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7217U - 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燃料电池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燃料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77217U CN218677217U CN202222505553.5U CN202222505553U CN218677217U CN 218677217 U CN218677217 U CN 218677217U CN 202222505553 U CN202222505553 U CN 202222505553U CN 218677217 U CN218677217 U CN 2186772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ermostat
- coolant
- pile
- temperature
- cell st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燃料电池,涉及燃料电池的技术领域,包括电池电堆、三通阀、节温器、散热装置和调控单元;通过三通阀将电池电堆输出的冷却液分出散热支路和循环支路,即节温器能够将电池电堆输出具有温度的冷却液与散热装置降温后的冷却液进行混合输送至电池电堆中;通过调节三通阀和散热装置通过节温器向电池电堆输送的冷却液的混合比例,实现了针对电池电堆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调节进入到电池电堆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保证了进入电池电堆内部冷却液温度的稳定性,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频繁切换工况点,导致电堆冷却液进出口温度波动,影响系统使用寿命和氢气利用率,以及低温冷启动功耗大,启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散热方式包括有水泵、散热器等部件,通过调节水泵转速以及风扇转速控制冷却液温度;通过电堆进出口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来判定冷却液温度是否符合工作温度,如果温度过高,系统停机报警,如果温度过低,燃电系统暂缓启动。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散热量随输出功率变化而变化,燃料电池系统频繁切换工况点,散热量频繁变化导致电堆冷却液进出口温度波动,影响系统使用寿命和氢气利用率;当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启动,需要加热器加热冷却液,冷却液达到工作温度后燃料电池系统才能启动,这种方式增加了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启动功耗和启动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燃料电池,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频繁切换工况点,导致电堆冷却液进出口温度波动,影响系统使用寿命和氢气利用率,以及低温冷启动功耗大,启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电堆、三通阀、节温器、散热装置和调控单元;
所述电池电堆的出口端与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三通阀分别与所述节温器和所述散热装置连通,所述三通阀用于将所述电池电堆输出的冷却液分别输送至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节温器中;
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节温器连通,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将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节温器中;
所述节温器与所述电池电堆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调控单元分别与所述节温器和所述电池电堆电信号连接,所述调控单元能够检测所述电池电堆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所述调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电堆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对应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以调节所述三通阀和所述散热装置通过所述节温器向所述电池电堆输送的冷却液的混合比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和水冷源;
所述换热器与所述三通阀连通,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水冷源连通,所述水冷源用于通过水冷换热调节所述换热器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水泵;
所述换热器具有冷却液输送通道和水冷通道,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冷却液输送通道分别与所述三通阀和所述节温器连通,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水冷通道与所述水冷源循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分别与所述水冷通道和所述水冷源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用于将所述水冷源内的水冷液体输送至所述水冷通道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控单元包括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和控制主体;
所述控制主体分别与所述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和所述节温器电信号连接,所述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池电堆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电堆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并将此温度信息输送至所述控制主体处,所述控制主体预设有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设定值,所述控制主体对应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开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控单元还包括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
所述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池电堆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电堆的出口端的冷却液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水泵和过滤器;
所述节温器依次通过所述过滤器和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电池电堆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分别与所述节温器和所述电池电堆连通;
所述控制主体分别与所述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电信号连接,所述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所述电池电堆的出口端的冷却液温度信息输送至所述控制主体处,所述控制主体预设有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设定值,所述控制主体对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的转速,以调节冷却液流经所述电池电堆的流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电导率传感器依次与所述电池电堆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经所述电池电堆输出的冷却液的压力信息,所述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检测经所述电池电堆输出的冷却液的电离子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去离子装置;
所述去离子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电堆的出口端和入口端连接,所述去离子装置能够接收所述电池电堆输出的部分冷却液,以对接收的冷却液中的离子吸收后输送回所述电池电堆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去离子装置包括去离子支路、排气手阀、膨胀水箱和去离子器;
所述排气手阀、所述膨胀水箱和所述去离子器依次通过所述去离子支路连接,所述去离子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堆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去离子支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节温器和所述电池电堆的入口端之间,所述去离子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电堆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去离子支路能够接收所述电池电堆的出口端输出的部分冷却液,所述排气手阀和所述膨胀水箱用于消除所述冷却液中的气泡,所述去离子器用于吸收所述冷却液中的离子,所述去离子支路用于将去除离子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池电堆的入口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包括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电堆、三通阀、节温器、散热装置和调控单元;电池电堆的出口端与三通阀连通,三通阀分别与节温器和散热装置连通,三通阀用于将电池电堆输出的冷却液分别输送至散热装置和节温器中;散热装置与节温器连通,散热装置用于将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至节温器中;通过三通阀将电池电堆输出的冷却液分出散热支路和循环支路,即节温器能够将电池电堆输出具有温度的冷却液与散热装置降温后的冷却液进行混合输送至电池电堆中;进一步地,节温器与电池电堆的入口端连通,调控单元分别与节温器和电池电堆电信号连接,调控单元能够检测电池电堆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调控单元用于根据电池电堆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对应控制节温器的开度,以调节三通阀和散热装置通过节温器向电池电堆输送的冷却液的混合比例;实现了针对电池电堆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进行实时调节节温器的开度,进而调节进入到电池电堆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保证了进入电池电堆内部冷却液温度的稳定性,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频繁切换工况点,导致电堆冷却液进出口温度波动,影响系统使用寿命和氢气利用率,以及低温冷启动功耗大,启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电池电堆;200-三通阀;300-节温器;400-散热装置;401-换热器;402-水冷源;403-第一水泵;500-调控单元;501-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2-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600-第二水泵;700-过滤器;800-压力传感器;900-去离子装置;901-去离子支路;902-排气手阀;903-膨胀水箱;904-去离子器;110-电导率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电堆100、三通阀200、节温器300、散热装置400和调控单元500;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与三通阀200连通,三通阀200分别与节温器300和散热装置400连通,三通阀200用于将电池电堆100输出的冷却液分别输送至散热装置400和节温器300中;散热装置400与节温器300连通,散热装置400用于将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至节温器300中;节温器300与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连通,调控单元500分别与节温器300和电池电堆100电信号连接,调控单元500能够检测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调控单元用于根据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对应控制节温器300的开度,以调节三通阀200和散热装置400通过节温器300向电池电堆100输送的冷却液的混合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能够针对电池电堆100的输出和输入的冷却液进行温度调节,进而实现电池电堆100输入和输出冷却液均处于相对稳定环境中;具体地,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向三通阀200输出高温冷却液,三通阀200将高温冷却液分别输送至散热装置400和节温器300处,并且散热装置400与节温器300连接,即三通阀200、节温器300和电池电堆100形成小循环管路,三通阀200、散热装置400、节温器300和电池电堆100形成大循环管路,节温器300能够在调控单元500的控制下,控制自身的开度范围,即能够调节经三通阀200输入的高温冷却液以及散热器降温后的冷却液的混合比例,使得经节温器300混合输出的冷却液的温度能够满足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的温度范围;另外,当燃料电池暂时关闭重新启动的过程中,基于低温冷启动状态下,节温器300此时与散热装置400呈关闭状态,即节温器300可以对燃料电池输出的具有温度的冷却液直接回流至燃料电池内部,直至当节温器300输出的冷却液的温度高于电池电堆100预设的温度后,通过调控单元500持续开启节温器300相对于散热装置400的开度,保证了电池电堆100入口端输入的冷却液的温度稳定性。
可选地,节温器300是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是一种自动调温装置,通常含有感温组件,借着热胀或冷缩来开启、关掉空气、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利用节温器300和调控单元500电信号连接,利用预设的温度控制流程对节温器300的开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保证在不同工况下,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输入的冷却液的温度处于预设的温度范围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电堆100、三通阀200、节温器300、散热装置400和调控单元500;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与三通阀200连通,三通阀200分别与节温器300和散热装置400连通,三通阀200用于将电池电堆100输出的冷却液分别输送至散热装置400和节温器300中;散热装置400与节温器300连通,散热装置400用于将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至节温器300中;通过三通阀200将电池电堆100输出的冷却液分出散热支路和循环支路,即节温器300能够将电池电堆100输出具有温度的冷却液与散热装置400降温后的冷却液进行混合输送至电池电堆100中;进一步地,节温器300与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连通,调控单元500分别与节温器300和电池电堆100电信号连接,调控单元500能够检测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调控单元用于根据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对应控制节温器300的开度,以调节三通阀200和散热装置400通过节温器300向电池电堆100输送的冷却液的混合比例;实现了针对电池电堆100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进行实时调节节温器300的开度,进而调节进入到电池电堆1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保证了进入电池电堆100内部冷却液温度的稳定性,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频繁切换工况点,导致电堆冷却液进出口温度波动,影响系统使用寿命和氢气利用率,以及低温冷启动功耗大,启动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散热装置400包括换热器401和水冷源402;换热器401与三通阀200连通,换热器401与水冷源402连通,水冷源402用于通过水冷换热调节换热器401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散热装置400还包括第一水泵403;换热器401具有冷却液输送通道和水冷通道,换热器401通过冷却液输送通道分别与三通阀200和节温器300连通,换热器401通过水冷通道与水冷源402循环连通,第一水泵403分别与水冷通道和水冷源402连接,第一水泵403用于将水冷源402内的水冷液体输送至水冷通道内。
本实施例中,换热器401通过水冷换热的方式对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其中,水冷源402可以采用地下水源,地下水源温度可以维持在15℃-20℃之间,水冷液体经过第一水泵403进入换热器401,与进入到换热器401的冷却液输送通道的冷却液进行换热,通过水冷的方式可以降低散热系统高温散热和低温加热的功耗,节省了换热器401和散热风扇的安装空间,降低了固定式燃料电池散热系统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调控单元500包括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和控制主体;控制主体分别与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和节温器300电信号连接,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与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连通,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用于检测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并将此温度信息输送至控制主体处,控制主体预设有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设定值,控制主体对应控制节温器300的开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调控单元500还包括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与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连通,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用于检测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的冷却液温度。
可选地,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和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均可以为温度传感器,控制主体可以采用燃料电池的控制器,即控制主体可以为燃料电池主控制器(FCU),是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控制“大脑”,主要实现对燃料电池系统的在线检测、实时控制及故障诊断,确保系统稳定可靠工作,燃料电池主控制器功能包括气路管理,水热管理,电气管理,通信功能和故障诊断等。
本实施例中,控制主体可以预设有电池电堆100的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设定值,为保证电池电堆100维持在合理的工作温度,设定电池电堆100在不同的工况下保持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示值需保持稳定,当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检测的温度数值与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设定值存在偏差,通过PID闭环控制节温器300开度,调整小循环管路温度高的冷却液与经过换热器401降温后的温度低的冷却液混合比例,使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检测的温度数值接近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设定值;其中,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设定值可以为温度区间,即能保证电堆进口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值处于该温度区间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水泵600和过滤器700;节温器300依次通过过滤器700和第二水泵600与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连接,第二水泵600分别与节温器300和电池电堆100连通;控制主体分别与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第一水泵403和第二水泵600电信号连接,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用于将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的冷却液温度信息输送至控制主体处,控制主体预设有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设定值,控制主体对应控制第一水泵403和第二水泵600的转速,以调节冷却液流经电池电堆100的流量。
本实施例中,第二水泵600能够调节节温器300输出混合冷却液的流量,第一水泵403能够调节水冷源402向换热器401输出水冷液体的流量,具体地,为保证电池电堆100维持在合理的工作温度,设定电池电堆100在不同的工况下保持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示值需保持稳定,当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检测的温度数值与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设定值存在偏差,通过PID闭环控制第二水泵600转速,调整冷却液流经电池电堆100的流量,使得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检测的温度数值接近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设定值;其中,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设定值可以为温度区间,即能保证电堆进口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值处于该温度区间即可;另外,由于第二水泵600的转速调节,第一水泵403与第二水泵600呈正比调节,通过对应调节第一水泵403的转速,从而能够保证换热器401出的换热效率,从而保证节温器300输出混合冷却液的流量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800和电导率传感器110;压力传感器800和电导率传感器110依次与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连通,压力传感器800用于检测经电池电堆100输出的冷却液的压力信息,电导率传感器110用于检测经电池电堆100输出的冷却液的电离子信息。
本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以及压力传感器800检测出的实际值,如果实际值超出正常工作阈值,燃料电池系统进入停机状态;另外,为了保证冷却液的电导率在要求范围内,可以根据电导率传感器110检测出的实际值,对应得知冷却液的电导率数值。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去离子装置900;去离子装置900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和入口端连接,去离子装置900能够接收电池电堆100输出的部分冷却液,以对接收的冷却液中的离子吸收后输送回电池电堆100中。
本实施例中,去离子装置900能够在电池电堆100运行过程中,一直对电池电堆100输出的冷却液进行部分分流,利用将分流后的冷却液中的离子进行吸收后输送回电池电堆100内部,保证了循环使用的冷却液电导率在要求范围内,保证了冷却液的持续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去离子装置900包括去离子支路901、排气手阀902、膨胀水箱903和去离子器904;排气手阀902、膨胀水箱903和去离子器904依次通过去离子支路901连接,去离子支路901的一端与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连接,去离子支路901的另一端位于节温器300和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之间,去离子支路901的另一端与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连接,去离子支路901能够接收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输出的部分冷却液,排气手阀902和膨胀水箱903用于消除冷却液中的气泡,去离子器904用于吸收冷却液中的离子,去离子支路901用于将去除离子的冷却液输送至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
本实施例中,去离子支路901可以与压力传感器800输出的管路连接,利用去离子支路901分出部分冷却液,去离子支路901中的冷却液中携带的气泡通过排气手阀902进入到膨胀水箱903中,膨胀水箱903中的冷却液经去离子器904后补充到节温器300输出的循环管路中,去离子器904能够将冷却液中的离子吸收;另外,由于去离子支路901作为循环管路中的支路,去离子支路901内冷却液压力随着第二水泵600转速增大而增大,冷却液受压力影响经过排气手阀902进入膨胀水箱903内,通过调节排气手阀902的开度,可以控制进入膨胀水箱903内的冷却液流量,同时控制冷却液经去离子器904的冷却液流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包括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的技术效果相同,此处对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电堆(100)、三通阀(200)、节温器(300)、散热装置(400)和调控单元(500);
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与所述三通阀(200)连通,所述三通阀(200)分别与所述节温器(300)和所述散热装置(400)连通,所述三通阀(200)用于将所述电池电堆(100)输出的冷却液分别输送至所述散热装置(400)和所述节温器(300)中;
所述散热装置(400)与所述节温器(300)连通,所述散热装置(400)用于将降温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节温器(300)中;
所述节温器(300)与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连通,所述调控单元(500)分别与所述节温器(300)和所述电池电堆(100)电信号连接,所述调控单元(500)能够检测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所述调控单元(500)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对应控制所述节温器(300)的开度,以调节所述三通阀(200)和所述散热装置(400)通过所述节温器(300)向所述电池电堆(100)输送的冷却液的混合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400)包括换热器(401)和水冷源(402);
所述换热器(401)与所述三通阀(200)连通,所述换热器(401)与所述水冷源(402)连通,所述水冷源(402)用于通过水冷换热调节所述换热器(401)内的冷却液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400)还包括第一水泵(403);
所述换热器(401)具有冷却液输送通道和水冷通道,所述换热器(401)通过所述冷却液输送通道分别与所述三通阀(200)和所述节温器(300)连通,所述换热器(401)通过所述水冷通道与所述水冷源(402)循环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03)分别与所述水冷通道和所述水冷源(402)连接,所述第一水泵(403)用于将所述水冷源(402)内的水冷液体输送至所述水冷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单元(500)包括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和控制主体;
所述控制主体分别与所述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和所述节温器(300)电信号连接,所述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与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连通,所述电堆入口温度传感器(501)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的冷却液温度,并将此温度信息输送至所述控制主体处,所述控制主体预设有电堆冷却液入口温度设定值,所述控制主体对应控制所述节温器(300)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单元(500)还包括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
所述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与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的冷却液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水泵(600)和过滤器(700);
所述节温器(300)依次通过所述过滤器(700)和所述第二水泵(600)与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600)分别与所述节温器(300)和所述电池电堆(100)连通;
所述控制主体分别与所述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所述第一水泵(403)和所述第二水泵(600)电信号连接,所述电堆出口温度传感器(502)用于将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的冷却液温度信息输送至所述控制主体处,所述控制主体预设有电堆冷却液出口温度设定值,所述控制主体对应控制所述第一水泵(403)和所述第二水泵(600)的转速,以调节冷却液流经所述电池电堆(100)的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800)和电导率传感器(110);
所述压力传感器(800)和所述电导率传感器(110)依次与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800)用于检测经所述电池电堆(100)输出的冷却液的压力信息,所述电导率传感器(110)用于检测经所述电池电堆(100)输出的冷却液的电离子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去离子装置(900);
所述去离子装置(9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和入口端连接,所述去离子装置(900)能够接收所述电池电堆(100)输出的部分冷却液,以对接收的冷却液中的离子吸收后输送回所述电池电堆(100)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离子装置(900)包括去离子支路(901)、排气手阀(902)、膨胀水箱(903)和去离子器(904);
所述排气手阀(902)、所述膨胀水箱(903)和所述去离子器(904)依次通过所述去离子支路(901)连接,所述去离子支路(901)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去离子支路(90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节温器(300)和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之间,所述去离子支路(90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去离子支路(901)能够接收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出口端输出的部分冷却液,所述排气手阀(902)和所述膨胀水箱(903)用于消除所述冷却液中的气泡,所述去离子器(904)用于吸收所述冷却液中的离子,所述去离子支路(901)用于将去除离子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电池电堆(100)的入口端。
10.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5553.5U CN218677217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燃料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5553.5U CN218677217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燃料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77217U true CN218677217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61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05553.5U Active CN218677217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燃料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772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05018A (zh) * | 2023-06-14 | 2023-07-28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提高电池温度均匀性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装置和方法 |
-
2022
- 2022-09-21 CN CN202222505553.5U patent/CN2186772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05018A (zh) * | 2023-06-14 | 2023-07-28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提高电池温度均匀性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装置和方法 |
CN116505018B (zh) * | 2023-06-14 | 2024-01-26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提高电池温度均匀性的燃料电池冷却系统装置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44505B (zh) |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056554U (zh) |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08615916B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091903B (zh) |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热管理装置、系统和方法 | |
CN115395050B (zh) | 燃料电池系统 | |
CN110931824B (zh) | 一种燃料电池冷却液流量分配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331634B (zh) | 燃料电池的冷却系统和方法 | |
CN109461952B (zh) | 一种船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 | |
CN106848349A (zh) | 一种分布式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18677217U (zh) | 燃料电池散热系统及燃料电池 | |
CN213660456U (zh) | 燃料电池散热系统 | |
CN113972389B (zh) | 一种多堆燃料电池系统的水热管理集成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4068986B (zh) | 一种固态合金储氢与多电堆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
JP7435875B2 (ja) |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 |
CN206574801U (zh) | 一种分布式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114792824A (zh) | 一种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16205751A (ja) |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暖房設備 | |
CN112820895B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热管理系统 | |
CN111584898B (zh) | 燃料电池系统 | |
CN115020759A (zh) | 一种燃料电池阳极水管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3363528A (zh) | 一种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1628192A (zh) | 一种燃料电池温控集成系统 | |
CN203218379U (zh) | 一种水冷型燃料电池温控系统 | |
CN213583877U (zh) | 冷却单元和燃料电池系统 | |
CN118173829B (zh) | 一种氢燃料电池用热管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