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5321U - 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5321U
CN218645321U CN202222823609.1U CN202222823609U CN218645321U CN 218645321 U CN218645321 U CN 218645321U CN 202222823609 U CN202222823609 U CN 202222823609U CN 218645321 U CN218645321 U CN 218645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locking portion
locking
peripheral wall
face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236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全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236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5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5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5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壳体、面环、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所述面环与所述安装支架卡扣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第一卡扣部和第一自锁部,所述面环具有第二卡扣部和第二自锁部,并且,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连接的同时,所述第一自锁部与所述第二自锁部抵接自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面环不可拆卸,安全性较高。

Description

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一般包括壳体、光源、反射器和面环等结构。壳体往往具有出光部、与出光部相对设置的底壁以及连接出光部和底壁的容纳腔,通常光源、反射器及面环等零部件都是从壳体的出光部逐一安装至壳体的容纳腔中。
现有的面环安装至灯具上的方式包括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不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通过点胶固定或超声波、高频焊结构防拆。由于可拆卸连接的方式需要在灯具上贴闪电标签,不符合目前的安全规定,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而不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则需要使用外部工具,例如增加点胶工序或超声波、高频焊设备,不便于面环的安装,尤其是当需要高空作业时,更是操作不便。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面环不可拆卸的灯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壳体、面环、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所述面环与所述安装支架卡扣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第一卡扣部和第一自锁部,所述面环具有第二卡扣部和第二自锁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连接的同时,所述第一自锁部与所述第二自锁部抵接自锁。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一自锁部背接,所述第二卡扣部相邻于所述第二自锁部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一自锁部插入所述第一间隙内,并且,所述第一卡扣部朝向所述第二卡扣不设置,所述第一自锁部朝向所述第二自锁部设置。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周壁,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连接部、以及背向所述周壁设置的第一卡钩,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周壁的外侧面,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钩。
可选的,所述面环还包括环绕所述第二自锁部设置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与所述第二自锁部之间间隔,所述第二卡扣部自所述外周壁向所述第二自锁部伸出,并且,所述第一卡钩背向所述壳体的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倾斜,所述第二卡扣部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向着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倾斜。
可选的,所述面环还包括环绕所述第二自锁部设置的外周壁和若干连接筋,所述外周壁与所述第二自锁部之间间隔,所述连接筋位于所述外周壁和所述第二自锁部之间,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周壁与所述第二自锁部,并且,所述外周壁与所述第二自锁部之间的间隔背若干所述连接筋分割以构成若干通风孔,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二卡扣部均设置于所述通风孔内。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周壁,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周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且所述第一卡扣部朝向所述第二间隙的一侧设有支撑筋,所述第一自锁部由所述周壁、所述第二间隙及所述支撑筋形成,所述第二自锁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扣部的内侧,且朝向所述安装支架的方向延伸凸起,并且,所述第二自锁部插入所述第二间隙内且被所述支撑筋和所述周壁限位抵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筋具有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周壁,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卡扣部之间形成有导向斜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钩向背离所述周壁的方向凸起,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周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二间隙的一侧设有支撑筋,在垂直于所述周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卡钩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筋与所述第二自锁部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自锁部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防呆组件,所述面环对应所述防呆组件的位置设有定位卡槽,并且,所述防呆组件插入所述定位卡槽内以将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面环定位。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定位筋,所述防呆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防呆部,两个所述防呆部之间形成有防呆卡槽,所述定位筋插入所述防呆卡槽内实现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壳体的定位连接。
可选的,所述灯具还包括光源组件和反射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反射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面环之间;所述面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自锁部内侧的台阶部及自所述台阶部远离所述第二自锁部的一侧向所述安装支架方向延伸的防光筋,所述反射组件抵接在所述台阶部上,且所述防光筋位于所述反射组件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实现安装支架与面环的卡扣连接,同时通过第一自锁部与第二自锁部实现安装支架与面环的抵接自锁,当安装支架与面环卡扣连接的同时完成自锁设置,在便于安装的同时实现面环的不可拆卸,提高灯具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灯具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去掉壳体的灯具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安装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面环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灯具、
10-壳体、11-出光部、12-底壁、13-侧壁、14-收容腔、15-定位筋
20-光源组件、
30-安装支架、31-第一端、32-第二端、33-安装位、34-防呆组件、341-防呆部、342-防呆卡槽、35-周壁、36-第一卡扣部、361-连接部、3611-水平部、3612-竖直部、362-第一卡钩、3621-第一卡持面、3622-第一倾斜表面、37-第一自锁部、371-支撑筋、3711-导向斜面、372-第二间隙、
40-反射组件、41-反光纸、42-反射器、43-入光口、44-出光口、45-透镜部、46-安装部、
50-面环、501-第一间隙、51-第二卡扣部、511-第二卡持面、512-第二倾斜表面、52-第二自锁部、53-定位卡槽、54-外周壁、55-通风孔、56-台阶部、57-防光筋、58-防眩环、59-连接筋、
6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请参阅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灯具100。在本实施例中,灯具100为射灯,通过连接杆60连接至轨道上,并可以在轨道上滑动以实现对所需照明区域的照明。同时,连接杆60也可以供线缆穿过,对线缆起到保护的作用,也能使灯具100更加的美观。在其他实施例中,灯具100也可以为筒灯等其他灯具100,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予限制。
灯具100包括壳体10、光源组件20、安装支架30、反射组件40和面环50。
壳体10为金属或绝缘散热材质制成,包括出光部11、与出光部11相对设置的底壁12以及连接出光部11和底壁12的侧壁13,侧壁13与底壁12围设形成收容腔14,光源组件20、安装支架30、反射组件40和面环50依次设置在收容腔14内。
光源组件20设置在安装支架30与壳体10之间。具体地,安装支架30朝向底壁12的一侧设有安装位33,光源组件20设置在该安装位33上,并朝向出光部11出光。优选地,光源组件20的发光件可以为LED光源,具体的,例如COB光源。COB光源安装在安装支架30的安装位33内,并将引线卡入相应的引线卡槽内。
进一步地,壳体10内还设有散热部(未图示),散热部自底壁12背向出光部11的方向延伸。散热部呈中空柱状,即散热部与底壁12的外围部分连接,以增大散热器的外表面积,以将灯具100中光源组件20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出去,从而能够防止壳体10内温度过高而导致光源组件20的损坏。
安装支架30设置在壳体10的收容腔14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第二端32相对第一端31靠近出光部11设置。
安装支架30的第一端31与壳体10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壳体10的内壁设有定位筋15,安装支架30的外壁对应定位筋15的位置设有防呆组件34。防呆组件34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防呆部341,两个防呆部341之间形成有防呆卡槽342,定位筋15插入防呆卡槽342内实现安装支架30与壳体10的定位连接。同时,在第一端31靠近安装位33的位置设有安装孔,紧固件如螺丝等穿过安装孔与壳体10固定连接。
安装支架30的第二端32与面环50卡扣连接且同时自锁连接。安装支架30包括第一卡扣部36和第一自锁部37,面环50对应设有第二卡扣部51和第二自锁部52。第一卡扣部36与第二卡扣部51卡扣连接的同时,第一自锁部37与第二自锁部52抵接自锁。如此设置,可以在不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轻松方便地将面环50不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支架30上,符合安规的要求,避免用电部件外露而易引发触电的问题,同时不用贴闪电标贴、节省人工及设备,尤其方便高空作业的操作。
请参阅图3-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36和第一自锁部37背接,第二卡扣部51相邻于第二自锁部52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01。当面环50安装在安装支架30上时,第一卡扣部36和第一自锁部37插入第一间隙501内,并且,第一卡扣部36朝向第二卡扣部37设置以形成锁扣连接,同时,第一自锁部37朝向第二自锁部设置以形成抵接自锁。
具体地,安装支架30还包括周壁35,第一卡扣部36设置在周壁35的外侧,第一卡扣部36包括连接部361以及背向周壁35的第一卡钩362。连接部361的一端连接在周壁35的外侧面,连接部36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卡钩362。第一卡钩362呈楔形设置,自远离周壁35的一侧向靠近周壁35的一侧截面积逐渐增大,即第一卡钩362向背离周壁35的方向凸起,并且,第一卡钩362的第一卡持面3621朝上,即第一卡钩362背向壳体10的表面朝向壳体10倾斜形成第一倾斜表面3622,以方便其与面环50上的第二卡扣部51卡扣连接,第一卡钩362上的第一倾斜表面3622也为第一卡钩362与第二卡扣部51之间的卡扣连接进行导向。
第一卡扣部36与周壁35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72,第一卡扣部36朝向第二间隙372的一侧设有支撑筋371,第一自锁部37由支撑筋371、第二间隙372及周壁35形成,也就是说,周壁35、第二间隙372与支撑筋371共同形成第一自锁部37,且第一自锁部37与第一卡扣部36相背设置,第一卡扣部36相对第一自锁部37靠外设置。对应地,面环50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二卡扣部51和第二自锁部52,且第二自锁部52相对第二卡扣部51靠内设置,即第二自锁部52位于第二卡扣部51的内侧,且第二自锁部52向安装支架30的方向延伸凸起,形成环形自锁凸筋。第二自锁部52(环形自锁凸筋)插入第二间隙372内,且被支撑筋371和周壁35限位。当安装支架30和面环50通过第一卡扣部36与第二卡扣部51卡扣连接的同时第一自锁部37与第二自锁部52抵接自锁。通过相背设置的第一卡扣部36和第一自锁部37以及相邻设置的第二卡扣部51和第二自锁部52,通过一次安装即可实现安装支架30和面环50的不可拆卸连接,省时省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36也可以相对第一自锁部37靠内设置,同时,第二卡扣部51也要相对第二自锁部52靠内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予限制。
连接部361呈倒L型,包括水平部3611和竖直部3612。水平部3611与周壁35的外侧面连接,竖直部3612与第一卡钩362连接。竖直部3612与周壁35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372。支撑筋371设置在竖直部3612朝向周壁35的一侧,且靠近水平部3611设置,支撑筋371与第二间隙372配合以形成第一自锁部37。支撑筋371靠近第一卡钩362的一端与连接部361之间形成有导向斜面3711。支撑筋371具有固定端与自由端,固定端连接周壁35,自由端与第一卡扣部36之间形成有导向斜面3711。该导向斜面3711上任一处至连接部361中竖直部3612的距离与该任一处的横截面积呈正相关。如此,以方便将面环50的第二自锁部52导向至第一自锁部37内,同时支撑筋371也使得第一卡扣部36能够往外支撑而不往内变形,提高卡扣连接的稳定性。
支撑筋371设置在连接部361朝向周壁35的一侧,即支撑筋371设置在第二间隙372内,将所述第二间隙372分割为远离第一卡钩362的第一部分和靠近第一卡钩362的第二部分。在垂直于周壁35的方向上,第二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一部分的宽度,且第一卡钩362的宽度大于支撑筋371与第二自锁部52之间的距离且小于连接部361与第二自锁部52之间的距离。如此设置,当面环50向安装支架30靠近时,面环50上的第二自锁部52插入第二间隙372的第一部分内,被第一自锁部37中的支撑筋371和周壁35限位,形成限位自锁,同时,由于第一卡钩362的宽度小于连接部361与第二自锁部52之间的距离,故,能够使得第一卡扣部36的第一卡钩362能够顺利穿过面环50上的第一间隙501与第二卡扣部51实现卡扣连接。当面环50与安装支架30卡扣连接后(即第二自锁部52插入第二间隙372的第一部分后),由于第一卡钩362的宽度大于支撑筋371与第二自锁部52之间的距离,当在外露于面环50的连接部362上施加外力时,支撑筋371与第二自锁部52之间没有足够的供第一卡钩362变形的空间,从而能够将面环50自锁固定在安装支架30上,实现面环50的不可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36设有四个,四个第一卡扣部36间隔设置在周壁35的外侧,以与面环30上的第二卡扣部51配合卡接。同样地,第一自锁部37也设有四个,四个第一自锁部37设置在第一卡扣部36的背面,当第一卡扣部36与第二卡扣部51匹配连接时,实现第一自锁部37与第二自锁部52的自锁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扣部36的数量也可以设有两个、三个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予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面环50与安装支架30卡扣连接的准确性,面环50对应防呆组件34的位置设有定位卡槽53,防呆组件34插入定位卡槽53内实现安装支架30与面环50的定位连接。即,在本实施例中,防呆组件34的两个防呆部341之间形成的防呆卡槽342可以用于与壳体10的定位筋15定位连接,而两个防呆部341又同时可以插入面环50上的定位卡槽53内,实现安装支架30与面环50的定位连接,方便安装操作,提高连接准确性。如此设置,使得通过一个防呆组件34即可实现与壳体10和面环50的定位连接,节省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支架30与壳体10和面环50的定位连接也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防呆组件34完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予限制。
具体地,当面环50安装至灯具100时,由于灯具100的壳体10与安装支架30固定连接,面环50的定位卡槽53对齐安装支架30的防呆组件34,实现面环50与安装支架30的定位。此时,面环50的第二卡扣部51与安装支架30的第一卡扣部36卡扣连接,同时面环50的第二自锁部52插入安装支架30的第二间隙372内,而支撑筋371抵接在第二自锁部52上,使得第一卡扣部36不能向内变形,进而实现面环50与安装支架30的自锁,而不能将面环50拆开。如此设置,使得在不需要借助外部工具的情况下,方便将面环50安装至灯具100上,同时实现面环50的不可拆卸,符合安规要求,保护用户部件避免外露,节省人工及设备。
请参阅图8并结合图3-4所示,面环50还包括环绕第二自锁部52设置的外周壁54和若干连接筋59,外周壁54与第二自锁部52之间间隔,连接筋59位于外周壁54与第二自锁部52之间,连接筋59的两端分别连接外周壁54与第二自锁部52,并且,外周壁54与第二自锁部52之间的间隔被若干连接筋59分割以构成若干通风孔55。通过设置通风孔55,以提高壳体10内外空气的对流,从而为光源组件20散热通风,防止光源组件20的损坏。另外,也可以减轻灯具100的重量,节约成本。
第二卡扣部51与第一间隙501均设置于通风孔55内,且第二卡扣部51自外周壁54的上表面向通风孔55内倾斜延伸形成。即第二卡扣部51自外周壁54向第二自锁部52伸出,且第二卡扣部51朝向壳体10的表面向着远离壳体10的方向倾斜形成第二倾斜表面512,以与第一卡钩362上的第一倾斜表面3622相配合,以方便第一卡扣部36和第二卡扣部51的卡扣连接。换句话说,第二卡扣部51为与第一卡钩362配合的第二卡钩,且第二卡钩的第二卡持面511朝下,与第一卡钩362的第一卡持面3621配合卡接。将第二卡扣部51设置在通风孔55内可以有效地遮盖面环50与安装支架30的卡扣连接处,提高灯具100的美观性。同时,由于通风孔55是由若干连接筋59分割构成的,故连接筋59的存在也对第一卡扣部36和第二卡扣部51的卡扣连接进行定位,另外,通过连接筋59也在周向方向上对第一卡扣部36和第二卡扣部51的卡扣连接进行了限位,提高了安装支架30与面环50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灯具100还包括反射组件40,反射组件40设置在安装支架30与面环50之间,且光源组件20与反射组件40在轴向上定位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组件40包括反光纸41和反射器42。反光纸41为扇形形状,上有两个卡舌和四个卡槽,卡舌插入卡槽内形成锥形的反射件覆盖在反射器42的外部。
反光纸41和反射器42均具有轴线以及相对设置的入光口43和出光口44,且入光口43与出光口44沿该轴线依次分布。出光口44靠近出光部11设置。在反射器42的入光口43处设有透镜部45,该透镜部45对应光源组件20设置,以对光源组件20发出的光线进行配光。
反射器42靠近出光口44的位置向外翻边形成环形的安装部46,面环50对应该安装部46的位置设有台阶部56。台阶部56设置在第二自锁部52的内侧,以使得反射组件40的安装部46可以抵接在台阶部56上,承载反射组件40。
面环50还设有防光筋57,防光筋57自台阶部56远离第二自锁部52的一侧向安装支架30方向延伸形成,当反射组件40抵接在台阶部56上时,防光筋57位于反射组件40的内部,以使得防光筋57可以包住反射组件40出光口44的两圈,使得反射组件40出光口44产生的无用光圈不投射在有效光斑内;改善光斑,使其光斑均匀。
优选的,面环50靠近出光部11的一端的直径沿背离出光部11的方向逐次减小,形成类似阶梯的形状,以形成防眩环58。防眩环58的设置可以起到防眩光的作用,从而提高灯具100的照明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灯具100结构简单,通过第一卡扣部36与第二卡扣部51实现安装支架30与面环50的卡扣连接,同时通过第一自锁部37与第二自锁部52实现安装支架30与面环50的抵接自锁,当安装支架30与面环50卡扣连接的同时完成自锁设置,在便于安装的同时实现面环50的不可拆卸,提高灯具100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面环(50)、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0)内且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30),所述面环(50)与所述安装支架(30)卡扣连接,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具有第一卡扣部(36)和第一自锁部(37),所述面环(50)具有第二卡扣部(51)和第二自锁部(52),并且,所述第一卡扣部(36)与所述第二卡扣部(51)卡扣连接的同时,所述第一自锁部(37)与所述第二自锁部(52)抵接自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36)和所述第一自锁部(37)背接,所述第二卡扣部(51)相邻于所述第二自锁部(52)设置且二者之间具有第一间隙(501),所述第一卡扣部(36)和所述第一自锁部(37)插入所述第一间隙(501)内,并且,所述第一卡扣部(36)朝向所述第二卡扣部(51)设置,所述第一自锁部(37)朝向所述第二自锁部(5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0)还包括周壁(35),所述第一卡扣部(36)包括连接部(361)、以及背向所述周壁(35)的第一卡钩(362),所述连接部(361)的一端连接所述周壁(35)的外侧面,所述连接部(36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卡钩(36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环(50)还包括环绕所述第二自锁部(52)的外周壁(54),所述外周壁(54)与所述第二自锁部(52)之间间隔,所述第二卡扣部(51)自所述外周壁(54)向所述第二自锁部(52)伸出,并且,所述第一卡钩(362)背向所述壳体(10)的表面朝向所述壳体(10)倾斜,所述第二卡扣部(51)朝向所述壳体(10)的表面向着远离所述壳体(10)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环(50)还包括环绕所述第二自锁部(52)的外周壁(54)和若干连接筋(59),所述外周壁(54)与所述第二自锁部(52)的之间间隔,所述连接筋(59)位于所述外周壁(54)与所述第二自锁部(52)之间,所述连接筋(59)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周壁(54)与所述第二自锁部(52),并且,所述外周壁(54)与所述第二自锁部(52)之间的间隔被若干所述连接筋(59)分割以构成若干通风孔(55),所述第一间隙(501)与所述第二卡扣部(51)均设置于所述通风孔(55)内。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0)包括周壁(35),所述第一卡扣部(36)与所述周壁(35)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72),且所述第一卡扣部(36)朝向所述第二间隙(372)的一侧设有支撑筋(371),所述第一自锁部(37)由所述周壁(35)、所述第二间隙(372)及所述支撑筋(371)形成,所述第二自锁部(52)位于所述第二卡扣部(51)的内侧且朝向所述安装支架(30)的方向延伸凸起,并且,所述第二自锁部(52)插入所述第二间隙(372)内且被所述支撑筋(371)与所述周壁(35)限位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371)具有固定端与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连接所述周壁(35),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一卡扣部(36)之间形成有导向斜面(371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362)向背离所述周壁(35)的方向凸起,所述连接部(361)与所述周壁(35)之间具有第二间隙(372),所述连接部(361)朝向所述第二间隙(372)的一侧设有支撑筋(371),在垂直于所述周壁(35)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卡钩(362)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筋(371)与所述第二自锁部(52)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连接部(361)与所述第二自锁部(52)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0)还包括防呆组件(34),所述面环(50)对应所述防呆组件(34)的位置设有定位卡槽(53),并且,所述防呆组件(34)插入所述定位卡槽(53)内以将所述安装支架(30)与所述面环(50)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设有定位筋(15),所述防呆组件(34)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防呆部(341),两个所述防呆部(341)之间形成有防呆卡槽(342),所述定位筋(15)插入所述防呆卡槽(342)内实现所述安装支架(30)与所述壳体(10)的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还包括光源组件(20)和反射组件(40),所述光源组件(20)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30)与所述壳体(10)之间,所述反射组件(40)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30)与所述面环(50)之间,所述面环(5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自锁部(52)内侧的台阶部(56)及自所述台阶部(56)远离所述第二自锁部(52)的一侧向所述安装支架(30)方向延伸的防光筋(57),所述反射组件(40)抵接在所述台阶部(56)上,且所述防光筋(57)位于所述反射组件(40)的内部。
CN202222823609.1U 2022-10-26 2022-10-26 灯具 Active CN218645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3609.1U CN218645321U (zh) 2022-10-26 2022-10-26 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3609.1U CN218645321U (zh) 2022-10-26 2022-10-26 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5321U true CN218645321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23609.1U Active CN218645321U (zh) 2022-10-26 2022-10-26 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5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60705B1 (en) Compact lighting apparatus with AC to DC converter and integ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494304B2 (en) Recessed light fixture retrofit kit
US10309627B2 (en) Light fixture retrofit kit with integrated light bar
US20090290343A1 (en) Lighting fixture
US11408569B2 (en) Mounting system for retrofit light installation into existing light fixtures
WO2010143577A1 (ja) 照明装置
JP4637251B2 (ja) 照明装置
US10935219B2 (en) Surface mount luminaire
US10066797B1 (en) Convenient-to-install LED downlight
US11435064B1 (en) Integrated lighting module
JP5971469B2 (ja) 照明器具
JP5016711B2 (ja) 照明装置
JP5570465B2 (ja) 照明装置
CN214790763U (zh) 灯具
CN218645321U (zh) 灯具
US10288274B2 (en) LED lighting apparatus having flame barriers
CN108506793B (zh) 用于灯的装置承载件
CN115681851A (zh) 灯具
CN214790710U (zh) 灯具
US20220268422A1 (en) Dual distribution lens for a luminaire
US11466825B2 (en) Recessed luminaire without an integrated light source
EP4350207A1 (en) Lamp
JP6990149B2 (ja) 照明器具
US20240110690A1 (en) Lamp
JP7315892B2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