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4925U - 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4925U
CN218654925U CN202223303013.5U CN202223303013U CN218654925U CN 218654925 U CN218654925 U CN 218654925U CN 202223303013 U CN202223303013 U CN 202223303013U CN 218654925 U CN218654925 U CN 218654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flow
module
meshes
exhaust gas
gas cycl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30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星
迟玉斌
于海波
戴杰
尹博
李海龙
张记锁
夏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 Yubin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aixin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aixin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aixin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30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4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4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4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属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包括旋风式除尘器、电凝并模块和电晕放电模块,其中所述旋风式除尘器包括筒体、锥体、与筒体成切向布置的进气管、出气端和排尘口,所述电晕放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且所述电晕放电模块能够旋转;所述电凝并模块设置在进气管中,所述电凝并模块包括气流网孔板和布置在气流网孔板上的多个鲍尔环结构形式的放电导体花,其中所述气流网孔板上设置有多个气流网孔,气流网孔中设置有放电导体花。

Description

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
背景技术
不论是工业上还是餐饮业上产生的油烟废气已经明显影响了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现有的油烟净化装置虽然采用了电凝并和电晕放电的技术,但是由于油烟废气中的油烟颗粒会随着使用时间不断沉积到电凝并和电晕放电的相关部件,从而导致处理效率明显降低,甚至需要定期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清洗。
另外,为了提高油烟废气的处理效果,其中的电凝并模块和电晕放电部件都需要不断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能够更好地处理油烟废气,尤其是通过优化后的电凝并模块可以高效率地处理油烟废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所述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包括旋风式除尘器、电凝并模块和电晕放电模块,
其中所述旋风式除尘器包括筒体、锥体、与筒体成切向布置的进气管、出气端和排尘口,
所述电晕放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且所述电晕放电模块能够旋转;
所述电凝并模块设置在进气管中,所述电凝并模块包括气流网孔板和布置在气流网孔板上的呈同心圆环的多个鲍尔环结构形式的放电导体花,其中所述气流网孔板上设置有多个气流网孔,气流网孔中设置有放电导体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网孔在气流网孔板上布置成多个同心圆环,并且每个同心圆环的气流网孔之间的气流网孔间隔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气流网孔的中心区域上设置有一个放电导体花,每个放电导体花包括多个沿着形成气流网孔的空间壁上间隔交错分布的舌片,多个舌片之间通过导电线连接,
所述气孔网孔内除所述多个舌片之外的中心区域形成允许油烟废气通过的通气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流网孔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每个气流网孔内的多个所述舌片呈现由花瓣形成的圆环形式,通气孔是圆形的;
相邻的放电导体花分别接在交流高压电源高压极和接地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晕放电模块包括中心管、位于中心管上间隔分布的多个钨丝盘,其中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固定到出气端的底面上,
其中,每个所述钨丝盘包括内环、外环和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多根钨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环和外环是同心的并且位于同一高度水平上;或者
所述内环和外环是同心的但是位于不同的高度水平上,所述钨丝相对于中心管的中心轴线成30-60度的夹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端整体的形状为锥形,所述出气端包括位于中央的空腔和围绕空腔的实体部,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实体部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央的空腔的横截面从下至上逐渐变大直至最后部分保持恒定,所述中心管的长度小于筒体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中心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轮与电机的驱动齿轮配合,并且由电机驱动旋转,电机设置在筒体内或筒体外。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中的电凝并模块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中的电凝并模块的示意图;
图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中的电凝并模块的示意图;
图2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中的电凝并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中的绞笼式电晕放电模块的示意图;
图4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中的静态吸附板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图1所示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中的静态吸附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本文所述的动态的含义是指相应的装置或部件中的某一部分是可以旋转的或转动的,而不是始终静止不动的。相对地,静态的含义就是指该部件的整体或其中的部分是静止不动的。
参见图1A,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的横截面示意图。该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包括旋风式除尘器、电晕放电模块10和电凝并模块20。
所述旋风式除尘器包括筒体54、锥体52、进气管101、出气端102和排尘口53。电晕放电模块10设置在所述筒体54内,电凝并模块20设置在进气管101中。
参见图1B,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烟废气旋风静态净化器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地,该油烟废气旋风静态净化器包括旋风式除尘器、电晕放电模块10、电凝并模块20和静态吸附模块30。
所述旋风式除尘器包括筒体54、锥体52、进气管101、出气端102和排尘口53。电晕放电模块10设置在所述筒体54内,电凝并模块20设置在进气管101中。静态吸附模块30设置在出气端102中。
如图1A和1B所示,待净化的油烟废气通过进气管101中的电凝并模块20沿筒体54切向进入,在筒体54内形成外旋流的待净化的油烟废气流,离心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将油烟废气流中的油烟颗粒甩向筒体54的壳体壁并沿着壳体壁朝向锥体52流动并最终从排尘口53排出;净化后的油烟废气流在锥体52内随着锥体52向下锥度越来越小形成了内旋流向上的旋流气流并流经筒体54从出气端102的静态吸附模块30排出。油烟废气进入筒体54后与电晕放电模块10反应,以使得油烟颗粒物聚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凝并模块20设置成万向拉丝花部件进行电凝并处理。在图2A-图2D中都显示出电凝并模块20是呈圆形的,其实这里并不限定电凝并模块20的形状,其可以是方形的、长方形、圆形的、或椭圆形的,其与进气管101的横截面适配即可。
参见图2A,所述电凝并模块20包括气流网孔板21和在气流网孔板21上布置成同心圆环的多个万向拉花丝导体22。相应地,所述气流网孔板21上设置有多个气流网孔23,该多个气流网孔23也设置成圆环形,并且气流网孔23的圆环与万向拉花丝导体22的圆环交替设置。从而使得相邻的气流网孔23之间设置有万向拉丝导体22。
相邻两个圆环的气流网孔23之间的四个靠近的气流网孔23的中心区域上设置有一个万向拉丝导体22,多个万向拉丝导体22之间通过导电线24连接。该气流网孔板21的中心设置有一个万向拉丝导体22。
由钨丝、钢丝或芒刺制成的万向拉花丝导体22的形状为锯齿、针尖、尖刺、蒺藜状刺绳或丝网。所述气流网孔23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万向拉丝导体22成四角星形,相邻的两排万向拉丝导体22分别接在交流高压电源高压极和接地极上。
由于交流高压电源波形是正负交错的,因此电凝并模块20会产生规律交替的电场变化。当带电油烟颗粒物经过时,由于变化电场的交替作用,正负带电颗粒会进行运动,从而进行碰撞和凝并,小颗粒物会凝并成大颗粒物。
参见图2B,所述电凝并模块20包括圆形的气流网孔板21和布置在气流网孔板21上的呈同心圆环的多个万向拉花丝导体22,其中所述气流网孔板21上设置有多个气流网孔23,气流网孔23中设置有万向拉丝导体22。
所述气流网孔23在气流网孔板21上布置成多个同心圆环,并且每个同心圆环的气流网孔23之间的气流网孔23间隔分布。
每个气流网孔23的中心区域上设置有一个万向拉丝导体22,多个万向拉丝导体22之间通过导电线连接。
由钨丝、钢丝或芒刺制成的万向拉花丝导体22的形状为锯齿、针尖、尖刺、蒺藜状刺绳或丝网。所述气流网孔23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万向拉丝导体22优选布置成米字形或从中心向外辐射形。设置成这种形式,可以使得万向拉花丝导体22的放电区域更好地与油烟废气气流接触,从而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设置成大致米字形可以起到均匀气流的功能,使得气流分布更加均匀。
相邻的两排万向拉丝导体22分别接在交流高压电源高压极和接地极上,可替代地,还可以布置成相邻的两个万向拉花丝导体22分别接电源高压极和接地极上。
由于交流高压电源波形是正负交错的,因此电凝并模块20会产生规律交替的电场变化。当带电油烟颗粒物经过时,由于变化电场的交替作用,正负带电颗粒会进行运动,从而进行碰撞和凝并,小颗粒物会凝并成大颗粒物。
参见图2C,所述电凝并模块20包括气流网孔板21和布置在气流网孔板21上的呈多个同心圆环的多个万向拉花丝导体22,其中所述气流网孔板21上设置有多个气流网孔23,气流网孔23中设置有万向拉花丝导体22,万向拉丝花导体22中设置有通气孔25。
所述气流网孔23在气流网孔板21上布置成多个同心圆环,并且每个同心圆环的气流网孔23之间的气流网孔23间隔分布;
每个气流网孔23的中心区域上设置有一个万向拉花丝导体22,每个万向拉丝花导体22中设置有一个通气孔25,多个万向拉花丝导体22之间通过导电线连接。
所述气流网孔23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所述万向拉花丝导体22成带有多个均匀排布放电丝26的圆环形,通气孔25是圆形的;相邻的万向拉花丝导体22分别接在交流高压电源高压极和接地极上。
由钨丝、钢丝或芒刺制成的放电丝26的形状为锯齿、针尖、尖刺、蒺藜状刺绳或丝网。
由于交流高压电源波形是正负交错的,因此电凝并模块20会产生规律交替的电场变化。当带电油烟颗粒物经过万向拉花丝导体22的外围和经过其对应的通气孔25时,由于变化电场的交替作用,正负带电颗粒会进行运动,这样能起到双重放电处理的效果,从而能更好地进行碰撞和凝并,小颗粒物会凝并成大颗粒物,处理效果改善很多。
参见图2D,所述电凝并模块20包括气流网孔板21和布置在气流网孔板21上的呈多个同心圆环的多个鲍尔环结构形式的放电导体花22,其中所述气流网孔板21上设置有多个气流网孔23,气流网孔23中设置有放电导体花22。
所述气流网孔23在气流网孔板21上布置成多个同心圆环,并且每个同心圆环的气流网孔23之间的气流网孔间隔分布;
每个气流网孔23的中心区域上设置有一个放电导体花22,每个放电导体花22包括多个沿着形成气流网孔的空间壁上间隔交错分布的舌片28,多个舌片28之间通过导电线连接,
所述气孔网孔23内除所述多个舌片28之外的中心区域形成允许油烟废气通过的通气孔。
所述气流网孔23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每个气流网孔23内的多个所述舌片28呈现由花瓣形成的圆环形式,通气孔是圆形的;
相邻的放电导体花22分别接在交流高压电源高压极和接地极上。
由钨丝、钢丝或芒刺制成的舌片28的形状为锯齿、针尖、尖刺、蒺藜状刺绳或丝网。
通过设置成鲍尔环结构形式的放电导体花22可以具有阻力小、气体通量大、舌片28弹性大、内部比表面积大从而导致放电效果更高的有点。
如图2A所示,电凝并模块20的作用是电凝并,在经过万向拉丝花时,由于交流高压电源对万向拉花丝供电且相邻两排万向拉花丝分别接在交流高压电源的高压极上和接地极上使得万向拉花丝附近气体被电离产生大量电荷,油烟废气中的小粒径油烟颗粒物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凝并团聚形成大粒径油烟颗粒物并荷电;与此同时,由于电凝并模块由圆孔网板和万向拉花导体丝组成,其可以起到气流均布板的导流布风作用,使得油烟废气在净化装置内部均匀分布。
类似地,在图2B-图2D所示的结构布置中,其发生作用的原理也是类似的,具体不再重复。
再次参见图1A,为了更好地形成旋风,进气管101设置成沿着筒体54的切向方向布置,也就是类似于蜗壳的切向进风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所述电晕放电模块10包括中心管11、位于中心管11上间隔分布的多个钨丝盘12,其中所述中心管11的一端固定到出气端102的底面上。每个所述钨丝盘12包括内环、外环和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多根钨丝13。具体地,所述内环和外环是同心的并且位于同一高度水平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环和外环是同心的但是位于不同的高度水平上,所述钨丝13相对于中心管11的中心轴线成30-60度的夹角。
所述出气端102整体的形状为锥形,所述出气端包括位于中央的空腔和围绕空腔的实体部51。所述中心管11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实体部51上。通过设置成这种形式,可以一方面保证从进气管101进入的未净化油烟废气不会直接从出气端102流走,而是沿着筒体54的内部进行外旋流流动,即从进气管101进入之后向下围绕筒体54的壳体壁向下螺旋运动,并最终进入锥体部52。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实体部51并且与中心管11固定,进入锥体部52的油烟废气由于锥体部52的锥度不断变小而向上形成内旋流,并从中心管11流至出气端10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央的空腔的横截面从下至上逐渐变大直至最后部分保持恒定。也就是,出气端102设置成喇叭形,这样更利于净化后的油烟废气流出出气端102。
为了保证净化后的油烟废气能更好地进入中心管11,所述中心管11的长度小于筒体54的长度。
可以理解,从进气管101进入的油烟废气在筒体54与中心管11之间的空间内以外旋流流动,并且多个钨丝盘12在外旋流流动与油烟废气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处理效果。
为了防止静态吸附模块30上掉落有油烟颗粒物以及电晕放电的钨丝盘12上沉积有油烟颗粒物,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中心管11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盘41,所述旋转盘41的中心设置有转轴42,所述转轴42的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43。所述传动齿轮43与电机44的驱动齿轮45配合,并且由电机44驱动旋转,电机44设置在筒体54内或筒体54外。
能够旋转的钨丝盘所挥发的作用是提供离心力和电场力,油烟颗粒物在经过旋风式动态放电盘时,由于负高压直流电源对电晕电极供电使得电极附近气体被电离产生大量负电荷,油烟废气中的大粒径油烟颗粒物在负直流电晕作用下荷负电;与此同时,由于旋风式动态放电盘中电晕电极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因此可以产生离心力,油烟废气中的大粒径油烟颗粒物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到筒体的圆筒壁表面,然后经排尘口排出。
参见图4A所示,静态吸附模块30包括多个吸附板33。具体地,吸附板33之间需要设置有空隙,以允许净化后的油烟废气通过,例如吸附板33可以设置成相互叠置的形式。
优选地,由于出气端102的横截面成圆形或圆筒状,所述多个吸附板33呈多个同心圆的形式布置,净化后的油烟废气从多个同心圆之间的空隙流出。静态吸附模块30的最外层设置有壳体31,其尺寸大小设置成刚好插入到出气端102中即可。
所述多个吸附板33通过在静态吸附模块30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置的多个交叉设置的固定条32固定并保持彼此间隔设置。固定条32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缺口,吸附板33正好卡扣在其上。
参见图4B,所述静态吸附模块30还可以设置成包括一个中心轴31’和围绕所述中心轴31’间隔设置的呈现弯曲形状的多个静态吸附板33’。通过设置成弯曲形状可以增加吸附板33’与油烟废气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还可以不用设置壳体,节省材料。
静态吸附模块30的作用是静电吸附,油烟颗粒物在经过吸附板时,由于正高压直流电源接电对吸附极板供电,油烟废气中的荷电油烟颗粒物在静电场作用下被静态吸附板捕集,在重力沉降作用下,油烟颗粒物汇集,最后经排尘口53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包括旋风式除尘器、电凝并模块和电晕放电模块,
其中所述旋风式除尘器包括筒体、锥体、与筒体成切向布置的进气管、出气端和排尘口,
所述电晕放电模块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且所述电晕放电模块能够旋转;
所述电凝并模块设置在进气管中,所述电凝并模块包括气流网孔板和布置在气流网孔板上的呈同心圆环的多个鲍尔环结构形式的放电导体花,其中所述气流网孔板上设置有多个气流网孔,气流网孔中设置有放电导体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网孔在气流网孔板上布置成多个同心圆环,并且每个同心圆环的气流网孔之间的气流网孔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气流网孔的中心区域上设置有一个放电导体花,每个放电导体花包括多个沿着形成气流网孔的空间壁上间隔交错分布的舌片,多个舌片之间通过导电线连接,
所述气流网孔内除所述多个舌片之外的中心区域形成允许油烟废气通过的通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网孔成圆形、椭圆形或矩形,每个气流网孔内的多个所述舌片呈现由花瓣形成的圆环形式,通气孔是圆形的;
相邻的放电导体花分别接在交流高压电源高压极和接地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晕放电模块包括中心管、位于中心管上间隔分布的多个钨丝盘,其中所述中心管的一端固定到出气端的底面上,
其中,每个所述钨丝盘包括内环、外环和位于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多根钨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和外环是同心的并且位于同一高度水平上;或者
所述内环和外环是同心的但是位于不同的高度水平上,所述钨丝相对于中心管的中心轴线成30-60度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端整体的形状为锥形,所述出气端包括位于中央的空腔和围绕空腔的实体部,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滑动地连接到所述实体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的空腔的横截面从下至上逐渐变大直至最后部分保持恒定,所述中心管的长度小于筒体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管的下端设置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的中心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传动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与电机的驱动齿轮配合,并且由电机驱动旋转,电机设置在筒体内或筒体外。
CN202223303013.5U 2022-12-08 2022-12-08 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 Active CN218654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3013.5U CN218654925U (zh) 2022-12-08 2022-12-08 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3013.5U CN218654925U (zh) 2022-12-08 2022-12-08 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4925U true CN218654925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8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3013.5U Active CN218654925U (zh) 2022-12-08 2022-12-08 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4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62646B1 (ko) 방전극을 구비한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WO2005105315A1 (ja) ガス処理装置
EP388504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dust in air
JP2003513782A (ja) 粒子凝集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297062A (zh) 静电离心组合式油烟净化器
CN107998765B (zh) 烟气净化结构及烟气净化装置
CN218654925U (zh) 包括电凝并模块的油烟废气旋风净化器
WO2024051629A1 (zh) 雾化电晕油烟废气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KR100980341B1 (ko) 전기 멀티 사이클론 집진기
CN218250834U (zh) 动态油烟废气净化装置
CN116586191B (zh) 利用旋转放电模块净化餐饮油烟的等离子体净化装置
CN219187322U (zh) 油烟废气自清洁旋风净化器
CN218250825U (zh) 自清洁油烟净化装置
CN218269209U (zh) 油烟净化装置
CN218452286U (zh) 油烟废气净化装置
CN218250827U (zh) 雾化电晕动态油烟废气净化装置
WO1995017239A1 (e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particles from a fluid
CN218590811U (zh) 油烟废气旋风静态净化器
CN216857040U (zh) 一种进气电场装置和进气除尘系统
CA31172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dust in air
CN218269211U (zh) 自清洁雾化油烟净化装置
CN205783187U (zh) 一种空气净化单元
CN111389590B (zh) 一种基于电场加速的分级除雾集水系统
CN212596392U (zh) 一种新型均布板、湿式电除尘器及烟气排放装置
CN218269210U (zh) 雾化油烟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18

Address after: Room 301, Building 55, Jinghu Bay,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600

Patentee after: Chi Yubi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88 Haiyu North Road,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maixinhuanne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