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8171U - 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18171U CN218618171U CN202222693747.2U CN202222693747U CN218618171U CN 218618171 U CN218618171 U CN 218618171U CN 202222693747 U CN202222693747 U CN 202222693747U CN 218618171 U CN218618171 U CN 2186181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wl
- heating
- support
- space
- bowl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包括一碗体,该碗体具有一内壁面;一碗托,该碗托可相对碗体转动的设置于该碗体顶部,与该碗体形成一第一空间;该碗托由内壁和外壁组成形成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环形第二空间,所述碗托内壁中心镂空,且该碗托内壁向碗托中心收缩形成一碗托支架;该第二空间开放端通过一薄膜封闭形成一封闭空间,且该封闭空间一侧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凸出体,该凸出体设置于所述内壁面表面,该凸出体包括一尖锐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该尖锐端用于刺破该薄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加热碗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金属碗装的罐头产品品类逐渐增多,产品多为即食主食类罐头,存在无法直接微波加热的问题,若想加热罐头,只能倒入可微波容器中加热,或隔水加热,两者皆操作繁琐;现有技术利用自加热碗加热金属碗装罐头是一种较为方便的方式,但现有的自加热碗结构复杂,部件较多,如2022年4月1日公开的专利号为:ZL202121608599.9的“一种自热装置及自热罐”,该专利的结构设定导轨机构以及破口套环的设计,当破口套环转动时,导轨机构带动破口套环向上移动,使得破口套环上的针刺刺破薄膜释放液体,但这种结构设置较为复杂,且当导轨机构或破口套环受外力发生形变时,随时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刺破薄膜致使加热,大大降低了安全性;而且该技术方案的的热量是沿一通道向上传递,这样设置使得热量集中在中心区域释放,对于碗面较大的金属罐头无法均匀加热。除此之外现有的自热容器还存在需要自备水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结构简单,部件较少,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自加热碗结构复杂,部件较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碗体,该碗体具有一内壁面;
一碗托,该碗托可相对碗体转动的设置于该碗体顶部,与该碗体形成一第一空间;该碗托由内壁和外壁组成形成一上端封闭下端开放的环形第二空间,所述碗托内壁中心镂空,且该碗托内壁向碗托中心收缩形成一碗托支架;该第二空间底部通过一薄膜形成一封闭空间,且该封闭空间一侧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一凸出体,该凸出体设置于所述内壁面表面,该凸出体包括一尖锐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该尖锐端用于刺破该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包括一设置于碗体内壁面的凸出体以及与碗体转动配合的碗托,当旋转碗托时其底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封闭空间与凸出体上的尖锐端接触,刺破其上的薄膜,进而使封闭空间内的物质如水等流入第一空间,与第一空件的物质如生石灰发热包接触,可以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该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结构的精简化;同时可以在碗托和碗体设置安全扣和安全扣槽,使得当不需要用的时候,碗托不回收外力影响而刺破薄膜;以及碗托内壁中心镂空以及碗托支架的设计,使得热量可以快速上浮与金属罐头接触并均匀加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6,图1-图6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一实施例示意图;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包括:碗体1、碗托2、碗盖3。一碗体1,该碗体1具有一内壁面;一碗托2,该碗托2可相对碗体转动的设置于该碗体1顶部,与该碗体1形成一第一空间11,所述第一空间11放置有一第一反应体;该碗托2由内壁和外壁组成形成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环形第二空间21,所述碗托2内壁中心镂空,且该碗托内壁向碗托5中心收缩形成一碗托支架22;该第二空间21下端开放端通过一薄膜212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放置有一第二反应体,且该封闭空间一侧沿一第一方向A延伸0.3cm-1.0cm,使得碗托2的底部形成一具有高度差的斜面;一凸出体12,该凸出体12设置于所述内壁面表面,该凸出体12包括一尖锐端沿一第二方向B延伸0.3cm-1.0cm;该尖锐端用于刺破该薄膜212。可以理解的,由于封闭空间一侧沿一第一方向A延伸0.3cm-1.0cm,使得碗托2的底部形成一具有高度差的斜面,为了使得尖锐端可以接触到薄膜212,尖锐端也需沿一第二方向B延伸0.3cm-1.0cm,两者延伸的距离相同,刺破的成功率较高。具体的延伸长度可以为0.3cm、0.4cm、0.5cm、0.6cm、0.7cm、0.8cm、0.9cm、1.0cm,延伸长度需要依据加热碗的尺寸而定。碗托支架22的设计可以使罐头陷入加热碗中,使得加热过程中罐头的受热能够更加的均匀、高效。
将罐头放置于碗托2的碗托支架22中,当所述碗托2进行旋转,凸出体12由碗托2底部斜面的最高点旋转划向最低点直至旋转一周,封闭空间的封口薄膜212破裂,内部的物质如水,流入碗体1底部的第一空间11,与第一空间11的加热包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热量从镂空处向上流动与罐头接触,加热罐头中的食物。
所述碗体1、碗托2、碗盖3都为PP材质,PP材质是一种乳白色的半结晶性的聚合物,且无毒、无臭、无味,相对密度小,仅为0.89-0.91,是塑料中最轻的品种之一,提升了便携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除耐冲击性外,其他力学性能均比聚乙烯好,成型加工性能好;因此不需担心在携带过程中发生形变导致的安全问题;而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连续使用温度可达110-120℃,可以满足加热之用;
所述封闭空间的薄膜212可以是热塑、粘合等方式进行封闭,只要能够使封闭空间能够封闭且受外力不易发生破损导致内在的第一反应体泄露即可。而第一反应体和第二反应体可以是常用的水以及生石灰粉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的能够生热且无害的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组合都可,本实施例不对此作出限定,为了便于对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未在图中绘出水体以及生石灰发热包。同时需要进一步理解的,第一反应体与第二反应体应该在常温状态下时稳定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①第一反应体为水体;第二反应体为生石灰发热包和②所述第一反应体为生石灰发热包;所述第二反应体为水体,两种方案的效果是不同的。第一种方案中水体从上至下倾泻与生石灰发热包接触产生热流,得益于水体的流动性,可以快速覆盖发热包,使得温度可以快速上升,适合需要快速加热的情况。第二种方案则是水体从下至上慢慢浸没生石灰发热包,温度平缓上升,同时加热时间较长,适合需要平缓加热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针对不同食物的加热要求,有的食物热传递效率较低,快速加热会使接近热源的部位热透,但远离热源的位置还未受热;对于糊状或液体状的均质食物缓慢加热则无法快速加热,当生石灰包消耗完毕后,远离热源的位置可能还未受热。因此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设置是为了迎合不同食物的加热要求。
所述碗体1顶部碗沿处设有一环形凹槽13以及一安全扣14;该碗托2顶部边沿处设有一与环形凹槽13相契合的环形凸起23以及一与安全扣14相契合且设置于第一方向A对向一侧的安全扣卡槽24,且碗体的凸出体12与安全扣卡槽24位于同一侧,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限位。如上所述将罐头放置于碗托2的碗托支架22中,当所述碗托2进行旋转,凸出体12由碗托2底部斜面的最高点旋转划向最低点直至旋转一周,封闭空间的封口薄膜212破裂,内部的物质如水,流入碗体1底部的第一空间11,与第一空间11的加热包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热量从镂空处向上流动与罐头接触,加热罐头中的食物。那么为了避免碗体1和碗托2在受外力的情况下不会自行发生旋转,进而设定了这种限位方式。安全扣14和安全扣卡槽24能够重复利用,当需要弃置或者临时不需要加热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复位。同时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指的限位方式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提的安全扣/槽的配合模式,可选其他的结构来实现相同的效果,只需满足限位的功能即可。同时安全扣/槽的位置需要设定在第一方向对向的一侧,同时凸出体也需要设定于该侧,因为在这一侧时,底部的凸出体离封闭空间的空间距离最远,最大程度避免未使用状态下凸出体12与薄膜212接触。
所述碗托2顶部边沿设有若干防滑凹槽25以及若干排气孔26。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从上文可以理解到本实施例的实现需要碗托2与碗体1的相对转动来实现,因此防滑凹槽25的目的就是便于使用人握持并使碗托2与碗体1相对转动。同时由于第一反应体与第二反应体接触会产生大量热量,而加热过程中金属罐头放置于碗托处,一定程度上使得第一空件为封闭状态,若不设置排气孔,则会使加热过程中发生爆炸。
所述碗盖3,该碗盖3设置于所述碗托2顶部;该碗盖3设有若干卡槽31;以及,安装于碗盖3的把手32,该把手32设有若干与卡槽31相契合的爪钩321。可以理解的是,在加热过程中碗盖的设计可以提高加热效率,而把手的设计可以避免加热中或加热后打开碗盖时烫伤;同时需要理解的是,碗盖3与碗托2顶部的形状是相契合的,才能够时两者较为紧密的接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请参阅图7与图8,图7与图8是本实用新型方案斜型水槽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另一实施例示意图;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空间放置有一第一反应体;该尖锐端沿一第二方向C延伸0.3cm-1.0cm,该第二方向C与圆形碗体1相切;且该第二空间21的封闭空间放置有一第二反应体;转动碗托2使薄膜212与所述尖锐端接触,该尖锐端刺破所述薄膜212,使第一反应体与第二反应体接触生成热流;该热流沿一第二方向C的垂直方向穿过碗托2中心镂空,其他设置于上一实施例相同。相较于上一实施例而言,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较为安全。在上一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上同时发力压缩加热碗,则凸出体12有可能会戳破薄膜212,致使加热,大大降低了安全性;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凸出体12与薄膜212的空间距离最远,所以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上同时发力压缩加热碗或者垂直与第一方向A方向的同时发力都较难使得凸出体12与薄膜212,同时其他的技术方案或者使用方式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将罐头放置于碗托2的碗托支架22中,当所述碗托2进行旋转,凸出体12由碗托2底部斜面的最高点旋转划向最低点直至旋转一周,封闭空间的封口薄膜212破裂,内部的物质如水,流入碗体1底部的第一空间11,与第一空间11的加热包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热量从镂空处向上流动与罐头接触,加热罐头中的食物。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包括一设置于碗体内壁面的凸出体以及与碗体转动配合的碗托,当旋转碗托时其底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封闭空间与凸出体上的尖锐端接触,刺破其上的薄膜,进而使封闭空间内的物质如水等流入第一空间,与第一空件的物质如生石灰发热包接触,可以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该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结构的精简化;同时可以在碗托和碗体设置安全扣和安全扣槽,使得当不需要用的时候,碗托不回收外力影响而刺破薄膜;以及碗托内壁中心镂空以及碗托支架的设计,使得热量可以快速上浮与金属罐头接触并均匀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包括:
一碗体,该碗体具有一内壁面;
其特征在于,
一碗托,该碗托可相对碗体转动的设置于该碗体顶部,与该碗体形成一第一空间;该碗托由内壁和外壁组成形成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环形第二空间,所述碗托内壁中心镂空,且该碗托内壁向碗托中心收缩形成一碗托支架;第二空间开放端通过一薄膜封闭形成一封闭空间,且该封闭空间一侧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一凸出体,该凸出体设置于所述内壁面表面,该凸出体包括一尖锐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该尖锐端用于刺破该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间放置有一第一反应体;所述封闭空间一侧沿一第一方向延伸0.3cm-1.0cm,且该封闭空间放置有一第二反应体;转动碗托使封闭空间薄膜处与所述尖锐端接触,该尖锐端刺破所述薄膜,使第一反应体与第二反应体接触生成热流;该热流沿一第二方向穿过碗托中心镂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空间放置有一第一反应体;该尖锐端沿一第二方向延伸0.3cm-1.0cm,且该封闭空间放置有一第二反应体;转动碗托使封闭空间薄膜处处与所述尖锐端接触,该尖锐端刺破所述薄膜,使第一反应体与第二反应体接触生成热流;该热流沿一第二方向的垂直方向穿过碗托中心镂空。
4.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应体为水体;所述第二反应体为生石灰发热包。
5.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应体为生石灰发热包;所述第二反应体为水体。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其特征在于,
该碗体顶部碗沿处设有一环形凹槽以及一安全扣;
该碗托顶部边沿处设有一与环形凹槽相契合的环形凸起以及一与安全扣相契合且设置于第一方向对向一侧的安全扣卡槽。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其特征在于,
该碗托顶部边沿设有若干防滑凹槽以及若干排气孔。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加热碗还包括:
一碗盖,该碗盖设置于所述碗托顶部;该碗盖设有若干卡槽;以及,安装于碗盖的把手,该把手设有若干与卡槽相契合的爪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93747.2U CN218618171U (zh) | 2022-10-13 | 2022-10-13 | 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93747.2U CN218618171U (zh) | 2022-10-13 | 2022-10-13 | 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18171U true CN218618171U (zh) | 2023-03-14 |
Family
ID=8546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93747.2U Active CN218618171U (zh) | 2022-10-13 | 2022-10-13 | 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18171U (zh) |
-
2022
- 2022-10-13 CN CN202222693747.2U patent/CN2186181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79882B2 (en) | Instant self-heating containers | |
US20070125362A1 (en) | Self-heating container | |
US20050145242A1 (en) | Autothermic packaging | |
WO2007112455A2 (en) | Tray for selectably heating or cooling the contents | |
US20100078440A1 (en) | Package for Changing a Stored Product Temperature Prior to the Opening Thereof | |
CN218618171U (zh) | 一种定切式旋转自加热碗 | |
US3942510A (en) | Heating device | |
CN101836818B (zh) | 一种加热容器 | |
CN214525740U (zh) | 一种自热瓶 | |
CN105836299B (zh) | 一种自加热或制冷容器 | |
CN214731307U (zh) | 一种新型自热瓶 | |
WO2006101483A1 (en) | Tray for selectably heating or cooling the contents | |
CN210311744U (zh) | 一种饮用瓶 | |
CN215708086U (zh) | 一种可自热的容器装置 | |
CN216154532U (zh) | 一种自热装置及自热罐 | |
CN112938184A (zh) | 一种自热瓶 | |
CN105836300B (zh) | 一种自加热或制冷饮料罐 | |
CN218807342U (zh) | 一种按压式组合加热盒及包含其的自加热罐 | |
JPH01240472A (ja) | 加熱食品容器 | |
CN216416884U (zh) | 一种按压式食品加热装置 | |
JPH0523162Y2 (zh) | ||
CN213229890U (zh) | 一种自加热打包盒 | |
CN105836307A (zh) | 一种自加热包装容器 | |
AU2015201879B2 (en) | Instant self-heating containers | |
RU2004126255A (ru) | Саморазогревающаяся упаковк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