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27044U - 恒温混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恒温混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27044U
CN218627044U CN202222898714.1U CN202222898714U CN218627044U CN 218627044 U CN218627044 U CN 218627044U CN 202222898714 U CN202222898714 U CN 202222898714U CN 218627044 U CN218627044 U CN 218627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emperature
pipe
tank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987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丛达
张凤奇
范宝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Zhongn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Zhongn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Zhongn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Zhongn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987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27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27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27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包括:蓄热水箱的外壁上连通有用于连通外部水源的进水管,蓄热水箱上设置有加热组件;混水组件设置在蓄热水箱上,混水组件包括回水入口、热水进口、混水出口和混水管;回水入口用于连通待供暖装置的回水口,热水进口用于通入蓄热水箱内经加热单元组件加热后的热水,混水管的一端与混水出口连通,混水管远离混水出口的一端与位于蓄热水箱外的恒温储水箱的内部连通;恒温储水箱上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远离恒温储水箱的一端用于连通待供暖装置的进水口,恒温储水箱内设置有温度调节组件。本申请可以根据待供暖装置所需要的供暖温度实时有效且准确的调节混水温度,且实现了待供暖装置供暖后的回水的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恒温混水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恒温混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混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北方地区,一进入冬季采暖期,雾霾尤为严重,而供暖燃煤是造成冬季雾霾的关键成因。因此,治理雾霾最紧迫的是如何快速且有效的解决因供暖燃煤产生的污染问题,而国家不会因为要解决因供暖燃煤产生的污染问题而停止为北方冬季供暖,也就是说,解决因供暖燃煤产生的污染问题的本质还是要改变供暖的能源模式。电采暖是一种高效、安全、清洁、舒适的采暖方式,而电采暖代替燃煤供暖成为了冬季减少雾霾的最有力措施。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多个“煤改电”政策,电采暖既符合我国政策的引导方向,又满足我国治理雾霾的迫切需求,因此,电采暖受到了广泛的推广。
电采暖主要可分为电直热和电蓄热,电直热是直接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实时供热,能耗较大,费用高昂,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电蓄热主要有固体蓄热和液体蓄热,固体蓄热和液体蓄热均是将低成本的谷电转换为热能并储存起来,可实现用热时按需取热,经济高效。其中,电蓄热过程通常采用蓄热水箱产生并存储高温水,再根据待供暖装置所需的供暖温度将蓄热水箱内的高温水与外部水源(常温水或冷水)提供的水进行混合,以此实现恒温混水的目的。
传统的恒温混水循环常采用手动调节蓄热水箱上的出水阀门来控制热水的出水量,并通过手动调节外部水源(常温水或冷水)上的出水阀门来控制与热水混合的常温水或冷水的出水量,以此实现冷、热水的混合,待混合后的水温达到待供暖装置所需的供暖温度时,将混合后的水通入到待供暖装置中对其进行供暖,而出水温度受冷水进水水压,热水温度的影响很大,其出水水温不能恒定,波动较大,用户在使用中需不断的手动调节混水的比例,使用时极为不方便,温度调节精度较低使得混水温度忽冷忽热,且并未对待供暖装置供暖后的回水进行循环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恒温混水循环系统,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提供一种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包括蓄热水箱、混水组件和恒温储水箱;
所述蓄热水箱的外壁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蓄热水箱外的一端用于连通外部水源,所述蓄热水箱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蓄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
所述混水组件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上,所述混水组件包括回水入口、热水进口、混水出口和混水管;所述回水入口用于连通待供暖装置的回水口,所述热水进口用于通入所述蓄热水箱内经所述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热水,所述混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混水出口连通,所述混水管远离所述混水出口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蓄热水箱外的所述恒温储水箱的内部连通;
所述恒温储水箱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恒温储水箱的一端用于连通待所述供暖装置的进水口,所述恒温储水箱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水组件连接的温度调节组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混水出口的出水温度。
可选的,所述蓄热水箱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混水组件还包括三通混水阀、回水管、热水管和循环泵;
所述回水入口、所述热水进口和所述混水出口均设置在所述三通混水阀上,所述三通混水阀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内,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水入口连通,所述回水管远离所述回水入口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并伸出所述蓄热水箱外且用于连通所述待供暖装置的回水口;所述热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热水进口连通,所述热水管远离所述热水进口的一端用于供所述蓄热水箱内的高温水进入;所述混水管远离所述混水出口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出所述蓄热水箱外且与所述恒温储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混水管上。
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多个电加热管;
所述第一控制器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的内底部上,多个所述电加热管均匀分布在所述蓄热水箱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电加热管之间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回水管位于所述蓄热水箱内的管身上连通有支管,所述支管远离所述回水管的一端用于将所述待供暖装置供暖后的回水排入所述蓄热水箱内,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电动流量调节阀,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控制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恒温储水箱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恒温储水箱内,所述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三通混水阀和所述循环泵之间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恒温混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减缓回水冲力的减振板;
所述减振板的一侧与所述蓄热水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减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回水管相匹配的第三通孔,所述减振板通过所述第三通孔套设在所述回水管的外管壁上。
可选的,所述蓄热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上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安全阀。
可选的,所述蓄热水箱包括蓄热箱体和外壳;
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蓄热箱体的外部且与所述蓄热箱体的外壁之间形成了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本申请提供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通过位于蓄热水箱内的加热组件对从进水管进入蓄热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并将设置在蓄热水箱上的混水组件中的回水入口与待供暖装置的回水口连通,从回水入口通入的待供暖装置供暖后的回水与从混水组件中的热水进口通入的蓄热水箱内经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热水进行混合,并通过恒温储水箱内与混水组件连接的温度调节组件对混水温度进行实时调节,直至混水温度达到待供暖装置所需要的供暖温度,最后将恒温储水箱内的恒温混水通入到待供暖装置中对其进行供暖,不仅可以根据待供暖装置所需要的供暖温度实时有效且准确的调节混水温度,避免了不断的人工手动调节混水的比例,使用时极为不方便,温度调节精度较低使得混水温度忽冷忽热的问题,且将混水组件中的回水入口与待供暖装置的回水口连通,实现了对待供暖装置供暖完成的回水进行循环利用的目的,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电加热管分布在蓄热水箱的内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减振板与蓄热水箱的内壁以及回水管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蓄热水箱;101、箱体;102、外壳;103、封闭空间;1031、保温材料;104、蒸汽出口;105、排气管;1051、安全阀;106、进水管;1061、第一截止阀;1071、电加热管;1072、第一温度传感器;1073、第一控制器;200、三通混水阀;201、回水管;202、回水入口;203、热水进口;204、热水管;205、混水出口;206、混水管;2061、循环泵;300、减振板;301、第三通孔;400、支管;401、电动流量调节阀;500、恒温储水箱;501、第二控制器;502、出水管;5021、第二截止阀;600、待供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3,本申请提供一种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包括蓄热水箱100、混水组件和恒温储水箱500;具体的,蓄热水箱100的外壁上连通有进水管106,进水管106位于蓄热水箱100外的一端用于连通外部水源,蓄热水箱100上设置有用于对蓄热水箱100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其中,外部水源为常温水或冷水,加热组件利用低成本的谷电对从进水管106进入蓄热水箱100内的水进行加热,由于需要将蓄热水箱100内的热水与常温水或冷水进行混合使得混合后的混水的温度符合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供暖温度,因此,通常经加热组件加热后的蓄热水箱100内的热水的温度高于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供暖温度,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不同的供暖温度进行实时调节,提高了恒温混水循环系统的广泛适用性。可选的,进水管106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1061,需要向蓄热水箱100内补水时,打开第一截止阀1061,反之,第一截止阀1061处于关闭的状态。
混水组件设置在蓄热水箱100上,混水组件包括回水入口202、热水进口203、混水出口205和混水管206;回水入口202用于连通待供暖装置600的回水口,热水进口203用于通入蓄热水箱100内经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热水,混水管206的一端与混水出口205连通,混水管206远离混水出口205的一端与位于蓄热水箱100外的恒温储水箱500的内部连通;具体的,将设置在蓄热水箱100上的混水组件中的回水入口202与待供暖装置600的回水口连通,从回水入口202通入的待供暖装置600供暖后的回水与从混水组件中的热水进口203通入的蓄热水箱100内经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热水进行混合,将混水组件中的回水入口202与待供暖装置600的回水口连通,实现了对待供暖装置600供暖完成的回水进行循环利用的目的,节约了水资源。
恒温储水箱500上连通有出水管502,出水管502远离恒温储水箱500的一端用于连通待供暖装置600的进水口,恒温储水箱500内设置有与混水组件连接的温度调节组件,温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混水出口205的出水温度,其中,通过温度调节组件与混水组件连接,来对混水温度进行实时调节,直至混水温度达到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供暖温度,最后将恒温储水箱500内的恒温混水通入到待供暖装置600中对其进行供暖,这样可以根据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供暖温度实时有效且准确的调节混水温度,避免了不断的人工手动调节混水的比例,使用时极为不方便,温度调节精度较低使得混水温度忽冷忽热的问题,提高了恒温混水的效率和混水温度的稳定性。可选的,出水管50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回水启停的第二截止阀5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蓄热水箱10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另外,混水组件还包括三通混水阀200、回水管201、热水管204和循环泵2061;其中,三通混水阀200为现有的三通阀,三通阀按流体作用方式分为合流阀和分流阀,合流阀有两个入口,合流后从一个出口流出。分流阀有一个流体入口,经分流后由两个流体出口流出。因此,本申请中的三通混水阀200为合流阀,从回水入口202进入的待供暖装置600供暖完成后的回水与从入热水进口203进入的蓄热水箱100中的热水混合后从混水出口205进入恒温储水箱500内。
回水入口202、热水进口203和混水出口205均设置在三通混水阀200上,三通混水阀200设置在蓄热水箱100内,回水管201的一端与回水入口202连通,回水管201远离回水入口202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并伸出蓄热水箱100外且用于连通待供暖装置600的回水口;热水管204的一端与热水进口203连通,热水管204远离热水进口203的一端用于供蓄热水箱100内的热水进入;混水管206远离混水出口205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并伸出蓄热水箱100外且与恒温储水箱500的内部连通,循环泵2061设置在混水管206上。循环泵2061提供了混水循环的动力,上述实施例通过回水管201将待供暖装置600的回水口与三通混水阀200上的回水入口202连通,使得待供暖装置600供暖后的回水依次经待供暖装置600的回水口、回水管201和三通混水阀200上的回水入口202进入并与从热水进口203通入的蓄热水箱100内的热水混合后进入恒温储水箱500内,实现了恒温混水的同时,还实现了待供暖装置600供暖完成后的回水的循环供暖的目的,节约了水资源,进而降低了供暖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加热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器1073、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和多个电加热管1071;具体的,第一控制器1073设置在蓄热水箱100的外壁上,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设置在蓄热水箱100的内底部,多个电加热管1071均匀分布在蓄热水箱100的内周壁上,第一控制器1073、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和电加热管1071之间电连接。其中,第一控制器1073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器1073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电加热管107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器1073用于设定蓄热水箱100内的热水温度的上限值,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用于实时检测加热组件对蓄热水箱100内的水的加热温度,电加热管1071用于对蓄热水箱100内的水进行加热。
在蓄热水箱100内水的实际加热过程中,第一控制器1073将设定的蓄热水箱100内的热水温度的上限值发送给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检测到蓄热水箱100内的水温接近蓄热水箱100内的热水温度的上限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将这一信号发送给第一控制器1073,通过第一控制器1073断开电加热管1071对蓄热水箱100内的水进行加热。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073、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和电加热管1071均为现有产品,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得到。因此,本申请在此不对第一控制器1073、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和电加热管1071的型号以及生产厂家等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回水管201位于蓄热水箱100内的管身上连通有支管400,支管400远离回水管201的一端用于将待供暖装置600供暖后的回水排入蓄热水箱100内,支管400上设置有电动流量调节阀401,电动流量调节阀401与第一控制器1073电连接。其中,第一控制器1073还包括一个第三输出端,第三输出端与电动流量调节阀401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第一控制器1073控制电动流量调节阀401的开度。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待供暖装置600不只有一种,即某一个供暖装置600完成供暖后经其上的回水口排出的回水依次经回水管201、三通混水阀200上的回水入口202与从三通混水阀200上的热水进口203进入的热水混合后进入恒温储水箱500内可用于给另一个待供暖装置600进行供暖,另一个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混水的体积可能小于等于上一个供暖装置600供暖完成后所排出的回水的体积,若将上一个供暖装置600内的回水全部与三通混水阀200上的热水进口203进入的热水混合,一方面,混合后的混水的体积大于另一个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混合水的体积,使得多余的混合水滞留在恒温储水箱500内,而恒温储水箱500更多的是起到储水的作用,其保温效果是有限的,这样就会造成混水长时间滞留在恒温储水箱500内温度逐渐降低,最终使得恒温储水箱500内混水的温度小于其它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供暖水的温度;另一方面,回水体积较大的时候,达到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热水的体积就较大,这样增大了蓄热水箱100内外部水源供水的压力以及加热组件的加热压力,进而会提高加热组件加热蓄热水箱100内的水的加热成本。
因此,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回水管201位于蓄热水箱100内的管身上连通支管400,并在支管400上设置电动流量调节阀401,待供暖装置600中的回水体积较大时,通过第一控制器1073打开电动流量调节阀401将一部分回水经支管400排入蓄热水箱100内,蓄热水箱100内的加热组件不仅可以对其进行加热,且蓄热水箱100内具有较好的保温蓄热的能力,可以减缓热量的散失;另外,将多余的回水排入蓄热水箱100内可以增加蓄热水箱100内的储水量,合理利用回水的同时,还减少了外部水源提供给蓄热水箱100的供水量,节约了水资源。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温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控制器5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具体的,第二控制器501设置在恒温储水箱500的外壁上,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恒温储水箱500内,第二控制器501、第二温度传感器、三通混水阀200和循环泵2061之间电连接。第二控制器501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50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输出端与三通混水阀200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三输出端与循环泵2061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控制器501用于设定恒温储水箱500内的混水温度(待供暖装置600供暖过程中所需要的混水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恒温储水箱500内的混水温度。本申请中的第二控制器5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为现有产品,在市场上可以购买得到。因此,本申请在此不对第二控制器5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以及生产厂家等作具体限定。
在实际混水温度调节的过程中,第二控制器501将设定的恒温储水箱500内的混水温度发送给第二温度传感器,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恒温储水箱500内的混水温度接近第二控制器501设定的恒温储水箱500内的混水温度时,第二温度传感器将这一信号发送给第二控制器501,第二控制器501断开三通混水阀200以及循环泵2061的运行,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不同的供暖温度实时且准确的调节混水温度,避免了手动调节混水的比例,使用时极为不方便,温度调节精度较低使得混水温度忽冷忽热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混水的温度调节的效率和混水温度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用于减缓回水冲力的减振板300;其中,减振板300的一侧与蓄热水箱100的内壁固定连接,减振板300上开设有与回水管201相匹配的第三通孔301,减振板300通过第三通孔301套设在回水管201的外管壁上。
上述实施例中,第三通孔301与回水管201过盈配合,回水冲力太大会对从热水进口203流出的蓄热水箱100内的热水产生一定的冲力,使得该热水发生振荡翻滚,不利于回水与热水混合,通过减振板300缓解了回水的冲力,确保了混水过程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蓄热水箱100的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04,设置蒸汽出口104的目的是为了在蓄热水箱100内的加热组件对其内的水进行加热时,蓄热水箱100内的压力过大造成蓄热水箱100发生爆裂的风险,蒸汽出口104上连通有排气管105,排气管105上设置有安全阀1051,其中,安全阀1051属于自动阀类,是启闭件受外力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当设备或管道内的介质压力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向系统外排放介质来防止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压力超过规定数值的特殊阀门。
具体的,本申请中在排气管105上设置安全阀1051,目的是为了使得蓄热水箱100内的气压不超过规定值,防止了蓄热水箱100内的加热组件在对其内的水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因气压不断升高至超过蓄热水箱100所能承受的气压值而发生爆裂的危险,进而提高了蓄热水箱100内加热组件加热过程的安全性,确保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蓄热水箱100包括蓄热箱体101和外壳102;具体的,外壳102设置在蓄热箱体101的外部且与蓄热箱体101的外壁之间形成了封闭空间103,封闭空间10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1031,其中,保温材料1031可以是超细玻璃棉、气凝胶、聚乙烯(PE)、轻质保温砖、保温板等多种保温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目的是为了增加蓄热水箱100的保温能力,避免蓄热水箱100内经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热水的温度快速降低,进而降低了加热组件的加热成本。因此,在保温材料1031的实际填充过程中,根据蓄热水箱100的实际保温需求进行填充,本申请在此不对保温材料1031的种类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打开进水管106上的第一截止阀1061,向蓄热水箱100内供水,供水完成后关闭第一截止阀1061,通过电加热管1071对蓄热水箱100内的水进行加热,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实时检测蓄热水箱100内的水温直至加热温度达到蓄热水箱100内的水温上限值时,关闭电加热管1071,通过第二控制器501打开三通混水阀200和循环泵2061,混水过程开始,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恒温储水箱500内的温度,待混水温度达到待供暖装置600所需要的供暖温度时,通过第二控制器501关闭三通混水阀200和循环泵206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水箱(100)、混水组件和恒温储水箱(500);
所述蓄热水箱(100)的外壁上连通有进水管(106),所述进水管(106)位于所述蓄热水箱(100)外的一端用于连通外部水源,所述蓄热水箱(100)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蓄热水箱(100)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
所述混水组件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100)上,所述混水组件包括回水入口(202)、热水进口(203)、混水出口(205)和混水管(206);所述回水入口(202)用于连通待供暖装置(600)的回水口,所述热水进口(203)用于通入所述蓄热水箱(100)内经所述加热组件加热后的热水,所述混水管(206)的一端与所述混水出口(205)连通,所述混水管(206)远离所述混水出口(205)的一端与位于所述蓄热水箱(100)外的所述恒温储水箱(500)的内部连通;
所述恒温储水箱(500)上连通有出水管(502),所述出水管(502)远离所述恒温储水箱(500)的一端用于连通所述待供暖装置(600)的进水口,所述恒温储水箱(500)内设置有与所述混水组件连接的温度调节组件,所述温度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混水出口(205)的出水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箱(10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混水组件还包括三通混水阀(200)、回水管(201)、热水管(204)和循环泵(2061);
所述回水入口(202)、所述热水进口(203)和所述混水出口(205)均设置在所述三通混水阀(200)上,所述三通混水阀(200)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100)内,所述回水管(201)的一端与所述回水入口(202)连通,所述回水管(201)远离所述回水入口(202)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并伸出所述蓄热水箱(100)外且用于连通所述待供暖装置(600)的回水口;所述热水管(204)的一端与所述热水进口(203)连通,所述热水管(204)远离所述热水进口(203)的一端用于供所述蓄热水箱(100)内的高温水进入;所述混水管(206)远离所述混水出口(205)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出所述蓄热水箱(100)外且与所述恒温储水箱(500)的内部连通,所述循环泵(2061)设置在所述混水管(20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器(1073)、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和多个电加热管(1071);
所述第一控制器(1073)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100)的外壁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设置在所述蓄热水箱(100)的内底部上,多个所述电加热管(1071)均匀分布在所述蓄热水箱(100)的内周壁上,所述第一控制器(1073)、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72)和所述电加热管(1071)之间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201)位于所述蓄热水箱(100)内的管身上连通有支管(400),所述支管(400)远离所述回水管(201)的一端用于将所述待供暖装置(600)供暖后的回水排入所述蓄热水箱(100)内,所述支管(400)上设置有电动流量调节阀(401),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401)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073)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控制器(50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控制器(501)设置在所述恒温储水箱(500)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恒温储水箱(500)内,所述第二控制器(501)、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三通混水阀(200)和所述循环泵(2061)之间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减缓回水冲力的减振板(300);
所述减振板(300)的一侧与所述蓄热水箱(10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减振板(300)上开设有与所述回水管(201)相匹配的第三通孔(301),所述减振板(300)通过所述第三通孔(301)套设在所述回水管(201)的外管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箱(100)的顶部设置有蒸汽出口(104),所述蒸汽出口(104)上连通有排气管(105),所述排气管(105)上设置有安全阀(1051)。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恒温混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箱(100)包括蓄热箱体(101)和外壳(102);
所述外壳(102)设置在所述蓄热箱体(101)的外部且与所述蓄热箱体(101)的外壁之间形成了封闭空间(103),所述封闭空间(10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1031)。
CN202222898714.1U 2022-11-01 2022-11-01 恒温混水循环系统 Active CN218627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8714.1U CN218627044U (zh) 2022-11-01 2022-11-01 恒温混水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98714.1U CN218627044U (zh) 2022-11-01 2022-11-01 恒温混水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27044U true CN21862704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74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98714.1U Active CN218627044U (zh) 2022-11-01 2022-11-01 恒温混水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27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27044U (zh) 恒温混水循环系统
CN205980350U (zh) 一种带增容功能的热水器电路结构
CN210050983U (zh) 一种预即混合式电热水器
CN214949876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系统恒温控制装置
CN111829047B (zh) 双水箱固体显热蓄热供热系统及需求响应调控方法
CN112283948B (zh) 一种具有零冷水功能的燃气采暖热水炉
CN212644979U (zh) 一种智能恒温热水系统
CN213146941U (zh) 一种热水循环系统
CN213273198U (zh) 双出水式电热水器
CN206739601U (zh) 多缸循环快速加热储水式电热水器
CN206755567U (zh) 双缸循环快速加热储水式电热水器
CN207849755U (zh) 一种热水恒温系统
CN206973667U (zh) 一种用于供热系统的加热循环管路
CN207279962U (zh)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6786836U (zh) 一种热水控制系统
CN111121271A (zh) 一种基于热水恒温的室内混合电力控制系统
CN220393330U (zh) 一种石英砂热动酸化循环水自动控制装置
CN217816951U (zh) 一种蓄能无菌热水系统
CN110186183A (zh) 零冷水热水系统
CN219640434U (zh) 热水器及温度调节系统
CN215951756U (zh) 自动恒温储水装置
CN219243650U (zh) 燃气灶托架、生活热水供应装置和系统
CN109000357A (zh) 一种新型节能热水器
CN108800267A (zh) 电热相变蓄能供热机组及其变工况能量调节方法
CN217817023U (zh) 锅炉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