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1102U - 一种粉尘测定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粉尘测定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1102U
CN218601102U CN202221994180.6U CN202221994180U CN218601102U CN 218601102 U CN218601102 U CN 218601102U CN 202221994180 U CN202221994180 U CN 202221994180U CN 218601102 U CN218601102 U CN 218601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od
sliding
air
detection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41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飞
薛梦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Anche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Anche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Anche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Anche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41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01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1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1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粉尘测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粉尘测定仪,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表面的支撑杆以及固定在支撑杆上表面的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底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延伸至检测箱外,所述转动杆的上表面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连通槽,所述检测箱的上表面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下端延伸至检测箱内,所述检测箱的底面设置有出风管,多个所述连通槽内均设置有用于检测空气粉尘含量的滤板,所述检测箱上设置有用于使转盘、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保持稳定的稳定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工作人员检测空气粉尘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粉尘测定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测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粉尘测定仪。
背景技术
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过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破坏人体正常防御系统、可引起肺部疾病、致癌、粉尘中毒等,为此国家粉尘浓度值进行了相关规定,一般工作场所粉尘浓度不得超过10毫克/立方米,因此需要对空气中的粉尘含量进行测定,目前常采用滤膜重量法,但常见的测量装置在测量时为得到平均值,多次测量时都需要拆卸更换滤膜,步骤繁杂。
在公开号为CN20828322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粉尘快速测定仪,包括底座,底座上通过支腿连接安装箱,安装箱顶部套接进风管,进风管下方设有转盘,底板顶部安装电机,电机转轴连接转盘,转盘上开有多个阶梯孔,阶梯孔内活动安装滤膜夹,滤膜夹内安装滤膜,阶梯孔下方设有套筒,套筒底部连接气缸,套筒内滑动套接吸风管,吸风管抽气泵,吸风管外壁安装流量计。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通过向多个阶梯孔内注入空气的方式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测量,当工作人员向其中一个阶梯孔内注入空气后,工作人员需转动转盘,并手动控制另一个阶梯孔内与进风管正对,操作较为复杂,不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尘测定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粉尘测定仪,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表面的支撑杆以及固定在支撑杆上表面的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底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延伸至检测箱外,所述转动杆的上表面固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连通槽,所述检测箱的上表面设置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下端延伸至检测箱内,所述检测箱的底面设置有出风管,多个所述连通槽内均设置有用于检测空气粉尘含量的滤板,所述检测箱上设置有用于使转盘、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保持稳定的稳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对空气的粉尘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需对空气进行多次检测,此时,工作人员需向进风管内注入空气,从而使空气中的粉尘被滤板阻挡,随后,工作人员需通过另一个滤板对空气进行检测。此时,工作人员需关闭稳定组件,从而使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与转盘相互分离,随后,工作人员需转动转动杆,从而使转盘跟随转动杆转动,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重新启动稳定组件,当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与下一个连通槽正对时,进风管以及出风管在稳定组件的作用下自动与滤板相互固定,无需工作人员判断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与连通槽的位置关系,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底壁上开设有第一安置槽,所述第一安置槽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安置槽,所述稳定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检测箱上表面的螺纹杆、转动设置在螺纹杆底面的稳定杆,所述稳定杆靠近进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槽正对的第三连接槽,所述稳定杆靠近进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安置槽正对的第三安置槽;
所述稳定组件还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槽内的第一滑杆、共同滑动设置在第二连接槽与第三连接槽内的第二滑杆、滑动设置在第一安置槽内的第一滑动杆、共同滑动设置在第一安置槽与第二安置槽内的第二滑动杆、与第一滑杆底面相互固定的第一环形板以及固定在第一滑动杆上表面的第二环形板;
所述第二滑杆的上表面与其远离第一滑杆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一滑杆的上表面与其靠近第二滑杆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上表面与其远离第一滑杆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三倾斜面,所述第一滑动杆的底面与其靠近第二滑动杆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四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滤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环形板相互匹配的第一容纳槽,所述滤板的底面开设有与第二环形板相互匹配的第二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杆时,转盘跟随转动杆转动,此时,工作人员需使螺纹杆向下移动,从而使稳定杆跟随螺纹杆向下运动,进而使第二滑杆以及第二滑动杆在稳定杆的作用下向靠近转盘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滑杆以及第一滑动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进而使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当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与下一个连通槽正对时,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分别移动至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内,从而对转盘进行限位,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箱的内顶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底面与第二滑杆的上表面相互固定,所述检测箱的内底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上表面与第二滑动杆的底面相互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第二滑杆与第二滑动杆在稳定杆的作用下发生晃动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滑槽的内顶壁上,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底面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滑槽的内底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转动转盘时,工作人员只需使螺纹杆向上运动,即可使第一环形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上移,并使第二环形板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滑动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箱的内壁上滑动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临近的稳定杆外壁相互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稳定杆向下移动时晃动的概率,从而减小了稳定杆与第二滑杆之间卡住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的横截面成L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空气倒灌的概率,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与出风管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采用橡胶制成的橡胶片增大了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与转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上限,进而减小了空气通过进风管与出风管之间的缝隙排出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需对空气的粉尘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需对空气进行多次检测,此时,工作人员需向进风管内注入空气,从而使空气中的粉尘被滤板阻挡,随后,工作人员需通过另一个滤板对空气进行检测。此时,工作人员需关闭稳定组件,从而使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与转盘相互分离,随后,工作人员需转动转动杆,从而使转盘跟随转动杆转动,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重新启动稳定组件,当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与下一个连通槽正对时,进风管以及出风管在稳定组件的作用下自动与滤板相互固定,无需工作人员判断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与连通槽的位置关系,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2、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杆时,转盘跟随转动杆转动,此时,工作人员需使螺纹杆向下移动,从而使稳定杆跟随螺纹杆向下运动,进而使第二滑杆以及第二滑动杆在稳定杆的作用下向靠近转盘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滑杆以及第一滑动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进而使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当进风管以及出风管与下一个连通槽正对时,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分别移动至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内,从而对转盘进行限位,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3、本申请中,当工作人员需转动转盘时,工作人员只需使螺纹杆向上运动,即可使第一环形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上移,并使第二环形板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滑动第一环形板与第二环形板,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橡胶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第三倾斜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凸显稳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杆;21、检测箱;3、转动杆;31、转盘;32、连通槽;4、进风管;41、出风管;42、滤板;43、第一滑槽;44、第二滑槽;45、第一连接槽;46、第二连接槽;47、第一安置槽;48、第二安置槽;5、稳定组件;51、螺纹杆;52、稳定杆;53、第一滑杆;54、第二滑杆;55、第一滑动杆;56、第二滑动杆;57、第一环形板;58、第二环形板;6、第三连接槽;61、第三安置槽;62、第一倾斜面;63、第二倾斜面;64、第三倾斜面;65、第四倾斜面;7、第一限位杆;71、第二限位杆;8、第一弹簧;81、第二弹簧;82、固定杆;9、第一容纳槽;91、第二容纳槽;92、橡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粉尘测定仪,包括底座1、支撑杆2、检测箱21、转动杆3、转盘31、进风管4、出风管41、滤板42、稳定组件5、第一限位杆7、第二限位杆71、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81以及固定杆82。底座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用于放置测定仪。支撑杆2为长方形杆状结构,支撑杆2固定在底座1的上表面。检测箱2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结构,检测箱21固定在支撑杆2的上表面。转动杆3为圆杆状结构,转动杆3转动设置在检测箱21的内底壁上,且转动杆3的下端延伸至检测箱21外。转盘31为圆板状结构,转盘31固定在转动杆3的上表面,且转盘31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连通槽32。进风管4为横截面呈L形的圆管状结构,进风管4设置在检测箱21的上表面,且进风管4的下端延伸至检测箱21内。出风管41为圆管装结构,出风管41设置在检测箱21的底面。滤板42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多个连通槽32内,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进风管4与出风管41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43与第二滑槽44,第一滑槽4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5,第一连接槽45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槽46,第一滑槽43的内底壁上开设有第一安置槽47,且第一安置槽47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安置槽48。
稳定组件5设置在检测箱21上,用于使转盘31、进风管4以及出风管41保持稳定,稳定组件5包括螺纹杆51、稳定杆52、第一滑杆53、第二滑杆54、第一滑动杆55、第二滑动杆56、第一环形板57以及第二环形板58。螺纹杆51螺纹连接在检测箱21的上表面,螺纹杆51的下端延伸至检测箱21内并螺纹连接。稳定杆52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稳定杆52转动设置在螺纹杆51的底面,稳定杆52靠近进风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槽46正对的第三连接槽6,且稳定杆52靠近进风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安置槽48正对的第三安置槽61。第一滑杆53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一滑杆53滑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槽45内,且第一滑杆53的上表面与其靠近第二滑杆54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63。
第二滑杆54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二滑杆54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二连接槽46与第三连接槽6内,且第二滑杆54的上表面与其远离第一滑杆53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62。第一滑动杆55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一滑动杆55滑动设置在第一安置槽47内,且第一滑动杆55的底面与其靠近第二滑动杆56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四倾斜面65。第二滑动杆56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二滑动杆56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安置槽47与第二安置槽48内,且第二滑动杆56的上表面与其远离第一滑杆53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三倾斜面64。第一环形板57为横截面呈方环形的板状结构,第一环形板57与第一滑杆53的底面相互固定。第二环形板58为横截面呈方环形的板状结构,第二环形板58固定在第一滑动杆55的上表面。滤板4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环形板57相互匹配的第一容纳槽9,且滤板42的底面开设有与第二环形板58相互匹配的第二容纳槽91。
当工作人员转动转动杆3时,转盘31跟随转动杆3转动,此时,工作人员需使螺纹杆51向下移动,从而使稳定杆52跟随螺纹杆51向下运动,进而使第二滑杆54以及第二滑动杆56在稳定杆52的作用下向靠近转盘3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滑杆53以及第一滑动杆55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进而使第一环形板57与第二环形板58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当进风管4以及出风管41与下一个连通槽32正对时,第一环形板57与第二环形板58分别移动至第一容纳槽9与第二容纳槽91内,从而对转盘31进行限位,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第一限位杆7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一限位杆7滑动设置在检测箱21的内顶壁上,且第一限位杆7的底面与第二滑杆54的上表面相互固定。第二限位杆71为长方形杆状结构,第二限位杆71滑动设置在检测箱21的内底壁上,且第二限位杆71的上表面与第二滑动杆56的底面相互固定。这样的设置降低了第二滑杆54与第二滑动杆56在稳定杆52的作用下发生晃动的概率,进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第一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环形板57的上表面,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滑槽43的内顶壁上。第二弹簧8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环形板58的底面,第二弹簧8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滑槽44的内底壁。当工作人员需转动转盘31时,工作人员只需使螺纹杆51向上运动,即可使第一环形板57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上移,并使第二环形板58在第二弹簧81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滑动第一环形板57与第二环形板58,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固定杆82为长方形杆状结构,固定杆82滑动设置在检测箱21的内壁上,且固定杆82的另一端与临近的稳定杆52外壁相互固定。固定杆82降低了稳定杆52向下移动时晃动的概率,从而减小了稳定杆52与第二滑杆54之间卡住的概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为了减小空气通过进风管4与出风管41之间的缝隙排出的概率,进风管4与出风管41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橡胶片92。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采用橡胶制成的橡胶片92增大了进风管4以及出风管41与转盘31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上限,进而减小了空气通过进风管4与出风管41之间的缝隙排出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一种粉尘测定仪的使用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对空气的粉尘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需对空气进行多次检测,此时,工作人员需向进风管4内注入空气,从而使空气中的粉尘被滤板42阻挡,随后,工作人员需通过另一个滤板42对空气进行检测。此时,工作人员需关闭稳定组件5,从而使进风管4以及出风管41与转盘31相互分离,随后,工作人员需转动转动杆3,从而使转盘31跟随转动杆3转动,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重新启动稳定组件5,当进风管4以及出风管41与下一个连通槽32正对时,进风管4以及出风管41在稳定组件5的作用下自动与滤板42相互固定,无需工作人员判断进风管4以及出风管41与连通槽32的位置关系,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粉尘测定仪,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的支撑杆(2)以及固定在支撑杆(2)上表面的检测箱(21),其特征是:所述检测箱(21)的内底壁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杆(3),所述转动杆(3)的下端延伸至检测箱(21)外,所述转动杆(3)的上表面固定有转盘(31),所述转盘(31)的上表面贯穿开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连通槽(32),所述检测箱(21)的上表面设置有进风管(4),所述进风管(4)的下端延伸至检测箱(21)内,所述检测箱(21)的底面设置有出风管(41),多个所述连通槽(32)内均设置有用于检测空气粉尘含量的滤板(42),所述检测箱(21)上设置有用于使转盘(31)、进风管(4)以及出风管(41)保持稳定的稳定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尘测定仪,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4)与出风管(41)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43)与第二滑槽(44),所述第一滑槽(43)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45),所述第一连接槽(45)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连接槽(46),所述第一滑槽(43)的内底壁上开设有第一安置槽(47),所述第一安置槽(47)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安置槽(48),所述稳定组件(5)包括螺纹连接在检测箱(21)上表面的螺纹杆(51)、转动设置在螺纹杆(51)底面的稳定杆(52),所述稳定杆(52)靠近进风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槽(46)正对的第三连接槽(6),所述稳定杆(52)靠近进风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安置槽(48)正对的第三安置槽(61);
所述稳定组件(5)还包括滑动设置在第一连接槽(45)内的第一滑杆(53)、共同滑动设置在第二连接槽(46)与第三连接槽(6)内的第二滑杆(54)、滑动设置在第一安置槽(47)内的第一滑动杆(55)、共同滑动设置在第一安置槽(47)与第二安置槽(48)内的第二滑动杆(56)、与第一滑杆(53)底面相互固定的第一环形板(57)以及固定在第一滑动杆(55)上表面的第二环形板(58);
所述第二滑杆(54)的上表面与其远离第一滑杆(53)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面(62),所述第一滑杆(53)的上表面与其靠近第二滑杆(54)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面(63),所述第二滑动杆(56)的上表面与其远离第一滑杆(53)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三倾斜面(64),所述第一滑动杆(55)的底面与其靠近第二滑动杆(56)的侧壁相交的棱边上开设有第四倾斜面(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粉尘测定仪,其特征是:所述滤板(4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第一环形板(57)相互匹配的第一容纳槽(9),所述滤板(42)的底面开设有与第二环形板(58)相互匹配的第二容纳槽(9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粉尘测定仪,其特征是:所述检测箱(21)的内顶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一限位杆(7),所述第一限位杆(7)的底面与第二滑杆(54)的上表面相互固定,所述检测箱(21)的内底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二限位杆(71),所述第二限位杆(71)的上表面与第二滑动杆(56)的底面相互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粉尘测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环形板(57)的上表面固定有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滑槽(43)的内顶壁上,所述第二环形板(58)的底面固定有第二弹簧(81),所述第二弹簧(8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滑槽(44)的内底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粉尘测定仪,其特征是:所述检测箱(21)的内壁上滑动设置有固定杆(82),所述固定杆(82)的另一端与临近的稳定杆(52)外壁相互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尘测定仪,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4)的横截面成L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粉尘测定仪,其特征是:所述进风管(4)与出风管(41)相互靠近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橡胶片(92)。
CN202221994180.6U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粉尘测定仪 Active CN218601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180.6U CN218601102U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粉尘测定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4180.6U CN218601102U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粉尘测定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1102U true CN218601102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7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4180.6U Active CN218601102U (zh) 2022-08-01 2022-08-01 一种粉尘测定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1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01102U (zh) 一种粉尘测定仪
CN111537295B (zh) 基于环保检测用悬挂安装式的室外气体取样回收装置
CN113776884B (zh) 一种地质勘探用取样器
CN110220439A (zh) 一种高速铁路基座检查用裂缝测量装置
CN211317892U (zh) 一种环境监测烟气采样仪
CN211179707U (zh) 一种环境空气检测用采集和检测一体装置
CN210090122U (zh) 一种机动车排放尾气测试仪
CN114754825A (zh) 一种过滤器风量泄露仪器及其检测方法
CN205067274U (zh) 自密实混凝土自填充效果检测装置
CN114608902A (zh) 具备自动换膜装置的煤矿工作面用粉尘采集分析设备
CN215339745U (zh) 一种智能甲醛测试仪
CN204910930U (zh) 制作滤毒罐口颈排灰标准级差比色板的过滤器
CN111811444B (zh) 一种镜片剪切机成品检测机构
CN112394058A (zh) 一种方便对比分析的建筑施工用甲醛含量检测装置
CN208206516U (zh) 一种户外大气质量固体污染物检测采样器
CN201653616U (zh) 吸收瓶阻力测定仪
CN207366283U (zh) 一种工地扬尘采集及检测装置
CN209327157U (zh) 一种砂浆检测用砂浆稠度仪
CN218956556U (zh) 一种水质检测装置
CN109254144A (zh) 一种胡萝卜病原检测的酶联免疫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7033241U (zh) 一种便携式的气体检测采样枪
CN214502447U (zh) 一种工程验收监测用水平仪
CN214345132U (zh) 一种烟气设备用滤网清洁装置
CN219890746U (zh) 一种检验用管式取样器
CN208766152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硬质泡沫吸水率测定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