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81259U -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81259U
CN218681259U CN202221476524.4U CN202221476524U CN218681259U CN 218681259 U CN218681259 U CN 218681259U CN 202221476524 U CN202221476524 U CN 202221476524U CN 218681259 U CN218681259 U CN 218681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llector
collecting
drain
shri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7652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江波
李亚松
徐波
梁勤朗
蒋礼平
康秋平
吴赵军
胡奎
宋向果
唐华
李�杰
宋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ongwei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Co ltd
Tongwe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ongwei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Co ltd
Tongw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ongwei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Co ltd, Tongw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ongwei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7652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81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81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81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包括中心收集器、竖流沉淀收集器和虹吸侧排收集器;中心收集器布置于养殖池内底部,用于收集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竖流沉淀收集器用于收集破碎虾壳、中颗粒物、粪便,虹吸侧排收集器用于收集细碎虾壳、中小颗粒物,均安装于养殖池外部;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竖流沉淀收集器的排水口和虹吸侧排收集器的排水口均与主排污管相连,主排污管上配置有主排污阀,主排污管连接至藤棉框;三种收集结构可独立使用,也可协同使用,操作便捷且不需动力输送,极大提升了虾壳收集的效果,还能有效防止逃虾,充分实现了对虾壳、颗粒物的多途径、多点位、及时和高效的收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领域,是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南美白对虾因其具有生长快、耐高温、食性杂、抗病力强、适盐能力广等优点,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由于自然海区和池塘养殖模式无法有效抵御对虾疾病的传播,相对就有显著优势的高位池养殖、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等工厂化养殖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处理使95%以上的养殖水得以重复利用的新型养殖模式,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养殖效益高、产品绿色无公害的显著优势。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模式是封闭式养殖,可以实现对养殖条件的高度控制,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一定时间内的虾壳数量可有效反应对虾生长情况和对虾存活数量,为了满足相关科研需求和实际生产需要,需要及时的对循环水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虾壳进行及时、高效的收集。目前,有关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的设计较少,现有的设计中基本都是虾壳收集方式单一、收集效果不佳的现象。
例如,公开日为2020年05月29日,公开号为CN11120201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分离与去除对虾循环水养殖池虾壳和死虾的养殖系统,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养殖池、养殖池底排污管、养殖池底出虾管、养殖池中心“花管”、死虾收集槽、沥虾罩、纳米充气管、输气软管和主供气管。
再如,公开日为2021年04月30日,公开号为CN112715471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养虾系统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特点是包括集污管、气提管、储污仓和排污管,集污管的开口端位于养殖池底部中心处且其另一端与气提管相连通,气提管通过吸污管与储污仓连通,储污仓由倾斜向下设置的底板、对称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挡板、可拆卸的粗滤网和可拆卸的细滤网围成,粗滤网水平设置在两块侧挡板之间,细滤网倾斜或竖直设置在两块侧挡板之间,粗滤网的两端分别与吸污管、细滤网相接,细滤网的底部与底板相接,底板的顶部与吸污管的底部相接,底板的最低处与排污管对接连通,粗滤网与细滤网的相接处竖直设置有正挡板,能够分离出虾壳、死虾、活力不佳的病虾并浓缩残饵、粪便后排放且排污耗水量低。
上述现有的收集方式,都是单一对虾壳、颗粒类物质的收集或排污,不仅没有复合设计,而且没有协作运用的方式,明显不能在养殖过程灵活、及时的对虾壳、颗粒物进行有效收集。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包括养殖池底部中心的收集结构和养殖池外部的竖流沉淀收集结构、侧排虹吸收集结构三部分联合设计,通过三部分在养殖过程中的协作使用,充分实现了对虾壳、颗粒物的多途径、多点位、及时和高效的收集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的中心收集器、用于收集破碎虾壳、中颗粒物、粪便的竖流沉淀收集器和用于收集细碎虾壳、中小颗粒物的虹吸侧排收集器;
中心收集器布置于养殖池内底部,竖流沉淀收集器和虹吸侧排收集器安装于养殖池外部,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竖流沉淀收集器的排水口和虹吸侧排收集器的排水口均与主排污管相连,主排污管上配置有主排污阀,主污管的出污口段连接至藤棉框;
所述中心收集器包括锥形塑料防逃罩、环形回水盘、收集筒以及可开合的挡水板,锥形塑料防逃罩置于环形回水盘上,收集筒安装于环形回水盘下端,可开合的挡水板安装于环形回水盘的中间;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呈中空的圆台状,锥形塑料防逃罩的下开口与环形回水盘外径相匹配,锥形塑料防逃罩与环形回水盘之间形成一定空腔,空腔作为防逃仓;所述挡水板的中间设置有一竖直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与锥形塑料防逃罩顶部相连;所述收集筒的下端连接养殖池底部的排污管,排污管配置有底排污阀一。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回水盘的圆环宽度依据养殖系统的具体流量要求调整,环形回水盘的开口孔径根据具体对虾养殖阶段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板可以选择与伸缩杆的底端或者靠近底端的位置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采用密度小于或等于1的塑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竖流沉淀收集器包括竖流沉淀器、底排管、进水管和排水管一,竖流沉淀器通过进水管与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连通,底排管置于竖流沉淀器中心并穿过竖流沉淀器底部的漏斗口,竖流沉淀器的侧壁设置有与养殖池液面同一水平位置的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管一相连,排水管一上配置有底排污阀二。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侧排收集器包括虹吸管、侧排箱,侧排箱的侧壁设置有与养殖池连通的溢水口,侧排箱内竖直设置有溢水管和排水管二,溢水管的顶部为出水口,排水管二的顶部为进水口,溢水管的出水口比排水管二的进水口低20-30cm,溢水口的底部与排水管二的进水口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置于距离中心虾壳收集器的10-20cm处,虹吸管的出水端与溢水管底部相连,位于养殖池内的虹吸管管道悬空置于贴紧池底的位置,即接近池底而不接触;所述排水管二底部的出水口与主排污管相连,排水管二上配置有底排污阀三。
进一步地,所述虹吸管的规格根据养殖池尺寸而定,材质可选用PP材质或PVC材质等。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包括侧排箱内的一段和侧排箱外的一段,位于侧排箱内的一段可插拔式安装于侧排箱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中心收集器
在收集阶段,底排污阀一处于关闭状态,挡水板处于闭合状态,由于浮力作用,锥形塑料防逃罩上浮,使得锥形塑料防逃罩底部与环形回水盘之间留出一定间距,虾壳或颗粒物类的收集物随着循环水的水流进入到防逃仓中;
收集达到一定时间后,需要将收集物排出,则开启养殖池底部排污管的底排污阀一。此时,由于流水和重力的作用大于浮力的作用,锥形塑料防逃罩下压至环形回水盘上,在伸缩杆的作用下,挡水板处于打开状态,防逃仓内的收集物经排污管排出,进入主排污管;打开主排污阀之后,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随后被收集到藤棉框内。
(二)竖流沉淀收集器
养殖池水从进水管流进竖流沉淀器,排污管内的虾壳或颗粒物等物质随养殖池水流进竖流沉淀器;在竖流沉淀器中,虾壳逐渐沉淀,打开底排污阀二,上清液从排水口溢流进入排水管,继续进行养殖系统的水循环管线,沉降后的虾壳从底排管进入主排污管;打开主排污阀后,破碎虾壳、中颗粒物和粪便最后流入藤棉框收集。
(三)虹吸侧排收集器
通过虹吸作用,养殖池中的细碎虾壳和中小颗粒物经过虹吸管流入侧排箱的溢水管,随着水面上升,细碎虾壳和中小颗粒物进入排水管,水通过溢水口流入养殖池;打开底排污阀三,细碎虾壳和中小颗粒物排至主排污管;打开主排污阀后,细碎虾壳和中小颗粒物流入藤棉框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针对不同大小的虾壳、颗粒物通过三种收集结构进行复合收集,三种收集结构搭配使用,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协同使用,操作便捷且不需动力输送;
2、与现有的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低排、循环和虹吸侧排对养殖水体中沉降、悬浮状态的虾壳同时收集,极大的提升了虾壳收集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防止逃虾;
3、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实现对虾壳的收集,同时还可以排出水体中的死虾、不同粒径颗粒物等废弃物,提升水体养殖环境,同时降低对循环水系统中水处理系统的负荷;
4、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适配性,不同规模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匹配使用,同时三种虾壳收集的方式搭配使用和对中心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孔径的改变,可实现对不同对虾生长阶段所产生的虾壳进行收集。
5、本实用新型应用于RAS系统时可大大降低微滤机、生物滤池等水处理设备的负荷。
6、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多个对虾养殖池的养殖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养殖池,2-收集筒,3-环形回水盘,4-锥形塑料防逃罩,5-排污管,6-底排污阀一,7-竖流沉淀器,8-底排管,9-进水管,10-排水管一,11-底排污阀二,12-虹吸管,13-侧排箱,14-溢水口,15-溢水管,16-排水管二,17-底排污阀三,18-主排污管,19-藤棉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虾壳和大颗粒物的中心收集器、用于收集破碎虾壳、中颗粒物、粪便的竖流沉淀收集器和用于收集细碎虾壳、中小颗粒物的虹吸侧排收集器。
中心收集器布置于养殖池1内底部,竖流沉淀收集器和虹吸侧排收集器安装于养殖池1外部,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5、竖流沉淀收集器的排水口和虹吸侧排收集器的排水口均与主排污管18相连,主排污管18上配置有主排污阀,主污管的出污口段连接至藤棉框19。
所述竖流沉淀收集器和虹吸侧排收集器安装于养殖池1周边的位置,可根据生产便利和现场安装需求调整。
所述中心收集器包括锥形塑料防逃罩4、环形回水盘3、收集筒2以及可开合的挡水板,锥形塑料防逃罩4置于环形回水盘3上,收集筒2安装于环形回水盘3下端,可开合的挡水板安装于环形回水盘3的中间;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4呈中空的圆台状,锥形塑料防逃罩4的下开口与环形回水盘3外径相匹配,锥形塑料防逃罩4与环形回水盘3之间形成一定空腔,空腔作为防逃仓;所述挡水板的中间设置有一竖直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与锥形塑料防逃罩4顶部相连;所述收集筒2的下端连接养殖池1底部的排污管5,排污管5配置有底排污阀一6。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环形回水盘3的圆环宽度依据养殖系统的具体流量要求调整,环形回水盘3的开口孔径根据具体对虾养殖阶段进行调整。
所述挡水板可以选择与伸缩杆的底端或者靠近底端的位置相连。
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4采用密度小于或等于1的塑料材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竖流沉淀收集器包括竖流沉淀器7、底排管8、进水管9和排水管一10,竖流沉淀器7通过进水管9与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5连通,底排管8置于竖流沉淀器7中心并穿过竖流沉淀器7底部的漏斗口,竖流沉淀器7的侧壁设置有与养殖池1液面同一水平位置的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管一10相连,排水管一10上配置有底排污阀二11。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的任一基础上,所述虹吸侧排收集器包括虹吸管12、侧排箱13,侧排箱13的侧壁设置有与养殖池1连通的溢水口14,侧排箱13内竖直设置有溢水管15和排水管二16,溢水管15的顶部为出水口,排水管二16的顶部为进水口,溢水管15的出水口比排水管二16的进水口低20-30cm,溢水口14的底部与排水管二16的进水口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虹吸管12的进水端置于距离中心虾壳收集器的10-20cm处,虹吸管12的出水端与溢水管15底部相连,位于养殖池1内的虹吸管12管道悬空置于贴紧池底的位置,即接近池底而不接触;所述排水管二16底部的出水口与主排污管18相连,排水管二16上配置有底排污阀三17。
所述虹吸管12的规格根据养殖池1尺寸而定,材质可选用PP材质或PVC材质等。
所述排水管包括侧排箱13内的一段和侧排箱13外的一段,位于侧排箱13内的一段可随时拔出。
综合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中心收集器的收集过程:死虾、虾壳收集状态时,锥形塑料防逃罩4上浮打开,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在水流作用下汇集到收集筒2内,定时打开底排污阀一6,在重力和水流作用下,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等进入主排污管18,打开主排污阀后,被排至藤棉框19,然后关闭主排污阀和底排污阀一6,在浮力作用下锥形塑料防逃罩4上浮,开始下一个收集过程。
竖流沉淀虾壳收集过程:在养殖系统进行循环时,破碎虾壳和中颗粒物随着水流进入到竖流沉淀器7,并在竖流沉淀器7内沉淀,定时打开竖流沉淀器7的底排阀二,在重力和水流作用下,破碎虾壳和中颗粒物从底排管8进入主排污管18并排至藤棉框19。
虹吸虾壳侧排虾壳收集过程:在养殖进行循环时,在水压的作用下,养殖池1的水通过虹吸管12流入侧排箱13,流经虹吸管12进水端的细碎虾壳和中小颗粒物等废弃物在水流的左右虾进入到侧排箱13,定时拔出位于侧排箱13部分的排水管;打开底排污阀三17和主排污阀,在重力和水流的作用下,细碎虾壳和中小颗粒物从底排排水管进入主排污管18并排至藤棉框19。
通过三部分组合搭配收集,配合使用,通过底排方式可将虾壳等排出,循环方式可使得虾壳在经竖流沉淀器7得以沉淀后低排排出,侧排方式通过在溢流箱对虾壳进行排出,通过三种收集方式集成到一个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可以实现对死虾、所有虾壳和颗粒物进行多途径、及时和高效的收集,并可及时清理藤棉框19中的死虾、所有虾壳和颗粒物。

Claims (9)

1.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死虾、虾壳和大颗粒物的中心收集器、用于收集破碎虾壳、中颗粒物、粪便的竖流沉淀收集器和用于收集细碎虾壳、中小颗粒物的虹吸侧排收集器;
中心收集器布置于养殖池(1)内底部,竖流沉淀收集器和虹吸侧排收集器安装于养殖池(1)外部,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5)、竖流沉淀收集器的排水口和虹吸侧排收集器的排水口均与主排污管(18)相连,主排污管(18)上配置有主排污阀,主污管的出污口段连接至藤棉框(19);
所述中心收集器包括锥形塑料防逃罩(4)、环形回水盘(3)、收集筒(2)以及可开合的挡水板,锥形塑料防逃罩(4)置于环形回水盘(3)上,收集筒(2)安装于环形回水盘(3)下端,可开合的挡水板安装于环形回水盘(3)的中间;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4)呈中空的圆台状,锥形塑料防逃罩(4)的下开口与环形回水盘(3)外径相匹配,锥形塑料防逃罩(4)与环形回水盘(3)之间形成一定空腔,空腔作为防逃仓;所述挡水板的中间设置有一竖直的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与锥形塑料防逃罩(4)顶部相连;所述收集筒(2)的下端连接养殖池(1)底部的排污管(5),排污管(5)配置有底排污阀一(6);
所述锥形塑料防逃罩(4)采用密度小于或等于1的塑料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回水盘(3)的圆环宽度依据养殖系统的具体流量要求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回水盘(3)的开口孔径根据具体对虾养殖阶段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与伸缩杆的底端相连或者靠近底端的位置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流沉淀收集器包括竖流沉淀器(7)、底排管(8)、进水管(9)和排水管一(10),竖流沉淀器(7)通过进水管(9)与中心收集器底部的排污管(5)连通,底排管(8)置于竖流沉淀器(7)中心并穿过竖流沉淀器(7)底部的漏斗口,竖流沉淀器(7)的侧壁设置有与养殖池(1)液面同一水平位置的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水管一(10)相连,排水管一(10)上配置有底排污阀二(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侧排收集器包括虹吸管(12)、侧排箱(13),侧排箱(13)的侧壁设置有与养殖池(1)连通的溢水口(14),侧排箱(13)内竖直设置有溢水管(15)和排水管二(16),溢水管(15)的顶部为出水口,排水管二(16)的顶部为进水口,溢水管(15)的出水口比排水管二(16)的进水口低20-30cm,溢水口(14)的底部与排水管二(16)的进水口处于同一高度;所述虹吸管(12)的进水端置于养殖池(1)内,虹吸管(12)的出水端与溢水管(15)底部相连,位于养殖池(1)内的虹吸管(12)管道悬空置于贴紧池底的位置;所述排水管二(16)底部的出水口与主排污管(18)相连,排水管二(16)上配置有底排污阀三(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12)的进水端置于距离中心虾壳收集器10-20cm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12)的规格根据养殖池(1)尺寸而定,采用PP材质或PVC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包括侧排箱(13)内的一段和侧排箱(13)外的一段,位于侧排箱(13)内的一段可插拔式安装于侧排箱(13)内。
CN202221476524.4U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Active CN218681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6524.4U CN218681259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76524.4U CN218681259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81259U true CN218681259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06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76524.4U Active CN218681259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81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5241B (zh) 一种基于内循环的高密度对虾立体养殖装置及方法
CN101060775A (zh) 水产养殖系统
CN108338115A (zh) 一种鱼类养殖箱
CN108835001A (zh) 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
CN210275583U (zh) 工厂化循环水对虾养殖中污物及死虾虾壳的分离收集装置
CN112715471A (zh) 一种养虾系统连续浓缩排污装置及方法
CN203152274U (zh) 一种成鱼养殖池水循环系统
CN213214919U (zh) 一种优化管道的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
CN109275617A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9185414U (zh) 一种对虾养殖系统
CN218681259U (zh) 一种对虾循环水养殖的复合虾壳、颗粒物收集装置
CN208029988U (zh) 一种鱼类养殖箱
CN217826396U (zh) 一种陆基圆池多层次罗氏沼虾养殖系统
CN111034666A (zh) 循环水渔业多功能水池
CN212757626U (zh) 一种养殖尾水三级沉淀过滤装置
CN211793829U (zh) 一种应用于池塘内循环水槽的智能冲污系统
CN211268189U (zh) 养殖池水处理结构及养殖池结构
CN210900973U (zh) 一种海水蟹高效排污的养殖系统
CN211141707U (zh) 一种高效固液分离水处理装置
CN211226666U (zh) 一种卵形鲳鲹养殖池污水处理装置
CN211268197U (zh) 一种水族用鱼粪便收集装置
CN209677125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1268182U (zh) 一种圆形体集约化水产养殖装置
CN217407463U (zh) 一种水产循环水养殖及污物收集系统
CN217089199U (zh) 一种养殖池底部污水分离收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1

Address after: 610000 Waibei bailianchi,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TONGWEI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Tongwe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81 Waibei bailianchi,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TONGWEI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TONGWE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