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3283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83283U CN218583283U CN202223172290.7U CN202223172290U CN218583283U CN 218583283 U CN218583283 U CN 218583283U CN 202223172290 U CN202223172290 U CN 202223172290U CN 218583283 U CN218583283 U CN 2185832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air conditioner
- wall
- indoor unit
- front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前面板、中框,所述前面板设在所述中框的前侧,所述中框内设置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端设置电控结构,所述前面板和中框之间设置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位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电控结构之间且沿所述前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室内机能够对换热后气流形成阻挡,增加换热后流至电控结构的气流阻力,防止在电控结构表面形成冷凝水而影响空调的安全性、稳定性;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家电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与舒适性、安全性相关的产品细节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力的重要因素。现有空调器通常包括中框,中框内设置换热器,用于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制冷降温或制热升温;中框的两端设置端盖及电控结构,所述前面板与所述中框贴合设置,换热后气体能够顺畅与电控结构的外壳体接触以便于电控结构散热。
然而空调的调温较低时,若低温气流直接与电控结构接触时易产生冷凝水而影响空调的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另外,前面板与中框之间通常通过加强筋抵接,密封性较差;若换热后气流通过前面板的两侧漏风,则影响用户体验。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空调室内机的中框在靠近电控结构一侧容易漏风,甚至产生冷凝水而影响空调的运行安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前面板、中框,所述前面板设在所述中框的前侧,所述中框内设置换热器、电控结构,所述电控结构位于所述换热器的端部,所述前面板和中框之间设置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位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电控结构之间且沿所述前面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该设置可对换热后气流形成阻挡,增加换热后气流流至电控结构的阻力,防止在电控结构表面形成冷凝水而影响空调的安全性、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挡风件以及限位槽,所述挡风件位于所述前面板、所述中框中的一个上,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前面板、所述中框中的另一个上,所述挡风件能够限位装配到所述限位槽内。
该设置能够实现对空调侧部进行挡风,避免换热后气流从侧部漏风甚至在电控结构产生冷凝水而影响空调的运行安全性;同时能够对前面板、中框之间的装配进行限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优选的,所述中框上设置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第二壁之间设置底壁,所述挡风件至少部分的与所述底壁抵接,所述挡风件与所述第一壁和/或第二壁贴合设置。该设置结构简单、挡风效果好且便于生产加工。
优选的,所述第二壁靠近所述电控结构设置,所述第一壁、第二壁的高度分别为H1、H2,其中H1<H2。该设置可实现中框与侧端盖之间平缓过渡,同时便于将挡风件从限位槽内拔出。优选的,所述底壁以及所述挡风件的截面均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前面板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贴合设置的第一装饰板、第二装饰板,所述底板在远离所述挡风件的一侧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装饰板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第二装饰板位于所述凹槽的另一侧。
该设置通过装饰材料提高空调外形的美观度,实现空调外观多样化,满足用户不同需求;同时通过装饰材料和底板的颜色搭配使空调外观更具立体感,用户体验佳。
优选的,所述底板呈平板状设置,所述凹槽的下侧壁设置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底板上边沿的距离为,所述底板的宽度为L2,其中L1=(0.3-0.6)*L2。
该设置使第二进风口在空调安装后处于视觉盲区,外型美观、结构简单;保持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与换热器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一致,进风阻力和风燥均较小。
优选的,所述底板在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设置凸筋,所述凸筋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凹相对设置,所述挡风件与所述凸筋相交且高于所述凸筋设置。该设置能够加强底板的机械强度,同时使第二进风口的宽度尺寸有更多选择,进风更加顺畅。
优选的,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侧端盖,所述侧端盖设在所述中框的端部,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转动件,用于与所述侧端盖转动装配。
优选的,所述底板在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侧设置卡接件,所述侧端盖上与所述卡接件相对应位置设置配合部,所述卡接件能够与所述配合部限位配合。该设置可使转轴隐藏在侧端盖内,提高空调的外形美观度。
优选的,所述底板还包括与所述中框相接设置的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位于所述凹槽和所述转动件之间。该设置能够对底板形成支撑以避免其在制冷、制热中向下弯曲变形。
优选的,所述抵接件大体呈长块状且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抵接件设置多个减重孔。该设置能够减小前面板的整体重量,用料省;同时对换热后气流进行导向,换热效率高。所述减重孔的位置、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挡风结构对换热后气流形成阻挡,增加换热后气流流至电控结构的阻力,防止在电控结构表面形成冷凝水而影响空调的安全性、稳定性;2)通过设置隐藏式的第二进风口使进风方向与换热器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一致,进风阻力和风噪均较小;3)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具有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处于打开状态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前面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面板;11-底板;101-凹槽;102-第二进风口;103-凸筋;104-加强筋;105-卡接件;106-挡风件;107-支撑结构;1071-避让槽;1072--连杆;108-转动件;1081-支座;1082-转轴;109-抵接件;12-第一装饰板;13-第二装饰板;2-侧端盖;21-配合部;3-中框;31-限位槽;311-第一壁;312-第二壁;313-底壁;4-第一进风口;5-导风板;6-换热器;7-电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日益重视居住、办公的环境舒适度,空调作为调温设备已被广泛使用。空调凝露始终是影响空调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防止在电控结构7上产生凝露,同时避免从侧面漏风是未来的改进方向之一。为此,申请人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前面板1、中框3,所述前面板1设在所述中框3的前侧,所述中框3内设置换热器6,所述换热器6的一端设置电控结构7,所述前面板1和中框3之间设置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位于所述换热器6和所述电控结构7之间且沿所述前面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该设置能够实现对空调侧部进行挡风,避免换热后气流从侧部漏风甚至在电控结构7产生冷凝水而影响空调的运行安全性;同时能够对前面板1、中框3之间的装配进行限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侧端盖2,所述侧端盖2设在所述中框3的左右两侧,所述中框3的上侧设置第一进风口4,所述中框3的下侧设置可转动的导风板5,所述导风板5用于打开或闭合出风口(图中未示出)。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4和所述换热器6之间设置滤网(图中未示出),用于对经过换热器6的气流进行过滤。所述导风板5、换热器6、电控结构7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挡风件106以及限位槽31,所述挡风件106位于所述前面板1、所述中框3中的一个上,所述限位槽31位于所述前面板1、所述中框3中的另一个上,所述挡风件106能够限位装配到所述限位槽31内。该设置能够实现对空调侧部进行挡风,避免换热后气流从侧部漏风甚至在电控结构7产生冷凝水而影响空调的运行安全性;同时能够对前面板1、中框3之间的装配进行限位,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优选的,所述挡风件106设在所述前面板1上,所述限位槽31设在所述中框3与所述挡风件106相对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限位槽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311、第二壁312,所述第一壁311、第二壁312之间设置底壁313,所述挡风件106与所述底壁313抵接,所述挡风件106与所述第一壁311和/或第二壁312贴合设置。该设置的挡风效果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优选的,所述第二壁312靠近所述电控结构7设置,所述第一壁31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壁312的高度。该设置可实现中框3与侧端盖2之间平缓过渡,同时便于将挡风件106从限位槽31内拔出。优选的,所述底壁313以及所述挡风件106的截面均为弧形。
如图4-5所示,所述前面板1包括底板11以及与所述底板11贴合设置的第一装饰板12、第二装饰板13,所述底板11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101,所述凹槽101沿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装饰板12位于所述凹槽101的一侧,所述第二装饰板13位于所述凹槽10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装饰板12、凹槽101、第二装饰板13共同构成所述空调前面板1外观面。该设置通过装饰材料提高空调外形的美观度,实现空调外观多样化,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优选的,所述底板11呈平板状设置,所述凹槽101的下侧壁设置第二进风口102。该设置使第二进风口102在空调安装后处于视觉盲区,外型美观、结构简单。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二进风口102与所述底板11上边沿的距离为L1,所述底板11的宽度为L2,其中L1=(0.3-0.6)*L2。该设置可使第二进风口102的气流方向与换热器6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一致,进风阻力和风燥均较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装饰板12、第二装饰板13的宽度分别为L3、L4,其中L3=L4=L2-L1。该设置使空调的外形对称,通过第一装饰板12、第二装饰板13、底板11的色彩搭配使空调外观更具立体感,用户体验佳。优选的,所述第一装饰板12、第二装饰板13的结构相同,通过粘接和/或卡接方式实现与所述底板11可拆卸连接。
所述底板11在远离所述凹槽101的一侧设置凸筋103,所述凸筋103沿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凹槽101相对设置。该设置能够加强底板11的机械强度,同时使第二进风口102的宽度尺寸有更多选择,进风更加顺畅。优选的,所述挡风件106与所述凸筋103相交设置,该设置可同时提高挡风件106、凸筋103的机械强度。优选的,所述挡风件106、凸筋103与所述底板11为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的,所述底板11设置多个沿所述底板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04,所述加强筋104与所述凸筋103相交设置。该设置可进一步增加底板11的机械强度,提高前面板1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加强筋104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的设在所述凹槽101的上下两侧。该设置能够对第二进风口102形成支撑,同时确保使前面板1的内表面美观,进一步提高空调器的整体美观度。
所述底板11的一端设置转动件108,所述转动件108用于与所述侧端盖2转动装配;所述底板11在远离所述转动件108的一侧设置卡接件105,所述侧端盖2上与所述卡接件105相对应位置设置配合部21,所述卡接件105能够限位装配到所述配合部21内以实现所述底板11、侧端盖2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卡接件105、配合部21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优选的,所述转动件108有两个,对称的设在所述底板11的左右两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转动件108包括相连的支座1081、转轴1082。该设置可使转轴1082隐藏在中框3或侧端盖2内,提高空调的外形美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底板11在靠近所述中框3的一侧设置支撑结构107,所述支撑结构107包括避让槽1071以及与所述底板11转动连接的连杆1072,所述连杆1072能够限位装配到所述避让槽1071内。该设置可在前面板1打开后,通过转动连杆1072使其与侧端盖2抵接以形成支撑,方便空调清洗、维修,用户体验佳。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107有两个,对称的设在所述底板11的左右两侧。该设置能够使连杆1072产生的支撑力均匀的作用在打开后的前面板1上,避免受力不均产生变形,进而影响空调的外形美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底板11还包括与所述中框3相接设置的抵接件109,所述抵接件109位于所述凹槽101和所述转动件108之间。该设置能够对底板11形成支撑以避免其在制冷、制热中向下弯曲变形。优选的,所述抵接件109大体呈长块状且沿所述凹槽10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抵接件109设置多个减重孔。该设置能够减小前面板1的整体重量,用料省;同时对换热后气流进行导向,换热效率高。所述减重孔的位置、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外,还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的具体结构以及与室内机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所述空调器可以是壁挂式、柜式、吸顶式等。优选的,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板(1)、中框(3),所述前面板(1)设在所述中框(3)的前侧,所述中框(3)内设置换热器(6)、电控结构(7),所述电控结构(7)位于所述换热器(6)的端部,所述前面板(1)和中框(3)之间设置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位于所述换热器(6)和所述电控结构(7)之间且沿所述前面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挡风件(106)以及限位槽(31),所述挡风件(106)位于所述前面板(1)、所述中框(3)中的一个上,所述限位槽(31)位于所述前面板(1)、所述中框(3)中的另一个上,所述挡风件(106)能够限位装配到所述限位槽(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3)上设置所述限位槽(31),所述限位槽(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311)、第二壁(312),所述第一壁(311)、第二壁(312)之间设置底壁(313),所述挡风件(106)至少部分的与所述底壁(313)抵接,所述挡风件(106)与所述第一壁(311)和/或第二壁(312)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312)靠近所述电控结构(7)设置,所述第一壁(311)、第二壁(312)的高度分别为H1、
H2,其中H1<H2。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1)包括底板(11)以及与所述底板(11)贴合设置的第一装饰板(12)、第二装饰板(13),所述底板(11)在远离所述挡风件(106)的一侧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101),所述凹槽(101)沿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装饰板(12)位于所述凹槽(101)的一侧,所述第二装饰板(13)位于所述凹槽(101)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呈平板状设置,所述凹槽(101)的下侧壁设置第二进风口(102),所述第二进风口(102)与所述底板(11)上边沿的距离为L1,所述底板(11)的宽度为L2,其中L1=(0.3-0.6)*L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在远离所述凹槽(101)的一侧设置凸筋(103),所述凸筋(103)沿所述底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凹槽(101)相对设置,所述挡风件(106)与所述凸筋(103)相交且高于所述凸筋(103)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侧端盖(2),所述侧端盖(2)可拆卸的设在所述中框(3)的一端,所述底板(11)的一侧设置转动件(108),用于与所述侧端盖(2)转动装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在远离所述转动件(108)的一侧设置卡接件(105),所述侧端盖(2)上与所述卡接件(105)相对应位置设置配合部(21),所述卡接件(105)能够与所述配合部(21)限位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还包括与所述中框(3)相接设置的抵接件(109),所述抵接件(109)位于所述凹槽(101)和所述转动件(108)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72290.7U CN218583283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172290.7U CN218583283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83283U true CN218583283U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79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172290.7U Active CN218583283U (zh) | 2022-11-29 | 2022-11-29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83283U (zh) |
-
2022
- 2022-11-29 CN CN202223172290.7U patent/CN2185832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341397U (zh) | 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207880958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218583283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108302617A (zh) | 空调柜机 | |
CN203116173U (zh) | 圆形挂壁空调室内机 | |
JP2018162921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5202636A (zh) | 空调器制冷组件、空调器和建筑结构 | |
CN212378103U (zh) |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 | |
CN20853631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7881168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引水结构及空调器 | |
CN218627252U (zh) | 一种前面板及空调室内机 | |
CN112377988B (zh) | 出风口结构及空调柜机 | |
CN207555789U (zh) | 空调柜机 | |
CN118111021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5675519U (zh) | 空调器 | |
CN214746085U (zh) | 室内机、空调器 | |
CN215175493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656336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KR102697363B1 (ko) | 플로어 스탠딩 에어컨 실내기 및 에어컨 | |
CN205579755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WO2018176627A1 (zh) | 导风装置、导风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218820649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
CN211400038U (zh) | 空调器 | |
CN207962884U (zh) | 柜机 | |
CN201103985Y (zh)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