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7469U - 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7469U
CN218677469U CN202223336394.7U CN202223336394U CN218677469U CN 218677469 U CN218677469 U CN 218677469U CN 202223336394 U CN202223336394 U CN 202223336394U CN 218677469 U CN218677469 U CN 218677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mmunication
power
jack
pin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63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oyej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oyej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oyej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oyej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63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7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7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7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电池通过电池连接件可以与用电设备之间进行供电和通讯。电池连接件包括电池连接插头电池连接插座,该电池连接插座设置在电池上,电池连接插座包括通讯针插孔组和功率针插孔组,各通讯针插孔内的通讯针触片与电池的BMS板的通讯接口连接,各功率针插孔内的功率针触片与BMS板的供电端连接,且通讯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功率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如此,当拔出电池时,电池与用电设备之间的通讯会中断,BMS板在检测到通讯中断后会立刻控制电池停止供电,从而实现电池的快速热拔出。

Description

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便于接合或断开连接部件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供电系统容量,延长供电时间,并提高单个电池模块的复用性,可以采用多块电池并联供电的方式。当其中某块电池的电量不足时,可以将电量不足的电池拔出并更换新的电池。若带电拔出电池,在拔出电池的一瞬间,会在电源母线上产生较高水平的瞬态浪涌电流,并且会在拔出点出部位产生电弧,这会给整个供电系统带来危害。因此,在拔出电池前,需要关闭整个供电系统,停止向用电设备供电,再将需要更换的电池拔出。这就会影响到用电设备持续正常工作。
公告号为CN103227583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和储能系统的热插拔式变流系统,并公开了通过断开设置的热插拔功率开关实现电池阵列的热插拔,从而有效克服了传统DC/AC逆变系统DC侧电池阵列在故障或维护情况下,需要断电停机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能够实现带电拔出电池,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插座,包括:
通讯针插孔组,各通讯针插孔内均设置有通讯针触片;
功率针插孔组,各功率针插孔内均设置有功率针触片;
所述通讯针插孔和功率针插孔的孔口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通讯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功率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孔,该导向孔的孔口朝向与所述插孔的孔口朝向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包括两组通讯针插孔组,两组通讯针插孔组呈对称翻转分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功率针插孔组包括正极插孔和两个负极插孔,该正极插孔和两个负极插孔并排设置,且两个所述负极插孔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正极插孔的两侧。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件,包括:
如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所述的电池连接插座;
电池连接插头,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通讯针插孔组和功率针插孔组相配合的通讯针组和功率针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连接插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孔,该导向孔的孔口朝向与所述插孔的孔口朝向相同;
所述电池连接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相配合的导向柱。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如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一所述的电池连接插座;
触发开关,配置为检测所述通讯针插孔是否断开,当所述通讯针插孔断开时,触发电池停止供电。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连接插座设置于所述电池的底部。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的顶部设置有提拉把手。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通过将通讯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所述功率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拔出电池时,在拔出电池时,电池连接插座上的通讯触点会先于供电触点断开,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自身的通讯状态,当通讯通讯中断时,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即刻停止供电,从而实现电池的热拔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连接插座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池连接插座,2-通讯针插孔组,3-功率针插孔组,4-导向孔,5-正极插孔,6-负极插孔,7-电池连接插头,8-通讯针组,9-功率针组,10-导向柱,11-提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是由多块电芯、电池管理模块和电池连接插座组成,所有电芯依次串接在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可以连接电池连接插座的功率针触片,以通过电池连接插头向外供电。
还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还可以称作为“电池管理系统”、“电池BMS系统”、“BMS板”等。电池管理模块设置有电压采样接口,可以采集每个电芯的电压,并且还设置有485接口或CAN接口等通讯接口,通讯接口可以连接电池连接插座的通讯针触片,以通过电池连接插头与用电设备进行通讯连接,将采集到的电压数据发送给用电设备。
如图1所示的电池连接插座1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连接插座1包括:
通讯针插孔组2,各通讯针插孔内均设置有通讯针触片;
功率针插孔组3,各功率针插孔内均设置有功率针触片;
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针插孔和功率针插孔的孔口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通讯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功率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
具体而言,电池连接插座1的座面上开设有由3个功率针插孔组3成的功率针插孔组3,以及由3个通讯针插孔组2成的通讯针插孔组2。每个功率针插孔内均设置有功率针触片,每个通讯针插孔内均设置有通讯针触片。
其中,功率针触片可以与电池设置的BMS板上的功率输出接口电连接。通讯针触片可以与电池设置的BMS板上的通讯接口电连接。如此,电池的BMS板就可以通过和电池连接插座1配合使用的电池连接插座1与用电设备实现快速供电连接和通信连接。由于通讯针触片与通讯针插孔的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功率针触片与功率针插孔的孔口之间的距离。所以,在分开电池连接插头7和电池连接插座1时,电池连接插头7上的通讯针会先于功率针断开,而BMS板在检测到通讯断开后,可以立刻停止供电,从而实现电池的热拔出。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孔4,该导向孔4的孔口朝向与所述插孔的孔口朝向相同。具体而言,在电池连接插座1的座体上还可以设置两个导向孔4,在电池连接插头7上可以设置与这两个导向孔4相配合的导向柱10,如此,在插装电池连接插头7时,可以通过导向孔4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通讯针或功率针插错位置,从而实现电池连接插头7的快速插装。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包括两组通讯针插孔组2,两组通讯针插孔组2呈对称翻转分布。具体而言,电池连接插座1上可以设置两组通讯针插孔组2,这两组通讯针插孔组2内的通讯针触片分别与BMS板的通讯接口电连接。由于两组通讯针插孔组2在电池连接插座1上呈对称翻转分布,所以,电池连接插头7不仅可以与电池连接插座1正向连接,电池连接插头7翻转180度后,仍然可以实现BMS板与用电设备之间的通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功率针插孔组3包括正极插孔5和两个负极插孔6,该正极插孔5和两个负极插孔6并排设置,且两个所述负极插孔6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正极插孔5的两侧。具体而言,功率针插孔组3是由一个正极插孔5和两个负极插孔6组成,其中,正极插孔5内的功率针触片可以与BMS板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两个负极插孔6内的功率针触片可以与BMS板的负极输出端电连接。如此,电池连接插头7不仅可以与电池连接插座1正向连接,而且电池连接插头7翻转180度后,仍然可以实现BMS板与用电设备之间的供电连接。
如图2所示的电池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连接件包括:
上述的电池连接插座1;
电池连接插头7,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通讯针插孔组2和功率针插孔组3相配合的通讯针组8和功率针组9。
具体而言,电池连接插座1的座面上开设有由3个并排设置的功率针插孔组3成的功率针插孔组3,以及由3个通讯针插孔组2成的通讯针插孔组2。每个功率针插孔内均设置有功率针触片,每个通讯针插孔内均设置有通讯针触片。其中,功率针触片可以与电池设置的BMS板上的功率输出接口电连接。通讯针触片可以与电池设置的BMS板上的通讯接口电连接。
用电设备可以通过电池连接插头7与电池连接。电池连接插头7上可以设置3根通讯针和2根功率针,3根通讯针可以插入3个功率针插孔内与通讯针触片抵接,从而实现用电设备与BMS板之间的通讯连接。2根功率针可以插入相邻的两个功率插孔内与功率针触片抵接,从而实现用电设备与BMS板之间的供电连接。
而且,由于通讯针触片与通讯针插孔的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功率针触片与功率针插孔的孔口之间的距离,所以,在拔出电池连接插头7时,电池连接插头7上的通讯针会先于功率针断开,而BMS板在检测到通讯断开后,可以立刻停止供电,从而实现电池的热拔出。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电池连接插座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孔4,该导向孔4的孔口朝向与所述插孔的孔口朝向相同;
所述电池连接插头7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4相配合的导向柱10。
具体而言,在电池连接插座1的座体上还可以设置两个导向孔4,在电池连接插头7上可以设置与这两个导向孔4相配合的导向柱10,如此,在插装电池连接插头7时,可以通过导向孔4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通讯针或功率针插错位置,从而实现电池连接插头7的快速插装。
如图3所示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包括:
上述的电池连接插座1,所述通讯针触片和功率针触片分别与电池的通讯端和输出端电连接;
触发开关,配置为检测所述通讯针插孔是否断开,当所述通讯针插孔断开时,触发电池停止供电。
具体而言,电池是由电池连接插座1、BMS板和多个电芯组成。其中,电池连接插座1的座面上开设有由3个并排设置的功率针插孔组3成的功率针插孔组3,以及由3个通讯针插孔组2成的通讯针插孔组2。每个功率针插孔内均设置有功率针触片,每个通讯针插孔内均设置有通讯针触片。其中,功率针触片可以与电池设置的BMS板上的功率输出接口电连接。通讯针触片可以与电池设置的BMS板上的通讯接口电连接。
用电设备可以通过电池连接插头7与电池连接。电池连接插头7上可以设置3根通讯针和2根功率针,3根通讯针可以插入3个通讯针插孔内与通讯针触片抵接,从而实现用电设备与BMS板之间的通讯连接。2根功率针可以插入相邻的两个功率插孔内与功率针触片抵接,从而实现用电设备与BMS板之间的供电连接。
BMS板设置有触发开关,该触发开关可以实时监测与用电设备之间的通讯是否中断。由于通讯针触片与通讯针插孔的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功率针触片与功率针插孔的孔口之间的距离,所以,在拔出电池连接插头7时,电池连接插头7上的通讯针会先于功率针断开,而触发开关在检测到通讯断开后,可以立刻触发BMS板停止供电,从而实现电池的热拔出。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电池连接插座1设置于所述电池的底部。为了方便插拔电池,所述电池连接插座1可以设置在电池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为了进一步方便插板电池,在所述电池的顶部可以设置一个提拉把手1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电池连接插座,包括:
通讯针插孔组,各通讯针插孔内均设置有通讯针触片;
功率针插孔组,各功率针插孔内均设置有功率针触片;
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针插孔和功率针插孔的孔口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通讯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功率针触片与孔口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孔,该导向孔的孔口朝向与所述插孔的孔口朝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通讯针插孔组,两组通讯针插孔组呈对称翻转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针插孔组包括正极插孔和两个负极插孔,该正极插孔和两个负极插孔并排设置,且两个所述负极插孔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正极插孔的两侧。
5.一种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池连接插座;
电池连接插头,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通讯针插孔组和功率针插孔组相配合的通讯针组和功率针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插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孔,该导向孔的孔口朝向与所述插孔的孔口朝向相同;
所述电池连接插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孔相配合的导向柱。
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池连接插座,所述通讯针触片和功率针触片分别与电池的通讯端和输出端电连接;
触发开关,配置为检测所述通讯针插孔是否断开,当所述通讯针插孔断开时,触发电池停止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插座设置于所述电池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顶部设置有提拉把手。
CN202223336394.7U 2022-12-12 2022-12-12 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Active CN218677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6394.7U CN218677469U (zh) 2022-12-12 2022-12-12 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6394.7U CN218677469U (zh) 2022-12-12 2022-12-12 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7469U true CN21867746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9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6394.7U Active CN218677469U (zh) 2022-12-12 2022-12-12 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7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33726A (zh) 一种锂动力电池化成分容的串联检测系统
CN111786455A (zh) 一种用于ups的正负锂电池并机系统
CN116094114A (zh) 移动式户用储能系统
CN212162855U (zh) 一种储能系统用高压配电箱
CN218677469U (zh) 电池连接插座、电池连接件及电池
CN219576668U (zh) 移动式户用储能系统
CN201345556Y (zh) 蓄电池组串并联转换装置
CN111775706A (zh) 一种动力电池低压手动维护开关控制系统及车辆
CN210297280U (zh) 智能电源充电器
CN204391837U (zh) 适于电动车充电的自动断电电路及安装该电路的电动车
CN212588140U (zh) 一种用于ups的正负锂电池并机系统
CN215119157U (zh) 一种储能电池系统
CN108832210A (zh) 无源蓄电池不断电更换装置
CN208548753U (zh) 一种自动络筒机控制箱电源外接装置
CN210396949U (zh) 一种发电机组新增双电池启动系统
CN104753099B (zh) 一种供电系统及供电控制方法
CN219999068U (zh) 储能电源低功耗待机以及充电激活电路
CN207517817U (zh) 一种智能蓄电池维护装置
CN201741769U (zh) 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转插件
CN214798075U (zh) 一种可以防止电池带电插拔产生拉弧现象的连接装置
CN212434789U (zh) 一种电动工具系统
CN110723020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电、储电、充电系统及方法
CN219739999U (zh) 智能电池系统及飞行器
CN209930026U (zh) 启动电源
CN113113907B (zh) 基于源荷转换技术的直流失地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