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1531U - 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1531U
CN218651531U CN202222603955.9U CN202222603955U CN218651531U CN 218651531 U CN218651531 U CN 218651531U CN 202222603955 U CN202222603955 U CN 202222603955U CN 218651531 U CN218651531 U CN 218651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hole
lock
lock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39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彬彬
徐福炳
刘伟
周祥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IJ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IJ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IJ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IJIA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39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1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1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1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该锅具包括手柄和锅具主体,两者经第一脱卸机构可拆卸地相互连接;还包括第二脱卸机构,第二脱卸机构包括可拆卸地配合的第三脱卸组件和第四脱卸组件,当作用力小于两卸组件间的拆卸力时两者配合以连接手柄与锅具主体,当作用力大于拆卸力时两者自行脱离以脱卸。

Description

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
背景技术
手柄是锅具中常见的部件,其目的是便于用户握持,同时起到隔热的作用。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将锅具应用于不同用途时是否具有手柄也会具有不同的使用体验。
例如,在作为炒锅使用时,手柄可以作为炒菜的把手,用户握持后可顺畅地完成炒菜操作,但如果将其作为汤锅或者火锅摆放于桌上时,较长的手柄会妨碍用户夹菜。
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可脱卸手柄的锅具,或是可应用于各类锅具中的手柄脱卸结构。
此外,对于上述的具有可脱卸手柄的锅具或锅具的手柄脱卸结构而言,手柄的体积、其可拆卸结构,以及避免误操作导致意外脱卸,都是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者,提供一种手柄可脱卸的锅具,以及手柄脱卸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包括手柄和锅具主体,所述手柄与锅具主体经第一脱卸机构使两者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脱卸机构包括分设于手柄和锅具主体上的第一脱卸组件和第二脱卸组件。所述手柄可脱卸的锅具还包括第二脱卸机构,第二脱卸机构包括分设于手柄和锅具主体上的第三脱卸组件和第四脱卸组件,第三脱卸组件与第四脱卸组件之间可拆卸地配合。
当手柄与锅具主体之间的作用力小于第三脱卸组件与第四脱卸组件之间的拆卸力时,两者保持相互配合以连接手柄与锅具主体,使两者不脱离而形成一个整体。当作用力大于两者之间的拆卸力时,第三脱卸组件与第四脱卸组件可自行脱离以实现手柄脱卸的目的。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第一脱卸组件包括第一锁孔,第二脱卸组件包括脱卸连接件、第一锁件、第二锁件、锁舌件以及解锁件,第二锁件、锁舌件和解锁件活动地配合于第一锁件。操作解锁件位移活动以带动第二锁件位移活动从而驱动锁舌件位移活动,使得锁舌件与第一锁孔分离或接合以连接或脱卸。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锁舌件上设有第四导向面,解锁件上设有第五导向面,第二锁件上设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四导向面与第一导向面中的至少一者、第五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中的至少一者,为斜面或曲面,以相互配合而导向。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锁舌件上设有第四孔,第四导向面设置于第四孔处;所述解锁件上设有第三导向部,第五导向面设置于第三导向部上;第一导向面形成于第二锁件的一端处,第二锁件上设有第三孔,第二导向面设置于第三孔处。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脱卸连接件的两侧壁上还形成有弹性地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内壁上形成有凸设的凸部,第一脱卸组件上对应设有凹部;凸部与凹部分别形成为第三脱卸组件和第四脱卸组件。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第一脱卸组件与第二脱卸组件上也可以对应设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至少一者为磁铁。即可以是两个极性相反的磁铁相互吸引,也可以是一个磁铁与另一铁磁性件相互吸引,以分别形成为第三脱卸组件和第四脱卸组件。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脱卸连接件具有U形的截面形状,其内部形成有连接腔,连接腔底面处设有第二锁孔,锁舌件穿过第二锁孔后配合入第一锁孔中以锁定而连接。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第一锁件的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锁件腔,第二锁件活动地设置于锁件腔中。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第一锁件上还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锁舌件往复位移地活动设置于第一孔中,第五导向面穿过第二孔后配合于第二导向面。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脱卸连接件与第一锁件之间相对固定地设置。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第二锁件上设有第五锁部和第三孔,第五锁部与第一孔对应设置,第三孔与第二孔对应设置,第一导向面设置于第五锁部上。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第二孔贯通第一锁件的上、下侧壁地设置,第一孔贯通第一锁件的上侧壁地设置,第三孔贯通第二锁件地设置。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第一锁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锁部与第二锁部,第一锁部的尺寸大于第二锁部;第二锁件包括第三锁部和第四锁部,第三锁部的尺寸大于第四锁部;第五锁部、第三锁部及第四锁部依次设置。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第一脱卸组件设置于锅具主体上,第二脱卸组件设置于手柄上,且第一脱卸组件与第二脱卸组件分别为凸设结构和凹设结构以相互嵌合。即,使得凸设的第一脱卸组件(或第二脱卸组件)嵌入地配合至凹设的第二脱卸组件(或第一脱卸组件)中。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手柄包括手柄主体,手柄主体的内端面处凹设有手柄端腔,第二脱卸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手柄端腔中;所述手柄主体还包括与手柄端腔(121)相连通的解锁件孔。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锅具主体包括锅部及设置于锅部侧壁上的第一柄部或第二柄部,第一脱卸组件设置于第二柄部上。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解锁件与第一锁件之间还设有第一弹簧,锁舌件与第一锁件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解锁件上还设有解锁限位部,以限位解锁件在手柄主体上的位移活动行程;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第一脱卸组件内还中空以形成有锁腔,第一锁孔与锁腔相连通。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在第一锁件上还设有第一导向部,在锁舌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凹凸配合以使锁舌件沿预定方向往复位移地活动设置。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所述锁舌件的中部位置处还贯通地设有第四孔,第四导向面沿锁舌件的下侧壁设置。
根据上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锁舌件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平面所形成的限位面,另一侧设有由斜面所形成的第三导向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手柄脱卸结构,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脱卸组件和第二脱卸组件,两者相互配合以连接或脱卸。
其中,所述第一脱卸组件包括第一锁孔,第二脱卸组件包括第一锁件、第二锁件锁舌件以及解锁件,第二锁件、锁舌件和解锁件活动地配合于第一锁件上,所述第一锁件的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锁件腔,第二锁件活动地设置于锁件腔中;操作解锁件位移活动以带动第二锁件位移活动而驱动锁舌件位移活动,使锁舌件与第一锁孔分离或接合以连接或脱卸。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锁舌件上设有第四导向面,解锁件上设有第五导向面,第二锁件上设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四导向面与第一导向面中的至少一者、第五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中的至少一者为斜面或曲面,以相互配合而导向。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第二脱卸组件还包括脱卸连接件,脱卸连接件具有U形的截面形状,其内部形成有连接腔,连接腔的底面处设有第二锁孔,锁舌件穿过第二锁孔后配合入第一锁孔中以锁定而连接;所述脱卸连接件的两侧壁上还形成有弹性地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内壁上形成有凸设的凸部,第一脱卸组件上对应设有凹部。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第一锁件上还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锁舌件往复位移地活动设置于第一孔中,第五导向面穿过第二孔后配合于第二导向面;所述锁舌件上设有第四孔,第四导向面设置于第四孔处;所述解锁件上设有第三导向部,第五导向面设置于第三导向部上;第一导向面形成于第二锁件的一端处,第二锁件上设有第三孔,第二导向面设置于第三孔处。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第一脱卸组件与第二脱卸组件分别为凸设结构和凹设结构以相互嵌合,即:使得凸设的第一脱卸组件(或第二脱卸组件)嵌入地配合至凹设的第二脱卸组件(或第一脱卸组件)中。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第二锁件上设有第五锁部和第三孔,第五锁部与第一孔对应设置,第三孔与第二孔对应设置,第一导向面设置于第五锁部上。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第二孔贯通第一锁件的上、下侧壁地设置,第一孔贯通第一锁件的上侧壁地设置,第三孔贯通第二锁件地设置。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第一锁件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锁部与第二锁部,第一锁部的尺寸大于第二锁部;第二锁件包括第三锁部和第四锁部,第三锁部的尺寸大于第四锁部;第五锁部、第三锁部及第四锁部依次设置。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解锁件与第一锁件之间还设有第一弹簧,锁舌件与第一锁件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以分别用于在无外力时复位。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第一脱卸组件内还中空以形成有锁腔,第一锁孔与锁腔相连通。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在第一锁件上还设有第一导向部,在锁舌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凹凸配合以使锁舌件沿预定方向往复位移地活动设置。
根据上述的手柄脱卸结构,所述锁舌件的中部位置处还贯通地设有第四孔,第四导向面沿锁舌件的下侧壁设置;锁舌件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平面所形成的限位面,另一侧设有由斜面所形成的第三导向面。
本实用新型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以及手柄脱卸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手柄与锅体主体之间有两道脱卸结构进行锁定,避免了误触而导致两者意外分离的可能性,提升了安全性;并且其中一道脱卸结构需要操作脱卸、另一道脱卸结构为拉动脱卸,因而在使用上也非常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体积占用小,易于应用至名类锅具上。
3.手柄与锅体主体之间沿端面相嵌合地配合,在实现连接牢固且承力强度高的同时,还能允许脱卸机构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锅具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第二脱卸结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第一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的第二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剖视图;
图10是图5中锁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剖视图;
图12是图5中的解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实施例的第一脱卸组件与第二脱卸组件的配合剖视图;
图14是图1实施例的锅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手柄100,锅具主体200,锅部201,第一柄部202,第二柄部203,第一脱卸组件204,凹部205,锁腔206,第一锁孔207,第二脱卸组件11,手柄主体12,脱卸连接腔13,手柄端腔121,解锁件孔122,脱卸连接件111,连接腔112,第一连接件113,U形槽114,凸部115,第二锁孔116,第一锁件131,第一锁部132,第二锁部133,锁件腔134,第一孔135,第一导向部136,第二孔137,第二锁件141,第三锁部142,第四锁部143,第五锁部144,第三孔145,第一导向面146,第二导向面147,锁舌件151,第三导向面152,限位面153,第二导向部154,第四孔155,第四导向面156,解锁件161,第三导向部162,第五导向面163,解锁限位部164,第一弹簧171,第二弹簧1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一种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其包括手柄100和锅具主体200,两者之间拆卸地连接,以在需要时相互组装以形成为整体,或相互分离以形成各自独立的两部分而得到不具有手柄的锅具主体、作为无手柄的锅具使用。
如图1、14所示,该锅具由手柄100与锅具主体200组成,两者在相互拼装时形成如图1所示的组合使用状态,而两者分离后则形成如图14所示的使用状态。其中,图1所示的锅具一般作为炒锅使用,以在烹饪时便于握持;而图14所示的锅具则多作为火锅锅具使用,以避免手柄影响夹菜。
在本实施例中,锅具是对不同使用状态下所形成的拼装或单独的锅具的总称。
如图2、14所示,所述锅具主体200包括用于烹饪食物的锅部201,以及位于锅部201侧壁上的第一柄部202和第二柄部2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柄部202与第二柄部203处在180°相对的两端位置处。在其他实施例中,两柄部的位置也可以更换为其他角度设置,或者两柄部也可以仅有一者、或具有更多个,这些都是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的,并不局限。
如图2、3所述,所述第二柄部203处形成有第一脱卸组件204,其用于与手柄100上对应设置的第二脱卸组件11相配合,以将手柄100连接至锅具200上,或与其分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为凸设的结构,而第二脱卸组件11为凹设的结构,两者相互嵌合以使侧向连接牢固。即,使得凸设的第一脱卸组件204嵌入凹设的第二脱卸组件11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主体12的一端设有第二脱卸组件11,第二脱卸组件11内设置有脱卸连接腔13以供第一脱卸组件204配合于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脱卸组件11设置于手柄主体12的内端面处。
如图4所示,所述手柄主体12的内端面处凹设有手柄端腔121,手柄端腔121用于供第二脱卸组件11至少部分地设置于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主体12的下端面处还设有与手柄端腔121相连通的解锁件孔122,以使第二脱卸组件11至少部分设置于手柄端腔121中以后,第二脱卸组件11的解锁件161能至少部分露出于解锁件孔122地设置,以供操作解锁件161。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脱卸组件11包括脱卸连接件111、第一锁件131、第二锁件141、锁舌件151以及解锁件161;其中,所述脱卸连接件111与第一锁件131为相对固定地设置,第二锁件141、锁舌件151以及解锁件161活动地配合于第一锁件131,以通过操作解锁件161位移活动,进而带动第二锁件141位移活动,并最终驱动锁舌件151相应地位移活动,从而使得锁舌件151与第一脱卸组件204的第一锁孔207分离或接合,以脱卸或连接。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内部中空以形成有锁腔206,其下端面处还形成有与锁腔206相连通的第一锁孔207。在图13所示的状态下,锁舌件151伸入第一锁孔207中,以使手柄100与锅具主体200相连接。如图13所示的状态下,操作解锁件161位移活动,可经由第二锁件141驱动锁舌件151回缩以从第一锁孔207中分离,从而使得手柄100与锅具主体200解锁而可将手柄100从锅具主体200上拆卸下来。
如图6所示,所述脱卸连接件111具有U形的截面形状,以在其内部形成有连接腔112,连接腔112的一端被密封、另一端敞开地设置,以形成如图6所示的脱卸连接件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脱卸连接件111的两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连接件113,第一连接件113的一侧与脱卸连接件111相连接,另外三侧被U形形状的U形槽114分隔,以使第一连接件113弹性地设置于脱卸连接件111上。连接腔112的底面处还设有第二锁孔116,锁舌件151穿过第二锁孔116后配合入第一锁孔207中以锁定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13的内壁上还形成有凸设的凸部115。相应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上还设有凹部205,其为设置于第一脱卸组件204侧壁上的凹孔。当第一脱卸组件204与第二脱卸组件11相配合时,凸部115与凹部205相配合以将两者初步限位,同时由于两者之间并非牢固连接,在锁舌件151与第一锁孔207分离后拉动手柄主体12即可使凸部115与凹部205分离。因此,在设置凸部115和凹部205以后,操作解锁件161并不能直接使手柄100与锅具主体200分离,而是需要进一步拉动方可分离两者。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脱卸组件204上和第二脱卸组件11上还可以对应设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至少一者为磁铁。例如,可以是两个极性相反的磁铁相互吸引,也可以是一个磁铁与另一铁磁性件相互吸引,以分别形成为第三脱卸组件和第四脱卸组件。
如图7所述,所述第一锁件131的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锁件腔134,锁件腔134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二锁件141的外径,以用于供第二锁件141设置于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件141活动地设置于第一锁件131中,其至少部分被容纳于锁件腔134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件131上间隔地设有第一孔135和第二孔137。其中,第一孔135用于锁舌件151往复位移地活动设置于其中,第二孔137用于供解锁件161活动地设置。所述第二锁部133上对应形成有第五锁部144和第三孔145,第五锁部144位于与第一孔135对应位置处,第三孔145位于与第二孔137对应位置处。
如图8、9所示,所述第五锁部144处设有第一导向面146,第三孔145处设有第二导向面147。如图10、11所示,所述锁舌件151上设有第四孔155,第四孔155处设有第四导向面156。如图12所示,所述解锁件161上设有第三导向部162,第三导向部162上设有第五导向面163。
当第二脱卸组件11的各部分相互配合时,第一导向面146与第四导向面156相接触以导向,第二导向面147与第五导向面163相使用以导向。按压解锁件161以使其向上位移,经由第五导向面163与第二导向面147之间的导向作用可带动第二锁件141向左位移,再经由第一导向面146与第四导向面156之间的导向作用而带动锁舌件151向下位移,从而实现按压解锁件161而解锁锁舌件151的目的。
如图7、10所示,在第一锁件131上、第一孔135位置处还设有第一导向部136,其由竖直设置的滑槽形成;在锁舌件151的侧壁上对应设有第二导向部154,其由滑块形成,滑块滑动地配合于滑槽中以使锁舌件151上下位移地活动设置于第一锁件13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孔155贯通地设置于锁舌件151的中部位置处,第四导向面156沿锁舌件151的下侧壁设置。锁舌件151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平面所形成的限位面153,另一侧为斜面所形成的第三导向面152。
此外,所述解锁件161上还设有解锁限位部164,其配合至手柄主体12的解锁件孔122处以限位解锁件161在手柄主体12上的位移活动行程,使其不能脱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限位部164设置于解锁件161的侧壁延伸位置处,第三导向部162于解锁件161的中间位置处延伸设置。
如图7、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件131还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锁部132与第二锁部133,且第二锁部133的宽度小于第一锁部132的宽度,以使得位于第一锁件131内部的锁件腔134亦呈现为一侧大另一侧小的形状。相应地,所述第二锁件141亦包括第三锁部142和第四锁部143,第三锁部142的宽度大于第四锁部143的宽度,从而使第二锁件141在第一锁件131中位移至第三锁部142与第二锁部133相抵时停止、不能进一步位移。因此,第二锁件141在第一锁件131中的位移受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件161的位移行程较大,故而第二孔137贯通第一锁件131的上、下侧壁地设置,第一孔135贯通第一锁件131的上侧壁地设置,第三孔145贯通第二锁件141地设置。第五锁部144位于第三锁部142的外端,以使第五锁部144、第三锁部142及第四锁部143依次相连地连接或依次相连地一体成型地形成。
如图5所示,所述解锁件161与第一锁件131之间还设有第一弹簧171,第一弹簧171设置于第三导向部162外围以使结构紧凑。锁舌件151与第一锁件131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172,以使锁舌件151与第一锁件131之间保持伸出趋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锁部143位于第三锁部142的左端中间位置处,其两侧空置以供第二弹簧172设置,以使结构紧凑。
一种手柄脱卸结构,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脱卸组件204和第二脱卸组件11,两者相互配合以锁定而将连接至第二脱卸组件11(或第一脱卸组件204)上的手柄固定至连接至第一脱卸组件204(或第二脱卸组件11)上的锅具上。
当第一脱卸组件204与第二脱卸组件11分离时,手柄从锅具上分离下来,以形成不具有手柄的锅具。
其中,第一脱卸组件204与第二脱卸组件1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再此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包括手柄(100)和锅具主体(200),所述手柄(100)与锅具主体(200)经第一脱卸机构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脱卸机构包括分设于手柄(100)和锅具主体(200)上的第一脱卸组件(204)和第二脱卸组件(11);
所述手柄可脱卸的锅具还包括第二脱卸机构,第二脱卸机构包括分设于手柄(100)和锅具主体(200)上的第三脱卸组件和第四脱卸组件,第三脱卸组件与第四脱卸组件之间可拆卸地配合;作用力小于第三脱卸组件与第四脱卸组件之间的拆卸力时两者配合以连接手柄(100)与锅具主体(200),作用力大于两者之间的拆卸力时两者自行脱离以脱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包括第一锁孔(207),第二脱卸组件(11)包括脱卸连接件(111)、第一锁件(131)、第二锁件(141)、锁舌件(151)以及解锁件(161),第二锁件(141)、锁舌件(151)和解锁件(161)活动地配合于第一锁件(131),操作解锁件(161)位移活动以带动第二锁件(141)位移活动而驱动锁舌件(151)位移活动,使得锁舌件(151)与第一锁孔(207)分离或接合以脱卸或连接;
所述锁舌件(151)上设有第四导向面(156),解锁件(161)上设有第五导向面(163),第二锁件(141)上设有第一导向面(146)和第二导向面(147),所述第四导向面(156)与第一导向面(146)中的至少一者、第五导向面(163)与第二导向面(147)中的至少一者为斜面或曲面,以相互配合而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件(151)上设有第四孔(155),第四导向面(156)设置于第四孔(155)处;所述解锁件(161)上设有第三导向部(162),第五导向面(163)设置于第三导向部(162)上;第一导向面(146)形成于第二锁件(141)的一端处,第二锁件(141)上设有第三孔(145),第二导向面(147)设置于第三孔(145)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卸连接件(111)的两侧壁上还形成有弹性地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13),第一连接件(113)的内壁上形成有凸设的凸部(115),第一脱卸组件(204)上对应设有凹部(205);凸部(115)与凹部(205)分别形成为第三脱卸组件和第四脱卸组件;或,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与第二脱卸组件(11)上对应设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至少一者为磁铁,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分别形成为第三脱卸组件和第四脱卸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卸连接件(111)具有U形的截面形状,其内部形成有连接腔(112),连接腔(112)的底面处设有第二锁孔(116),锁舌件(151)穿过第二锁孔(116)后配合入第一锁孔(207)中以连接;
所述第一锁件(131)的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锁件腔(134),第二锁件(141)活动地设置于锁件腔(134)中;所述第一锁件(131)上还设有第一孔(135)和第二孔(137),锁舌件(151)往复位移地活动设置于第一孔(135)中,第五导向面(163)穿过第二孔(137)后配合于第二导向面(14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卸连接件(111)与第一锁件(131)之间相对固定地设置;
所述第二锁件(141)上设有第五锁部(144)和第三孔(145),第五锁部(144)与第一孔(135)对应设置,第三孔(145)与第二孔(137)对应设置,第一导向面(146)设置于第五锁部(144)上;
所述第二孔(137)贯通第一锁件(131)的上、下侧壁地设置,第一孔(135)贯通第一锁件(131)的上侧壁地设置,第三孔(145)贯通第二锁件(141)地设置;
所述第一锁件(13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锁部(132)与第二锁部(133),第一锁部(132)的尺寸大于第二锁部(133);第二锁件(141)包括第三锁部(142)和第四锁部(143),第三锁部(142)的尺寸大于第四锁部(143);第五锁部(144)、第三锁部(142)及第四锁部(143)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3、5-6任一项所述的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设置于锅具主体(200)上,第二脱卸组件(11)设置于手柄(100)上,且第一脱卸组件(204)与第二脱卸组件(11)分别为凸设结构和凹设结构以相互嵌合;
所述手柄(100)包括手柄主体(12),手柄主体(12)的内端面处凹设有手柄端腔(121),第二脱卸组件(11)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手柄端腔(121)中;所述手柄主体(12)还包括与手柄端腔(121)相连通的解锁件孔(122);
所述锅具主体(200)包括锅部(201)及设置于锅部(201)侧壁上的第一柄部(202)或第二柄部(203),第一脱卸组件(204)设置于第二柄部(203)上;
所述解锁件(161)与第一锁件(131)之间还设有第一弹簧(171),锁舌件(151)与第一锁件(131)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172);
所述解锁件(161)上还设有解锁限位部(164),以限位解锁件(161)在手柄主体(12)上的位移活动行程;
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内还中空以形成有锁腔(206),第一锁孔(207)与锁腔(206)相连通;
在第一锁件(131)上还设有第一导向部(136),在锁舌件(15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部(154),第一导向部(136)与第二导向部(154)凹凸配合以使锁舌件(151)沿预定方向往复位移地活动设置;
所述锁舌件(151)的中部位置处还贯通地设有第四孔(155),第四导向面(156)沿锁舌件(151)的下侧壁设置;锁舌件(151)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平面所形成的限位面(153),另一侧设有由斜面所形成的第三导向面(152)。
8.一种手柄脱卸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脱卸组件(204)和第二脱卸组件(11),两者相互配合以连接或脱卸;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包括第一锁孔(207);
所述第二脱卸组件(11)包括第一锁件(131)、第二锁件(141)、锁舌件(151)以及解锁件(161),第二锁件(141)、锁舌件(151)和解锁件(161)活动地配合于第一锁件(131),所述第一锁件(131)的内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锁件腔(134),第二锁件(141)活动地设置于锁件腔(134)中;操作解锁件(161)位移活动以带动第二锁件(141)位移活动而驱动锁舌件(151)位移活动,使锁舌件(151)与第一锁孔(207)分离或接合以脱卸或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柄脱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件(151)上设有第四导向面(156),解锁件(161)上设有第五导向面(163),第二锁件(141)上设有第一导向面(146)和第二导向面(147),所述第四导向面(156)与第一导向面(146)中的至少一者、第五导向面(163)与第二导向面(147)中的至少一者为斜面或曲面,以相互配合而导向。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手柄脱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脱卸组件(11)还包括脱卸连接件(111),脱卸连接件(111)具有U形的截面形状,其内部形成有连接腔(112),连接腔(112)的底面处设有第二锁孔(116),锁舌件(151)穿过第二锁孔(116)后配合入第一锁孔(207)中以锁定而连接;
所述脱卸连接件(111)的两侧壁上还形成有弹性地设置的第一连接件(113)第一连接件(113)的内壁上形成有凸设的凸部(115),第一脱卸组件(204)上对应设有凹部(205);或,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与第二脱卸组件(11)上对应设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至少一者为磁铁;
所述第一锁件(131)上还设有第一孔(135)和第二孔(137),锁舌件(151)往复位移地活动设置于第一孔(135)中,第五导向面(163)穿过第二孔(137)后配合于第二导向面(147);所述锁舌件(151)上设有第四孔(155),第四导向面(156)设置于第四孔(155)处;所述解锁件(161)上设有第三导向部(162),第五导向面(163)设置于第三导向部(162)上;第一导向面(146)形成于第二锁件(141)的一端处,第二锁件(141)上设有第三孔(145),第二导向面(147)设置于第三孔(145)处;
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与第二脱卸组件(11)分别为凸设结构和凹设结构以相互凹凸配合;
所述第二锁件(141)上设有第五锁部(144)和第三孔(145),第五锁部(144)与第一孔(135)对应设置,第三孔(145)与第二孔(137)对应设置,第一导向面(146)设置于第五锁部(144)上;
所述第二孔(137)贯通第一锁件(131)的上、下侧壁地设置,第一孔(135)贯通第一锁件(131)的上侧壁地设置,第三孔(145)贯通第二锁件(141)地设置;
所述第一锁件(131)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锁部(132)与第二锁部(133),第一锁部(132)的尺寸大于第二锁部(133);第二锁件(141)包括第三锁部(142)和第四锁部(143),第三锁部(142)的尺寸大于第四锁部(143);第五锁部(144)、第三锁部(142)及第四锁部(143)依次设置;
所述解锁件(161)与第一锁件(131)之间还设有第一弹簧(171),锁舌件(151)与第一锁件(131)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172);
所述第一脱卸组件(204)内还中空以形成有锁腔(206),第一锁孔(207)与锁腔(206)相连通;
在第一锁件(131)上还设有第一导向部(136),在锁舌件(15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向部(154),第一导向部(136)与第二导向部(154)凹凸配合以使锁舌件(151)沿预定方向往复位移地活动设置;
所述锁舌件(151)的中部位置处还贯通地设有第四孔(155),第四导向面(156)沿锁舌件(151)的下侧壁设置;锁舌件(151)的一侧为竖直设置的平面所形成的限位面(153),另一侧设有由斜面所形成的第三导向面(152)。
CN202222603955.9U 2022-09-26 2022-09-26 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 Active CN218651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955.9U CN218651531U (zh) 2022-09-26 2022-09-26 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3955.9U CN218651531U (zh) 2022-09-26 2022-09-26 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1531U true CN218651531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3955.9U Active CN218651531U (zh) 2022-09-26 2022-09-26 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1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77367A (en) Detachable handle including a spring-biased pivoting locking member
EP2609842B1 (en) Demountable handle and pan having the same
CN218651531U (zh) 手柄可脱卸的锅具及手柄脱卸结构
CN209403730U (zh) 搭扣
US20030229969A1 (en) Separable handle for pressure pot
US8667893B2 (en) Side door switching mechanism for a toaster
CN113455885B (zh) 一种具备多种烹饪模式的烹饪器具
US20150257575A1 (en) Cooking unit and assembly thereof
CN209993844U (zh) 一种转换器
CN215127113U (zh) 手柄和锅具
CN215738576U (zh) 一种锅具的手柄及锅具
US20030041741A1 (en) Separable handle for cooking vessel and cooking vessel
CN211093589U (zh) 手柄及炊具
CN210798561U (zh) 一种电磁推动多联杆抽屉锁杆
CN213757735U (zh) 炒菜锅
CN106129716A (zh) 一种新型连接器按钮式二段解锁机构
CN212415516U (zh) 一种锁扣装置和三明治机
CN219661533U (zh) 便拆式手柄锅具
CN218304573U (zh) 锅胆组件及空气加热锅
CN217833742U (zh) 一种保护套和厨具
CN211243048U (zh) 一种可拆卸式推扣手柄
CN219613684U (zh) 手柄可拆卸的锅体组件及空气炸锅
CN220832813U (zh) 一种可拆卸锅手柄组件
CN221009384U (zh) 连接器
CN219661534U (zh) 用于锅具的可拆卸锅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