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3850U - 一种光伏汇流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汇流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3850U
CN218633850U CN202223034333.5U CN202223034333U CN218633850U CN 218633850 U CN218633850 U CN 218633850U CN 202223034333 U CN202223034333 U CN 202223034333U CN 218633850 U CN218633850 U CN 218633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part
shell
combiner box
photovoltaic comb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343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杰
王鹏
曹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xi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gxi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gxin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gxi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343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3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3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3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模块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汇流箱,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壳体和盖体,盖体铰接在壳体上,壳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为对称的C型结构,且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均为薄壁管状结构,且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的两端均与壳体内部连通;壳体内具有主板,主板上具有朝向第一散热部或者第二散热部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的风扇;其中,风扇转动带动壳体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散热部和/或第二散热部形成循环气流,实现热量从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表面散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散热部和/或第二散热部的薄壁实现热量的交换,提高了汇流箱整体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汇流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模块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汇流箱。
背景技术
光伏汇流箱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保证光伏组件有序连接和汇流功能的接线装置,在使用时用户将若干个光伏串列并联接入光伏汇流箱,在汇流后再通过控制器、直流配电柜、光伏逆变器、交流配电柜等配套使用构成完整的光伏发电系统;目前光伏汇流箱中大多采用防反二极管实现防反功能,然而防反二极管为发热元件,需要进行及时的散热才能保证光伏汇流箱的高效可靠工作;
现有技术中,由于光伏汇流箱防护等级的要求一般无法设置散热孔,为了提高光伏汇流箱的散热效率,公告号为CN20709903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于2018年03月13日公开了《一种光伏汇流箱的散热结构》,其通过在箱体外侧表面设置散热片进行导热,并通过散热扇的吹拂来实现空气的流通,及时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
然而发明人在实施上述方案时发现,上述方案仅能实现箱体的散热,箱体内部的空气不流通,散热效率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汇流箱,以提高其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伏汇流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
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为对称的C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均为薄壁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所述壳体内具有主板,所述主板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散热部或者第二散热部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的风扇;
其中,所述风扇转动带动所述壳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或第二散热部形成循环气流,实现热量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表面散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扇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固定在所述风扇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侧面为网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上还具有断路器,所述断路器上连接有正极汇流铜排和负极汇流铜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汇流铜排水平布置,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部或第二散热部的顶部端口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汇流铜排包括竖直连接部,所述竖直连接部与所述主板平行且悬空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板上还具有防雷器、控制器和熔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上具有与所述壳体配合的锁具,所述锁具设置在远离所述盖体的铰接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开口端的端面上具有凸起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框上具有翻边,所述壳体上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凸起框的翻边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两侧壁上设置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通过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呈薄壁管状结构并且两端均与壳体连通的设置,使得在风扇的作用下,壳体内部的气体进入至第一散热部和/或第二散热部,实现了壳体内部的气流循环,通过第一散热部和/或第二散热部的薄壁实现热量的交换,进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汇流箱整体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汇流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汇流箱的主视图(省略盖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4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圈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7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8所示的光伏汇流箱,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壳体1a和盖体1b,盖体1b铰接在壳体1a上,壳体1a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
如图2中所示,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为对称的C型结构,且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均为薄壁管状结构,且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的两端均与壳体1a内部连通;通过两个与壳体1a内部连通的C型散热部结构,扩充了壳体1a的内部空间,而且,由于C型结构的设置,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的所有侧壁均与外界空气接触,进而在热气流从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的内部流通时,实现高效的与外界接触进行热交换,进而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
请继续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壳体1a内部气体的流动,壳体1a内具有主板2,主板2上具有朝向第一散热部11或者第二散热部12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的风扇21;
在具体实施时,风扇21转动带动壳体1a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散热部11和/或第二散热部12形成循环气流,实现热量从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表面散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21可以设置在如图2中所示的右下角,也可以设置在如图2中所示的左下角朝向第二散热部12底部端口的位置,通过上述设置,当风扇21转动时,带动壳体1a内的气流进入至第一散热部11或第二散热部12内部,并从第一或者第二散热部12的上部端口流出,或者从第一散热部11的上部流出后,在气流压力的作用下,从而上部流出后经过壳体1a内上部空间流入至第二散热部12上部的端口,这样,就形成了如图2中所示的大循环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汇流箱的散热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a两侧壁上设置的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通过第一散热部11和第二散热部12呈薄壁管状结构并且两端均与壳体1a连通的设置,使得在风扇21的作用下,壳体1a内部的气体进入至第一散热部11和/或第二散热部12,实现了壳体1a内部的气流循环,通过第一散热部11和/或第二散热部12的薄壁实现热量的交换,进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汇流箱整体的散热效率。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汇流箱内部功能组件的安装以及风扇21的维护,主板2可拆卸地固定在壳体1a内,风扇21可拆卸地固定在主板2上。这样,在需要对风扇21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仅需将风扇21从主板2上拆卸下来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固定在风扇21的框架21a,框架21a的侧面为网面。这里的网面是指具有镂空孔的孔板结构,通过框架21a的结构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风扇21的固定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过滤结构,减少异物进入至第一散热部11或者第二散热部12,从而提高汇流箱整体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关于汇流箱内部的功能组件不再进行详细介绍,汇流箱内部主要具有防雷器23、控制器24和熔断器25,主板2上还具有断路器22,断路器22上连接有正极汇流铜排22a和负极汇流铜排22b。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传统的汇流线缆改成汇流铜排,一方面减少占地面积,另一方面更加有利于散热。
具体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极汇流铜排22a水平布置,且与第一散热部11或第二散热部12的顶部端口对应设置。负极汇流铜排22b包括竖直连接部22b1,竖直连接部22b1与主板2平行且悬空设置。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正极汇流排通过第一散热部11上部的流动气流将热量带走,负极汇流铜排22b的竖直连接部22b1悬空,更加有利于流动的气流带走其上的热量,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上部的正极汇流铜排22a被横向吹动的气体带走,下部的竖直连接部22b1被风扇21转动带动的空气将热量吸入至第一散热部11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伏汇流箱除了具有良好的散热性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水性,如图1中所示,盖体1b上具有与壳体1a配合的锁具,锁具设置在远离盖体1b的铰接端。锁具的形式具有多种,这里不再进行详细介绍;为了提高铰接形式锁闭的可靠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中所示,壳体1a开口端的端面上具有凸起框1a1。通过凸起框1a1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锁具在闭合时的可靠性,提高连接结构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凸起框1a1的设置,也为密封件的安装提供了结构条件。
具体如图5至图7中所示,凸起框1a1上具有翻边,壳体1a上还包括密封圈1c,密封圈1c套设在凸起框1a1的翻边上。关于密封圈1c的具体结构如图7和图8中所示,密封圈1c内侧上具有嵌槽1c1,用于与凸起框1a1翻边配合实现密封圈1c的安装固定,在密封圈1c安装固定后朝向盖体1b闭合的方向上具有圆形凸起1c2,而且圆形凸起1c2内具有中空结构1c3,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密封圈1c的固定结构,而且增加了密封圈1c的变形尺寸,进而提高了密封性和防雨性能。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盖体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的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
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为对称的C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均为薄壁管状结构,且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
所述壳体内具有主板,所述主板上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散热部或者第二散热部的其中一个端口设置的风扇;
其中,所述风扇转动带动所述壳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或第二散热部形成循环气流,实现热量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表面散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扇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在所述风扇的框架,所述框架的侧面为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还具有断路器,所述断路器上连接有正极汇流铜排和负极汇流铜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汇流铜排水平布置,且与所述第一散热部或第二散热部的顶部端口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汇流铜排包括竖直连接部,所述竖直连接部与所述主板平行且悬空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还具有防雷器、控制器和熔断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具有与所述壳体配合的锁具,所述锁具设置在远离所述盖体的铰接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口端的端面上具有凸起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框上具有翻边,所述壳体上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所述凸起框的翻边上。
CN202223034333.5U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光伏汇流箱 Active CN218633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4333.5U CN218633850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光伏汇流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4333.5U CN218633850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光伏汇流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3850U true CN218633850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25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34333.5U Active CN218633850U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光伏汇流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3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86519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安全散热配电箱
CN210183237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
CN115579756A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低压配电柜
CN218633850U (zh) 一种光伏汇流箱
CN213425656U (zh) 一种防尘散热型光伏接线盒
CN215070270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CN109494992B (zh) 一种变频器
CN214280853U (zh) 一种装配方便的输变电母线槽
CN213302578U (zh) 一种用于光纤连接器高效冷却装置
CN210958617U (zh) 一种防尘式物联网交换机设备
CN211478462U (zh) 一种电网阻抗在线监测仪
CN210050929U (zh) 一种电梯用降温装置
CN209860816U (zh) 一种柔性消弧逆变器柜
CN111273743A (zh) 一种计算机防水机箱
CN21388076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分段开关控制器
CN210608220U (zh) 一种光伏发电变电箱
CN214852526U (zh) 一种新型高散热的开关电源
CN212676692U (zh) 一种变压器配电箱的通风换气系统
CN213717443U (zh) 一种船用配电柜
CN214069173U (zh) 一种有效散热的滤波补偿装置
CN210744572U (zh) 一种用电安全智能监测设备
CN214848010U (zh) 一种机箱式抗谐波电容器
CN211297540U (zh) 一种网络服务器机柜
CN208285231U (zh) 一种光伏逆变柜
CN211860050U (zh) 一种散热式交流汇流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