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7800U -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7800U
CN215297800U CN202121013831.4U CN202121013831U CN215297800U CN 215297800 U CN215297800 U CN 215297800U CN 202121013831 U CN202121013831 U CN 202121013831U CN 215297800 U CN215297800 U CN 215297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prism
lens
optical axi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383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传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Jingha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383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97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7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7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镜头模组包括第一镜组以及第二镜组,第一镜组包括棱镜,棱镜具有入光面、反射面以及出光面,入光面以及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曲面,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棱镜的入光面射入棱镜,并经棱镜的反射面反射后,经棱镜的出光面射出,第二镜组用于接收并处理经第一镜组处理后的入射光线,第二镜组限定出光轴方向,且第一镜组以及第二镜组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棱镜沿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以改变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光学变焦。该设计中,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获得比常规摄像模组更高的倍率需求而又不增加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本身的厚度,潜望式摄像模组由此而盛行,已被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潜望式摄像模组所搭载的均为定焦镜头,也即单倍率镜头(例如3倍镜头、5倍镜头或10倍镜头等),单倍率镜头内的各镜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故采用单倍率镜头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倍率单一,无法实现连续的光学倍率变焦需求(例如从3倍到5倍、从5倍到10倍等连续光学变焦)。
因此,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用户无法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该镜头模组包括第一镜组以及第二镜组,第一镜组包括棱镜,棱镜具有入光面、反射面以及出光面,入光面以及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曲面,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棱镜的入光面射入棱镜,并经棱镜的反射面反射后,经棱镜的出光面射出,第二镜组用于接收并处理经第一镜组处理后的入射光线,第二镜组限定出光轴方向,且第一镜组以及第二镜组沿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其中,棱镜沿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以改变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光学变焦。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模组,通过将棱镜的入光面以及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设计为曲面,使该棱镜具有屈析力,则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该棱镜后能够产生屈析力,且具有屈析力的棱镜沿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以使得棱镜每运动至一个不同位置,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之间的间距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该镜头模组不同倍率的光学变焦,因此用户可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来提升用户体验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棱镜为三棱镜,三棱镜具有首尾依次连接的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将棱镜设计成三棱镜,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三棱镜的入光面射入三棱镜,并经三棱镜的反射面一次反射后,就能够直接从三棱镜的出光面射出三棱镜,简化了入射光线在棱镜内的反射路径从而减少了入射光线在棱镜内的衰减,同时降低了棱镜的加工难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入光面以及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或凹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将棱镜的入光面以及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设计成凸面或凹面,凸面或凹面能够对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进行汇聚或发散,使得该棱镜兼具平面镜的反射和光学镜片的折射功能,进而无需额外在棱镜上设置透镜,简化第一镜组的结构,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均为凸面。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棱镜的入光面以及出光面设置成凸面,使得棱镜具有屈析力,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棱镜的入光面后朝靠近光轴的方向发生偏折并射入棱镜形成一出射光线,该出射光线经棱镜的反射面后发生反射并形成一反射光线,该反射光线经棱镜的出光面后朝靠近光轴的方向发生偏折并射出棱镜形成另一出射光线,通过将棱镜的入光面以及出光面均设计成凸面,能够增大该镜头模组的视场角,从而达到提升镜头模组的成像品质的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第一镜组连接,以驱动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来调节第一镜组的位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驱动件作为动力源并与第一镜组连接,可驱动第一镜组沿镜头模组的光轴方向运动,从而改变棱镜的位置以实现光学变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镜组还包括用于安装棱镜的第一安装结构,第一安装结构与第一驱动件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安装结构一方面用于安装棱镜,对棱镜起到承载和保护作用,第一安装结构另一方面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相当于棱镜与第一驱动件的中间连接结构件,提高了棱镜与第一驱动件之间的装配精度,且增强了棱镜的运动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包括螺杆、螺纹套管、导向结构以及微型电机,螺杆沿平行于光轴方向布置,螺杆与第一安装结构连接,螺纹套管与螺杆螺纹连接,导向结构沿平行于光轴方向布置,导向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连接,微型电机与螺纹套管连接,微型电机配置成可带动螺纹套管绕螺杆的轴线转动,以使螺杆沿光轴方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镜组运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微型电机带动与之连接的螺纹套管绕螺杆的轴线转动,螺纹套管转动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杆沿光轴方向运动,螺杆运动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跟随螺杆一起沿光轴方向运动,第一安装结构运动同步带动棱镜沿光轴方向运动,以调节棱镜的位置来实现光学变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度;导向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连接以用于支撑第一安装结构,提高了第一安装结构与螺杆的装配精度,且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安装结构的运动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模组还包括最靠近像侧设置的第三镜组,第三镜组以及第二镜组中的至少一个沿光轴方向运动,来配合第一镜组以实现光学变焦和光学对焦。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调节第二镜组以及第三镜组中的至少一个沿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再搭配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进一步扩大了该镜头模组的光学变焦的倍率范围,以使用户能够根据更多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第三镜组连接,第三镜组通过第二驱动件所提供的动力沿光轴方向相对于第二镜组运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驱动件作为动力源,用于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三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来改变第三镜组与第二镜组之间的间距,再搭配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来改变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之间的间距,进一步扩大了该镜头模组的光学变焦的倍率范围,以使用户能够根据更多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镜组包括第三透镜群以及用于安装第三透镜群的第三安装结构,第三安装结构与第二驱动件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三安装结构一方面用于安装第三透镜群,对第三透镜群起到承载和保护作用,第三安装结构另一方面与第二驱动件连接,相当于第三透镜群与第二驱动件的中间连接结构件,提高了第三透镜群与第二驱动件之间的装配精度,且增强了第三透镜群的运动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包括磁铁以及线圈,磁铁设置于第三安装结构,线圈设置于壳体且环设磁铁布置,线圈配置成可驱动磁铁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线圈通电可产生磁场,该磁场与磁铁本身所带有的磁场相互作用形成合磁场,该合磁场产生作用力并作用在第三安装结构上,第三安装结构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沿光轴方向运动,第三安装结构运动同步带动第三透镜群运动,从而改变第三镜组与第二镜组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光学变焦;利用磁铁和线圈作为驱动第三镜组运动的动力源,能够进一步提高变焦的精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上述任一项的镜头模组,壳体具有容纳腔室,其中,镜头模组位于容纳腔室内且可相对于壳体运动,以使第一镜组可完全收纳于容纳腔室内,并可在运动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伸出容纳腔室外。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使得第一镜组具有完全收容于壳体的容纳腔室内的状态、具有部分伸出壳体的容纳腔室外的状态、以及具有完全伸出壳体的容纳腔室外的状态,第一镜组每移动至一个不同位置上,第一镜组以及第二镜组之间的间距都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镜头模组的焦距发生改变来实现电子设备的光学变焦,故用户可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以提升用户体验度;第一镜组边伸缩边搭配光学变焦的设计,在实现连续变焦的同时还能减小镜头模组在壳体内的空间占用率、以及减小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将棱镜的入光面以及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设计为曲面,使该棱镜具有屈析力,则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该棱镜后能够产生屈析力,且具有屈析力的棱镜沿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以使得棱镜每运动至一个不同位置,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之间的间距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该镜头模组不同倍率的光学变焦,因此用户可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来提升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件未驱动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以及第三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完全收纳于壳体的容纳腔室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完全伸出于壳体的容纳腔室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电子设备;110、壳体;111、容纳腔室;120、镜头模组;121、第一镜组;1211、第一安装结构;1212、棱镜;12121、入光面;12122、出光面;12123、反射面;1213、透镜;122、第二镜组;1221、第二安装结构;1222、第二透镜群;123、第三镜组;1231、第三安装结构;1232、第三透镜群;124、感光元件;1241、感光面;125、光轴方向;130、第一驱动件;131、螺杆;132、导向结构;1331、微型电机;1332、主动齿轮;1333、从动齿轮;1334、螺纹套管;140、第二驱动件;141、磁铁;142、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为了获得比常规摄像模组更高的倍率需求而又不增加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本身的厚度,潜望式摄像模组由此而盛行,已被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潜望式摄像模组所搭载的均为定焦镜头,也即单倍率镜头(例如3倍镜头、5倍镜头或10倍镜头等),单倍率镜头内的各镜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故采用单倍率镜头的潜望式摄像模组的倍率单一,无法实现连续的光学倍率变焦需求(例如从3倍到5倍、从5倍到10倍等连续光学变焦)。
因此,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用户无法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图8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镜头模组120,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请参照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沿镜头模组的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镜头模组120包括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二镜组122,第一镜组121包括棱镜1212,棱镜1212具有入光面12121、反射面12123以及出光面12122,入光面12121以及出光面12122中的至少一个为曲面,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射入棱镜1212,并经棱镜1212的反射面12123反射后,经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射出,第二镜组122用于接收并处理经第一镜组121处理后的入射光线,第二镜组122限定出光轴方向125,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二镜组122沿光轴方向125且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其中,棱镜1212沿光轴方向125上的位置可调节,以改变第一镜组121与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光学变焦。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镜头模组120,通过将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以及出光面12122中的至少一个设计为曲面,使该棱镜1212具有屈析力,则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该棱镜1212后能够产生屈析力,且具有屈析力的棱镜1212沿光轴方向125上的位置可调节,以使得棱镜1212每运动至一个不同位置,第一镜组121与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都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该镜头模组120不同倍率的光学变焦,因此用户可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来提升用户体验度。
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镜头模组120作为电子设备100(下文有介绍)中的用于拍摄被拍摄物体的组件,其可以接收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并对该入射光线进行一定的处理以形成图像,这里的“一定的处理”应该理解成既包括对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进行光路改变处理以形成出射光线的处理过程,也包括将经光路改变处理后的出射光线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形成图像的处理过程。
镜头模组120包括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二镜组122。
第一镜组121一方面作为镜头模组120中的用于接收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的结构,第一镜组121包括棱镜1212,棱镜1212具有入光面12121、反射面12123以及出光面12122,其中,入光面12121为棱镜1212的供入射光线从外界射入棱镜1212的表面,出光面12122为棱镜1212的供入射光线从棱镜1212射出外界的表面。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射入棱镜1212,并经棱镜1212的反射面12123反射后,经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射出。需要注意的是,棱镜1212可以但不仅限于三棱镜、四棱镜、五棱镜及以上,不管棱镜1212为何种结构,棱镜1212均具有一个入光面12121、一个出光面12122以及至少一个反射面12123,且这里对入光面12121、出光面12122以及反射面12123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做限定,设计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的设置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射入棱镜1212后在棱镜1212的内部可发生至少一次反射,且该反射的类型可以是全反射,例如设计者可以在棱镜1212的反射面12123上增设反射膜层,以提升入射光线的反射率。
第一镜组121另一方面作为镜头模组120中的对接收到的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进行光路改变处理的结构,这里的“光路改变处理”可以理解成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第一镜组121处理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及入射光线会产生相应的屈析力,例如入射光线经第一镜组121处理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可能会从水平方向转换成竖直方向(也即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90度改变),当然,入射光线经第一镜组121处理后,入射光线的光束可能会朝靠近或远离光轴的方向发生偏折。当第一镜组121包括棱镜1212时,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以及出光面12122中的至少一个为曲面,这里的“曲面”应该理解成非平面,也即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的表面,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或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后,会产生屈析力,即使得入射光线发生相应的偏折,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棱镜1212的反射面12123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第二镜组122作为镜头模组120中的用于接收并处理经第一镜组121处理后的入射光线的结构,第二镜组121限定出光轴方向125,且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二镜组122沿光轴方向125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同样这里第二镜组122能够对经第一镜组121处理后的入射光线进行光路改变处理,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镜组122对入射光线的光路改变处理的具体形式要根据第二镜组122的具体结构而定,例如第二镜组122根据自身结构可能只能单独改变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也可能只能单独让入射光线产生屈析力,还可能既改变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又可以让入射光线产生屈析力,关于第二镜组122的具体结构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进一步地,棱镜1212沿光轴方向125上的位置可调节,以改变第一镜组121与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光学变焦,棱镜1212可以沿光轴方向125朝靠近镜头模组120的像侧(镜头模组120的远离被拍摄物体的一侧)的方向运动,也可以沿光轴方向125朝靠近镜头模组120的物侧(镜头模组120的靠近被拍摄物体的一侧)的方向运动,且根据棱镜1212沿光轴方向125上的运动位置的不同,使得第一镜组121与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不同,从而实现镜头模组120不同倍率的光学变焦。
镜头模组120还包括感光元件124,感光元件124作为镜头模组120中的将经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二镜组122等处理后的出射光线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形成图像的部件,感光元件124设置于最靠近镜头模组120的像侧的镜组的像侧,例如当镜头模组120仅包括沿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二镜组122时,感光元件124设置于第二镜组122的像侧。感光元件124可以但不仅限于感光芯片,感光芯片具有感光面1241,感光面1241可用于接收到经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二镜组122等处理后的出射光线,感光芯片可将出射光线的光信号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以在感光芯片的感光面1241上形成相应的图像。
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1212为三棱镜,三棱镜具有首尾依次连接的入光面12121、出光面12122以及反射面12123。该设计中,将棱镜1212设计成三棱镜,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三棱镜的入光面12121射入三棱镜,并经三棱镜的反射面12123一次反射后,就能够直接从三棱镜的出光面12122射出三棱镜,简化了入射光线在棱镜内的反射路径从而减少了入射光线在棱镜1212内的衰减,同时降低了棱镜1212的加工难度。其中,三棱镜可以为直角三棱镜,直角三棱镜的两相互垂直的直角面即为上述的入光面12121以及出光面12122,直角三棱镜的倾斜面即为上述的反射面12123,具体地,直角三棱镜的入光面12121以及反射面12123之间的夹角为45度。
考虑到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或出光面12122处理后会产生屈析力,也即入射光线会形成朝靠近或远离光轴的方向发生偏折的出射光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以及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或凹面,其中,“凸面”应该理解成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或出光面12122上只具有一个反曲点,且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朝向镜头模组120的物侧凸出或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朝向镜头模组120的像侧凸出,“凹面”应该理解成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或出光面12122上只有一个反曲点,且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朝向镜头模组120的像侧凹陷或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朝向镜头模组120的物侧凹陷。例如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可以为凸面,对应地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为凹面,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也可以为凹面,对应地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为凹面,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还可以为凸面,对应地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为平面。该设计中,将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以及出光面12122中的至少一个设计成凸面或凹面,凸面或凹面能够对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进行汇聚或发散,使得该棱镜1212除了反射面12123能够对入射光线进行反射外,该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或出光面12122中的至少一个还能够对入射光线进行偏折处理,从而使得该棱镜1212兼具平面镜的反射和光学镜片的折射功能,进而无需额外在棱镜1212上设置透镜,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请继续参照图1所示,考虑到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的面型决定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的屈析力,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的面型决定了射出棱镜1212的出射光线的屈析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以及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均为凸面,也就是说,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朝向镜头模组120的物侧凸设,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朝向镜头模组120的像侧凸设。该设计中,通过将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以及出光面12122设计成凸面,使得棱镜1212具有屈析力,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后朝靠近光轴的方向发生偏折并射入棱镜1212形成一出射光线,该出射光线经棱镜1212的反射面12123后发生反射并形成一反射光线,该反射光线经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后朝靠近光轴的方向发生偏折并射出棱镜1212形成另一出射光线,通过将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以及出光面12122均设计成凸面,能够增大该镜头模组120的视场角,从而达到提升镜头模组120的成像品质的效果。
请参照图2-图3所示,图2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沿镜头模组的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当然,第一镜组12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透镜1213,透镜1213可以是凸透镜也可以是凹透镜。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镜组121包括棱镜1212以及一个透镜1213,该透镜1213可以设置在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上,也可以设置在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镜组121包括棱镜1212以及两个透镜1213,两个透镜1213可以同时设置在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上,还可以一个设置在棱镜1212的入光面12121上另一个设置在棱镜1212的出光面12122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透镜1213与棱镜1212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不做赘述,例如透镜1213可以通过胶水实现与棱镜1212的固定连接。该设计中,通过棱镜1212加上至少一透镜1213的搭配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屈析力的组合式第一镜组121结构,进一步提升了第一镜组121的光学性能。
请参照图4-图5所示,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件未驱动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考虑到棱镜1212沿光轴方向125运动需要借助外部驱动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模组12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130,第一驱动件130与第一镜组121连接,以驱动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调节棱镜1212的位置。该设计中,第一驱动件130作为动力源并与第一镜组121连接,可驱动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方向125运动,从而改变棱镜1212的位置以实现光学变焦。
进一步地,为提高棱镜1212与第一驱动件130之间的装配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镜组121还包括用于安装棱镜1212的第一安装结构1211,第一安装结构1211与第一驱动件130连接,其中,第一安装结构1211相当于固定棱镜1212的支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第一安装结构1211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设计人员可根据棱镜1212的形状进行合理的设计,且关于第一安装结构1211与第一驱动件13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在下文中进行展开介绍。该设计中,第一安装结构1211一方面用于安装棱镜1212,对棱镜1212起到承载和保护作用,第一安装结构1211另一方面与第一驱动件130连接,相当于棱镜1212与第一驱动件130的中间连接结构件,提高了棱镜1212与第一驱动件130之间的装配精度,且增强了棱镜1212的运动稳定性。
请继续参照图4-图5所示,考虑到第一驱动件130与第一安装结构1212连接,可将动力传导至第一安装结构1211,第一安装结构1211承载棱镜1212,从而带动棱镜1212沿光轴方向125运动,第一驱动件130相当于动力传动元件,且可以理解的是,作为部件间的动力传动元件的结构可以有很多,例如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可实现部件间的动力传动,考虑到第一镜组121的实际运动轨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30包括螺杆131、螺纹套管1334、导向结构132以及微型电机1331,螺杆131沿平行于镜头模组120的光轴方向125布置,螺杆131与第一安装结构1211连接,螺纹套管1334与螺杆131螺纹连接,导向结构132沿平行于光轴方向125布置,导向结构132与第一安装结构1211连接,微型电机1331与螺纹套管1334连接,微型电机1331配置成可带动螺纹套管1334绕螺杆131的轴线转动,以使螺杆131沿镜头模组120的光轴方向125运动,从而带动第一镜组121运动。具体地,微型电机1331的主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主动齿轮1332,主动齿轮1332啮合连接有一从动齿轮1333,从动齿轮1333同轴固定连接有一螺纹套管1334,螺纹套管1334与螺杆131螺纹连接,螺杆131与第一安装结构1211固定连接,导向结构132为导向杆,导向杆与第一安装结构1211固定连接。微型电机1331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主动齿轮1332转动,主动齿轮1332转动将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1333转动,从动齿轮1333转动将带动与之连接的螺纹套管1334转动,螺纹套管1334转动将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螺杆131沿光轴方向125运动,螺杆131运动将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1211、与第一安装结构1211连接的导向杆一起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螺纹套管1334可以通过中间连接结构与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10(下文有介绍)连接,以使得螺纹套管1334在从动齿轮1333的作用下,只能绕螺杆131的轴线转动,并不能沿螺杆131的轴线运动。该设计中,微型电机1331带动与之连接的螺杆131沿光轴方向125运动,螺杆131运动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1211跟随螺杆131一起沿光轴方向125运动,第一安装结构1211运动同步带动棱镜1212沿光轴方向125运动,从而调节棱镜1212的位置来实现光学变焦,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度,导向结构132与第一安装结构1211连接以用于支撑第一安装结构1211,提高了第一安装结构1211与螺杆131的装配精度,且进一步提升了第一安装结构1211的运动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30可以包括与第一安装结构1211固定连接的压电陶瓷杆,压电陶瓷杆沿平行于光轴方向125布置,且压电陶瓷杆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产生沿其轴线方向上的形变,该形变能够带动第一安装结构1211以及棱镜1212一起做伸缩运动,从而改变棱镜1212的位置以实现光学变焦。
请参照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以及第三镜组沿光轴方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考虑到镜头模组120通过调节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方向125上的位置来实现光学变焦,为进一步扩大该镜头模组120的光学变焦倍率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模组120还包括最靠近像侧设置的第三镜组123,第三镜组123以及第二镜组122中的至少一个沿镜头模组120的光轴方向125运动,来配合第一镜组121以实现光学变焦和光学对焦。
第二镜组122邻近第一镜组121布置,其用于接收并处理经第一镜组121处理后的出射光线,第二镜组122包括凸透镜以及凹透镜中的至少一种所组成的第二透镜群1222,也即第二镜组122可以包括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凸透镜、也可以包括多个凹透镜,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以及至少一个凹透镜。
当该镜头模组120仅包括第一镜组121、第二镜组122以及第三镜组123时,第三镜组123邻近第二镜组122布置,其用于接收并处理经第二镜组122处理后的出射光线,第三镜组123包括凸透镜以及凹透镜中的至少一种所组成的第三透镜群1232,也即第三镜组123可以包括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凸透镜、也可以包括多个凹透镜,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透镜以及至少一个凹透镜。
当然,镜头模组120中的镜组数量可以但不仅限于三个,例如镜头模组120还可以包括第四镜组(图中未示出),此时第四镜组邻近第二镜组122布置,第四镜组用于接收并处理经第二镜组122处理后的出射光线,第三镜组123邻近第四镜组布置,第三镜组123用于接收并处理经第四镜组处理后的出射光线。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镜头模组120中包括几个镜组,第一镜组121最靠近物侧设置,第二镜组122邻近第一镜组121设置,且第三镜组123最靠近像侧设置,其他的镜组都设置在第二镜组122与第三镜组123之间,且其他镜组在第二镜组122与第三镜组123之间的排列方式这里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镜组123以及第二镜组122中的至少一个沿光轴方向125运动,可以是仅第二镜组122沿光轴方向125运动,也可以是仅第三镜组123沿光轴方向125运动,还可以是第二镜组122以及第三镜组123均沿光轴方向125运动。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镜组122以及第三镜组123针对上述三种运动情况,来配合第一镜组121所实现的光学变焦和光学对焦,可对应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当仅第二镜组122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时,可以是第二镜组122先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改变第二镜组122与第三镜组123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光学变焦,此时运动后的第二镜组122与第三镜组123形成一变焦透镜组,随后第一镜组121再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改变第一镜组121与变焦透镜组之间的间距以再一次实现光学变焦。
第二种,当仅第三镜组123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时,可以是第一镜组121先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改变第一镜组121与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光学变焦,此时运动后的第一镜组121与第二镜组122形成一变焦透镜组,随后第三镜组123再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改变第三镜组123与上述感光元件124之间的间距,使得该镜头模组120的光学系统的成像中心落在上述感光元件124的中心,从而实现该镜头模组120的光学对焦。
第三种,当第二镜组122以及第三镜组123均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时,可以是第一镜组123先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改变第一镜组121与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光学变焦,然后第二镜组122再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改变第二镜组122与第三镜组123之间的间距以再一次实现光学变焦,最后第三镜组123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改变第三镜组123与感光元件124之间的间距,使得该镜头模组120的光学系统的成像中心落在上述感光元件124的中心,以实现光学对焦。
该设计中,通过调节第二镜组122以及第三镜组123中的至少一个沿光轴方向125上的位置,再搭配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方向125上的位置可调节,进一步扩大了镜头模组120的光学变焦的倍率范围,以使用户能够根据更多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度。
请继续参照图4-图5所示,进一步地,考虑到第二镜组122以及第三镜组123沿光轴方向125上的运动,同样需要外界部件驱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镜头模组12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40,第二驱动件140与第三镜组123连接,第三镜组123通过第二驱动件140所提供的动力沿光轴方向125相对于第二镜组122运动。该设计中,第二驱动件140作为动力源,用于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三镜组123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改变第三镜组123与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再搭配第一驱动件130带动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方向125运动,来改变第一镜组121与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进一步扩大了镜头模组120的光学变焦的倍率范围,以使用户能够根据更多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镜组123在第二驱动件140的作用下可相对于第二镜组122运动,可以是第二镜组122以及第三镜组123同时运动,此时该镜头模组120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驱动件与第二镜组122连接,只不过是第三镜组123在第二驱动件140的作用下沿光轴方向125上的运动行程大于或者小于第二镜组122在第三驱动件的作用下沿光轴方向125上的运动行程,从而使得第二镜组122相对第三镜组123运动产生行程差来改变第二镜组122与第三镜组123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光学变焦。为降低该镜头模组120的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镜组122固定不动,例如,第二镜组122还包括用于安装第二透镜群1222的第二安装结构1221,第二安装结构1221相当于第二透镜群1222的支架用于固定第二透镜群1222,第三镜组123在第二驱动件140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二镜组122运动,来改变第二镜组122与第三镜组123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光学变焦。该设计中,沿光轴方向125上,设计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三镜组123的位置可调节,且介于第一镜组121与第三镜组123之间的第二镜组122的位置不可调节(也即固定),在实现连续光学变焦的同时降低了各镜组之间的组装和配合难度。
为提高第三透镜群1232与第二驱动件140之间的装配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镜组123包括第三透镜群1232以及用于安装第三透镜群1232的第三安装结构1231,第三安装结构1231与第二驱动件140连接,其中,第三安装结构1231相当于支架用于固定第三透镜群123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对第三安装结构1231的具体结构不做赘述,设计人员可根据第三透镜群1232的形状进行合理的设计,且关于第三安装结构1231与第二驱动件14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将在下文中进行展开介绍。该设计中,第三安装结构1231一方面用于安装第三透镜群1232,对第三透镜群1232起到承载和保护作用,第三安装结构1231另一方面与第二驱动件140连接,相当于第三透镜群1232与第二驱动件140的中间连接结构件,提高了第三透镜群1232与第二驱动件140之间的装配精度,且增强了第三透镜群1232的运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考虑到第二驱动件140作为镜头模组120中的另一动力源,第二驱动件140与第三安装结构1231连接,可将动力传导至第三安装结构1231,第三安装结构1231承载第三透镜群1232,从而带动第三透镜群1232沿光轴方向125运动,第二驱动件140相当于动力传动元件,且可以理解的是,作为部件间的动力传动元件的结构可以有很多,例如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之间的啮合连接可实现部件间的动力传动,考虑到第三镜组123的实际运动轨迹,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40包括磁铁141和线圈142,磁铁141设置于第三安装结构1231,线圈142设置于壳体110且环绕磁铁141布置,线圈142配置成可驱动磁铁141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镜组123沿光轴方向125运动。具体地,磁铁141可以通过胶水固定连接于第三安装结构1231的外壁面上。该设计中,线圈142通电可产生磁场,该磁场与磁铁141本身所带有的磁场相互作用形成合磁场,该合磁场产生作用力并作用在第三安装结构1231上,第三安装结构1231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沿光轴方向125运动,第三安装结构1231运动同步带动第三透镜群1232运动,从而改变第三镜组123与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光学变焦;利用磁铁141和线圈142作为驱动第三镜组123运动的动力源,能够进一步提高变焦的精度。
请参照图7-图8所示,图7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完全收纳于壳体的容纳腔室内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第一镜组完全伸出于壳体的容纳腔室外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度。
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10以及上述的镜头模组120,壳体110具有容纳腔室111,其中,镜头模组120位于容纳腔室111内且可相对于壳体110运动,以使第一镜组121可完全收纳于容纳腔室111内,并可在运动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伸出容纳腔室111外。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方向125运动,使得第一镜组121具有完全收容于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内的状态、具有部分伸出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外的状态、以及具有完全伸出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外的状态,第一镜组121每移动至一个不同位置上,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都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镜头模组120的焦距发生改变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光学变焦,故用户可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以提升用户体验度;第一镜组121边伸缩边搭配光学变焦的设计,在实现连续变焦的同时还能减小镜头模组120在壳体110内的空间占用率、以及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请继续参照图7-图8所示,以下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0可以但不仅限于手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红外取像装置、人像识别装置等具有拍摄功能的设备。
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10以及镜头模组120。
壳体110作为电子设备100中的外壳,其可用于承载电子设备100中的其他部件,例如当电子设备100为手机时,壳体110对应地可以为手机的中框,手机的中框上可以安装电池、电路板等部件。壳体110具有容纳腔室111,容纳腔室111可理解成壳体110内的部分中空的空间,该空间可以用于放置电子设备100中的其他部件,这里对容纳腔室11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其可以是壳体110内的多个表面共同围设形成且可以呈任意形状的一个空间。
镜头模组120位于容纳腔室111内,例如镜头模组120可以部分位于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内,也可以完全位于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内。当镜头模组120完全位于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内时,镜头模组120同形成容纳腔室111的壳体110的表面之间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某中间连接结构间接连接,这里不做赘述。
镜头模组120可相对于壳体110运动,可以是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朝向镜头模组120的物侧的方向运动,也可以是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朝向镜头镜头120的像侧的方向运动。
当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朝向镜头镜头120的物侧的方向运动时,镜头模组120可相对于壳体110运动,以使第一镜组121可完全收纳于容纳腔室111内,并可在运动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伸出容纳腔室111外,也就是说,第一镜组121具有完全收纳于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内的第一状态、具有处于部分伸出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外的第二状态以及具有全部伸出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外的第三状态。
当第一镜组121沿光轴朝向镜头镜头120的像侧的方向运动时,镜头模组120可相对于壳体110运动,以使第一镜组121可完全伸出容纳腔室111外,并可在运动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收纳于容纳腔室111内,也就是说,第一镜组121具有全部伸出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外的第四状态、具有部分伸出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外的第五状态以及具有完全收纳于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内的第六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镜组121可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第四状态、第五状态以及第六状态中的任意两个状态中进行切换,以增强该镜头模组120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且当第一镜组121处于部分伸出/收纳于容纳腔室111(也即第一镜组121处于第二状态以及第四状态时),为使第一镜组121能够尽可能多的接收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壳体110的靠近容纳腔室111的端口处可以开设与容纳腔室111连通的开口(图中未示出),以有效避免壳体110遮挡第一镜组121。
该设计中,第一镜组121沿光轴运动,使得第一镜组121具有完全收容于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内的状态、具有部分伸出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外的状态、以及具有完全伸出壳体110的容纳腔室111外的状态,第一镜组121每移动至一个不同位置上,第一镜组121以及第二镜组122之间的间距都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镜头模组120的焦距发生改变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光学变焦,故用户可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倍率进行拍摄,以提升用户体验度;第一镜组121边伸缩边搭配光学变焦的设计,在实现连续变焦的同时还能减小镜头模组120在壳体110内的空间占用率、以及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镜组,包括棱镜,所述棱镜具有入光面、反射面以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以及所述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为曲面,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入射光线经所述棱镜的所述入光面射入所述棱镜,并经所述棱镜的所述反射面反射后,经所述棱镜的所述出光面射出;及
第二镜组,用于接收并处理经所述第一镜组处理后的入射光线,所述第二镜组限定出光轴方向,且所述第一镜组以及所述第二镜组沿所述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棱镜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可调节,以改变所述第一镜组与所述第二镜组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光学变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镜为三棱镜,所述三棱镜具有首尾依次连接的所述入光面、所述出光面以及所述反射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光面以及所述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为凸面或凹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光面以及所述出光面均为凸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镜组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镜组沿所述光轴方向运动来调节所述棱镜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镜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棱镜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
螺杆,沿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布置,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连接;
螺纹套管,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
导向结构,沿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布置,所述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连接;
微型电机,与所述螺纹套管连接,所述微型电机配置成可带动所述螺纹套管绕所述螺杆的轴线转动,以使所述螺杆沿所述光轴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镜组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最靠近所述像侧设置的第三镜组,所述第三镜组以及所述第二镜组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光轴方向运动,来配合所述第一镜组以实现光学变焦和光学对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三镜组连接,所述第三镜组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所提供的动力沿所述光轴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镜组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镜组包括第三透镜群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三透镜群的第三安装结构,所述第三安装结构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
磁铁,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结构;
线圈,环设所述磁铁布置,所述线圈配置成可驱动所述磁铁运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镜组沿所述光轴方向运动。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壳体,具有容纳腔室;及
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模组;
其中,所述镜头模组位于所述容纳腔室内且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镜组可完全收纳于所述容纳腔室内,并可在运动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伸出所述容纳腔室外。
CN202121013831.4U 2021-05-12 2021-05-12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297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3831.4U CN215297800U (zh) 2021-05-12 2021-05-12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3831.4U CN215297800U (zh) 2021-05-12 2021-05-12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7800U true CN215297800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4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3831.4U Active CN215297800U (zh) 2021-05-12 2021-05-12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978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4377A (zh) * 2022-04-29 2022-08-19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4377A (zh) * 2022-04-29 2022-08-19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11068A (zh) 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10839753U (zh) 潜望式变焦摄像模组
CN112532816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30637B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1835953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213216A1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多摄摄像模组和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
US20220357567A1 (en) Periscopic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5336246A (zh) 摄像模组
CN215297800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575887U (zh) 光学系统
CN115327743A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08075157A2 (en) Optical zoom system and devices having same
CN112285887B (zh) 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深度检测方法、存储介质
CN111510597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167575A (zh) 镜头模组、摄像模组和终端
CN113784027B (zh) 一种潜望式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114595B (zh) 一种镜头模组、摄像模组及终端
CN115480437A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TWI769815B (zh) 塑膠光轉折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69465B (zh) 光學成像裝置
CN112040105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953895B (zh) 可对焦成像装置
CN220730514U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20381363U (zh) 光学影像撷取装置
CN116224533A (zh) 相机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