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5807U - 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5807U
CN218565807U CN202222617735.1U CN202222617735U CN218565807U CN 218565807 U CN218565807 U CN 218565807U CN 202222617735 U CN202222617735 U CN 202222617735U CN 218565807 U CN218565807 U CN 218565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y valve
electronic expansion
heat exchanger
valv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77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鸿坚
赖凤麟
钟保均
蔡湛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iukonda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iukonda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iukonda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iukonda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77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5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5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5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包括:热水换热器、冷水换热器、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第一系统包括第一表冷器、第一四通阀、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一单向阀,第二系统包括第二表冷器、第二四通阀、第三电子膨胀阀、第四电子膨胀阀、第四单向阀和第三单向阀。通过热水换热器、冷水换热器和表冷器三种类型的换热器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中的第一四通阀、两个电子膨胀阀和两个单向阀以及第二系统中的第二四通阀、两个电子膨胀阀和两个单向阀,从而实现多种模式的切换。与现有技术复杂的内部管路相比,本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结构简单,大大简化了其内部管路连接,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普通的热泵风冷冷水机组中仅设有一对水管,当在一些需要同时供冷和供热的场景时,则需要两台机组分别进行单独供冷和单独供热,但这种设置方式会导致设备成本高,浪费机组产生的冷凝热或者多余的冷量。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四管制或全热回收热泵风冷冷水机组内部的管路连接过于复杂,容易导致机组运行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包括:热水换热器、冷水换热器、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
所述热水换热器分别与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连接,所述冷水换热器分别与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连接,所述热水换热器用于制备热水,所述冷水换热器用于制备冷水;
所述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表冷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一过滤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一储液器;
所述冷水换热器分别与第一气液分离器和第一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分别与第一气液分离器和第一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分别与第一表冷器、第一压缩机和热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表冷器分别与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二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分别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分别与第一单向阀和热水换热器连接
所述第二系统包括: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二表冷器、第四电子膨胀阀、第二过滤器、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和第二储液器;
所述冷水换热器分别与第二气液分离器和第三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分别与第二气液分离器和第二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与第二表冷器、第二压缩机和热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表冷器分别与第四电子膨胀阀和第四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分别与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三单向阀、第四电子膨胀阀和第四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器分别与第三单向阀和热水换热器连接。
进一步,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油部件和第二回油部件;
所述第一回油部件分别与第一四通阀和第一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回油部件分别与第二四通阀和第二压缩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回油部件包括:第一回油毛细管、第一油过滤器和第一油分离器;
所述第一回油毛细管的一端与第一油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油过滤器与第一油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分别与第一压缩机和第一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一回油毛细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回油部件包括:第二回油毛细管、第二油过滤器和第二油分离器;
所述第二回油毛细管的一端与第二油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油过滤器与第二油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分别与第二压缩机和第二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回油毛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压缩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储液器包括:单管式储液器或者双管式储液器任意一项。
进一步,所述第二储液器包括:单管式储液器或者双管式储液器任意一项。
进一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气液出口与第一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气液入口与第一储液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气液出口与第一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气液入口与第一表冷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气液出口与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气液入口与第二储液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四单向阀的气液出口与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气液入口与第二表冷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热水换热器、冷水换热器和表冷器三种类型的换热器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中的第一四通阀、两个电子膨胀阀和两个单向阀以及第二系统中的第二四通阀、两个电子膨胀阀和两个单向阀,从而实现多种模式的切换,并且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还能根据需求完成调节冷热负荷的供给比例。与现有技术复杂的内部管路相比,本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结构简单,大大简化了其内部管路连接,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的单独制热模式下液体流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的单独制冷模式下液体流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的冷热同供模式下液体流动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的冷大于热模式下液体流动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的冷小于热模式下液体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系统,200、第二系统,300、热水换热器,400、冷水换热器;
100、第一系统:110、第一电子膨胀阀,111、第一单向阀,112、第二电子膨胀阀,113、第二单向阀,120、第一气液分离器,130、第一压缩机,140、第一四通阀,150、第一表冷器,160、第一过滤器,170、第一储液器,180、第一油分离器,181、第一油过滤器,182、第一回油毛细管;
200、第二系统:210、第三电子膨胀阀,211、第三单向阀,212、第四电子膨胀阀,213、第四单向阀,220、第二气液分离器,230、第二压缩机,240、第二四通阀,250、第二表冷器,260、第二过滤器,270、第二储液器,280、第二油分离器,281、第二油过滤器,282、第二回油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的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系统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系统中的模块划分。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包括:第一系统100、第二系统200、热水换热器300以及冷水换热器400。第一系统100与热水换热器300连接,第二系统200与热水换热器300连接,第一系统100与冷水换热器400连接,第二系统200与冷水换热器400连接。
第一系统100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110、第二电子膨胀阀112、第一单向阀111、第二单向阀113、第一气液分离器120、第一压缩机130、第一四通阀140、第一表冷器150、第一过滤器170和第一储液器160。
冷水换热器400与第一电子膨胀阀110连接,冷水换热器400还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20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120与第一压缩机130连接。第一四通阀140的D端口与第一压缩机130连接,第一四通阀140的C端口与第一表冷器150连接,第一四通阀140的S端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20连接,第一四通阀140的E端口与热水换热器300连接。
第一表冷器150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112与第一过滤器170连接,第一表冷器150通过第二单向阀113与第一过滤器170连接。即,第二电子膨胀阀112与第二单向阀113为并联连接方式。第一过滤器170与第一电子膨胀阀110连接,第一单向阀111与第一过滤器170连接,第一储液器160与第一单向阀111连接,第一储液器160也与热水换热器300连接。
第二系统200包括:第三电子膨胀阀210、第四电子膨胀阀212、第三单向阀211、第四单向阀213、第二气液分离器220、第二压缩机230、第二四通阀240、第二表冷器250、第二过滤器270和第二储液器260。
冷水换热器400与第三电子膨胀阀210连接,还与第二气液分离器220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220与第二压缩机230连接。第二四通阀240的D端口与第二压缩机230连接,第二四通阀240的C端口与第二表冷器250连接,第二四通阀240的S端口与第二气液分离器220连接,第二四通阀240的E端口与热水换热器300连接。
第二表冷器250通过第四电子膨胀阀212与第二过滤器270连接,第二表冷器250通过第四单向阀213与第二过滤器270连接,第二过滤器270与第三电子膨胀阀210连接,第三单向阀211与第二过滤器270连接,第二储液器260与第三单向阀211连接,也与热水换热器300连接。
热水换热器300通过热交换制备热水。其中,热水换热器300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且内部设有两个独立的换热模块,左换热模块和右换热模块,左换热模块与第一系统100连接,右换热模块与第二系统200连接,外部的水路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左换热模块连接,外部的水路也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右换热模块连接。
冷水换热器400通过热交换制备冷水,冷水换热器400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且内部设有两个独立的换热模块,左换热模块和右换热模块,左换热模块与第一系统100连接,右换热模块与第二系统200连接,外部的水路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左换热模块连接,外部的水路也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与右换热模块连接。
通过热水换热器300、冷水换热器400和表冷器三种类型的换热器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100中的第一四通阀140、第一电子膨胀阀110、第二电子膨胀阀112、第一单向阀111和第二单向阀113以及第二系统200中的第二四通阀240、第三电子膨胀阀210、第四电子膨胀阀212、第三单向阀211和第四单向阀213,从而实现多种模式的切换,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需求完成调节冷热负荷的供给比例。与现有技术复杂的内部管路相比,本系统结构简单,大大简化了其内部管路连接,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膨胀阀是一种可按预设程序进入制冷装置的制冷剂流量的节流元件。电子膨胀阀可以为电磁式电子膨胀阀或者电动式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的类型在本实施例中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表冷器为全称表面式冷却器。其原理是让热媒或冷媒或制冷工质流过金属管道内腔,而要处理的空气流过金属管道外壁进行热交换来达到加热或冷却空气的目的。在本实施例,第一表冷器150和第二表冷器250用于排走多余的冷量和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缩机130和第二压缩机230的类型可以为喷气增焓压缩机。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系统100中,第一单向阀111分别与第一储液器160和第一过滤器170连接,第一单向阀111的气液出口与第一过滤器170连接,第一单向阀111的气液入口与第一储液器160连接。使得气液能够通过第一单向阀111从第一储液器160流向第一过滤器170,但是无法通过第一单向阀111从第一过滤器170流向第一储液器160。
在第一系统100中,第二单向阀113分别与第一表冷器150和第一过滤器170连接,第二单向阀113的气液出口与第一过滤器170连接,第二单向阀113的气液入口与第一表冷器150连接。使得气液能够通过第二单向阀113从第一表冷器150流向第一过滤器170,但是无法通过第二单向阀113从第一过滤器170流向第一表冷器150。
在第二系统200中,第三单向阀211分别与第二储液器260和第二过滤器270连接,第三单向阀211的气液入口与第二储液器260连接,第三单向阀211的气液出口与第二过滤器270连接。使得气液能够通过第三单向阀211从第二储液器260流向第二过滤器270,但是无法通过第三单向阀211从第二过滤器270流向第二储液器260。
在第二系统200中,第四单向阀213分别与第二储液器260和第二表冷器250连接,第四单向阀213的气液出口与第二储液器260连接,第四单向阀213的气液入口与第二表冷器250连接。使得气液能够通过第四单向阀213从第二表冷器250流向第二过滤器270,但是无法通过第四单向阀213从第二过滤器270流向第二表冷器250。
通过热水换热器300、冷水换热器400和表冷器三种类型的换热器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100中的第一四通阀140、第一电子膨胀阀110、第二电子膨胀阀112、第一单向阀111和第二单向阀113以及第二系统200中的第二四通阀240、第三电子膨胀阀210、第四电子膨胀阀212、第三单向阀211和第四单向阀213,从而实现多种模式的切换,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需求完成调节冷热负荷的供给比例。与现有技术复杂的内部管路相比,本系统结构简单,大大简化了其内部管路连接,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在简化内部管路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本系统仍然能够实现各种模式的切换以及根据需求完成调节冷热负荷的供给比例。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油部件和第二回油部件。
在第一系统100中,第一回油部件包括:第一回油毛细管182、第一油过滤器181和第一油分离器180。
第一油分离器180依次通过第一油过滤器181和第一回油毛细管182与第一压缩机130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回油毛细管182与第一油过滤器181以串联方式连接,第一油过滤器181的一端与第一油分离器180连接,第一油过滤器181的另一端与第一回油毛细管182的一端连接,第一回油毛细管182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130连接。第一油分离器180与第一四通阀的D端口连接,第一油分离器180还与第一压缩机130连接。
第一压缩机130与第一油分离器180导通,通过第一回油毛细管182和第一油过滤器181,第一油分离器180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一压缩机130中,第一油过滤器181防止第一回油毛细管182堵塞,便于通过第一回油毛细管1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至第一压缩机130。
在第二系统200中,第二回油部件包括:第二回油毛细管282、第二油过滤器281和第二油分离器280。
第二油分离器280依次通过第二油过滤器281和第二回油毛细管282与第二压缩机230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回油毛细管282与第二油过滤器281以串联方式连接,第二油过滤器281的一端与第二油分离器280连接,第二油过滤器281的另一端与第二回油毛细管282的一端连接,第二回油毛细管282的另一端与第二压缩机230连接。第二油分离器280与第二四通阀的D端口连接,第二油分离器280还与第二压缩机230连接。
第二压缩机230与第二油分离器280导通,通过第二回油毛细管282和第二油过滤器281,第二油分离器280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二压缩机230中,第二油过滤器281防止第二回油毛细管282堵塞,便于通过第二回油毛细管2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至第二压缩机230。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液器160可以为单管式储液器,也可以为双管式储液器。第二储液器260可以为单管式储液器也可以为双管式储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的工作模式如下:
本系统的单独制热模式,参照图4。第一系统1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热水换热器300的左换热模块流入至第一储液器160,再通过第一单向阀111流入第一过滤器170,开启制热电子膨胀阀,关闭制冷电子膨胀阀,即开启第二电子膨胀阀112,关闭第一电子膨胀阀110。流经第二电子膨胀阀112后,流入第一表冷器150,进行换热,换热后流入第一四通阀140的C端口,从第一四通阀140的S端口流出,流入第一气液分离器120,经过气液分离后,流入第一压缩机130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液流入第一油分离器180,第一油分离器180通过第一油过滤器181和第一回油毛细管1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一压缩机130。第一油分离器1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一四通阀140的D端口流入,从第一四通阀140的E端口流出,直至流入至热水换热器300的左换热模块换热,完成循环。
第二系统2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热水换热器300的右换热模块流入至第二储液器260,再通过第三单向阀211流入第二过滤器270,开启制热电子膨胀阀,关闭制冷电子膨胀阀,即开启第四电子膨胀阀212,关闭第三电子膨胀阀210。流经第四电子膨胀阀212后,流入第二表冷器250,进行换热,换热后流入第二四通阀240的C端口,从第二四通阀240的S端口流出,流入第二气液分离器220,经过气液分离后,流入第二压缩机230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液流入第二油分离器280,第二油分离器280通过第二油过滤器281和第二回油毛细管2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二压缩机230。第二油分离器2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二四通阀240的D端口流入,从第二四通阀240的E端口流出,直至流入至热水换热器300的右换热模块换热,完成循环。
通过热水换热器300和表冷器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100中的第一四通阀140、第二电子膨胀阀112和第一单向阀111以及第二系统200中的第二四通阀240、第四电子膨胀阀212和第三单向阀211,实现单独制热模式,热水换热器300能够制备出热水。其中,冷水换热器400闲置,不换热。
本系统的单独制冷模式,参照图5。第一系统1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冷水换热器400的左换热模块流入至第一气液分离器120,经过气液分离后,流入第一压缩机130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液流入第一油分离器180,第一油分离器180通过第一油过滤器181和第一回油毛细管1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一压缩机130。第一油分离器1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一四通阀140的D端口流入,再从第一四通阀140的C端口流出至第一表冷器150,进行换热,关闭制热电子膨胀阀,开启制冷电子膨胀阀,即关闭第二电子膨胀阀112,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110。通过第二单向阀113流入第一过滤器170,第一过滤器170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10流入冷水换热器400的左换热模块,完成循环。
第二系统2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冷水换热器400右换热模块流入第二气液分离器220,经过气液分离后,流入第二压缩机230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液流入第二油分离器280,第二油分离器280通过第二油过滤器281和第二回油毛细管2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二压缩机230。第二油分离器2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二四通阀240的D端口流入,再从第二四通阀240的C端口流出至第二表冷器250,进行换热,关闭制热电子膨胀阀,开启制冷电子膨胀阀,即关闭第四电子膨胀阀212,开启第三电子膨胀阀210。通过第四单向阀213流入第二过滤器270,第二过滤器270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210流入冷水换热器400的右换热模块,完成循环。
通过冷水换热器400和表冷器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100中的第一四通阀140、第一电子膨胀阀110和第二单向阀113以及第二系统200中的第二四通阀240、第三电子膨胀阀210和第四单向阀213,实现单独制冷模式,冷水换热器400能够制备出冷水。其中,热水换热器300闲置,不换热。
本系统的冷热同供模式,参照图6。开启制冷电子膨胀阀,关闭制热电子膨胀阀、第一表冷器150和第二表冷器250,即,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110和第三电子膨胀阀210,关闭第二电子膨胀阀112、第四电子膨胀阀212、第一表冷器150和第二表冷器250。第一系统1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冷水换热器400左换热模块流出至第一气液分离器120,经过气液分离后,流入第一压缩机130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液流入第一油分离器180,第一油分离器180通过第一油过滤器181和第一回油毛细管1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一压缩机130。第一油分离器1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一四通阀140的D端口流入,E端口流出至热水换热器300的左换热模块,从热水换热器300的左换热模块流入至第一储液器160,通过第一单向阀111流入第一过滤器170,从第一过滤器170流出,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10流入冷水换热器400左换热模块中,完成循环。
第二系统2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冷水换热器400右换热模块流出至第二气液分离器220,经过气液分离后,流入第二压缩机230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液流入第二油分离器280,第二油分离器280通过第二油过滤器281和第二回油毛细管2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二压缩机230。第二油分离器2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二四通阀240的D端口流入,E端口流出至热水换热器300的右换热模块,再从热水换热器300的右换热模块流入至第二储液器260,通过第三单向阀211流入第二过滤器270,从第二过滤器270流出,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210流入冷水换热器400右换热模块中,完成循环。
通过第一表冷器150、第二表冷器250、冷水换热器400和热水换热器300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100中的第一四通阀140、第一电子膨胀阀110和第一单向阀111以及第二系统200中的第二四通阀240、第三电子膨胀阀210和第三单向阀211,实现冷热同供模式,冷水换热器400能够制备出冷水,热水换热器300也能制备出热水。
本系统的冷大于热模式,参照图7。关闭第二表冷器250、第二电子膨胀阀112、第四电子膨胀阀212,开启第一电子膨胀阀110和第三电子膨胀阀210。第一系统1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冷水换热器400的左换热模块流出,流经第一气液分离器120,再流入第一压缩机130,从第一压缩机130流至第一油分离器180,第一油分离器180通过第一油过滤器181和第一回油毛细管1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一压缩机130。第一油分离器1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一四通阀140的D端口流入,C端口流出至第一表冷器150,再流经第二单向阀113,流入第一过滤器170,从第一过滤器170流出,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110流入冷水换热器400左换热模块中,完成循环。
第二系统2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冷水换热器400右换热模块流出至第二气液分离器220,再流入第二压缩机230,从第二压缩机230流至第二油分离器280,第二油分离器280通过第二油过滤器281和第二回油毛细管2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二压缩机230。第二油分离器2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二四通阀240的D端口流入,E端口流出至热水换热器300的右换热模块,再流入至第二储液器260,通过第三单向阀211流入第二过滤器270,从第二过滤器270流出,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210流入冷水换热器400右换热模块中,完成循环。
通过第一表冷器150、冷水换热器400和热水换热器300中的右换热模块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100中的第一四通阀140、第一电子膨胀阀110和第二单向阀113以及第二系统200中的第二四通阀240、第三电子膨胀阀210和第三单向阀211,实现冷热同供模式,冷水换热器400能够制备出冷水,热水换热器300也能制备出热水,其中冷量大于热量。
本系统的冷小于热模式,参照图8。关闭第二表冷器250、第一电子膨胀阀110、第四电子膨胀阀212,开启第三电子膨胀阀210和第二电子膨胀阀112。第一系统1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热水换热器300的左换热模块流入至第一储液器160,再通过第一单向阀111流入第一过滤器170,流经第二电子膨胀阀112后,流入第一表冷器150,进行换热,换热后流入第一四通阀140的C端口,从第一四通阀140的S端口流出,流入第一气液分离器120,经过气液分离后,流入第一压缩机130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液流入第一油分离器180,第一油分离器180通过第一油过滤器181和第一回油毛细管1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一压缩机130。第一油分离器1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一四通阀140的D端口流入,从第一四通阀140的E端口流出,直至流入至热水换热器300的左换热模块换热,完成循环。
第二系统200中气液的流向为:从冷水换热器400右换热模块流出至第二气液分离器220,经过气液分离后,流入第二压缩机230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气液流入第二油分离器280,第二油分离器280通过第二油过滤器281和第二回油毛细管282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送回第二压缩机230。第二油分离器280将处理后的气液从第二四通阀240的D端口流入,E端口流出至热水换热器300右换热模块,再流入至第二储液器260,通过第三单向阀211流入第二过滤器270,从第二过滤器270流出,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210流入冷水换热器400右换热模块中,完成循环。
通过第一表冷器150、热水换热器300和冷水换热器400中的右换热模块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100中的第一四通阀140、第二电子膨胀阀112和第一单向阀111以及第二系统200中的第二四通阀240、第三电子膨胀阀210和第三单向阀211,实现冷小于热模式,冷水换热器400能够制备出冷水,热水换热器300也能制备出热水,其中热量大于冷量。
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热水换热器300、冷水换热器400和表冷器三种类型的换热器进行换热,配合第一系统100中的第一四通阀140、第一电子膨胀阀110、第二电子膨胀阀112、第一单向阀111和第二单向阀113以及第二系统200中的第二四通阀240、第三电子膨胀阀210、第四电子膨胀阀212、第三单向阀211和第四单向阀213,从而实现多种模式的切换,并且本实用新型还能根据需求完成调节冷热负荷的供给比例。与现有技术复杂的内部管路相比,本系统结构简单,大大简化了其内部管路连接,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换热器、冷水换热器、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
所述热水换热器分别与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连接,所述冷水换热器分别与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连接,所述热水换热器用于制备热水,所述冷水换热器用于制备冷水;
所述第一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气液分离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一表冷器、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一过滤器、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一储液器;
所述冷水换热器分别与第一气液分离器和第一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分别与第一气液分离器和第一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一四通阀分别与第一表冷器、第一压缩机和热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表冷器分别与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二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分别与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一储液器分别与第一单向阀和热水换热器连接
所述第二系统包括: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阀、第二表冷器、第四电子膨胀阀、第二过滤器、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和第二储液器;
所述冷水换热器分别与第二气液分离器和第三电子膨胀阀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分别与第二气液分离器和第二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与第二表冷器、第二压缩机和热水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表冷器分别与第四电子膨胀阀和第四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器分别与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三单向阀、第四电子膨胀阀和第四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二储液器分别与第三单向阀和热水换热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回油部件和第二回油部件;
所述第一回油部件分别与第一四通阀和第一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回油部件分别与第二四通阀和第二压缩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部件包括:第一回油毛细管、第一油过滤器和第一油分离器;
所述第一回油毛细管的一端与第一油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油过滤器与第一油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一油分离器分别与第一压缩机和第一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一回油毛细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油部件包括:第二回油毛细管、第二油过滤器和第二油分离器;
所述第二回油毛细管的一端与第二油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油过滤器与第二油分离器连接,所述第二油分离器分别与第二压缩机和第二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二回油毛细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压缩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器包括:单管式储液器或者双管式储液器任意一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器包括:单管式储液器或者双管式储液器任意一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气液出口与第一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气液入口与第一储液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气液出口与第一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气液入口与第一表冷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气液出口与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的气液入口与第二储液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气液出口与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气液入口与第二表冷器连接。
CN202222617735.1U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 Active CN218565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7735.1U CN218565807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7735.1U CN218565807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5807U true CN218565807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5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7735.1U Active CN218565807U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5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9601B (zh) 制冷系统以及用于制冷的方法
CN102087057B (zh)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CN217357659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2132112A (zh) 制冷剂蒸汽压缩系统中的充注量管理
CN102645060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0779080B (zh) 连续制热热回收空调室外系统、热回收空调及其使用方法
CN201569204U (zh)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CN102759147A (zh) 空调器多联机系统
CN109386980B (zh) 一种冷热能量利用系统
CN211119734U (zh) 一种四管制中央空调系统
CN209893678U (zh) 换热系统
CN218565807U (zh) 一种四管制热泵制冷系统
CN217686006U (zh) 节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6488407U (zh) 一种水源热泵机组装置
CN213687348U (zh) 风冷热泵换热系统
CN214581896U (zh) 单级、复叠循环自由转换的热泵系统
CN211011723U (zh) 一种空调冷液一体系统
CN209949712U (zh) 复合型液冷供风装置
CN108007010B (zh) 一种热泵系统
CN212057820U (zh) 制冷系统
CN213841474U (zh) 一种双控温电子冷却装置
CN219243985U (zh) 蒸发器和空调器
CN204880471U (zh) 热泵空调机组
CN213208265U (zh) 共用蒸发冷凝器的冷却系统
CN219955525U (zh) 一种污水源磁悬浮离心式多联机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