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1067U - 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81067U
CN218581067U CN202222572207.9U CN202222572207U CN218581067U CN 218581067 U CN218581067 U CN 218581067U CN 202222572207 U CN202222572207 U CN 202222572207U CN 218581067 U CN218581067 U CN 218581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groove
members
composite tile
tile construction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22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瑞明
黄文恒
颜廷文
刘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ang Wenjing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ang Wenjing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ang Wenjing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ang Wenjing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22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81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81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81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包括一对第一构件、一对第二构件和多个连接件,所述第一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一构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二构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构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二构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通过连接件形成矩形框体,瓷砖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体的侧部;所述第一构件的侧部配置有第一连接卡槽,所述连接件的侧部配置有第三连接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卡槽与第三连接卡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接卡槽和第三连接卡槽位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外侧,卡条沿所述矩形框体的长度或宽度方向设置并卡接于第一连接卡槽和第三连接卡槽的内部。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随着人们对室内装修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瓷砖敷贴在室内和/或室外墙面上。
针对大面积的瓷砖上墙工程,人工湿作业施工方法的质量与工人操作经验有较大关联。并且,现有的瓷砖上墙作业方式还存在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长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工程的施工效率。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结构合理,采用装配式结构,实现模块化安装,降低了施工人员作业经验的要求,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包括一对第一构件、一对第二构件和多个连接件,所述第一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一构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构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二构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构件通过第三连接件与相邻的第二构件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通过连接件形成矩形框体,瓷砖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体的侧部;所述第一构件的侧部配置有第一连接卡槽,所述连接件的侧部配置有第三连接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卡槽与第三连接卡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接卡槽和第三连接卡槽位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外侧,卡条沿所述矩形框体的长度或宽度方向设置并卡接于第一连接卡槽和第三连接卡槽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构件为长条形结构,其上配置有第一连接凹口,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配置有第一连接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与第一连接凹口的位置及尺寸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构件为长条形结构,其上配置有第二连接凹口,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端部配置有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二连接凸起与第二连接凹口的位置及尺寸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配置有第一连接凸起,其另一端配置有第二连接凸起,以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连接凹口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连接凹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卡槽和第三连接卡槽的内部配置有凹形槽,所述凹形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形槽的数量为多个,其沿所述第一连接卡槽和第三连接卡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条包括卡条主体部和罩设部,两者一体成型,所述罩设部为所述卡条主体部的外侧;所述卡条主体部的外侧配置有卡条凸起,所述卡条凸起设置于所述凹形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条凸起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其倾斜设置于所述卡条主体部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和连接件为铝合金型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条由聚氯乙烯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结构合理,采用装配式结构,实现模块化安装,降低了施工人员作业经验的要求,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对应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图1对应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虚线圈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构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条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条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11是本申请所述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包括一对第一构件10、一对第二构件20和多个连接件30,所述第一构件10通过第一连接件31与相邻的第一构件10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构件20通过第二连接件32与相邻的第二构件20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构件10通过第三连接件33与相邻的第二构件20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通过连接件30形成矩形框体,瓷砖40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体的侧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构件10、第二构件20和连接件30为铝合金型材,操作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将第一构件10、第二构件20和连接件30拼接为一体,以形成瓷砖40安装的基准,有利于降低施工人员的经验要求,提高瓷砖铺设的效率。
图5中,所述第一构件10的侧部配置有第一连接卡槽10a,所述连接件30的侧部配置有第三连接卡槽30a;具体地,连接件30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三连接件33,如图7和图9所示,其上均配置有第三连接卡槽30a。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构件10的第一连接卡槽10a与连接件30的第三连接卡槽30a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接卡槽10a和第三连接卡槽30a位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外侧,图4示出的卡条50沿所述矩形框体的长度或宽度方向设置并卡接于第一连接卡槽10a和第三连接卡槽30a的内部,以实现第一构件10与连接件30的固定。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还设置有连接孔,相应的,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也匹配设置有安装孔,连接件30通过螺钉与第一构件10及第二构件20连接固定。
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构件10为长条形结构,其上配置有第一连接凹口11,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端部配置有图7示出的第一连接凸起31a,所述第一连接凸起31a与第一连接凹口11的位置及尺寸相匹配。
图6中,所述第二构件20为长条形结构,其上配置有第二连接凹口21,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端部配置有图8示出的第二连接凸起32a,所述第二连接凸起32a与第二连接凹口21的位置及尺寸相匹配。
图9中,所述第三连接件33的一端配置有第一连接凸起31a,其另一端配置有第二连接凸起32a,以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构件10的第一连接凹口11和所述第二构件20的第二连接凹口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卡槽10a和第三连接卡槽30a的内部配置有凹形槽34,如图4所示,所述凹形槽34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凹形槽34的数量为多个,其沿所述第一连接卡槽10a和第三连接卡槽30a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图10和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卡条5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卡条50包括卡条主体部51和罩设部52,两者一体成型,所述罩设部52为所述卡条主体部51的外侧;所述卡条主体部51的外侧配置有卡条凸起51a,所述卡条凸起51a设置于所述凹形槽34中。
进一步地,所述卡条凸起51a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如图11所示,其倾斜设置于所述卡条主体部51的两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条50由聚氯乙烯制成,以降低卡条50自身的重量,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适用于瓷砖上墙的施工作业,其结构合理,采用装配式结构,实现模块化安装,降低了施工人员作业经验的要求,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第一构件(10)、一对第二构件(20)和多个连接件(30),所述第一构件(10)通过第一连接件(31)与相邻的第一构件(10)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构件(20)通过第二连接件(32)与相邻的第二构件(20)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构件(10)通过第三连接件(33)与相邻的第二构件(20)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通过连接件(30)形成矩形框体,瓷砖(40)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体的侧部;所述第一构件(10)的侧部配置有第一连接卡槽(10a),所述连接件(30)的侧部配置有第三连接卡槽(30a);所述第一连接卡槽(10a)与第三连接卡槽(30a)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接卡槽(10a)和第三连接卡槽(30a)位于所述矩形框体的外侧,卡条(50)沿所述矩形框体的长度或宽度方向设置并卡接于第一连接卡槽(10a)和第三连接卡槽(30a)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0)为长条形结构,其上配置有第一连接凹口(11),所述第一连接件(31)的端部配置有第一连接凸起(31a),所述第一连接凸起(31a)与第一连接凹口(11)的位置及尺寸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20)为长条形结构,其上配置有第二连接凹口(21),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端部配置有第二连接凸起(32a),所述第二连接凸起(32a)与第二连接凹口(21)的位置及尺寸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3)的一端配置有第一连接凸起(31a),其另一端配置有第二连接凸起(32a),以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构件(10)的第一连接凹口(11)和所述第二构件(20)的第二连接凹口(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卡槽(10a)和第三连接卡槽(30a)的内部配置有凹形槽(34),所述凹形槽(34)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槽(34)的数量为多个,其沿所述第一连接卡槽(10a)和第三连接卡槽(30a)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50)包括卡条主体部(51)和罩设部(52),两者一体成型,所述罩设部(52)为所述卡条主体部(51)的外侧;所述卡条主体部(51)的外侧配置有卡条凸起(51a),所述卡条凸起(51a)设置于所述凹形槽(34)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凸起(51a)的截面为矩形结构,其倾斜设置于所述卡条主体部(51)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0)、第二构件(20)和连接件(30)为铝合金型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50)由聚氯乙烯制成。
CN202222572207.9U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 Active CN218581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2207.9U CN218581067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2207.9U CN218581067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81067U true CN218581067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6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2207.9U Active CN218581067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81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581067U (zh) 一种装配式复合瓷砖构造
CN110094000A (zh) 一种卡键式连接构造的冷弯薄壁轻钢复合墙片
CN115198929B (zh) 一种墙体安装框架结构
CN215671008U (zh) 一种支撑用组装建筑模板
CN215212042U (zh) 一种可快速卡接的贴砖型材
CN110872876B (zh) 内置天地龙骨连接件及其墙体
CN213115321U (zh) 一种墙面铝方通快速安装结构
CN205063103U (zh) 隔断墙体
CN209260990U (zh) 单元幕墙
CN210857799U (zh) 阴角总成
CN209990132U (zh) 丁字型墙体支模结构
CN112252642A (zh) 一种装配式金属墙板装置
CN212897053U (zh) 一种单元式幕墙的连接结构
CN213868699U (zh) 一种壁板连接卡扣
CN201250480Y (zh) 建筑墙体面板
CN213448894U (zh)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安装结构
CN213449001U (zh) 用于墙体的钢结构框架
CN211396158U (zh) 一种用于装饰幕墙的爪型连接件
CN212802110U (zh) 一种装配式蜂窝隔墙结构
CN220014148U (zh) 一种组合式外墙保温铝板幕墙
CN218406211U (zh) 一种装配式厨房墙面找平连接件
CN218970337U (zh) 一种快装复合墙板插接式连接件及快装墙体
CN211172540U (zh) 一种无龙骨板肋式隔墙装配系统
CN216553028U (zh) 合金模板内部结构
CN213448999U (zh) 钢结构建筑的墙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