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59743U - 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 - Google Patents

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59743U
CN218559743U CN202220973609.7U CN202220973609U CN218559743U CN 218559743 U CN218559743 U CN 218559743U CN 202220973609 U CN202220973609 U CN 202220973609U CN 218559743 U CN218559743 U CN 218559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nking
beverage
lid
sealing shee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736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珊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may Plastic Product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rmay Plastic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may Plastic Product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rmay Plastic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736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59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59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59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盖体设置第一上拱区,第一上拱区的下端形成导流凹部,第一上拱区的顶部为盖子的最高部位并开设直饮通孔,第一上拱区沿一径向向外形成收窄端,收窄端对应直饮通孔的开设位置,密封片设置有第二口塞,第二口塞适于封堵直饮通孔。直饮通孔既位于盖子的上拱区顶部,也位于上拱区的收窄端,上拱区的收窄端适于对应嘴巴,既避免盖子搁应嘴巴两侧,也保证直饮通孔能够更好地接触嘴巴;倾斜杯体以直饮时,导流凹部起到导流作用;特别的,当饮料逐渐减少,导流凹部的导流效应逐渐显著,避免残余较多饮料而不能被饮用,饮料已较少的情况下仍旧保证消费者的饮用感受。

Description

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盖,特别涉及一种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咖啡等饮料逐渐成为当代人的喜爱;其中的直饮通孔方式即为其中一种常见的饮用方式。
部分杯盖设置中,简单在杯盖的任意位置开设直饮通孔,直饮时杯盖容易搁应到嘴唇两侧,或者直饮通孔与嘴唇有一定间隔,给消费者带来不适的引用体验感;此外,直饮通孔的灌涌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既避免盖子搁应嘴巴两侧,也保证直饮通孔能够更好地接触嘴巴,导流凹部起到导流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包括盖体和密封片,所述盖体为板片结构件,所述板片结构件设置第一上拱区,所述第一上拱区的下端形成导流凹部,所述第一上拱区的顶部为所述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的最高部位,所述第一上拱区的顶部开设直饮通孔,所述第一上拱区沿一径向向外形成收窄端,所述收窄端对应所述直饮通孔的开设位置,所述密封片设置有第二口塞,所述第二口塞适于封堵所述直饮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直饮通孔既位于盖子的上拱区顶部,也位于上拱区的收窄端,上拱区的收窄端适于对应嘴巴,既避免盖子搁应嘴巴两侧,也保证直饮通孔能够更好地接触嘴巴;直饮通孔所对应位置并非较大平面区,解决直饮通孔瞬间灌涌量较大的问题(杯体倾斜时的灌涌量);倾斜杯体以直饮饮料时,导流凹部起到导流作用;特别的,当饮料逐渐减少,导流凹部的导流效应逐渐显著,避免残余较多饮料而不能被消费者饮用,饮料已较少的情况下仍旧保证消费者的饮用感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上拱区的中部位置设置第一下拱区,所述第一下拱区的上端形成集液凹部,所述集液凹部的底部设置有吸管插口,所述吸管插口适于允许吸管穿过所述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所述密封片还设置有第一口塞,所述第一口塞适于封堵所述吸管插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一体成型有封口片,所述封口片适于封闭所述吸管插口,所述封口片的部分外缘连接所述吸管插口的内壁,所述封口片的部分外缘与所述吸管插口的内壁之间设置防漏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液凹部沿一径向向外形成收窄端,所述集液凹部的收窄端设置导液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上拱区的收窄端与所述第一下拱区的收窄端对应,所述直饮通孔开设在所述集液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液口延伸入所述集液凹部的底部,所述导液口还适于掀开所述密封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片可折叠,所述密封片的中部设置有第二上拱区,所述第二上拱区的上端形成定位凸部,所述密封片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下拱区,所述第二下拱区的下端形成所述第一口塞,且所述第二下拱区的上端形成定位凹部,所述定位凹部适于连接所述定位凸部,所述密封片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下拱区,所述第三下拱区的下端形成所述第二口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咖啡杯,包括杯体和前述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所述杯体适于盛装饮料,所述盖体适于盖封所述杯体的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杯体的开口端一体成型有外翻环圈,所述外翻环圈适于弹性抵接所述盖体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的内壁设置有止挡圈,所述止挡圈适于止挡所述外翻环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盖子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示出盖子的变化状态图一;
图4为图1示出盖子的变化状态图二;
图5为图1示出盖子的密封片的正视角度剖视图;
图6为图1示出盖子的盖体的正视角度剖视图;
图7为包含图1示出盖子的咖啡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示出咖啡杯的正视角度剖视图。
盖体100,第一上拱区110,直饮通孔111,导流凹部112;
第一下拱区120,集液凹部121,吸管插口122,导液口123;
封口片130,防漏缝140,止挡圈150;
密封片200,第二上拱区210,定位凸部211;
第二下拱区220,第一口塞221,定位凹部222;
第三下拱区230,第二口塞231;
杯体300,外翻环圈3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图6至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包括盖体100和密封片200,盖体100为板片结构件,板片结构件设置第一上拱区110,第一上拱区110的下端形成导流凹部112,第一上拱区110的顶部为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的最高部位,第一上拱区110的顶部开设直饮通孔111,第一上拱区110沿一径向向外形成收窄端,收窄端对应直饮通孔111的开设位置,密封片200设置有第二口塞231,第二口塞231适于封堵直饮通孔111。
参照图6和图8,盖体100为板片结构件,其似薄壁件,能够向上/向下拱弯而形成对应的拱区,拱区似板片被冲挤而形成。
密封片200适于封堵直饮通孔111,甚至还适于封堵如下所记述的吸管插口122,结合实际可以理解的是,密封片200位于盖体100上方,使用中由下往上盖上密封片200。
针对“收窄端”,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至图4、图7,第一上拱区110可以是顶部呈条状,该条状的两端即为收窄端;第一上拱区110可以是顶部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等,第一上拱区110顶部具有较为直观的收窄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直饮通孔111既位于盖子的上拱区顶部,也位于上拱区的收窄端,上拱区的收窄端适于对应嘴巴,既避免盖子搁应嘴巴两侧,也保证直饮通孔111能够更好地接触嘴巴;直饮通孔111所对应位置并非较大平面区,解决直饮通孔111瞬间灌涌量较大的问题(杯体300倾斜时的灌涌量);倾斜杯体300以直饮饮料时,导流凹部112起到导流作用;特别的,当饮料逐渐减少,导流凹部112的导流效应逐渐显著,避免残余较多饮料而不能被消费者饮用,饮料已较少的情况下仍旧保证消费者的饮用感受。
参照图1至图4、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拱区110的中部位置设置第一下拱区120,第一下拱区120的上端形成集液凹部121,集液凹部121的底部设置有吸管插口122,吸管插口122适于允许吸管穿过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密封片200还设置有第一口塞221,第一口塞221适于封堵吸管插口122。吸管外壁的饮料可滑落至集液凹部121,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残留饮料滴的污染问题。
吸管插口122可以是通孔,也可以是如下所记述的留缝口,便于吸管的刺穿。随着纸质环保吸管的逐步普及,留缝口能够较好地解决纸质环保吸管刺穿封闭口的问题。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0一体成型有封口片130,封口片130适于封闭吸管插口122,封口片130的部分外缘连接吸管插口122的内壁,封口片130的部分外缘与吸管插口122的内壁之间设置防漏缝140。根据流体力学可知,可以理解是,缝隙宽度小于一定值时,液体较难通过;防漏缝140具有一定宽度,防漏缝140的宽度可以是≤0.5mm。更好的,防漏缝140的宽度可以是≤0.2mm。
参照图1至图4、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液凹部121沿一径向向外形成收窄端,集液凹部121的收窄端设置导液口123。倾倒集液凹部121中的饮料时,导液口123能够较好地倒出饮料,有效解决溅撒污染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液凹部121呈椭球形,其既具有收窄端,集液凹部121的集液效率也更为显著。吸管插口122对应设置在集液凹部121的最低位(其底部)。
参照图1至图4、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拱区110的收窄端与第一下拱区120的收窄端对应,直饮通孔111开设在集液凹部121;即有:直饮通孔111靠近导液口123,直饮通孔111边缘所残留的饮料滴直接集收在集液凹部121,倾倒杯体300以直饮时,杯体300内饮料有导流效应,集液凹部121内的饮料也有导流效应,且杯体300内饮料经集液凹部121缓冲后再导流入嘴,即使杯中饮料较少,所倒出的饮料也具有较好的抛物线,有效解决直饮感受的问题。
参照图1至图4、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液口123延伸入集液凹部121的底部,甚至贯通至直饮通孔111,导液口123还适于掀开密封片200。
参照图1至图5、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片200可折叠,密封片200的中部设置有第二上拱区210,第二上拱区210的上端形成定位凸部211,密封片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下拱区220,第二下拱区220的下端形成第一口塞221,第一口塞221适于封堵吸管插口122,且第二下拱区220的上端形成定位凹部222,定位凹部222适于连接定位凸部211,密封片20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下拱区230,第三下拱区230的下端形成第二口塞231,第二口塞231适于封堵直饮通孔111。密封片200可以由硅胶等制成,密封片200有一定柔软性,密封片200可折叠;密封片200可以由塑胶、树脂等制成,密封片200开设折痕槽(即较薄质的位置),密封片200可折叠。盖子同时兼带插管式饮用方式和直饮通孔式饮用方式,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喜好及环境因素而自主选用不同饮用方式;打开吸管插口122或直饮通孔111时,第一口塞221和第二口塞231均能够得到存储,且是存储在巧妙的位置,解决所留存口塞的搁应问题,保证消费者的饮用体验感;密封片200中拱弯式一体成型第一口塞221和避空凹部,拱弯式一体成型第二口塞231和定位凹部222,密封片200充分利用结构空间,密封片200轻量化、节俭化。
参照图6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0的下端为喇叭口,多个盖体100可通过喇叭口进行堆叠。可以理解的是,盖体100的下端为喇叭口,并非指盖体100的端口锥度较大。
一种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前述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容器本体适于盛装饮料,容器本体的一端开口,盖体100适于盖封容器本体的开口。
参照图7和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咖啡杯,包括杯体300和前述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杯体300适于盛装饮料,盖体100适于盖封杯体300的开口。
杯体300和盖子可以是塑料、纸塑、树脂等材料制成。
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杯体300的开口端一体成型有外翻环圈310,外翻环圈310适于弹性抵接盖体100的内壁。杯体300的外壁与外翻环圈310相隔,预留能够满足弹性变形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中,环圈弹性抵接的连接关系使杯体300与盖子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其既具有极高的密封效果,也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持拿盖子的情况下杯体300不易掉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盖体100的内壁设置有止挡圈150,止挡圈150适于止挡外翻环圈310。实际中消费者喜欢持拿盖子以便于将饮料从打包袋中取出,本实用新型能够极好的解决承托吊挂问题,盖子稳定地承托杯体300上端,即盖子稳定地吊挂杯体300;本实用新型也解决密封持久性问题,持拿盖子以吊挂饮料时,盖子保持良好密封性,避免饮料溢流溅撒。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100),为板片结构件,所述板片结构件设置第一上拱区(110),所述第一上拱区(110)的下端形成导流凹部(112),所述第一上拱区(110)的顶部为所述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的最高部位,所述第一上拱区(110)的顶部开设直饮通孔(111),所述第一上拱区(110)沿一径向向外形成收窄端,所述收窄端对应所述直饮通孔(111)的开设位置;
密封片(200),设置有第二口塞(231),所述第二口塞(231)适于封堵所述直饮通孔(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拱区(110)的中部位置设置第一下拱区(120),所述第一下拱区(120)的上端形成集液凹部(121),所述集液凹部(121)的底部设置有吸管插口(122),所述吸管插口(122)适于允许吸管穿过所述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所述密封片(200)还设置有第一口塞(221),所述第一口塞(221)适于封堵所述吸管插口(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0)一体成型有封口片(130),所述封口片(130)适于封闭所述吸管插口(122),所述封口片(130)的部分外缘连接所述吸管插口(122)的内壁,所述封口片(130)的部分外缘与所述吸管插口(122)的内壁之间设置防漏缝(1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凹部(121)沿一径向向外形成收窄端,所述集液凹部(121)的收窄端设置导液口(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拱区(110)的收窄端与所述第一下拱区(120)的收窄端对应,所述直饮通孔(111)开设在所述集液凹部(1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口(123)延伸入所述集液凹部(121)的底部,所述导液口(123)还适于掀开所述密封片(200)。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片(200)可折叠,所述密封片(200)的中部设置有第二上拱区(210),所述第二上拱区(210)的上端形成定位凸部(211),所述密封片(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下拱区(220),所述第二下拱区(220)的下端形成所述第一口塞(221),且所述第二下拱区(220)的上端形成定位凹部(222),所述定位凹部(222)适于连接所述定位凸部(211),所述密封片(20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下拱区(230),所述第三下拱区(230)的下端形成所述第二口塞(231)。
8.一种咖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杯体(300),适于盛装饮料;
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所述盖体(100)适于盖封所述杯体(300)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咖啡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300)的开口端一体成型有外翻环圈(310),所述外翻环圈(310)适于弹性抵接所述盖体(100)的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咖啡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0)的内壁设置有止挡圈(150),所述止挡圈(150)适于止挡所述外翻环圈(310)。
CN202220973609.7U 2022-04-25 2022-04-25 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 Active CN218559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3609.7U CN218559743U (zh) 2022-04-25 2022-04-25 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73609.7U CN218559743U (zh) 2022-04-25 2022-04-25 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59743U true CN218559743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0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73609.7U Active CN218559743U (zh) 2022-04-25 2022-04-25 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59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69935U (zh) 一种杯盖
JP3021835U (ja) 缶容器
US20220361694A1 (en) Lid for drinking container with drinking passage
CN218559743U (zh) 便于饮用饮料的盖子及咖啡杯
CN218419280U (zh) 多口式盖子、容器及咖啡杯
CN213385597U (zh) 一种具有封盖的饮料杯杯盖
CN220315882U (zh) 冷热饮共用含防漏塞一体式一次性杯盖
CN209499367U (zh) 杯盖的结构
CN221105474U (zh) 一种具有手机支架功能的连体杯盖
CN215777069U (zh) 一种纸塑通用的防漏杯盖
CN212048627U (zh) 防漏油连体瓶盖
CN210556615U (zh) 一种防漏热饮杯盖
CN214453354U (zh) 一种非插管式饮料杯
CN220430986U (zh) 一种直饮杯盖
CN219845980U (zh) 一种双饮杯盖
KR200193549Y1 (ko) 음료용기 부착형 빨대
CN217723188U (zh) 一种吸管杯
CN216547555U (zh) 一种瓶盖
CN220832580U (zh) 一种双层杯口结构
CN219306452U (zh) 一种连体杯盖
CN220442154U (zh) 一种便携式水杯
CN219858437U (zh) 一种咖啡杯盖
CN218304406U (zh) 一种防止杯盖脱落的水杯
CN210618744U (zh) 一种纸杯盖
CN220200062U (zh) 咖啡杯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