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9769U - 一种循环式养殖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式养殖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9769U
CN218649769U CN202223308848.XU CN202223308848U CN218649769U CN 218649769 U CN218649769 U CN 218649769U CN 202223308848 U CN202223308848 U CN 202223308848U CN 218649769 U CN218649769 U CN 2186497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oxygen
tank body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884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中志
唐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shun Smart Fishery Technology Service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shun Smart Fishery Technology Service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shun Smart Fishery Technology Service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shun Smart Fishery Technology Service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884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97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97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97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养殖池,包括:池体;中心溢流管,所述中心溢流管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间,所述中心溢流管上开设有漂浮物溢流口;微滤器,所述微滤器通过引流管与所述中心溢流管连通;富氧机,所述富氧机通过引流管与所述微滤器连通;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富氧机连通,以通过水泵将富氧水输送回所述池体内;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上方,用于控制光照强度;在所述池体的侧面布设有多组喷水环管,所述喷水环管与所述回流管的进水口相连通,喷水环管上设有喷水口,以向池体内喷射富氧水,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集污效果好、增氧均匀、光照度可控和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式养殖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式养殖池。
背景技术
目前,水产养殖大多是静水养殖,喂养水生动物时直接往养殖池中投入饵料,并且水生动物直接排泄在养殖池中,这就要求要定期的更换养殖池中的水,并且还需要不间断的向水中充氧以保证水生生物对氧气的需求,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现有技术中,比如申请号为CN202121844230.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循环养殖池,包括养殖池、沉淀池、水泵、过滤罩、筛板,养殖池底部与沉淀池顶部通过第一排水管连通,沉淀池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沉淀池顶部设置有水泵,进水管连通水泵并向下延伸至沉淀池中,引流管连接水泵并延伸至养殖池内,引流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罩,过滤罩内设置有过滤层,过滤罩底部开设有过滤孔,筛板固定于养殖池内壁底部,筛板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水质处理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可广泛适用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现有的养殖池在池内进行曝气增氧,增氧效率低,且对池内的养殖动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光照强度不能控制,难以满足不同光照要求的养殖动物的需要;第三、只能排出底层水的污物,污物分离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式养殖池,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的养殖池在池内进行曝气增氧,增氧效率低,且对池内的养殖动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光照强度不能控制,难以满足不同光照要求的养殖动物的需要;
(3)只能排出底层水的污物,污物分离效果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循环式养殖池,包括:
池体;
中心溢流管,所述中心溢流管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间,所述中心溢流管上开设有漂浮物溢流口;
微滤器,所述微滤器通过引流管与所述中心溢流管连通;
富氧机,所述富氧机通过引流管与所述微滤器连通;
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富氧机连通,以通过水泵将富氧水输送回所述池体内;
顶盖,所述顶盖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上方,用于控制光照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池体的侧面布设有多组喷水环管,所述喷水环管与所述回流管的进水口相连通,喷水环管上设有喷水口,以向池体内喷射富氧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喷水口的水流方向与所述池体呈一定的角度,以推动池水围绕着池中心进行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池体与所述引流管的连接处还设有排污格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盖上开设有观察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微滤器,先将水经过微滤器净化后再通过富氧机进行增氧,然后将富氧水加入养殖池,能够提高增氧效率,减少池内直接增氧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2)通过池底的排污格栅排底层水的污物,同时,池中心设置中心溢流管,通过漂浮物溢流口排水面的污物,进一步提高污物分离效果。
(3)通过设置顶盖进行光照度控制,可以满足不同光照要求的养殖动物的需要,从而减少外界活动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中心溢流管;3、漂浮物溢流口;4、微滤器;5、引流管;6、富氧机;7、回流管;8、顶盖;9、喷水环管;10、喷水口;11、排污格栅;12、观察口;13、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循环式养殖池,包括池体1,在池体1的中间设置有中心溢流管2,中心溢流管2上开设有漂浮物溢流口3,通过漂浮物溢流口3能够排出漂浮在水面的污物;中心溢流管2与引流管5的一端连通,引流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微滤器4,池体1与引流管5的连接处还设有排污格栅11,通过排污格栅11能够将沉淀在池底的污物排出,从而提高污物的分离效果。
请参阅图2所示,通过养殖池中间的中心溢流管2和底部的排污格栅11将污水排出水池,进入微滤器4,滤出的固态污物能够作为有机肥应用于种植业;微滤器4通过引流管5连通有富氧机6,经微滤净化后的水将进入富氧机6进行充分的曝气和增氧,形成富氧水。富氧机6还连接有回流管7,回流管7在水泵的作用下,能够将富氧水输送回养殖池内,使得养殖池内的水体溶氧量保持在设定范围内,满足高密度养殖对水质的要求,从而有效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将污水经微滤器4过滤后,再通过富氧机6进行增氧,最后将富氧水加入养殖池,能够提高增氧效率,减少池内直接增氧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池体1的侧面布设有多组喷水环管9,喷水环管9与回流管7的进水口13相连通,喷水环管9上设有喷水口10,通过喷水环管9上的喷水口10向养殖池内喷射富氧水,以保持池水的溶氧量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喷水口10的水流方向与养殖池呈一定的角度,从而推动池水围绕着池中心进行旋转,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物随着水流不断汇集到养殖池中心,再通过池体1中间的中心溢流管2和底部的排污格栅11排出水池,进入微滤器4中过滤。
在池体1的上方设置有顶盖8,根据养殖品种或养殖阶段的需要,使用透光度不同的材料对顶盖8进行覆盖,能够调整顶盖8的透光性,从而控制养殖池内的光照强度,可以满足不同光照要求的养殖动物的需要,从而减少外界活动对养殖动物的影响;顶盖8上还开设有观察口12,方便日常的投喂和检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喷水环管9向池体1内喷射富氧水以保持池水的溶氧量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喷水口10的水流方向与池体1呈一定的角度,推动池水围绕着池中心进行旋转,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物将随着水流不断汇集到池体1中心,通过池体1中间的中心溢流管2和底部的排污格栅11排出水池,能够同时排出漂浮在水面和沉淀在池底的污物,再经过微滤器4过滤后,滤出的固态污物能够作为有机肥应用于种植业;
经微滤净化后的水将进入富氧机6进行充分的曝气和增氧,形成富氧水,富氧水再通过水泵输送回池体1内,能够提高增氧效率,减少池内直接增氧对养殖动物的影响,使得池体1内的水体溶氧量保持在设定范围内,满足高密度养殖对水质的要求,从而有效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
同时,根据养殖品种或养殖阶段的需要,使用透光度不同的材料对顶盖8进行履盖,调整顶盖8的透光性,能够控制养殖池内的光照强度,可以满足不同光照要求的养殖动物的需要,从而减少外界活动对养殖动物的影响;并且通过顶盖8上开设的观察口12,能够进行日常的投喂和检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循环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1);
中心溢流管(2),所述中心溢流管(2)设置在所述池体(1)的中间,所述中心溢流管(2)上开设有漂浮物溢流口(3);
微滤器(4),所述微滤器(4)通过引流管(5)与所述中心溢流管(2)连通;
富氧机(6),所述富氧机(6)通过引流管(5)与所述微滤器(4)连通;
回流管(7),所述回流管(7)与所述富氧机(6)连通,以通过水泵将富氧水输送回所述池体(1)内;
顶盖(8),所述顶盖(8)设置在所述池体(1)的上方,用于控制光照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体(1)的侧面布设有多组喷水环管(9),所述喷水环管(9)与所述回流管(7)的进水口(13)相连通,喷水环管(9)上设有喷水口(10),以向池体(1)内喷射富氧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口(10)的水流方向与所述池体(1)呈一定的角度,以推动池水围绕着池中心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与所述引流管(5)的连接处还设有排污格栅(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式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8)上开设有观察口(12)。
CN202223308848.X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循环式养殖池 Active CN2186497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8848.XU CN21864976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循环式养殖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8848.XU CN21864976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循环式养殖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9769U true CN218649769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49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8848.XU Active CN218649769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循环式养殖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97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9455B (zh) 一种多功能循环水处理设备
CN105961311A (zh)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805360Y (zh) 节能闭式循环排污射流增氧养殖装置
CN218649769U (zh) 一种循环式养殖池
CN211657189U (zh) 一种甲鱼生态养殖水池
CN112106720A (zh) 一种智能生态循环水养殖池、控制方法及应用
CN210094377U (zh) 一种循环换水净化水体的鱼养殖池
CN110089479A (zh) 一种水产品循环水培养实验室养殖装置
CN214758659U (zh) 一种鱼菜共生水循环养殖系统
CN216314901U (zh) 一种可净化水的对虾养殖池
CN107638728A (zh) 一种流水槽养鱼系统的立体附壁吸水过滤排污自清洁装置
CN214546637U (zh) 水体循环及鱼菜共生系统
CN213663169U (zh) 一种水族箱
CN211793805U (zh) 一种鱼便分离过滤装置及鱼缸
CN213127653U (zh) 一种室内小龙虾高密度养殖设备
CN210054322U (zh) 一种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CN211064683U (zh) 一种黄金鯵鱼苗的培育池
CN203538130U (zh) 沉淀过滤的水交换装置
CN209376483U (zh) 一种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10094382U (zh) 一种水产品循环水培养实验室养殖装置
CN207286854U (zh) 一种流水槽养鱼系统的立体附壁吸水过滤排污自清洁装置
CN112314519A (zh) 一种龟幼体的生态复合饲养装置
CN110973040A (zh) 圆锅底水池循环养殖系统
CN109619016A (zh) 一种高位池或土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及系统
CN213357262U (zh) 鱼类养殖用水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