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2604U - 暖风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暖风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2604U
CN218702604U CN202222620078.6U CN202222620078U CN218702604U CN 218702604 U CN218702604 U CN 218702604U CN 202222620078 U CN202222620078 U CN 202222620078U CN 218702604 U CN218702604 U CN 218702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engine
heater
sub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00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00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2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2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2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风装置和车辆,所述的装置包括:发动机、水泵和尾气加热器,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经所述水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连接至所发动机的进水口;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待加热部件;其中,所述尾气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用于加热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加热处理后的冷却液经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通过尾气加热器对所述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可以在减少尾气污染的同时、通过加热后的冷却液提高待加热部件的温度,避免待加热部件温度过低产生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暖风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暖风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严寒地区,由于车内外温差大,窗内表面温度远低于车内平均温度会导致窗玻璃内表面极易结霜结雾,极其影响驾驶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传统暖风装置采用发动机、燃油加热器相连,使用燃油加热器对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再让加热后的冷却液到达待加热部件,例如前除霜器,使前风窗内表面温度升高。但是燃烧柴油或汽油会增加成本,并且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废气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暖风装置和车辆,用于环保加热待加热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暖风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发动机、水泵和尾气加热器,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经所述水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连接至所发动机的进水口;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待加热部件;其中,所述尾气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用于加热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加热处理后的冷却液经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管道、第二子管道,所述装置还包括:
燃油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水泵与所述尾气加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一子管道上;
所述燃油加热器经所述第一子管道、所述尾气加热器、所述第二子管道连接至所述待加热部件,用于加热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油加热器还经所述第一子管道、第三管道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燃油加热器还用于当发动机冷启动时加热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其中,加热后的冷却液直接传输至发动机的进水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阀门,其中,所述第一子管道、所述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模块,与各所述阀门连接,用于控制各个阀门的导通状态,其中,
当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控制各所述阀门以使所述第二子管道不导通、以及所述第一子管道及所述第三管道导通;
当发动机正常启动后,控制各所述阀门以使所述第一子管道及所述第二子管道导通,以及所述第三管道不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燃油加热器连接,用于当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油加热器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径等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三管道的管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上,所述第四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及所述第二管道之间,所述散热模块用于降低冷却液的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道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三管道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暖风装置以及前除霜器,其中,所述前除霜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区域。
于上述实施例的暖风装置和车辆中,通过尾气加热器对所述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可以在减少尾气污染的同时、通过加热后的冷却液提高待加热部件的温度,避免待加热部件温度过低造成的安全隐患,例如当待加热部件为前除霜器时,可以避免前风窗玻璃起雾或起霜造成驾驶员驾驶视野受阻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暖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暖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暖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暖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提供的暖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2、水泵;3、尾气加热器;4、第一管道;41、第一子管道;42、第二子管道;5、第二管道;6、待加热部件;7、燃油加热器;8、第三管道;9、控制模块;10、散热模块;11、第四管道;12、前除霜器;13、第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提供了一种暖风装置,所述的装置包括发动机1、水泵2和尾气加热器3,其中,所述发动机1的出水口经所述水泵2、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连接至所发动机1的进水口;其中,所述第一管道4与所述第二管道5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待加热部件6;其中,所述尾气加热器3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4上,用于加热从所述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加热处理后的冷却液经第二管道5回流至所述发动机1的进水口。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4为水泵2与待加热部件6之间的连接管道。所述第二管道5为待加热部件6与发动机1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区域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管道4靠近第二管道5一侧的末端区域、第二管道5靠近第一管道4一侧的末端区域、第一管道4与第二管道5的连接位置处附近区域。所述待加热部件6可以为环境温度低时需要提高温度以保证驾驶安全的部件。例如,待加热部件6可以为除霜器,所述除霜器包括前除霜器和后除霜器。所述尾气加热器3充分利用车辆驾驶过程中的尾气余热加热经过的冷却液。
当待加热部件6为前除霜器时,由于汽车冬季挡风玻璃上霜给人们驾车出行造成很大不便和困扰,尤其是前风窗有霜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安全,故需要通过前除霜器清除汽车前风窗玻璃上的霜和冰雪,以确保驾驶员的良好视野。水泵2将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通过第一管道4传输至设置在第一管道4中的尾气加热器3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液再通过第一管道4传输至前除霜器,提高了前除霜器出风口的出风温度,从而使前风窗玻璃不产生霜、或减弱霜的产生,然后通过第二管道5将冷却液传输至发动机1的进水口。
上述实施例的暖风装置中,通过尾气加热器3对所述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可以在减少尾气污染的同时、通过加热后的冷却液提高待加热部件6的温度,避免待加热部件6温度过低造成的安全隐患,例如当待加热部件为前除霜器时,可以避免前风窗由于车内外温差大导致结霜结雾产生的安全隐患。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尾气加热器3作为待加热部件的加热器,可以充分利用汽车尾气余热,同时尾气加热器3还具有换热量大、不消耗燃油、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所述第一管道4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管道41、第二子管道42。所述装置还包括燃油加热器7,设置在所述水泵2与所述尾气加热器3之间的所述第一子管道41上;所述燃油加热器7经所述第一子管道41、所述尾气加热器3、所述第二子管道42连接至所述待加热部件6,用于加热从所述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
其中,所述第一子管道41为水泵2与尾气加热器3之间的连接管道;所述第二子管道42为尾气加热器3与待加热部件6之间的连接管道。
上述实施例的暖风装置中,当车辆刚启动时,未产生足量的尾气提供给尾气加热器3,尾气加热器3提供的温度就不能使前风窗玻璃上的霜或雾完全消失,通过在水泵2与尾气加热器3之间的第一子管道41上设置燃油加热器7,在尾气不足时,同时使用尾气加热器3及燃油加热器7加热冷却液,从而使待加热部件的温度急剧上升,以避免待加热部件温度过低造成的安全隐患。例如,当待加热部件为前除霜器时,前除霜器的温度急剧上升,从而使前除霜器出风口的出风温度上升,达到前风窗玻璃除霜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所述燃油加热器7还经所述第一子管道41、第三管道8与所述发动机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燃油加热器7还用于当发动机1冷启动时加热从所述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其中,加热后的冷却液直接传输至发动机1的进水口。
其中,所述第三管道8为燃油加热器7与发动机1入水口的连接管道。
上述实施例的暖风装置中,当车辆处于冷启动状态时,燃油加热器7为从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水预热,并直接传输至发动机1的进水口。仅使用燃油加热器7升温快效率高,可以使发动机1快速升温从而实现冷启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阀门和控制模块9,其中,所述第一子管道41、所述第二子管道42、所述第三管道8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阀门。控制模块9,与各所述阀门连接,用于控制各个阀门的导通状态。所述控制模块9还与所述燃油加热器7连接,用于当所述发动机1的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油加热器7关闭。
其中,所述第一子管道41、所述第二子管道42、所述第三管道8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阀门,所述阀门的设置方法不局限于图4,所述阀门的设置是为了通过阀门的通断实现所述第一子管道41、所述第二子管道42、所述第三管道8的通断。
上述实施例的暖风装置中,当发动机1处于冷启动状态时,由于没有产生尾气,尾气加热器3无法加热冷却液,若使冷却液经过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流入发动机1进水口,则可能会导致经过燃油加热器7加热后的冷却液在路径中存在热量流失,故为了提高加热效率,控制所述第二子管道42不导通、所述第一子管道41及所述第三管道8导通,从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经过水泵2后,通过第一子管道41的燃油加热器7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液流入第三管道8,再从发动机1的进水口流入,仅使用燃油加热器7升温快效率高,可以使发动机1快速升温从而实现冷启动。
当发动机1正常启动后,产生尾气,尾气加热器3可以加热经过的冷却液,控制所述第一子管道41及所述第二子管道42导通、所述第三管道8不导通,从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经过燃油加热器7及尾气加热器3的加热,传输至待加热部件6,使待加热部件6的温度急剧上升。例如,当待加热部件6为前除霜器时,通过让前除霜器的温度上升使出风口的出风温度上升以除掉或减弱前风窗玻璃上的霜或雾。
当发动机1正常启动,且所述发动机1的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预设阈值可以为60℃,所述燃油加热器7关闭,从发动机1流出的冷却液虽然经过燃油加热器7,但燃油加热器7并不能实现加热功能,仅能通过尾气加热器3加热冷却液达到升温目的,以减少燃油加热器7燃烧柴油或汽油产生的废气,除了循环利用尾气之外进一步保护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4的管径等于所述第二管道5的管径,所述第二管道5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三管道8的管径。
其中,所述第三管道8为传统暖风管道,所述第三管道8的管径可以为25mm;所述第一管道4及所述第二管道5的管径大于传统暖风管道,所述第一管道4及所述第二管道5的管径可以为38mm;所述发动机1与所述水泵2之间的连接管道的管径与第一管道4的管径相同,也可以为38mm,相应的,所述发动机1的出水口的内径可以为35mm。所述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及第三管道8可以采用PVC,也可以采用镁铝合金等材质。
上述实施例的暖风装置中,通过将发动机1出水口、水泵2、燃油加热器7、尾气加热器3、待加热部件6及发动机1进水口之间的连接管道的管径设置为38mm,可以使发动机1的出水直接到达待加热部件6,仅有管路上的热损耗,没有循环的热损耗,尽量保证待加热部件6进水管温度,保证待加热部件6出风的温度和除霜除雾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所述装置还包括散热模块10,设置在所述第四管道11上,所述第四管道11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4及所述第二管道5之间,用于降低冷却液的温度。所述第四管道11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三管道8的管径。
其中,所述第三管道8为传统暖风管道,所述第三管道8的管径为25mm;所述四管道的管径小于传统暖风管道,所述第四管道11的管径可以为16mm。第四管道11可以采用PVC,也可以采用镁铝合金等材质。散热模块包括司机散热器和车内散热器,所述司机散热器可以为安装在驾驶员座椅下的散热器,所述车内散热器可以为安装在车厢内的散热器,所述车内散热器可以有多个。
上述实施例的暖风装置中,通过散热模块10降低冷却液的温度,将第四管道11设置为16mm,可以避免分流造成热损耗。保证发动机1的出水到达待加热部件6,有管路上的热损耗,减少了散热损耗,保证待加热部件6进水管温度,以保证待加热部件6的升温效果。例如,当待加热部件6为前除霜器时,保证发动机1的出水到达前除霜器,以保证出风的温度和除霜除雾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暖风装置以及前除霜器12,其中,所述前除霜器12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区域。
当发动机1处于冷启动状态时,从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经过38mm的管道传输至水泵2,水泵2再将冷却液经过38mm的第一子管道41传输至燃油加热器7进行加热,此时由于第二子管道42不导通、第三管道8导通,故加热后的冷却液直接经过25mm的第三管道8流入发动机1的进水口,使发动机1的温度升高实现冷启动。
当发动机1处于正常启动状态,且温度较低时,从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经过38mm的管道传输至水泵2,水泵2再将冷却液经过38mm的第一子管道41传输至燃油加热器7进行加热,此时由于第二子管道42不导通、第三管道8导通,故加热后的冷却液经过尾气加热器3进一步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液经过38mm的第二子管道42到达前除霜器12的进水口,使前除霜器12的出风口温度升高从而消除前风窗玻璃上的霜或雾,然后再通过38mm的第二管道5回到发动机1的进水口。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对冷却液进行加热,减少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当发动机1处于正常启动状态,且发动机1温度大于60℃时,从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经过38mm的管道传输至水泵2,水泵2再将冷却液经过38mm的第一子管道41传输至燃油加热器7,但此时燃油加热器7关闭不能实现加热功能,此时由于第二子管道42不导通、第三管道8导通,故没有经过加热的冷却液经过尾气加热器3加热,加热后的冷却液经过38mm的第二子管道42到达前除霜器12的进水口,使前除霜器12的出风口温度升高从而消除前风窗玻璃上的霜或雾,然后再通过38mm的第二管道5回到发动机1的进水口。减少燃油加热器7产生的废气,保护环境。
当发动机1的环境温度高于10℃时,不需要前风窗玻璃进行除霜操作,即不需要使用燃油加热器7和尾气加热器3对冷却液进行加热。从发动机1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经过38mm的管道传输至水泵2,水泵2再将冷却液经过38mm的第一子管道41传输至燃油加热器7,但此时燃油加热器7关闭不能实现加热功能,控制第二子管道42、第三管道8不导通,第五管道13导通,第五管道13为燃油加热器7与前除霜器12的连接管道,所述第五管道13可以为25mm。故没有经过加热的冷却液直接经过25mm的第四管道11到达前除霜器12,再流入发动机1的进水口,由于冷却液没有经过加热,故前除霜器12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不升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发动机、水泵和尾气加热器,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经所述水泵、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连接至所发动机的进水口;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区域设置有待加热部件;其中,所述尾气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用于加热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加热处理后的冷却液经第二管道回流至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子管道、第二子管道,所述装置还包括:
燃油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水泵与所述尾气加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一子管道上;
所述燃油加热器经所述第一子管道、所述尾气加热器、所述第二子管道连接至所述待加热部件,用于加热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加热器还经所述第一子管道、第三管道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燃油加热器还用于当发动机冷启动时加热从所述发动机出水口流出的冷却液,其中,加热后的冷却液直接传输至发动机的进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多个阀门,其中,所述第一子管道、所述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模块,与各所述阀门连接,用于控制各个所述阀门的导通状态,其中,
当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控制各所述阀门以使所述第二子管道不导通、以及所述第一子管道及所述第三管道导通;
当发动机正常启动后,控制各所述阀门以使所述第一子管道及所述第二子管道导通,以及所述第三管道不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燃油加热器连接,用于当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油加热器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的管径等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所述第二管道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三管道的管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散热模块,设置在第四管道上,所述第四管道连接于所述第一管道及所述第二管道之间,所述散热模块用于降低冷却液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暖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三管道的管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暖风装置以及前除霜器,其中,所述前除霜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连接区域。
CN202222620078.6U 2022-09-30 2022-09-30 暖风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218702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0078.6U CN218702604U (zh) 2022-09-30 2022-09-30 暖风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0078.6U CN218702604U (zh) 2022-09-30 2022-09-30 暖风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2604U true CN218702604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4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0078.6U Active CN218702604U (zh) 2022-09-30 2022-09-30 暖风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2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67801A1 (en) Method for preheating a powertrain
US20150266357A1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n vehicle windows
CN210680461U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05235650A (zh) 汽车除冰雪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702604U (zh) 暖风装置和车辆
CN104960500A (zh) 一种控制除霜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系统、除霜加热装置
CN114475147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419598A (zh) 一种使用燃油加热器的汽车加热与散热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2147656U (zh) 一种利用尾气余热加热车窗的除霜除雾装置
US6691925B2 (en) Heater/defroster for an automobile
CN110714829A (zh) 一种发动机低温起动预热及驾驶室暖风系统
CN114103754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余热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263634A (zh) 车辆预热系统及车辆
CN200974487Y (zh) 一种汽车用座加热装置
CN204548032U (zh) 一种电动汽车除霜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551495Y (zh) 汽车快速除霜暖风机
CA2209253C (en) Heat recovery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for
CN210531038U (zh) 除雪车加热系统
CN219236709U (zh) 矿用自卸车发动机与空调双回路加热控制系统
CN215793075U (zh) 一种客车用的暖风系统并联水路循环结构
CN215244738U (zh) 一种清除汽车前挡风玻璃外侧冰霜的装置
CN219640445U (zh) 一种油电加热器
CN204729216U (zh) 机动车冷却水保温系统
CN210941269U (zh) 基于独立燃气加热器的汽车供暖回路系统
CN216545631U (zh) 一种汽车暖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