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9904U - 新风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新风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9904U
CN218599904U CN202223020893.5U CN202223020893U CN218599904U CN 218599904 U CN218599904 U CN 218599904U CN 202223020893 U CN202223020893 U CN 202223020893U CN 218599904 U CN218599904 U CN 218599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inlet
air inlet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089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唐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089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9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9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9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风空调器,包括:机体,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中的送风机构和换热器,所述壳体上设有空调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空调进风口处;新风模块,设于所述壳体中,用于净化空气;导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中,用于将所述新风模块净化后的风流导向所述空调进风口,以经所述空调进风口流出和/或经所述送风机构吸入。本实用新型中的新风空调器中,新风模块净化后的空气能够被送风机构进行吸入以进行换热器的换热,提升了净化后的空气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新风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即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是指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的环境温度等参数进行快速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现有空调器中集成了新风系统,不仅能够进行室内环境温度的调节,还能够通过新风系统进行空气净化,但是现在集成新风系统的空调中,新风系统对空气净化后直接排放到了室内,未达到对净化空气的充分利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器,包括:机体,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中的送风机构和换热器,所述壳体上设有空调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空调进风口处;新风模块,设于所述壳体中,用于净化空气;导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中,用于将所述新风模块净化后的风流导向所述空调进风口,以经所述空调进风口流出和/或经所述送风机构吸入。
这样,通过在壳体中设置导风结构,当新风模块净化后的空气流出时,气流打在导风结构上,导风结构转变气流的流向以将气流导向侧部的空调进风口进行流出,由于送风机构的吸风口位于空调的侧面,从而从侧部的空调进风口的流出的气流能够被送风机构进行吸入以进行换热器的后续的换热使用,从而提升了净化后的空气的利用率,能够从空调出风口流出经换热后的洁净的气流,更有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朝向上设置,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倾斜导风板,所述倾斜导风板位于所述新风出口上方,且从前往后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竖直挡风板和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新风模块,且所述水平安装板上设有连通所述新风出口的通孔,所述竖直挡风板设于所述水平安装板一端,所述倾斜导风板连接于所述竖直挡风板和所述水平安装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连通,所述空调出风口包括上风口和下风口,所述上壳体设有所述上风口,所述送风机构、所述换热器、所述新风模块以及所述导风结构设于所述下壳体中,所述下壳体设有所述空调进风口所述下风口,所述送风机构用于向所述上风口和/或所述下风口送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空调器还包括加湿结构,所述加湿结构设于所述上壳体中,用于对所述上风口流出的风流进行加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机构包括上风机和下风机,所述下风口包括中风口和底风口,所述上风机用于向所述上风口、所述中风口和所述底风口输送风流,所述下风机用于向所述中风口和/或所述底风口输送风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换热量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换热量,所述第一换热部对应于所述上风机,所述第二换热部对应所述下风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空调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一侧的所述空调进风口处对应设有一个所述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设有新风入口,且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后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新风模块设于所述下壳体的底端,并位于所述送风机构的下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空调器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新风空调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新风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下壳体、换热器、新风模块以及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新风模块以及导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的加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加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0-新风空调器,10-机体,11-壳体,111-上壳体,112-下壳体,12-送风机构,121-上风机,122-下风机,13-换热器,131-第一换热部,132-第二换热部,14-空调进风口,15-空调出风口,151-上风口,152-下风口,1521-中风口,1522-底风口,16-新风入口,20-新风模块,21-过滤网,22-新风风机,30-导风结构,31-倾斜导风板,32-竖直挡风板,33-水平安装板,331-通孔,40-加湿结构,41-驱动机构,411-驱动电机,412-丝杆,413-螺纹套,42-湿膜,43-盛水盒,44-第一支架,45-第二支架,46-离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器100,包括机体10、新风模块20以及导风结构30。
其中,机体10包括壳体11以及设于壳体11中的送风机构12和换热器13,壳体11上设有空调进风口14、空调出风口15以及新风入口16,空调进风口14设于壳体11的侧面,送风机构12的吸风口朝向壳体11的侧面,换热器13位于空调进风口14处;新风模块20设于壳体11中,用于净化空气;导风结构30设于壳体11中,用于将新风模块20净化后的风流导向空调进风口14,以经空调进风口14流出和/或经送风机构12吸入。
上述空气器100,通过在壳体11中设置导风结构30,当新风模块20净化后的空气流出时,气流打在导风结构30上,导风结构30转变气流的流向以将气流导向侧部的空调进风口14进行流出,由于送风机构12的吸风口位于空调的侧面,从而从侧部的空调进风口14的流出的气流能够被送风机构12进行吸入以进行换热器13的后续的换热使用,从而提升了净化后的空气的利用率,能够从空调出风口15流出经换热后的洁净的气流,更有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新风空调器100具有更多的使用方式,壳体11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相连通,空调出风口15包括上风口151和下风口152,上壳体111设有上风口151,送风机构12、换热器13、新风模块20以及导风结构30设于下壳体112中,下壳体112设有空调出风口15、下风口152以及新风入口16,送风机构12输送的风流能够从上风口151和/或下风口152送出,在新风空调器100进行控温时,送风机构12输送的风流能够选择性的从上风口151和/或下风口152进行送出,从而新风空调器100能够具有不同的出风方式选择,例如,在制冷模式下,控制风流从上风口151进行流出时,由于冷气流的密度较大,具有下沉的形状,因此从上风口151流出时,能够进行下沉以对环境进行控温,以及由于上风口151的位置较高,风流能够流向更远的距离,向更远的距离进行控温;例如,在制热模式下,控制风流从下风口152进行流出时,由于热气流的密度较小,具有上扬的特性,因此从下风口152进行流出时,能够上扬对环境进行控温,以及热风流从下风口152进行流出,能够流向更远的距离,实现更远位置的控温;或者在一种使用模式中,通过上风口151和下风口152同时进行出风,从而增加风流的覆盖范围。
此外,为了进一步实现对不同出风方式进行控制,送风机构12包括上风机121和下风机122,下风口152包括中风口1521和底风口1522,上风机121能够用于向上风口151、中风口1521和底风口1522输送风流,下风机122用于向中风口1521和/或底风口1522输送风流,从而通过将送风机构12设置为包括上风机121和下风机122的方式,能够单独控制上风机121和下风机122的打开与关闭,能够使用一个风机,或者同时使用两个风机,能够控制整个空调的出风量大小。例如,只开启上风机121时,上风机121单独向上风口151进行输送风流;只开启下风机122时,下风机122单独向底风口1522进行输送风流,或者下风机122同时向中风口1521和底风口1522输送风流;或者同时开启上风机121和下风机122,同时向中风口1521和底风口1522进行输送风流,从而使得空调的出风具有不同的方式,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上风口151为环形出风口,中风口1521和底风口1522出均设有面板,中风口1521的出风方式为气流打在面板上转向而实现环形出风;底风口1522中的面板进行向上移动进行让位后而实现出风。
其中,请参阅图5,为了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不同出风口能够输送不同温度的风流,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13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换热部131和第二换热部132,第一换热部131的换热量大于第二换热部132的换热量,第一换热部131对应于上风机121,第二换热部132对应下风机122,从而通过将换热器13设置为具有不同换热量的换热部的方式,能够使各个出风口进行差异化送风,例如在制冷模式下,能够通过上风机121向上风口151输送温度更低的风流,降低用户的直吹感,避免温度较低的冷风直吹用户;当在制热模式下时,可以关闭上出风口,将温度更高的热风流通过中风口1521和底风口1522进行送出。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指第一换热部131的换热量大于第二换热部132的换热量,可以为第一换热部131的换热流道多于第二换热部132的换热流道,或者可以为控制流向第一换热部131的冷媒流量大于第二换热部132的冷媒流量,在此并不限定。
此外,由于新风空调器100在使用的过程中,环境中的水蒸气会在换热器13的表面产生冷凝,环境的湿度会降低,为了提升新风空调器100使用的舒适性,新风空调器100还包括加湿结构40,加湿结构40设于上壳体111中,用于对上风口151流出的风流进行加湿,因此在新风空调器100中设置加湿结构40,能够对上风口151流出的风流进行加湿,从而环境的空气湿度能够得到增加,用户在使用新风空调器100的过程中能够感觉更舒适。
其中,请参阅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的加湿结构40为采用湿膜42进行加湿的方式,由于湿膜42为蒸发式加湿,水颗粒粒度跟小,能够随着风流流向更远的距离。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加湿结构40包括驱动机构41、湿膜42以及盛水盒43,驱动机构41用于驱动湿膜42旋转,以粘取盛水盒43中的水体或者脱离盛水盒43,从而在加湿时,通过驱动机构41驱动湿膜42旋转,进入至盛水盒43中,粘取盛水盒43中的水体,再驱动湿膜42旋转脱离盛水盒43,在气流流经湿膜42时,带出水颗粒,从而达到对气流加湿的效果。当湿膜42中的水体使用完后,再旋转湿膜42粘取盛水盒43中的水体,如此往复,从而实现对上出风口中的气流进行加湿的效果。
其中,对盛水盒43进行加湿的方式可以连通外部水源,或者在上壳体111或者上壳体111中设置供水结构,以对盛水盒43进行加水。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的湿膜42和盛水盒43均连接于驱动机构41,从而驱动机构41不仅设置为驱动湿膜42旋转,还能够设置为驱动湿膜42和盛水盒43进行共同移动,以通过一个驱动机构41的方式,实现多种用途;同时,将湿膜42和盛水盒43共同连接于一个驱动机构41的方式,使得加湿结构40的整体结构更简洁。
具体地,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41包括驱动电机411、丝杆412和螺纹套413,加湿结构40还包括第一支架44、第二支架45以及离合器46,第一支架44用于安装湿膜42,第二支架45用于安装盛水盒43,驱动电机411连接于丝杆412,螺纹套413套设于丝杆412外,离合器46套设于螺纹套413外,且离合器46的转子连接于第一支架44,离合器46的定子连接于第二支架45,在驱动电机411的驱动下,驱动湿膜42发生旋转,湿膜42旋转以粘取盛水盒43中的水体或者脱离盛水盒43中的水体,如此,通过在螺杆外设置有离合器46,离合器46的转子相对定子转动,转子转动时带动第一支架44以及湿膜42进行转动,离合器46的定子连接于第二支架45,从而保持第二支架45上的盛水盒43保持固定位置,因此当湿膜42需要粘取水体时,第一驱动电机411运转,带动螺纹套413、第一支架44以及湿膜42转动,此时第二支架45和盛水盒43保持静止状态,以使湿膜42粘取水体和脱离盛水盒43。
请参阅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升空调的进风量和换热量,下壳体112的两侧均设有空调进风口14和换热器13,一侧的空调进风口14处对应设有一个换热器13,从而通过将进风口和换热器13由新风空调器100的后侧调整为左右两侧的方式,能够缩短空调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同时在新风空调器10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进风口和换热器13,能够提升空调的进风量和换热量,从而能够输出更大的换热的风流。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壳体11中还设有新风入口16,以通过新风入口16流入风流以经新风模块20进行净化,具体地,为了充分利用空调的不同的方位结构,新风入口16设于下壳体112的后侧,即在下壳体112的左右两侧设有空调进风口14,下壳体112的后侧设有新风入口16,下壳体112的前侧设有出风口,从而实现充分利用下壳体112的不同方位的结构,保证整体性,新风入口16不占用侧部的空调进风口14的面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新风模块20设于下壳体112的底端,即新风模块20也设于下壳体112的底端,并位于送风机构12的下方,即将加湿结构40和新风模块20进行相对设置的方式,新风模块20和加湿结构40能够单独使用,互不影响;同时将新风模块20设于下壳体112的底端的方式,并位于送风机构12的下方的方式,充分利用下壳体112的安装空间,使得空调的内部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零部件之间的安装能够更紧凑。
其中,新风模块20包括过滤网21和新风风机22,新风风机22的出风口朝向上设置,请参阅图3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结构30包括倾斜导风板31,倾斜导风板31位于新风出口上方,且从前往后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从而从新风出口流出的风流打到倾斜导风板31中之后,流动方向转变,再向两侧的空调进风口14进行吹出,或者当空调在使用当中时,通过倾斜导风板31导出的风流将被上风机121和下风机122进行吸入,并经换热器13进行换热后从位于前方的出风口进行流出。
此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倾斜安装板的安装和导风,导风结构30还包括竖直挡风板32和水平安装板33,水平安装板33连接于新风模块20,水平安装板33上设有连通新风出口的通孔331,竖直挡风板32设于水平安装板33一端,倾斜导风板31连接于竖直挡风板32和水平安装板33之间,三者形成一个截面为三角形的导风形状,围设形成通风空间,从而通过水平安装板33实现倾斜导风板31的安装,同时当风流从通孔331中流出打在倾斜导风板31上往回流动时,再打在竖直挡风板32上,最后从侧部两个空调进风口14进行流出。
上述新风空调器100,通过竖直挡风板32、水平安装板33以及倾斜导风板31围设形成通风空间,当新风模块20输送的风流打在倾斜导风板31上时,流动方向改变而从两侧的空调进风口14进行流出,或者被送风机构12进行吸入;通过将壳体11设置为包括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的方式,能够分别在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上设置出风口,从而用户能够根据需要打开或者关闭不同的出风口,实现不能的出风方式调节。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中的送风机构和换热器,所述壳体上设有空调进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所述空调进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空调进风口处;
新风模块,设于所述壳体中,用于净化空气;
导风结构,设于所述壳体中,用于将所述新风模块净化后的风流导向所述空调进风口,以经所述空调进风口流出和/或经所述送风机构吸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具有新风出口,所述新风出口朝向上设置,所述导风结构包括倾斜导风板,所述倾斜导风板位于所述新风出口上方,且从前往后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竖直挡风板和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新风模块,且所述水平安装板上设有连通所述新风出口的通孔,所述竖直挡风板设于所述水平安装板一端,所述倾斜导风板连接于所述竖直挡风板和所述水平安装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连通,所述空调出风口包括上风口和下风口,所述上壳体设有所述上风口,所述送风机构、所述换热器、所述新风模块以及所述导风结构设于所述下壳体中,所述下壳体设有所述空调进风口所述下风口,所述送风机构用于向所述上风口和/或所述下风口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器还包括加湿结构,所述加湿结构设于所述上壳体中,用于对所述上风口流出的风流进行加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上风机和下风机,所述下风口包括中风口和底风口,所述上风机用于向所述上风口、所述中风口和所述底风口输送风流,所述下风机用于向所述中风口和/或所述底风口输送风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换热量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换热量,所述第一换热部对应于所述上风机,所述第二换热部对应所述下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空调进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一侧的所述空调进风口处对应设有一个所述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设有新风入口,且所述新风入口位于所述下壳体的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设于所述下壳体的底端,并位于所述送风机构的下方。
CN202223020893.5U 2022-11-14 2022-11-14 新风空调器 Active CN218599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0893.5U CN218599904U (zh) 2022-11-14 2022-11-14 新风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0893.5U CN218599904U (zh) 2022-11-14 2022-11-14 新风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9904U true CN218599904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407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0893.5U Active CN218599904U (zh) 2022-11-14 2022-11-14 新风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9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2700B (zh) 空调器及其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CN21024176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1129806Y (zh) 一种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互换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1129804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1669375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WO2021212861A1 (zh) 双贯流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110542152A (zh)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477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246548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599904U (zh) 新风空调器
CN201110602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1240886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146692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40886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822733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87615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65919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057748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桌面空调
CN21197701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453650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005934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