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18064U - 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 Google Patents

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18064U
CN218618064U CN202222401672.6U CN202222401672U CN218618064U CN 218618064 U CN218618064 U CN 218618064U CN 202222401672 U CN202222401672 U CN 202222401672U CN 218618064 U CN218618064 U CN 218618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ap
groove
cover
magnetic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016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文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dong County Gangdong Plastic Produ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dong County Gangdong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dong County Gangdong Plastic Produ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dong County Gangdong Plastic Produ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016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18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18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18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属于瓶盖领域,其包括内盖和套设于所述内盖的外盖;内盖的外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一限位槽,外盖的内侧壁对应限位槽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延伸至限位槽内;内盖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体,外盖的顶部对应第一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性体;外盖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外盖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通过呈直线状的软管与进水孔连通;内盖的外侧壁上还水平设置有一锁止槽,锁止槽的一端连通限位槽的底端设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简单的扭转动作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操作简单快捷,可快速地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使用更为便捷。

Description

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背景技术
瓶盖为连接在容器,例如水杯、水瓶等的开口处的结构,其用于封堵容器的开口,以免容器中盛装的水和饮料等泄漏,为了喝水方便,现在出现了许多设置有开闭式开口的瓶盖,以达到无需拧开瓶盖即可喝到容器中的水和饮料的目的,极大地增加了饮用过程的方便性,例如公开号为CN212830195U的专利文件公开的一种便开组合式容器瓶盖,其包括瓶口安装座、环形圈和盖体,其通过旋转环形圈带动挡凸体旋转,实现对于盖体的限位,在需要使盖体保持关闭时:旋转环形圈带动挡凸体旋转,使得挡凸体处于卡凸体的上方,此时挡凸体能够对卡凸体进行上下限位,从而达到盖体的限位盖装;在需要打开盖体时:通过旋转环形圈带动挡凸体旋转,将挡凸体切换到非限位位置,此时即可打开盖体。但是,其对于瓶盖的开闭状态的切换操作,除了揭开、闭合盖体的操作之外,还需要先转动环形圈,并将环形圈上的挡凸体旋转至特定的位置,其操作过程较为冗杂,不利于快速开闭瓶盖。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快速切换瓶盖的开闭状体的开闭式瓶盖。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外盖呈下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内盖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盖;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外盖的内侧壁对应所述限位槽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可上下活动地配合设置;所述内盖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体,所述外盖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二磁性体纵向对齐所述第一磁性体设置,且所述第二磁性体的底端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顶端的磁极相同;所述外盖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盖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通过呈直线状的软管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还水平设置有一锁止槽,所述锁止槽的一端连通所述限位槽的底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外盖套设在内盖上组合成瓶盖,设置在内盖上的第一安装柱上的第一磁性体用于对设置在外盖上的第二安装柱上的第二磁性体提供排斥力,使得外盖具有远离内盖移动的趋势,从而可以使得外盖上的限位块抵紧在限位槽的顶端,此时,连接进水孔和出水孔的软管呈自然伸展的直线状,使得进水孔和出水孔相互连通,即瓶盖为打开状态,并可以在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的相互作用下保持常开;若需要闭合瓶盖,可以通过下压、转动外盖,将限位块下压至限位槽的底端并拧动至锁止槽远离限位槽的一端,即可使得进水孔和出水孔之间的距离变小并固定其距离,从而使得软管被弯折、扭转,进而可以在软管的弯折处堵塞软管,达到闭合瓶盖的效果;当需要重新打开瓶盖时,则只需要拧动外盖,将外盖上的限位块拧动至限位槽,即可使得外盖自动上弹至限位块抵紧在限位槽的上端,使得软管复原,从而使得瓶盖处于打开状态。
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简单的扭转动作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操作简单快捷,可快速地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使用更为便捷。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90°。
本实用新型中,经过实验,在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得软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90°,可以确保软管在瓶盖闭合而弯折时,其内侧壁能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确保其密封效果的良好,其中,在瓶盖闭合的过程中,外盖的下压行程,即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高度差优选为1-1.5cm,以进一步地提高软管弯折时的堵塞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槽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端的槽底设置有半球状凸起,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外盖的内侧壁的一端对应所述半球状凸起开设有用于套于所述半球状凸起的半球状凹陷。
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块上对应锁止槽内的半球状凸起开设有半球状凹陷,因此,当限位块移动至锁止槽具有半球状凸起的一端时,限位块上的半球状凹陷会套紧在半球状凸起上,从而可以将限位块固定在锁止槽的端部,可以有效防止外盖相对于内盖移动而解除瓶盖的闭合结构,而若需要解除瓶盖的闭合结构,则只需要用力拧动外盖,使得外盖和内盖发生一定的形变即可使得半球状凹陷脱离半球状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的底部的呈底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内盖的底部,所述第一柱体的顶端的边缘开设有第一镂空窗,所述镂空窗朝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磁性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柱体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柱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盖的顶部的呈顶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盖的顶部,所述第二柱体的底端的边缘开设有第二镂空窗,所述第二镂空窗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磁性体嵌设于所述第二柱体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呈空心圆筒状设置,可以方便将呈圆柱状的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的塞入,从而方便其加工,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安装到内盖和外盖上的步骤为,将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塞入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中,并卡紧在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端部后,将第一柱体的底端固定在内盖上,将第二柱体的顶端固定在内盖上。其中,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上的第一镂空窗和第二镂空窗可以在塞入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时,方便观察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是否抵在了第一柱体和第二主体的端部。
其中,在瓶盖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柱体顶端和第二柱体的底端优选为抵接在一起,此时,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存在可以辅助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结构,对外盖的下移行程进行限位,减少限位槽与限位块在外盖下移过程中的受力,以避免限位槽和限位块的配合结构在瓶盖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受损。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还竖直设置有脱位槽,所述脱位槽的顶端向上延伸出所述内盖的外侧壁,所述脱位槽的底端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槽连通所述限位槽的中间段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若需要将外盖从内盖上取下,以清洁瓶盖内部时,可以拧动外盖,将限位块移动至脱位槽处,然后通过将限位块拉离脱位槽,即可将外盖从内盖上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的底端设置有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中,内盖底端的连接部可以为卡扣结构、螺纹连接结构等用于连接瓶体的结构,以将瓶盖安装在瓶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的底部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内盖的底部的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中,内盖底部开设的通气孔用于连通安装有瓶盖的瓶体与外界空气,以保持瓶体内的气压,确保瓶体内的水能顺利地通过进水孔、软管和出水孔流出瓶体。
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的中心与所述进水孔的中心位于所述内盖的底部的同一直径上。
本实用新型中,使得通气孔的中心与进水孔的中心位于内盖的底部的同一直径上,即通气孔设置在内盖的底部远离进水孔的一侧,因此,在举起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瓶体喝水时,没过进水孔的液面会位于通气孔的下方,可以确保通气孔与外界环境的连通,以及防止瓶体内的液体通过通气孔流出。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外盖套设在内盖上组合成瓶盖,设置在内盖上的第一安装柱上的第一磁性体用于对设置在外盖上的第二安装柱上的第二磁性体提供排斥力,使得外盖具有远离内盖移动的趋势,从而可以使得外盖上的限位块抵紧在限位槽的顶端,此时,连接进水孔和出水孔的软管呈自然伸展的直线状,使得进水孔和出水孔相互连通,即瓶盖为打开状态,并可以在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的相互作用下保持常开;若需要闭合瓶盖,可以通过下压、转动外盖,将限位块下压至限位槽的底端并拧动至锁止槽远离限位槽的一端,即可使得进水孔和出水孔之间的距离变小并固定其距离,从而使得软管被弯折、扭转,进而可以在软管的弯折处堵塞软管,达到闭合瓶盖的效果;当需要重新打开瓶盖时,则只需要拧动外盖,将外盖上的限位块拧动至限位槽,即可使得外盖自动上弹至限位块抵紧在限位槽的上端,使得软管复原,从而使得瓶盖处于打开状态。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简单的扭转动作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操作简单快捷,可快速地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使用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盖,111-限位槽,112-锁止槽,113-脱位槽,114-连接槽,115-半球状凸起,12-进水孔,13-第一柱体,131-第一镂空窗,14-第一磁性体,15-通气孔,16-连接部,2-外盖,21-限位块,211-半球状凹陷,22-出水孔,23-第二柱体,231-第二镂空窗,24-第二磁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包括外盖2和内盖1,所述外盖2呈下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内盖1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外盖2套设于所述内盖1;所述内盖1的外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一限位槽111,所述外盖2的内侧壁对应所述限位槽111设置有限位块21,所述限位块21延伸至所述限位槽111内,且与所述限位槽111可上下活动地配合设置;所述内盖1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体14,所述外盖2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性体24,所述第二磁性体24纵向对齐所述第一磁性体14设置,且所述第二磁性体24的底端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性体14的顶端的磁极相同;所述外盖2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12,所述外盖2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孔22,所述出水孔22通过呈直线状的软管与所述进水孔12连通;所述内盖1的外侧壁上还水平设置有一锁止槽112,所述锁止槽112的一端连通所述限位槽111的底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外盖2套设在内盖1上组合成瓶盖,设置在内盖1上的第一安装柱上的第一磁性体14用于对设置在外盖2上的第二安装柱上的第二磁性体24提供排斥力,使得外盖2具有远离内盖1移动的趋势,从而可以使得外盖2上的限位块21抵紧在限位槽111的顶端,此时,连接进水孔12和出水孔22的软管呈自然伸展的直线状,使得进水孔12和出水孔22相互连通,即瓶盖为打开状态,并可以在第一磁性体14和第二磁性体24的相互作用下保持常开;若需要闭合瓶盖,可以通过下压、转动外盖2,将限位块21下压至限位槽111的底端并拧动至锁止槽112远离限位槽111的一端,即可使得进水孔12和出水孔22之间的距离变小并固定其距离,从而使得软管被弯折、扭转,进而可以在软管的弯折处堵塞软管,达到闭合瓶盖的效果;当需要重新打开瓶盖时,则只需要拧动外盖2,将外盖2上的限位块21拧动至限位槽111,即可使得外盖2自动上弹至限位块21抵紧在限位槽111的上端,使得软管复原,从而使得瓶盖处于打开状态。
可见,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简单的扭转动作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操作简单快捷,可快速地切换瓶盖的开闭状态,使用更为便捷。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软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90°。
本实施例中,经过实验,在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得软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90°,可以确保软管在瓶盖闭合而弯折时,其内侧壁能紧密地贴合在一起,确保其密封效果的良好,其中,在瓶盖闭合的过程中,外盖2的下压行程,即限位槽111与限位块21的高度差优选为1-1.5cm,以进一步地提高软管弯折时的堵塞效果。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锁止槽112远离所述限位槽111的一端的槽底设置有半球状凸起115,所述限位块21远离所述外盖2的内侧壁的一端对应所述半球状凸起115开设有用于套于所述半球状凸起115的半球状凹陷211。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21上对应锁止槽112内的半球状凸起115开设有半球状凹陷211,因此,当限位块21移动至锁止槽112具有半球状凸起115的一端时,限位块21上的半球状凹陷211会套紧在半球状凸起115上,从而可以将限位块21固定在锁止槽112的端部,可以有效防止外盖2相对于内盖1移动而解除瓶盖的闭合结构,而若需要解除瓶盖的闭合结构,则只需要用力拧动外盖2,使得外盖2和内盖1发生一定的形变即可使得半球状凹陷211脱离半球状凸起115。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1的底部的呈底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第一柱体13,所述第一柱体13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内盖1的底部,所述第一柱体13的顶端的边缘开设有第一镂空窗131,所述镂空窗朝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柱体13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磁性体14嵌设于所述第一柱体13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柱体13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盖2的顶部的呈顶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第二柱体23,所述第二柱体23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盖2的顶部,所述第二柱体23的底端的边缘开设有第二镂空窗231,所述第二镂空窗231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柱体23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磁性体24嵌设于所述第二柱体23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二柱体23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第一柱体13和第二柱体23呈空心圆筒状设置,可以方便将呈圆柱状的第一磁性体14和第二磁性体24的塞入,从而方便其加工,第一柱体13和第二柱体23安装到内盖1和外盖2上的步骤为,将第一磁性体14和第二磁性体24塞入到第一柱体13和第二柱体23中,并卡紧在第一柱体13和第二柱体23的端部后,将第一柱体13的底端固定在内盖1上,将第二柱体23的顶端固定在内盖1上。其中,第一柱体13和第二柱体23上的第一镂空窗131和第二镂空窗231可以在塞入第一磁性体14和第二磁性体24时,方便观察第一磁性体14和第二磁性体24是否抵在了第一柱体13和第二主体的端部。
其中,在瓶盖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柱体13顶端和第二柱体23的底端优选为抵接在一起,此时,第一柱体13和第二柱体23的存在可以辅助限位槽111与限位块21的配合结构,对外盖2的下移行程进行限位,减少限位槽111与限位块21在外盖2下移过程中的受力,以避免限位槽111和限位块21的配合结构在瓶盖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受损。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内盖1的外侧壁上还竖直设置有脱位槽113,所述脱位槽113的顶端向上延伸出所述内盖1的外侧壁,所述脱位槽113的底端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槽114连通所述限位槽111的中间段设置。
本实施例中,若需要将外盖2从内盖1上取下,以清洁瓶盖内部时,可以拧动外盖2,将限位块21移动至脱位槽113处,然后通过将限位块21拉离脱位槽113,即可将外盖2从内盖1上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内盖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部16。
本实用新型中,内盖1底端的连接部16可以为卡扣结构、螺纹连接结构等用于连接瓶体的结构,以将瓶盖安装在瓶体上。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内盖1的底部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内盖1的底部的通气孔15。
本实施例中,内盖1底部开设的通气孔15用于连通安装有瓶盖的瓶体与外界空气,以保持瓶体内的气压,确保瓶体内的水能顺利地通过进水孔12、软管和出水孔22流出瓶体。
其中一种实施例,所述通气孔15的中心与所述进水孔12的中心位于所述内盖1的底部的同一直径上。
本实施例中,使得通气孔15的中心与进水孔12的中心位于内盖1的底部的同一直径上,即通气孔15设置在内盖1的底部远离进水孔12的一侧,因此,在举起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瓶体喝水时,没过进水孔12的液面会位于通气孔15的下方,可以确保通气孔15与外界环境的连通,以及防止瓶体内的液体通过通气孔15流出。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外盖呈下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内盖呈上端开口的圆筒状,且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内盖;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竖直设置有一限位槽,所述外盖的内侧壁对应所述限位槽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且与所述限位槽可上下活动地配合设置;所述内盖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体,所述外盖的顶部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二磁性体纵向对齐所述第一磁性体设置,且所述第二磁性体的底端的磁极与所述第一磁性体的顶端的磁极相同;所述外盖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孔,所述外盖的顶部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通过呈直线状的软管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还水平设置有一锁止槽,所述锁止槽的一端连通所述限位槽的底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槽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端的槽底设置有半球状凸起,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外盖的内侧壁的一端对应所述半球状凸起开设有用于套于所述半球状凸起的半球状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的底部的呈底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底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内盖的底部,所述第一柱体的顶端的边缘开设有第一镂空窗,所述镂空窗朝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磁性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柱体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一柱体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柱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盖的顶部的呈顶端开口的圆筒状的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顶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外盖的顶部,所述第二柱体的底端的边缘开设有第二镂空窗,所述第二镂空窗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柱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磁性体嵌设于所述第二柱体内,且抵接于所述第二柱体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外侧壁上还竖直设置有脱位槽,所述脱位槽的顶端向上延伸出所述内盖的外侧壁,所述脱位槽的底端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槽连通所述限位槽的中间段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底端设置有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底部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内盖的底部的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的中心与所述进水孔的中心位于所述内盖的底部的同一直径上。
CN202222401672.6U 2022-09-09 2022-09-09 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Active CN218618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1672.6U CN218618064U (zh) 2022-09-09 2022-09-09 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01672.6U CN218618064U (zh) 2022-09-09 2022-09-09 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18064U true CN21861806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6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01672.6U Active CN218618064U (zh) 2022-09-09 2022-09-09 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18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85020U (zh) 便携式饮料容器以及与其一起使用的盖组件
US9162802B2 (en) Drink bottle
RU2286931C2 (ru) Сливной затвор для емкостей, содержащих текучий продукт
CN101374732A (zh) 容器密封装配件
CA2318228A1 (en) Dispensing closure for package containing a consumable beverage
EP0569584A1 (en) BOTTLE CAP AND VALVE ARRANGEMENT IN A BOTTLE WATER DISPENSING SYSTEM.
JP6329444B2 (ja) 逆止弁付き容器用キャップ
CN1780783B (zh) 用于冷饮水箱中贮液器的自动阀组件
CN218618064U (zh) 可保持常开的开闭式瓶盖
CN200974664Y (zh) 一种多功能容器盖
CN104443721A (zh) 一种托盘不漏吸管盖
WO2020192559A1 (zh) 带升降吸管的杯盖及其杯子
CN214510890U (zh) 液体料盒
KR101685585B1 (ko) 공기유입 차단용 캡을 가진 수소수용 음료 용기
EP1503943B1 (en) Plastic capsule for large bottles
JP5256013B2 (ja) 注出キャップ
CN204038135U (zh) 一种带有内塞的旋式容器盖
CN109864432B (zh) 按压式旅行杯
CN215623923U (zh) 一种新型洗发水包装瓶
CN218967661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撕拉盖以及玻璃瓶
CA2715229A1 (en) A vessel closure-sealable pouring spout assembly
CN204323947U (zh) 一种托盘不漏吸管盖
CN213921866U (zh) 一种出液罐
CN2389132Y (zh) 防伪瓶
CN215891192U (zh) 一种通用型流体旋转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