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11634U - 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11634U
CN218711634U CN202222654771.5U CN202222654771U CN218711634U CN 218711634 U CN218711634 U CN 218711634U CN 202222654771 U CN202222654771 U CN 202222654771U CN 218711634 U CN218711634 U CN 218711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wire assembly
outer frame
heating elemen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547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康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han Rewei Electrotherm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han Rewei Electrotherm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han Rewei Electrotherm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han Rewei Electrotherm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547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11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11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11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涉及烘干机设备领域,包括外框架,外框架为四周封闭两端敞口的结构,两端的敞口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外接有鼓风机;若干隔板,相互平行且间隔布置在外框架内,隔板的长度方向由进风口指向出风口;电热丝组件,置入外框架内,且依次穿设在每块隔板上;导线组件,与电热丝组件电连接,用于外接电源;以及扰流板,设置在外框架的出风口,用于引流出风口处的热空气。通过在底板上设置折弯部的方式,收窄出风口截面积,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获得与常规干衣机加热器相同出风量的同时,减小了底部鼓风扇的功耗,从而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经过实际使用测试,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的噪音≤42dB。

Description

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机设备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物清洗完成后采用干衣机进行烘干的方式越来越普遍。目前,常规的干衣机加热器采用PTC加热器发热,同时在PTC加热器的底部放置鼓风扇,由鼓风扇直吹PTC加热器,利用吹出的热风干衣。但是由于出风口结构的限制,导致加热后的热空气分布不均匀,通常被热空气直吹的衣物已经烘干,而处于出风口边缘处的衣物仍未被烘干。此外,为了保证出风量,常规干衣机底部鼓风扇功率较大,造成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较大。
中国专利文献(CN216274886U)公开了一种导流结构及其轻巧型干衣机,通过在干衣机上设置若干个具有导流结构的出风口,能够借助导流板的结构设计,使干衣机的烘干的辐射面积增大,且扩散均匀,有效的提高了干衣的效率。然而,这种干衣机的出风口(导流结构)设置在整个机身的中部,虽然具有扫风功能,但在干衣作业时,热风主要集中在靠近出风口及出风口附近的衣物,放置在机身边缘的衣物烘干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热空气分布不均匀、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包括
外框架,所述外框架为四周封闭两端敞口的结构,其中,外框架两端的敞口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外接有鼓风机;
若干隔板,相互平行且间隔布置在所述外框架内,隔板的长度方向由进风口指向出风口;
电热丝组件,置入所述外框架内,且依次穿设在每块隔板上;
导线组件,与所述电热丝组件电连接,用于外接电源;以及
扰流板,设置在所述外框架的出风口,用于引流出风口处的热空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框架包括顶板和设于顶板下方的底板,底板的两侧通过侧板与顶板固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靠近出风口的部分朝向顶板弯折形成折弯部,折弯部用于收窄出风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折弯部的弯折角度为14°。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扰流板包括固定在折弯部上的连接底板,连接底板的两端朝着远离折弯部的方向对称弯折形成左右二个弯折部,二个弯折部上分别垂直设置一块挡板,每块挡板与对应的弯折部之间形成“L”形的挡风结构,该“L”形的挡风结构使扰流板具有向出风口两侧导流的趋势,将出风口中部的热空气向两侧引导。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二块挡板之间设置中间出口,中间出口位于出风口中部,出风口的两侧与二块挡板的外侧配合形成两侧出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上均布有若干通孔,且每块隔板上的通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电热丝组件通过隔板上的通孔支撑、定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上开设接线孔供所述导线组件穿入,顶板上还固装有温控器,温控器的感应端伸入所述外框架内,并位于所述电热丝组件上方,用于监测电热丝组件的加热温度,温控器的连接端通过插头与导线组件电连接,从而控制电热丝组件的供电。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热丝组件为单根电热丝或多根并联的电热丝。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采用陶瓷材料制成,顶板采用云母板制成,底板采用镀锌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底板上设置折弯部的方式,收窄出风口截面积,使得本实用新型在获得与常规干衣机加热器相同出风量的同时,减小了底部鼓风扇的功耗,从而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经过实际使用测试,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的噪音≤42dB;
2、将折弯部的折弯角度控制在14°,在收窄出风口截面积的同时尽可能的保证出风量,减小出风口的出风阻力;
3、在出风口设置扰流板,有效的将热空气往加热器两侧引导,保证干衣效率的一致性,提高干衣效率;
4、扰流板设置成“L”形的挡风结构,使其具有向出风口两侧导流的趋势,干衣更加均匀;
5、电热丝组件布置在电热丝组件上方,从而实时监测加热器内的温度,并对电热丝组件的供电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热丝组件、导线组件与隔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底板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隔板1、通孔11、顶板2、底板3、折弯部31、进风口4、出风口5、扰流板6、连接底板61、弯折部62、挡板63、中间出口64、两侧出口65、侧板7、导线组件8、插头81、接线孔9、温控器10、第一电阻丝12、第二电阻丝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如附图1~9所示,这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包括隔板1、通孔11、顶板2、底板3、折弯部31、进风口4、出风口5、扰流板6、连接底板61、弯折部62、挡板63、中间出口64、两侧出口65、侧板7、导线组件8、插头81、接线孔9、温控器10、第一电阻丝12、第二电阻丝13。
参考附图1和9,底板3的两侧通过侧板7与顶板2固定,形成四周封闭两端敞口的外框架结构,外框架两端的敞口分别为进风口4(图1中左侧)和出风口5(图1中右侧),进风口4处外接有鼓风机。如图5所示,在外框架内相互平行且间隔布置有三块隔板1(数量根据加热器的实际规格进行调整),隔板1布置的方向由进风口4指向出风口5。参考附图7,在每块隔板1上开均匀开设上下两排通孔11,每块隔板1上的通孔11位置一一对应。布置在外框架内的电热丝组件(包括第一电阻丝12和第二电阻丝13),依次穿过每个通孔11后被隔板1均匀拉开分布固定。优选地,电热丝组件为单根电热丝或多根并联的电热丝,根据加热器的实际规格进行调整,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电阻丝12和第二电阻丝13并联而成,并与导线组件8电连接后外接电源。
如图4、9所示,底板3靠近出风口5的部分朝顶板2的方向弯折形成折弯部31,弯折部31的存在,可以收窄出风口5截面积,在获得与常规干衣机加热器相同出风量的同时,减小了底部鼓风扇的功耗,从而降低产品工作时的噪音,经过实际使用测试,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的噪音≤42dB。优选地,折弯部31的弯折角度α为14°,在收窄出风口截面积的同时尽可能的保证出风量。
如图1、2、8所示,在外框架的出风口5设置扰流板6,扰流板6包括固定在折弯部31上的连接底板61,连接底板61的两端斜向上(即远离折弯部31的方向)对称弯折,形成左右二个弯折部62,二个弯折部62上分别垂直设置一块挡板63,每块挡板63与对应的弯折部62之间形成“L”形的挡风结构,该“L”形的挡风结构使扰流板6具有从出风口5中间向两侧导流的趋势,进而将出风口5中部的热空气向两侧引导。进一步的,在二块挡板63之间(内侧)设置中间出口64,中间出口64位于出风口5中部,可保证出风口5在中部具有一定的出风量,出风口5的两侧与二块挡板63的外侧配合形成两侧出口65。
优选地,参考附图3、5,在顶板2上开设接线孔9供导线组件8穿入,顶板2上还固装有温控器10,温控器10的感应端伸入外框架内,并位于电热丝组件上方,用于监测电热丝组件的加热温度,温控器10的连接端通过插头81与导线组件8电连接,根据实际的加热温度,调整电热丝组件的电流大小或控制通断电。
优选地,隔板1为陶瓷材料制成,并与顶板2、底板3采用卡槽式连接固定。顶板2采用云母板作为绝缘层,底板3采用镀锌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设置在进风口4处的鼓风机将外界空气送入外框架内,由电热丝对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被送至出风口5,在扰流板6的作用下,仅小部分空气从中间出口64处排出,其余空气被引导至两侧出口65排出,形成中间和两边均匀出风的模式。同时,出风口5在折弯部31处被收窄,起到集风效果,在进风口4鼓风机功率降低的前提下,依旧保证出风口5的出风量,达到降噪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架,所述外框架为四周封闭两端敞口的结构,其中,外框架两端的敞口分别为进风口(4)和出风口(5);
若干隔板(1),相互平行且间隔布置在所述外框架内,隔板(1)的长度方向由进风口(4)指向出风口(5);
电热丝组件,置入所述外框架内,且依次穿设在每块隔板(1)上;
导线组件(8),与所述电热丝组件电连接,用于外接电源;以及
扰流板(6),设置在所述外框架的出风口(5),用于引流出风口(5)处的热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包括顶板(2)和设于顶板(2)下方的底板(3),底板(3)的两侧通过侧板(7)与顶板(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靠近出风口(5)的部分朝向顶板(2)弯折形成折弯部(31),折弯部(31)用于收窄出风口(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31)的弯折角度为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6)包括固定在折弯部(31)上的连接底板(61),连接底板(61)的两端朝着远离折弯部(31)的方向对称弯折形成左右二个弯折部(62),二个弯折部(62)上分别垂直设置一块挡板(63),每块挡板(63)与对应的弯折部(62)之间形成“L”形的挡风结构,该“L”形的挡风结构使扰流板(6)具有向出风口(5)两侧导流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块挡板(63)之间设置中间出口(64),中间出口(64)位于出风口(5)中部,出风口(5)的两侧与二块挡板(63)的外侧配合形成两侧出口(6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上均布有若干通孔(11),且每块隔板(1)上的通孔(11)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电热丝组件通过隔板(1)上的通孔(11)支撑、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上开设接线孔(9)供所述导线组件(8)穿入,顶板(2)上还固装有温控器(10),温控器(10)的感应端伸入所述外框架内,并位于所述电热丝组件上方,用于监测电热丝组件的加热温度,温控器(10)的连接端通过插头(81)与导线组件(8)电连接,从而控制电热丝组件的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组件为单根电热丝或多根并联的电热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采用陶瓷材料制成,顶板(2)采用云母板制成,底板(3)采用镀锌钢板制成。
CN202222654771.5U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 Active CN218711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4771.5U CN218711634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54771.5U CN218711634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11634U true CN218711634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39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54771.5U Active CN218711634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116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51398A (en) Clothes dryer heating unit
CN218711634U (zh) 一种裸露式干衣机加热元件
CN211730661U (zh) 一种铝基板烘干设备
CN201285210Y (zh) 无纺布的烘干装置
CN209116696U (zh) 一种热浸镀锌后烘干设备
CN207922779U (zh) 一种纺织机械烘干设备
CN106017029A (zh) 一种纺织布料的热风/电热烘干机
CN205784466U (zh) 一种烘箱
CN210892478U (zh) 烘干炉在线节能调风机构
CN203789069U (zh) 一种风干式食物烘干机
CN211346198U (zh) 一种谷物加工用的风干装置
CN206504573U (zh) 一种漂染针织品的烘干装置
CN214792385U (zh) 一种烘干机
CN106989584A (zh) 一种铜线镀锡烘干设备
CN212566715U (zh) 一种织物洗涤节能快速干燥系统
CN111350096A (zh) 一种具有气罩加热板的烘干装置
CN103976455A (zh) 一种风干式食物烘干机
CN215337545U (zh) 中低温烘干装置
CN207094734U (zh) 一种具备烘干功能的电暖器
CN217275387U (zh) 一种提升染色的烘干装置
CN216282575U (zh) 一种真丝面料加工使用的烘干箱
CN211204790U (zh) 一种淬火钢丝用高效烘干装置
CN220629680U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生产的晾干设备
CN207881432U (zh) 一种纺织机的布料节能烘干装置
CN214065606U (zh) 一种用于特种纱线的高效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