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5096U - 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5096U
CN218585096U CN202222316216.1U CN202222316216U CN218585096U CN 218585096 U CN218585096 U CN 218585096U CN 202222316216 U CN202222316216 U CN 202222316216U CN 218585096 U CN218585096 U CN 218585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ilm
refractive index
optical film
present disclo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162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慧军
徐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162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5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5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5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该光学膜包括膜主体,膜主体包括多个第一层叠结构,所述第一层叠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所述膜主体被配置为对入射的第一特性的光线进行反射,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所述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所述光学膜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为具有P偏振态的光线。本公开采用改进的光学膜作为抬头显示器的显示装置中的透反膜,可以提高自然光线的整体透过率,并且可以提高抬头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通过将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器)的像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成像窗(后装的成像板或者车辆的挡风玻窗等)上,用户无需低头就可以直接看到画面,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本公开可以使抬头显示器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膜,包括:
膜主体,包括多个第一层叠结构,所述第一层叠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所述膜主体被配置为对入射的第一特性的光线进行反射,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所述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所述光学膜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为具有P偏振态的光线。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 1.9-2.7,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3-1.9。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2-2.5,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40-1.49。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波长范围不同的第一光分量、第二光分量和第三光分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 410nm-490nm,和/或,所述第二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10nm- 570nm,和/或,所述第三光分量的波长取值范围为580nm-670n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 420nm-460nm,和/或,所述第二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20nm- 560nm,和/或,所述第三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90nm-630n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7%- 35%,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10%-35%。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膜主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层叠结构,所述第二层叠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红外隔离层和第一折射率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对入射的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30%。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隔离层包括含银层,所述红外隔离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20nm-25n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5nm-100nm,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0nm-120n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6nm-80nm,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6nm-115n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对未具有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和/或,所述光学膜对入射角度处于设定角度范围的第一特性的光线的反射率为30%-35%,所述设定角度范围为35度~75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至少三个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的谱带或谱线,所述至少三个谱带或谱线对应的波长不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对所述至少三个谱带或谱线中各所述谱带或谱线的反射率为10%~50%,或者,所述光学膜对所述至少三个谱带或谱线中各所述谱带或谱线的反射率为25%~35%。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堆叠设置的多个透明基板;
至少一个中间层,其中,在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至少一个;和
至少一个透反膜,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第一位置为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第二位置为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所述透反膜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至少一个所述透明基板为第一透明基板,所述至少一个透反膜包括第一膜和第二膜,所述第一膜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膜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厚度小于预定厚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厚度的取值范围小于或等于 1.5m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透反膜之间的透明基板或中间层中的至少之一为楔形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像源,所述像源输出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为P偏振的光线,且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的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高宽小于或等于60n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波长不同的第一光分量、第二光分量和第三光分量,
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410nm-490nm,和/或,所述第二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20nm-560nm,和/或,所述第三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90nm-630n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 420nm-460n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为两个透明基板,所述两个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多个第二位置为两个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和第二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第二位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和第二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反膜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两个第二位置中任意两个位置的两个透反膜,或者,所述透反膜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两个第二位置中任意三个位置的三个透反膜,或者,所述透反膜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两个第二位置的四个透反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挡风窗,包括:
堆叠设置的多个透明基板;
至少一个中间层,其中,在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至少一个;和
至少一个透反膜,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第一位置为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第二位置为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所述透反膜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抬头显示器,包括像源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挡风窗、或者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交通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抬头显示器。
本公开采用本公开光学膜作为抬头显示器的显示装置中的透反膜,可以提高自然光线的整体透过率,并且可以提高抬头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也可以降低像源的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挡风玻璃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光学膜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光学膜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显示装置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另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再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再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抬头显示器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相关技术挡风玻璃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有第一玻璃板301、第二玻璃板303以及夹设在第一玻璃板301与第二玻璃板303之间的中间层302,中间层302为PVB层,其作用主要用于实现第一玻璃板301与第二玻璃板303之间的胶合。相关技术的挡风玻璃应用于抬头显示器中,可以用于反射图像光线,使用户能够看到虚像,但是,这种抬头显示器存在的问题在于其成像效果不好,导致用户的观看体验降低。成像效果不好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之一:成像包含重影,导致的清晰度不足;成像亮度不足,或者,同等亮度下需要较高功率,造成能源浪费;在一些情况(如用户佩戴偏光墨镜) 时,用户无法看到成像;等。
此外,相关技术中的挡风玻璃还存在着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等问题。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
图2为本公开光学膜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光学膜可以包括膜主体1,其中:
膜主体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层叠结构10,本公开中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层叠结构1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层11和第二折射率层12。所述膜主体1被配置为对入射的第一特性的光线进行反射,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所述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所述光学膜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为具有P偏振态的光线。
这种光学膜利用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层11和第二折射率层12 配合,实现对第一特性的光线进行反射的效果。前述的第一特性的光线可以是具有P偏振态的光线,此外,该第一特性的光线还具有窄带的特性,该窄带可以理解为光线包括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所述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该光学膜可以应用到挡风窗(如车辆的挡风玻璃)中,以使具有该光学膜的挡风窗反射抬头显示器的图像光线,从而使用户能够看到虚像。
由于该光学膜对第一特性的、窄带的光线有较好的反射率,而其他特性的光线或者是非窄带的光线具有较好的透过率,因而采用此种光学膜可以使成像效果较好(如亮度较高),且所需的能源不需额外增加,此外,使挡风窗的整体透过率满足大于或等于70%的要求。
除了上述效果外,该光学膜反射P偏振态的光线到眼盒,使得在用户佩戴偏振墨镜(偏振墨镜通过过滤S偏振态的光线来防止晃眼) 时也可以看到虚像,从而具有更好的观看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层叠结构10之间为层叠设置。其中,第一折射率层11和第二折射率层12可以为等厚结构,即,第一折射率层11和第二折射率层12的截面为矩形。发明人研究发现,光线入射到光学膜并在光学膜中传播的过程中,不同折射率、不同厚度的折射率层会对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分量产生不同的衍射和反射,使得光线膜整体呈现对某些特性的光线具有较高的反射率或者透射率。在本示例中,等厚的第一折射率层11和第二折射率层 12加工更加方便,且使得光学膜的不同位置对第一特性的光线的反射率更加均匀,有助于提升成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等厚应当理解为工业技术上可以达到的相同,其允许存在一定误差,并不限定为严格的相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11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折射率层11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9-2.7,所述第二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3- 1.9。这样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可以实现较好的反射效果,且使加工成本较低。
例如,所述第一折射率层11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2-2.5,所述第二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40-1.49。采用此种折射率取值范围的光学膜可以采用较少层的折射率层实现需要的反射率(如反射率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进而降低加工成本。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折射率层11可以是五氧化二钽,第二折射率层12可以是二氧化硅。但不限于此,在其他一些示例中,第一折射率层11可以选自Zn、Sn、Ti、Nb、Zr、Ni、In、Al、Ce、W、Mo、 Sb、Bi元素的氧化物及其混合物,或Si、Al、Zr、Y、Ce、La元素的氮化物、氮氧化物及其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折射率层12 可以选自Si或Al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的至少一种。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11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5nm-100nm,所述第二折射率层12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0nm- 120nm。通过不同的厚度和折射率的第一折射率层11和第二折射率层 12的配合可以使光学膜的反射率满足需求。例如,使其对第一特性的光线的反射率在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且使具有其的挡风窗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11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6nm-80nm,所述第二折射率层12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6nm- 115nm。这些厚度范围的第一折射率层11和第二折射率层12的加工难度相对较低,有助于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膜的不同第一层叠结构10中的第一折射率层 11的厚度可以至少部分不相同;不同第一层叠结构10中的第二折射率层12的厚度可以至少部分不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的从上到下的多个第一层叠结构10中,第二折射率层12的厚度可以分别为105nm、43nm、 16nm和112nm等;每个第一折射率层11的厚度可以分别为10nm、 75nm、19nm和40nm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反射到眼盒区域内的光线能够满足观看需求,使虚像的亮度较高,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7%- 35%,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10%-35%。反射率在这一范围内的光学膜可以保证对第一特性的光线有较好的反射,且不会使挡风窗的透过率低于70%。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光学膜可以实现窄带偏振透反膜。
可选地,除了前述的第一层叠结构外,如图3所示,所述膜主体 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层叠结构20,所述第二层叠结构20包括层叠设置的红外隔离层21和第一折射率层11。通过设置红外隔离层,以降低红外透过率,实现隔热效果,且不会影响挡风窗对可见光的透过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对入射的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30%,以实现较好的隔热效果,通过隔热可以防止车辆内的温度过高,且对抬头显示器的像源等电子器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电子器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红外隔离层21可以包括含银层,所述红外隔离层21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20nm-25nm,以在实现隔热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对避免对第一特性的光线的反射率产生不利影响。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可以为特定偏振态的和/或预定波段范围内的光线。
例如,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波长范围不同的第一光分量、第二光分量和第三光分量,通过不同波长范围的光分量的组合,使得第一特性的光线成像的效果与自然光成像的效果类似,这样在人眼进行观看时,第一特性的光线所成的虚像的颜色较为自然,观看效果更好。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 410nm-490nm,和/或,所述第二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10nm- 570nm,和/或,所述第三光分量的波长取值范围为580nm-670nm。这些波长范围的光分量的配合的第一特性的光线既可以保证虚像的颜色自然,又可以使光学膜对其的反射率较高。该第一特性的光线中可以包括前述波长范围内单一波长的光分量或者包括前述波长范围内波段的光分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 420nm-460nm,和/或,所述第二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20nm- 560nm,和/或,所述第三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90nm-630nm,以此实现较好的成像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至少三个半峰宽小于或等于 60nm的谱带或谱线,所述至少三个谱带或谱线对应的波长不同。例如,至少三个谱带或谱线对应的波长分别为前述的第一光分量到第三光分量对应的波长。由于该光学膜对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的谱带或谱线的窄带光线的反射率较高,而对非窄带光线的透过率较高,因此不会影响红绿灯的透过率。
为了提升成像亮度,使显示颜色较为自然,所述光学膜对所述至少三个谱带或谱线中各所述谱带或谱线的反射率为10%~50%,在一些优选示例中,该反射率为25%~35%。
其中,第一光分量呈现的颜色偏于蓝光,第二光分量呈现的颜色偏于绿光,第三光分量呈现的颜色偏于红光,所述光学膜对红光、绿光和蓝光三个光的反射率均在30%左右,以保证虚像的颜色和实现所需要显示的颜色较为匹配,减少色偏问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特定偏振态为水平偏振态(例如,可以是P偏振态),窄带偏振透反膜对P偏振态的红光、绿光和蓝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对其他波段的光线以及S偏振态的红光、绿光和蓝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例如,透射率约为70%~90%),从而实现即保证成像效果,又不影响整体透过率。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光学膜为窄带偏振透反膜,可以对特定偏振态和/或特定波段(例如红光、绿光和蓝光)的光线进行反射,以实现抬头显示的成像。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对未具有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和/或,所述光学膜对入射角度处于设定角度范围的第一特性的光线的反射率为30%-35%,所述设定角度范围为35度~75度,以在保证挡风窗的透过率的情况下,提升虚像的显示效果(如在不增加功率的情况下提升亮度)。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光学膜,可以应用为抬头显示器中显示装置或挡风窗的透反膜。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光学膜,是一种窄带RGB透反膜,其技术效果在于透反膜对窄带RGB对应的波长的P偏振态的光线反射率较高,保证了虚像有较高的亮度,使得虚像清晰,同时环境光的透过率更高,可以满足国标要求,不影响观察环境。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叠结构的总数量小于或等于25 (即总层数小于或等于50)。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层叠结构小于或等于15,例如为10层。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这种膜层厚度较低,加工成本较低,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成本最低。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对除特定偏振态外其它偏振态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预定透射率,对特定偏振态的和/或预定波段范围外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预定透射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对具有特定偏振态的窄带光线(具有至少一个谱带)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对可见光波段内其它波段的光线,以及其他偏振态的窄带光线具有较高的透射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偏振态为像源发射光的偏振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偏振态可以为水平偏振态(P 偏振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层11和第二折射率层12 可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物理气相沉积(如蒸发、溅射)方法镀膜或化学气相沉积方法沉积,优选卧式磁控溅射镀膜方式。透明基板的原片玻璃在经过预处理、清洗等工序后进入设置了多个镀膜阴极的溅射镀膜线,根据膜主体10中多个第一叠层结构10及其厚度设计依次沉积各膜层;镀膜完成后进行高温成型、合片。
本公开采用改进的光学膜作为抬头显示器的显示装置中的透反膜,可以提高自然光线的整体透过率,并且可以提高抬头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光学膜还可以包括低表面能膜层,其中:
低表面能膜层可以在合片前或合片后涂覆布设到膜主体1的表面,包括表面清洁、涂覆(喷涂、浸涂、涂抹均可)、干燥等步骤。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低表面能膜层可以为保护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膜可以为抗指纹膜。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在偏振选择性透反膜上设置的抗指纹膜能够起到对光学膜(偏振透反膜)的保护作用,避免偏振透反膜因外界因素 (例如人为刮坏)而损坏,提高了对偏振透反膜的保护性,并且具有疏油、疏水、耐刮等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例如图1实施例的挡风玻璃),包括:
堆叠设置的多个透明基板,例如图1实施例的第一玻璃板301、第二玻璃板303。
至少一个中间层(例如图1实施例的中间层302),其中,在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至少一个;和
至少一个透反膜(例如图2或图3实施例的光学膜),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第一位置为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第二位置为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该透反膜中至少一个可以是前述的任一光学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至少一个所述透明基板为第一透明基板,所述至少一个透反膜包括第一膜和第二膜,所述第一膜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膜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厚度小于预定厚度,以减少重影问题,所述第一膜和所述第二膜中的至少一个为前述的光学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厚度的取值范围小于或等于 1.5mm,由于该预定厚度较小,因此虚像的清晰度较好。
图4为本公开显示装置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公开可以包括多个透明基板301、303,至少一个中间层302和多层透反膜401、402,其中:
多个透明基板为堆叠设置的多个透明基板;而中间层设置在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透明基板之间。
由此,若透明基板的数量为N,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则中间层的数量为N-1。例如:图4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两个透明基板301、303和一个中间层30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多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第一位置为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第二位置为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
由于,若透明基板的数量为N,则中间层的数量为N-1,由此可知第二位置的数量为2N-2,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总数量为2N。因此,透反膜的层数的范围为[2,2N]。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反膜的层数的最小值为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透反膜的层数的最大值为透明基板数量的2倍,即2N。
例如:图4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两个透明基板301、303和一个中间层302,第二位置的数量为2,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总数量为4。因此,透反膜的数量的范围为[2,4]。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若透反膜的层数越多,则可增加对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提高被反射的光线总量,增加光线亮度。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若透反膜的数量越少,则重影问题更小,成本更低,流程更容易。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透反膜的层数和每层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显示装置可以为成像窗,例如后装的成像板或者车辆的挡风玻窗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基板可以为玻璃板。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透明基板可以包括至少两片具有一定曲率的玻璃基板。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可以热塑性聚合物膜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可以PVB(Polyvinyl Butyral,聚乙烯醇缩丁醛)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有第一透明基板301、第二透明基板303以及夹设在第一透明基板301与第二透明基板303之间的中间层302,中间层302为PVB层,其作用主要用于实现第一透明基板301与第二透明基板303之间的胶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描述,在本公开中,显示装置从第一透明基板301、中间层302到第二透明基板303的表面依次为1面(即前述的第一表面)、2面(即前述的第二表面)、3面以及4面,其中, 1面和4面为第一位置,2面和3面为第二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为两个透明基板,所述两个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301和第二透明基板303,所述多个第二位置为两个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301远离中间层302的表面(1面)、和第二透明基板303远离中间层302的表面(4面),第二位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301与中间层302之间的表面(2面)、和第二透明基板303与中间层之间302 的表面(3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层透反膜为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两个第二位置中任意两个位置的两层透反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在显示装置中设置两层透反膜的情况,两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1面和2面,如图4和图5实施例所示;两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2面和3面,如图6和图7实施例所示;两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1面和3面;两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1面和4面;两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2面和4面;两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3面和4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层透反膜为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两个第二位置中任意三个位置的三层透反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在显示装置中设置三层透反膜的情况,三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1面、2面和3面,如图8实施例所示;三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2面、3面和4面;三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1面、3 面和4面;三层透反膜可以设置在1面、2面和4面。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设置了三层透反膜,透反膜的层数较多,可进一步增加对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提高被反射的光线总量,增加光线亮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层透反膜为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两个第二位置的四层透反膜。即,在1面、2面、3面和4面均设置透反膜。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设置了四层透反膜,对于两层透明基板的实施例而言透反膜的层数最多,可进一步增加对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提高被反射的光线总量,增加光线亮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反膜可以为偏振透反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反膜(图1、图4-图10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透反膜)可以实现为本公开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2或图3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反膜对除特定偏振态和/或波长范围外其它偏振态的光线的透射率大于预定透射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反膜对除特定偏振态和/或波长范围外其它偏振态的光线的透射率为70%~90%。为了保证其应用到挡风玻璃上时挡风玻璃的透过率满足要求,在挡风玻璃上设置的透反膜的总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例如,在挡风玻璃上镀了至少两层透反膜的情况下,该至少两层透反膜合起来的总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偏振态为水平偏振态(P偏振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特定偏振态为像源发射光的偏振态。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例如图4-图9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像源,其中:
所述像源输出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为P偏振的光线,且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的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高宽小于或等于60nm。该像源输出的第一特性的光线可以配合前述的光学膜,使利用像源的光线的图像光线(该图像光线也具有第一特性)可以充分利用光学膜的特性,以提升成像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波长不同的第一光分量、第二光分量和第三光分量,
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410nm-490nm,和/或,所述第二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20nm-560nm,和/或,所述第三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90nm-630nm。这样的光分量混合出的光所成的虚像显示颜色较为自然,且可以被光学膜有效反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较好的显示颜色,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420nm-460nm。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像源光是RGB(红绿蓝)混合的。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出现重影问题,可将第一透明基板301设置为薄透明基板(例如厚度<1.5mm),由于第一透明基板301的厚度较薄,光线在第一透明基板301中传播的光程较短,因此可减小光线因折射所带来的偏移影响。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多层透反膜中每相邻两层透反膜之间的透明基板或中间层中的至少一项为楔形结构。
本公开由于楔形结构的第一透明基板301的两个表面不平行,使得两个表面反射后的光的偏移减小,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小出现重影问题。
图6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再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像源可发射偏振光(例如为P偏振光),在显示装置的2、3面分别镀与像源光类型相同的偏振透反膜。例如:如图6和图7所示,若像源可发射P偏振光,则在显示装置的 2、3面分别镀第一P偏振透反膜401以及第二P偏振透反膜402,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虚像的亮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P偏振光入射至显示装置后,P偏振光会在设置有偏振透反膜(例如P偏振透反膜)的2面以及3面分别发生反射,从而形成重影。如图6和图7所示,可以将中间层302 设置为较薄(一般为1mm左右),因此重影效果不明显。由于中间层302的厚度较薄,光线在中间层302中传播的光程较短,因此可减小光线因折射所带来的偏移影响,由此可以避免出现重影问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将第一P偏振透反膜401 以及第二P偏振透反膜402之间的第一中间层302设置为楔形结构,由于楔形结构的中间层302的两个表面不平行,使得两个表面反射后的光的偏移减小,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出现重影问题。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在至少双层镀膜的基础上,可设置对应的消重影方案,从而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图8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又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本公开显示装置再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像源可发射偏振光,在显示装置的1、2、3面分别镀与像源光类型相同的偏振透反膜。若像源可发射P偏振光,则在显示装置的1、2、3面分别镀与像源光类型相同的P偏振透反膜。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在至少双层镀膜的基础上,可增加对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提高被反射的光线总量,增加光线亮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出现重影问题,可将第一透明基板301设置为楔形玻璃,更进一步的,还可将中间层302也设置为楔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出现重影问题,可将第一透明基板301设置为楔形玻璃、并且将第一透明基板301的厚度设置为小于预定厚度;更进一步的,还可将中间层 302也设置为楔形、并且将中间层302的厚度设置为小于预定厚度。
由于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301的厚度较薄,光线在第一透明基板301和中间层302中传播的光程较短,因此可减小光线因折射所带来的偏移影响,由此可以避免出现重影问题。同时,由于楔形结构的第一透明基板301以及中间层302各自的两个表面均不平行,使得两个表面反射后的光的偏移减小,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出现重影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挡风窗,包括:
堆叠设置的多个透明基板;
至少一个中间层,其中,在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至少一个;和
至少一个透反膜,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第一位置为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第二位置为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所述透反膜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2 或图3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膜。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的挡风窗采用的光学膜,是一种窄带RGB透反膜,该透反膜对窄带RGB对应的波长的P偏振态的光线反射率较高,从而保证了虚像有较高的亮度,使得虚像清晰,同时使得环境光的透过率更高。
图10为本公开抬头显示器一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公开抬头显示器可以包括像源81和显示装置82,其中:
像源81,被配置为发射成像光线。
显示装置82,被配置为接收成像光线并形成成像画面83,其中,所述成像画面83用于眼盒区域84的人眼观看。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82可以为如本公开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4-图9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82可以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挡风窗。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本公开抬头显示器还可以包括第一反射镜85、第二反射镜86、封装壳体87和出光口88,其中:
像源81发射的成像光线经过第一反射镜85和第二反射镜86的反射后,通过封装壳体87的出光口88,发射到显示装置82。
封装壳体87用于对像源81、第一反射镜85和第二反射镜86进行封装。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反射镜85可以为平面反射镜;第二反射镜86可以为曲面反射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反射镜85为非必须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第二反射镜86仅是一个示例,在其他示例中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对成像光线进行放大处理的结构,对此不做限制。
本公开抬头显示器中,通过在显示装置设置至少双层镀膜的基础上,可设置对应的消重影方案,从而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本公开抬头显示器中,通过在显示装置设置至少双层镀膜的基础上,可增加对光线的反射次数,从而提高被反射的光线总量,增加光线亮度。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交通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例如图10实施例)所述的抬头显示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成像窗。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窗可以为后装的成像板或者交通设备的挡风玻窗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交通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等陆用交通工具、航空器等空中交通工具,或水上或水下交通工具等。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的像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显示装置上,用户无需低头就可以直接看到画面,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本公开上述实施例可以避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低头看仪表盘所导致的分心,从而提高驾驶安全系数,同时也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公开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公开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24)

1.一种光学膜,其特征在于,包括:
膜主体,包括多个第一层叠结构,所述第一层叠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所述膜主体被配置为对入射的第一特性的光线进行反射,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所述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所述光学膜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为具有P偏振态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高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且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9-2.7,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3-1.9;或者,
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2-2.5,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取值范围为1.40-1.4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波长范围不同的第一光分量、第二光分量和第三光分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410nm-490nm,和/或,所述第二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10nm-570nm,和/或,所述第三光分量的波长取值范围为580nm-670nm;或者,
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420nm-460nm,和/或,所述第二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20nm-560nm,和/或,所述第三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90nm-63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7%-35%,所述第二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10%-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主体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层叠结构,所述第二层叠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红外隔离层和第一折射率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对入射的红外光的透过率小于或等于3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隔离层包括含银层,所述红外隔离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20nm-25n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5nm-100nm,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0nm-120nm;或者,
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6nm-80nm,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6nm-115n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对未具有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和/或,所述光学膜对入射角度处于设定角度范围的第一特性的光线的反射率为30%-35%,所述设定角度范围为35度~75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至少三个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的谱带或谱线,所述至少三个谱带或谱线对应的波长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对所述至少三个谱带或谱线中各所述谱带或谱线的反射率为10%~50%,或者,所述光学膜对所述至少三个谱带或谱线中各所述谱带或谱线的反射率为25%~35%。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堆叠设置的多个透明基板;
至少一个中间层,其中,在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至少一个;和
至少一个透反膜,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第一位置为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第二位置为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所述透反膜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所述的光学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至少一个所述透明基板为第一透明基板,所述至少一个透反膜包括第一膜和第二膜,所述第一膜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膜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厚度小于预定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厚度的取值范围小于或等于1.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透反膜之间的透明基板或中间层中的至少之一为楔形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像源,所述像源输出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为P偏振的光线,且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的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高宽小于或等于60n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包括波长不同的第一光分量、第二光分量和第三光分量,
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410nm-490nm,和/或,所述第二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20nm-560nm,和/或,所述第三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590nm-630nm。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分量的波长的取值范围为420nm-460nm。
20.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为两个透明基板,所述两个透明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多个第二位置为两个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和第二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第二位置包括第一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和第二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膜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两个第二位置中任意两个位置的两个透反膜,或者,所述透反膜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两个第二位置中任意三个位置的三个透反膜,或者,所述透反膜包括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两个第二位置的四个透反膜。
22.一种挡风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堆叠设置的多个透明基板;
至少一个中间层,其中,在所述多个透明基板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透明基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至少一个;和
至少一个透反膜,设置在两个第一位置和多个第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第一位置为透明基板远离中间层的表面,第二位置为透明基板靠近中间层的表面,所述透反膜为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
23.一种抬头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像源和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挡风窗、或者包括如权利要求13-2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24.一种交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抬头显示器。
CN202222316216.1U 2022-08-31 2022-08-31 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Active CN218585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6216.1U CN21858509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6216.1U CN21858509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5096U true CN218585096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3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16216.1U Active CN218585096U (zh) 2022-08-31 2022-08-31 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5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79058A2 (en) Dielectric Multilayer Filter
KR100691544B1 (ko) 반사 방지 중합체 구조물 및 이것의 제조 방법
CN113031276B (zh)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TWI404979B (zh) 介電質多層膜濾光器
CN113238378B (zh)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13238377B (zh)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CN111356949A (zh) 用于车辆的投影装置,包含侧玻璃
CN115519853B (zh) 车窗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车辆
CN112400125A (zh) 光学系统和光学膜
CN115032796A (zh) 抬头显示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CN218585096U (zh) 光学膜、显示装置、挡风窗、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KR20170122182A (ko) 반사 편광기 및 보상 필름을 포함하는 광학 적층물
CN115519981B (zh) 车窗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车辆
CN218455808U (zh) S偏振光透反膜、挡风窗、显示装置和交通设备
WO2019145860A1 (en) Multilayer reflective polarizer with crystalline low index layers
CN117687205A (zh) 光学膜、显示装置、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CN114815250A (zh) 抬头显示玻璃和抬头显示系统
CN219302709U (zh) 显示装置、抬头显示器和交通设备
CN218805124U (zh) 挡风窗、显示装置和交通设备
US20230375830A1 (en) Head-up display glass and head-up display system
CN220509164U (zh) 一种介质膜、挡风窗、显示装置及交通设备
CN220961998U (zh) 抬头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CN220509161U (zh) 透反膜、抬头显示系统及交通工具
WO2024066880A1 (zh) S偏振光透反膜、挡风窗、显示装置和交通设备
CN213780415U (zh) 二向色板和光学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