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2712U - 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02712U CN218602712U CN202222523787.2U CN202222523787U CN218602712U CN 218602712 U CN218602712 U CN 218602712U CN 202222523787 U CN202222523787 U CN 202222523787U CN 218602712 U CN218602712 U CN 2186027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liquid injection
- vacuum
- channel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0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37452 prim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注液机构包括主体和注液针,主体的内部具有注液腔和真空腔,主体设置有连通注液腔的出液口和连通真空腔的抽气口。注液针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注液通道和第一真空通道,二者分别贯通注液针的外壁形成注液口和真空口。注液腔内的电解液能够通过出液口进入第一注液通道后通过注液口流出,实现注液。真空腔可通过抽气口、第一真空通道和真空口与电池内部连通实现真空抽气。第一注液通道和第一真空通道相互隔离,因此注液和抽真空操作可同时进行,能够减少抽真空注液的时间,并可避免抽真空时带出电解液,从而保证注液精度和效率,提高注液效率。具有上述注液机构的注液装置也具备上述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制造过程中,抽真空注液是一个重要工序,需要将电解液从注液孔注入电池壳体中,需要管控电解液的灌注量和灌注时间,从而保证注液精度和效率,但目前的注液装置,通常是将抽真空和注液操作分开进行,在抽真空时将注液回路与真空回路隔绝开,从而避免在注液时电解液被带入真空回路,但该方案中,抽真空需要占用一定的处理时间,导致整个抽真空注液过程时间长,注液效率低。并且,在实际生产应用当中存在电解液随真空带出的问题,从而影响注液精度,注液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注液机构,能够有效解决抽真空时带出电解液的问题,并减少抽真空注液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注液效率。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该注液机构的注液装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注液机构,包括主体和注液针,所述主体的内部限定出相互隔离的注液腔和真空腔,所述主体的一端为注液端,所述注液端设置有出液口和抽气口,所述出液口连通于所述注液腔,所述抽气口连通于所述真空腔;所述注液针的内部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注液通道和第一真空通道,所述注液针连接于所述注液端,所述第一注液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液口,另一端贯通所述注液针的外壁形成注液口,所述第一真空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抽气口,另一端贯通所述注液针的外壁形成真空口。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注液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主体内部的注液腔内的电解液能够通过注液端的出液口流出,并通过第一注液通道进入注液针内部后通过注液口流出注液针实现注液。另一方面,主体内部的真空腔可通过抽气口、第一真空通道和真空口与电池内部连通实现真空抽气。并且,注液针内部的第一注液通道和第一真空通道相互隔离,可避免抽真空时带出电解液,有助于灌注量和灌注时间的管控,从而保证注液精度和效率,并且注液和抽真空操作可同时进行,能够有效减少抽真空注液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注液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液针包括连接部和尖端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注液端,所述尖端部位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注液腔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注液通道的一端贯通所述尖端部形成所述注液口,另一端贯通所述连接部形成第一通道口,所述第一通道口连通于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一真空通道的一端贯通所述尖端部形成所述真空口,另一端贯通所述连接部形成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二通道口连通于所述抽气口。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注液端插至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注液通道自所述注液口贯通至所述安装腔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口,所述第一真空通道自所述真空口贯通至所述安装腔形成所述第二通道口。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注液端和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接缝,所述第一密封件环绕于所述接缝的周围并分别与所述注液端和所述连接部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有内孔,所述内孔沿轴向包括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所述第一孔壁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壁的内径,所述注液端和所述连接部穿设于所述内孔中,所述尖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部,所述注液端的外周壁贴靠于所述第一孔壁,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壁贴靠于所述第二孔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压设于所述注液端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口和所述出液口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件用于对所述第一通道口和所述出液口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压设于所述注液端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口和所述抽气口的连接处,所述第三密封件用于对所述第二通道口和所述抽气口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液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注液通道和第二真空通道,所述第二注液通道和所述第二真空通道相互隔离,所述第二注液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注液腔,另一端贯通所述注液端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出液口,所述第二真空通道的一端贯通所述注液端的外表面形成所述抽气口,另一端贯通所述注液端的外表面形成连接口,所述连接口连通于所述真空腔。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包括注液杯和真空杯,所述注液杯包括杯体部和所述注液端,所述杯体部的侧壁合围限定出所述注液腔,所述注液端连接于所述杯体部的一端并向远离所述杯体部的方向凸起;所述真空杯包括第一杯壁和第二杯壁,所述第一杯壁合围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二杯壁环绕于所述第一杯壁的周围,并与所述第一杯壁合围限定出所述真空腔;其中,所述真空杯套设于所述注液杯的外部,所述注液杯容置于所述容纳腔中,且所述注液端自所述开口伸出至所述第二杯壁的外部。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机构、固定平台和测距仪,所述注液机构为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注液机构,所述注液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平台;所述测距仪连接于所述固定平台或所述注液机构,用于感测所述注液机构中的所述注液针与待注液的电池之间的距离。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注液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注液机构,能够有效提高注液效率,并且通过固定平台和测距仪的设置,在注液时能够感测注液针与电池之间的距离,以便在设定的距离下进行注液操作,有效避免电解液外注。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注液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注液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和D处局部与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主体100,注液腔101,真空腔102,注液端103,出液口104,注液杯105,杯体部106,真空杯107,第一杯壁108,第二杯壁109,容纳腔110,开口111,第二注液通道112,第二真空通道113,抽气口114,连接口115,第一避位部116,第二避位部117;
注液针200,第一注液通道201,第一真空通道202,注液口203,真空口204,尖端部205,第一通道口206,第二通道口207,安装腔208,连接部209,第一限位部210,第二限位部211;
第一密封件300,内孔301,第一孔壁302,第二孔壁303;
第二密封件400,第一通孔401,第三密封件500,第二通孔501,固定平台600,测距仪7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申请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以下结合图1至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介绍:
电池注液过程中,随着电池壳体内电解液灌注量的增加,壳体内部的气体被挤压至壳体内腔的顶部,内部气压增大导致电解液难以顺利进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能够通过注液针对电池进行抽真空,以便于电解液的顺利进入,并且该抽真空操作能够在向电池内部注液的同时进行,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注液效率。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注液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示出的注液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液机构,包括主体100和注液针200,主体100的内部限定出相互隔离的注液腔101和真空腔102,主体100的一端为注液端103,注液端103设置有出液口104和抽气口114,出液口104连通于注液腔101,抽气口114连通于真空腔102。注液针200的内部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注液通道201和第一真空通道202,注液针200连接于注液端103。
其中,第一注液通道201的一端连通于出液口104,另一端贯通注液针200的外壁形成注液口203,因此,注液腔101内的电解液能够通过注液端103的出液口104流出,并通过第一注液通道201进入注液针200内部后通过注液口203流出注液针200实现注液。第一真空通道202的一端连通于抽气口114,另一端贯通注液针200的外壁形成真空口204,因此,真空腔102可通过抽气口114、第一真空通道202和真空口204与电池内部连通实现真空抽气,保证注液时电解液中不掺杂空气,提高注液效率。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注液针200内部的第一注液通道201和第一真空通道202相互隔离,因此形成于注液针200外壁的注液口203和真空口204互不相通,因此,电解液的灌注和抽真空操作可同时进行,能够有效减少抽真空注液过程所需的时间,提高注液效率,并且可避免抽真空时带出电解液,有助于灌注量和灌注时间的管控,从而保证注液效率和效果。
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的注液机构中,注液针200包括连接部209和尖端部205,连接部209连接于注液端103,尖端部205位于连接部209背离注液腔101的一侧,其中:第一注液通道201的一端贯通尖端部205形成注液口203,另一端贯通连接部209形成第一通道口206,第一通道口206连通于出液口104,由此,尖端部205可用于对接电池上的注液孔以便向电池内部灌注电解液。第一真空通道202的一端贯通尖端部205形成真空口204,另一端贯通连接部209形成第二通道口207,第二通道口207连通于抽气口114,因此,通过尖端部205还能将真空口204伸入电池内部以便抽真空。
注液针200的连接部209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与注液端103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的注液机构中,参考图3和图4,连接部209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208,注液端103插至于安装腔208内。第一注液通道201自注液口203贯通至安装腔208形成第一通道口206,第一真空通道202自真空口204贯通至安装腔208形成第二通道口207,注液端103插至于连接部209的安装腔208时,注液端103上的出液口104能够与第一通道口206连通,注液端103上的抽气口114能够与第二通道口207连通,注液端103与安装腔208的配合连接能够便于注液端103和注液针200相对位置的确定,从而也便于出液口104与第一通道口206的对接连通,以及便于抽气口114与第二通道口207的对接连通。
参考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的注液机构中,注液端10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注液通道112和第二真空通道113,第二注液通道112和第二真空通道113相互隔离,第二注液通道112的一端连通于注液腔101,另一端贯通注液端103的外表面形成出液口104,由此能够与第一注液通道201连通,从而在注液腔101和注液口203之间形成独立的液体通道,以便于电解液的灌注。第二真空通道113的一端贯通注液端103的外表面形成抽气口114,另一端贯通注液端103的外表面形成连接口115,连接口115连通于真空腔102,由此能够与第一真空通道202连通,从而在真空腔102和真空口204之间形成独立的气体通道以便于抽真空,并且可以与注液同步进行,互不影响。
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的连接处形成接缝,为避免抽真空注液时接缝处出现漏气或漏液,在一些实施例的注液机构中,参考图2至图4,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300,该第一密封件300环绕于接缝的周围并分别与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连接,从而从外部封堵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之间的接缝。
第一密封件300与注液端103、连接部209之间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固定和密封,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300可采用常规的用于支撑密封件的材料,例如橡胶、硅胶等。该第一密封件300可设置有内孔301,形成环状的密封圈结构,环绕于接缝的外部并分别贴靠于连接部209和注液端103的外壁,实现第一连接件的固定和对接缝的密封。
参考图4,第一密封件300的内孔301可根据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外壁的结构合理配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的注液机构中,第一密封件300设置有内孔301,该内孔301贯通第一密封件300,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穿设于内孔301中,尖端部205位于第一密封件300的外部,从而便于抽真空注液。其中,该内孔301沿轴向包括第一孔壁302和第二孔壁303,第一孔壁302的内径大于第二孔壁303的内径,注液端103的外周壁贴靠于第一孔壁302,连接部209的外周壁贴靠于第二孔壁303,从而封闭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之间的接缝的两侧,能够对接缝处有效密封,避免漏气漏液影响注液效率。
参考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的注液机构中,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400,第二密封件400压设于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之间,并位于第一通道口206和出液口104的连接处,第二密封件400用于对第一通道口206和出液口10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注液时第一通道口206和出液口104的连接处发生漏液,影响注液效果。
其中,为保证第二密封件400的稳定安装,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之间对应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用于对第二密封件400进行容纳和限位。图5为图4中C和D处局部与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件的示意图,参考图5,该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一避位部116,其中,第一限位部210为凸起结构,设置于连接部209上朝向注液端103的一侧,并围绕于第一通道口206周围,第一避位部116为凹槽结构,设置于注液端103上朝向第一限位部210的一侧,并围绕于出液口104周围,第一避位部116与第一限位部210的位置相对应,因此注液端103连接于连接部209后,第一限位部210能够穿设于第一避位部116中。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一避位部116之间合围形成第一安装腔208。第二密封件400具有第一通孔401,第二密封件400通过该第一通孔401套设于第一限位部210的外部,且第二密封件400的一部分挤压于该第一安装腔208内,一部分被挤压于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相向的端面之间,实现第二密封件400两侧的限位,并实现对第一通道口206和注液口203的密封,保证注液时不会发生漏液的现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一避让部的位置也可以调换,例如第一限位部210设置于注液端103而第一避让部设置于连接部209。
在一些实施例的注液机构中,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三密封件500,第三密封件500压设于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之间,并位于第二通道口207和抽气口114的连接处,第三密封件500用于对第二通道口207和抽气口11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避免抽气时第二通道口207和抽气口114的连接处发生漏气,影响抽真空的效果从而影响注液效率。
其中,为保证第三密封件500的稳定安装,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之间对应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用于对第三密封件500进行容纳和限位。参考图5,该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限位部211和第二避位部117,其中,第二限位部211和第二避位部117均为凹槽结构,第二限位部211设置于连接部209上朝向注液端103的一侧,并围绕于第一通道口206周围,第二避位部117设置于注液端103上朝向第二限位部211的一侧,并围绕于真空口204周围,第二避位部117与第二限位部211的位置相对应,因此注液端103连接于连接部209后,第一限位部210和第一避位部116的槽壁合围形成第二安装腔208,第三密封件500具有第二通孔501,第三密封件500压装于该第二安装腔208内,并通过该第二通孔501实现第一真空通道202和抽气口114的连通。第三密封件500挤压于该第一安装腔208内,实现第三密封件500的限位,并实现对第二通道口207和抽气口114的密封,保证抽真空时不会发生漏气的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二限位部211和第二避位部117也可以仅设置其一,可以对第三密封件500的其中一侧进行限位,也能够达到一定的限位密封的效果。例如,注液端103和连接部209之间的第二限位结构仅包括上述的第二限位部211,第三密封件500压设在第二限位部211和注液端103上对应于第二限位部211的端面之间,第二限位部211能够对第三密封件500的背离注液端103的一侧进行限位。或者,第二限位结构可以仅包括上述的第二避位部117,第三密封件500压设在第二避位部117和连接部209上对应于第二避位部117的端面之间,第二避位部117能够对第三密封件500的背离注液端103的一侧进行限位。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的注液机构中,主体100包括注液杯105和真空杯107,注液杯105内部设置有注液腔101,真空杯107内部设置有真空腔102,真空杯107套设于注液杯105的外部,形成具有相互隔离的注液腔101和真空腔102的主体100。
其中,注液杯105包括杯体部106和注液端103,杯体部106的侧壁合围限定出注液腔101,注液端103连接于杯体部106的一端并向远离杯体部106的方向凸起。真空杯107包括第一杯壁108和第二杯壁109,第一杯壁108合围限定出容纳腔110,容纳腔110的一端具有开口111,以供注液杯105进入。第二杯壁109环绕于第一杯壁108的周围,并与第一杯壁108合围限定出真空腔102。真空杯107套设于注液杯105的外部,注液杯105容置于容纳腔110中,且注液端103自容纳腔110的开口111伸出至第二杯壁109的外部,以便于连接注液针200。注液杯105和真空杯107可以分别加工制造,然后装配形成主体100,降低主体100的制造难度。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注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机构、固定平台600和测距仪700,注液机构采用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注液机构,该注液机构安装于固定平台600,从而可通过移动机构驱使固定平台600移动而实现注液机构的稳定移动。测距仪700连接于固定平台600或注液机构,从而能够随注液机构的移动而同步移动。测距仪700用于感测注液机构中的注液针200与待注液的电池之间的距离,以便在设定的距离下进行注液操作,有效避免电解液外注。采用现有常用的测距仪700即可实现该距离的感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距仪700连接于固定平台600,该固定平台600设置有固定槽,测距仪700固定于该固定槽内,可保证测距仪700测量时相对稳定且便于维修和更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液装置还包括激光测量仪,该激光测量仪可以设置于注液针200上,用于对检测注液针200与电池上的注液孔位置是否对齐,避免电解液外注。
可以理解的是,注液装置还可以配置有移动机构和控制器,移动机构连接于固定平台600。移动机构可采用常规的单轴或多轴平台,用于驱使固定平台600移动,从而实现注液机构的移动。控制器采用工业机械化生产常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接收相应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判断,以及根据判断结构指示相关机构的动作。控制器与移动机构、测距仪700和激光测量仪通讯连接,因此,在对电池注液时,注液针200与电池壳体接触前,先通过移动机构驱使固定平台600移动至注液针200位于电池壳体上方的设定距离,测距仪700感测该距离并形成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进行距离判定,判定距离合格,则进行注液,否则不进行注液,避免发生电解液外注现象。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注液机构和注液装置,能够实现抽真空与加注电解液的同步进行,能有效解决抽真空时吸出电解液的问题,有益于电解液的灌注量和灌注时间的管控,从而提高注液效率和效果,降低注液工序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0),内部限定出相互隔离的注液腔(101)和真空腔(102),所述主体(100)的一端为注液端(103),所述注液端(103)设置有出液口(104)和抽气口(114),所述出液口(104)连通于所述注液腔(101),所述抽气口(114)连通于所述真空腔(102);
注液针(200),内部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注液通道(201)和第一真空通道(202),所述注液针(200)连接于所述注液端(103),所述第一注液通道(201)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液口(104),另一端贯通所述注液针(200)的外壁形成注液口(203),所述第一真空通道(202)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抽气口(114),另一端贯通所述注液针(200)的外壁形成真空口(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针(200)包括连接部(209)和尖端部(205),所述连接部(209)连接于所述注液端(103),所述尖端部(205)位于所述连接部(209)背离所述注液腔(101)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一注液通道(201)的一端贯通所述尖端部(205)形成所述注液口(203),另一端贯通所述连接部(209)形成第一通道口(206),所述第一通道口(206)连通于所述出液口(104);
所述第一真空通道(202)的一端贯通所述尖端部(205)形成所述真空口(204),另一端贯通所述连接部(209)形成第二通道口(207),所述第二通道口(207)连通于所述抽气口(1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9)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208),所述注液端(103)114插至于所述安装腔(208)内,所述第一注液通道(201)自所述注液口(203)贯通至所述安装腔(208)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口(206),所述第一真空通道(202)自所述真空口(204)贯通至所述安装腔(208)形成所述第二通道口(20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件(300),所述注液端(103)和所述连接部(209)的连接处形成接缝,所述第一密封件(300)环绕于所述接缝的周围并分别与所述注液端(103)和所述连接部(209)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300)设置有内孔(301),所述内孔(301)沿轴向包括第一孔壁(302)和第二孔壁(303),所述第一孔壁(30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壁(303)的内径,所述注液端(103)和所述连接部(209)穿设于所述内孔(301)中,所述尖端部(205)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300)的外部,所述注液端(103)的外周壁贴靠于所述第一孔壁(302),所述连接部(209)的外周壁贴靠于所述第二孔壁(30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二密封件(400),所述第二密封件(400)压设于所述注液端(103)和所述连接部(209)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口(206)和所述出液口(104)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密封件(400)用于对所述第一通道口(206)和所述出液口(10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机构还包括第三密封件(500),所述第三密封件(500)压设于所述注液端(103)和所述连接部(209)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口(207)和所述抽气口(114)的连接处,所述第三密封件(500)用于对所述第二通道口(207)和所述抽气口(114)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端(10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注液通道(112)和第二真空通道(113),所述第二注液通道(112)和所述第二真空通道(113)相互隔离,所述第二注液通道(112)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注液腔(101),另一端贯通所述注液端(103)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出液口(104),所述第二真空通道(113)的一端贯通所述注液端(103)的外表面形成所述抽气口(114),另一端贯通所述注液端(103)的外表面形成连接口(115),所述连接口(115)连通于所述真空腔(10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0)包括:
注液杯(105),包括杯体部(106)和所述注液端(103),所述杯体部(106)的侧壁合围限定出所述注液腔(101),所述注液端(103)连接于所述杯体部(106)的一端并向远离所述杯体部(106)的方向凸起;
真空杯(107),包括第一杯壁(108)和第二杯壁(109),所述第一杯壁(108)合围限定出容纳腔(110),所述容纳腔(110)的一端具有开口(111),所述第二杯壁(109)环绕于所述第一杯壁(108)的周围,并与所述第一杯壁(108)合围限定出所述真空腔(102);
其中,所述真空杯(107)套设于所述注液杯(105)的外部,所述注液杯(105)容置于所述容纳腔(110)中,且所述注液端(103)自所述开口(111)伸出至所述第二杯壁(109)的外部。
10.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液机构;
固定平台(600),所述注液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平台(600);
测距仪(700),连接于所述固定平台(600)或所述注液机构,用于感测所述注液机构中的所述注液针(200)与待注液的电池之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23787.2U CN218602712U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23787.2U CN218602712U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02712U true CN218602712U (zh) | 2023-03-10 |
Family
ID=85401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23787.2U Active CN218602712U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027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31977A (zh) * | 2024-03-27 | 2024-06-21 | 中固时代(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的注液结构及注液方法 |
-
2022
- 2022-09-22 CN CN202222523787.2U patent/CN21860271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31977A (zh) * | 2024-03-27 | 2024-06-21 | 中固时代(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的注液结构及注液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602712U (zh) | 注液机构及注液装置 | |
CN108011072B (zh) | 一种注液装置 | |
CN110091269A (zh) | 电池氦检夹持机构 | |
CN215524966U (zh) | 一种穿刺器的简易气密性测试装置 | |
CN218414984U (zh) | 用于电池注液孔的密封钉、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10922999U (zh) | 一种笼盒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218975750U (zh) | 电池注液装置及系统 | |
CN216856767U (zh) | 一种生化试纸采样管 | |
CN214655772U (zh) | 一种试色机加药装置 | |
US5604979A (en) | Molding apparatus for molding and insert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olding same | |
CN213026412U (zh) | 注液杯、注液机构及注液设备 | |
CN209743105U (zh) | 压强式微量注射装置 | |
CN221486768U (zh) | 一种注液装置 | |
CN217765378U (zh) | 一种新型锂电池外壳密封性检测设备 | |
CN213239335U (zh) | 电池系统气密性检测工装及检测系统 | |
CN213278331U (zh) | 一种软包注液机的注液组件 | |
CN212832820U (zh) | 一种带有自封盖的加油枪 | |
CN217236653U (zh) | 隔离器膜片位置测量装置 | |
CN218513657U (zh) | 一种真空注液机构及注液设备 | |
CN219694453U (zh) | 密封性检测装置 | |
CN217466323U (zh) | 一种河道水域检测连续采样甁组 | |
CN218867358U (zh) | 用于电芯注液的下塑胶结构、电芯盖板及电芯 | |
CN210719140U (zh) | 一种便携式接线方式的静力水准仪 | |
CN219721313U (zh) | 内卡闭孔式接头及输液袋 | |
CN213589362U (zh) | 一种零残留正压无针加药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