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2391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2391U
CN218672391U CN202223218612.7U CN202223218612U CN218672391U CN 218672391 U CN218672391 U CN 218672391U CN 202223218612 U CN202223218612 U CN 202223218612U CN 218672391 U CN218672391 U CN 218672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ir
indoor unit
wind wheel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86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辉
穆智慧
常豪杰
陈建明
张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86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2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2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2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等离子体装置、加热件和风机组件,外壳内设有出风风道,外壳设有连通出风风道的出风口,等离子体装置和加热件均设于出风风道,等离子体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设于加热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配合放电以产生等离子体,风机组件包括朝向出风风道送风的风轮,加热件位于风轮的进风侧或出风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等离子体装置,一方面便于实现对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组件进行杀菌,另一方面还可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丰富空调室内机的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将第一电极设于加热件,以实现等离子体装置与加热件的结合,便于节省安装空间、降低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室内机在长期使用后,外壳内的风道、风轮组件、换热器、导风板等结构件容易藏污纳垢,长期不清理会滋长细菌、产生霉变,对人体有较大危害,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可有效对外壳内的部分结构件以及流经风道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同时还不会过大增加空调室内机的成本以及安装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外壳设有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等离子体装置和加热件,所述等离子体装置和所述加热件均设于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等离子体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加热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配合放电以产生等离子体;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朝向所述出风风道送风的风轮,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风轮的进风侧或出风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出风风道内设置等离子体装置,以便于利用等离子体装置对外壳内的风机组件进行杀菌处理,以提升风轮组件的洁净度,延长风轮组件的维护周期并减少风轮组件的维护成本;也可以在出风时利用等离子体装置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提高杀菌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同时,将第一电极设于加热件,以实现合理化利用外壳内的结构件,这样就无需再单独设置支撑第一电极的结构件,降低安装成本并节约安装空间,也就是降低空调室内机的生产成本,同时提高外壳内的空间利用率。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设有等离子体装置以进行杀菌,且不会因设置等离子体装置而导致生产成本高、安装困难等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一电极固定连接于所述加热件。
可选地,所述加热件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一供电装置,所述第一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第一放电针、第一放电丝或第一放电板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风轮。
可选地,所述风轮的至少一个叶片为导电叶片,所述导电叶片限定出所述第二电极。
可选地,所述风轮的至少一个叶片整体为导电材料件或所述风轮的至少一个叶片的表面设有导电涂层,以限定出所述导电叶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风轮为独立加工成型件,所述第二电极固定连接至所述风轮的叶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为第一放电针,所述第二电极形成为第二放电针,所述加热件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针,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针沿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叶片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放电针,多个所述第二放电针沿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风轮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风轮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电极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
可选地,所述风轮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二供电装置,所述第二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所述加热件和所述风轮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支撑架。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三供电装置,所述第三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加热件、第一电极以及叶片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加热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加热件、第一电极以及叶片配合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机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机组件与第一放电针配合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机组件与第一放电丝配合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区域Ⅱ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风机组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0、空调室内机;
100、外壳;
110、出风风道;120、出风口;130、导风板;
200、等离子体装置;
210、第一电极;211、第一放电针;212、第一放电丝;
220、第二电极;
300、加热件;
400、风机组件;
410、风轮;411、叶片;
420、导电部;421、带电转轴;422、导线;
430、驱动件;
500、第一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外壳100、等离子体装置200、加热件300和风机组件400(风机组件400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7)。
其中,如图3所示,外壳100内设有出风风道110,外壳100设有连通出风风道110的出风口120。这里可以理解为,外壳100内设有出风风道110,外壳100上设有出风口120,且出风口120与出风风道110连通,这样出风风道110内的风即可通过出风口120排出,以实现朝向室内输送低温或高温空气,进而达到调温的目的。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出风口120处设有可转动的导风板130,导风板130用于改变出风口120的出风方向,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3所示,等离子体装置200和加热件300均设于出风风道110。以便于利用等离子体装置200和加热件300对出风风道110内的空气进行处理,其中,加热件300用于对流经出风风道110的空气进行加温,以提升出风风道110内的空气的温度。
此外,将等离子体装置200和加热件300设于出风风道110以实现将等离子体装置200和加热件300设在外壳100内,一方面便于利用外壳100保护等离子体装置200和加热件300,以延长等离子体装置200和加热件300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可避免等离子体装置200和加热件300占用外壳100外部的空间,在实现减小空调室内机1000体积的同时,还可提升空调室内机1000的美观度。
如图3所示,等离子体装置200包括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第一电极210设于加热件300,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放电以产生等离子体。通过等离子体进行杀菌、消毒等,以达到清洁的目的。
结合图3和图7所示,风机组件400包括风轮410,风轮410朝向出风风道110送风,加热件300位于风轮410的进风侧或出风侧。这里可以理解为,风机组件400的风轮410用于带动空气流动,以确保空气能够朝向出风风道110内流动,且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流经加热件300,加热件300对出风风道110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后,空气经出风口120排出。
在一些示例中,外壳100上还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出风风道110连通,当风轮410运行时,风轮410可驱动外部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出风风道110内,以实现利用风轮410朝向出风风道110送风。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在出风风道110内设置等离子体装置200,等离子体装置200适于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当风机组件400静止不动时,也就是出风风道110内的空气不流动时,等离子体装置200工作可实现对出风风道110内的风机组件400、导风板130的表面等进行预先杀菌处理,防止细菌或者灰尘积累在上述结构件上并产生霉变,以此保证后续出风风道110出风的洁净度,同时可延长出风风道110内结构件的维护周期,并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当风机组件400运行时,等离子体装置200工作可对流经出风风道110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使得经出风风道110导出的空气较为洁净,同时在导风的同时使等离子体随空气排出,以便于利用等离子体对外界空气进行杀菌,从而提高杀菌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也就是说,本申请通过设置等离子体装置200,以使得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1000具有对自身结构进行杀菌以及对室内环境进行杀菌的目的,实现增加空调室内机1000的功能,并有益用户健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同时,本申请将等离子体装置200的第一电极210设于加热件300,以实现利用加热件300支撑第一电极210,提高第一电极210的位置稳定性,从而确保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能够有效进行配合放电,进而产生等离子体。
也就是说,本申请利用空调室内机1000原有的结构件对第一电极210进行支撑,这些在布设第一电极210时,则就无需设置其他支撑件来支撑第一电极210,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简化空调室内机1000的结构,并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装配难度,同时还可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的整体厚度减薄,提升空调室内机1000的美观度,并减小空调室内机1000的占用空间,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便于安装,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在空调室内机1000内设置等离子体装置200,以避免细菌或者灰尘等积累在风机组件400、导风板130等的表面,提升空调室内机1000出风的洁净度,有益用户健康;同时,将等离子体装置200的第一电极210设于加热件300,以实现利用空调室内机1000自身的结构来支撑第一电极210,减少支撑件的设置,从而实现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简化空调室内机1000的结构以及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装配难度,并实现提升空调室内机1000的美观度以及减小空调室内机1000的占用空间,最大化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电极极性相反,也就是说,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其中一个通正电,另一个通负电,以便于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产生高压电弧,该电弧会产生大量的等离子体,从而使得本申请的等离子体装置200具有杀菌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主要示出了加热件300位于风轮410的进风侧的示例,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加热件300也可位于风轮410的出风侧,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可选地,加热件300为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的温度系数)加热器,例如:热敏电阻,以延长加热件300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加热件300的加热效率,确保出风风道110内的空气能够顺利被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210固定连接于加热件300。以实现第一电极210与加热件300的固定连接,从而便于利用加热件300支撑第一电极210,以提高第一电极210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加热件300上设有固定块,第一电极210与固定块固定连接,以实现将第一电极210固定连接在加热件300上。
可选地,如图5所示,加热件300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一供电装置500,第一供电装置500与第一电极210电连接。第一供电装置500用于给第一电极210供电,使得第一电极210的供电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同时还可使得第一电极210能够有效进行放电,便于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形成电场,也就是便于利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放电以产生等离子体,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第一供电装置500可设于加热件300的上端。
可选地,第一供电装置500可选用高压电源,高压电源与第一电极210电连接,可以使得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的高压电弧更加稳定,进而使得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产生的等离子体数量多,提高杀毒效果。
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一供电装置500也可选用直流高压电源、脉冲高压电源或者交流高压电源等装置,提高等离子体的产生量,提高杀毒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供电装置500设在加热件300的一端,在确保第一供电装置500能够靠近第一电极210设置的同时,还可便于利用加热件300支撑第一供电装置500,提高第一供电装置500的位置稳定性。
也就是说,本申请还利用空调室内机1000原有的结构件对第一供电装置500进行支撑,以进一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简化空调室内机1000的结构以及减小空调室内机1000的占用空间,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便于安装。
可选地,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电极210形成第一放电丝212。通过将第一电极210采用放电丝的形式,可以提升第一电极210的放电效果,同时减少风阻,避免影响风机组件400的导风效果,且放电丝的表面产生离子风,可以减少灰尘吸附在第一电极210的几率,以使得第一电极210能够有效进行放电,并提升第一电极210的洁净度。
可选地,第一放电丝212可采用钨丝、钼丝等材料制成,该材料导电性好,制造成本低。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放电丝212也可采用铂丝材料制成,以提高第一放电丝212使用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电极210形成第一放电针211。相比于丝状结构而言,放电针可进一步减少风阻,提升风机组件400的导风效果。
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第一电极210形成第一放电板(该示例图中未示出)。也就是第一电极210形成板状结构,以降低第一电极210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实现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20设于风轮410。以实现利用风轮410支撑第二电极220,提高第二电极220的位置稳定性,从而确保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能够有效进行配合放电,进而产生等离子体。
此外,通过将第二电极220设于风轮410,这些在布设第二电极220时,则就无需设置其他支撑件来支撑第二电极220,以进一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简化空调室内机1000的结构,并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装配难度,同时还可进一步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的整体厚度减薄,提升空调室内机1000的美观度,并减小空调室内机1000的占用空间,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便于安装,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也就是说,本申请不仅利用空调室内机1000的自身结构(加热件300)来支撑第一电极210,还利用空调室内机1000的自身结构(风轮410)支撑第二电极220,这样在安装等离子体装置200时,无需单独设置支撑件,实现最大化简化空调室内机1000的结构,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因加热件300位于风轮410的进风侧或出风侧,也就是加热件300正对风轮410设置,这样将第一电极210设置在加热件300上以及将第二电极220设置在风轮410上,可使得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使得电弧稳定,节省能源,并延长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风轮410的至少一个叶片411为导电叶片,导电叶片限定出第二电极220。也就是说,本申请将风轮410的叶片411设置成形成第二电极220,以实现第二电极220与叶片411的结合,这样就无需单独设置放电件来形成第二电极220,以进一步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同时还无需对第二电极220进行安装、固定,实现简化空调室内机1000的装配步骤,降低装配难度。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是部分叶片411形成导电叶片,也就是风轮410的部分叶片形成第二电极220;还可以是全部叶片411均形成导电叶片,也就是风轮410的全部叶片均形成第二电极220,形成导电叶片的所有叶片411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提高等离子体的产生量,提高杀毒效果。
可选地,风轮410的至少一个叶片411整体为导电材料件,以限定出导电叶片。也就是说,通过将风轮410的叶片411采用导电材料制成,以使得叶片411能够形成第二电极220,从而便于利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产生等离子体。
可选地,叶片411采用铝材、钢材等材料制成,以使得叶片411形成铝片或钢片,从而使得该叶片411形成导电叶片,同时还可以提高叶片411的耐用性,进而延长叶片411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风轮410的至少一个叶片411的表面设有导电涂层,以限定出导电叶片。也就是说,形成为导电叶片的叶片411不限于采用导电材料件制成,也可采用塑料等不导电材料制成,且在叶片411的表面涂敷导电涂层,只需重新喷涂涂层,即可保证叶片411的放电效果,降低导电叶片的制造难度,同时还可降低导电叶片的维护难度。
可选地,导电涂层可采用钨、钼、铂等导电材料。
可选地,风轮410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二供电装置,第二供电装置与导电叶片电连接。第二供电装置用于给导电叶片供电,使得导电叶片的供电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同时还可使得导电叶片能够有效进行放电,便于在第一电极210和导电叶片之间形成电场,也就是便于利用第一电极210和导电叶片配合放电以产生等离子体,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第二供电装置可设在风轮410的下端。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供电装置通过导电部420与导电叶片电连接,其中,导电部420包括带电转轴421和导线422,具体为:如图7所示,风轮410的轴向一端设有带电转轴421,带电转轴421的一端与第二供电装置转动连接,带电转轴42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422与导电叶片连接,进而实现第二供电装置与导电叶片的电连接。
综上可知,本申请采用加热件300、第一电极210和叶片411的形式,利用第一电极210和导电叶片配合放电形成电场,电场的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在风机组件400的静止状态下,等离子体可对出风风道110内的风机组件400、导风板130等部件的表面进行预先杀菌处理,防止细菌或者灰尘积累后产生霉变;在风机组件400转动时,对经过风轮410的空气进行杀菌处理,从而使得经出风口120导出的空气干净,即达到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处理的目的。
可选地,第二电极220和风轮410为独立加工成型件,第二电极220固定连接至风轮410的叶片411。也就是说,不限于将部分叶片411设置成导电叶片,也可以设置单独的第二电极220,以降低叶片411的制造难度,同时将第二电极220固定连接至风轮410的叶片411上,此时第二电极220和第一电极210配合也可形成等离子体。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电极220固定连接至风轮410的叶片411上,也可省去支撑第二电极220的支撑件的设置,从而达到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以及简化空调室内机1000结构的目的。
可选地,当第二电极220和风轮410为独立加工成型件时,风轮410可采用塑料等不导电的材料,使得风轮410的生产制造成本低,且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寿命较长,同时质量轻,便于驱动,减少驱动能耗。
可选地,第一电极210形成为第一放电针211,第二电极220形成为第二放电针,加热件300上设有多个第一放电针211,多个第一放电针211沿加热件3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叶片411上设有多个第二放电针,多个第二放电针沿叶片4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这里可以理解为,当第一电极210形成为放电针时,第二电极220也形成为放电针,且第一放电针211设在加热件300上,第二放电针设在叶片411上,第一放电针211和第二放电针配合适于产生等离子体。
此外,在加热件300上设置多个第一放电针211,并将多个第一放电针211沿加热件3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以及将多个第二放电针沿叶片4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这样多个第一放电针211和多个第二放电针配合可产生较多数量的等离子体,提高杀菌效果。其中,多个第一放电针211沿加热件3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形式可参见图8和图9。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电极220形成为第二放电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第一电极210形成第一放电针211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第一电极210沿加热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电极220沿叶片411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就是说,不限于设置多个第一放电针211,并将多个第一放电针211沿加热件300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以及设置多个第二放电针,并将多个第二放电针沿叶片41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也可直接设置一体的第一电极210和一体的第二电极220,此时第一电极210沿加热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电极220沿叶片411的长度方向延伸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也可便于产生较多数量的等离子体,提高杀菌效果。其中,第一电极210沿加热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形式可参见图10和图11。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一电极210形成第一放电丝212或形成第一放电板时,第一电极210沿加热件300的长度方向延伸;相应地,当第二电极220形成第二放电丝或形成第二放电板时,第二电极220沿叶片411的长度方向延伸。
其中,将第二电极220形成为第二放电丝或形成第二放电板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可参见第一电极210形成第一放电丝212或第一放电板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可选地,如图12所示,风轮410包括多个叶片411,多个叶片411沿风轮410的周向间隔布置,第二电极220设于相邻两个叶片411之间。也就是说,第二电极220不限于固定连接在风轮410的叶片411上,也可固定在相邻两个叶片411之间,此时利用风机组件400支撑第二电极220,也可省去支撑第二电极220的支撑件的设置,也可达到降低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以及简化空调室内机1000结构的目的。
可选地,如图7所示,风机组件400还包括两个端板,风轮410的多个叶片411设置在两个端板之间,且多个叶片411沿着端板的周向间隔布置,相邻两个叶片411之间可以进行导风,实现风轮410的导风功能。
可选地,当第二电极220形成为第二导电针时,可在两个端板之间设置支撑板,多个第二导电针固定在两个端板之间的支撑板上,以实现将第二电极220设于相邻两个叶片411之间。
可选地,当第二电极220形成为第二导电丝或第二导电板时,第二导电丝或第二导电板可以固定连接在两个端板之间,以实现将第二电极220设于相邻两个叶片411之间。
具体地,第二导电丝或第二导电板的相对两端可分别插接在两个端板上,并与两个端板插接配合,以实现第二导电丝或第二导电板与两个端板的固定连接。
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本申请仅在两个叶片411之间第二电极220,由此可以简化风机组件400的结构,同时避免设置过多的第二电极220而影响风轮410的导风效果,提高产品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风轮410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二供电装置,第二供电装置与第二电极220电连接。第二供电装置用于给第二电极220供电,使得第二电极220的供电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同时还可使得第二电极220能够有效进行放电,便于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形成电场,也就是便于利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放电以产生等离子体,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可选地,第二供电装置形成高压电源,通过设置高压电源,可以使得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之间的高压电弧更加稳定,且高压电弧产生的等离子体数量多,杀毒效果好。
在具体的示例中,第二供电装置可以采用直流高压电源、脉冲高压电源或者交流高压电源等装置,提高等离子体的产生量,提高杀毒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二供电装置设在风轮410的轴向一端,在确保第二供电装置能够靠近第二电极220设置的同时,还可便于利用风轮410支撑第二供电装置,提高第二供电装置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3所示,风机组件400还包括驱动件430,驱动件430设置在风轮410的轴向的另一端,即驱动件430和第二供电装置布置在风轮410的相对两端,使得风机组件4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同时还可便于利用风轮410支撑驱动件430,以提高驱动件430的位置稳定性,这样驱动件430即可有效驱动风机组件400转动,以实现利用风轮410朝向出风风道110送风。
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驱动件430可设在风轮410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300和风轮410之间设有支撑架,第二电极220设于支撑架(该示例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第二电极220不限于设于风轮410,第二电极220也可设置在加热件300与风轮410之间,因第一电极210设在加热件300上,通过上述设置也可确保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能够产生等离子体。
需要说明的是,因第一电极210设于加热件300,将第二电极220设在加热件300和风轮410之间,不会因支撑架的设置而过多的增加空调室内机1000的生产成本,同时还不会增加空调室内机1000的机身厚度,从而保证空调室内机1000具有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整体厚度薄以及美观度高等优点。
可选地,支撑架上设有第三供电装置,第三供电装置与第二电极220电连接。第三供电装置用于给第二电极220供电,使得支撑架上的第二电极220的供电结构简单、便于维护,同时还可使得第二电极220能够有效进行放电。
可选地,第二供电装置可形成高压电源,例如:直流高压电源、脉冲高压电源或交流高压电源等,提高等离子体的产生量,提高杀毒效果。
其中,通过将第三供电装置设于支撑架,在确保第三供电装置能够靠近支撑架上的第二电极220设置的同时,还可便于利用支撑架支撑第三供电装置,提高第三供电装置的位置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室内机1000可以是挂壁式室内机,也可以是落地式室内机。其中,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1000因设有等离子体装置200,可使空调室内机1000具有第一杀菌模式和第二杀菌模式,空调室内机1000在第一杀菌模式下,风轮410停止转动,此时,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可以对空调室内机1000内部进行杀菌;空调室内机1000在第二杀菌模式下,风轮410转动,以朝向出风风道110送风,也就是驱动空气流通,同时,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随空气移动,进而可以对空调室内机1000外部进行杀菌,也就是对室内环境进行杀菌,有益用户健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综上所说,本申请的第一杀菌模式可以是空调室内机1000内部自清洁,第二杀菌模式可以是空调室内机1000对外清洁。
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4所示,在开启空调室内机1000后,首先判断用户是否需要进行杀菌处理,当判断用户选择无需进行杀菌处理时,直接启动风机组件400,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0的制冷/制热模式;当判断用户需要进行杀菌处理时,同时判断用户选择的杀菌模式,在选择第一杀菌模式下,驱动件430停止工作,以使得风轮410静止不动,且导风板130关闭出风口120,第一供电装置500控制第一电极210放电,第二供电装置或第三供电装置控制第二电极220放电,利用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产生等离子体,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对风机组件400、导风板130的表面进行杀菌处理,且在处理完成后,还可控制驱动件430驱动风轮410转动,以及控制导风板130开启以打开出风口120,便于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在选择第二杀菌模式下,驱动件430开始工作,驱动件430驱动风轮410转动,且导风板130开启以打开出风口120,同时第一供电装置500控制第一电极210放电,第二供电装置或第三供电装置控制第二电极220放电,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配合产生等离子体,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对流经出风风道110的空气进行处理,同时部分等离子体可以跟随空气流动至室内,进而实现对室内环境进行杀菌,且在处理的过程中,风轮410继续转动,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等离子体装置200产生等离子束的具体原理、过程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外壳设有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
等离子体装置和加热件,所述等离子体装置和所述加热件均设于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等离子体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设于所述加热件,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配合放电以产生等离子体;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朝向所述出风风道送风的风轮,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风轮的进风侧或出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固定连接于所述加热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一供电装置,所述第一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第一放电针、第一放电丝或第一放电板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风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的至少一个叶片为导电叶片,所述导电叶片限定出所述第二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的至少一个叶片整体为导电材料件或所述风轮的至少一个叶片的表面设有导电涂层,以限定出所述导电叶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风轮为独立加工成型件,所述第二电极固定连接至所述风轮的叶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为第一放电针,所述第二电极形成为第二放电针,所述加热件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针,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针沿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叶片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二放电针,多个所述第二放电针沿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加热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极沿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风轮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电极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的轴向一端设有第二供电装置,所述第二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和所述风轮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第二电极设于所述支撑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三供电装置,所述第三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CN202223218612.7U 2022-11-30 2022-11-30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8672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8612.7U CN218672391U (zh) 2022-11-30 2022-11-30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8612.7U CN218672391U (zh) 2022-11-30 2022-11-30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2391U true CN218672391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2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8612.7U Active CN218672391U (zh) 2022-11-30 2022-11-30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2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14268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5465877A (zh) 杀菌加湿空气净化型取暖器
KR20180010881A (ko) 공기조화기
KR102389233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4896560A (zh) 杀菌加湿空气净化型取暖器
KR102389228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86723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3339894A (zh) 一种杀菌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64525A (zh) 一种家用太阳能新风节能空调一体机
CN114484837A (zh) 双风道组件和空气净化干手机
CN21891514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561743A (zh) 一种灭菌空调室内机以及采用该空调室内机的灭菌方法
KR101090214B1 (ko) 은이온세정기가 구비된 공기조화장치
CN213883058U (zh) 充电座及清洁机器人组件
CN213666879U (zh) 一种具有热风装置的抽屉
CN21446896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10373694U (zh) 一种模拟3d仿真火焰的消毒取暖器
CN111878432A (zh) 一种充电式的杀菌风扇
CN117989597A (zh) 风轮组件和空调器
KR102521666B1 (ko) 자외선 살균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CN211526562U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用的杀菌结构
CN215295138U (zh) 一种带有灭菌模块的空调器
CN216281829U (zh) 一种家用冷暖风机
CN217464625U (zh) 浴霸
CN21867241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