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2817U - 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2817U
CN218572817U CN202222313323.9U CN202222313323U CN218572817U CN 218572817 U CN218572817 U CN 218572817U CN 202222313323 U CN202222313323 U CN 202222313323U CN 218572817 U CN218572817 U CN 218572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raverse
rail
longitudina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1332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松鹤
杨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zhe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zhe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zhe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zhe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1332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72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2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2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型飞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座椅装置包括座椅和水平移动机构,座椅包括支撑部和靠背部,支撑部用于支撑人体的臀部,靠背部连接于支撑部的一侧,以支撑人体的背部,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横移组件,具体地,横移组件连接于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座椅整体横移,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移步至座椅上以及需要从座椅上离开时,利用横移组件带动座椅朝远离驾驶舱另一座椅的方向横移,从而扩大驾驶舱两个座椅之间的距离,使用户能方便地移步至座椅上以及从座椅上离开,用户体验较好。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型飞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
背景技术
在游乐场、科学馆、体验馆等场所中,不乏模型飞机的身影,部分模型飞机的驾驶舱并排设置有两把座椅,且想要移步至座椅上需要经过两个座椅之间形成的通道,但是模型飞机的驾驶舱很小,以至于两个座椅之间形成的通道十分狭窄,想要移步至座椅上或者从座椅上离开都十分地不便,用户体验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型飞机的驾驶舱很小,以至于驾驶舱中的两个座椅之间形成的通道十分狭窄,想要移步至座椅上,或者从座椅上离开都十分地不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装置,应用于模型飞机,所述座椅装置包括:座椅和水平移动机构,所述座椅包括支撑部和靠背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人体的臀部,所述靠背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以支撑所述人体的背部,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座椅整体横移。
进一步地,所述横移组件包括:横移滑轨和横移滑块,所述横移滑轨横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所述横移滑块装设于所述横移滑轨上,并能沿所述横移滑轨移动,所述横移滑块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横移滑轨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横移组件还包括横移定位组件,所述横移定位组件与所述横移滑轨和所述横移滑块连接,以在所述座椅横移至预设位置时锁定横移滑块,以对座椅进行横向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横移组件还包括横移安装板,所述横移安装板装设于所述横移滑块上,所述支撑部通过横移安装板与所述横移滑块连接,沿所述横移滑轨的长度方向,于所述横移滑轨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横移限位孔,所述横移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横移限位插销,所述第一固定座固设于所述横移安装板上,使所述横移定位组件能随所述横移安装板移动,所述横移限位插销可伸缩式装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且正对所述横移滑轨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面,以使所述横移限位插销能伸入所述横移限位孔或者从所述横移限位孔中缩回。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还包括扶手和转动臂,扶手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旁侧,以支撑所述人体的手臂,所述转动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靠背部远离所述人体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扶手连接,所述转动臂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横移滑轨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使所述扶手能朝所述靠背部的方向转动至所述靠背部的旁侧。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还包括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装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座椅整体纵移。
进一步地,所述纵移组件包括纵移滑轨和纵移滑块,所述纵移滑轨装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并与所述横移滑轨互相垂直,所述纵移滑块装设于所述纵移滑轨上,并能沿所述纵移滑轨移动,所述纵移滑块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纵移滑轨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纵移滑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横移组件设置于所述纵移滑块上;导向凹轨,其包括均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纵向凹轨和横向凹轨,所述纵向凹轨与所述纵移滑轨平行设置,所述横向凹轨连通于所述纵向凹轨的一端,并与所述纵向凹轨垂直设置;导向轴,其一端与所述横移滑块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凹轨中。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装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座椅整体升降。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模型飞机,所述模型飞机装设有上述第一方面所展示的座椅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装置包括座椅和水平移动机构,座椅包括支撑部和靠背部,支撑部用于支撑人体的臀部,靠背部连接于支撑部的一侧,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横移组件,具体地,横移组件连接于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座椅整体横移,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移步至座椅上以及需要从座椅上离开时,利用横移组件带动座椅朝远离驾驶舱另一座椅的方向横移,从而扩大驾驶舱两个座椅之间的距离,使用户能方便地移步至座椅上以及从座椅上离开,用户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平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横移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横移组件省略横移安装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第二固定座以及横移、纵移限位插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座椅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位置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移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纵移组件省略纵移安装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0、座椅装置;
100、座椅;110、支撑部;120、靠背部;130、扶手;140、转动臂;150、靠枕;
200、水平移动机构;210、横移组件;211、横移滑轨;212、横移滑块;213、横移安装板;214、横移定位组件;2141、横移限位轨;21411、横移限位孔;2142、第一固定座;2143、横移限位插销;220、纵移组件;221、纵移滑轨;222、纵移滑块;223、纵移安装板;224、纵移定位组件;2241、纵移限位轨;22411、纵移限位孔;2242、第二固定座;2243、纵移限位插销;230、底板;240、导向凹轨;241、纵向凹轨;242、横向凹轨;250、导向轴;
300、升降机构;310、升降气杆;320、气杆安装座;330、控制把手;340、导向组件;341、导向杆;342、套筒;343、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实施例供了一种座椅装置1000,如图1-图2所示,座椅装置1000包括座椅100和水平移动机构200。座椅100包括支撑部110和靠背部120,支撑部110用于支撑人体的臀部,靠背部120连接于支撑部110的一侧,以支撑人体的背部,使用户坐在座椅100上时更为舒适。水平移动机构200包括横移组件210,横移组件210连接于支撑部110的底部,以带动座椅100整体横移。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在支撑部110的底部设置有横移组件210,横移组件210能带动座椅100整体横移,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移步至座椅100上以及需要从座椅100上离开时,利用横移组件210带动座椅100朝远离驾驶舱另一座椅100的方向横移,从而扩大驾驶舱两个座椅100之间的距离,使用户能方便地移步至座椅100上以及从座椅100上离开,用户体验较好。用户移步至座椅100上后,利用横移组件210即可带动座椅100复位。
参考图2-图4,为了实现利用横移组件210带动座椅100整体横移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移组件210的具体结构,在具体实施例中,横移组件210包括横移滑轨211和横移滑块212,横移滑轨211横设于支撑部110的底部,横移滑块212装设于横移滑轨211上,并能沿横移滑轨211移动,横移滑块212连接于支撑部110的底部,这样就可以利用横移滑块212带动支撑部110沿横移滑轨211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横移滑轨211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是一条,也可以像图4这样设置两条从而增加稳定性,还可以设置三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调节。
参考图3-图4,在具体实施例中,横移组件210还包括横移定位组件214,横移定位组件214与横移滑块212连接,以在座椅100横移至预设位置时锁定滑块,以对座椅100进行横向固定。
之所以设置横移定位组件214的原因在于,如果用户坐在座椅100上时,座椅100还会左右移动,那么用户的体验一定很差,而横移定位组件214可以对座椅100进行横向固定,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坐在座椅100上时,座椅100受外力影响横移,用户体验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位置并非是一个固定位置,预设位置会根据用户需求而发生改变,例如用户在需要移步至座椅100上时,或者要从座椅100上下来时,座椅100需要横移至远离另一个座椅100的位置,此时远离另一个座椅100的位置就可以称为预设位置,又例如,在用户已经移步至座椅100上时,座椅100需要从远离另一个座椅100的位置横移复位,此时复位后的位置就可以称为预设位置。
参考图3-图5,为了实现利用横移定位组件214在座椅100横移至预设位置时,对座椅100进行横向固定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移定位组件214的具体结构,在具体实施例中,横移组件210还包括横移安装板213,横移安装板213装设于横移滑块212上,支撑部110通过横移安装板213与横移滑块212连接。横移定位组件214包括横移限位轨2141、第一固定座2142和横移限位插销2143,横移限位轨2141与横移滑轨211平行,且设置于横移滑轨211的侧方,沿横移限位轨2141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X方向),于横移限位轨2141朝向支撑部110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横移限位孔21411,第一固定座2142固设于横移安装板213上,使横移定位组件214能随横移安装板213移动,横移限位插销2143可伸缩式装设于第一固定座2142上,且正对横移限位轨2141朝向支撑部110的一面,以使横移限位插销2143能伸入横移限位孔21411或者从横移限位孔21411中缩回。
具体地,当横移组件21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将横移限位插销2143插入横移限位孔21411中,此时受到横移限位孔21411的约束,横移限位插销2143就会被锁死而无法沿横移滑轨211的长度方向移动,又因为横移限位插销2143与横移滑块212有间接连接的关系,所以横移滑块212自然也无法沿横移滑轨211的长度方向移动,座椅100会被锁定无法横移。座椅100需要横移时,只需要让横移限位插销2143从横移限位孔21411中缩回即可。
其中,带动横移限位插销2143伸缩的方式有许多种,例如手动、电动等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设置。
参考图6,在一实施例中,座椅100还包括扶手130,扶手130设置于支撑部110的旁侧,以支撑人体的手臂。
具体地,设置有支撑部110可以支撑人体的手臂,使用户坐在座椅100上获得更高的舒适度。
参考图6,在具体实施例中,座椅100包括转动臂140,转动臂14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靠背部120远离人体的一侧,另一端与扶手130连接,转动臂140的旋转中心线与横移滑轨211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使扶手130能朝靠背部120的方向转动至靠背部120的旁侧。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使扶手130能朝靠背部120的方向转动至靠背部120的两旁,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移步至座椅100上以及需要从座椅100上离开时,将扶手130朝转动至靠背部120的两旁,更方便用户移步至座椅100上以及从座椅100上离开,用户体验极佳。
参考图1,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让用户坐在座椅100上获得更高的舒适度,座椅100还包括靠枕150,靠枕150设置于靠背部120的顶部,以支撑人体的头部。
参考图1-图2,在具体实施例中,水平移动机构200还包括纵移组件220,纵移组件220装设于支撑部110的底部,以带动座椅100整体纵移。
由于不同用户的体型不同,为了让不同的用户都能较为舒适地坐在座椅100上,本实施例设置了纵移组件220,纵移组件220装设于支撑部110的底部,以带动座椅100整体纵移,从而调节座椅100在纵向上的位置。
此外,越靠近驾驶位置就越窄,对于部分比较精密的飞机模型来说,驾驶位置隔壁有很多控制飞机的模块,以至于驾驶位置的旁边可能压根没有余留供座椅100横移的位置,或者说余留的位置极小,此时横移组件210就难以发挥其作用。但本实施例设置有纵移组件220,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可以先利用纵移组件220带动座椅向后移动,座椅100向后移动后位置变得宽敞,余留出了能让座椅100横移的空间,此时就可以利用横移组件210带动座椅100横移。
参考图1,进一步地,座椅装置1000还包括升降机构300,升降机构300装设于支撑部110的底部,以带动座椅100整体升降。
由于不同用户的体型不同,为了让不同的用户都能较为舒适地坐在座椅100上,本实施例设置了升降机构300,升降机构300装设于支撑部110的底部,以带动座椅100整体升降,从而调节座椅100在重力方向上的位置。
参考图1-图2,需要说明的是,横移组件210、纵移组件220和升降机构30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纵移组件220装设于横移组件210上,升降机构300装设于纵移组件220上,座椅100装设于升降机构300上。又例如横移组件210装设于纵移组件220上,升降机构300装设于横移组件210上,座椅100装设于升降机构300上。参考图2,图2就是横移组件210装设于纵移组件220上,升降机构300装设于横移组件210上,座椅100装设于升降机构300上,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图2中的纵移组件220比横移组件210要大,为了让座椅100能更稳定,所以将横移组件210装设在了纵移组件220上。
为了实现利用纵移组件220带动座椅100整体纵移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移组件220的具体结构,纵移组件220包括纵移滑轨221和纵移滑块222,纵移滑轨221装设于支撑部110的底部并与横移滑轨211互相垂直,纵移滑块222装设于纵移滑轨221上,并能沿纵移滑轨221移动,纵移滑块222连接于支撑部110的底部,以带动支撑部110沿纵移滑轨221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纵移滑轨221的数量不做限定,可以是一条,也可以像图9这样设置两条从而增加稳定性,还可以设置三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此进行适应性调节。
参考图6-图7,在具体实施例中,水平移动机构200还包括底板230、导向凹轨240和导向轴250。纵移滑轨221设置于底板230上,横移滑轨211设置于纵移滑块222上。导向凹轨240包括均设置于底板230上的纵向凹轨241和横向凹轨242,纵向凹轨241与纵移滑轨221平行设置,横向凹轨242连通于纵向凹轨241的一端,并与纵向凹轨241垂直设置。
参考图6-图7,横向凹轨242连通于纵向凹轨241远离上述驾驶位置的一端,导向轴250与导向凹轨240共同配合,使座椅100只能沿导向凹轨240进行水平位置的调节,即座椅100需要向后移动到尽头后才能横移,其原因在于,越靠近驾驶位置就越窄,对于部分比较精密的飞机模型来说,驾驶位置隔壁有很多控制飞机的模块,以至于驾驶位置的旁边可能压根没有余留供座椅100横移的位置,此时如果不对横移组件210加以限制,横移组件210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座椅100横移,就会使座椅100与驾驶舱的其它部件发生碰撞,设置了导向凹轨240与导向轴250后,座椅100就需要先向后移动至尽头,随后才能横移,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座椅100与驾驶舱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座椅装置1000横向凹轨242是向左边延伸的,适合装在模型飞机驾驶舱的左边,适合装在右边的座椅装置1000只需要将横向凹轨242设置成向右边延伸即可。
参考图5、图8、图9,在具体实施例中,纵移组件220还包括纵移定位组件224,纵移定位组件224与纵移滑块222连接,以在座椅100纵移至预设位置时锁定纵移滑块222,以对座椅100进行纵向固定。
之所以设置纵移定位组件224的原因在于,如果用户坐在座椅100上时,座椅100还会前后移动,那么用户的体验一定很差,而纵移定位组件224可以对座椅100进行纵向固定,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坐在座椅100上时,座椅100受外力影响纵移,用户体验较好。
参考图5、图8、图9,为了实现利用纵移定位组件224在座椅100纵移至预设位置时,对座椅100进行纵向固定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移定位组件224的具体结构,在具体实施例中,纵移组件220还包括纵移安装板223,纵移安装板223装设于纵移滑块222上,支撑部110通过纵移安装板223与纵移滑块222连接。纵移定位组件224包括纵移限位轨2241、第二固定座2242和纵移限位插销2243,纵移限位轨2241与纵移滑轨221平行,且设置于纵移滑轨221的侧方,沿纵移限位轨2241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Y方向),于纵移限位轨2241朝向支撑部110的一面设置有若干纵移限位孔22411,第二固定座2242固设于纵移安装板223上,使纵移定位组件224能随纵移安装板223移动,纵移限位插销2243可伸缩式装设于第二固定座2242上,且正对纵移限位轨2241朝向支撑部110的一面,以使纵移限位插销2243能伸入纵移限位孔22411或者从纵移限位孔22411中缩回。
具体地,当纵移组件22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将纵移限位插销2243插入纵移限位孔22411中,此时受到纵移限位孔22411的约束,纵移限位插销2243就会被锁死而无法沿纵移滑轨221的长度方向移动,又因为纵移限位插销2243与纵移滑块222有间接连接的关系,所以纵移滑块222自然也无法沿纵移滑轨221的长度方向移动,座椅100会被锁定无法纵移。座椅100需要纵移时,只需要让纵移限位插销2243从纵移限位孔22411中缩回即可。
参考图1,为了实现利用升降机构300带动座椅100整体升降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机构300的具体结构,升降机构300包括升降气杆310、气杆安装座320和控制把手330,气杆安装座320装设于支撑部110的底部,气杆安装座320用于安装升降气杆310与控制把手330,控制把手330用于控制气杆,以调节座椅100高度。其原理与平时办公室的座椅100下方的升降机构300一致,故在此不进行赘述。
参考图1,在具体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00还包括导向组件340,导向组件340包括导向杆341、套筒342和直线轴承343,套筒342装设于横移安装板213朝向座椅100的一侧,套筒342顶部装设有直线轴承343,导向杆341一端连接于支撑部110的底部,另一端穿过直线轴承343置入套筒342中。
之所以设置导向组件340的原因在于,如果用户坐在座椅100上时,座椅100还会转动,那么用户的体验一定很差,而导向组件340可以配合升降气杆310对座椅100进行固定,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坐在座椅100上时,座椅100受外力影响左右转动,用户体验较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模型飞机,如图1-图2所示,模型飞机装设有上述实施例所展示的座椅装置1000。
通过实施本实施例,在支撑部110的底部装设有横移组件210,横移组件210能带动座椅100整体横移,这样就可以在需要移步至座椅100上以及需要从座椅100上离开时,利用横移组件210带动座椅100朝远离驾驶舱另一座椅100的方向横移,从而扩大驾驶舱两个座椅100之间的距离,使用户能方便地移步至座椅100上以及从座椅100上离开,用户体验较好。用户移步至座椅100上后,利用横移组件210即可带动座椅100复位。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座椅装置,应用于模型飞机,所述座椅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座椅和水平移动机构,所述座椅包括支撑部和靠背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人体的臀部,所述靠背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以支撑所述人体的背部,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座椅整体横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包括:横移滑轨和横移滑块,所述横移滑轨横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所述横移滑块装设于所述横移滑轨上,并能沿所述横移滑轨移动,所述横移滑块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横移滑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还包括横移定位组件,所述横移定位组件与所述横移滑块连接,以在所述座椅横移至预设位置时锁定横移滑块,以对座椅进行横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还包括横移安装板,所述横移安装板装设于所述横移滑块上,所述支撑部通过横移安装板与所述横移滑块连接,所述横移定位组件包括横移限位轨、第一固定座和横移限位插销,所述横移限位轨与所述横移滑轨平行,且设置于所述横移滑轨的侧方,沿所述横移限位轨的长度方向,于所述横移限位轨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面设置有若干横移限位孔,所述第一固定座固设于所述横移安装板上,使所述横移定位组件能随所述横移安装板移动,所述横移限位插销可伸缩式装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上,且正对所述横移限位轨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面,以使所述横移限位插销能伸入所述横移限位孔或者从所述横移限位孔中缩回。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还包括扶手和转动臂,扶手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旁侧,以支撑所述人体的手臂,所述转动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靠背部远离所述人体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扶手连接,所述转动臂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横移滑轨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使所述扶手能朝所述靠背部的方向转动至所述靠背部的旁侧。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还包括纵移组件,所述纵移组件装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座椅整体纵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移组件包括纵移滑轨和纵移滑块,所述纵移滑轨装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并与所述横移滑轨互相垂直,所述纵移滑块装设于所述纵移滑轨上,并能沿所述纵移滑轨移动,所述纵移滑块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支撑部沿所述纵移滑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还包括:
底板,所述纵移滑轨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横移组件设置于所述纵移滑块上;
导向凹轨,其包括均设于所述底板上的纵向凹轨和横向凹轨,所述纵向凹轨与所述纵移滑轨平行设置,所述横向凹轨连通于所述纵向凹轨的一端,并与所述纵向凹轨垂直设置;
导向轴,其一端与所述横移滑块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导向凹轨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装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以带动所述座椅整体升降。
10.一种模型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飞机装设有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装置。
CN202222313323.9U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 Active CN218572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3323.9U CN218572817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13323.9U CN218572817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2817U true CN218572817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63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13323.9U Active CN218572817U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72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95928B1 (en) Passenger seat with movable backrest portion
US8579375B2 (en) Aircraft seat
US9944396B2 (en) Aircraft seat with segmented seatback for achieving in-bed lounge sitting position
EP2275345B1 (en) Berth sleeper system
US5560681A (en) Seat bottom extension mechanism for passenger seats
US8403415B2 (en)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recline mechanism
CA2902891C (en) Aircraft seat employing dual actuators for seat translation and seat recline
EP3689748B1 (en) Deployable infill assembly and passenger seat construction
JP4548421B2 (ja) 睡眠姿勢を提供する乗物シート
US10450071B2 (en)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mechanism
EP3517434B1 (en) Work-and-dine aircraft seat with tilt and shift articulation
US7131698B2 (en) Vehicle passenger seat with adjustable headrest
WO2017155069A1 (ja) 座席構造
JP2018197101A (ja) 休息構成を有する車両の乗客用の椅子
EP3715255A1 (en) Seat, in particular an aircraft seat
US20050151405A1 (en) Vehicle seating with protected living space
CN218572817U (zh) 一种座椅装置及模型飞机
JP2007534533A (ja) 半立ち姿勢を支える乗物シート
CN218505865U (zh) 一种用于提升座椅舒适性的结构
KR101469438B1 (ko) 시트쿠션 연동식 리클라이닝 시트
EP3756942B1 (en) Aircraft passenger seat with in-flight rocking motion
US20230382275A1 (en) Passenger seat with forward adjustable backrest
WO2023105220A1 (en) Seat assembly
KR20230042807A (ko) 자동차용 시트 포지션 조절 장치
CN117048465A (zh) 具有扶手组件的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