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7149U - 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7149U
CN218677149U CN202222788354.XU CN202222788354U CN218677149U CN 218677149 U CN218677149 U CN 218677149U CN 202222788354 U CN202222788354 U CN 202222788354U CN 218677149 U CN218677149 U CN 218677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version medium
light emitting
layer
light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883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卓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883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7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7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7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发光模组包括载体电路板、多个发光芯片,以及光转换介质层。多个发光芯片封装于载体电路板上,每一发光芯片用于发出第一色光。光转换介质层包括至少两种颜色的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一体成型并覆盖于载体电路板上以包裹每一发光芯片的全部发光面,光转换介质层用于对每一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一色光进行转换。其中,每一光转换介质区包裹至少一个发光芯片,不同颜色的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发光芯片对应的转换后的光色温不同,多个发光芯片对应的转换后的光混合成第二色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模组可以避免起翘、变形、分层等外形缺陷,保证外观精致度和发光效果。

Description

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LED灯带主要由电路板、LED芯片以及荧光胶组成。现有LED灯带通常采用模压的方式将荧光胶覆盖在电路板上,使得荧光胶包裹封装于电路板上的LED芯片,从而组合成LED灯带整体。在模压时需要加热,使得电路板和荧光胶同处于高温环境中;在模压结束后,整个灯带产品降温至常温,即电路板和荧光胶同处于相比加热时温度较低的一个的低温环境中。然而,由于电路板和荧光胶的材质不同,在共同经历模压时和模压后的高低温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材料涨缩以及应力释放,导致成型后的灯带产品存在起翘、变形甚至分层等外形缺陷,不仅影响灯带产品的外观精致度,还影响灯带产品的发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该发光模组可以避免起翘、变形、分层等外形缺陷,保证外观精致度和发光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包括:
载体电路板;
多个发光芯片,封装于所述载体电路板上,每一所述发光芯片用于发出第一色光;
光转换介质层,包括至少两种颜色的多个光转换介质区,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一体成型并覆盖于所述载体电路板上以包裹每一所述发光芯片的全部发光面,所述光转换介质层用于对每一所述发光芯片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进行转换;
其中,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至少一个所述发光芯片,不同颜色的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对应的转换后的光色温不同,所述多个发光芯片对应的转换后的光混合成第二色光。
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采用分次注塑或者分次点胶的方式一体成型。
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具有均光作用的透明胶层,至少一个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光转换介质层之间粘接有所述透明胶层。
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芯片沿第一方向排布成多列,且沿第二方向排布呈多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邻分布,且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与多列所述发光芯片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包裹对应一列的所述发光芯片,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
或者,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分布,且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与多行所述发光芯片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包裹对应一行的所述发光芯片,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
或者,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矩阵排布,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包裹呈矩阵排布的多个所述发光芯片,且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
一实施例中,所述光转换介质层为荧光胶层或者QD胶层,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选自黄色、橙色、红色、绿色以及蓝色中的其中一种。
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组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光转换介质层的装饰膜片,所述装饰膜片包括膜片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膜片本体上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包括半透明彩色油墨层、纹理层、均光油墨层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纹理层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状;
其中,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用于在所述发光芯片不发光时使所述装饰膜片呈现与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相同的颜色,所述纹理层用于在所述发光芯片不发光时使所述装饰膜片呈现图案效果、炫光效果、哑光效果及变色效果中的至少一种外观效果,所述均光油墨层用于在所述发光芯片发光时使穿过所述均光油墨层的光线均匀分散。
一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或者印刷电路板,和/或,所述多个发光芯片至少包括LED、MiniLED、MicroLED中的其中一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侧。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透明区域,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所述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通过所述透明区域可视化显示于所述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模组中,光转换介质层可以先由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一体成型,然后覆盖于载体电路板上,进而包裹载体电路板上的每一发光芯片以组合成发光模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模压的方式将光转换介质层覆盖于载体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中,载体电路板和光转换介质层不需要同时经历模压时和模压后的高低温条件变化,可以避免载体电路板和光转换介质层因材料不同出现不同的材料涨缩以及应力释放,进而避免成型后的发光模组出现起翘、变形、分层等外形缺陷,保证外观精致度和发光效果。再者,光转换介质层由至少两种颜色的多个光转换介质区构成,通过控制不同颜色的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发光芯片的功率,即可改变该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发光芯片发出的第一色光所转换的光的色温,进而调节多个发光芯片混合发出的第二色光的色温,实现发光模组色温可调的功能,提高发光模组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光转换介质层与发光芯片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排布示意图。
图3是光转换介质层与发光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排布示意图。
图4是光转换介质层与发光芯片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排布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装饰膜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发光模组;3、显示屏;5、无线充电模块;7、摄像模块;11、载体电路板;
12、发光芯片;13、光转换介质层;131、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2、第二光转换介质区;
14、透明胶层;15、装饰膜片;151、膜片本体;152、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3、均光油墨层;154、第一纹理层;155、第二纹理层;1551、微结构;1552、增亮膜;
100、显示面板;300、壳体;310、透明区域;1000、电子设备;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模组1,包括载体电路板11、多个发光芯片12,以及光转换介质层13。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封装于所述载体电路板11上,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用于在所述载体电路板11的驱动下发出第一色光。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覆盖于所述载体电路板11上并包裹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的全部发光面(具体为图1所示的顶部发光面和侧部发光面),以用于对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进行转换。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包裹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的全部发光面,能够保证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从不同的发光面照射出去,有助于增大所述发光芯片12的发光面积,使所述发光模组1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
其中,所述载体电路板11可以是设有驱动线路的柔性电路板,也可以是设有驱动线路的印刷电路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电路板11优选柔性电路板,使得以柔性电路板作为载体制成的所述发光模组1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弯曲、折叠,适用于多种场合,扩大了所述发光模组1的适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至少包括LED、MiniLED、MicroLED中的其中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悉知的是,LED、MiniLED、MicroLED能够在其载体电路板的驱动下发出三原色光(红光、蓝光以及绿光)中的一种,即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为红光、或者蓝光、或者绿光。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均采用MiniLED,优选能源利用率高的蓝光MiniLED,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为蓝光。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采用同一种发光芯片,不仅可以降低所述载体电路板11上的所述驱动线路的设计难度,而且MiniLED的尺寸相比于LED和MicroLED的尺寸较小,可以减小所述发光模组1的厚度(即垂直于所述载体电路板11的方向上的尺寸),进而有利于减小使用所述发光模组1作为背光源的电子设备的厚度。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呈行列式均匀阵列排布,以确保所述发光模组1的发光均匀性。
还可选地,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可以是荧光胶层,也可以是QD胶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选用荧光胶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用于对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进行转换,具体是指: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照射进入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后,可以激发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中的光转换介质(如荧光胶中的荧光粉或者QD胶中的QD量子点)发出预定波段的光线,所述预定波段的光线与所述第一色光进行混合,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一色光的调和转换。本领域技术人员还悉知的是,同一颜色的所述第一色光照射进入不同颜色的所述光转换介质后,可以激发所述光转换介质发出不同波段的光线,进而与所述第一色光混合成不同的光线。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蓝光MiniLED发出的蓝光可以在黄色荧光胶和橙色荧光胶的作用下分别转换为冷白光和暖白光,虽然转换后的光线均为白光,但是冷白光具有高色温,而暖白光具有低色温;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蓝光MiniLED发出的蓝光也可以在红色荧光胶、蓝色荧光胶和绿色荧光胶的作用下分别转换为红光、蓝光和绿光,转换后的光线颜色不同,其对应的色温也不同。可见,不同颜色的光转换介质可以将所述第一色光转换成不同色温的光。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转换光色的具体转换原理与现有荧光胶层或者QD胶层的转换原理相同,对此不作赘述。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包括有至少两种颜色的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和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分次注塑或分次点胶的方式一体成型。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优选分次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以便于选用具有预定形状的注塑腔体的模具,从而制作出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呈预设排布结构的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再者,相比于将光转换介质倾倒于载体电路板上并采用现有模压工艺制作光转换介质层,采用分次注塑的方式制作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不仅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避免影响所述发光模组1的发光效果,还可以减小光转换介质的消耗,降低成本。
其中,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至少一个所述发光芯片12,且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可以选自黄色、橙色、红色、绿色以及蓝色中的一种。如前所述,不同颜色的光转换介质可以将所述第一色光转换成不同色温的光,因此,不同颜色的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对应的转换后的光色温不同,而包裹于不同颜色的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中的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对应的转换后的光(即色温不同的多种光线)混合成第二色光。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蓝光在黄色荧光胶和橙色荧光胶的作用下分别转换为冷白光和暖白光后,冷白光和暖白光混合成白光;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蓝光在红色荧光胶、蓝色荧光胶和绿色荧光胶的作用下分别转换为红光、蓝光和绿光后,红光、蓝光和绿光也可以混合成白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蓝光也可以在红色荧光胶和绿色荧光胶的作用下分别转换为红光和绿光后,红光和绿光混合成黄光。换言之,根据不同需求,所述发光模组1最终发出的所述第二色光可以是白光,也可以是白光以外的其他颜色的光线。不难理解的是,当调节任一颜色的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的功率时,其对应转换后的光的色温会随之发生改变,例如,可发出蓝光的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被黄色的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和橙色的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包裹时,增大所述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的功率,所述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对应的转换后的冷白光的色温更高,而所述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对应的转换后的暖白光的色温不变,因此,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混合发出的白光(即所述第二色光)的色温增大,也即所述第二色光偏向冷白光。当然,也可以增大所述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的功率,使所述第二色光的色温降低而偏向暖白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发光模组1中,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包括至少两种颜色的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如此,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可以先由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一体成型,然后再覆盖于所述载体电路板11上,进而包裹所述载体电路板11上的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以组合成所述发光模组1,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模压的方式将光转换介质层覆盖于载体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载体电路板11和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不需要同时经历模压时和模压后的高低温条件变化,可以避免所述载体电路板11和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因材料不同出现不同的材料涨缩以及应力释放,进而避免成型后的所述发光模组1出现起翘、变形、分层等外形缺陷,保证外观精致度和发光效果。再者,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由至少两种颜色的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构成,通过控制不同颜色的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的功率,即可改变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对应转换的光的色温,进而调节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混合发出的所述第二色光的色温,实现所述发光模组1色温可调的功能,提高所述发光模组1的实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数量可以是2个、3个或者更多合理数量个。请结合图1至图5,下面以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包括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和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发光模组1的结构。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所述发光模组1的发光均匀性,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呈行列式均匀阵列排布。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沿第一方向X(图示的左右方向)排布成多列,且沿第二方向Y(图示的上下方向)排布呈多行,所述第一方向X与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相应地,所述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和所述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可以有不同的排布方式。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图2所示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和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沿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相邻分布,且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与多列所述发光芯片12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并包裹对应一列的所述发光芯片12,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
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图3所示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和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沿所述第二方向Y依次相邻分布,且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与多行所述发光芯片12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并包裹对应一行的所述发光芯片12,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
如图4所示,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图4所示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和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呈矩阵排布,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包裹呈矩阵排布的多个所述发光芯片12,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至少一个所述发光芯片12(图示为一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
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假设所述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为黄色,所述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为橙色,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为蓝光,如此,被所述第一光转换介质区131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蓝光即可被转换为冷白光,而被所述第二光转换介质区132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蓝光则被转换为暖白光,所述冷白光和所述暖白光混合而成的白光也即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整体发出的所述第二色光。通过控制任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的功率,即可改变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对应转换的光的色温,进而调节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混合发出的所述第二色光的色温,实现所述发光模组1色温可调的功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可以由3个光转换介质区一体构成,所述3个光转换介质区分别为红色、蓝色和绿色,并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X或者所述第二方向Y进行排布,只要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即可,所述3个光转换介质区可以将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蓝光分别转换为红光、蓝光和绿光,并进一步混合成白光(即第二色光)发出。同理,通过控制任一颜色的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12的功率,也可以调节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混合发出的所述第二色光的色温,实现所述发光模组1色温可调的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组1还包括具有均光作用的透明胶层14,至少一个所述发光芯片12与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之间粘接有所述透明胶层14。优选地,在图1的示例中,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与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之间均粘接有所述透明胶层14。通过在所述发光芯片12与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之间设置有均光作用的所述透明胶层14,不仅可以使每一所述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均匀照射进入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还可以增强所述发光芯片12与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之间的粘接力,避免任一所述发光芯片12与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之间出现间隙,确保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对所述多个发光芯片12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起到一致的转换作用,有助于提高所述发光模组1的发光均匀,保证所述发光模组1的发光亮度一致。
更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模组1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的装饰膜片15,所述装饰膜片15能够保护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避免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受到损害,从而保证所述发光模组1的发光均匀性,再者,所述装饰膜片15还能够起到装饰作用。
具体地,请参阅图5,所述装饰膜片15包括膜片本体151以及设于所述膜片本体151上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包括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均光油墨层153、以及纹理层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纹理层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状。
其中,所述膜片本体151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是PET、玻纤板、玻璃及PMMA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所述均光油墨层153、所述纹理层均能在所述发光芯片12发光时透过所述第二色光。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用于在所述发光芯片12不发光时使所述装饰膜片15呈现与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相同的颜色,所述纹理层用于在所述发光芯片12不发光时使所述装饰膜片15呈现图案效果、炫光效果、哑光效果及变色效果中的至少一种外观效果,而所述均光油墨层153则用于在所述发光芯片12发光时使穿过所述均光油墨层153的光线均匀分散,从而进一步提升所述发光模组1的发光均匀性。
优选地,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包括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所述均光油墨层153、第一纹理层154和第二纹理层155。
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能够允许所述第二色光线透过,并且在所述发光模组1不发光的情况下使得所述发光模组1呈现出彩色,提升了所述发光模组1的外观美感。所述均光油墨层153能够起到均光作用,从而与所述透明胶层14(见图1)起到双重均光的作用,提高了所述发光模组1的发光均匀性。
其中,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和所述均光油墨层153均形成于所述膜片本体151的靠近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的一侧表面,且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位于所述膜片本体151和所述均光油墨层153之间。当然,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均光油墨层153远离所述膜片本体151的一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均光油墨层153可以设置一层或多层,相比设置单层均光油墨层,设置多层均光油墨层,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发光模组1的发光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可以采用现有的半透明彩色油墨并通过印刷等方式形成,同理,任一所述均光油墨层可以采用现有的均光油墨(通常为白色油墨)并通过印刷等方式形成,对此不作赘述。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纹理层155包括设置于所述膜片本体151远离所述光转换介质层13的一侧表面上的若干微结构1551、以及用于覆盖所述若干微结构1551的增亮膜1552,每一所述微结构1551具有至少一个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与所述膜片本体151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所述第二纹理层155用于呈现炫光效果。所述第一纹理层154设置于所述增亮膜1552远离所述膜片本体151的一侧表面上,所述第一纹理层154包括直线型纹理、线圈型纹理、波浪型纹理中的至少一种条纹纹理,所述条纹纹理可以根据预设图案进行排布,使所述第一纹理层154用于呈现图案效果。
通过在所述装饰膜片15的膜片本体151上依次形成所述第二纹理层155和所述第一纹理层154,当所述发光模组1不发光且有光线照射在所述装饰膜片15上时,所述第一纹理层154的纹理图案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使用户观看到和所述第一纹理层154上的纹理对应的预设图案,能够提升所述装饰膜片15给所述发光模组1带来的美感。再者,光线可以透过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所述第一纹理层154而进一步照射在所述第二纹理层155上,由于所述第二纹理层155包括多个具有反射面的微结构1551,使得照射在所述装饰膜片15上的光线可以实现多角度的反射并在所述增亮膜1552的作用下提高光亮度,从而可以呈现出炫光效果,并且能减小所述装饰膜片15的视觉死角,提高所述装饰膜片15的光亮度。此外,所述第一纹理层154和所述第二纹理层155的反射光之间具有一定的光程差,从而使得不同纹理层的反射光之间的亮度有所区分,可以增大所述装饰膜片15不同纹理层之间的对比度,从而使不同纹理层的外观效果叠加、层次更分明、空间立体效果更强。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152的颜色搭配所述第二纹理层155产生的炫光效果,可以使得所述装饰膜片15的至少部分区域呈现出炫彩的颜色,而且根据用户观看角度的不同,所述装饰膜片15产生炫彩的区域以及炫彩颜色也会发生改变。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纹理层155中的所述增亮膜1552可采用现有镀膜工艺形成,所述增亮膜1552覆盖所述若干微结构1551,不仅可以提高所述若干微结构1551反射光线的亮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装饰膜片15的光亮度,而且通过在所述若干微结构1551上覆盖所述增亮膜1552,还可以提升所述第二纹理层155的平整度,在较平整的所述第二纹理层155上更有利于形成所述第一纹理层154。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纹理层154和所述第二纹理层155均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种纹理形成方式进行制备,包括但不限于印刷、移印以及CNC等方式。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纹理层154和所述第二纹理层155可以通过印刷UV纹理胶水形成,并通过调节印刷的UV纹理胶水的厚度以及控制印刷工艺等,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尺寸的纹理层,以便获得较佳的纹理效果。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纹理层154上的条纹纹理可以是直线型纹理、螺线型纹理、线圈型纹理、波浪型纹理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对此不作限定。
还可选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纹理层155中的每一所述微结构1551可以是但不限于棱锥结构、锥台结构。具体地,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微结构1551为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四棱锥结构,每一所述微结构1551包含四个反射面(即所述四棱锥的四个侧面)。当然,所述若干微结构1551也可以是呈阵列排布的若干三棱锥结构、或者若干五棱锥结构、亦或者其他具有多个反射面的棱锥结构,对此不作限定。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纹理层155中的每一所述微结构1551均具有多个反射面,从而可以实现光线的多角度反射,使用户可以大范围的接收到所述装饰膜片15反射的光线,有利于提高所述装饰膜片15的光亮度和平整度。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微结构1551也可以为呈阵列排布的若干锥台结构,每一所述微结构1551包含一环状反射面(即锥台结构的环锥面),同样可以实现光线的多角度反射,提高所述装饰膜片15的光亮度和平整度,对此不作赘述。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微结构1551的反射面与所述膜片本体151之间具有一个超过90度的夹角,如果所述夹角的取值太小,也就是所述反射面相对于所述膜片本体151的倾斜程度过大,用户只能从侧视角接收到所述反射面反射的光线,降低了所述装饰膜片15在观感上的表面平整性;反之,如果所述夹角的取值太大,也就是所述反射面相对于所述膜片本体151的倾斜程度过小,用户只能从正视角或者接近正视角接收到所述反射面反射的光线,但用户经常会侧视所述装饰膜片15,这就降低了所述装饰膜片15的光亮度。因此,每一所述微结构1551的反射面与所述膜片本体151之间的夹角应做合理设计,优选在120度-160度的范围内。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屏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光模组1,所述发光模组1设于所述显示屏3的非显示侧,以作为所述显示屏3的背光源。所述发光模组1可以避免起翘、变形、分层等外形缺陷,保证外观精致度和发光效果,有助于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0中的发光模组1包括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0,可以但不限于是手机、平板、显示器等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1000包括壳体300及设于所述壳体300的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屏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发光模组1,所述发光模组1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侧以作为所述显示屏3的背光源。所述发光模组1可以避免起翘、变形、分层等外形缺陷,保证外观精致度和发光效果,有助于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00可以设有透明区域310,所述壳体300的内侧设有所述发光模组1,所述发光模组1通过所述透明区域310可视化显示于所述壳体300。
需要说明的是,和现有电子设备类似,所述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存储器、控制模块、摄像模块、无线充电模块、传感器等其他电子元件。其中,所述发光模组1中的所述载体电路板11可以电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所述载体电路板11上的发光芯片12发光或者不发光,从而利用所述发光芯片12对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充电、新信息等状态进行指示,以实现所述发光模组1与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状态之间的互动。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00包括与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显示屏相对的后盖、以及用于固定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盖的中框。可选地,所述后盖与所述中框均可以全部或者局部由透明材质(不限于玻璃、透明塑料等)制成,所述后盖和所述中框的透明部分即构成所述透明区域310。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00的整个后盖均由透明材料制成,即整个所述后盖为透明区域310。将所述后盖整体做成所述透明区域310,不仅方便于加工制备,而且可以使所述电子设备1000内的摄像模块7、无线充电模块5等多个电子元件通过透明的所述后盖(即所述透明区域310)可视化显示于所述壳体300,使得用户可以在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背面看到多种电子元件及其排布,有利于提高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科技感及整体美感。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视化显示于所述壳体300的部分所述电子元件的周围设有所述发光模组1。例如,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摄像模块7和无线充电模块5均通过所述透明区域310可视化显示于所述壳体300,且所述摄像模块7和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的周围分别环设有一所述发光模组1。如此,当所述摄像模块7用于拍照时,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所述摄像模块7周围的所述发光模组1进行补光,提高拍照效果,避免所述电子设备1000自带闪光灯曝光过度等缺陷。同理,当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用于充电时,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所述无线充电模块5周围的所述发光模组1的至少部分所述发光芯片12进行发光,以通过连续的不同数量的所述发光芯片12构成的发光带长度提示用户所述电子设备1000的当前充电进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在所述壳体300内侧的不同位置设置多个所述发光模组1,从而使所述多个发光模组1共同形成预设图案,对此不作赘述。
不难理解,在所述电子设备1000中,其包含的所述发光模组1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模组1,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更具体的描述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所述发光模组1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体电路板;
多个发光芯片,封装于所述载体电路板上,每一所述发光芯片用于发出第一色光;
光转换介质层,包括至少两种颜色的多个光转换介质区,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一体成型并覆盖于所述载体电路板上以包裹每一所述发光芯片的全部发光面,所述光转换介质层用于对每一所述发光芯片发出的所述第一色光进行转换;
其中,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至少一个所述发光芯片,不同颜色的所述光转换介质区包裹的所述发光芯片对应的转换后的光色温不同,所述多个发光芯片对应的转换后的光混合成第二色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采用分次注塑或者分次点胶的方式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均光作用的透明胶层,至少一个所述发光芯片与所述光转换介质层之间粘接有所述透明胶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芯片沿第一方向排布成多列,且沿第二方向排布呈多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相邻分布,且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与多列所述发光芯片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包裹对应一列的所述发光芯片,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
或者,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相邻分布,且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与多行所述发光芯片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包裹对应一行的所述发光芯片,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
或者,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同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矩阵排布,所述多个光转换介质区包裹呈矩阵排布的多个所述发光芯片,且相邻两个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介质层为荧光胶层或者QD胶层,每一所述光转换介质区的颜色选自黄色、橙色、红色、绿色以及蓝色中的其中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光转换介质层的装饰膜片,所述装饰膜片包括膜片本体以及设于所述膜片本体上的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包括半透明彩色油墨层、纹理层、均光油墨层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纹理层呈透明或者半透明状;
其中,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用于在所述发光芯片不发光时使所述装饰膜片呈现与所述半透明彩色油墨层相同的颜色,所述纹理层用于在所述发光芯片不发光时使所述装饰膜片呈现图案效果、炫光效果、哑光效果及变色效果中的至少一种外观效果,所述均光油墨层用于在所述发光芯片发光时使穿过所述均光油墨层的光线均匀分散。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或者印刷电路板,和/或,所述多个发光芯片至少包括LED、MiniLED、MicroLED中的其中一种。
8.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侧。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设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透明区域,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所述发光模组,所述发光模组通过所述透明区域可视化显示于所述壳体。
CN202222788354.XU 2022-10-19 2022-10-19 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677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8354.XU CN218677149U (zh) 2022-10-19 2022-10-19 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8354.XU CN218677149U (zh) 2022-10-19 2022-10-19 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7149U true CN21867714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4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88354.XU Active CN218677149U (zh) 2022-10-19 2022-10-19 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7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7288B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67543B (zh) 透反制品和灯组件
US20130322120A1 (en) Optically transmissive substrates and light emittin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and methods of displaying images using the optically transmissive substrates and light emitting assemblies
US8721115B2 (en) Light reflective structure and light panel
TWI596406B (zh) 光導元件
TWI582943B (zh) 包含印刷發光二極體之折疊三維光片
TW201023337A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317036A (zh) 框式反光体、设有该框式反光体的平光源装置、以及使用该平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CN110119031A (zh) 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空中立体显示装置
US11320695B2 (en)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040120140A1 (en) Illuminated graphics using fluorescing materials
CN106030200A (zh) 包括远程降频转换器的光学装置
JP2007101847A (ja) 表示装置
CN102305371A (zh) 具有间隔体颈套环的漫射板
CN218677149U (zh) 发光模组、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03456871B (zh) 改善pc-LEDs空间光色度均匀性的荧光粉涂层结构
US10782469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its fabricating method, as well as backlight module
CN217057270U (zh) 发光灯饰
CN218257221U (zh) 装饰膜片、发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1615404U (zh) Led导光体阵列加散光板的灯饰
CN212433547U (zh) 一种led光源以及背光模组
CN115823510A (zh) 发光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056563A (zh) 装饰膜片、发光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7663702U (zh) 一种层叠式动态画面显示装置
CN2912371Y (zh) 面光源系列广告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