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9265U -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9265U
CN218569265U CN202222821689.7U CN202222821689U CN218569265U CN 218569265 U CN218569265 U CN 218569265U CN 202222821689 U CN202222821689 U CN 202222821689U CN 218569265 U CN218569265 U CN 218569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connector
connecting part
section
inserting section
micr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216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igi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igi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igi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igin Quantum Compu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216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9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9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9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矩形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插合段,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插合段,所述第一插合段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以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插合段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弹簧触指;所述弹簧触指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合段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连接时发生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连接器的壳体之间的电连续性,具有优异的电流负载能力,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转,且弹簧触指能起到缓冲的作用,提升了设备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背景技术
微矩形电连接器系列产品可实现多路信号传输,插头与插座面板间孔位互配,插头插座插合时插针接触件与插孔接触件之间独立相接,各芯线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实现了系统电路的连接。随着电气系统向着集成化、模块化效应的发展,电气系统内部的连接器走线越来越复杂、密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内部使用的电连接器的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连接器工作时要保持较好的壳体间接触,以更好的实现电磁屏蔽效果。
连接器(插头插座插合后)工作时,承担着接地保护、电磁屏蔽的作用,其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转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连接器的外壳间的接触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微矩形连接器壳体间导电的研究并不多。对于复杂的电气系统而言,传统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主要通过连接器的壳体之间硬接触以达到连接器外壳连续性的要求。当连接器的尺寸较小时,在震动、冲击的条件下,就容易出现外壳间电信号不连续的危险情况,将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连接器的外壳间接触可靠性更高的微矩形连接器。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申请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矩形连接器,以提高连接器的外壳间接触可靠性,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矩形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插合段,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插合段,所述第一插合段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以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插合段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弹簧触指;
所述弹簧触指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合段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连接时发生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
可选的,所述凹槽与所述弹簧触指贴合。
可选的,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一插合段外表面周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合段内的绝缘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绝缘体内的插孔接触件。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合段内的插针接触件,所述插针接触件与所述插孔接触件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一插合段内表面周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合段内的绝缘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绝缘体内的插孔接触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合段内的插针接触件,所述插针接触件与所述插孔接触件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的,多个所述凹槽中至少一个嵌装有所述弹簧触指。
可选的,所述弹簧触指为矩形弹簧。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沿垂直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沿垂直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扇形。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沿垂直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四分之三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微矩形连接器,通过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第二插合段上开设凹槽,同时在所述凹槽内嵌装弹簧触指的方式,利用所述弹簧触指的弹性实现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对插时弹簧触指受到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中第二插合段的挤压向内收缩,实现了连接器的壳体之间的电连续性,同时具有优异的电流负载能力,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转,且弹簧触指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当连接器工作在震动、冲击等严酷的环境下,能够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震动环境中,依然能保持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壳体之间的接触可靠性,提升了设备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1和2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第一连接部件;110-第一插合段;111-弹簧触指;120-绝缘体;130- 插孔接触件;200-第二连接部件;210-第二插合段;220-插针接触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微矩形连接器主要依靠壳体之间的硬接触达到连接器的外壳电连续性的要求,当连接器的尺寸较小时,在震动、冲击等使用场景下,就容易出现外壳间的电信号不连续的危险情况,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外壳间接触可靠性更高的微矩形连接器,以使得所述微矩形连接器能够保证连接器外壳间的电连续性,以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矩形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插合段,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插合段,所述第一插合段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以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插合段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弹簧触指;所述弹簧触指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合段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连接时发生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微矩形连接器利用弹簧触指的弹性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对插时所述弹簧触指受到所述第二连部件中第二插合段的挤压向内收缩,实现微矩形连接器壳体之间的电连续性,具有优异的电流负载能力,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保证了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转,且弹簧触指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当连接器工作在震动、冲击等严酷的环境下,能够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震动环境中,依然能保持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壳体之间的接触可靠性,提升了设备稳定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矩形连接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微矩形连接器中第一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0包括第一插合段110,所述第一插合段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弹簧触指111。
所述弹簧触指111也被称为斜圈弹簧或倾斜螺旋弹簧,通常用作导电弹簧,单个线圈作为导电和接地的多个接触点;本质上,每个线圈都是一个接触点。只要一个线圈与表面保持接触,就可以保持电连接。当斜圈弹簧用于导电时,与更传统的方法相比,有许多优点。例如,除了由具有高导电性的材料制造之外,斜螺旋弹簧还可以设计成满足特定的电气要求。弹簧直径、线径、线圈高度、倾斜角和匝数等参数的变化使得调整安培数和电阻以优化解决方案成为可能。此外,还可以使用金或银等镀层来实现超低阻抗。由于倾斜螺旋弹簧的表面积很大,它们可以传输高功率水平,同时产生的热量比传统解决方案少。因此,即使在极高的温度下,它们也能提供出色的热电流承载能力。尽管存在冲击和冲击载荷、角度偏差振动、尺寸变化和配合表面不规则等因素,这些弹簧仍能够保持与表面的接触。此外,它们通过使用耐腐蚀的材料和镀层在其他恶劣条件下保持性能。如果设计和安装正确,斜圈弹簧可以减少与多次插入/ 移除循环相关的导体疲劳失效的可能性。它们最小的压缩变形也有助于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与所述弹簧触111指贴合,凹槽的形状与弹簧触指 111贴合有利于增大所述弹簧触指1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0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提升壳体之间的电连续性,提高电流负载能力。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沿垂直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截面为半圆形,设置所述截面为半圆形能够便于安装且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外壳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沿垂直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扇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沿垂直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四分之三圆形,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连接器的外壳之间的接触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一插合段的外表面周向设置,所述弹簧触指111嵌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弹簧触指111围绕所述第一插合段110的外表面周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合段110内的绝缘体120以及分布于所述绝缘体内的插孔接触件130。参阅图2,图2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0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件2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合段210内的插针接触件220,所述插针接触件220与所述插孔接触件130一一对应设置。具有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0上第一插合段110外表面的弹簧触指111,在所述插孔接触件130与所述插针接触件220一一对应插合后,能够提高壳体之间的接触可靠性,提升设备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一插合段内表面周向设置(未图示)。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合段内的绝缘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绝缘体内的插孔接触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合段内的插针接触件,所述插针接触件与所述插孔接触件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矩形连接器之间的壳体间的接触可靠性,可设置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在每个所述凹槽内均嵌装所述弹簧触指111。
另外地,可根据需要选择一部分所述凹槽中嵌装所述弹簧触指111。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触指111为矩形弹簧,矩形弹簧力度比普通弹簧力度大,抗疲劳也比普通弹簧更好。能够提高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200的连接可靠性,同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微矩形连接器,提高了微矩形连接器外壳间的接触可靠性,未改变原有微矩形连接器的外形、安装尺寸。不需壳体间接触的使用场景下可将特有的弹簧触指111去除,不影响微矩形连接器的强度,不对微矩形连接器的绝缘、耐压、接触电阻等电性能指标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微矩形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插合段,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插合段,所述第一插合段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以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插合段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弹簧触指;所述弹簧触指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合段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连接时发生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了连接器的壳体之间的电连续性,同时具有优异的电流负载能力,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转,且弹簧触指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当连接器工作在震动、冲击等严酷的环境下,能够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震动环境中,依然能保持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壳体之间的接触可靠性,提升了设备稳定性。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插合段,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第二插合段,所述第一插合段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以实现连接,所述第一插合段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装有弹簧触指;
所述弹簧触指用于在所述第一插合段与所述第二插合段插合连接时发生形变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弹簧触指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一插合段外表面周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合段内的绝缘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绝缘体内的插孔接触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合段内的插针接触件,所述插针接触件与所述插孔接触件一一对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围绕所述第一插合段内表面周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插合段内的绝缘体以及分布于所述绝缘体内的插孔接触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插合段内的插针接触件,所述插针接触件与所述插孔接触件一一对应设置。
9.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多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中至少一个嵌装有所述弹簧触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触指为矩形弹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沿垂直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沿垂直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扇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矩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沿垂直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四分之三圆形。
CN202222821689.7U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Active CN218569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1689.7U CN218569265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21689.7U CN218569265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9265U true CN218569265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8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21689.7U Active CN218569265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9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8933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mbedded canted coil spring
CN100416939C (zh) 堆叠式电连接器
CN211208810U (zh) 电连接装置
US201303376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CN102157826A (zh) 连接器装置
CN109428227B (zh) 具有可浮动自身调整接触点的连接装置及其连接方法
JP3105879U (ja) 電気コネクタ端子
CN218569265U (zh) 一种微矩形连接器
CN210517259U (zh) 一种type-c转接器
US8079873B2 (en) LVDS connector
US2010030460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connecting element thereof
CN201345454Y (zh) 一种连接器外壳接触装置
CN102270784A (zh) 电连接器
CN103403976B (zh) 具有接触构件的插入式连接器
CN207967405U (zh) 曲线簧电连接器母座
CN219286817U (zh) 网络插座、电路板组件及电子产品
JP3164221U (ja) 端子アース構造付きコネクタ
CN201178211Y (zh) 电连接器
CN220797144U (zh) 一种fpc电连接器的接触端子
CN20408864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EP2624377B1 (en) Communication adapter
CN220963836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4099999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9677663U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10535883U (zh) 一种type-c母座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