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5400U -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65400U CN218565400U CN202223003577.7U CN202223003577U CN218565400U CN 218565400 U CN218565400 U CN 218565400U CN 202223003577 U CN202223003577 U CN 202223003577U CN 218565400 U CN218565400 U CN 2185654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heat
- waste heat
- sintering
- exchang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628 steelm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属于钢铁企业余热发电技术领域,为了利用钢铁企业中不同品质的余热汽源发电,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电炉余热系统(1)、转炉余热系统(2)、烧结余热系统(3)、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蒸汽蓄能罐(5)、换热装置(6)和发电系统(7);蒸汽蓄能罐(5)中的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烧结余热系统(3)中的烧结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放热。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将钢铁企业中多种或多梯级不同品质的蒸汽汽源合并后综合利用,提高了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企业余热发电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企业尤其是钢铁企业中,有众多余热资源可被利用,并产生蒸汽向外输送。如:烧结余热蒸汽、转炉余热蒸汽、电炉余热蒸汽、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等。其中烧结余热蒸汽因其温度较高,通常会被应用于发电系统。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及轧钢加热炉等系统,通过汽化冷却生成的大量饱和蒸汽,由于蒸汽品质的原因以及转炉、电炉工艺生产的间断性所致。所产蒸汽无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用户,只能大部分通过厂区低压蒸汽管网作为生活或采暖等低品质用户。并且由于用户的用量小且连续性差,仍会有大量的余热饱和蒸汽被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降低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
因此,将不同品质汽源在联合后,再输送到工业用户或用于发电来增加使用效率,是近年来被推崇认可的技术方法。而常规的联合气源,只是将不同品质是蒸汽均送至用户侧,依靠用户来消纳使用汽源间的差异,从而达到联合使用的效果。但这种方式通常对用户的要求较高,需要用户可使用蒸汽的参数范围大,且系统复杂,针对不同品质蒸汽,会独立设置配套辅机设施,投资及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利用钢铁企业中不同品质的余热汽源发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将钢铁企业中多种或多梯级不同品质的蒸汽汽源合并后综合利用,提高了钢铁企业余热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电炉余热系统、转炉余热系统、烧结余热系统、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蒸汽蓄能罐、换热装置和发电系统;电炉余热系统中的电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内吸热或进入蒸汽蓄能罐内储存,转炉余热系统中的转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内吸热或进入蒸汽蓄能罐内储存,蒸汽蓄能罐中的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内吸热,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中的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内吸热,烧结余热系统中的烧结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内放热,换热装置排出的蒸汽能够进入发电系统的汽轮机内。
换热装置含有第一蒸汽吸热入口、第一蒸汽吸热出口、第一蒸汽放热入口、第一蒸汽放热出口、第二蒸汽吸热入口、第二蒸汽吸热出口、第二蒸汽放热入口和第二蒸汽放热出口。
电炉余热系统含有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转炉余热系统含有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和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通过蒸汽混合母管与换热装置的第一蒸汽吸热入口连接。
烧结余热系统含有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和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与第一蒸汽放热入口连接,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与第二蒸汽放热入口连接。
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一个蒸汽蓄能罐,蒸汽蓄能罐通过第一蒸汽进出管与蒸汽混合母管连接。
换热装置为余热锅炉,换热装置为分体式结构,换热装置内含有两个内腔室,一个内腔室内设有第一吸热管和第一放热管,另一个内腔室内设有第二吸热管和第二放热管。
换热装置为余热锅炉,换热装置为一体式结构,换热装置内含有一个内腔室,内腔室内设有第一吸热管、第一放热管、第二吸热管和第二放热管。
第一蒸汽吸热入口和第一蒸汽吸热出口分别位于第一吸热管的两端,第一蒸汽放热入口和第一蒸汽放热出口分别位于第一放热管的两端,第二蒸汽吸热入口和第二蒸汽吸热出口分别位于第二吸热管的两端,第二蒸汽放热入口和第二蒸汽放热出口分别位于第二放热管的两端。
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通过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与换热装置的第二蒸汽吸热入口连接。
发电系统含有补汽凝气式汽轮机,补汽凝气式汽轮机的主蒸汽入口外连接有主蒸汽输入管线,补汽凝气式汽轮机的补汽入口外连接有补汽输入管线;第一蒸汽吸热出口通过第一支管与主蒸汽输入管线连接,第一蒸汽放热出口通过第二支管与主蒸汽输入管线连接,第二蒸汽吸热出口通过第三支管与补汽输入管线连接,第二蒸汽放热出口通过第四支管与补汽输入管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钢铁厂内多种参数品质的余热汽源整合后应用于发电系统,提高余热蒸汽的利用率。
2、将电炉与转炉等间断性的余热资源削峰填谷,平稳外送并提高蒸汽参数品质。
3、在提高不同参数饱和蒸汽品质时,均利用烧结余热锅炉蒸发器,且可结合使用场景,采用整体式或分体式结构,将不同品质余热资源提高能效,且均并入发电系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的换热装置为分体式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的换热装置为一体式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炉余热系统;2、转炉余热系统;3、烧结余热系统;4、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5、蒸汽蓄能罐;6、换热装置;7、发电系统;8、阀门;9、凝汽器;
11、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
21、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
31、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2、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
41、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
51、第一蒸汽进出管;
61、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2、第一蒸汽吸热出口;63、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4、第一蒸汽放热出口;65、第二蒸汽吸热入口;66、第二蒸汽吸热出口;67、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8、第二蒸汽放热出口;69、蒸汽混合母管;610、内腔室;611、第一吸热管;612、第一放热管;613、第二吸热管;614、第二放热管;
71、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2、主蒸汽入口;73、主蒸汽输入管线;74、补汽入口;75、补汽输入管线;
621、第一支管;
641、第二支管;
661、第三支管;
681、第四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电炉余热系统1、转炉余热系统2、烧结余热系统3、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蒸汽蓄能罐5、换热装置6和发电系统7;电炉余热系统1中的电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或进入蒸汽蓄能罐5内储存,转炉余热系统2中的转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或进入蒸汽蓄能罐5内储存,蒸汽蓄能罐5中的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中的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烧结余热系统3中的烧结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放热,换热装置6排出的蒸汽能够进入发电系统7的汽轮机内(驱动汽轮机作功发电),如图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装置6含有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1、第一蒸汽吸热出口62、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3、第一蒸汽放热出口64、第二蒸汽吸热入口65、第二蒸汽吸热出口66、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7和第二蒸汽放热出口68。
从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1进入的蒸汽在换热装置6内吸热后从第一蒸汽吸热出口62排出,从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3进入的蒸汽在换热装置6内放热后从第一蒸汽放热出口64排出,从第二蒸汽吸热入口65进入的蒸汽在换热装置6内吸热后从第二蒸汽吸热出口66排出,从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7进入的蒸汽在换热装置6内放热后从第二蒸汽放热出口68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电炉余热系统1含有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电炉余热系统1产生的电炉余热蒸汽进入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转炉余热系统2含有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转炉余热系统2产生的转炉余热蒸汽进入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
在本实施例中,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和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通过蒸汽混合母管69与换热装置6的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1连接,烧结余热系统3含有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和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32,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与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3连接,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32与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7连接。烧结机产生的高压余热蒸汽进入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烧结机产生的低压余热蒸汽进入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32。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混合母管69上设有阀门8,阀门8能够调节蒸汽混合母管69的输气流量。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可以包括一个蒸汽蓄能罐5,蒸汽蓄能罐5通过第一蒸汽进出管51与蒸汽混合母管69连接。蒸汽蓄能罐5的构造与普通的密封储气罐或储液罐大致相同,蒸汽蓄能罐5的外侧设有良好的保温层,以储存蒸汽中的热能,如图1所示。
当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中的蒸汽流量大时,电炉余热系统1中的电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蒸汽蓄能罐5和换热装置6中,当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中的蒸汽流量小时,蒸汽蓄能罐5中储存的蒸汽可以进入换热装置6中。当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中的蒸汽流量大时,转炉余热系统2中的转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蒸汽蓄能罐5和换热装置6中,当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中的蒸汽流量小时,蒸汽蓄能罐5中储存的蒸汽可以进入换热装置6中。蒸汽蓄能罐5和阀门8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将电炉与转炉等间断性的余热资源削峰填谷,平稳外送并提高蒸汽参数品质。另外,每条其它的管线上均可以设置有阀门8。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装置6为余热锅炉,由于余热锅炉的热源来自于烧结机,余热锅炉也可以称为烧结余热锅炉。换热装置6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换热装置6内含有两个内腔室610,一个内腔室610内设有第一吸热管611和第一放热管612,另一个内腔室610内设有第二吸热管613和第二放热管614。第一吸热管611和第二吸热管613可以为余热锅炉的蒸发器,如图1所示。或者,换热装置6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换热装置6内含有一个内腔室610,内腔室610内设有第一吸热管611、第一放热管612、第二吸热管613和第二放热管614,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1和第一蒸汽吸热出口62分别位于第一吸热管611的两端,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3和第一蒸汽放热出口64分别位于第一放热管612的两端,第二蒸汽吸热入口65和第二蒸汽吸热出口66分别位于第二吸热管613的两端,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7和第二蒸汽放热出口68分别位于第二放热管614的两端。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通过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41与换热装置6的第二蒸汽吸热入口65连接,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产生的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进入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41。
在本实施例中,发电系统7含有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主蒸汽入口72外连接有主蒸汽输入管线73,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补汽入口74外连接有补汽输入管线75;第一蒸汽吸热出口62通过第一支管621与主蒸汽输入管线73连接,第一蒸汽放热出口64通过第二支管641与主蒸汽输入管线73连接,第二蒸汽吸热出口66通过第三支管661与补汽输入管线75连接,第二蒸汽放热出口68通过第四支管681与补汽输入管线75连接。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蒸汽出口外连接有凝汽器9,凝汽器9将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转换为水送余热锅炉补水使用。
下面介绍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的工作过程。
当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中的蒸汽流量大时,电炉余热系统1中的电炉余热蒸汽进入蒸汽蓄能罐5储存和换热装置6中吸热,当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中的蒸汽流量小时,蒸汽蓄能罐5中储存的蒸汽进入换热装置6中吸热。当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中的蒸汽流量大时,转炉余热系统2中的转炉余热蒸汽进入蒸汽蓄能罐5储存和换热装置6中吸热,当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中的蒸汽流量小时,蒸汽蓄能罐5中储存的蒸汽进入换热装置6中吸热。在换热装置6中吸热后的电炉余热蒸汽和转炉余热蒸汽通过主蒸汽输入管线73进入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主蒸汽入口72,驱动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做功发电。
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中的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吸热后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通过补汽输入管线75进入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补汽入口74,驱动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做功发电。
烧结余热系统3产生的高压过热蒸汽(蒸汽的压强约为1.6MPa-2.6MPa)经过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首先进入换热装置6内放热,然后也通过主蒸汽输入管线73进入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主蒸汽入口72,驱动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做功发电。烧结余热系统3产生的低压过热蒸汽(蒸汽的压强约为0.3MPa-0.8MPa)首先进入换热装置6内放热,然后也通过补汽输入管线75进入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补汽入口74,驱动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做功发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实施例与实施例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Claims (10)
1.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电炉余热系统(1)、转炉余热系统(2)、烧结余热系统(3)、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蒸汽蓄能罐(5)、换热装置(6)和发电系统(7);
电炉余热系统(1)中的电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或进入蒸汽蓄能罐(5)内储存,转炉余热系统(2)中的转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或进入蒸汽蓄能罐(5)内储存,蒸汽蓄能罐(5)中的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中的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吸热,烧结余热系统(3)中的烧结余热蒸汽能够进入换热装置(6)内放热,换热装置(6)排出的蒸汽能够进入发电系统(7)的汽轮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装置(6)含有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1)、第一蒸汽吸热出口(62)、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3)、第一蒸汽放热出口(64)、第二蒸汽吸热入口(65)、第二蒸汽吸热出口(66)、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7)和第二蒸汽放热出口(6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炉余热系统(1)含有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转炉余热系统(2)含有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电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11)和转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21)通过蒸汽混合母管(69)与换热装置(6)的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烧结余热系统(3)含有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和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32),烧结高压产汽输送管线(31)与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3)连接,烧结低压产汽输送管线(32)与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包括一个蒸汽蓄能罐(5),蒸汽蓄能罐(5)通过第一蒸汽进出管(51)与蒸汽混合母管(69)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装置(6)为余热锅炉,换热装置(6)为分体式结构,换热装置(6)内含有两个内腔室(610),一个内腔室(610)内设有第一吸热管(611)和第一放热管(612),另一个内腔室(610)内设有第二吸热管(613)和第二放热管(614)。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装置(6)为余热锅炉,换热装置(6)为一体式结构,换热装置(6)内含有一个内腔室(610),内腔室(610)内设有第一吸热管(611)、第一放热管(612)、第二吸热管(613)和第二放热管(614)。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蒸汽吸热入口(61)和第一蒸汽吸热出口(62)分别位于第一吸热管(611)的两端,第一蒸汽放热入口(63)和第一蒸汽放热出口(64)分别位于第一放热管(612)的两端,第二蒸汽吸热入口(65)和第二蒸汽吸热出口(66)分别位于第二吸热管(613)的两端,第二蒸汽放热入口(67)和第二蒸汽放热出口(68)分别位于第二放热管(614)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轧钢加热炉余热系统(4)通过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供应管线(41)与换热装置(6)的第二蒸汽吸热入口(65)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发电系统(7)含有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主蒸汽入口(72)外连接有主蒸汽输入管线(73),补汽凝气式汽轮机(71)的补汽入口(74)外连接有补汽输入管线(75);第一蒸汽吸热出口(62)通过第一支管(621)与主蒸汽输入管线(73)连接,第一蒸汽放热出口(64)通过第二支管(641)与主蒸汽输入管线(73)连接,第二蒸汽吸热出口(66)通过第三支管(661)与补汽输入管线(75)连接,第二蒸汽放热出口(68)通过第四支管(681)与补汽输入管线(75)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03577.7U CN218565400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03577.7U CN218565400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65400U true CN218565400U (zh) | 2023-03-03 |
Family
ID=85324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03577.7U Active CN218565400U (zh) | 2022-11-11 | 2022-11-11 |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65400U (zh) |
-
2022
- 2022-11-11 CN CN202223003577.7U patent/CN2185654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13892B (zh) | 一种带熔盐储热的燃机余热锅炉装置 | |
CN114382559B (zh) | 一种双介质储热型调峰热力发电系统及储释热方法 | |
CN218565400U (zh) |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 |
CN218565401U (zh) | 多汽源利用烧结余热提效发电并耦合供热的能源利用系统 | |
CN217712695U (zh) | 一种基于熔盐储能的工业供汽系统 | |
CN111379601A (zh) | 单工质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 |
CN217504388U (zh) | 一种带中间再热的烧结冷却机废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216278061U (zh) | 一种核电机组与吸收式热泵结合的发电系统 | |
CN115614720A (zh) | 一种利用烧结余热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 |
CN218347437U (zh) | 一种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 |
CN210799058U (zh) | 一种汽水双压余热发电系统 | |
CN218565399U (zh) | 多汽源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发电并耦合供热的系统 | |
CN113915600A (zh) | 一种能量利用系统 | |
CN115597047A (zh) | 多汽源利用烧结余热提效发电并耦合供热的能源利用系统 | |
CN110107368B (zh) | 蒸汽冷凝方法、蒸汽冷凝系统及发电系统 | |
CN111396160A (zh) | 一种烟气余热热电联供系统及热电联供方法 | |
CN217635555U (zh) | 一种co2热泵-熔盐储热梯级供汽系统 | |
CN115560311A (zh) | 多汽源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发电并耦合供热的系统 | |
CN115573785A (zh) | 一种利用燃气式过热装置提效的多汽源联合发电系统 | |
CN219605363U (zh) | 一种利用工艺废热水余热发电的系统 | |
CN110469375B (zh) | 一种汽水双压余热发电系统 | |
CN115468333B (zh) | 一种配置蒸汽压力罐和热泵的火电厂调频系统 | |
CN216384330U (zh) | 一种大热电比的核电机组热电联产系统 | |
CN114777104B (zh) | 过热蒸汽系统及压水堆 | |
CN218237628U (zh) | 一种消纳火电厂厂区绿电的二氧化碳热泵供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