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96189U -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96189U
CN218596189U CN202222162406.2U CN202222162406U CN218596189U CN 218596189 U CN218596189 U CN 218596189U CN 202222162406 U CN202222162406 U CN 202222162406U CN 218596189 U CN218596189 U CN 218596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plate
electro
water
ad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624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聿森
曾伟
胡安宝
马少华
刘阳
张洋
赵静
张斐
王涛
李璇
任伟
闫娇
王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ADEMY OF AEROSPACE PROPULSION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Testing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ACADEMY OF AEROSPACE PROPULSION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Testing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ADEMY OF AEROSPACE PROPULSION TECHNOLOGY,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Testing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ACADEMY OF AEROSPACE PROPULS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21624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96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96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96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包括压紧部和净水部,净水部包括电吸附组件和绝缘组件,电吸附组件包括叠放设置的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在叠放方向上交替设置,绝缘组件位于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避免二者相互接触,其中绝缘组件包括隔离单元和第一密封单元,隔离单元和第一密封单元均由绝缘材料制成,隔离单元能够将阳极板和阴极板隔开的同时供水流通过,第一密封单元环绕隔离单元的边缘设置,阻止水流从隔离单元的边缘溢出;压紧部沿垂直于阳极板和阴极板的方向将净水部压紧得到电吸附净水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不断扩张的工业生产活动和生活消费活动,产生大量有毒污水,诸如含细悬浮固体废水、重金属废水、有机及无极颗粒杂质废水。可见的,水污染逐渐成为环境领域的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
20世纪伊始,人们提出了各种相应的分离技术处理水中生物顽固性污染物,主要包括物理(即浮选、吸附、膜过滤)、化学(即中和、混凝、絮凝、沉淀)和物理化学(即吸附)技术。在这些过程中,电吸附具有许多优点,例如高去除效率(即高吸附容量)、快速吸附动力学以及控制选择性和吸附/解吸步骤的可能性。它特别适合在给定电流或电势下通过极性化高比表面积电极去除带电和/或极性污染物。一些常规方式难处理污染物—杀虫剂、染料和溶剂等污染物已证明可通过电吸附有效去除。
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1378336.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容去离子装置,本体顶部设有喷淋装置,侧边部设置为四面有机玻璃,侧边部的左侧下方设置进水口,右侧上方设置出水口,左侧的有机玻璃、密封垫圈、负极板之间使用双头螺栓进行固定,右侧的有机玻璃、密封垫圈、正极板使用双头螺栓进行固定,负极板和正极板形成Z形液体流道;但是上述方案中由于正负极板没有完全相对,存在实际有效面积小于电极板面积的情况,导致装置的体积大幅提高,同时提高了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号为CN201921389531.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用电化学处理装置,并公开了交替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并公开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正对设置,但是上述方案中,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设于固定的槽体中,并不能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大小。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包括压紧部和净水部,净水部包括电吸附组件和绝缘组件,电吸附组件内叠放设置阳极板和阴极板绝缘组件位于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将二者隔开,压紧部从净水部的两侧沿垂直阳极板和阴极板的方向将净水部压紧形成电吸附净水装置,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净水装置中阳极板和阴极板的数目,便于用户的实际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包括压紧部和净水部,其中净水部包括,
电吸附组件,包括叠放可拆卸设置的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交替设置;
绝缘组件,由绝缘材料制成,设于相邻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用于避免阳极板和阴极板相互接触;
压紧部从净水部的两侧,沿垂直于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的方向将净水部压紧。
通过压紧部的压紧得到电吸附净水装置,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通过松开压紧部向电吸附净水装置中增加或者减少电吸附组件,使得电吸附净水装置的工作能力和体积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绝缘组件包括,
隔离单元,设于相邻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用于在将阴极板和阳极板隔开的同时供水流通过;
第一密封单元,设于相邻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环绕所述隔离单元的边缘设置,用于阻止水流从所述隔离单元的边缘溢出。
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密封单元将阳极板、阴极板与隔离单元之间的缝隙密封,使得水流只能够按照固定方向进行流动,提高了吸附效果。
进一步的,隔离单元和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可拆卸连接。
上述方案中,隔离单元和第一密封单元可拆卸连接,即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需求对隔离单元和第一密封单元进行单独更换,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了维护成本。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单元与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接触的两侧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环形密封件;
压紧部压紧净水部时,环形密封件受压发生弹性形变将阳极板/阴极板与隔离单元之间的缝隙密封。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单元由不透水的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隔离单元由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隔离单元对水流的正常流动产生影响,隔离单元优选采用透水绝缘材料制成。
更优选的,隔离单元具有通孔,用于供水流穿过。
进一步的,阴极板表面附有活性炭纤维毡。
活性炭纤维毡主要的功能是在负电作用下对水流中的阳离子进行吸附,避免阳离子仅仅发生电离而未被捕捉而随水流流走,提高了电吸附效果;同时在附加正电时可以排斥吸附的阳离子实现再生,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绝缘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单元,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电吸附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单元隔开。
进一步的,第二密封单元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结构相同,设于压紧部和相邻的阳极板/阴极板之间,用于阻止水流从所述压紧部和阳极板/阴极板之间的缝隙溢出。
进一步的,压紧部包括,
第一压紧单元,位于电吸附组件的一侧,具有贯穿设置的进水口;
第二压紧单元,与所述第一压紧单元相对的位于电吸附组件的另一侧,具有贯穿设置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水平设置,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的若干通孔,第一压紧单元位于所述电吸附组件的底部,第二压紧单元位于所述电吸附组件的顶部;
所述进水口、通孔和出水口形成穿过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的穿流水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压紧部压紧净水部形成电吸附净水装置,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整电吸附净水装置中阳极板和阴极板的数量,使得电吸附净水装置的净水能力和体积能够随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2、第一密封单元上设置环形凹槽,凹槽内设置环形密封件,通过环形密封件的弹性形变实现密封,在便于用户进行拆卸的同时,降低了密封成本,并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3、阴极板的表面附有活性炭纤维毡,活性炭纤维毡能够在负电作用下对水流中的阳离子进行吸附,避免阳离子仅仅发生电离而未被捕捉而随水流流走,提高了电吸附效果;同时在附加正电时可以排斥吸附的阳离子实现再生,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吸附净水装置的正向剖面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电吸附净水装置的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吸附净水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1、压紧部;11、第一压紧单元;111、进水口;12、第二压紧单元;121、出水口;122、第二定位孔;2、电吸附组件;21、阳极板;22、阴极板;221、阴极板本体;222、活性炭纤维毡;23、定位耳片;3、绝缘组件;31、第一密封单元;311、环形密封件;32、隔离单元;33、第二密封单元;4、导向单元;5、紧固单元;6、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的是,下列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压紧部1和净水部,净水部包括电吸附组件2和绝缘组件3,电吸附组件2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阴极板22和阳极板21交替设置,绝缘组件3位于相邻的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之间避免二者接触,压紧部1从垂直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方向将净水部压紧,形成电吸附净水装置。
接下来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如图1所示,绝缘组件3包括将阴极板22和阳极板21隔开的隔离单元32,以及环绕隔离单元32设置,避免水流从隔离单元32的边缘溢出的第一密封单元31。
具体的,阳极板21的材料选自复合钛、钌铱镀层复合钛、复合铜、不锈钢、石墨中的一种,阴极板22的材料选自复合钛、钌铱镀层复合钛、复合铜、不锈钢、石墨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阳极板21为复合钛板,阴极板22为复合铜板,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厚度约6mm,整体为圆形板,大小相同且平行设置,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圆心的连线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垂直,相邻的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之间的间距约5mm;隔离单元32由刚性绝缘材料制成,整体为圆形板状结构,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同心的设于相邻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之间;阴极板22和阳极板21上具有供水流穿过的通孔。
其中,阳极板21、阴极板22和隔离单元32可拆卸设置,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调整阳极板21、阴极板22和隔离单元32的数目,实现了用户对电吸附净水装置的自定义设置,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使水流顺利通过,隔离单元32优选采用透水材料制成,还可以在隔离单元32上设置通孔,使得水流能够顺利穿过。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单元32为透水聚乙烯隔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已知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对隔离单元32的材质、形状等做出的常规改变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方案中,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大小相同平行设置,且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圆心的连线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垂直,此时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面积与二者的正对面积相等,不存在面积浪费,因此能够缩小相同吸附能力下电吸附净水装置的体积和生产成本。
阴极板22表面具有能够捕捉吸附阳离子的材料,避免电离出的阳离子无法被吸附固定而随水流冲走影响电吸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单元31由不透水的绝缘材料制成,环绕隔离单元32的边缘设置,能够避免水流从隔离单元32的边缘漏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隔离单元32整体为圆形板状结构,因此第一密封单元31整体呈圆环状与隔离单元32的边缘贴合,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第一密封单元31的密封效果,将隔离单元32的半径设置为小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半径,第一密封单元31的外径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直径相同,即压紧部1将净水部压紧时,第一密封单元31的外表面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边缘形配合成净水部的外壁。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单元31的密封效果,第一密封单元31优选采用不具有形变能力的刚性材料制成,在第一密封单元31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接触的两侧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与环形槽相匹配的环形密封件311,环形密封件311选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能够在压紧部1将净水部压紧时发生形变,通过弹性形变将第一密封单元31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密封。
进一步的,压紧部1将净水部压紧时,第一密封单元31和隔离单元32均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紧密贴合,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单元32由刚性绝缘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压紧部1和阳极板21或者阴极板22相接触影响净水效果,在压紧部1和阳极板21或者阴极板22之间还具有第二密封单元33,第二密封单元33的结构与第一密封单元31相同,即通过设于第二密封单元33两侧凹槽中的环形密封件311受到挤压时产生的弹性形变避免水流从压紧部1和阳极板21或阴极板22之间的缝隙中流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基础上对电吸附净水装置的形状、尺寸等作出的常规修改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完善,具体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阴极板22包括阴极板本体221和覆盖阴极板本体221表面的活性炭纤维毡222,纤维毡与隔离单元32的大小一致,由于隔离单元32的存在,单纯的阴极板本体221并不能顺利实现电吸附,因此通过在阴极板本体221上设置活性炭纤维毡222,能够对电吸附的离子进行抓取和转移,进而能够将离子和水充分分离。
进一步的,纤维毡的厚度与隔离单元32的厚度之和大于第一密封单元31的厚度,在挤压状态下通过纤维毡的形变能够使得阴极板22更好的与隔离单元32贴合,有利于缩小电吸附净水装置的整体体积。
活性炭纤维毡222主要的功能是在负电作用下对水流中的阳离子进行吸附,避免阳离子仅仅发生电离而未被捕捉而随水流流走,提高了电吸附效果;同时在附加正电时可以排斥吸附的阳离子实现再生,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如下改进。
具体的,如图2所示,隔离单元32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绝缘材料制成,由于隔离单元32具有弹性,在挤压状态下能够更好的与阴极板22贴合,进而能够更加充分的将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隔开,提高了隔离稳定性。
实施例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包括净水部和压紧部1,其中净水部由层叠可拆卸设置的若干净水模块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净水模块包括层叠设置的一个阳极板21和一个阴极板22,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之间设有绝缘组件3,通过绝缘组件3避免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相互接触;
绝缘组件3由绝缘材料制成,相邻两个所述净水模块之间至少具有一层所述绝缘组件3,由净水模块组成的净水部的整体结构如实施例一所述;
压紧部1包括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沿所述净水模块的层叠方向从净水部的两侧将净水部压紧,形成电吸附净水装置。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净水模块水平设置,即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位于水平位置,第一压紧单元11位于净水部的底部,具有竖直贯穿设置的进水口111,第二压紧单元12位于净水部的顶部,具有竖直贯穿设置的出水口121,进水口111、设置于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上的通孔,以及出水口121形成穿过阳极板21和阴极板22的穿流水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已知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基础上对净水模块的设置方向和压紧部1的位置进行的简单调整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的,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分别与导向单元4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单元4为贯穿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的导向柱,即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能够在导向柱上滑动。
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对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压紧方向的限定,沿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单元4,通过多个导向单元4实现对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的压紧方向的限制,避免了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之间发生偏移导致净水部损坏或者不能顺利将净水部压紧。
进一步的,压紧部1还包括用于持续向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提供压力的紧固单元5,在本实施例中,紧固单元5为螺母,导向柱的两端具有与螺母配合的螺纹,即紧固单元5与导向柱两端的螺纹配合实现对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持续提供压力;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已知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对紧固单元5做出的常规替换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例如紧固单元5可以是与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相连的驱动电机,也可以是弹簧、夹持装置等能够向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施加压力的常规装置。
进一步的,通常情况下位于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周向的多个紧固单元5并不能向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提供完全相同的压力,进而可能导致净水部因压力分布不均匀而导致渗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导向单元4上设置用于对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在导向单元4上的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标记,在通过紧固单元5向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提供压力时,通过观察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在各个导向单元4上位置就能够判断多个紧固单元5向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提供的压力大小是否一致,进而有效避免了净水部渗漏的发生。
具体的,定位标记可以是设置在导向单元4上的标尺,也可以是能够在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压紧过程中提供阻力感的装置,例如设置在导向单元4上的凸起结构或者弹性结构,能够在第一压紧单元11和第二压紧单元12在导向单元4上移动时略微提高导向单元4与压紧单元之间摩擦力,进而通过阻力感向用户发出提示。
实施例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如下改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正极板和负极板上具有向外延伸设置的极耳6,以及在正极板和负极板上与极耳6之间形成固定夹角的第一定位孔,当正极板和负极板上的极耳6沿层叠方向对齐时,位于正极板和负极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也对齐形成定位通路,此时将绝缘材质的定位销插入定位通路实现了对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定位,避免了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极耳6无法对齐导致接线困难的问题。
为了在对正极板和负极板进行定位的同时不影响其相对面积,第一定位孔位于从正极板和负极板的边缘向外延伸得到的定位耳片23上。
进一步的,由于正极板的极耳6和负极板的极耳6互不相连,因此在实际安装时,通常将正极板的极耳6和负极板的极耳6旋转至互不干扰的位置,优选的,正极板的极耳6和负极板的极耳6位置相对的位于净水部相对的两侧,此时正极板和负极板分别形成定位通路,两个定位通路也位置相对的位于净水部的两侧,更加便于用户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定位销的插入,在第一压紧单元11、第二压紧单元12上设有与定位通路位置相对的第二定位孔122,固定销能够通过第二定位孔122更加容易的插入到定位通路中,同时可以通过伸出第二定位孔122的部分实现对固定销的固定,有效避免了固定销的脱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部和净水部,其中净水部包括,
电吸附组件,包括叠放可拆卸设置的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交替设置;
绝缘组件,由绝缘材料制成,设于相邻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用于避免阳极板和阴极板相互接触;
压紧部从净水部的两侧,沿垂直于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的方向将净水部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包括,
隔离单元,设于相邻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用于在将阴极板和阳极板隔开的同时供水流通过;
第一密封单元,设于相邻的阳极板和阴极板之间,环绕所述隔离单元的边缘设置,用于阻止水流从所述隔离单元的边缘溢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和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与所述阳极板和阴极板接触的两侧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环形密封件;
压紧部压紧净水部时,环形密封件受压发生弹性形变将阳极板/阴极板与隔离单元之间的缝隙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由不透水的绝缘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表面附有活性炭纤维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单元,所述压紧部与所述电吸附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单元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单元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结构相同,设于压紧部和相邻的阳极板/阴极板之间,用于阻止水流从所述压紧部和阳极板/阴极板之间的缝隙溢出。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部包括,
第一压紧单元,位于电吸附组件的一侧,具有贯穿设置的进水口;
第二压紧单元,与所述第一压紧单元相对的位于电吸附组件的另一侧,具有贯穿设置的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吸附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水平设置,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设置的若干通孔,第一压紧单元位于所述电吸附组件的底部,第二压紧单元位于所述电吸附组件的顶部;
所述进水口、通孔和出水口形成穿过所述阳极板和所述阴极板的穿流水路。
CN202222162406.2U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Active CN218596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2406.2U CN218596189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62406.2U CN218596189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96189U true CN218596189U (zh) 2023-03-10

Family

ID=85397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62406.2U Active CN218596189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961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8546B2 (en)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cell with radial flow
CN102249380B (zh) 一种高效液流式膜电容脱盐装置
KR100934161B1 (ko) Cdi 전극 모듈
JP4286931B2 (ja) 通液型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の処理方法
KR20090093323A (ko) 탈이온화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060359B (zh) 一种电容脱盐模块
JP3302443B2 (ja) 平板形状の通液型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の処理方法
WO2017124798A1 (zh) 一种适用于污水脱盐回用的复合膜分离方法
KR101226488B1 (ko) 전기흡착식 수처리장치
KR100421525B1 (ko) 전기 탈이온 장치
CN218596189U (zh)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US10435315B2 (en) Modular manifold for an electrolyzed water processor
KR100915338B1 (ko) 전기 흡탈착식 정화장치용 구조체
CN219031847U (zh)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CN117623456A (zh)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CN217838457U (zh) 一种水处理单元及装置
CN117623454A (zh) 一种电吸附净水装置
KR100769051B1 (ko) 원통형 전기이온제거장치 모듈
KR100356235B1 (ko) 원통형 전기이온제거장치 모듈
KR200365102Y1 (ko) 이온수 유로 모듈전극판 구조
KR0145462B1 (ko) 전기이온 제거장치 모듈
KR101394112B1 (ko) 전기 흡착식 수처리 셀, 이를 이용한 전기 흡착식 수처리 장치 및 방법.
CN220364455U (zh) 一种用于吸附废液中贵金属的多级吸附器
CN2567203Y (zh) 一种浓水室隔板嵌入式膜对结构的一级多段型电去离子装置
KR200186205Y1 (ko) 카트리지형 전기탈염장치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