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2475U - 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2475U
CN218672475U CN202223017839.5U CN202223017839U CN218672475U CN 218672475 U CN218672475 U CN 218672475U CN 202223017839 U CN202223017839 U CN 202223017839U CN 218672475 U CN218672475 U CN 218672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natural cooling
refrigeration
pipeline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178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基斌
丰刚明
胡进勤
谢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henzhe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enzhe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enzhe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enzhe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178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2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2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2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体、制冷主机、自然冷却系统以及冷却液供给装置;所述制冷主机与空调主体通过第一回路并联连接,所述自然冷却系统与空调主体通过第二回路并联连接,所述空调主体、自然冷却系统及制冷主机通过第三回路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和制冷主机通过第四回路并联连接,所述制冷主机用于利用冷却液降低从所述空调主体流出的冷冻液的温度,所述自然冷却系统用于利用自然界能量降低冷冻液的温度,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与所述自然冷却系统互不连通。本申请主要解决在利用自然冷却的基础上如何简化控制逻辑以及提高自然冷却的换热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热潮带动数据中心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建设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由于数据中心的单位面积热负荷密度高、能耗大、故对于节能技术的需求明显,如何有效利用自然环境,最大限度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在数据中心行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推广价值。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国内大型数据中心,其冷源系统普遍采用水冷系统设计,随着冷冻液供回水温度从最初的7-12℃提升至中温供回水温度12-18℃,甚至更高的15-21℃,此将给充分利用自然冷却技术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利用前景,所谓自然冷却技术,是指利用自然界低温的空气与回水的温差,直接对空调内的水循环系统进行冷却的技术,使冷冻液的水温降到一个低值。而当外界空气足够冷时,空调系统的制冷主机会完全停止工作,实现不消耗能源的制冷,实现减少制冷主机的工作负荷,有效减少机械制冷的运行时间。通过在原有的空调系统里引入自然冷却系统,使制冷空调的能效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
请参阅图1,现有利用自然冷却技术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体10、制冷主机20、热交换器30(它可以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传递热量,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及冷却液供给装置40,其中,制冷主机20和空调主体10并联,热交换器30既和空调主体10单独并联又和制冷主机20串联,以实现“制冷主机单独制冷”、“热交换器单独制冷”以及“制冷主机和热交换器联合制冷”三种制冷模式的自由切换。而冷却液供给装置40和制冷主机20并联,冷却液供给装置40用于为制冷主机20提供冷却液,使得制冷主机20能够降低从空调主体10流出的冷冻液的温度,进而使冷冻液能够后续顺利地吸热蒸发,而为了能够利用自然界的能量进行冷却,现有空调系统内的冷却液供给装置40不但作为制冷主机20的冷却液提供源,冷却液供给装置40还配置为冷却塔并连通到热交换器30,此时冷却液供给装置40又作为自然冷却系统,虽然冷却液供给装置40能够身兼两职,但是,一方面,由于制冷主机20和热交换器30共同使用冷却液供给装置40,所以制冷主机20运行冷却液的温度会受热交换器30进水温度的影响,即,此时会存在制冷模式的控制逻辑变得较为复杂的问题,当控制逻辑不当或者失效时,冷却液供给装置40所提供的冷却液温度可能会过低,若低于制冷主机20运行的冷却液进水温度时,此时制冷主机20将会无法启动运行,使得热交换器30出现无法与制冷主机20联合运行的情况。另一方面,作为自然冷却系统的冷却液供给装置40内的冷却液在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后,再到热交换器30内进行热交换,此时经过了两次的热交换,从而存在自然冷却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主要解决在利用自然冷却的基础上如何简化控制逻辑以及提高自然冷却的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体、制冷主机、自然冷却系统以及冷却液供给装置;
所述制冷主机与所述空调主体通过第一回路并联连接,所述自然冷却系统与所述空调主体通过第二回路并联连接,所述空调主体、所述自然冷却系统及所述制冷主机通过第三回路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和所述制冷主机通过第四回路并联连接,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制冷主机提供冷却液,所述制冷主机用于利用所述冷却液降低从所述空调主体流出的冷冻液的温度,所述自然冷却系统用于与自然界进行热量交换,以降低从所述空调主体流出的冷冻液的温度,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与所述自然冷却系统互不连通;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及所述第四回路均具有连通状态及关闭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主体的输出端及所述制冷主机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一管路,所述制冷主机的输出端及所述空调主体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二管路,所述空调主体的输出端及所述自然冷却系统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三管路,所述自然冷却系统的输出端及所述空调主体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四管路;并且,所述第四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相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共同构成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共同构成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部分、所述第一管路的部分及所述第二管路共同构成所述第三回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上沿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管路上沿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
并且,所述第五阀门的输出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所述第六阀门的输入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所述第六阀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阀门的输出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及所述第三阀门均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及所述第六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回路处于连通状态;
当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及所述第三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及所述第六阀门均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回路处于连通状态;
当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及所述第三阀门均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阀门及所述第六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回路处于连通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冷冻泵,所述冷冻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出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阀门的输出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然冷却系统为封闭式的冷却塔或间接蒸发机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冷主机包括相连的且均设于所述第一回路上的蒸发器及冷凝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为开放式的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和所述冷凝器通过第四回路并联连接,所述冷却塔用于供所述冷凝器提供冷却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回路上设置有冷却泵及第七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当第三回路连通且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都关闭时,此时空调主体、自然冷却系统和制冷主机依次串联,此时为自然冷却系统和制冷主机联合制冷的工作状态,此时冷冻液从空调主体流出并经过自然冷却系统,自然冷却系统通过与自然界进行热量交换降低冷冻液的温度,降温后的冷冻液再经制冷主机,制冷主机利用冷却液供给装置所提供的冷却液进一步降低冷冻液的温度,温度较低的冷冻液将蒸发并带走较高的热量;当第一回路连通且第二回路和第三回路都关闭时,此时制冷主机和空调主体并联,此时为制冷主机单独制冷的工作状态;当第二回路连通且第一回路和第三回路都关闭时,此时空调主体和自然冷却系统并联,此时为自然冷却系统单独制冷的工作状态,此时为完全自然冷却模式;
于本技术方案中,自然冷却系统直接冷却从空调主体流出的冷冻液,中间过程无需设置热交换器,从而减少了换热的损失,提高自然冷却的利用效率,即提升了自然冷却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制冷主机的能耗;
其次,本技术方案中的自然冷却系统与冷却液供给装置由于是互不连通而相对独立的,所以制冷主机运行冷却液的温度不受自然冷却系统的影响,作业人员只需关注自然冷却系统处理后的冷冻液温度,其结果是自然冷却系统和制冷主机联合控制的逻辑更加简单,自然冷却系统与制冷主机可实现稳定的联合运行;
另外,在完全自然冷却模式下,冷冻液无需经过制冷主机,仅通过自然冷却系统就能够为空调主体提供所需温度的冷冻液,此过程中冷冻液的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做到更短,不但进一步提升了冷冻液的使用效率,还提高了冷冻液循环效率以及降低温度的损失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利用了自然冷却技术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在制冷主机单独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在自然冷却系统单独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在自然冷却系统和制冷主机联合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空调主体;20、制冷主机;201、蒸发器;202、冷凝器;30、热交换器;40、冷却液供给装置;50、自然冷却系统;60、第一回路;70、第二回路;80、第三回路;90、第四回路;100、第一管路;200、第二管路;300、第三管路;400、第四管路;600、冷冻泵;700、循环泵;800、冷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体10、制冷主机20、冷却液供给装置40和自然冷却系统50。
请参阅图3,制冷主机20和空调主体10通过第一回路60并联连接,此时为制冷主机20单独制冷的模式。空调主体10和制冷主机20都是现有技术,空调主体10相当于传统空调的内机,制冷主机20用于利用冷却液来降低从空调主体10出来的冷冻液的温度,温度较低的冷冻液将蒸发并带走较高的热量,从而实现为数据中心降温的目的。具体而言,现有的制冷主机20包括设置在第一回路60上的且相连的蒸发器201和冷凝器202,冷凝器202用于接收外部的冷却液,以降低从空调主体10出来的冷冻液的温度,而蒸发器201用于供经过冷凝器202降温后的冷冻液蒸发,以使冷冻液在蒸发的过程中能够带走数据中心内较高的热量。
请参阅图4,自然冷却系统50和空调主机10通过第二回路70并联连接,此时为自然冷却系统50单独制冷的模式。自然冷却系统50是一种现有的散热设备,自然冷却系统50通过流通的空气或喷淋水的方式与自然界进行热量交换,以利用自然界的能量降低从空调主体10流出的冷冻液的温度,实现数据中心降温的目的。于本实施例中,自然冷却系统50可以是冷却塔或者间接蒸发机组。
请参阅图5,空调主体10、自然冷却系统50和制冷主机20通过第三回路80依次串联连接,此时为自然冷却系统50和制冷主机20联合制冷的模式。此时冷冻液从空调主体10流出并经过自然冷却系统50,自然冷却系统50通过与自然界进行热量交换降低冷冻液的温度,降温后的冷冻液再经制冷主机20,制冷主机20利用冷却液进一步降低冷冻液的温度,温度较低的冷冻液将蒸发并带走数据中心较高的热量。
请参阅图2,冷却液供给装置40和制冷主机20通过第四回路90并联连接,冷却液供给装置40以及冷却液供给装置40与制冷主机20之间的连接关系都是现有技术,冷却液供给装置40用于向制冷主机20的冷凝器202内提供冷却液,以使经过冷凝器202的冷冻液的温度能够进一步降低。
室外的湿球温度是指在绝热条件下,大量的水与有限的湿空气接触,水蒸发所需的潜热完全来自于湿空气温度降低所放出的显热,当系统中空气达饱和状态且系统达到热平衡时系统的温度,湿球可理解为温度传感器。当室外湿球温度满足全部自然冷却时(比如较冷的冬天),第一回路60和第三回路80自动关闭,第二回路7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自然冷却系统50独立运行。当室外湿球温度满足部分自然冷却时,第一回路60和第二回路70自动关闭,第三回路8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自然冷却系统50和制冷主机20联合运行。当室外湿球温度无法满足自然冷却条件时(比如较热的夏天),第二回路70和第三回路80自动关闭,第一回路6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自然冷却系统50停运,制冷主机20单独运行。
现有技术的空调系统里的冷却液供给装置除了作为冷却液供给的装置外,还作为自然冷却系统来使用的,现有的空调系统里的冷却液供给装置通常是开放式的冷却塔,现有的冷却液供给装置运行时需保证冷却液的质量,当冷却液处理方式不当时,冷却液的质量无法保证,而热交换器又对冷却液的质量要求很高,当冷却液的质量出现问题时,热交换器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会出现结垢的现象,进而导致换热效率的下降,严重时还易造成通道堵塞,增大冷却液的流动阻力。对此,本实施例的自然冷却系统50选用封闭式的冷却塔或者间接蒸发机组,自然冷却系统50直接应用于冷冻液侧,流经空调主体10、自然冷却系统50和制冷主机20的冷冻液的循环属于闭式循环系统,冷冻液在封闭系统中循环,无需时刻进行加药水处理,冷冻液的水温本就较低,冷冻液循环系统内不具备细菌生长的条件,因此本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时无结垢的现象。而且,自然冷却系统50选用封闭式冷却塔还能够节省水耗,相比开式冷却塔的系统而言,本实施例的封闭式自然冷却系统50能够避免冷冻液直接蒸发而带走大量水量。
以下对上述第一回路60、第二回路70以及第三回路80如何构健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5,空调主体10的输出端和制冷主机20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一管路100,制冷主机20的输出端和空调主体10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二管路200,空调主体10的输出端和自然冷却系统50之间连通有第三管路300,自然冷却系统50的输出端和空调主体10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四管路400,并且,第四管路400分别和上述的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200连通。具体的,第一管路100和第二管路200共同构成了上述的第一回路60,第三管路300和第四管路400共同构成了上述的第二回路70。更具体的,第一管路100上沿冷冻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V1和第二阀门V2,第二管路20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V3,第三管路300上设置有第四阀门V4,第四管路400上沿冷冻液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五阀门V5和第六阀门V6,并且,第五阀门V5的输出端以及第六阀门V6的输入端均连通第一阀门V1的输出端,第五阀门V5的输出端以及第六阀门V6的输入端还均连通第二阀门V2的输入端,第六阀门V6的输出端连通第三阀门V3的输出端。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当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及第三阀门V3都处在打开状态且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和第六阀门V6都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为第一回路60连通的状态,即,此时为制冷主机20单独制冷的模式,从空调主体10流出的冷冻液将依次经过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制冷主机20和第三阀门V3后回流到空调主体10内,冷冻液经过制冷主机20的降温后在空调主体10处进行热量交换,以带走数据中心的热量。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当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及第三阀门V3都处于关闭状态且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和第六阀门V6均处于打开状态时,此时为第二回路70连通的状态,即,此时为自然冷却系统50单独制冷的模式,从空调主体10流出的冷冻液将依次经过第四阀门V4、自然冷却系统50、第五阀门V5和第六阀门V6后回流至空调主体10内,冷冻液经过自然冷却系统50的降温后在空调主体10处进行热量交换,以带走数据中心的热量。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5,当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二阀门V2和第三阀门V3都处于打开状态且第一阀门V1和第六阀门V6都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为第三回路80连通的状态,即,此时为自然冷却系统50和制冷主机20联合制冷的模式,从空调主体10流出的冷冻液将依次经过第四阀门V4、自然冷却系统50、第五阀门V5、第二阀门V2、制冷主机20和第三阀门V3后回流至空调主体20内,冷冻液经过自然冷却系统50和制冷主机20降温后在空调主体10处进行热量交换,以带走数据中心的热量。由此可见,第三管路300、第四管路400的部分、第一管路100的部分及第二管路200共同构成了上述的第三回路80。
请参阅图2,为提高冷冻液循环的动力,本实施例还在第一管路100上设置了冷冻泵600,并在第四管路400上设置了循环泵700,而且,将冷冻泵600的输入端设置为和第二阀门V2的输出端连通,将循环泵700的输入端设置为与第五阀门V5的输出端连通。
另外,请参阅图2,第四回路90上设置有冷却泵800和第七阀门V7,通过控制冷却泵800和第七阀门V7可控制流入制冷主机20的冷却液的流量,以使从制冷主机20流出的冷冻液的温度能够降低预设的温度。当不需要使用制冷主机20来制冷时,冷却泵800可停止运行,第七阀门V7可自动关闭。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自然冷却系统50直接冷却从空调主体10流出的冷冻液,中间过程无需设置热交换器,从而减少了换热的损失,提高自然冷却的利用效率,即提升了自然冷却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减小了制冷主机的能耗;
2.其次,本技术方案中的自然冷却系统50与冷却液供给装置40由于是互不连通而相对独立的,所以制冷主机20运行冷却液的温度不受自然冷却系统50的影响,作业人员只需关注自然冷却系统50处理后的冷冻液温度,其结果是自然冷却系统50和制冷主机20联合控制的逻辑更加简单,自然冷却系统50与制冷主机20可实现稳定的联合运行。
3.再者,自然冷却系统50直接应用于冷冻液侧,而冷冻液的循环属于闭式循环系统,冷冻液在封闭系统中循环,无需时刻进行加药水处理,冷冻液的水温本就较低,冷冻液循环系统内不具备细菌生长的条件,因此本技术方案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时无结垢的现象;
4.自然冷却系统50选用封闭式冷却塔还能够节省水耗,相比开式冷却塔的系统而言,本实施例的封闭式自然冷却系统50能够避免冷冻液直接蒸发而带走大量水量;
5.另外,在完全自然冷却模式下,冷冻液无需经过制冷主机20,仅通过自然冷却系统50就能够为空调主体10提供所需温度的冷冻液,此过程中冷冻液的回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做到更短,不但进一步提升了冷冻液的使用效率,还提高了冷冻液循环效率以及降低温度的损失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主体、制冷主机、自然冷却系统以及冷却液供给装置;
所述制冷主机与所述空调主体通过第一回路并联连接,所述自然冷却系统与所述空调主体通过第二回路并联连接,所述空调主体、所述自然冷却系统及所述制冷主机通过第三回路依次串联连接,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和所述制冷主机通过第四回路并联连接,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用于向所述制冷主机提供冷却液,所述制冷主机用于利用所述冷却液降低从所述空调主体流出的冷冻液的温度,所述自然冷却系统用于与自然界进行热量交换,以降低从所述空调主体流出的冷冻液的温度,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与所述自然冷却系统互不连通;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回路及所述第四回路均具有连通状态及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主体的输出端及所述制冷主机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一管路,所述制冷主机的输出端及所述空调主体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二管路,所述空调主体的输出端及所述自然冷却系统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三管路,所述自然冷却系统的输出端及所述空调主体的输入端之间连通有第四管路;并且,所述第四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相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共同构成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三管路及所述第四管路共同构成所述第二回路;所述第三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部分、所述第一管路的部分及所述第二管路共同构成所述第三回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沿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管路上沿流体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
并且,所述第五阀门的输出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所述第六阀门的输入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入端,所述第六阀门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阀门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及所述第三阀门均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及所述第六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回路处于连通状态;
当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及所述第三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及所述第六阀门均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回路处于连通状态;
当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及所述第三阀门均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第一阀门及所述第六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三回路处于连通状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冷冻泵,所述冷冻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阀门的输出端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阀门的输出端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冷却系统为封闭式的冷却塔或间接蒸发机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主机包括相连的且均设于所述第一回路上的蒸发器及冷凝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供给装置为开放式的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和所述冷凝器通过第四回路并联连接,所述冷却塔用于供所述冷凝器提供冷却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回路上设置有冷却泵及第七阀门。
CN202223017839.5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218672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7839.5U CN218672475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17839.5U CN218672475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2475U true CN218672475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7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17839.5U Active CN218672475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2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9481B (zh) 一种带辅助冷源的冷却机组
CN210663251U (zh) 一种制冷及余热回收装置
CN110940014A (zh) 一种节能空调水系统
CN109341138B (zh) 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53668A (zh) 双冷源空调系统
CN1137359C (zh) 一种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116697639B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耦合热水、采暖、制冷、储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8672475U (zh) 一种冷冻回水自然冷却与制冷主机联合运行的空调系统
CN109357427B (zh) 用于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610287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
CN203413751U (zh) 一种蓄冷式节能空调系统
CN109959097A (zh) 一种集中式冷源制冷循环系统
CN111156735B (zh) 一种升温型双效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余热回收系统
CN212109084U (zh) 一种具有自然冷却功能的空调系统
CN210892240U (zh) 回收热量的空调系统
CN209877234U (zh) 一种集中式冷源制冷循环系统
CN201954838U (zh) 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风冷冷热水模块机组
CN219913383U (zh) 一种冷却水余热回收和热泵耦合的供能系统
CN221036247U (zh) 一种制冷制热一体化机组
CN114484932B (zh) 一种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2484530Y (zh) 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111121356B (zh) 一种基于中央冷却系统的工业循环冷却水节能系统及方法
CN219534654U (zh) 一种紧凑型电池液冷机组
CN221930492U (zh) 数据机房的空调系统
CN217131554U (zh) 一种溴化锂冷热水一体化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