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8534U - 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8534U
CN218608534U CN202222041954.XU CN202222041954U CN218608534U CN 218608534 U CN218608534 U CN 218608534U CN 202222041954 U CN202222041954 U CN 202222041954U CN 218608534 U CN218608534 U CN 2186085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adsorption
tower body
activated carbon
tower
active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419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E-ER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E-ER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E-ER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E-ER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419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85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85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85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包括塔体和蓄水箱,上端部设有出气管,出气管上端部设有滤网,塔体内部不等距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活性炭吸附网,活性炭吸附网固定安装与塔体上,塔体左右下端部分别设有左侧导板和右侧导板,活性炭吸附网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与活性炭吸附网相对段设有刮板,塔体右侧设有传动箱,传动箱内部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部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有绕轮,绕轮通过拉绳与支撑座连接,支撑座与拉绳相背端部设有活动套筒,塔体内侧壁与活动套筒相对侧设有固定支杆。本申请对于活性炭吸附网的清理操作高效,有效保障了活性炭吸附塔的吸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
背景技术
活性炭吸附塔是处理有机废气、臭味处理效果最好的净化设备。活性炭吸附是有效的去除水的臭味、天然和合成溶解有机物、微污染物质等的措施。大部分比较大的有机物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炔等能牢固地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上或空隙中,并对腐殖质、合成有机物和低分子量有机物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活性炭吸附作为深度净化工艺,经常用于废水的末级处理,也可用于长产用水、生活用水的纯化处理。
现有的活性炭吸附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活性炭吸附网上容易集满灰尘,如若不对其清理,容易堵塞吸附网,使得活性炭吸附网的吸附效率降低,为了提高活性炭吸附网的吸附效率。本申请提出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来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活性炭吸附网上容易集满灰尘,如若不对其清理,容易堵塞吸附网,使得活性炭吸附网吸附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包括塔体和蓄水箱,所述塔体与蓄水箱固定安装,所述塔体左下端部设有进气管,上端部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端部设有滤网,所述塔体内部不等距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活性炭吸附网,所述活性炭吸附网固定安装与塔体上,所述塔体左右下端部分别设有左侧导板和右侧导板,所述活性炭吸附网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活性炭吸附网相对段设有刮板,所述刮板设于活性炭吸附网上方,且刮板与活性炭吸附网接触,所述塔体右侧设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部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有绕轮,所述绕轮通过拉绳与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座与拉绳相背端部设有活动套筒,所述塔体内侧壁与活动套筒相对侧设有固定支杆,所述活动套筒活动套接于固定支杆上。
优选的,所述右侧导板与塔体侧壁设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活动套筒和固定支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活动套筒和固定支杆均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拉绳穿过塔体,且拉绳与支撑座和绕轮均固定。
优选的,所述塔体前后内侧面设有用于支撑座滑动的滑槽。
优选的,相邻所述活性炭吸附网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塔体与蓄水箱内腔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通过在塔体内部设置多个不等距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活性炭吸附网,并在活性炭吸附网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并在对应的活性炭吸附网上设置有固定于支撑座上的刮板,在使用过程中,活性炭吸附网上残留较多的颗粒虎灰尘时,通过开启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绕轮转动,由于拉绳与支撑座和绕轮均固定,在绕轮带动拉绳缠绕的过程中,使得支撑座由左向右运动,通过支撑座可以带动多个刮板对对应的活性炭吸附网上的残留颗粒灰尘清理,清理后的灰尘通过右侧导板与塔体的间隙处理落入蓄水箱内部沉淀,避免灰尘在塔体内的飞散;在清理完成后,通过定时开关控制驱动电机关闭后,通过复位弹簧的弹性复位作用,支撑座带动刮板自动由右向左运动,恢复初始状态,便于再次清理操作,对于活性炭吸附网的清理操作高效,有效保障了活性炭吸附塔的吸附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M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N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塔体;2、蓄水箱;3、进气管;4、出气管;5、滤网;6、传动箱;7、活性炭吸附网;8、左侧导板;9、右侧导板;10、支撑座;11、拉绳;12、驱动电机;13、刮板;14、活动套筒;15、固定支杆;1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本申请主要针对活性炭吸附网上容易集满灰尘,如若不对其清理,容易堵塞吸附网,使得活性炭吸附网的吸附效率降低的问题进行改进。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塔体1和蓄水箱2,塔体1与蓄水箱2固定安装,塔体1与蓄水箱2内腔相通。通过在塔体1下方设置蓄水箱2,能够对塔体1内部的灰尘静置与水内处理,降低灰尘飞散的程度。
进一步的,在塔体1左下端部设有进气管3,上端部设有出气管4,出气管4上端部设有滤网5,滤网5能够再次对活性炭吸附塔处理的后废气再次过滤处理,以提高废气的净化效果。在塔体1内部不等距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活性炭吸附网7,相邻活性炭吸附网7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通过使得活性炭吸附网7的不等间距设置,能够逐步对废气通过活性炭过滤处理,在初期废气中含有的灰尘颗粒较多,可以通过缩短活性炭吸附网7的间距,对其快速处理,后期,在经过多个活性炭吸附网7处理后的废气,再次通过活性炭吸附网7处理后,可以通过增大活性炭吸附网7的间距来对部分未处理干净的废气再次处理,有效提高了废气的高效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活性炭吸附网7固定安装与塔体1上,塔体1左右下端部分别设有左侧导板8和右侧导板9,其中,左侧导板8和右侧导板9均呈“L”字形,右侧导板9与塔体1侧壁设有间距。左侧导板8和右侧导板9的设置,能够起到对废气的导向作用,使得大部分的废气可以通过左侧导板8和右侧导板9的导向,向活性炭吸附网7的中部流动。
进一步的,在活性炭吸附网7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10,塔体1前后内侧面设有用于支撑座10滑动的滑槽。支撑座10的设置使得活性炭吸附网7的前后侧于塔体1之间设有间距,通过增设侧板,能够增加避免废气从塔体1与活性炭吸附网7的间隙处理流走,提高了废气的处理完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座10与活性炭吸附网7相对段设有刮板13,刮板13设于活性炭吸附网7上方,且刮板13与活性炭吸附网7接触,在对刮板13提供使其可以从左向右运动的作用力后,刮板13在活性炭吸附网7上由左向后滑动,能够对活性炭吸附网7上残留的颗粒灰尘清理,清理的灰尘通过右侧导板9与塔体1的间隙处落入蓄水箱2内部,进行沉淀处理。
进一步的,在塔体1右侧设有传动箱6,传动箱6与塔体1固定焊接。在传动箱6内部设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通过导线与定时开关连接,在驱动电机12输出端部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有绕轮,绕轮通过拉绳11与支撑座10连接,拉绳11穿过塔体1,且拉绳11与支撑座10和绕轮均固定。在驱动电机12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绕轮转动,从而实现对拉绳11的缠绕,由于拉绳11与支撑座10和绕轮均固定,在绕轮带动拉绳11缠绕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支撑座10由左向右运动,通过支撑座10可以带动刮板13对活性炭吸附网7上的残留颗粒灰尘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座10与拉绳11相背端部设有活动套筒14,活动套筒14与支撑座10固定安装,在塔体1内侧壁与活动套筒14相对侧设有固定支杆15,活动套筒14活动套接于固定支杆15上。活动套筒14和固定支杆1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与活动套筒14和固定支杆15均固定焊接。在支撑座10被拉绳11提供的拉力,由左向右运动时,复位弹簧16拉伸,而在清理完成后,通过定时开关控制驱动电机12关闭后,通过复位弹簧16的弹性复位作用,能够使得支撑座10带动刮板13自动由右向左运动,恢复初始状态,便于再次清理操作。
该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初始状态下,支撑座10设于活性炭吸附网7的左侧,废气通过进气管3进入塔体1内部,由下至上通过多个活性炭吸附网7过滤处理后,通过出气管4排出;在使用过程中,活性炭吸附网7上残留较大的颗粒灰尘时,开启驱动电机12,在驱动电机12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绕轮转动,从而实现对拉绳11的缠绕,由于拉绳11与支撑座10和绕轮均固定,在绕轮带动拉绳11缠绕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支撑座10由左向右运动,通过支撑座10可以带动刮板13对活性炭吸附网7上的残留颗粒灰尘清理,清理后的灰尘通过右侧导板9与塔体1的间隙处理落入蓄水箱2内部;在清理完成后,通过定时开关控制驱动电机12关闭后,通过复位弹簧16的弹性复位作用,能够使得支撑座10带动刮板13自动由右向左运动,恢复初始状态,便于再次清理操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包括塔体(1)和蓄水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与蓄水箱(2)固定安装,所述塔体(1)左下端部设有进气管(3),上端部设有出气管(4),所述出气管(4)上端部设有滤网(5),所述塔体(1)内部不等距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活性炭吸附网(7),所述活性炭吸附网(7)固定安装与塔体(1)上,所述塔体(1)左右下端部分别设有左侧导板(8)和右侧导板(9),所述活性炭吸附网(7)上滑动连接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与活性炭吸附网(7)相对段设有刮板(13),所述刮板(13)设于活性炭吸附网(7)上方,且刮板(13)与活性炭吸附网(7)接触,所述塔体(1)右侧设有传动箱(6),所述传动箱(6)内部设有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输出端部通过单向轴承连接有绕轮,所述绕轮通过拉绳(11)与支撑座(10)连接,所述支撑座(10)与拉绳(11)相背端部设有活动套筒(14),所述塔体(1)内侧壁与活动套筒(14)相对侧设有固定支杆(15),所述活动套筒(14)活动套接于固定支杆(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导板(9)与塔体(1)侧壁设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筒(14)和固定支杆(1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6),所述复位弹簧(16)与活动套筒(14)和固定支杆(15)均固定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11)穿过塔体(1),且拉绳(11)与支撑座(10)和绕轮均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前后内侧面设有用于支撑座(10)滑动的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活性炭吸附网(7)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与蓄水箱(2)内腔相通。
CN202222041954.XU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 Active CN2186085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1954.XU CN218608534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41954.XU CN218608534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8534U true CN218608534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6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41954.XU Active CN218608534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85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58055Y (zh) 静电式除尘器
CN113069830B (zh) 一种震动式具有滤除机构的污水处理设备
CN110803727A (zh) 一种便于安装清理的污水处理用格栅
CN213760677U (zh) 一种污水处理池用过滤除渣设备
CN113072244A (zh) 一种具有过滤结构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937241Y (zh) 小型多功能扫地机
CN112197395A (zh) 一种便于清理除尘的空气净化器
CN201558598U (zh) 内流式网板格栅除污机
CN218608534U (zh) 一种吸附效率高的连续式活性炭吸附塔
CN210717892U (zh) 一种新型自带除尘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CN202881912U (zh) 垂直式孔板格栅清污机
CN112999777A (zh) 一种具有内壁污垢刮除机构的废气处理设备
CN209271655U (zh) 一种静电除尘器
CN103157315A (zh) 一种污水处理连续微滤机
CN213657035U (zh) 一种自动调节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13101810B (zh) 一种用于农村城镇生活废水的一体化mbr污水处理设备
CN211837009U (zh) 一种环保治理用降尘装置
CN114180668A (zh) 一种水质分析仪用废液循环利用装置
CN210057731U (zh) 一种用于粉料投加的水幕除尘装置
CN211458569U (zh) 一种石蛙生态养殖水循环装置
CN209612429U (zh) 一种自动清洗型空气净化器
CN113863253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污水方形管道浮游物清理装置
CN113772838A (zh) 一种工厂废水净化除污设备
CN113405202B (zh) 一种环境保护用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18500617U (zh) 一种车内清洁用悬臂式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