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72124U - 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72124U
CN218572124U CN202221499928.5U CN202221499928U CN218572124U CN 218572124 U CN218572124 U CN 218572124U CN 202221499928 U CN202221499928 U CN 202221499928U CN 218572124 U CN218572124 U CN 218572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outlet
valve core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999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跃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uji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uji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uji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uji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999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72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72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72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包括可拆式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工作部件,第二部分具有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第一部分设有第一水路和第一气路,第二部分设有水路切换阀、第二水路和第二气路,第二水路设有通断第二水路的控制阀,水路切换阀的入口与第二水路连通,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水路切换阀受控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该系统无需设置转向器滑块来切换水路切换阀,即无需受限于转向器滑块,同时既方便清洁工作部件,又方便清洁工作部件之后的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所述的系统的抽吸清洁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背景技术
本公开所指的抽吸清洁器即一种表面清洁设备,例如CN214906478U所公开的表面清洁设备,它包括基座、抽吸源、净水箱和污水箱,抽吸源、净水箱和污水箱均安装在基座上以构成主机,还包括附件(常见的附件为刷头),附件经流道连接在主机上,流道主要是软管,软管具有较好的自由度,从而方便用户操作附件来清洁被清洁表面,附件可以将净水箱的清洁液体喷出,进一步的,附件设有开关,开关供用户操作来控制清洁液体的喷出时机,在清洁被清洁表面时,遇到较难清理的污渍,用户可通过操作开关来指向性喷出清洁液体,待清洁液体浸润污渍一会儿,用户操作附件刮擦污渍,同时抽吸源抽吸以将清洁液体和污渍的混合物一同吸入污水箱,并经分离器分离后将过滤干净的空气排向环境中。
所述的抽吸清洁器或者叫深度清洁器,也可以用如下结构描述,具体来说:包括将清洁液输送到待清洁表面的流体输送系统并包括从表面抽取用过的清洁液和碎屑(可能包括污垢、灰尘、污渍、泥土、毛发和其他碎屑)的流体回收系统。流体输送系统通常包括用于存储一定量清洁液的一个或多个流体供应箱、用于将清洁液施加到待清洁表面的流体分配器、以及用于将清洁液从流体供应箱输送到流体分配器的流体供应导管。可以提供搅动器,用于搅动表面上的清洁液。流体回收系统通常包括回收箱、邻近待清洁表面并通过工作空气导管与回收箱流体连通的喷嘴、以及抽吸源,所述抽吸源与工作空气导管流体连通,以从待清洁表面通过喷嘴和工作空气导管向回收箱抽吸清洁液。一些家用抽吸清洁器使用附件(例如,软管、棒和其他清洁工具)来进行清洁操作。软管、棒和其他清洁工具可以被配置用于流体输送和流体回收。
从上述可知,流体回收系统将主要接触污物并存储污物,因此流体回收系统较脏,而其中主要的需要被清洁的清洁部位则是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例如软管,而较好地结构则是能够实现自清洁。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前述功能,有一种方案,例如CN209750919U所公开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的附件,该中国专利的美国同族也已经授权,该方案采用在附件的壳体中设置水路切换阀(转向器阀),并在壳体中设置转向器滑块,通过操作转向器滑块使水路切换阀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切换,第一流道则连通工作状态的第一喷液孔,第二流道则连通自清洁状态的第二喷液孔,并且第二喷液孔设置于喷嘴空气吸口的前端,因此第二流道较长,由于转向器滑块需要能够作动到水路切换阀,同时又需要用户操作该转向器滑块,所以考虑到用户操作需要、以及转向器滑块、水路切换阀的相互配合所限,导致需要设置较长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尤其是为了能够较完整的清理抽吸路径,导致需要较长的第二流道,当工作部件延伸的越长时,则所需的第二流道则更长,而较长的第二流道则增加了藏污纳垢或者堵塞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无需设置转向器滑块来切换水路切换阀,即无需受限于转向器滑块,同时既方便清洁工作部件,又方便清洁工作部件之后的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包括可拆式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工作部件,第二部分具有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第一部分设有工作部件工作使用的第一水路和第一气路,第二部分设有水路切换阀、第二水路和第二气路,第二水路设有通断第二水路的控制阀,水路切换阀的入口与第二水路连通,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水路切换阀受控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该两个状态分别是: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后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经第一出口连通,第二出口关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开后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断开,第一出口关闭,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经第二出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前部具有工作部件,第一部分的后部与第二部分的前部可拆式插接,水路切换阀受控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是指水路切换阀受控于第一部分的后部与第二部分的前部插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具有公端,公端具有两个控制端,分别为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水路切换阀具有母端,母端具有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用于控制第一出口通断,第二阀芯用于控制第二出口通断,在公端与母端配合后,第一控制端作动第一阀芯打开第一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连通,第二控制端作动第二阀芯关闭第二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不连通,在公端与母端分开后,第一阀芯复位关闭第一出口,第二阀芯复位打开第二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端具有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为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母端对应设有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第一配合孔设有第一阀芯,第二配合孔设有第二阀芯,在公端与母端配合后,第一凸起插入第一配合孔并顶动第一阀芯,第一阀芯将打开第一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连通,第二凸起插入第二配合孔并顶动第二阀芯,第二阀芯移动并关闭第二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不连通,在公端与母端分开后,第一阀芯复位关闭第一出口,第二阀芯复位打开第二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内设有进液流道以及在第一凸起的前端设有进液口,在第一凸起插入第一配合孔并顶动第一阀芯后,第一凸起的前端位于第一出口内侧,进液口供清洁液体流入并通过进液流道流向工作喷液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并列设置,相应的,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也是并列设置,第一凸起内设有流道,该流道与工作部件的喷液孔连通设置,第一配合孔的前端与第一阀芯形成单向阀配合,第二配合孔的前端与第二阀芯形成单向阀配合,第二配合孔的侧面设有第二出口,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后,第一凸起顶开第一阀芯以使第一配合孔与该流道连通,第二凸起顶动第二阀芯以使第二阀芯封闭第二出口,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开后,第一阀芯复位以封闭第一配合孔,第二阀芯复位以打开第二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路自第一部分的前部向第一部分的后部延伸设置,第一部分的前部具有第一气路的第一开口,第一部分的后部具有第一气路的第二开口,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开口与第二气路连通连接,污物自第一开口吸入并从第二开口输送给第二气路,在第二状态下,第二开口与第二气路分开,第二开口暴露在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后部具有与第二部分连接用的连接套管,第二开口位于连接套管内,在第二状态下,连接套管可用于灌入清洁液体以对第一气路进行清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后部具有第一端面,第二部分的前部具有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具有第二开口,第二端面具有第二气路的入口,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密封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路与水路切换阀上下分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路切换阀靠近第二气路管壁的一侧设置第二出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公开包括可拆式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工作部件,第二部分具有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水路切换阀受控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该两个状态分别是: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后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经第一出口连通,第二出口关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开后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断开,第一出口关闭,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经第二出口连通,因此无需设置需用户操作的转向器滑块,与转向器滑块无关,用户只需要关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即可,这样设计下,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后为第一状态,即工作状态,第一气路与第二气路实现连通,第二水路通过第一出口向第一水路供应清洁液体,从而能够为工作需要提供清洁液体,清洁液体是否供应则由控制阀控制,用户操作控制阀打开第二水路,则第二水路供应清洁液体,控制阀关闭第二水路,则第二水路停止供应清洁液体;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开后为第二状态,即清洁状态,在清洁状态下,用户操作控制阀打开第二水路,则第二水路通过第二出口向第二气路供应清洁液体以对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进行清洁,控制阀关闭第二水路,则第二水路停止供应清洁液体。
由上述可知,在无需设置需用户操作的转向器滑块后,就不受转向器滑块的限制,也就是说无需在第二部分的壳体表面设置转向器滑块,水路切换阀的设置位置相对比较灵活,这样有利于减少第二出口至第二气路的流道长度,有利于减少污物在该流道内堆积的程度,也不容易堵塞。
由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拆式连接,那么第一气路与第二气路可各自分开清洁,无需为了考虑第一气路的清洁所导致的结构复杂化,也就是说第二水路、水路切换阀等无需考虑供应第一气路相关清洁液体,本公开方案可参考如下清洁方式: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开后,可以用清洁液体(例如自来水)对第一部分的第一气路进行冲洗,而第二气路则由第二水路供应的清洁液体进行冲洗,抽吸源同时开启以将清洁时产生的污物抽吸入回收箱,从而完成分开清洁。
综上所述,本公开无需设置转向器滑块来切换水路切换阀,即无需受限于转向器滑块,同时既方便清洁工作部件,又方便清洁工作部件之后的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2为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3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主要展示第二部分的前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前部的前端面视图。
图6为A-A向剖视图。
图7为B-B向剖视图。
图8为C-C向剖视图(图中箭头表示清洁时的清洁回收方向)。
图9为主要展示第一部分的后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后端面视图。
图11为D-D向剖视图。
图12为A放大视图。
图13为E-E向剖视图。
图14为一种抽吸清洁器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部分、1.1-工作端、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连接套管、1.5-第一卡钩、1.6-第一端面、1.7-第一气路、2-工作喷液孔、3-第二部分、4-第二气路、5-水路切换阀、6-第一出口、7-第二出口、8-第一阀芯、9-第一弹簧、10-第二阀芯、11-第二弹簧、12-第一凸起、13-第二凸起、14-进液流道、15-进液口、16-第二端面、17-控制键、18-控制阀、19-第二卡钩、20-清洁喷孔、21-软管、22-连接口、23-主机、24-第二水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它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它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与“水”相关的描述或取的名称,其中的水并非限于单纯的水,而是指“清洁液体”所限定的大的范围,“清洁液体”可以是单纯的水,也可以是水混合物,也可以是非水的“清洁液体”,等等,凡是适用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清洁液体”均适用。
如图1至14所示为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具体来说,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包括可拆式连接的第一部分1和第二部分3,第一部分1具有工作部件,第二部分3具有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第一部分1设有工作部件工作使用的第一水路和第一气路1.7,第二部分3设有水路切换阀5、第二水路24和第二气路4,第二水路24设有通断第二水路24的控制阀18,控制阀18可通过控制键17操作通断,水路切换阀5的入口与第二水路24连通,水路切换阀5具有第一出口6和第二出口7,水路切换阀5受控于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连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该两个状态分别是: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连接后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水路24与第一水路经第一出口6连通,第二出口7关闭;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分开后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水路24与第一水路断开,第一出口6关闭,第二水路24与第二气路4经第二出口7连通。一种采用所述的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的抽吸清洁器,包括将清洁液体输送到待清洁表面的流体输送系统并包括从表面抽取污物的流体回收系统,流体回收系统具有所述的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的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既可以指如图8所示的第二气路4,也可以是如图14所示的第二气路4通过连接口22进一步连接软管21所构建的流通路径,另外,由于清洁液体流经清洁的特点,所以所述的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也可以进一步包括回收箱。综上所述,所述的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并非仅指如图8所示的情况,这也意味着第二部分3的长度也是并非局限于如图8所示的长度,因此,相对于图14,在图1、3中,第二部分3主要展示出了第二部分3的用于与第一部分1可拆式连接的头部,该头部在附图中举例为棒状部,附图所示为横截面为圆形的圆柱棒,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横截面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9所示,工作部件即第一部分1,两者合二为一,工作部件的工作端1.1位于第一部分1的前端,工作端1.1一般设置刷毛,只是本公开附图中并未画刷毛。当然,第一部分1还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工作部件可以再连接一延长管来构成第一部分1,这样就可以令工作端1.1处于更前的位置,从而方便用户够到更远的地方进行使用。但是,不管是前述的哪种情况,本公开均具有以下优势,具体来说,即使第一部分1沿第一气路1.7的长度较长(导致设置较长的第一气路1.7),或者说即使第一部分1整体较长(导致设置较长的第一气路1.7),但是由于本公开可以分开冲洗的设计特点,所以无需担心现有技术中第二流道较长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11、13所示,第一部分1的前部具有工作部件,第一部分1的后部与第二部分3的前部可拆式插接,水路切换阀5受控于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连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是指水路切换阀5受控于第一部分1的后部与第二部分3的前部插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这样设计后,通过插接结构实现第一部分1的后部与第二部分3的前部可拆式连接,具有连接简单、方便的优点,方便用户操作。另外,为了保障插接方向,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导向结构,从而无需用户特别关注就可插接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7、11、12所示,第一部分1具有公端,公端具有两个控制端,分别为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水路切换阀5具有母端,母端具有第一阀芯8和第二阀芯10,第一阀芯8用于控制第一出口6通断,第二阀芯10用于控制第二出口7通断,在公端与母端配合后,第一控制端作动第一阀芯8打开第一出口6以使第二水路24与第一水路连通,第二控制端作动第二阀芯10关闭第二出口7以使第二水路24与第二气路4不连通,在公端与母端分开后,第一阀芯8经第一弹簧9复位关闭第一出口6,第二阀芯10经第二弹簧11复位打开第二出口7以使第二水路24与第二气路4连通。这样设计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7、11、12所示,公端具有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为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母端对应设有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第一配合孔设有第一阀芯8,第二配合孔设有第二阀芯10,在公端与母端配合后,第一凸起12插入第一配合孔并顶动第一阀芯8,第一阀芯8将打开第一出口6以使第二水路24与第一水路连通,第二凸起13插入第二配合孔并顶动第二阀芯10,第二阀芯10移动并关闭第二出口7以使第二水路24与第二气路4不连通,在公端与母端分开后,第一阀芯8复位关闭第一出口6,第二阀芯10复位打开第二出口7以使第二水路24与第二气路4连通。这样设计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凸起12内设有进液流道14以及在第一凸起12的前端设有进液口15,在第一凸起12插入第一配合孔并顶动第一阀芯8后,第一凸起12的前端位于第一出口6内侧,进液口15供清洁液体流入并通过进液流道14流向工作喷液孔2。这样设计后,有利于结构紧凑,有效利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5、7、9、12所示,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并列设置,相应的,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也是并列设置,第一凸起12内设有流道,该流道与工作部件的喷液孔连通设置,第一配合孔的前端与第一阀芯8形成单向阀配合,第二配合孔的前端与第二阀芯10形成单向阀配合,第二配合孔的侧面设有第二出口7,在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连接后,第一凸起12顶开第一阀芯8以使第一配合孔与该流道连通,第二凸起13顶动第二阀芯10以使第二阀芯10封闭第二出口7,在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分开后,第一阀芯8复位以封闭第一配合孔,第二阀芯10复位以打开第二出口7。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13所示,第一气路1.7自第一部分1的前部向第一部分1的后部延伸设置,第一部分1的前部具有第一气路1.7的第一开口1.2,第一部分1的后部具有第一气路1.7的第二开口1.3,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开口1.3与第二气路4连通连接,污物自第一开口1.2吸入并从第二开口1.3输送给第二气路4,在第二状态下,第二开口1.3与第二气路4分开,第二开口1.3暴露在外。这样设计后,方便从第二开口1.3灌入清洁液体来进行清洁,有利于用户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部分1的后部具有与第二部分3连接用的连接套管1.4,第二开口1.3位于连接套管1.4内,在第二状态下,连接套管1.4可用于灌入清洁液体以对第一气路1.7进行清洁。这样设计后,一方面,可利用连接套管1.4方便用户将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拆装,提高使用便利性,另一方面,无需用户特别注意对准第二开口1.3,而是只需将连接套管1.4对准水龙头接入清水冲洗即可,非常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13所示,连接套管1.4设有第一卡钩1.5,第二部分3设有第二卡钩19,通过第一卡钩1.5与第二卡钩19的可拆式卡接来保障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连接后的防分离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9所示,第一部分1的后部具有第一端面1.6,第二部分3的前部具有第二端面16,第一端面1.6具有第二开口1.3,第二端面16具有第二气路4的入口,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端面1.6与第二端面16之间密封对接。这样设计后,方便连接,另外有利于反复拆装情况下的连接可靠性。所述的密封对接可以采用密封圈解决,即在第一端面1.6与第二端面16之间设置密封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13所示,第二气路4与水路切换阀5上下分层设置,另外,基于本公开的水路切换阀5无需设置垂直于第二气路4轴向的调整原件(现有技术的转向器滑块等),结合图6、7、9、11、12、14所示,水路切换阀5受控于第一部分1与第二部分3轴向拆装,第一气路1.7与第二气路4位于相同的一侧,工作喷液孔2与水路切换阀5位于相同的另一侧,这样就使得第一部分1的工作喷液孔2及控制端、水路切换阀5等所占用的空间均倾向于所述的另一侧,不需要对所述的一侧进行空间挤占,这样设计后,有利于第二气路4的内部高度做大,从而在相同直径的情况下,提供更大的吸入通道。尤其是水路切换阀5基于本公开的方案可以进一步做的较为扁平,吸入通道则更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13所示,水路切换阀5靠近第二气路4管壁的一侧设置第二出口7。这样设计后,第二出口7与第二气路4之间的流道可以设计的很短,一方面,有利于清洁液体尽快达到第二气路4进行清洁,压力损失较小,另一方面,较短的流道有利于避免污物堆积,不容易堵塞。为了使清洁液体喷洒在第二气路4中,第二气路4的管壁上设有清洁喷孔20,清洁喷孔20与第二出口7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一种采用所述的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的抽吸清洁器,包括主机23,主机23包括抽吸源、净水箱、回收箱等,抽吸源、回收箱、软管21、棒状部、第一部分1构成流体回收系统,该流体回收系统具有所述的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
在理解本公开时,若有需要,上述结构可参考其它实施例/附图一并理解,这里不加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举例说明的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式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工作部件,第二部分具有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第一部分设有工作部件工作使用的第一水路和第一气路,第二部分设有水路切换阀、第二水路和第二气路,第二水路设有通断第二水路的控制阀,水路切换阀的入口与第二水路连通,水路切换阀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水路切换阀受控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该两个状态分别是: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后的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经第一出口连通,第二出口关闭;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开后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断开,第一出口关闭,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经第二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的前部具有工作部件,第一部分的后部与第二部分的前部可拆式插接,水路切换阀受控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是指水路切换阀受控于第一部分的后部与第二部分的前部插接与否而具有两个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具有公端,公端具有两个控制端,分别为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水路切换阀具有母端,母端具有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阀芯用于控制第一出口通断,第二阀芯用于控制第二出口通断,在公端与母端配合后,第一控制端作动第一阀芯打开第一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连通,第二控制端作动第二阀芯关闭第二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不连通,在公端与母端分开后,第一阀芯复位关闭第一出口,第二阀芯复位打开第二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公端具有的两个控制端分别为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母端对应设有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第一配合孔设有第一阀芯,第二配合孔设有第二阀芯,在公端与母端配合后,第一凸起插入第一配合孔并顶动第一阀芯,第一阀芯将打开第一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一水路连通,第二凸起插入第二配合孔并顶动第二阀芯,第二阀芯移动并关闭第二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不连通,在公端与母端分开后,第一阀芯复位关闭第一出口,第二阀芯复位打开第二出口以使第二水路与第二气路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内设有进液流道以及在第一凸起的前端设有进液口,在第一凸起插入第一配合孔并顶动第一阀芯后,第一凸起的前端位于第一出口内侧,进液口供清洁液体流入并通过进液流道流向工作喷液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并列设置,相应的,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也是并列设置,第一凸起内设有流道,该流道与工作部件的喷液孔连通设置,第一配合孔的前端与第一阀芯形成单向阀配合,第二配合孔的前端与第二阀芯形成单向阀配合,第二配合孔的侧面设有第二出口,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接后,第一凸起顶开第一阀芯以使第一配合孔与该流道连通,第二凸起顶动第二阀芯以使第二阀芯封闭第二出口,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分开后,第一阀芯复位以封闭第一配合孔,第二阀芯复位以打开第二出口。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气路自第一部分的前部向第一部分的后部延伸设置,第一部分的前部具有第一气路的第一开口,第一部分的后部具有第一气路的第二开口,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开口与第二气路连通连接,污物自第一开口吸入并从第二开口输送给第二气路,在第二状态下,第二开口与第二气路分开,第二开口暴露在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的后部具有与第二部分连接用的连接套管,第二开口位于连接套管内,在第二状态下,连接套管可用于灌入清洁液体以对第一气路进行清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的后部具有第一端面,第二部分的前部具有第二端面,第一端面具有第二开口,第二端面具有第二气路的入口,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密封对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气路与水路切换阀上下分层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水路切换阀靠近第二气路管壁的一侧设置第二出口。
1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的抽吸清洁器,包括将清洁液体输送到待清洁表面的流体输送系统并包括从表面抽取污物的流体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流体回收系统具有所述的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
CN202221499928.5U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Active CN218572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9928.5U CN218572124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99928.5U CN218572124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72124U true CN218572124U (zh) 2023-03-07

Family

ID=85358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99928.5U Active CN218572124U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721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101447A4 (en) Self-cleaning features for extraction cleaners
KR102594933B1 (ko) 흡입 세척 기계
US4171553A (en) Stalk vacuum cleaner
CN109528075B (zh) 湿式表面清洁基座以及真空吸尘器
ITMI20062058A1 (it) Dispositivo miscelatore istantanea in particolare per macchine di pulizia ad iniezion-estrazione con funzionalita' pre-spray
EP3851014B1 (en) Extraction cleaner
CN109645886B (zh)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清洁底座
CN109528074B (zh) 表面清洁基座
CN218572124U (zh) 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CN218606419U (zh) 一种用于抽吸清洁器的清洁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CN117257176A (zh) 一种用于清洁抽吸清洁器回收路径的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CN115104968B (zh) 表面清洁装置
CN220057315U (zh) 用于布艺清洗机的清洁附件
CN220403915U (zh) 表面清洁装置
CN220757302U (zh) 表面清洁器
CN220813034U (zh) 布艺清洗机
CN117257175A (zh) 一种用于抽吸清洁器的清洁系统及抽吸清洁器
CN217628902U (zh) 清洁设备的刷头组件和清洁设备
US20240148209A1 (en) Surface cleaner
CN210095642U (zh) 清洁设备的附件刷、附件组件及清洁设备
CN219594467U (zh) 表面清洁设备及用于表面清洁设备的集中蒸汽喷射附件
CN215738698U (zh) 一种吸尘器及其动力总成
WO2023019968A1 (zh) 清洁设备
CN114468839A (zh) 用于表面清洁装置的抽吸管
AU2022249323A1 (en) Floor clea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