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5448U - 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75448U CN218675448U CN202223295139.2U CN202223295139U CN218675448U CN 218675448 U CN218675448 U CN 218675448U CN 202223295139 U CN202223295139 U CN 202223295139U CN 218675448 U CN218675448 U CN 2186754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assembly
- light
- double
- magnif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镜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包括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壳体、前端镜头、光圈组件、驱动组件、光源组件。采用本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解决了现有的多倍率镜头不能对光圈进行自动控制,每次检查时都需要手动调整光圈以调节通光量和景深,造成拍摄效率低、误差大,导致拍摄不精准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镜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
背景技术
远心镜头是一种高端的机器视觉镜头,其特点就是消除由于被测物体(或CCD芯片)离镜头距离的远近不一致,造成放大倍率不一样问题,由于远心镜头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目前,在机械零件测量、塑料零件测量、玻璃制品与医药零件测量、电子元件测量等高精度检测方面的需求,对于精密测量的场合特别适用。
在检测过程中,为了满足对被检测物的细节进行检测,同时还要看到被检测物的整体外形,通常会采用多倍率镜头进行拍摄,专利号为202022773313.4公开了一种双倍率观察镜头,包括透反镜座一、透反镜座二、大倍率镜头和小倍率镜头,大倍率镜头的顶部设置相机接口一,小倍率镜头的顶部设置相机接口二,大倍率镜头下部一侧面连接透反镜座一,大倍率镜头和小倍率镜头的底部之间连接透反镜座二,大倍率镜头的下方位于透反镜座二的底部连接物镜接口,透反镜座一内安装有反射镜一和透反镜片一,透反镜座二内安装有反射镜二和透反镜片二。
现有的多倍率镜头不能对光圈进行自动控制,每次检查时都需要手动调整光圈以调节通光量和景深,造成拍摄效率低、误差大,导致拍摄不精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的多倍率镜头不能对光圈进行自动控制,每次检查时都需要手动调整光圈以调节通光量和景深,造成拍摄效率低、误差大,导致拍摄不精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包括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壳体、前端镜头、光圈组件、驱动组件、光源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供光线穿过的空腔,所述壳体连接于所述前端镜头的一端;所述光源组件、第一镜头、第二镜头、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且光源组件、第一镜头、第二镜头相对于所述前端镜头由近至远依次分布;所述光圈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光圈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光圈组件大小;所述空腔内分别对应所述光源组件、第一镜头、第二镜头设置有第二分光组件、第一分光组件、第一反射组件。
优选的,第一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光镜,所述第一分光组件和第二分光组件分别包括均能够将光线分光反射的第一分光结构和第二分光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端盖,所述第一镜头和前端镜头均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所述第二镜头与所述第二腔体连接;所述光圈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所述第一反射组件设置于所述端盖上。
优选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发光源和用于将所述发光源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转接头;所述转接头内设置有第二反射组件,所述第二反射组件用于将所述发光源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第二分光组件反射。
优选的,所述发光源上电性连接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均为远心镜头,且所述第一镜头的倍率与第二镜头的倍率不同。
优选的,所述前端镜头包括不少于一片透镜的透镜组,且其中至少一片透镜的焦距为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分别连接在壳体上,通过第一分光组件和第一反射组件分别将经过前端镜头的光路反射至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从而可以同时进行不同倍率的拍摄需求,并且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光圈组件进行打开或者关闭,以令射向第一反射组件的光路的通光量根据需求自动发生改变,进而满足第二镜头的拍摄需求,通过经过第一镜头的光路获得较大图像轮廓,再通过经过第二镜头的光路获得图像的细节特征,进而有利于提高本产品拍摄的精度;
2、在第二分光组件的反射作用下,将光源组件内射出的光线朝向前端镜头同轴反射,使前端镜头内朝向被拍摄物体发出同轴光线,以能够凸显物体表面不平整,克服表面反光造成的干扰,进而提高成像的清晰度,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反射度极高的物体(如金属、玻璃、胶片、晶片等)进行顺利拍摄;并且通过第二分光组件设置于第一镜头和前端镜头之间,以减少从第二分光组件反射出的光线沿前端镜头射出的路径长度,进而提高光源组件的光照效果;同时避免光源组件发出光线朝向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进行反射,防止该光线对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产生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本产品拍摄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的驱动组件和光圈组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剖视图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剖视图二;
其中:1、第一镜头;2、第二镜头;3、壳体;4、前端镜头;5、光圈组件;6、驱动组件;7、光源组件;33、第二分光组件;31、第一分光组件;32、第一反射组件;34、第一腔体;35、第二腔体;36、端盖;71、发光源;72、转接头;73、电源接口;74、第二反射组件;37、连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现有的多倍率镜头不能对光圈进行自动控制,每次检查时都需要手动调整光圈以调节通光量和景深,造成拍摄效率低、误差大,导致拍摄不精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包括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壳体3、前端镜头4、光圈组件5、驱动组件6、光源组件7;所述壳体3内形成有供光线穿过的空腔,所述壳体3连接于所述前端镜头的一端;所述光源组件7、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驱动组件6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外侧面上,且光源组件7、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相对于所述前端镜头4由近至远依次分布;所述光圈组件5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之间;所述驱动组件6与所述光圈组件5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光圈组件5大小;所述空腔内分别对应所述光源组件7、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设置有第二分光组件33、第一分光组件31、第一反射组件32。
具体的,通过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分别连接在壳体3上,通过第一分光组件31和第一反射组件32分别将经过前端镜头4的光路反射至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从而可以同时进行不同倍率的拍摄需求,并且通过驱动组件6驱动光圈组件5进行打开或者关闭,以令射向第一反射组件32的光路的通光量根据需求自动发生改变,进而满足第二镜头2的拍摄需求,通过经过第一镜头1的光路获得较大图像轮廓,再通过经过第二镜头2的光路获得图像的细节特征,进而有利于提高本产品拍摄的精度;在第二分光组件33的反射作用下,将光源组件7内射出的光线朝向前端镜头4同轴反射,使前端镜头4内朝向被拍摄物体发出同轴光线,以能够凸显物体表面不平整,克服表面反光造成的干扰,进而提高成像的清晰度,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反射度极高的物体(如金属、玻璃、胶片、晶片等)进行顺利拍摄;并且通过第二分光组件33设置于第一镜头1和前端镜头4之间,以减少从第二分光组件33反射出的光线沿前端镜头4射出的路径长度,进而提高光源组件7的光照效果;同时避免光源组件7发出光线朝向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进行反射,防止该光线对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产生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本产品拍摄的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改变第二分光组件33、第一分光组件31、第一反射组件32在壳体3内的朝向,以令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前端镜头4在壳体3上可以按照需求任意调节方向,进而使得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前端镜头4的位置可以根据安装需求进行灵活布置,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安装的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组件32包括第一反光镜,所述第一分光组件31和第二分光组件33分别包括均能够将光线分光反射的第一分光结构和第二分光结构,以减少光线穿过第一分光结构和第二分光结构时的损失;示例性的,令从光源组件7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二分光结构朝向前端镜头4反射,同时使从前端镜头4进入的光线顺利穿过第二分光结构朝向第一分光结构传送,第二分光结构再将该光线进行分光成两束,一束光线被第一分光结构朝向第一镜头1进行反射,另一束光线顺利穿过第二分光结构朝向第一反光镜进行传送,最后经过第一反光镜将这另一束光线朝向第二镜头2进行反射,从而有利于实现多倍率成像的拍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采用第一反光镜使射向第一反光镜的光线全部被反射至第二镜头2,进一步避免了光线因分光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提高多倍率拍摄的成像精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分光结构和第二分光结构均采用分光镜、分光三棱镜等具有分光反射功能的光学结构,同样可以满足本产品的拍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包括第一腔体34、第二腔体35以及端盖36,令第一镜头1和前端镜头4均与第一腔体34连接,令第二镜头2与第二腔体35连接;以便于光圈组件5安装于第一腔体34和第二腔体35之间,达到光圈组件5位于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之间的效果;令第一反射组件32设置于端盖36上,当端盖36盖合在壳体3上时,即可完成第一反射组件32的安装,同时令空腔形成密闭空间,以防止粉尘或水分进入空腔内,对光路造成干扰和防止空腔内的部件损坏,有利于提高本产品的拍摄精度和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7包括发光源71和用于将所述发光源71与所述壳体3连接的转接头72;所述转接头72内设置有第二反射组件74,所述第二反射组件用于将所述发光源71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第二分光组件33反射;通过转接头72使发光源71沿壳体3的延伸方向与壳体3顺利连接,以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占用空间,同时令第二反射组件74将光源发出的光朝向第二分光组件33进行反射,并在第二分光组件33的反射作用下使前端镜头4内朝向被拍摄物体发出同轴光线;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反射效果,令第二反射组件包括第二反光镜。
在本实施例中,发光源71上电性连接有电源接口73,所述电源接口73向外延伸与外部电源进行可拆卸连接,使外部电源通过电源接口73对发光源71进行供电,以令发光源71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进而达到发光的目的。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发光源71、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以及转接头72任意角度安装,在壳体3外侧和转接头72的外侧分别对应第二分光组件33、第一分光组件31、第一反射组件32、第二反射组件设置有调节机构,以调节并固定第二分光组件33、第一分光组件31、第一反射组件32、第二反射组件的反射角度,进而提高本产品的拍照精准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均为远心镜头,且所述第一镜头1的倍率与第二镜头2的倍率不同,令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分别为远心镜头,以降低拍摄时产生的时间误差和失真度;同时令第一镜头1的倍率与第二镜头2的倍率不同,以便在驱动光圈组件5调节第二镜头2的通光量时,满足多倍率拍摄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组件37,示例性的,连接组件37为法盘,通过法盘与外部支架或平台进行固定连接,进而达到快速安装并固定本产品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6包括与所述光圈组件5传动连接的马达,通过易于获得且重量较小的马达安装于壳体3上与光圈组件5进行连接,示例性的,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小齿轮,在光圈组件5的外周设置有大齿轮,通过马达带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转动,进而使大齿轮带动光圈组件5内的挡光片进行开合移动,即可实现自动控制通光量大小的功能,能够开合并控制通光量的光圈组件5属于现有技术,在本申请中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令马达与外部智能设备如手机、电脑等进行信号连接,通过智能设备对马达进行指令控制,进一步实现了马达智能化运转,进而实现光圈组件5智能化开合,有利于根据被拍物品的距离、大小、光照强度等需求进行精准拍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镜头4包括不少于一片透镜的透镜组,且其中至少一片透镜的焦距为负,优选的,前端镜头4采用四片透镜组,进而缩短前端镜头4的总焦距,进而减少前端镜头4的长度,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本产品的体积,且其中一片透镜的焦距为负,将经过四片透镜组的光路还原为平行光,以满足本镜头远心拍摄的需求。
根据上述的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通过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分别连接在壳体3上,通过第一分光组件31和第一反射组件32分别将经过前端镜头4的光路反射至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从而可以同时进行不同倍率的拍摄需求,并且通过驱动组件6驱动光圈组件5进行打开或者关闭,以令射向第一反射组件32的光路的通光量根据需求自动发生改变,进而使经过第二镜头2的光路倍率发生变化,实现自动多倍率拍摄的需求,通过经过第一镜头1的光路获得较大图像轮廓,再通过经过第二镜头2的光路获得图像的细节特征,进而有利于提高本产品拍摄的精度;在第二分光组件33的反射作用下,将光源组件7内射出的光线朝向前端镜头4同轴反射,使前端镜头4内朝向被拍摄物体发出同轴光线,以能够凸显物体表面不平整,克服表面反光造成的干扰,进而提高成像的清晰度,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反射度极高的物体(如金属、玻璃、胶片、晶片等)进行顺利拍摄;并且通过第二分光组件33设置于第一镜头1和前端镜头4之间,以减少从第二分光组件33反射出的光线沿前端镜头4射出的路径长度,进而提高光源组件7的光照效果;同时避免光源组件7发出光线朝向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进行反射,防止该光线对经过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产生干扰,进一步提高了本产品拍摄的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壳体(3)、前端镜头(4)、光圈组件(5)、驱动组件(6)、光源组件(7);所述壳体(3)内形成有供光线穿过的空腔,所述壳体(3)连接于所述前端镜头(4)的一端;所述光源组件(7)、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驱动组件(6)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外侧面上,且光源组件(7)、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相对于所述前端镜头(4)由近至远依次分布;所述光圈组件(5)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之间;所述驱动组件(6)与所述光圈组件(5)传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光圈组件(5)的大小;所述空腔内分别对应所述光源组件(7)、第一镜头(1)、第二镜头(2)设置有第二分光组件(33)、第一分光组件(31)、第一反射组件(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射组件(32)包括第一反光镜,所述第一分光组件(31)和第二分光组件(33)分别包括均能够将光线分光反射的第一分光结构和第二分光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包括第一腔体(34)、第二腔体(35)以及端盖(36),所述第一镜头(1)和前端镜头(4)均与所述第一腔体(34)连接,所述第二镜头(2)与所述第二腔体(35)连接;所述光圈组件(5)位于所述第一腔体(34)和第二腔体(35)之间;所述第一反射组件(32)设置于所述端盖(3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7)包括发光源(71)和用于将所述发光源(71)与所述壳体(3)连接的转接头(72);所述转接头(72)内设置有第二反射组件,所述第二反射组件用于将所述发光源(71)发出的光线朝向所述第二分光组件(33)反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源(71)上电性连接有电源接口(73),所述电源接口(73)向外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头(1)和第二镜头(2)均为远心镜头,且所述第一镜头(1)的倍率与第二镜头(2)的倍率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组件(3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与所述光圈组件(5)传动连接的马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镜头(4)包括不少于一片透镜的透镜组,且其中至少一片透镜的焦距为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95139.2U CN218675448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95139.2U CN218675448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75448U true CN218675448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48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95139.2U Active CN218675448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75448U (zh) |
-
2022
- 2022-12-08 CN CN202223295139.2U patent/CN2186754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15258B (zh) | 一种近摄照明器及包含该照明器的成像设备 | |
CN106444223A (zh) | 一种潜望式双自动对焦装置 | |
CN218675448U (zh) | 一种带自动光圈的双倍率双远心镜头 | |
CN100592127C (zh) | 相机模组 | |
CN111338067A (zh) | 一种微型荧光显微成像模块 | |
CN111338071A (zh) | 一种显微成像系统 | |
CN215297800U (zh) |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296336B (zh)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3365171U (zh) | 一种自动聚焦显微镜光学装置 | |
CN211955242U (zh) | 一种物体缺陷观测装置 | |
CN115793210A (zh) | 一种紧凑型双倍率双远心镜头 | |
CN216310373U (zh) | 一种可调焦距的镜头模块 | |
WO2021189453A1 (zh) | 一种微型荧光显微成像模块 | |
CN114935816A (zh) | 激光测距单眼望远镜 | |
CN111060517A (zh) | 透明及光泽物体缺陷观测装置 | |
CN217213409U (zh) | 一种自动变倍光机装置 | |
CN110530284A (zh) | 孔深测量机构及孔深测量装置 | |
CN216790980U (zh) | 一种新型自动内红点瞄准镜 | |
EP3951471A1 (en) | Dark field illuminator for microscopy imaging | |
CN212569280U (zh) | 紧凑式小焦比折反射望远镜 | |
CN210903061U (zh) | 一种基于x射线的影像扫描装置 | |
CN210725016U (zh) | 一种管道摄像系统 | |
CN106444224A (zh) | 一种潜望式自动对焦装置 | |
CN100397138C (zh) | 具有光轴调整机构的光学观测装置 | |
CN208289217U (zh) | 自动激光对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