动并插入地面中,提高整体的稳定性,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基桩采用限位柱插入地面中,稳定性并不理想,在受到撞击或遭遇恶劣天气时容易发生倾倒,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施工基桩,包括基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盒(3),所述传动盒(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固箱(4),所述传动盒(3)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杆(2),且转杆(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稳固箱(4)内腔的内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8),所述螺纹套(8)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板(14),所述滑板(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所述连接板(1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锥(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9)外表面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5),所述转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6),且主动齿轮(16)的内侧与从动齿轮(15)的顶部通过齿牙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地锥(6),所述稳固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地锥(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箱(4)的外侧开设有限位槽(5),所述限位槽(5)的直径大于固定锥(11)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箱(4)内腔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板(14)的外侧滑动连接于滑槽(13)的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基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且限位块(17)的直径大于螺纹套(8)的直径。
CN202222970282.0U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施工基桩 Active CN218712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0282.0U CN218712887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施工基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0282.0U CN218712887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施工基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2887U true CN218712887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0282.0U Active CN218712887U (zh) 2022-11-08 2022-11-08 一种施工基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2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12887U (zh) 一种施工基桩
CN213773406U (zh) 一种安装稳定性高的岩土工程边坡支护
CN103104197A (zh) 变径钻头
CN218847699U (zh) 一种便携式土木地质取样设备
CN116591183A (zh) 具有抗浮功能的深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CN211057842U (zh) 一种输电塔塔基固定桩
CN21633960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基坑边坡防垮塌锚杆
CN110761284B (zh) 一种建筑市政工程用边坡锚固装置
CN211713976U (zh) 一种大跨度基坑支护结构
CN210761202U (zh) 一种超大型人工浮岛以及由其构建的海上城市群
CN109371978B (zh) 一种土木工程基坑支护用安全支护结构
CN210134429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建筑打桩机
CN21414365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CN209040106U (zh)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CN212406593U (zh) 旋挖竹节桩施工装置
CN217976268U (zh) 一种岩土工程用的注浆锚杆
CN216305608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护装置
CN21383671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基桩稳固装置
CN220059451U (zh) 一种土建工程桩基钻头
CN220908384U (zh) 一种管桩抗拔连接装置
CN21494274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CN217421109U (zh) 一种旋挖咬合桩专用钻头
CN219951917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的装配式基桩
CN21984007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CN214738174U (zh) 一种水利施工围堰用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