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7170U -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7170U
CN218667170U CN202222950555.5U CN202222950555U CN218667170U CN 218667170 U CN218667170 U CN 218667170U CN 202222950555 U CN202222950555 U CN 202222950555U CN 218667170 U CN218667170 U CN 218667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construction
support bracket
bridge constructi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505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磊
毛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13th Engineering Bureau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13th Engineering Bureau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13th Engineering Bureau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13th Engineering Bureau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505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7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7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7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包括支撑座、支撑架、对称设在支撑座与支撑架之间的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控制器,所述支撑座底部设有底板,支撑架一端设有施工台,支撑架另一端设有储物筐,支撑架两侧均设有防侧翻机构,施工台远离储物筐的一端铰接有安全门,安全门自由端与施工台卡紧连接,底板底部对称设有若干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底板底部还对称设有若干万向轮,底板表面一端设有推杆,解决了传统的桥梁施工用的支撑托架无法根据不同高度的桥梁来调节其支撑的高度位置,而需额外重新制作新的规格的支撑托架,耗时费力,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背景技术
桥梁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其主要是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以供车辆行人等顺利通行,而在桥梁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桥梁的位置较高,所以常需要支撑托架来帮助施工工人升降进行正常的施工。
现有的支撑托架高度位置是固定不可调的,在需要对不同高度的桥梁进行支撑时,就得重新焊接制作不同规格的支撑托架,降低了桥梁施工建设的效率,增加了建设成本,因此,发明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桥梁施工用的支撑托架无法根据不同高度的桥梁来调节其高度位置,而需额外重新制作新的规格的支撑托架,耗时费力,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包括支撑座、可容施工工人进行施工作业的支撑架、对称设在支撑座与支撑架之间的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控制器,所述支撑座底部设有底板,支撑架一端设有施工台,支撑架另一端设有储物筐,支撑架两侧均设有用于保护支撑架的防侧翻机构,施工台远离储物筐的一端铰接有安全门,安全门自由端与施工台卡紧连接,底板底部对称设有若干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底板底部还对称设有若干万向轮,底板表面一端设有推杆。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带动支撑架的升降,依据所需进行施工的桥梁的高度来对支撑架以及施工台实现高度的调节,同时第一电动伸缩杆还为对支撑架提供了支撑与结构的巩固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电动伸缩杆、万向轮和推杆,便于对整个结构在前进移动和原地停止固定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便于结构的位置调节以及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固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物筐,便于容纳放置施工工具,无需建筑个人耗时费力地来回拿取所需工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防侧翻机构,为支撑架和施工台起到两侧结构的稳定与保护作用,防止支撑架和施工台向两侧发生翻倒而引发安全事故,为施工个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保护。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电动升降杆来调节施工台的高度,进而实现对施工工人的施工高度进行调节,无需根据桥梁的施工高度来制订特定高度的支撑托架,大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储物筐容纳施工工具,大大地节省了施工工人来回拿取施工工具的时间与体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传统的桥梁施工用的支撑托架无法根据不同高度的桥梁来调节其支撑的高度位置,而需额外重新制作新的规格的支撑托架,耗时费力,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防侧翻机构包括分别由若干直杆通过首尾铰接连接的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相互交叉并于交叉处铰接,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均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靠近支撑座的一端均与支撑座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分别滑动连接在支撑座板与支撑架两侧,对支撑架两侧进行支撑,避免支撑架以及施工台向两侧翻倒而引发安全事故,通过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相互交叉并铰接,不仅使支撑效果更佳,而且不对施工台的升降造成运动干涉的影响。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两侧的防侧翻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的交叉铰接处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杆,便于连接两个防侧翻机构,同时还可使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的升降收放动作同步,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使结构更牢固、稳定。
进一步,所述支撑座两侧对称设有位于防侧翻机构外侧的导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的交叉铰接处均可拆卸连接有套环,套环内壁与导杆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导杆与套环,便于对第一折叠杆与第二折叠杆的各个连接杆中心铰接处的运动进行在同一竖直方向上的统一限制,防止其沿着水平方向运动而影响支撑架的平衡,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两侧均设有第一滑槽,支撑座两侧均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折叠杆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第一折叠杆另一端设有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第二折叠杆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第二折叠杆另一端设有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块。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三滑块与第一滑槽的滑动连接,以及第二滑块和第四滑块与第二滑槽的滑动连接,便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在支撑座和支撑架两侧的滑动,同时还对支撑座与支撑架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所述储物筐顶部竖直向上依次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储物筐,各个储物筐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通过设置多个储物筐在竖直方向上的堆叠,便于放置容纳更多数量的施工工具,避免施工类型复杂而施工工具用一个储物筐装不下的情况,节省了空间,使空间利用率更优化。
进一步,所述施工台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安全门自由端顶部设有安装凸块,安装凸块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匹配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卡块。通过设置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安装卡块的三者之间的配合,便于对安全门的运动进行限制,从而对施工工人的施工安全提供保护。
进一步,所述施工台两侧均匀设有若干通槽。提供在施工台侧面开设多个通槽,便于在提供结构稳定的同时还减少了制造材料的使用,同时还减轻了结构本身的重量,节约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所述施工台两侧上表面均设有护栏。通过设置护栏,便于施工工人在需要时通过抓住护栏得到支撑与稳定,同时还可防止施工工人发生翻倒,从而为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保护。
进一步,所述施工台一端外侧对称设有位于安全门下方的安装卡扣,安装卡扣可拆卸连接有挂梯。通过设置安装卡扣和挂梯,便于施工工人通过挂在施工台上的挂梯进行攀爬,以便于应对施工台无法升降或停电等特殊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的结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的施工台与安全门的结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撑座1、支撑架2、底板3、施工台4、通槽5、护栏6、储物筐7、安装板8、直杆9、第一折叠杆10、第二折叠杆11、导杆12、套环13、第一滑槽14、第二滑槽15、第一滑块16、安全门17、第一安装孔18、安装卡块19、安装卡扣20、挂梯21、万向轮22、推杆23、防滑垫24、安装凸块25、第一电动伸缩杆26、第二电动伸缩杆27。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座1、可容施工工人进行施工作业的支撑架2、对称设在支撑座1与支撑架2之间的第一电动伸缩杆26和控制器,支撑座1底部设有底板3,支撑架2右端设有施工台4,施工台4前后两侧均匀设有多个通槽5,施工台4前后两侧上表面均设有护栏6,支撑架2左端设有储物筐7,在具体需要时,储物筐7顶部还可以竖直向上依次可拆卸连接多个储物筐7,各个储物筐7之间均可拆卸连接一个安装板8。
如图1所示,支撑架2前后两侧均设有用于保护支撑架2的防侧翻机构,防侧翻机构包括分别由三根直杆9通过首尾铰接连接的第一折叠杆10和第二折叠杆11,第一折叠杆10和第二折叠杆11相互交叉并于交叉处铰接,支撑架2前后两侧的防侧翻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有三根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第一折叠杆10和第二折叠杆11的交叉铰接处可拆卸连接,支撑座1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位于防侧翻机构外侧的导杆12,第一折叠杆10和第二折叠杆11的交叉铰接处均可拆卸连接有套环13,套环13内壁与导杆12滑动连接,第一折叠杆10和第二折叠杆11靠近支撑架2的一端均与支撑架2滑动连接,第一折叠杆10和第二折叠杆11靠近支撑座1的一端均与支撑座1滑动连接,支撑架2两侧均设有第一滑槽14,支撑座1两侧均设有第二滑槽15,第一折叠杆10顶端设有与第一滑槽14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16,第一折叠杆10底端设有与第二滑槽15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第二折叠杆11顶端设有与第一滑槽14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第二折叠杆11底端设有与第二滑槽15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块。
如图1所示,施工台4远离储物筐7的一端铰接有安全门17,安全门17自由端与施工台4卡紧连接,如图2所示,施工台4右端上表面设有第一安装孔18,安全门17自由端顶部设有安装凸块25,安装凸块25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8匹配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18和第二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卡块19。如图1所示,施工台4右端外侧对称设有位于安全门17下方的安装卡扣20,安装卡扣20可拆卸连接有挂梯21,底板3底部对称分别设有一共四根第二电动伸缩杆27,第二电动伸缩杆27底部均设有防滑垫24,第一电动伸缩杆26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7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底板3底部还对称设有一共四个万向轮22,底板3表面左端设有推杆23,万向轮22底部最低点与底板3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电动伸缩杆27的最大伸长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先将整个支撑托架结构通过推杆23推动使万向轮22转动,将整个支撑托架移动至施工位点,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27下降,直至第二电动伸缩杆27的最低面位于万向轮22的最低点下方,使得万向轮22悬空,从而限制整个支撑托架的移动。接着控制器控制调整第一电动伸缩杆26下降至最低位置,施工工人将施工工具放入置物筐内,若施工台4所处高度足够低,施工工人可通过拔出安装卡块19将安全门17转动打开后直接跨入施工台4内,然后将安全门17通过安装卡块19锁紧,若施工台4调节下降至最低位置后其所处高度仍旧较高,可通过打开安全门17然后攀爬挂梯21进入施工台4内。接着再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升降杆带动支撑架2向上升起,使施工工人上升至足够的施工高度时,便停止第一电动升降杆的升起,然后施工工人便可开始在施工台4上进行桥梁的施工工作,当需要前往高度更高或更低的桥梁处施工时,只需要调节第二电动伸缩杆27和万向轮22将施工台4移动至施工点,再调节第一电动伸缩杆26的高度即可。在施工台4升起或下降的过程中,第一折叠杆10和第二折叠杆11的顶部或底部沿着第一滑槽14或第二滑槽15上相向及相离滑动,而第一折叠杆10和第二折叠杆11两者的三个铰接中心均沿着导杆12进行升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电动升降杆来调节施工台4的高度,进而实现对施工工人的施工高度进行调节,无需根据桥梁的施工高度来制订特定高度的支撑托架,大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储物筐7容纳施工工具,大大地节省了施工工人来回拿取施工工具的时间与体力,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27和万向轮22,实现了对支撑架2的移动与固定,解决了传统的桥梁施工用的支撑托架无法根据不同高度的桥梁来调节其支撑的高度位置,而需额外重新制作新的规格的支撑托架,耗时费力,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可容施工工人进行施工作业的支撑架、对称设在支撑座与支撑架之间的第一电动伸缩杆和控制器,所述支撑座底部设有底板,支撑架一端设有施工台,支撑架另一端设有储物筐,支撑架两侧均设有用于保护支撑架的防侧翻机构,施工台远离储物筐的一端铰接有安全门,安全门自由端与施工台卡紧连接,底板底部对称设有若干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和第二电动伸缩杆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底板底部还对称设有若干万向轮,底板表面一端设有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翻机构包括分别由若干直杆通过首尾铰接连接的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相互交叉并于交叉处铰接,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靠近支撑架的一端均与支撑架滑动连接,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靠近支撑座的一端均与支撑座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两侧的防侧翻机构之间可拆卸连接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两侧的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的交叉铰接处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两侧对称设有位于防侧翻机构外侧的导杆,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的交叉铰接处均可拆卸连接有套环,套环内壁与导杆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两侧均设有第一滑槽,支撑座两侧均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折叠杆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第一折叠杆另一端设有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第二折叠杆一端设有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三滑块,第二折叠杆另一端设有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筐顶部竖直向上依次可拆卸连接有若干储物筐,各个储物筐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安装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台一侧设有第一安装孔,安全门自由端顶部设有安装凸块,安装凸块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匹配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台两侧均匀设有若干通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台两侧上表面均设有护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台一端外侧对称设有位于安全门下方的安装卡扣,安装卡扣可拆卸连接有挂梯。
CN202222950555.5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Active CN218667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0555.5U CN218667170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50555.5U CN218667170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7170U true CN218667170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8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50555.5U Active CN218667170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7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59620U (zh) 一种桥梁拆除施工用防护围栏
CN218667170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支撑托架
KR20120131896A (ko) 수직·수평 붐대 구성의 이동식 유압크레인
RU2736256C2 (ru) Сборный защитный экран для ограждения по периметру
CN218815057U (zh) 一种房建用施工脚手架
CN107487723B (zh) 一种变电检修用起重装置
CN211200105U (zh) 一种桥梁建设用吊篮
CN211899720U (zh) 一种建筑施工悬挑式移动落料平台
CN210152209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操作架
CN217106042U (zh)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CN213391144U (zh)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内顶外爬式模架施工平台
CN116216547B (zh) 一种防侧翻起重机系统及其防侧翻方法
CN214459695U (zh) 一种桥梁盖梁施工安全防护平台
CN213011675U (zh) 一种桥梁施工用吊运装置
CN214462523U (zh) 一种液压爬模用导轨结构
CN213654167U (zh) 一种室内装修用可调节脚手架
CN214328569U (zh) 一种桥梁作业平台
CN215107142U (zh) 一种临空悬挑移动操作平台
CN216336277U (zh) 一种基于塔吊标准节的临时支撑架底部连接结构
CN218320537U (zh) 一种可调式施工支撑结构台
CN212535000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吊装施工脚手架
CN220978760U (zh) 一种电梯井架施工平台
CN219100654U (zh) 建筑施工支架
CN219059723U (zh) 湿接缝连接模组
CN212562401U (zh) 一种既有建筑空调外机安装与检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