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3239U - 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3239U
CN218603239U CN202222821674.0U CN202222821674U CN218603239U CN 218603239 U CN218603239 U CN 218603239U CN 202222821674 U CN202222821674 U CN 202222821674U CN 218603239 U CN218603239 U CN 218603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coil
module
door lock
communicatio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2167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2167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3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3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3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智能门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智能门锁组件的无线充电模组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开关模组的开关件可用于安装在门框的室内侧或者安装在室内墙体。在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间隔相对设置以用于给储能元件充电,第一通讯线圈与第二通讯线圈间隔相对设置,在开关件被触发时,开关模组通过第一通讯线圈和第二通讯线圈给控制板发送开锁指令以打开智能门锁。如此,可通过无线充电模组来对智能门锁组件的储能元件进行充电,可通过开关模组来进行室内侧的开锁指令的无线传输,无需采用走线和触点连接,避免线路磨损和折断以及触点生锈而导致接触不良和漏电。

Description

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常规的智能门锁来说,通常采用在门锁上设置电池来给门锁进行供电,门锁的耗电量大,尤其是带有联网功能的、人脸识别的和带有屏幕显示的智能门锁,经常需要更换电池,使用起来不方便。而对于市电供电的智能门锁来说,采用带线连接的方案是,走线易磨损、易被折断,且不美观,而采用触点连接的方式,触点暴露在外可能会有生锈,漏电的风险。同时,在室内侧通过开关按钮来实现门锁打开时通常也是通过触点连接的方式来触发,触点暴露在外可能会有生锈,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门锁采用带线连接来进行供电时走线易磨损、易被折断以及采用触点连接的方式来实现供电和室内开锁时触点暴露在外可能会有生锈,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风险和漏电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组件包括:
智能门锁,用于安装在门体上;
储能元件,所述储能元件与所述智能门锁的控制板电性连接;
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用于安装在门框上且与市电电源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用于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与所述储能元件电连接,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间隔相对设置以用于给所述储能元件充电;
开关模组,所述开关模组包括开关件、第一通讯线圈和第二通讯线圈,所述开关件用于安装在所述门框的室内侧或者安装在室内墙体上,所述第一通讯线圈用于安装在所述门框上且与所述开关件电连接,所述第二通讯线圈用于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通讯线圈与所述第二通讯线圈间隔相对设置,在所述开关件被触发时,所述开关模组通过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和所述第二通讯线圈给所述控制板发送开锁指令以打开所述智能门锁。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为多个,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一一对应。
更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门锁组件还包括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电连接且用于连接市电电源。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和第二通讯线圈均为平面线圈。
更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件包括开关按钮。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连接,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储能元件的电量低于预设数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配合以给所述储能元件充电。
更进一步地,所述储能元件包括超级电容和蓄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门锁系统,包括:
门框;
与所述门框的一侧转动连接的门体;和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门锁组件,所述智能门锁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用于锁定和解锁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
其中,所述储能元件安装在所述门体上,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安装在所述门框上,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对应的位置;
所述开关件安装在所述门框的室内侧或者安装在室内墙体上,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安装在门框上,所述第二通讯线圈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与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对应的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安装在所述门框的侧边和/或顶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安装在所述门框的侧边和/或顶部。
在本申请的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中,在门体关闭时,可通过无线充电模组来对智能门锁组件的储能元件进行充电,而无需通过带线连接或者触点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充电,避免线路磨损和折断以及触点生锈所带来的断电和漏电风险。同时,通过第一通讯线圈和第二通讯线圈的无线通讯交互可以实现室内侧的开关件的开锁指令的传输,无需设置触点来实现指令的传输,避免触点暴露在外生锈而导致接触不良,从而导致室内侧开锁失败。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门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门锁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门锁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智能门锁系统1000;
智能门锁组件100、智能门锁10、储能元件20、无线充电模组30、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无线充电接收模块32、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开关模组40、开关件41、第一通讯线圈42、第二通讯线圈43、电源适配器50、门框200、门体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场景。
本申请中,在门体关闭时,可通过无线充电模组来对智能门锁组件的储能元件进行充电,而无需通过带线连接或者触点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充电,避免线路磨损和折断以及触点生锈所带来的断电和漏电风险。同时,通过第一通讯线圈和第二通讯线圈的无线通讯交互可以实现室内侧的开关件的开锁指令的传输,无需设置触点来实现指令的传输,避免触点暴露在外生锈而导致接触不良,从而导致室内侧开锁失败。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门锁系统1000可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门锁组件100、门框200和门体300,门框200可安装在房间需要安装门的位置所在的墙体上,门体300可与门框200的一侧转动连接,具体地,门体300的一侧可与门框200的一侧通过合页等连接元件实现两者的铰接,从而实现开门和关门动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门锁组件100可包括智能门锁10、储能元件20、无线充电模组30和开关模组40。
智能门锁10用于安装在门体300上,也即,智能门锁10可安装在门体300上且用于锁定和解锁门体300和门框200,从而实现开门和锁门。
储能元件20可安装在门体300上且与智能门锁10的控制板11电性连接,储能元件20可用于给智能门锁10供电,控制板11可控制智能门锁10的自动开门和自动锁门。
请参阅图1至图3,无线充电模组30可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32,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可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无线充电接收模块32可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用于安装在门框200上且与市电电源电连接,也即,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可安装在门框200上,无线充电接收模块32用于安装在门体300上且与储能元件20电连接,具体地,无线充电模块线圈32可安装在门体300上与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对应的位置。在门体300处于关闭状态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间隔相对设置以用于给储能元件20充电。
开关模组40可包括开关件41、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开关件41可用于安装在门框200的室内侧或者安装在室内墙体(图1中的阴影部分以及隐隐部分外侧的区域)上,也即,开关件41可安装在门框200的室内侧或者安装在室内墙体上,第一通讯线圈42用于安装在门框200上且与开关件41电连接,第二通讯线圈43用于安装在门体300上且与控制板11电性连接,也即,第一通讯线圈42可安装在门框200上,第二通讯线圈43可安装在门体300上与第一通讯线圈41对应的位置。
在门体3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通讯线圈42与第二通讯线圈43间隔相对设置,在开关件41被触发时,开关模组40通过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给控制板11发送开锁指令以打开智能门锁1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智能门锁组件100中,在门体300处于关闭状态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间隔相对设置以给储能元件20充电,并且,第一通讯线圈42与第二通讯线圈43间隔相对设置,在开关件41被触发时,开关模组40通过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给控制板发送开锁指令以打开智能门锁10。如此,在门体300关闭时,可通过无线充电模组30来对智能门锁组件100的储能元件20进行充电,而无需通过带线连接或者触点连接的方式来实现充电,避免线路磨损和折断以及触点生锈所带来的断电和漏电风险。
同时,通过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的无线通讯交互可以实现室内侧的开关件41的开锁指令的传输,无需设置触点来实现指令的传输,避免触点暴露在外生锈而导致接触不良,从而导致室内侧开锁失败。
此外,通过无线充电模组30不仅可以实现无线充电的功能,还可以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之间的供电变化来检测门体300是处于开启还是关闭状态,在两者配合实现供电时,则判断门体300处于关闭状态,在两者断开供电时,则判断门体300处于打开状态。
具体地,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智能门锁10可为带有联网功能、人脸识别功能和显示屏的智能门锁10,当然,智能门锁10也可以是带有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功能的智能门锁10,具体在此不作限制。智能门锁10具有机械锁定结构(图未示出),机械锁定结构可与控制板11电性连接,在用户验证通过后,智能门锁10的控制板11可控制机械锁定结构自动动作以实现开锁。
此外,在本申请中,智能门锁10可实现关门时直接通过市电和无线充电模组30来供电,开门时则可通过储能元件20来供电,充分利用了门大多数时间处于关闭状态的特点,实现了充分利用市电直接转换供电的目的,避免单独采用电池等元件供电时由于功耗过大而需要频繁地更换电池。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控制板11上可设有转换电路和充电电路(图未示出),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可通过转换电路和充电电路来与储能元件20连接,在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通电后可发出电磁波,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则感应电磁波并将电磁波转换为电流并通过转换电路和充电电路来给储能元件20进行充电或者直接给智能门锁10供电。
同理,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控制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电磁波被屏蔽,门体300和门框200上与各个线圈对应的区域可采用不会屏蔽电磁波的材料制成。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智能门锁10具备室内一键开锁的功能,也即是说,在室内进行开门时,用户可通过触发开关件41来实现开锁,具体地,在门框200的室内侧上或者室内墙体可设有线路板(图未示出),开关件41可通过线路板与市电电源连接,第一通讯线圈42与开关件41连接,在门体300关闭时,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相对平行并留有间隙,在开关件41被触发时,第一通讯线圈42向第二通讯线圈43发射开锁信号,第二通讯线圈43接收开锁信号后发送给控制板11从而形成开锁指令,进而控制智能门锁10自动打开,以实现室内一键开锁功能。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门锁10除了具备室内一键开锁功能外还可具备室内旋转把手,用户可通过室内的旋转把手来实现手动开门,以避免室内一键开门功能失效时无法开门,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件41可包括开关按钮,用户可通过按压按钮来实现开关件41的触发从而实现室内一键开门功能,实现方式较为简单。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起实施例中,开关件41也可以设置为其它方式,例如触摸式开关等,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均为平面线圈。如此,将各个线圈均可设置为平面线圈可以有效的节省安装空间。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门体300处于关闭状态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构成平面耦合连接,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平面相对平行设置以实现无线充电,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也构成平面耦合以实现无线通讯以传输控制指令。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为多个,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一一对应。
如此,可通过设置多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来提高充电和供电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其中一个线圈出现损坏时导致整个智能门锁10无法进行无线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元件20包括超级电容和蓄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安装在门框200的侧边和/或顶部。
如此,将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安装在门框200的侧边和/或顶部可以便于用户进行安装,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关门时门框200底部存在障碍物而导致线圈被挤压变形而损坏。
具体地,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可优选安装在门框200的侧边,这样,无线充电接收模块32安装在门体300的侧边,接收模块与智能门锁10的距离较近,可以有效的减少门体300内的走线。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32也可以分别设置在门框200和门体300的顶部,或者是部分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设置在门框200的侧边,部分设置在顶部,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讯线圈42也可安装在门框200的侧边或者顶部。
如此,将第一通讯线圈42安装在门框200的侧边和/或顶部可以便于用户进行安装,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关门时门框200底部存在障碍物而导致线圈被挤压变形而损坏。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通讯线圈42可优选安装在门框200的侧边,这样,第二通讯线圈43安装在门体300的侧边,第二通讯线圈43与智能门锁10的距离较近,可以有效的减少门体300内的走线。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也可以分别设置在门框200和门体300的顶部,在此不作限制。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讯线圈42和第二通讯线圈43也可以是多组,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门锁组件100还可包括电源适配器50,电源适配器50与无线充电发射模块31电连接且用于连接市电电源。
如此,电源适配器50可用于将交流的220V的市电转换为适合用于通过无线充电模组30给储能元件20进行充电的电压和电流。
实施例四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模组30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出),控制器可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和/或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连接,在门体300处于关闭状态且储能元件20的电量低于预设数值时,控制器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相配合以给储能元件20充电。
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储能元件20电量过低时门开后或突发断电的情况下导致智能门锁10无法使用。
具体地,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通过单片机、MCU或其他小型控制器等电量检测单元来完成对储能元件20电量的获取及检测,然后将检测到的电量值发送给控制器,然后控制器可根据储能元件20的电量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开启无线充电模组30来给储能元件20充电。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数值可设置为10%,在储能元件20的电量低于10%时,控制器则控制无线充电模组30启动以给储能元件20充电。
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连接,其可以是集成设置在上述的电源适配器50内,电量检测单元则可与第二通讯线圈43连接,第一通讯线圈42与控制器连接,这样,电量检测单元可通过第二通讯线圈43将储能元件20的电量信息发送给第一通讯线圈42从而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则可通过该信息来确定是否需要控制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11通电来给储能元件20进行充电。
又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连接,其可直接集成在智能门锁10的控制板上,控制器可控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是否导通,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器可直接与电量检测单元连接,电量检测单元将储能元件20的电量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则可通过该信息来确定是否需要控制无线充电接收线圈321导通来给储能元件20进行充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门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智能门锁,用于安装在门体上;
储能元件,所述储能元件与所述智能门锁的控制板电性连接;
无线充电模组,所述无线充电模组包括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和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用于安装在门框上且与市电电源电连接,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用于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与所述储能元件电连接,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间隔相对设置以用于给所述储能元件充电;
开关模组,所述开关模组包括开关件、第一通讯线圈和第二通讯线圈,所述开关件用于安装在所述门框的室内侧或者安装在室内墙体上,所述第一通讯线圈用于安装在所述门框上且与所述开关件电连接,所述第二通讯线圈用于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通讯线圈与所述第二通讯线圈间隔相对设置,在所述开关件被触发时,所述开关模组通过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和所述第二通讯线圈给所述控制板发送开锁指令以打开所述智能门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为多个,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门锁组件还包括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电连接且用于连接市电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和第二通讯线圈均为平面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包括开关按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门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模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和/或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连接,在所述门体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储能元件的电量低于预设数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相配合以给所述储能元件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门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元件包括超级电容和蓄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智能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框;
与所述门框的一侧转动连接的门体;和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门锁组件,所述智能门锁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用于锁定和解锁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
其中,所述储能元件安装在所述门体上,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安装在所述门框上,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对应的位置;
所述开关件安装在所述门框的室内侧或者安装在室内墙体上,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安装在门框上,所述第二通讯线圈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与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对应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模块安装在所述门框的侧边和/或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门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线圈安装在所述门框的侧边和/或顶部。
CN202222821674.0U 2022-10-25 2022-10-25 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 Active CN218603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1674.0U CN218603239U (zh) 2022-10-25 2022-10-25 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1674.0U CN218603239U (zh) 2022-10-25 2022-10-25 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3239U true CN218603239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21674.0U Active CN218603239U (zh) 2022-10-25 2022-10-25 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3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6182B2 (en) Electronic locking system
CN205422210U (zh) 一种基于机械手臂的防盗门室内反锁装置
US20080184622A1 (en) Barrier operator with safety lighting
WO2024037473A1 (zh) 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控制的后备箱盖
CN212572199U (zh) 无线供电装置、智能锁系统和智能门
CN211342174U (zh) 智能锁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18603239U (zh) 智能门锁组件和智能门锁系统
CN109830006A (zh) 开合状态监控装置和智能锁
CN113294073B (zh) 一种智能楼宇用具有离线防盗功能的防盗门
CN214543757U (zh) 一种智能门锁供电系统
CN211369851U (zh) 一种自动充电的虹膜锁
CN205000760U (zh) 一种防盗锁室内电子反锁装置
CN209482893U (zh) 一种具备智能手环开锁功能的智能门锁
CN112378153A (zh) 一种冰箱自动落锁装置及唤醒方法
CN112096189A (zh) 一种窗户指纹锁及窗户
CN215803836U (zh) 一种双电源控制设备的楼宇自动化控制装置
CN207690175U (zh) 一种防拆安全门禁系统
CN206004331U (zh) 隐形汽车充电桩
CN220203645U (zh) 无源智能门锁
EP4080714A1 (en) Charging cabine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210924722U (zh) 一种智能门控装置
CN208669116U (zh) 一种电子门锁
CN216690674U (zh) 一种智能锁
CN214543756U (zh) 一种智能门锁供电系统
CN216133427U (zh) 一种无卡式智能通行门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