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1439U - 一种三脚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脚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1439U
CN218671439U CN202222986240.6U CN202222986240U CN218671439U CN 218671439 U CN218671439 U CN 218671439U CN 202222986240 U CN202222986240 U CN 202222986240U CN 218671439 U CN218671439 U CN 218671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haped frame
connecting portion
face gear
brac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862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Duoman Yanxu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Duoman Yanxu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Duoman Yanxu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Duoman Yanxu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862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1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1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1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三脚支架,包括U形架、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所述U形架的下端与中间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之间设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上设有摄影器材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杆的轴线A一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三脚支架,解决了现有三脚架不便携带且功能单一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三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脚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摄影三脚架的结构均是三根支撑杆连接一个中心连接件,中心连接件再穿过中轴,从而形成稳固支撑三脚架。
现有摄影三脚架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结构因为三根支撑杆均是连接在一个中心点,折叠状态也仅能朝向中轴方向折叠,也即是,采用类似伞状的折叠方式,而为保证有足够支撑力,现有的每根支撑杆的直径大概有2cm以上甚至超过3cm,三根支撑杆再加中轴,经过收纳折叠后,会形成一个较粗的圆柱体结构,折叠后的尺寸直径大约有7cm以上,而大体积的圆柱体结构放入摄影包,会过度占用摄影包内的空间,因此,使用者都是将折叠后的摄影三脚架外挂在包外,携带很不方便。
此外,部分专业摄影者因需携带较多镜头和机身,摄影包重量较重,有时候会携带具有拉杆的摄影包或拉杆箱,而现有的摄影三脚架功能单一,无法代替拉杆为摄影包的携带提供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脚支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脚支架,包括U形架、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所述U形架的下端与中间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之间设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上设有摄影器材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杆的轴线A一致。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因此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够相对于U形架进行转动,由于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之间设有水平杆,也即是,在转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够相对于水平杆转动,由于U形架的下端与中间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杆的轴线A一致,因此,中间支撑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能够实现同轴转动,在此情况下,则能够使得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变形为处于同一平面的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操作,实现三脚支撑的状态。
综上,本设计与传统的三脚架将支撑杆呈伞状收拢并折叠呈柱状的设计完全不同,由于可以折叠呈平面结构,这样的扁平体积有利于放入摄影包内或摄影包的电脑层,不占用空间,不用再外挂包外,携带更为便捷。其次,因为平面结构设计,折叠后,三根支撑杆在一个平面上,可以利用其中二根或者三根支撑杆锁扣在摄影包或箱的背面上作为拉杆,故三脚架即是拉杆又是三脚架,相当于隐藏了三脚架。通过这样结构设计的拉杆摄影包或箱无需再额外携带三脚架。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能够扩展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支撑间距,提升三脚架的支撑稳定性,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包括连接杆和支撑杆,两个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相对于连接杆转动连接且二者的转动轴线L与水平杆的轴线A垂直。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水平杆上的摄影器材固定装置保持垂直状态,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水平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第三转动连接部和第四转动连接部。
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各组件之间的安装,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对称设置在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的外侧,所述第三转动连接部和第四转动连接部对称设置在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的内侧。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在对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进行角度调节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调整到位后位置的相对稳定,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均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套筒和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细颈部和第一端面齿轮,所述第一细颈部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细颈部的另一端与第一端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细颈部位于第一通孔内且二者之间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螺纹柱的一端与U形架的上端支臂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面齿轮,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与第一螺纹柱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水平杆上的摄影器材固定装置能够在垂直状态的位置锁定,所述第三转动连接部和第四转动连接部均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套筒和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细颈部和第三端面齿轮,所述第二细颈部的一端与水平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细颈部的另一端与第三端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细颈部位于第二通孔内且二者之间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螺纹柱的一端与U形架的上端支臂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端面齿轮,所述第二套筒内设有与第二螺纹柱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进一步的,为了达到更稳定的转动连接效果,所述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的中部均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端面齿轮、第二端面齿轮、第三端面齿轮、第四端面齿轮、第一细颈部和第二细颈部的中部均设有与对应的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实现对摄影器材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所述摄影器材固定装置包括中轴杆,所述水平杆的中部设有调节孔,所述中轴杆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其固定安装在调节孔内。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支撑杆的长度,所述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中轴杆均为伸缩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因此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够相对于U形架进行转动,由于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之间设有水平杆,也即是,在转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能够相对于水平杆转动,由于U形架的下端与中间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杆的轴线A一致,因此,中间支撑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能够实现同轴转动,在此情况下,则能够使得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变形为处于同一平面的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操作,实现三脚支撑的状态。
综上,本设计与传统的三脚架将支撑杆呈伞状收拢并折叠呈柱状的设计完全不同,由于可以折叠呈平面结构,这样的扁平体积有利于放入摄影包内或摄影包的电脑层,不占用空间,不用再外挂包外,携带更为便捷。其次,因为平面结构设计,折叠后,三根支撑杆在一个平面上,可以利用其中二根或者三根支撑杆锁扣在摄影包或箱的背面上作为拉杆,故三脚架即是拉杆又是三脚架,相当于隐藏了三脚架。通过这样结构设计的拉杆摄影包或箱无需再额外携带三脚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撑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根支撑杆都在同一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支撑杆撑开状态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同一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三根支撑杆均不在同一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U形架1;中间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一转动连接部5;第二转动连接部6;水平杆7;连接杆9;第三转动连接部11;第四转动连接部12;第一套筒13;第一螺纹柱14;第一细颈部15;第一端面齿轮16;第一通孔17;第二端面齿轮18;第二套筒19;第二螺纹柱20;第二细颈部21;第三端面齿轮22;第二通孔23;第四端面齿轮24;导向柱25;导向孔26;中轴杆2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脚支架,包括U形架1、中间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U形架1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部5和第二转动连接部6,U形架1的下端与中间支撑杆2固定连接,U形架1的上端两支臂之间设有水平杆7,水平杆7上设有摄影器材固定装置,第一转动连接部5和第二转动连接部6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杆7的轴线A一致。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U形架1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部5和第二转动连接部6,因此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能够相对于U形架1进行转动,由于U形架1的上端两支臂之间设有水平杆7,也即是,在转动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能够相对于水平杆7转动,由于U形架1的下端与中间支撑杆2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连接部5和第二转动连接部6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杆7的轴线A一致,因此,中间支撑杆2分别与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之间能够实现同轴转动,在此情况下,则能够使得中间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变形为处于同一平面的状态,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中间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操作,实现三脚支撑的状态。
综上,本设计与传统的三脚架将支撑杆呈伞状收拢并折叠呈柱状的设计完全不同,由于可以折叠呈平面结构,这样的扁平体积有利于放入摄影包内或摄影包的电脑层,不占用空间,不用再外挂包外,携带更为便捷。其次,因为平面结构设计,折叠后,三根支撑杆在一个平面上,可以利用其中二根或者三根支撑杆锁扣在摄影包或箱的背面上作为拉杆,故三脚架即是拉杆又是三脚架,相当于隐藏了三脚架。通过这样结构设计的拉杆摄影包或箱无需再额外携带三脚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使得能够扩展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之间的支撑间距,提升三脚架的支撑稳定性,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均包括连接杆9和支撑杆,两个连接杆9分别与第一转动连接部5和第二转动连接部6连接,支撑杆相对于连接杆9转动连接并通过锁扣锁定连接且二者的转动轴线L与水平杆7的轴线A垂直。锁扣设计为现有设计。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使得水平杆7上的摄影器材固定装置保持垂直状态,U形架1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水平杆7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第三转动连接部11和第四转动连接部12。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更好的实现各组件之间的安装,第一转动连接部5和第二转动连接部6对称设置在U形架1的上端两支臂的外侧,第三转动连接部11和第四转动连接部12对称设置在U形架1的上端两支臂的内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使得在对中间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进行角度调节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调整到位后位置的相对稳定,第一转动连接部5和第二转动连接部6均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套筒13和第一螺纹柱14,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细颈部15和第一端面齿轮16,第一细颈部15的一端与连接杆9固定连接,第一细颈部15的另一端与第一端面齿轮16固定连接,第一套筒13上设有第一通孔17,第一细颈部15位于第一通孔17内且二者之间转动配合,第一螺纹柱14的一端与U形架1的上端支臂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柱1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面齿轮18,第一套筒13内设有与第一螺纹柱14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具体的,当操作第一套筒13转动时,则第一螺纹柱14与第一套筒13之间螺纹转动,此过程中第一端面齿轮16和第二端面齿轮18逐渐靠近,直至第一螺纹柱14与第一套筒13之间转动至无法继续转动时,则第一端面齿轮16和第二端面齿轮18啮合,从而实现角度位置的锁定。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5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使得水平杆7上的摄影器材固定装置能够在垂直状态的位置调节和锁定,第三转动连接部11和第四转动连接部12均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套筒19和第二螺纹柱20,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细颈部21和第三端面齿轮22,第二细颈部21的一端与水平杆7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细颈部21的另一端与第三端面齿轮22固定连接,第二套筒19上设有第二通孔23,第二细颈部21位于第二通孔23内且二者之间转动配合,第二螺纹柱20的一端与U形架1的上端支臂的内侧固定连接,第二螺纹柱20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端面齿轮24,第二套筒19内设有与第二螺纹柱20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具体的,当操作第二套筒19转动时,则第二螺纹柱20与第二套筒19之间螺纹转动,此过程中第三端面齿轮22和第四端面齿轮24逐渐靠近,直至第二螺纹柱20与第二套筒19之间转动至无法继续转动时,则第三端面齿轮22和第四端面齿轮24啮合,从而实现摄影器材固定装置垂直状态的锁定。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达到更稳定的转动连接效果,第一螺纹柱14和第二螺纹柱20的中部均设有导向柱25,第一端面齿轮16、第二端面齿轮18、第三端面齿轮22、第四端面齿轮24、第一细颈部15和第二细颈部21的中部均设有与对应的导向柱25配合的导向孔26。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方便实现对摄影器材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摄影器材固定装置包括中轴杆27,水平杆7的中部设有调节孔,中轴杆27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其固定安装在调节孔内。当需要调整中轴杆27的高度时,松开螺纹紧固件,调整中轴杆27位于调节孔内的位置,之后再锁紧螺纹紧固件即可,中轴杆27和螺纹紧固件为现有设计。
当中轴杆27固定在水平杆7上时,则由于第三转动连接部11和第四转动连接部12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中轴杆27一直处于垂直状态,再通过操作三转动连接部11和第四转动连接部12的第二套筒19,即可实现中轴杆27垂直状态的锁定。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为了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支撑杆的长度,中间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中轴杆27均为伸缩杆。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中,可通过具体的尺寸设计,实现三脚架平面折叠后,形成大约厚度为2-5cm,宽度为15-30cm,长度为20-50cm的平面结构,更容易与现有的常规摄影包的尺寸相适应。
为了达到更好的运用效果,较优的,中间支撑杆2顶部可设置通用标准螺纹栓,以及U形架1底部具有通用标准螺纹孔,通用标准螺纹栓和通用标准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实现中间支撑杆2和U形架1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在需要的场景下,可以拆卸下中间支撑杆2,直接在中轴杆27的顶部用通用标准螺纹栓安装摄影云台,此时,可演变出独立的摄影独脚架。
在三脚架支撑稳定后,由于水平杆7可以按水平杆7的轴线A转动达到任意角度的调节和锁定,在中轴杆27的底部可设置通用标准螺纹孔,可以与连接有通用标准螺纹栓的延长杆配合连接,此时通过中轴杆27倒置,或倾斜任意角度,可以实现低角度或者高角度拍摄,此时三脚架可演变为摇臂式三脚架。
以上进一步优化实施:
在以上描述的水平杆7任意角度锁定及以上描述的中轴杆27方向任意角度调节和锁定下,通过中轴杆27或将中轴杆27置换为附件套筒并通过紧固件锁紧,套筒分为套管和中间杆,此时中轴杆27(紧固件不锁紧)或者套管内的中间杆可以实现视频拍摄时需要的任意角度的直线滑轨运镜拍摄,具体的运用方式与现有设计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套筒分为套管和中间杆,套管外径和中轴杆27一样,既可以像中轴杆27一样固定在水平杆7上并被锁紧,中间杆顶部通过通用螺纹栓和云台连接,并固定摄影器材,套管内壁有凸起的导向槽,中间杆有凹的导向槽,中间杆在套管内按长度方向可以移动,导向槽是为了阻止中间杆和套筒按轴心旋转,通过手动或者电动推进,形成直线滑轨式移动。
本技术方案的具体操作为:
先操作中间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3或第二支撑杆4,之后再操作与该支撑杆对应的第一套筒13,当操作第一套筒13转动时,则第一螺纹柱14与第一套筒13之间螺纹转动,此过程中第一端面齿轮16和第二端面齿轮18逐渐靠近,直至第一螺纹柱14与第一套筒13之间转动至无法继续转动时,则第一端面齿轮16和第二端面齿轮18啮合,从而实现对应支撑杆的角度位置的锁定。
由于第三转动连接部11和第四转动连接部12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中轴杆27一直处于垂直状态,再通过操作第二套筒19,即可实现中轴杆27垂直状态的锁定,具体锁紧原理同上。
上述实施例中,较优的,端面齿轮(第一端面齿轮16、第二端面齿轮18、第三端面齿轮22和第四端面齿轮24)的齿为三角齿,三角齿在保证具有端面啮合锁紧效果的同时,可尽可能的减小端面齿轮对第一螺纹柱14和第一套筒13之间以及第二螺纹柱20和第二套筒19之间螺纹配合的影响,从而便于在操作第一套筒13或者第二套筒19的过程中,即可实现对应支撑杆的角度的锁紧或者中轴杆垂直状态的锁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三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架、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所述U形架的下端与中间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之间设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上设有摄影器材固定装置,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的转动轴线与水平杆的轴线A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包括连接杆和支撑杆,两个连接杆分别与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相对于连接杆转动连接且二者的转动轴线L与水平杆的轴线A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分别与水平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第三转动连接部和第四转动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对称设置在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的外侧,所述第三转动连接部和第四转动连接部对称设置在U形架的上端两支臂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均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套筒和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细颈部和第一端面齿轮,所述第一细颈部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细颈部的另一端与第一端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筒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细颈部位于第一通孔内且二者之间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螺纹柱的一端与U形架的上端支臂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面齿轮,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与第一螺纹柱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动连接部和第四转动连接部均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套筒和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细颈部和第三端面齿轮,所述第二细颈部的一端与水平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细颈部的另一端与第三端面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细颈部位于第二通孔内且二者之间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螺纹柱的一端与U形架的上端支臂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另一端设有第四端面齿轮,所述第二套筒内设有与第二螺纹柱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的中部均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一端面齿轮、第二端面齿轮、第三端面齿轮、第四端面齿轮、第一细颈部和第二细颈部的中部均设有与对应的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三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器材固定装置包括中轴杆,所述水平杆的中部设有调节孔,所述中轴杆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其固定安装在调节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三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中轴杆均为伸缩杆。
CN202222986240.6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三脚支架 Active CN218671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6240.6U CN218671439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三脚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86240.6U CN218671439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三脚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1439U true CN21867143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7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86240.6U Active CN218671439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三脚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1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50402U (zh) 一种宠物帐篷支架结构
CN209192262U (zh) 用于无人机的起降平台
CN218671439U (zh) 一种三脚支架
CN208222028U (zh) 一种带三脚架的自拍杆
CN108418531A (zh) 折叠式光伏电池组件及光伏发电装置
CN218671440U (zh) 一种摄影包
CN215522759U (zh) 一种工程造价用便携式测量平台
CN115751108A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碳纤维三脚架
CN215981783U (zh) 一种复合式投影装置
CN214839833U (zh) 一种便携式摄影机支撑架
CN105508839B (zh) 多功能三脚架
CN212782327U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施工模拟的装置
CN213042109U (zh) 一种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装置
CN217365179U (zh) 一种折叠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防蚊蚊帐
CN203638089U (zh) 收放起落架及无人飞行器
CN209164996U (zh) 一种全景相机用自拍杆
CN205197225U (zh) 一种吊伞的角度调节机构
CN220152322U (zh) 一种方便折叠收纳的摄像云台用支撑架
CN212805085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三脚架
CN207202598U (zh) 一种可折叠展示架
CN220491571U (zh) 一种展示板的角度调节结构
CN217870136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示警引导装置
AU2021103615A4 (en)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High Shooting Bracket for Forest Canopy Images
CN212028967U (zh) 一种动漫设计用影视支架
CN210771181U (zh) 一种低视角摄影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