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4272U - 电容器及具有电容器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及具有电容器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4272U
CN218564272U CN202223039919.0U CN202223039919U CN218564272U CN 218564272 U CN218564272 U CN 218564272U CN 202223039919 U CN202223039919 U CN 202223039919U CN 218564272 U CN218564272 U CN 218564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amping
capacitor
vibrati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399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晋
金亚平
汤跃
孙佳欢
桂博翔
冷志民
陈海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ru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r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Jiru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399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4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4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4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容器和具有电容器的车辆,所述电容器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减振组件。壳体内具有间隔布置的电极腔和减振腔,电极组件设于电极腔内,减振组件与壳体相连且悬置于减振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减振腔,并在减振腔内悬置减振组件,可以减缓电容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提高电容器的安全性能,同时因电极腔和减振腔间隔布置,可以避免电极组件影响减振组件的减振性能,避免减振组件对电极组件产生干涉,从而增加电容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电容器的频率。

Description

电容器及具有电容器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容器及具有其电容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由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构成的。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的电容量在数值上等于一个导电极板上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之间的电压之比。
相关技术中指出,现有车辆中使用的传统电容器减振性能差,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导致电容器跟随振动,长时间振动容易降低其使用寿命,进而造成损坏,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减振性能高的电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可以增加电容器在车辆电路板上安装的安全性,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维修频率。
本使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容器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间隔布置的电极腔和减振腔;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电极腔内;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与所述壳体相连且悬置于所述减振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减振腔,并在减振腔内悬置减振组件,可以减缓电容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提高电容器的安全性能,同时因电极腔和减振腔间隔布置,可以避免电极组件影响减振组件的减振性能,避免减振组件对电极组件产生干涉,从而增加电容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电容器的频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容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减振组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容器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于所述减振腔内,所述减振组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减振组件在所述导向杆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筒体内限定出容纳腔;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导向杆固定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分隔件上形成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减振液,所述减振液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从所述第一腔到所述第二腔的方向上,所述连通孔的流通截面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减振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减振组件,所述第一减振组件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减振腔,所述第二减振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减振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间隔布置于所述电极腔内;正极支板,所述正极支板与所述正极板相连且朝向所述负极板延伸;负极支板,所述负极支板与所述负极板相连且朝向所述正极板延伸,其中,所述正极支板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负极支板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多个所述正极支板和多个所述负极支板交替排布,所述正极板与所述负极板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容器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在所述正极板的背离所述负极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件设在所述负极板的背离所述正极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电极腔的内壁密封抵接,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电极腔的内壁密封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件具有缓冲腔和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件具有变形段,所述变形段在从所述正极板到所述负极板的方向上可伸缩,在从所述正极板到负极板的方向上,所述变形段的截面呈朝向所述缓冲腔内凸起的V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使用上述第一方面的电容器,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实用性能,降低了维修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容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减振组件和导向杆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所示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容器;
10、壳体;11、电极腔;12、减振腔;121、第一子腔;122、第二子腔;13、隔板;
20、电极组件;21、正极板;22、正极支板;23、正极插件;24、负极板;25、负极支板;26、负极插件;27、绝缘介质;281、第一密封环;282、第二密封环;
30、减振组件;30a、第一减振组件;30b、第二减振组件;31、筒体;32、容纳腔;321、第一腔;322、第二腔;33、分隔件;34、连通孔;351、第一密封件;352、第二密封件;36、配重环;
40、导向杆;
50、弹性件;
60、缓冲件;60a、第一缓冲件;60b、第二缓冲件;61、缓冲腔;62、通气口;63、变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100。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容器100,包括:壳体10、电极组件20和减振组件30,壳体10内具有间隔布置的电极腔11和减振腔12,电极组件20设于电极腔11内;减振组件30与壳体10相连且悬置于减振腔12内。
其中,电极组件20为电容器100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电容器100中负责储存电量,释放电量的作用。减振组件30悬置在减振腔12内可以减少并控制电容器100壳体10的振动,从而降低振动对电容器100内的电极组件20的影响,提高电容器100的安全性。壳体10内的电极腔11和减振腔12间隔布置,可以使减振腔12与电极腔11完全隔离相互独立,这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电极腔11内的电极组件20影响减振组件30,保证减振组件30可以正常起到对电容器100整体的减振效果。
当电容器100在外力的作用下振动时,由于壳体10内设置有减振腔12,减振腔12内悬置有减振组件30,减振组件30可以吸收电容器100的振动能量,减缓电容器100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提高电容器100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减振腔12与电极腔11分隔开,可以避免电极组件20影响减振组件30的减振性能,避免减振组件30对电极组件20产生干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100,通过在壳体10内设置的减振腔12,并在减振腔12内悬置减振组件30,可以减缓电容器100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提高电容器100的安全性能,同时因电极腔11和减振腔12间隔布置,可以避免电极组件20影响减振组件30的减振性能,避免减振组件30对电极组件20产生干涉,从而增加电容器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电容器100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电容器100的频率。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容器10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50,弹性件50连接在壳体10与减振组件30之间。弹性件50作为悬置连接件,使减振组件30悬置于减振腔12内。弹性件5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弹性形变,动能与弹性势能相互转换,可以产生减振的作用。当壳体10受到振动时,壳体10对弹性件50产生力的作用,使弹性件50发生形变,吸收电容器100的部分振动能量。同时弹性件50对减振组件30产生作用力,使减振组件30在力的作用下向振动的方向运动,而减振组件30因惯性作用会使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倾向,从而可以起到进一步吸收电容的振动能量的作用,减小电容器100的振动幅度和频率,增加电容器100在车辆电路板上安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容器100还可以包括:导向杆40,导向杆40设于减振腔12内,减振组件30可滑动地设于导向杆40上。由此,导向杆40可以对减振组件30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振动组件30可以定向移动,实现定向减振的效果。
其中,导向杆40可以为表面光滑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杆,例如,导向杆40可以为金属杆,导向杆40的两端可以分别焊接在减振腔12的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可以起到保持减振组件30定向运动、定向减振的作用。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减振组件30在导向杆4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通过弹性件50与壳体10相连。弹性件50两端分别与壳体10和配重环36抵接,减振组件30运动时,弹性件50随着减振组件30的运动发生形变,位于减振组件30其中一侧的弹性件50被减振组件30拉伸,位于减振组件30另一侧的弹性件50被压缩,根据力的相互作用,两侧的弹性件50对减振组件30同时产生拉力与推力,共同推动减振组件30复位,由此,在相同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更好地实现缓冲的效果,从而可以使得对电容器100的减振效果增加,保证电容器100在车辆电路板上安装的安全性。
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减振组件30包括:筒体31、分隔件33及减振液,筒体31可活动地套设在导向杆40上,筒体31内限定出容纳腔32,减振液填充于容纳腔32内,分隔件33与导向杆40固定且位于容纳腔32内,将容纳腔32分隔为第一腔321和第二腔322,分隔件33上形成连通孔34,连通孔34连通第一腔321和第二腔322。例如图4所示,当电容器100向下振动时,减振组件30沿导向杆40滑动,由于分隔件33在导向杆40固定,筒体31内容纳腔32上侧的第一腔321空间缩小,第一腔321内部的减振液受到挤压,对筒体31产生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即产生向上的推力,减缓减振组件30的向下的运动,第一腔321内的部分的减振液经过分隔件33上的连通孔34流向第二腔322,用来减缓第一腔321内部的压力,从而可以增加减振组件30的减振效果。本实施例的减振组件30不仅能利用自身的重量和惯性作用力实现对电容器100的减振作用,且通过在筒体31内设置减振液,减振液具有阻尼减振的效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减振组件30的减振效率。
参照图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从第一腔321到第二腔322的方向(例如图4中所示的从上往下的方向)上,连通孔34的流通截面可以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此时,连通孔34可以形成为类似“沙漏”形状的孔,可以减缓液体的流动,连通孔34的孔壁可以对减振液产生反向的作用力,使部分减振液反向流动,从而减缓减振组件30的运动趋势,便于减振组件30起到阻尼器的作用。
参照图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连通孔34可以包括多个,多个连通孔34均匀间隔布置。连通孔34均匀布置在分隔件33上,不仅可以使第一腔321与第二腔322的减振液相互流通,还可以使第一腔321和第二腔322中的其中一个内的减振液均匀流向另一个腔内,保证筒体31截面内的受力均匀性。
参照图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减振组件30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351和第二密封件352,其中,第一密封件351密封在导向杆40与筒体31之间,这样第一密封件351不仅可以保证筒体31内部的减振液不外泄,起到密封的作用,还可以使减振组件30在导向杆40上定向滑动。第二密封件352设在分隔件33上,且抵接在分隔件33与筒体31的内周壁之间,不仅可以保证分隔件33在筒体31内表面密封,使第一腔321中与第二腔322中的减振液不会在分隔件33与筒体31接触位置相互流通,还可以保证分隔件33在筒体31内表面顺畅地滑动,进而起到减振效果。
参照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减振组件30还可以包括:配重环36,配重环36与筒体31固定且套设在筒体31的外侧,带动筒体31运动。配重环36可以根据弹性件50的弹力大小、第一密封件351与导向杆40的摩擦力、筒体31的重量及减振液的容量进行选择,使其减振组件30即可以在静止状态下处于原始位置,又可在振动时在导向杆40上滑动。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减振组件30包括多个,多个减振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减振组件30a和至少一个第二减振组件30b,第一减振组件30a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地设于减振腔12,第二减振组件30b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可活动地设于减振腔12。由此,当电容器100在第一方向受到外力时,第一减振组件30a可以沿第一方向运动,降低电容器100在第一方向上因外力引起的振动。当第二方向受到外部冲击时,第二减振组件30b沿第二方向运动,减缓电容器100在第二方向上因外部冲击引起的振动,由此,可以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对电容器100起到减振效果,进而可以更好的保护电容器100。
其中,第一减振组件30a可以包括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多个第一减震组件30a可以间隔布置,第二减振组件30b可以包括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多个第二减震组件30b可以间隔布置。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减振组件3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对称布置。也就是说,多个减振组件30在第一方向上对称布置,且多个减振组件30在第二方向上也对称布置。这样多个减振组件30对称布置可以使电容器100的壳体10均匀受力,分散力的作用,保证电容器100的壳体10的受力平衡,可以更好更快地实现减振。
其中,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减振组件30a沿竖向设置且沿竖向可活动,可以缓冲车辆颠簸引起的振动,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减振组件30b水平设置且在水平方向上壳活动,可以缓冲车辆加速及急停引起的振动。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0内设有隔板13,隔板13设于减振腔12内,隔板13将减振腔12分隔为多个子腔,多个子腔包括第一子腔121和第二子腔122,第一减振组件30a设于第一子腔121内,第二减振组件30b设于第二子腔122内。第一减振组件30a和第二减振组件30b分别在第一子腔121和第二子腔122内单独运动,互不干涉,互不影响。
例如图2所示,减振腔12内可以设有两个隔板13,两个隔板13竖向设置且左右间隔排布,两个隔板13将减振腔12分隔为一个第一子腔121和两个第二子腔122,第一子腔121位于两个第二子腔122之间。减振组件30可以包括五个,五个减振组件30分别为:一个第一减振组件30a和四个第二减振组件30b,第一减振组件30a设在第一子腔121内;四个第二减振组件30b对称布置在两个第二子腔122内,由此使减振组件30施加到壳体10的作用力保持平衡,实现壳体10的均匀受力,增加减振效果,保证电容器100的稳定性。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极组件20可以包括:正极板21、负极板24、正极支板22及负极支板25,正极板21和负极板24平行布置于电极腔11内,正极支板22与正极板21相连且朝向负极板24延伸,负极支板25与负极板24相连且朝向正极板21延伸,其中,正极支板22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负极支板25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多个正极支板22和多个负极支板25交替排布,正极板21与负极板24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27。
电容器100的基本结构是间隔对置的正极板21及负极板24。施加直流电压到正极板21和负极板24上,电子瞬间聚集到负极板24上,该电极带负电,正极板21则处于电子不足的状态,带正电。该状态在撤去直流电压后依旧存在。即,在正极板21与负极板24之间蓄积了电荷。表示电容器100蓄积多少电荷的指标叫做电容量。电容器100的电容量与电极面积及电介质的相对电电容率成正比,与电极间的距离成反比,所以当电介质不变时,电极面积越大、电极间的距离越小,电容量越大,正极支板22与负极支板25交替布置,可以降低电极间的距离,正极板21及负极板24的表面具有一体成型正极支板22及负极支板25,可以增加电极面积,进而增加电容器100的电容量。
绝缘介质27是由绝缘材料作为电介质,填充在正极板21与负极板24之间。其没有自由电荷,只有束缚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这些电荷在微观范围内移动,产生极化,从而蓄积的电荷增加。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电容器100还可以包括:缓冲件60,缓冲件60包括第一缓冲件60a和第二缓冲件60b,第一缓冲件60a设在正极板21的背离负极板24的一侧表面与壳体10之间,第二缓冲件60b设在负极板24的背离正极板21的一侧表面与壳体10之间。第一缓冲件60a设在正极板21与壳体10之间,第二缓冲件60b设在负极板24与壳体10之间,当壳体10受到外力的作用时,第一缓冲件60a和第二缓冲件60b可以缓冲外力对电容器100的冲击,降低外部冲击对电容器100造成的损伤,同时当电容器100内部发生的形变时,第一缓冲件60a和第二缓冲件60b可以分别避免正极板21和负极板24与壳体10直接接触造成损坏。
其中,缓冲件60可以为具有弹性的软性密封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用来保护电容器100。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缓冲件60a与电极腔11的内壁密封抵接,第二缓冲件60b与电极腔11的内壁密封抵接。缓冲件60与电极腔11内壁密封抵接,可以提高电极腔11的防尘密封性,防止灰尘和其他杂质进入电极腔11,对电极腔11产生损坏。同时可以防止电极腔11内部的绝缘介质27泄露,造成电容器100损坏。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缓冲件60具有缓冲腔61和与缓冲腔61连通的通气口62,通气口62连通至壳体10的外部空间。当缓冲件60受挤压时,缓冲间内部的空气通过通气口62排出,可以在电容器100内部受热体积变大时进行形变,增加电容器100的安全性。由此,效果缓冲效果更好,变形能力,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缓冲件60具有变形段63,变形段63在从正极板21到负极板24的方向上可伸缩。变形段63的可伸缩性可以适应电容器100在各种状况下的形变,更好的保护电容器100,增加电容器100的安全性。当在电容器100内部受热膨胀,正极板21和负极板24向外对缓冲件60进行挤压时,可伸缩的变形段63发生变形,为电极组件20膨胀形变提供空间,防止电极组件20直接接触电极腔11内壁产生损伤。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从正极板21到负极板24的方向(例如图2所示的从左往右的方向)上,变形段63的截面呈朝向缓冲腔61内凸起的V型。V型的凹槽可以提高缓冲件60形变的空间,增大缓冲件60形变的变形量,进一步增加电容器100的安全性。且V型凹槽加工简单,缓冲效果明显。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0上设有引出孔,电极组件20还包括:正极插件23和负极插件26,正极插件23的一端与正极板21相连且另一端穿过引出孔伸出壳体10,负极插件26的一端与负极板24相连且另一端穿过引出孔伸出壳体10。引出壳体10的一端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电源就会对电容器100进行充电。
参照图2-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正极插件23与引出孔的周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环281,负极插件26与引出孔的周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环282。密封环填充于正机插件23和负极插件26与引出孔之间,可以固定正极插件23和负极插件26,预防因正负极插件晃动,带动正负极板晃动,引起的损坏。同时可以阻碍外部杂质进入电容器100内,对电容器100内部进行污染,降低电容器100损坏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壳体10的内表面上设有绝缘层,可以保证电容器100的整体绝缘性,进而提高电容器100的整体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容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容器100,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实用性能,降低了维修费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间隔布置的电极腔和减振腔;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电极腔内;
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与所述壳体相连且悬置于所述减振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减振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于所述减振腔内,所述减振组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减振组件在所述导向杆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壳体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筒体内限定出容纳腔;
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导向杆固定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分隔件上形成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
减振液,所述减振液填充于所述容纳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一腔到所述第二腔的方向上,所述连通孔的流通截面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减振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减振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减振组件,所述第一减振组件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减振腔,所述第二减振组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减振腔。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正极板和负极板,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间隔布置于所述电极腔内;
正极支板,所述正极支板与所述正极板相连且朝向所述负极板延伸;
负极支板,所述负极支板与所述负极板相连且朝向所述正极板延伸,
其中,所述正极支板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负极支板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多个所述正极支板和多个所述负极支板交替排布,所述正极板与所述负极板之间填充有绝缘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设在所述正极板的背离所述负极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件设在所述负极板的背离所述正极板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电极腔的内壁密封抵接,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电极腔的内壁密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具有缓冲腔和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具有变形段,所述变形段在从所述正极板到所述负极板的方向上可伸缩,在从所述正极板到负极板的方向上,所述变形段的截面呈朝向所述缓冲腔内凸起的V型。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
CN202223039919.0U 2022-11-15 2022-11-15 电容器及具有电容器的车辆 Active CN218564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9919.0U CN218564272U (zh) 2022-11-15 2022-11-15 电容器及具有电容器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39919.0U CN218564272U (zh) 2022-11-15 2022-11-15 电容器及具有电容器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4272U true CN218564272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2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39919.0U Active CN218564272U (zh) 2022-11-15 2022-11-15 电容器及具有电容器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4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81507B1 (en) Battery pack
KR102065103B1 (ko) 배터리 팩
CN102035017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218564272U (zh) 电容器及具有电容器的车辆
CN111341959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电源系统的电池箱防撞结构
KR20220140852A (ko) 배터리 케이스, 배터리, 배터리 팩, 배터리 모듈, 및 차량
CN117276781A (zh) 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
CN208986065U (zh) 一种汽车电池箱用的固定装置
CN111384464A (zh) 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
CN216529140U (zh) 一种保证及保持电量的锂电池维护装置
CN210630097U (zh) 一种充电芯片模块在电瓶内的安装结构
CN210778726U (zh) 一种纳米超级电容电池专用高性能载体结构
CN207852774U (zh) 一种电动力汽车电池防护装置
KR102353836B1 (ko) 전지 팩
CN212967419U (zh) 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
CN212810434U (zh) 具有避震功能的石墨烯锂电池结构
CN220569841U (zh) 一种模块化组装的锂电池组合结构
CN217387355U (zh) 一种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及车辆
CN114709538A (zh) 一种抗冲击型电源装置
CN215816135U (zh) 缓冲机构、电池模组及使用电池模组的装置
CN212461891U (zh) 一种防震效果强的电池组
CN219658856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锂电池保护外壳
CN220368073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防护装置
CN113921270A (zh) 抗震型铝电解电容器
CN218827545U (zh) 电池箱、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