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373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3738U
CN218683738U CN202222986456.2U CN202222986456U CN218683738U CN 218683738 U CN218683738 U CN 218683738U CN 202222986456 U CN202222986456 U CN 202222986456U CN 218683738 U CN218683738 U CN 218683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ing
inner pot
sensing part
pot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64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俊兵
李湘飞
王本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64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3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3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3738U/zh
Priority to EP23208003.6A priority patent/EP436807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盖,锅体包括壳体、第一内锅以及第二内锅;锅体还包括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感温杯和触发件,第一内锅设置有第一感温部,第二内锅设置有第二感温部,触发件的触发行程小于第一感温部和第二感温部之间的高度差;在第一内锅放置在壳体内的情况下,第一感温部与感温杯相接触,触发件处于未触发状态,在第二内锅放置在壳体内的情况下,第二感温部与感温杯相接触,触发件处于触发状态;壳体或上盖设置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能够根据触发件的状态切换所显示的操作菜单。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需要用到多种烹饪器具进行烹饪,导致烹饪器具的适用性存在改进空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烹饪器具的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多种烹饪器具完成对食物的烹饪。
在相关技术中,在对食物进行烹饪时需要用到多种烹饪器具,利用不同烹饪器具的不同内锅实现食物的多种烹饪需求。
但是,相关技术中需要用到多种烹饪器具进行烹饪,导致烹饪器具的适用性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需要用到多种烹饪器具进行烹饪,导致烹饪器具的适用性存在改进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壳体、第一内锅以及第二内锅,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可取放并可替换地设置在壳体内;上盖,可开合地盖设在第一内锅或第二内锅的上方;其中,锅体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内锅或者第二内锅的下方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可浮动地设置于壳体的感温杯以及设置在感温杯下方的触发件,第一内锅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感温部,第二内锅的底壁设置有第二感温部,第一感温部高于第二感温部,触发件的触发行程小于第一感温部和第二感温部的高度差;在第一内锅放置在壳体内的情况下,第一感温部与感温杯相接触,触发件处于未触发状态,在第二内锅放置在壳体内的情况下,第二感温部与感温杯相接触,触发件处于触发状态;壳体或上盖设置有与触发件电连接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能够根据触发件的状态切换所显示的操作菜单。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上盖,锅体中的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可替换地设置在壳体内,能够对食物进行多种类型的烹饪。其中,在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的下方设置检测组件,由于第一内锅底壁上的第一感温部高于第二内锅底壁上的第二感温部,检测组件中的触发件的触发行程小于第一感温部和第二感温部之间存在的高度差,使得当第一内锅放置在壳体内时,第一感温部与感温杯接触,触发件未达到触发行程,此时触发件处于未触发状态,进而能够通过显示面板操作未达到触发状态所显示的操作菜单;当第二内锅放置在壳体内时,第二感温部与感温杯接触,触发件达到触发行程,此时触发件处于触发状态,显示面板上的操作菜单能够进行切换,进而能够通过显示面板操作触发状态下所显示的操作菜单,这样能够将多种烹饪方式集成在同一个烹饪器具内,进而实现多种烹饪方式,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升烹饪器具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第一感温部为设置在第一内锅的底壁的沉台,沉台的开口朝下。通过在第一内锅的底壁设置沉台,且沉台的开口朝下,使得在第一内锅放置在壳体内时,沉台与感温杯相接触,使得感温杯能够向下移动,带动触发件向下移动,由于沉台的作用下,触发件向下移动的行程未达到触发件的触发行程,此时触发件处于未触发状态,使得放置第一内锅时,显示面板显示触发件处于未触发状态的操作菜单。
进一步地,第二内锅的底壁为平面结构,第二内锅的部分底壁形成第二感温部。通过将第二内锅的底壁设置成平面结构,部分底壁形成第二感温部,便于对第二内锅进行生产加工,并且便于将第二感温部与感温杯进行接触,进而保证在放入第二内锅时,感温杯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触发件达到触发状态,便于显示面板显示触发件处于触发状态的操作菜单,方便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沉台的深度尺寸为第一感温部和第二感温部的高度差,沉台的深度尺寸在2.5mm至3.5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将沉台的深度尺寸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这样既便于对第一内锅和第二内锅进行区分,又能便于进行操作,进而提升烹饪器具烹饪方式的多样性,便于用户操作和使用。
进一步地,触发件包括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固定设置在感温杯内,微动开关的下端为触发端,在微动开关的下端面与壳体的内表面相接触的情况下,微动开关切换至触发状态。通过设置微动开关,将微动开关设置在感温杯内,在第一内锅或者第二内锅放入壳体内时,第一内锅或者第二内锅的底壁与感温杯相接触,使得感温杯向下移动,由于微动开关固定设置在感温杯内,进而能够带动微动开关向下移动,在放置第一内锅时,由于设置沉台,使得微动开关的下端面不会与壳体的内表面相接触,此时微动开关处于未触发状态,在放置第二内锅时,由于底壁为平面结构,使得微动开关随着感温杯向下移动,使得微动开关下端的触发端与壳体的内表面相接触,此时微动开关切换至触发状态,便于对显示面板的操作菜单进行切换,并且微动开关能够快速传递作用力,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进一步地,壳体具有位于感温杯的下方的感温杯座,在微动开关处于触发状态的情况下,微动开关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的上表面相接触。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感温杯的下方设置感温杯座,便于对感温杯进行装配,并且将微动开关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的上表面接触,利用微动开关便于进行操作控制,提升检测组件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微动开关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的上表面的距离在4.5mm至5.5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能通过微动开关与感温杯座相互配合,保证微动开关能够在触发状态与未触发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在第一内锅放置在壳体内的过程中,感温杯的移动行程在3.5mm至5.5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内锅在沉台的作用下,感温杯的移动行程小于微动开关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的上表面的距离,即微动开关未达到触发状态,进而使得在放置第一内锅时能够利用显示面板对处于未触发状态时的操作菜单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在第二内锅放置在壳体内的过程中,感温杯的移动行程在7mm至9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二内锅在底壁的平面结构的作用下,感温杯的移动行程大于微动开关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的上表面的距离,即微动开关达到触发状态,进而使得在放置第二内锅时能够利用显示面板对处于触发状态时的操作菜单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具有双色显示的面板标签。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双色显示的面板标签,其中,面板标签能够显示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在放入第一内锅时,显示面板上的面板标签能够显示第一内锅对应的烹饪模式下的操作菜单,进而能够利用放入第一内锅的烹饪器具进行烹饪。通过将放入锅体中的第一内锅更换成第二内锅,使得面板标签能够显示第二内锅对应的烹饪模式,进而能够保证烹饪器具根据放入的不同的内锅来显示不同的操作菜单,实现烹饪器具中烹饪模式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内锅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内锅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C-C处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体;11、壳体;12、第一内锅;121、第一感温部;1211、沉台;13、第二内锅;131、第二感温部;14、检测组件;141、感温杯;142、触发件;1421、微动开关;15、感温杯座;
20、上盖;
30、显示面板;
L1、沉台的深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上盖20,锅体10包括壳体11、第一内锅12以及第二内锅13,第一内锅12和第二内锅13可取放并可替换地设置在壳体11内,上盖20可开合地盖设在第一内锅12或第二内锅13的上方,其中,锅体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内锅12或者第二内锅13的下方的检测组件14,检测组件14包括可浮动地设置于壳体11的感温杯141以及设置在感温杯141下方的触发件142,第一内锅12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感温部121,第二内锅13的底壁设置有第二感温部131,第一感温部121高于第二感温部131,触发件142的触发行程小于第一感温部121和第二感温部131的高度差,在第一内锅12放置在壳体11内的情况下,第一感温部121与感温杯141相接触,触发件142处于未触发状态,在第二内锅13放置在壳体11内的情况下,第二感温部131与感温杯141相接触,触发件142处于触发状态,壳体11或上盖20设置有与触发件142电连接的显示面板30,显示面板30能够根据触发件142的状态切换所显示的操作菜单。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上盖20,锅体10中的第一内锅12和第二内锅13可替换地设置在壳体11内,能够对食物进行多种类型的烹饪。其中,在第一内锅12和第二内锅13的下方设置检测组件14,由于第一内锅12底壁上的第一感温部121高于第二内锅13底壁上的第二感温部131,检测组件14中的触发件142的触发行程小于第一感温部121和第二感温部131之间存在的高度差,使得当第一内锅12放置在壳体11内时,第一感温部121与感温杯141接触,触发件142未达到触发行程,此时触发件142处于未触发状态,进而能够通过显示面板30操作未达到触发状态所显示的操作菜单;当第二内锅13放置在壳体11内时,第二感温部131与感温杯141接触,触发件142达到触发行程,此时触发件142处于触发状态,显示面板30上的操作菜单能够进行切换,进而能够通过显示面板30操作触发状态下所显示的操作菜单,这样能够将多种烹饪方式集成在同一个烹饪器具内,进而实现多种烹饪方式,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升烹饪器具的适用性。
并且,由于触发件142的触发行程小于第一感温部121和第二感温部131的高度差,在将第二内锅13放入壳体11内之后,感温杯141相比于第一内锅12放入壳体11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下移上述高度差,进而能够保证触发件142肯定能够被触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内锅12和第二内锅13可取放并可替换地设置在壳体11内,指的是,第一内锅12放入壳体11内进行烹饪,当烹饪完成后,第一内锅12可以从壳体11内取出。或者,第二内锅13放入壳体11内进行烹饪,当烹饪完成后,第二内锅13可以从壳体11内取出。使得第一内锅12和第二内锅13均能够放入壳体11以及从壳体11中取出。
其中,触发件142可以是微动开关,也可以是干簧管。
具体地,触发行程指的是触发件142在自由状态移动到触发状态的行程。在本实施例中,触发件142是微动开关,触发行程指的是微动开关在自由状态移动到触发状态的行程。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感温部121为设置在第一内锅12的底壁的沉台1211,沉台1211的开口朝下。通过在第一内锅12的底壁设置沉台1211,且沉台1211的开口朝下,使得在第一内锅12放置在壳体11内时,沉台1211与感温杯141相接触,使得感温杯141能够向下移动,带动触发件142向下移动,由于沉台1211的作用下,触发件142向下移动的行程未达到触发件142的触发行程,此时触发件142处于未触发状态,使得放置第一内锅12时,显示面板30显示触发件142处于未触发状态的操作菜单。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内锅13的底壁为平面结构,第二内锅13的部分底壁形成第二感温部131。通过将第二内锅13的底壁设置成平面结构,部分底壁形成第二感温部131,便于对第二内锅13进行生产加工,并且便于将第二感温部131与感温杯141进行接触,进而保证在放入第二内锅13时,感温杯141进行移动,进而使得触发件142达到触发状态,便于显示面板30显示触发件142处于触发状态的操作菜单,方便进行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沉台1211的深度尺寸为第一感温部121和第二感温部131的高度差,沉台1211的深度尺寸L1在2.5mm至3.5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将沉台1211的深度尺寸L1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这样既便于对第一内锅12和第二内锅13进行区分,又能便于进行操作,进而提升烹饪器具烹饪方式的多样性,便于用户操作和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沉台1211的深度尺寸L1可以为2.5mm、3mm、3.5mm以及2.5mm至3.5mm之间的其它任一值。
如图2、图3、图6以及图7所示,触发件142包括微动开关1421,微动开关1421固定设置在感温杯141内,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为触发端,在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壳体11的内表面相接触的情况下,微动开关1421切换至触发状态。通过设置微动开关1421,将微动开关1421设置在感温杯141内,在第一内锅12或者第二内锅13放入壳体11内时,第一内锅12或者第二内锅13的底壁与感温杯141相接触,使得感温杯141向下移动,由于微动开关1421固定设置在感温杯141内,进而能够带动微动开关1421向下移动,在放置第一内锅12时,由于设置沉台1211,使得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不会与壳体11的内表面相接触,此时微动开关1421处于未触发状态,在放置第二内锅13时,由于底壁为平面结构,使得微动开关1421随着感温杯141向下移动,使得微动开关1421下端的触发端与壳体11的内表面相接触,此时微动开关1421切换至触发状态,便于对显示面板30的操作菜单进行切换,并且微动开关1421能够快速传递作用力,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高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感温杯141位于发热盘的中心位置。
如图3和图7所示,壳体11具有位于感温杯141的下方的感温杯座15,在微动开关1421处于触发状态的情况下,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15的上表面相接触。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感温杯141的下方设置感温杯座15,便于对感温杯141进行装配,并且将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15的上表面接触,利用微动开关1421便于进行操作控制,提升检测组件14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15的上表面的距离在4.5mm至5.5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能通过微动开关1421与感温杯座15相互配合,保证微动开关1421能够在触发状态与未触发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15的上表面的距离可以为4.5mm、5mm、5.5mm以及4.5mm至5.5mm之间的其它任一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内锅12放置在壳体11内的过程中,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在3.5mm至5.5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内锅12在沉台1211的作用下,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小于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15的上表面的距离,即微动开关1421未达到触发状态,进而使得在放置第一内锅12时能够利用显示面板30对处于未触发状态时的操作菜单进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内锅12放置在壳体11内的过程中,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可以为3.5mm、4mm、5mm、5.5mm以及3.5mm至5.5mm之间的其它任一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内锅13放置在壳体11内的过程中,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在7mm至9mm之间。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二内锅13在底壁的平面结构的作用下,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大于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感温杯座15的上表面的距离,即微动开关1421达到触发状态,进而使得在放置第二内锅13时能够利用显示面板30对处于触发状态时的操作菜单进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内锅13放置在壳体11内的过程中,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可以为7mm、8mm、9mm以及7mm至9mm之间的其它任一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放入第一内锅12时,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与沉台1211的深度尺寸L1之和等于放入第二内锅13时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
如图1和图5所示,显示面板30具有双色显示的面板标签。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双色显示的面板标签,其中,面板标签能够显示烹饪器具的烹饪模式,在放入第一内锅12时,显示面板30上的面板标签能够显示第一内锅12对应的烹饪模式下的操作菜单,进而能够利用放入第一内锅12的烹饪器具进行烹饪。通过将放入锅体10中的第一内锅12更换成第二内锅13,使得面板标签能够显示第二内锅13对应的烹饪模式,进而能够保证烹饪器具根据放入的不同的内锅来显示不同的操作菜单,实现烹饪器具中烹饪模式的多样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内锅12放入壳体11后,微动开关1421不进行触发,第一颜色的光照向面板标签,面板标签具有滤光结构,面板标签显示第一颜色的光所对应的操作菜单。在第二内锅13放入壳体11后,微动开关1421进行触发,第二颜色的光照向面板标签,面板标签显示第二颜色的光所对应的操作菜单。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锅体(10),包括壳体(11)、第一内锅(12)以及第二内锅(13),所述第一内锅(12)和所述第二内锅(13)可取放并可替换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
上盖(20),可开合地盖设在所述第一内锅(12)或所述第二内锅(13)的上方;
其中,所述锅体(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锅(12)或者所述第二内锅(13)的下方的检测组件(14),所述检测组件(14)包括可浮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感温杯(141)以及设置在所述感温杯(141)下方的触发件(142),所述第一内锅(12)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感温部(121),所述第二内锅(13)的底壁设置有第二感温部(131),所述第一感温部(121)高于所述第二感温部(131),所述触发件(142)的触发行程小于所述第一感温部(121)和所述第二感温部(131)的高度差;
在所述第一内锅(12)放置在所述壳体(11)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感温部(121)与所述感温杯(141)相接触,所述触发件(142)处于未触发状态,在所述第二内锅(13)放置在所述壳体(11)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感温部(131)与所述感温杯(141)相接触,所述触发件(142)处于触发状态;
所述壳体(11)或所述上盖(20)设置有与所述触发件(142)电连接的显示面板(30),所述显示面板(30)能够根据所述触发件(142)的状态切换所显示的操作菜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温部(121)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内锅(12)的底壁的沉台(1211),所述沉台(1211)的开口朝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锅(13)的底壁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内锅(13)的部分底壁形成所述第二感温部(1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台(1211)的深度尺寸为所述第一感温部(121)和所述第二感温部(131)的高度差,所述沉台(1211)的深度尺寸在2.5mm至3.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142)包括微动开关(1421),所述微动开关(1421)固定设置在所述感温杯(141)内,所述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为触发端,在所述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所述壳体(11)的内表面相接触的情况下,所述微动开关(1421)切换至所述触发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具有位于所述感温杯(141)的下方的感温杯座(15),在所述微动开关(1421)处于所述触发状态的情况下,所述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所述感温杯座(15)的上表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1421)的下端面与所述感温杯座(15)的上表面的距离在4.5mm至5.5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锅(12)放置在所述壳体(11)内的过程中,所述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在3.5mm至5.5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内锅(13)放置在所述壳体(11)内的过程中,所述感温杯(141)的移动行程在7mm至9mm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30)具有双色显示的面板标签。
CN202222986456.2U 2022-11-07 2022-11-07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8683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6456.2U CN218683738U (zh) 2022-11-07 2022-11-07 烹饪器具
EP23208003.6A EP4368077A1 (en) 2022-11-07 2023-11-06 Cooking applian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6456.2U CN218683738U (zh) 2022-11-07 2022-11-07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3738U true CN218683738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2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6456.2U Active CN218683738U (zh) 2022-11-07 2022-11-07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4368077A1 (zh)
CN (1) CN218683738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54073B1 (fr) * 2009-12-23 2012-11-16 Seb Sa Appareil electrique de cuisson des aliments
KR20220082638A (ko) * 2020-12-10 2022-06-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 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68077A1 (en) 2024-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83738U (zh) 烹饪器具
CN107752746B (zh) 烹饪器具
CN214259073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912813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043815U (zh) 一种耦合器及料理机
CN213551135U (zh) 烹饪器具
CN214906129U (zh) 一种三明治机
CN212394564U (zh) 烹饪器具
CN211722850U (zh) 煎烤机
CN216724157U (zh) 多功能锅盖
CN217137488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6528552U (zh) 按键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CN214048448U (zh) 烹饪器具
CN211269896U (zh) 一种料理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3757906U (zh) 料理机
CN216876040U (zh) 空气炸锅
CN219353731U (zh) 一种锅具用智能手柄及锅具
CN211432527U (zh) 料理机主机及料理机
CN213551134U (zh) 烹饪器具
CN209496786U (zh) 新型智能微动开关防干烧传感器
CN216293830U (zh) 一种烹饪料理机的锅盖锁紧机构
CN217524621U (zh) 锅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355243U (zh) 一种锅具
CN111345685A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锅盖
CN217641098U (zh) 一种带有多向控制功能的按键及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