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3264U -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3264U
CN218643264U CN202222372749.1U CN202222372749U CN218643264U CN 218643264 U CN218643264 U CN 218643264U CN 202222372749 U CN202222372749 U CN 202222372749U CN 218643264 U CN218643264 U CN 218643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return
unit
upper rotating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727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君翰
曾勇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Dom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Dome Corp filed Critical First Dom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23727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3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3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3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包含基座、转轴单元及回复单元。转轴单元包括穿设该基座的上转轴。回复单元套设于该上转轴,该回复单元用以使该上转轴转动后回复原位。通过回复单元的设置,所述转轴单元受外力转动而带动所述回复单元转动后,能回复原位,使用上较为便利。

Description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关机目前已被广泛地使用在公司、车站、地铁站等场所,而现有的通关机大多采用马达作为驱动源,进行开关闸门的动作。然而,采用马达所需功耗较大,总零件成本亦较高。在某些场所或许能够采用不同类型的通关机,尚有改良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至少一问题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包含基座;转轴单元,包括穿设所述基座的上转轴;及回复单元,套设于所述上转轴,所述回复单元用以使所述上转轴转动后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回复单元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界定出呈椭圆状上下延伸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具有两个长轴端及两个短轴端,所述长轴端的间距大于所述短轴端的间距,所述回复单元包括被所述上转轴固定地穿设的回复转动架、两个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回复转动架的回复移动架、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且抵接所述第一内壁面的回复抵接轮及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之间的回复弹性件,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转动,使所述回复抵接轮沿着所述第一内壁面由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长轴端朝所述短轴端移动,所述回复移动架便受所述第一内壁面压抵而相向移动进而压缩所述回复弹性件,待所述上转轴停止转动后所述回复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及所述上转轴转动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回复单元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界定出上下延伸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具有长轴端及短轴端,所述长轴端与所述上转轴的间距大于所述短轴端与所述上转轴的间距,所述回复单元包括被所述上转轴固定地穿设的回复转动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回复转动架的回复移动架、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且抵接所述第一内壁面的回复抵接轮及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与所述回复转动架之间的回复弹性件,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转动,使所述回复抵接轮沿着所述第一内壁面由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长轴端朝所述短轴端移动,所述回复移动架便受所述第一内壁面压抵而相向移动进而压缩所述回复弹性件,待所述上转轴停止转动后所述回复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及所述上转轴转动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所述回复转动架形成供所述回复移动架可活动地设置的回复移动槽,每一回复移动架大致呈ㄇ字形,并具有供所述回复抵接轮设置的设置部、两个自所述设置部两端横向延伸的侧臂部及两个分别形成于所述侧臂部末端的卡块,每一侧臂部形成有供对应的所述卡块可活动地容置的活动槽,所述回复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设置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回复单元的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面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内壁面且上下延伸的凸柱,所述回复单元包括两个压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板的套管、两端分别固接所述压板并与所述套管相间隔的转动柱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管的扭簧,所述上转轴固定地穿设所述压板且穿过所述套管,所述扭簧一端抵靠所述转动柱及所述凸柱的一侧,另一端抵靠所述转动柱及所述凸柱的另一侧,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转动,使所述转动柱带动所述扭簧的一端转动而压缩所述扭簧,待所述上转轴停止转动后所述扭簧的弹性回复力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及所述上转轴转动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还包含套设于所述上转轴位于所述基座内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用以缓冲所述上转轴转动后回复原位的转动速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缓冲单元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二内壁面具有第一半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半部的第二半部,所述第二半部并具有两个连接所述第一半部的长端及位于所述长端之间的短端,所述短端与所述上转轴的间距小于任一所述长端与所述上转轴的间距,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被所述上转轴固定地穿设的缓冲转动架、可活动地的设置于所述缓冲转动架的缓冲移动架、设置于所述缓冲移动架且抵接所述第二半部的缓冲抵接轮及至少一设置于所述缓冲转动架并抵接所述缓冲移动架的缓冲器,所述缓冲抵接轮抵接所述短端时所述缓冲器为压缩状态,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缓冲单元转动,使所述缓冲抵接轮沿着所述第二半部由所述短端朝其中一所述长端移动,所述缓冲器便改为非压缩状态,能够在所述上转轴转动后回复原位时产生阻尼以缓冲所述上转轴的转动速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所述第二半部呈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所述第二半部还具有两个分别自所述长端朝所述短端延伸的圆弧段及连接所述圆弧段之间的平坦段,所述平坦段形成位于所述短端的凹槽,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缓冲单元转动,使所述缓冲抵接轮离开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平坦段接着沿着其中一所述圆弧段朝其中一所述长端移动,所述缓冲器便改为非压缩状态,能够在所述上转轴转动后回复原位时产生阻尼以缓冲所述上转轴的转动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回复单元的设置,所述转轴单元受外力转动而带动所述回复单元转动后,能回复原位,使用上较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由图1的割面线III-III得出的一剖视图;
图4是由图1的割面线IV-IV得出的一剖视图;
图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回复单元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6是由图1的割面线VI-VI得出的一剖视图;
图7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缓冲单元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8是由图1的割面线VIII-VIII得出的一剖视图;
图9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过载保护单元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10是由图1的割面线X-X得出的一剖视图;
图11是类似于图10的剖视图,说明该过载保护单元的所述过载抵接轮离开所述卡槽;
图1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图,其中该锁定单元的锁定件被省略;
图1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锁舌伸入该锁盘的第一锁定槽位于一锁定状态;
图14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锁舌伸入该锁盘的第二锁定槽位于该锁定状态;
图15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图,其中该锁盘转动至一开启状态;
图16是类似于图6的剖视图,说明该回复单元转动至该开启状态;
图17是类似于图8的剖视图,说明该缓冲单元转动至该开启状态;
图18是类似于图10的剖视图,说明该过载保护单元转动至该开启状态;
图19是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20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1是由图19的割面线XXI-XXI得出的一剖视图;
图22是由图19的割面线XXII-XXII得出的一剖视图;
图23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回复单元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4是由图19的割面线XXIV-XXIV得出的一剖视图;
图25是由图19的割面线XXV-XXV得出的一剖视图;
图26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图,其中该锁定单元的锁定件被省略;
图27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锁舌伸入该锁盘的第一锁定槽位于一锁定状态;
图28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锁舌伸入该锁盘的第二锁定槽位于该锁定状态;
图29是该第二实施例的一部分仰视图,其中该锁盘转动至一开启状态;
图30是类似于图24的剖视图,说明该回复单元转动至该开启状态;
图31是类似于图25的剖视图,说明该缓冲单元转动至该开启状态;
图32是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的一第三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33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4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仰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滑块伸入该锁盘的第一锁定槽位于一锁定状态;
图35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仰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滑块伸入该锁盘的第二锁定槽位于该锁定状态;
图36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滑块未伸入该锁盘的第一锁定槽位于一关闭状态;
图37是该第三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滑块伸入该锁盘的第一锁定槽位于该锁定状态;
图38是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的一第四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图39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0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仰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枢接杆伸入该锁盘的第一锁定槽;
图41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仰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枢接杆伸入该锁盘的第二锁定槽;
图42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枢接杆未伸入该锁盘的第一锁定槽位于一关闭状态;及
图43是该第四实施例的一侧视图,其中该锁定件的枢接杆伸入该锁盘的第一锁定槽位于该锁定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图1至图18示出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适用于连接一通关机的摆闸门(图未示),该通关机是手动式的,使用者欲通关时需手动推开该摆闸门才能通过。该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包含一基座1、一转轴单元2、一回复单元3、一缓冲单元4、一过载保护单元5及一锁定单元6。
参阅图5至图8,该转轴单元2包括一穿设该基座1的上转轴21及一穿设该基座1并位于该上转轴21下方的下转轴22。该上转轴21具有一连接该摆闸门(图未示)的连接部211及一位于该连接部211下方且穿设该基座1、该回复单元3及该缓冲单元4的穿设部212。基座1由上至下依序包括一顶板11、一设置于该顶板11中间处的上轴承12、一连接该顶板11的第一壳体13、一连接该第一壳体13的第二壳体14、一连接该第二壳体14的第三壳体15、一连接该第三壳体15下方的底板16及一设置于该底板16的下轴承17。该第一壳体13用于容置该回复单元3,并具有一第一内壁面131,该第一内壁面131界定出一呈椭圆状上下延伸的第一开口132,该第一开口132具有两个长轴端132a及两个短轴端132b,所述长轴端132a的间距大于所述短轴端132b的间距。该第二壳体14用于容置该缓冲单元4,并具有一第二内壁面141,该第二内壁面141具有一第一半部141a及一连接该第一半部141a的第二半部141b,该第二半部141b呈圆弧状并具有两个连接该第一半部141a的长端141c及一位于所述长端141c之间的短端141d,该短端141d与该上转轴21的间距小于任一该长端141c与该上转轴21的间距。该第三壳体15用于容置该过载保护单元5,并具有一呈圆形的上下开口。该上轴承12及该下轴承17皆是采用滚珠轴承,但并不以此为限制。
参阅图3至图6,该回复单元3用以使该上转轴21转动后回复原位,其包括一被该上转轴21固定地穿设的回复转动架31、两个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回复转动架31的回复移动架32、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32且抵接该第一内壁面131的回复抵接轮33及两个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32之间的回复弹性件34。该回复转动架31形成一供所述回复移动架32可活动地设置的回复移动槽311。每一回复移动架32具有一供该回复抵接轮33设置的设置部321、两个自该设置部321两端横向延伸的侧臂部322及两个分别形成于所述侧臂部322末端的卡块323。每一侧臂部322形成有一供对应的卡块323可活动地容置的活动槽322a。所述回复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回复移动架32的设置部321。
参阅图3、图4、图7及图8,该缓冲单元4用以缓冲该上转轴21转动后回复原位的转动速度,其包括一被该上转轴21固定地穿设的缓冲转动架41、一可活动地的设置于该缓冲转动架41的缓冲移动架42、一设置于该缓冲移动架42且抵接该第二半部141b的缓冲抵接轮43及两个设置于该缓冲转动架41并抵接该缓冲移动架42的缓冲器44。该缓冲转动架41形成一供该缓冲移动架42可活动地设置的缓冲移动槽411。
参阅图3、图4、图9及图10,该过载保护单元5包括一设置于该基座1内被该下转轴22穿设的外筒51、一被该上转轴21穿设且容置于该外筒51的过载转动架52及一设置于该外筒51底部的过载轴承55。该过载转动架52具有一底盘521、两个各自呈半圆形设置于该底盘521的半支架522、一由该底盘521及所述半支架522界定出的过载移动槽523、两个设置于该过载移动槽523的过载抵接轮53及一设置于该过载移动槽523位于所述过载抵接轮53之间的过载弹性件54。该外筒51内壁面形成两个卡槽511,所述过载抵接轮53可对应卡抵于所述卡槽511。所述半支架522共同界定出一供该上转轴21固定穿设的过载开口524。该下转轴22具有一穿设该外筒51底部的接合部221、一连接该接合部221下方且卡抵于该下轴承17的卡抵部222及一穿设该锁定单元6的穿设部223。
参阅图2至图4,并搭配图12至图14,该锁定单元6包括一连动地套设于该下转轴22的穿设部223的锁盘61、一设置于该基座1的安装壳62、一设置于该安装壳62上的锁定件63、一连接该锁盘61上方滑动地套设该下转轴22的切换盘64及一设置于该切换盘64及该基座1的底板16之间的切换弹性件65。该锁盘61形成一第一锁定槽611、一与该第一锁定槽611分隔的第二锁定槽612及两个向上突出的凸块613,该第二锁定槽612呈1/4弧形。该锁定件63在本实施例为一电磁锁,并具有一锁定部,该锁定部具有一可上下活动的锁舌631。该切换盘64形成两个可分别供该凸块613卡合的卡合槽641,该凸块613可选择地卡合于所述卡合槽641的其中一者以切换该第一锁定槽611及该第二锁定槽612的位置,使该第一锁定槽611及该第二锁定槽612其中一者位于该锁定部上方以供该锁定部可活动地伸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锁定件63是采用push-type的电磁锁,意即当锁定件63通电时,锁舌631会向上凸伸进入该第一锁定槽611,当该锁舌631伸入该第一锁定槽611,该锁盘61、该切换盘64及该下转轴22便受该锁舌631挡止而无法转动,如图13所示。而该切换盘64的切换方式为手动将该切换盘64向上移动使所述凸块613与所述卡合槽641分离,接着将该锁盘61转动180度,再放开该切换盘64,该切换弹性件65的弹性回复力将推动该切换盘64向下移动使所述凸块613与所述卡合槽641重新卡合,切换完成后,当锁定件63通电时,锁舌631伸入该第二锁定槽612,因该第二锁定槽612呈1/4弧形,因此该锁盘61、该切换盘64及该下转轴22不会完全受该锁舌631挡止而无法转动,而还有1/4圆弧的角度空间能够转动。且电磁锁具备断电解锁功能,能确保断电或其他紧急状况下,摆闸门为解锁状态能手动推开。需要说明的是,锁盘61可相对于下转轴22转动但不可上下滑动,而切换盘64可相对于下转轴22上下滑动但不可相对转动,两者通过卡合槽641及凸块613接合后,即可使两者固定。换句话说锁盘61向上突出的凸块613除了可切换该第一锁定槽611及该第二锁定槽612的位置,亦可避免锁盘61于平常使用时相对下转轴22转动。其中,该回复单元3、该缓冲单元4、该过载保护单元5的过载转动架52、所述过载抵接轮53及该过载弹性件54组成一上转动模块20,该过载保护单元5的外筒51、该过载轴承55、该锁定单元6的该锁盘61、该切换盘64及该切换弹性件65组成一下转动模块30。该上转动模块20可受该上转轴21带动而相对于该下转动模块30相对转动。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的作动流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可在一关闭状态、一锁定状态及一开启状态间转换。参阅图6、图8、图10及图12,在关闭状态时,该摆闸门(图未示)未受推动而呈现挡住出入口的状态,该上转轴21、该回复单元3、该缓冲单元4及该过载保护单元5皆位于原位并未转动,此时锁定单元6的锁定件63尚未通电,因此锁舌631并未伸入该第一锁定槽611,该锁盘61、该切换盘64及该下转轴22未受该锁舌631挡止,使用者若欲通过可以直接推动该摆闸门转动,使得进出双向皆可通过。在锁定状态时,该摆闸门(图未示)未受推动而呈现挡住出入口的状态,该上转轴21、该回复单元3、该缓冲单元4及该过载保护单元5皆位于原位并未转动,但此时锁定单元6的锁定件63已通电,因此锁舌631向上凸伸进入该第一锁定槽611,该锁盘61、该切换盘64及该下转轴22便受该锁舌631挡止而无法转动,使用者便无法通过。若操作该切换盘64及该锁盘61切换至使该第二锁定槽612位于该锁舌631上方,即使锁定单元6的锁定件63已通电使锁舌631向上凸伸进入该第二锁定槽612,因该第二锁定槽612呈1/4弧形,因此该锁盘61、该切换盘64及该下转轴22不会完全受该锁舌631挡止而无法转动,而还有1/4圆弧的角度空间能够转动,能够容许单方向的通行(进或出其中一者)。用户能通过对通关机感应卡片以解除门禁,使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从锁定状态转换至关闭状态,如此便能推动该摆闸门转动而通行,进而到达该开启状态。参阅图15至图18,在该开启状态时,该上转轴21、该回复单元3、该缓冲单元4、该过载保护单元5、该下转轴22、该切换盘64及该锁盘61皆相对于关闭状态转动了约90度,该回复单元3的所述回复抵接轮33沿着该内壁面由所述长轴端132a朝所述短轴端132b移动,所述回复移动架32便受该第一内壁面131压抵而相向移动进而压缩所述回复弹性件34,待该上转轴21停止转动后该回复弹性件34的弹性回复力将带动该上转轴21、该回复单元3、该缓冲单元4、该过载保护单元5、该下转轴22、该切换盘64及该锁盘61转动回复原位而回到该关闭状态。而该缓冲单元4的所述缓冲抵接轮43沿着该第二半部141b由该短端141d朝其中一该长端141c移动,该缓冲器44便改为非压缩状态,能够在该上转轴21、该回复单元3、该缓冲单元4、该过载保护单元5、该下转轴22、该切换盘64及该锁盘61转动后回复原位时产生阻尼以缓冲上述组件的转动速度。因此使用者通过后,摆闸门是能够自动复位且速度不会太快,能够避免下一个欲通过的使用者遭到自动复位的摆闸门撞击而受伤。需要说明的是,在锁定状态时,若摆闸门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当此外力超出了设计的扭力值时,所述过载抵接轮53将克服该过载弹性件54的弹性力产生的扭力而离开所述卡槽511,并沿着该外筒51内壁面转动,使得该上转动模块20可受该上转轴21带动而相对于该下转动模块30相对转动,如此一来该锁定件63的锁舌631与该锁盘61之间便不会有应力产生,能够保护锁舌631及锁盘61不至于因此外力撞击而受损。
需要说明的是,回复移动架32及回复抵接轮33的数量并不以两个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为一个,回复弹性件34也不以两个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为一个,且在回复移动架32只有一个的态样中,回复弹性件34一端抵接回复移动架32的设置部321,另一端能抵接于回复转动架31,而第一壳体13的第一内壁面131便对应调整成只有一长轴端132a及一短轴端132b,同样能够带动该上转轴21、该回复单元3、该缓冲单元4、该过载保护单元5、该下转轴22、该切换盘64及该锁盘61转动回复原位而回到该关闭状态。
图19至图31示出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的第二实施例,其与该第一实施例类似,其差异在于,该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包含一基座1、一转轴单元2、一回复单元3、一缓冲单元4及一锁定单元6,并未包含过载保护单元5。
基座1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也有些微差异,本实施例的基座1因未有过载保护单元5而省略了第三壳体15,且第一壳体13及第二壳体14的外观形状略有不同。转轴单元2则是省略了下转轴22,只包括上转轴21,该上转轴21穿设该基座1、该回复单元3、该缓冲单元4、该锁定单元6的锁盘61及切换盘64。第一壳体13具有一第一内壁面131及一形成于该第一内壁面131且上下延伸的凸柱133。第二壳体14具有一第二内壁面141,该第二内壁面141具有一第一半部141a及一连接该第一半部141a的第二半部141b。该第二半部141b具有两个连接该第一半部141a的长端141c、一位于所述长端141c之间的短端141d、两个分别自该长端141c朝该短端141d延伸的圆弧段141b1及一连接所述圆弧段141b1之间的平坦段141b2,该平坦段141b2形成一位于该短端141d的凹槽141b3。该短端141d与该上转轴21的间距小于任一该长端141c与该上转轴21的间距。
参阅图21至图24及图30,回复单元3的态样与第一实施例完全不同,本实施例的回复单元3包括两个压板35、一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板35的套管36、一两端分别固接所述压板35并与该套管36相间隔的转动柱37及一可转动地套设于该套管36的扭簧38,该上转轴21固定地穿设所述压板35且穿过该套管36,该扭簧38一端抵靠该转动柱37及该凸柱133的一侧,另一端抵靠该转动柱37及该凸柱133的另一侧。当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由关闭状态转换至开启状态时,该上转轴21转动将带动该回复单元3转动,使该转动柱37带动该扭簧38的一端转动而压缩该扭簧38,如图30所示,待该上转轴21停止转动后该扭簧38的弹性回复力将带动该回复单元3及该上转轴21转动回复原位。
参阅图20、图25及图31,缓冲单元4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同样是当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由关闭状态转换至开启状态时,所述缓冲抵接轮43离开位于短端141d的凹槽141b3沿着该平坦段141b2接着沿着其中一该圆弧段141b1朝其中一该长端141c移动,通过所述缓冲抵接轮43所抵靠的第二内壁面141的长端141c与上转轴21的距离大于在关闭状态时所述缓冲抵接轮43所抵靠的第二内壁面141的短端141d与上转轴21的距离,该缓冲器44便改为非压缩状态,能够在该上转轴21转动后回复原位时产生阻尼以缓冲该上转轴21的转动速度。且在该上转轴21转动后回复原位时,所述缓冲抵接轮43是沿着所述圆弧段141b1接着进入平坦段141b2回到位于短端141d的凹槽141b3内,所述缓冲抵接轮43再沿着平坦段141b2移动时的速度会大于沿着圆弧段141b1移动时的速度,这样能使得阻尼的效果更好,更能缓冲上转轴21的转动速度。
参阅图26至图29,锁定单元6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仅有安装壳62的外观略有不同,该锁定件63在本实施例同样采用push-type的电磁锁,并具有一锁定部,该锁定部具有一可上下活动的锁舌631。其锁定的机制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设计能将整体模块排列保持一直线,方便架设于细长内部空间之通关机机型。
图32至图37示出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的第三实施例,其与该第二实施例类似,其差异仅在于锁定单元6的锁定机制及组件有所不同。本实施例的锁定单元6的安装壳62的外观造型与第二实施例有所差异,锁盘61、切换盘64及切换弹性件65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锁定部具有一可上下活动的锁舌631及一固接该锁舌631的滑块632,该滑块632具有一连接该锁舌631的本体部632a及一自本体部632a凸出且位于该锁盘61下方的凸出部632b。再参阅图34至图37,锁定件63是采用pull-type的电磁锁,意即当锁定件63通电时,锁舌631是向上拉动滑块632朝锁定件63移动,使凸出部632b伸入该第一锁定槽611,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便转换至锁定状态。此设计利用安装壳62协助锁舌631滑动及止挡,大幅减少电磁锁本体承受之负载,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该切换盘64的切换方式也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可手动将该切换盘64向上移动使所述凸块613与所述卡合槽641分离,接着将该锁盘61转动180度,再放开该切换盘64,该切换弹性件65的弹性回复力将推动该切换盘64向下移动使所述凸块613与所述卡合槽641重新卡合,切换完成后,当锁定件63通电时,滑块632的凸出部632b伸入该第二锁定槽612,因该第二锁定槽612呈1/4弧形,因此该锁盘61、该切换盘64及该下转轴22不会完全受该滑块632挡止而无法转动,而还有1/4圆弧的角度空间能够转动。
图38至图43示出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的第四实施例,其与该第三实施例类似,其差异仅在于锁定单元6的锁定机制及组件有所不同。本实施例的锁定单元6的安装壳62的外观造型与第三实施例有所差异,锁盘61、切换盘64及切换弹性件65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该锁定部具有一可上下活动的锁舌631及一连接该锁舌631且一端枢接于该安装壳62的枢接杆633,该枢接杆633具有一枢接于该安装壳62的枢接部633a、一连接该枢接部633a供该锁舌631穿设的接合部633b及一连接该接合部633b且位于该锁盘61下方的伸入部633c,接合部633b通过一插销634而枢接于锁舌631,使得枢接杆633的接合部633b能相对于锁舌631枢转。再参阅图40至图43,锁定件63同样是采用pull-type的电磁锁,意即当锁定件63通电时,锁舌631是向上拉动枢接杆633朝锁定件63枢转转动,使伸入部633c进入该第一锁定槽611,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便转换至锁定状态。此设计利用杠杆原理使电磁锁的锁舌631行程缩小,适合行程小且吸力大之电磁锁。且如同第三实施例的设计,利用安装壳62协助锁舌631滑动及止挡可避免电磁锁直接承受负载。该切换盘64的切换方式也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100”、100”'的第二至第四实施例中虽未示出过载保护单元5,但还是能视需求加装于任一实施例上,只要转轴单元2对应增加下转轴22即可。而回复单元3及缓冲单元4也是能够视需求省略或是加装,意即两者皆能模块化并自由选用于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可依据需求追加或减少,增加使用上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100'、100”、100”'通过锁定件63采用电磁锁,搭配锁盘61、切换盘64及转轴单元2等机械结构搭配,整体功耗较小。且通过回复单元3的设置,通关机的转动装置100解锁后,手动推开摆闸门由关闭状态转换至开启状态后,摆闸门能自动复位回到关闭状态。过程中通过缓冲单元4的设置,摆闸门自动复位的速度不会太快,能够避免下一个欲通过的使用者遭到自动复位的摆闸门撞击而受伤。还有通过过载保护单元5的设置,当摆闸门遭受外力撞击而承受过高扭矩时,启动保护机制使所述过载抵接轮53离开所述外筒51的卡槽511并沿着外筒51内壁面转动,能避免内部结构损坏。而锁定模块通过该切换盘64及该锁盘61的配合设计,能够在进出皆需认证的双向模式以及进出两侧中仅有其中一侧需认证,另一侧无须认证即可自由通行的单向通行模式之间切换,使用上相当灵活。且回复单元3、缓冲单元4及过载保护单元5皆为模块化设计,可依据需求追加或减少设置,同样能够增加使用上的灵活性,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包含:
基座;
转轴单元,包括穿设所述基座的上转轴;及
回复单元,套设于所述上转轴,所述回复单元用以使所述上转轴转动后回复原位;
所述基座包括供所述上转轴穿设的顶板及连接所述顶板下方用于容置所述回复单元的第一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界定出呈椭圆状上下延伸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具有两个长轴端及两个短轴端,所述长轴端的间距大于所述短轴端的间距,所述回复单元包括被所述上转轴固定地穿设的回复转动架、两个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回复转动架的回复移动架、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且抵接所述第一内壁面的回复抵接轮及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之间的回复弹性件,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转动,使所述回复抵接轮沿着所述第一内壁面由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长轴端朝所述短轴端移动,所述回复移动架便受所述第一内壁面压抵而相向移动进而压缩所述回复弹性件,待所述上转轴停止转动后所述回复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及所述上转轴转动回复原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界定出上下延伸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具有长轴端及短轴端,所述长轴端与所述上转轴的间距大于所述短轴端与所述上转轴的间距,所述回复单元包括被所述上转轴固定地穿设的回复转动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回复转动架的回复移动架、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且抵接所述第一内壁面的回复抵接轮及至少一设置于所述回复移动架与所述回复转动架之间的回复弹性件,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转动,使所述回复抵接轮沿着所述第一内壁面由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长轴端朝所述短轴端移动,所述回复移动架便受所述第一内壁面压抵而相向移动进而压缩所述回复弹性件,待所述上转轴停止转动后所述回复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及所述上转轴转动回复原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复转动架形成供所述回复移动架可活动地设置的回复移动槽,每一回复移动架大致呈ㄇ字形,并具有供所述回复抵接轮设置的设置部、两个自所述设置部两端横向延伸的侧臂部及两个分别形成于所述侧臂部末端的卡块,每一侧臂部形成有供对应的所述卡块可活动地容置的活动槽,所述回复弹性件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设置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内壁面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内壁面且上下延伸的凸柱,所述回复单元包括两个压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压板的套管、两端分别固接所述压板并与所述套管相间隔的转动柱及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套管的扭簧,所述上转轴固定地穿设所述压板且穿过所述套管,所述扭簧一端抵靠所述转动柱及所述凸柱的一侧,另一端抵靠所述转动柱及所述凸柱的另一侧,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转动,使所述转动柱带动所述扭簧的一端转动而压缩所述扭簧,待所述上转轴停止转动后所述扭簧的弹性回复力将带动所述回复单元及所述上转轴转动回复原位。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关机的转动装置还包含套设于所述上转轴位于所述基座内的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用以缓冲所述上转轴转动后回复原位的转动速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缓冲单元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二内壁面具有第一半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半部的第二半部,所述第二半部具有两个连接所述第一半部的长端及一位于所述长端之间的短端,所述短端与所述上转轴的间距小于任一所述长端与所述上转轴的间距,所述缓冲单元包括被所述上转轴固定地穿设的缓冲转动架、可活动地的设置于所述缓冲转动架的缓冲移动架、设置于所述缓冲移动架且抵接所述第二半部的缓冲抵接轮及至少一设置于所述缓冲转动架并抵接所述缓冲移动架的缓冲器,所述缓冲抵接轮抵接所述短端时所述缓冲器为压缩状态,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缓冲单元转动,使所述缓冲抵接轮沿着所述第二半部由所述短端朝其中一所述长端移动,所述缓冲器便改为非压缩状态,能够在所述上转轴转动后回复原位时产生阻尼以缓冲所述上转轴的转动速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部呈圆弧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关机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部还具有两个分别自所述长端朝所述短端延伸的圆弧段及连接所述圆弧段之间的平坦段,所述平坦段形成位于所述短端的凹槽,当所述上转轴转动时将带动所述缓冲单元转动,使所述缓冲抵接轮离开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平坦段接着沿着其中一所述圆弧段朝其中一所述长端移动,所述缓冲器便改为非压缩状态,能够在所述上转轴转动后回复原位时产生阻尼以缓冲所述上转轴的转动速度。
CN202222372749.1U 2022-09-07 2022-09-07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Active CN218643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2749.1U CN218643264U (zh) 2022-09-07 2022-09-07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72749.1U CN218643264U (zh) 2022-09-07 2022-09-07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3264U true CN218643264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72749.1U Active CN218643264U (zh) 2022-09-07 2022-09-07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3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66994A (en) Breakaway lever with reset mechanism
CN101298816A (zh) 磁力门锁
CN218643264U (zh)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CN201112304Y (zh) 一种断路器操作机构的手动操作装置
CN218060042U (zh)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CN218405177U (zh)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CN117702660A (zh)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TWI827241B (zh) 通關機的轉動裝置
TWI834282B (zh) 通關機的轉動裝置
CN117702658A (zh)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TW202411951A (zh) 通關機的轉動裝置
TW202411524A (zh) 通關機的轉動裝置
TWI835285B (zh) 通關機的轉動裝置
CN117702659A (zh) 通关机的转动装置
TW202411523A (zh) 通關機的轉動裝置
CN213679395U (zh) 同步门刀装置
TWM635118U (zh) 通關機的轉動裝置
TWM634715U (zh) 通關機的轉動裝置
TWM636133U (zh) 通關機的轉動裝置
CN111249079B (zh) 防倾轮椅
CN210828765U (zh) 一种可双向转动的合页以及应用该合页的淋浴房门
US20240076939A1 (en) Rotation device for a turnstile
CN110271470B (zh) 一种车辆座椅及其头部保护装置
US20240076906A1 (en) Rotation device for a turnstile
CN111776922A (zh) 异步门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